漫畫收藏.小島》貼近原作不失深沉,《蒼蠅王》圖像小說的改編抉擇與視覺敘事,青少年宜讀

大學時閱讀了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的《蒼蠅王》,講述困於荒島的孩童們,試圖建立文明規範,卻在為首的兩個孩子──雷夫和傑克的拉鋸間,勾出潛藏於人心的黑暗,最終野蠻吞沒了文明。

由於在此之前已閱讀同類型、更血腥暴力的後起之作《大逃殺》與《肅清之門》,導致初看《蒼蠅王》時並無太大的衝擊,反倒對書中細膩的海島描繪印象深刻。6月時,我收到木馬文化圖像小說版《蒼蠅王》的電子試閱檔,這是原作出版70年來首次圖像改編,由藝術家艾美.迪雍(Aimée de Jongh)繪製。翻閱時,我驚豔於繪者流暢、繽紛的筆觸,創想洋溢的編排與構圖,是部貼近原作、頗具匠心的改編。

➤圖像的改編節奏快,更適合青少年


《蒼蠅王》圖像小說版

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是運用漫畫手法創作,並有完整故事性的書籍。將小說改編為漫畫,我覺得最具挑戰的點,是如何轉場與台詞去留。因為小說一筆帶過的場景,漫畫往往需要多格鋪陳才能流暢畫面。而小說可以讓角色嘴一堆字,漫畫卻因畫面佔比與閱讀動線等緣故,單一對話框一次能容納的字數十分有限,倘若整本書又有頁數限制,台詞勢必難以完全翻自小說。

這部圖像小說版《蒼蠅王》受眾鎖定為青少年,如何拿捏原作的殘忍尺度,是改編的一大考驗。本篇打算梳理《蒼蠅王》原作與漫畫版的差異,探討文圖轉換的眉角。所對照的小說版本,為高寶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蒼蠅王【十週年紀念版】》之電子書。

由於本作只用300多頁來轉譯,篇幅有限,必然得刪修大量台詞,並略過原作中諸多對海島景物的鋪陳,像是滿谷藍花、蠟燭般的翅果鐵刀木、海市蜃樓蒸騰、隨恐懼濃稠的塔雲,與心境輝映的浪濤等。如此刪剪雖弱化原作的深邃,卻也輕快了劇情推進,節奏或許更貼合青少年受眾。

➤小說角色辨識度更高,對人性的真知灼見更鮮明

此外,漫畫將惡行更聚攏於傑克。作為野小孩首領的他幾乎傳承了原作之惡,其他惡行則進行多層柔化,諸如隱去髒話、消解爭鬥欺凌、刪除小鬼頭的暴行,尤其軟化另一位首領雷夫的殘酷。


《蒼蠅王》原著小說

原作中雷夫常冒犯、輕蔑一位綽號小豬的小孩與溫和的賽門。當小豬談及日晷時,原作的雷夫便不耐嘲諷,漫畫則描繪雷夫沉默地聽;當賽門鼓勵雷夫懷抱希望時,原作的雷夫酸言酸語,漫畫的雷夫則欣慰接受。漫畫還刪去雷夫與小豬隨野小孩起舞、誤殺賽門等事件,並在第270頁加筆雷夫和小豬悲傷相擁的畫格。

畫格中,兩人身形渺小地縮在茅屋內,茅屋背景只向外揉到一圈蛋形,便沒入一片白,兩人彷若被擲入虛無般孤寂無助。漫畫中的雷夫成了更溫柔、更珍惜朋友的人,讓讀者更容易與之共情。

雷夫之外,身為野小孩一員的羅傑,他的惡與存在也被淡化了,漫畫只保留羅傑向小鬼頭扔石頭的惡行。原作第一章跟隨雷夫和傑克上山的是賽門,賽門始終保持良知,象徵此時孩童仍心繫文明。然而,第七章雷夫和傑克探查怪獸時,跟班換成殘酷的羅傑,喻示野蠻逐漸取代文明。

而城堡岩談判時,羅傑便完全釋放自身的惡,推落巨岩壓死小豬。不過漫畫卻將探查怪獸的三人行減為雷夫和傑克,著墨於兩位首領的矛盾與恐懼。城堡岩談判時,漫畫只在第284頁閃過小孩行兇前的背影,與下一格邈遠城堡岩上模糊的小臉。此外,由於原作角色眾多,漫畫可能要避免失焦,因此除了要角相對有外貌特點,多數角色的辨識度都偏低。

再者,漫畫還精簡了小豬對人性的真知灼見,更是抹消他剖析傑克憎恨雷夫的發言。如此作法消融了原作對人性的猜忌,稍微扁平了原本的角色形象,我覺得有點可惜。

➤圖像小說的視覺鋪陳:主角登場與紅色針織衫

雖說因篇幅與受眾等關係,繪者勢必有所精簡,不過本作的構圖與編劇仍蘊藏諸多巧思。

第一章前,繪者多加了5頁引子,瀏覽海島風光、領雷夫登場,最後凝滯於身著紅色針織衫、在陰影下一臉憂沉的雷夫,陰鬱的情緒為本作定了調。

進入第一章〈吹響海螺〉,雷夫已脫下紅色針織衫,抵達水潭就裸身戲水。戲水的第6頁,分鏡外框近似門狀、山形,頗有融入海島、踏入新世界大門的意涵。原作首篇開頭,雷夫便與小豬相伴,漫畫則讓雷夫率先出場,獨自探索並戲水一陣子後,小豬才出場,並抹去小豬戲水的鏡頭,令讀者能迅速補捉雷夫的主角定位。

當雷夫吹響海螺號召群眾時,漫畫的雷夫似乎從殼口附近的「臍孔」吹奏,原作描述海螺「從有一個小孔的尾端到粉紅色的開口,全長大約十八吋。」「拉爾夫(雷夫)半信半疑地把海螺尾端抵在嘴上吹了起來。」由上下文推敲吹孔應在「螺塔頂」,此處最常被打洞加工成樂器吹口,未加工或螺塔無小孔的海螺,照理很難吹出響聲,漫畫中從「臍孔」吹奏,不太確定是否合理。

當孩子因螺聲而聚集時,原作描述大家身著「各式各樣的學校制服:灰色、藍色、淺黃色的」,漫畫則讓小孩都套著類似的制服,有些還套著紅色針織衫,紅色針織衫與綠色棕梠島對比鮮明。之後當大家漸漸褪去衣物、裸入蠻荒,小豬仍舊裹著針織衫、始終務實。紅色針織衫是文明的產物,在野蠻之綠中格外刺眼,也意味小豬與海島格格不入。

➤海島樂園與怪誕風景:對小說的添移、轉化

原作首篇孩子集合後,便是三個小孩探勘島嶼、狩獵失敗等劇情,漫畫則將探勘和狩獵挪到第二章。如此騰挪,是因為開篇就隨著雷夫的足跡多次轉場,又花了極長的篇幅烘托海螺、捏塑眾多角色,至此已在一個章節中塞入過多資訊。相反的,原作第二章〈山頂之火〉聚焦於開會與生火,轉場相對簡約,繪者可能為了平衡每章篇幅,便把部分原屬第一章的段落併入第二章。

第二章開頭以跨頁鋪展遠景巨木和迫近的碩大野草,包夾孩童爬坡的微小剪影,蓊鬱中偶有「珍珠色的光線從樹冠間隙篩下」,壯闊幽冥且無台詞的跨頁,恰巧成了替第二章揭幕的扉頁,且篩落的光點宛若教堂鑲嵌玻璃烙下的斑駁,神性油然而生,似乎暗合後續山頂生火時的宗教狂熱。

除了添移原作情節,漫畫也轉化、挪用部分原作文字。

漫畫第100、101頁,以均切的直方格垂落森林靜謐,翻頁後,讓賽門在藤蔓交織的毯子中蜷眠。原文描述「夜色傾瀉而下,淹沒了林間的通道,使它們變得像海底那樣昏暗而詭異。」漫畫落實了這段比喻性文字,讓藤蔓下洄湧著一潭水、悠游著魚,虛實交錯。這段賽門擁入森林的時光,反映了賽門有著如智者般澄澈的心靈,才能悠然於本質實為樂園的海島。

當賽門面對被傑克獻祭給山頂怪獸的豬頭,則能心映被孩子惡念所召喚的蒼蠅王。繪者將原作中蒼蠅王對賽門嘔出嚇與死亡預告,濃縮成一句「我們要在這座島上狂歡」、反覆吟誦,在一片腥紅腐爛中更顯怪誕。

而傑克所獻祭的怪獸,實為落難飛行員的屍體。飛行員落難時,繪者刻意安排他於聳立的岩塊前安息,頗有立墓碑的意象。率先發覺空難的是一對雙胞胎,原作中雙胞胎遠眺時,誤以為降落傘所纏繞的屍體是怪獸,向大家傳達怪獸有眼睛、牙齒跟爪子,漫畫則具體成蜘蛛型態,除了渾圓的蛛肚張揚著爪,形似蓬鬆的傘體纏亂著線,也可能是為了對應原作中,雷夫回憶中的妖道術士之書──「在27頁還有一幅猙獰可怕的蜘蛛圖」。

➤眼鏡與生火,文明與失控

原作中,賽門逃離蒼蠅王後便發現了屍體,他親自上前解開纏繞屍體以致隨風擺動的繩索,漫畫則止步於賽門遠觀,以迴避特寫屍體的腐爛。孩子們的恐懼借屍還魂成了怪獸,唯有清心的賽門看破恐懼的本質。他原本有機會撫平大家的恐懼、尋回理智。賽門可看作孩子回歸文明的關鍵,而一直身著紅色針織衫的小豬也是,尤其小豬的眼鏡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原作中,眾人拿小豬的眼鏡生火以召喚船隻、回歸文明,考古來看「已知用火」算文明的起點之一,然而文明需要眾人維護才得以傳承,當孩子無法守護篝火,便預告文明的崩解。而帶來火焰的眼鏡,既是文明的產物又是火源,在蠻荒之地可說是文明的權威。

繪者特意在第9頁、第78頁以眼鏡倒映火焰,尤其第78頁刻意用冷色灰濛鏡外之物,讓鏡中鮮紅的火焰更具侵略性、整體氛圍更加奇詭,或許表示眼鏡既能生火,亦能透視火焰「危險的本質」,以響應結尾吞噬海島的大火。看透危險的本質,也與第133頁相呼應,小豬破碎的眼鏡框住憤怒的孩子們,鏡片裂痕切割彼此、具象了團隊的分裂。分裂亦是失控的起點。

用眼鏡生火的橋段,繪者也有獨到的設計。

第74頁第一次生火時,以俯角全覽歡快圍繞火堆的小孩,小孩身上披著高反差的兩色系——向光的黃色系與逆光的黑色系,並在背後拖曳長長的暗影,整體鼓燥著邪教的詭譎感,與後續傑克用豬頭獻祭相應,最後火焰失控蔓燒。第104頁,小孩在相對熟悉的情境下第二次生火,這次較多平視與遠景以穩當視線,色調自然。

第135頁第三次生火,此時彼此有了嫌隙,整頁的色調編排,斜切成左上沉灰的天與右下亮黃的火,作為衝突點的豬則紅黑混雜,吊於火焰中炙燒出猙獰。第136頁延續前頁的灰沉基調,跳眼的火則分裂於各格,似乎寓意團隊的崩解。

第212頁,小豬主動拿下眼鏡生火、與大家同樂。篝火由左下竄上右構成升空趨線,色調柔和中昂揚著希望。

第311頁,傑克等人打算放火燒死雷夫,火舌攀上枯木,恰恰與窟窿纏得形似腐爛的豬頭。孩子的惡念再次凝煉成蒼蠅王撲向雷夫,翻頁便陷入整片赤熱。

綜合上述,繪者用相對單調、對比強烈的色系,烘托恐怖暴虐的氛圍,和平時色調便趨向協調。

➤火焰的雙重性:從文明到軍艦

第306頁,雷夫於下風處,其上是一坡綠植、一排黑影與一列叫囂,搭上雷夫蹲伏的姿勢,層疊出厚重的壓迫感。此構圖也重現於第314頁,雷夫在一片火海中向下竄逃,燥動的鬼影與狀聲字則由上襲來,甚至連第235頁賽門逃離蒼蠅王也是類似的構圖,重疊的構圖或許隱喻處於上風處、腐蝕心靈的蠅蟲,始終流竄於重重人影間。

諷刺的是,源於人性黑暗的火焰,讓蓬勃生機熔作荒蕪,卻同時煥來文明的救援。具備極端兩面性的火,就如同游移於良心和獸性光譜中的孩子。

當孩子們的獵逃被登島的海軍打斷後,繪者用一面跨頁悠遠出海面與巡洋艦,一切看似歸於和平,一翻頁便聚焦於於黑洞洞的砲口,那是文明的產物,其中所填裝的則是更加野蠻的殺戮。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7-17 14:00
話題》終於到達閱讀村上春樹的年紀——重訪《尋羊冒險記》

大學時代我讀了人生第一本村上春樹,不是膾炙人口的《挪威的森林》,也不是後來才知道有多厲害的《聽風的歌》,而是《尋羊冒險記》。之所以會在圖書館架上選這本,也不是因為有誰推薦又或離奇緣份,單純是相當私人的原因:我有自然鬈,還漂成了金色,如果起床沒有梳頭的話,鋼絲般的雜毛可以在我頭上指向風的十二方位。於是我多了個綽號叫阿羊,作為一個想在文學作品裡找到自己的大二病患者,選擇村上春樹,以及《尋羊冒險記》,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吧。

可想而知我沒有尋到羊,也沒有找到自己,事實上,我讀不到二十頁就棄書了,成為一個逢人就說「不怎麼喜歡村上春樹」而沾沾自喜的傲嬌文青。那時我甚至不知道這是「老鼠三部曲」的最後一本,只是覺得劇情怎麼推進得那麼快。就像看著電視劇集的前情提要時皺著眉頭說「這故事結構怎麼可能會寫成這樣」的笨蛋評論家。千言萬語終歸一個問題:沒有找到自己,算是對應了村上春樹,還是對不起村上春樹?

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下,這樣就過了十年。其中我斷斷續續攀過了《挪威的森林》,咬緊牙關啃掉了三本《1Q84》,收聽了治癒系的《村上收音機》,諸如此類的作品。其中有非常喜歡的,也有想坐時光機回去勸阻自己的時候。但我始終沒有再去出發尋羊,後來也沒有繼續尋找自己了。逐漸地我學會不要再做這件事,世界很大,有太多事情要求我去學習。潛移默化地我也生長為一個無聊的成年了。

村上春樹擅寫無聊,「老鼠三部曲」的主角對一切都提不起勁,在《聽風的歌》裡他說「幸福嗎?如果有人這樣問起,我只能回答:大概吧。所謂夢,結果就是這麼回事。」過了幾年,他又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說「我是生在一個奇怪的星星下的,也就是說啊,想要的東西不管是甚麼都會到手,可是每次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卻踩到另一樣東西。」生活的苦悶無聊是令人沮喪,甚至帶有傷害性的。

其後抵達了《尋羊冒險記》,在初次打開書到最後真的把它讀完,我已經混過了十年時光。主角也從每天喝酒的頹廢大學生,混成了每天喝酒的頹廢上班族。天啊這根本是我,我尋到羊了——也不是啦,至少主角已經能夠講出這樣的話了:「或許我的人生並不無聊,只是我在追求無聊的人生。不過結果都一樣。不管怎麼樣我得到的已經是這樣的人生,大家都在逃避無聊,然而我卻自己想要進去,簡直就像尖鋒時段往逆方向走一樣。所以我的人生變成無聊我並不抱怨。」

不管怎麼樣我得到的已經是這樣的人生,二十歲的我如果能撐到這段,也許能獲得一些宗教性的體悟,在酒精過量的邊緣呻吟著些經驗匱乏的大道理。然而,事實上我甚麼都沒有理解,用村上的腔調來說,我們之中的任何誰都活在甚麼都不知道的環境裡,依然也過得好好的,日常吃飯,用酒精澆灌自己,偶爾性交,不是嗎?

村上春樹在《聽風的歌》出版二十多年後,回顧自己當年剛剛出道時,讀者大多是二十多到三十歲的年輕世代,事過境遷過了二十多年後,讀者還是同樣的年輕人們。「在這三十年之間我想,可以說幾乎沒有改變。我的小說讀者的核心層大約往下移動了整整一個世代。」這段話又讓我想起聽過不只一位朋友所說的:自己已經過了閱讀村上春樹的年紀了。

這是甚麼意思呢,難道他們的生活已經不再苦悶無聊,對於一些事情提得起勁,又或可以把自己的青春視為前情提要,一笑置之了嗎?我想,我們的生命早年,就像是「老鼠三部曲」的主角那樣,在迷霧裡從二十歲的「那時期,我認真地相信,或許我可以把一切都換算成數字,並傳達給別人某種東西。而只要我擁有某些可以傳達給別人的東西,就表示我確實存在。可是好像理所當然似的,對我所抽的香菸數,或所上的階梯級數〔…〕沒有一個人有興趣。於是我喪失了存在的理由,變成一個孤獨的人。」抵達了三十歲的「你是生意人,我也是生意人。從現實上來說,我們之間,除了生意之外,也沒有其他該說的。非現實的事就交給其他人吧。」

社會學與人類學對於經濟學的不滿,就是它教會人類把衡量標準完全訴諸於數字,這個值多少,那個會虧損。我們用數字貫穿了一切,而這就是無聊的來源了。在廣袤的世界裡,這套標準如野生的森林擴張,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邊界,攫住了所有人的判斷能力,把人改裝成連喝酒都要討論股息與盈虧的存在。發出了這麼左派的聲音我很抱歉,這些也很無聊我知道。

在這個世界背後的就是羊,是推動與操縱一團迷霧的神秘存在,《尋羊冒險記》是主角出發尋找這個源頭的故事。十年過去,我好像終於摸到故事的輪廓了,又或逆向地說,我終於到達閱讀村上春樹的年紀了。我往上移動了一個世代,就在漂染過度傷及羊毛,以及從無聊的世界別開視線,酒精過量傷及身體以後。從尋找自己轉移去尋找羊,青春就是這樣的一回事。

「從此以後,我就沒有故鄉了。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地方應該回去。一想到這裡,我就打心底覺得輕鬆起來。已經沒有甚麼人想要見我了。已經沒有甚麼人需要我了,已經沒有甚麼人希望被我需要了。」主角後來這樣說。而青春的時光到底算不算是人類的精神故鄉呢?村上的小說始終沒有給我們答案,因為從來只有生活,會循序漸進地告訴我們,在前情提要以後的故事會發生甚麼。這也許要等待我們到達村上寫回顧的階段才能真切領悟了。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尋羊冒險記(村上春樹青春哀愁三部曲-3)
羊をめぐる冒険
作者: 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5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村上春樹

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此外,並獲得桐山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獎和安徒生文學獎。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幾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長篇小說有《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人造衛星情人》、《海邊的卡夫卡》、《黑夜之後》、《1Q84 Book1》《1Q84 Book2》、《1Q84 Book3》、《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刺殺騎士團長》、《城與不確定的牆》。

短篇小說有《開往中國的慢船》、《遇見100%的女孩》、《螢火蟲》、《迴轉木馬的終端》、《麵包店再襲擊》、《電視人》、《夜之蜘蛛猴》、《萊辛頓的幽靈》、《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東京奇譚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第一人稱單數》。
 
紀行文集、海外滯居記、散文、隨筆及其他有《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邊境‧近境》、《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雪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象工廠的HAPPY END》、《羊男的聖誕節》、《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懷念的一九八○年代》、《日出國的工場》、《爵士群像》、《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爵士群像2》、《村上收音機》、《村上朝日堂》系列三本、《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雜文集》、《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村上收音機3:喜歡吃沙拉的獅子》、《身為職業小說家》、《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村上T 我愛的那些T恤》、《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7-17 11:30
現場》12國故事共演奇幻旅程:「故事聯合國」讓閱讀走進世界

閱讀,引領我們走向世界,開啟一場場的奇幻旅程!國立臺灣文學館延續自2021年舉辦的「故事聯合國:每個國家都來講故事」活動,2025年以「奇幻怪獸、冒險旅行」為主軸,攜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印度台北協會、比利時法語文化區國際關係總署駐臺單位及Fulbright Taiwan學術交流基金會合作,以繪本打開世界的門窗,帶來精采文化交流。

每年備受期待的主題書展蔚為活動重頭戲,今年匯聚12國書單,精選來自世界各地的怪獸、冒險相關繪本與橋樑書,開啟屬於自己的奇幻冒險旅程。

➤匯聚多元文化,全球怪獸集合囉!

6月24日登場的主題書展以「奇幻怪獸、冒險旅行」為策展核心,收錄來自臺灣、美國、日本、比利時、印度、英國、韓國、法國、德國、瑞典、哥倫比亞、波士尼亞等國家優質兒童繪本與橋樑書,帶你暢遊不同國度,一起閱讀耳熟能詳經典之作。

「據說,阿里卡蓋是一群高大會施幻術的怪物,他們侵擾住在美崙山下的聚落,後來更掀起抓小孩吃的恐怖行為。」《美崙山上有怪物:阿美族最美的傳說》訴說阿美族豐年祭由來,彰顯阿美族人百折不撓的精神。比利時國寶級圖畫書作家G.V.傑納頓(Guido van Genechten)的《有幾隻小怪物》,吸引小朋友踏進小怪物世界,透過勇敢面對、尋找怪物,化解恐懼;日本富安陽子《妖怪爸爸放假去》,結合日本傳統盂蘭盆節的假期,一窺地獄世界的工作樣貌,不管大人或小孩,讀來都津津有味,也藉此傳遞日本人的工作態度。

➤文化體驗x手作活動x跨國講師講故事

值得玩味的是,不同國度的「妖怪」與「怪獸」各異其趣,從充滿神秘色彩的妖怪文化,到蘊含環保議題、富含冒險精神與個人成長乃至隱喻人生道理的故事視角,呈現各國對「怪獸」的獨特詮釋,也讓人看見文化價值如何體現於其中。

除了精彩繪本讓人欲罷不能外,此次也加入適合8歲以上讀者的橋樑書推薦,每一本主題都蘊含著深刻人生學習,引領孩子銜接從圖像閱讀到文字閱讀的階段,多面向理解故事主題與文化精神。

特別的是,今年的主題書展也期許透過閱讀與多項文化活動交織,讓孩子深度認識世界。為此,延伸文化體驗、手作活動與跨國講師講故事,讓書中橋段躍然眼前,多個國家講師也透過其自身原文語言講述在地代表故事,深化孩子們對故事的體驗,無論是美國經典繪本《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中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所創作的奇幻世界,還是濃厚日本文化色彩的《妖怪旅行團》廣瀨克也的作品、或是蘊含深厚印度史詩文化的《羅摩衍那》,加乘閱讀的文化體驗。

➤每個國家都來講故事,豐富下一世代視角

「故事聯合國」緣於全球籠罩疫情之際,為提供無法出國旅行的大小朋友,透過閱讀感受異國文化氣氛及接軌世界,邀請駐臺單位合作,分享各國繪本故事。

2021年初試啼聲,以「各國傳說故事」為題,結合繪本形式,並由講師介紹各國文化、飲食、旅遊等,最終透過手作或遊戲讓小朋友融入故事情節並增進對各國文化的了解。每年規劃不同主題:2022年主題為「動物」,除認識各國的動物,也喚起對動物的關心,進而思考生命平權的意義。

2023年的主題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孩童了解地球的重要性、探討性別平權議題等,分享各國推動永續發展的貢獻。

2024年呼應奧林匹克運動會與臺灣運動文學特展,策劃以「運動的多重面向」為題,認識各國運動與傳統文化盛事、運動家精神內涵與價值。除此之外,活動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H. Gibson)及聖露西亞路易斯大使夫人(Mrs. Brenda Phanis-Lewis)親自為小朋友講述運動繪本!

走過疫情,「故事聯合國」持續搭建一個推廣閱讀的平台,帶來不同國家的繪本,豐富孩子們視角與想像力,期能帶領孩子們打開視野、理解與融入其他文化,鼓舞下一個世代懷抱勇於探索與冒險的精神,開啟更多精彩的跨國、跨文化的交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7-16 14:12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