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角色國際授權I》日韓5大趨勢,吉伊卡哇爆紅、MZ世代、成衣業復古當道、檬檬和糖糖
進入正題前,有個日韓培訓課程中,都有提到的數字,頗值得留意。有台灣業者好奇:「社群粉絲數到達多少時,國外代理商會對此IP感興趣?」,韓國角色與行銷公司CHARACTERPLAN執行長楊芝惠認為:「2萬」粉絲數,大概是韓國代理商開始對IP感興趣的時刻,此時商業效應已經經過一定的考驗。不過,對她自己的公司而言,她更重視角色及故事背景的成熟和完整性。她和同事在全世界尋找值得代理的圖像角色,成熟的角色難得且少見,所以無論粉絲數多少,他們都願意代理,2萬是參考值。
日本專家則認為,「3萬」粉絲數是開始做商品授權的門檻,也是代理商比較有可能獲利的數字。在粉絲數達到3萬以前,應該以創作者為中心,進行更多IP核心價值的曝光,如要嘗試跨國經營,可以尋找當地的活動公司規劃個展或快閃店,不必依賴代理商。3萬以後,代理商會開始感興趣,此時需要慎選與自己能量相互符合的代理商,切不可躁進。
➤日韓角色IP浪潮一:社交軟體衍生型IP市場已具規模
日韓共同的趨勢與現象有以下5點。第一點,「個人創作者」的IP作品受到高度關注。楊芝惠女士指出:有許多在Instagram上嶄露頭角的高人氣創作者,他們的商品在首爾插畫博覽會等實體活動或Naver Store等數位平台上銷售,都獲得很亮眼的成績。
日本角色銀行總裁陸川和男也表示:「個人創作者透過網路提供內容和服務並賺取收入,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經濟圈。在日本『社交軟體衍生型IP市場』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個人創作者所創作的角色在商業化中也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日本近期最重要的案例便是吉伊卡哇(ちいかわ)。該角色由漫畫家ナガノ(Nagano)創作,於2020年在Twitter上首次連載,隨後迅速獲得大量粉絲的喜愛。截至2024年8月,吉伊卡哇在Twitter(現已更名為X)上的官方帳號擁有超過340萬的粉絲,Instagram的追蹤者數量也超過69萬。這個個人創作者發展成巨大IP的速度驚人,在日本甚至全球的影響力都相當巨大。
➤日韓角色IP浪潮二:實體空間回來了:快閃店與專賣店
其次,實體空間的重要性更加顯著。例如,韓國的「快閃店」和日本的「專賣店」在日韓兩國都是重要通路。根據韓國媒體的調查,大約63%的年輕人希望成為網紅,而年輕族群最常使用的社交軟體是Instagram。因此,在行銷活動中,能拍照上傳Instagram成為重要的考量環節,實體空間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對角色經營者來說,「快閃店」的角色比過去更加重要。在首爾聖水洞,幾乎每週都有不同的快閃店汰舊換新,深受年輕族群喜愛。
從日本角色經濟的產業數據來看,專賣店的重要性在過去3年的占比日漸增加。2023年,訪日遊客數量達到2,506萬人,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八成。旅行消費總額達到5兆2,923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也影響了角色商品的購買,許多位於市中心或觀光地區的角色商店中,外國遊客的比例超過50%。
➤日韓角色IP浪潮三:核心粉絲的重要性
第三,核心粉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陸川和男提到「應援活動」(推し活)在角色經營中非常重要。推粉絲會以各種方式支持自己喜歡的偶像、演員、角色等,由於推粉絲群體熱情高漲,他們參與活動或購買商品時,通常會盡力完成收集,可見粉絲消費行為對角色經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在《2023卡通形象產業白皮書》中也指出,過去以「成年人兒童」(Kidult)概念為主的市場,現已轉變為「深挖」(digging)文化。MZ世代在角色消費模式上展現了更強烈的深挖文化傾向。這些愛好消費的成年人具備較強的購買力,因此針對他們進行的角色行銷力度也在不斷加強。
➤日韓角色IP浪潮四:圖像IP與時尚、奢侈品牌的結合
近年來,圖像角色與時尚產業的結合日益頻繁。根據韓國《2023卡通形象產業白皮書》指出,源自韓國著名幼兒動畫《淘氣小企鵝》中的角色——海狸「露比」(Loopy),不僅重新塑造成能夠引起成年人共鳴的形象,還在2022年成為奢侈品牌寶格麗的代言人,還參與了濟州航空飛機的彩繪設計,登上《Vogue Korea》雜誌,並成為衣戀集團旗下品牌SPAO的時尚模特,顯著擴展了合作範圍,這一切再次印證了次要角色的崛起。
此外,哆啦A夢與賓士汽車在日本的合作同樣引人注目。此合作將哆啦A夢的元素融入汽車的行銷,伴隨一系列市場推廣活動,吸引大量粉絲和潛在消費者到展廳參觀。對於那些對汽車市場不一定有強烈興趣的年輕人和家庭,這種策略不僅提升了賓士品牌的親和力,也成功地將哆啦A夢的形象更深入地融入流行趨勢。
➤日韓角色IP浪潮五:經典IP的活化:次角色的崛起+賦予新的形象資產
最後,則是經典角色的活化。角色經濟發展已臻成熟,有許多角色已問世多年,即使越陳越香,卻也面臨活化的問題。《2023卡通形象產業白皮書》指出,韓國近年有「次要角色的崛起」崛起的浪潮。經典角色固然知名,卻難免有核心精神較難調整;這時,次要角色所扮演的功能,絕非僅是配角,而是能重新賦予當代市場的流行性,擁抱時代變遷。比如日本角色品牌公司三麗鷗手握凱蒂貓(Hello Kitty),但近年酷洛米(Kuromi)、大耳兔(Cinnamoroll)反而在韓國有更多新鮮感,能帶來積極影響,促進整個內容的共同成長。
日本角色品牌授權協會(CBLA)顧問兼角色與藝術經紀顧問公司east tokyo社長渡部大二郎則分享,他有在幫經典IP做品牌的形象的重塑。比如說,可能該IP原本是可愛的、童稚的,也可以通過美術、設計、對外形的改造等不同方式,讓原本的IP產生近年流行的復古感。比如最近流行露營,讓角色出現在露營的商品,或者現在流行咖啡廳空間,不妨讓角色穿上圓裙。保有角色原本的精神之外,抓住時代的潮流。
「擁有一個IP,我們可以幫他們做非常多新的形象資產。」渡部大二郎強調。
➤韓國經驗:MZ世代與α世代為主要消費族群
在楊芝惠的專題演講「韓國角色行銷與授權」中,她分享了韓國在擺脫COVID-19的影響後,更加善用IP角色進行商品行銷,並被認為非常有效的案例。例如Kakao Friends的淘氣露比出現在電子商品、零食、食品甚至時尚商品中;與寶可夢聯名的麵包在韓國引發了狂銷現象。
對韓國角色授權業者而言,目前主要的消費族群集中在「MZ世代」。M世代在韓國通常指1980年至1990年上半間出生的人,現年約30至44歲之間。他們經歷了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見證了傳統媒體向數位媒體的轉變,熟悉網際網路和智能手機,對職業發展和個人生活質量有較高期望。他們成長過程中接觸大量ACG文化,這些青春美好回憶使他們成為了IP角色市場的消費主力。
Z世代則通常指1990年代至2000年第一個10年出生的人,現年約在15至29歲之間。他們自幼接觸數位技術,被稱為「數位原住民」,重視多元文化和社會正義,對社交媒體和數位內容有高度依賴,對品牌和公司的社會責任感有較高期望。
根據韓國文化資訊院(KOCIS)的《KOREA.net》報導,「MZ世代」的消費趨勢有以下幾種特點:重視自身幸福、價值消費、通過消費表現存在感。
楊芝惠還提到,「α世代」也相當重要。α世代在韓國通常指2010年至今出生的人,年齡約在0至14歲之間。他們的父母是M世代,已習慣了角色商品,因此α世代在成長過程中經常使用智能產品,並在教育和社交上深受數位平台影響。
多位韓國專家也提到,「貼圖訂閱市場」是圖像IP的重要戰場與曝光管道。社交軟體的貼圖過去多以單一角色成套販售,而韓國常用的Kakao Talk則以訂閱制進行銷售,只要每月支付約90元,就可以無限使用所有貼圖。例如,打出「Hello」文字,就會出現多種相關貼圖供選擇。截至2022年,這項服務的累計用戶數已突破1,200萬人。
此外,尊重多樣性的角色崛起也非常值得關注。韓國社會過去思想較為封閉,同性戀或身障角色數量稀少。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角色市場出現了更多尊重多元性的IP。
➤日本市場:消費者對IP的愛好越來越細,大型IP已經更難出現和預測
渡部大二郎的專題演講,以「日本最新IP動向及角色IP授權商業模式」為題,分析了當前的市場趨勢。他曾與知名服飾品牌UNIQLO、GU、niko and…與遊戲公司任天堂等多家企業合作角色業務。
他指出,日本業界目前對圖像角色IP的應用有幾個普遍的共識。首先,消費者對圖像角色IP的愛好越來越細分、小眾化。像《鬼滅之刃》這類跨齡、全球性的IP將會越來越少,即使能在短時間內暢銷,長銷的難度會更高,預測也愈發困難。其次,受到串流平台動畫與社群媒體的巨大影響,市場上的IP競爭變得更加多元化。
不同類別的角色IP,其暢銷形式也各不相同。「寶可夢」在角色類別中可謂絕對的王者,通過遊戲、動畫、卡牌等多種形式,消費者可以多元化地成為其粉絲,無論年齡和性別,全球範圍內很難找到如此強大的IP。近年來,日本相當受到關注的潮流IP有吉伊卡哇、內褲兔和星之卡比。前兩者的共同特點是線條鬆弛、富有缺陷,相較於可愛,更令人感到憐惜;而星之卡比則可能因為當年玩遊戲的受眾逐漸成年,成為消費主力。這三者均不屬於任天堂旗下,因此在授權談判上更加靈活。
近年來,有幾個知名IP恰逢歷史性的里程碑,例如Hello Kitty的50週年、藤子不二雄的90歲冥誕、《名偵探柯南》的30週年以及《排球少年》的10週年。這些IP的劇場版電影上映時,都發揮了強大的影響力,並促使各大廠商積極與之合作,進一步擴大了整體的曝光效應。在繪本領域,近期最受關注的是《麵包小偷》,它與吉伊卡哇及內褲兔一樣,以較柔和的風格獲得了許多關注。
➤成衣的圖像角色聯名趨勢:90年代的風格回來了
在服裝領域,成衣類別本身容易受到流行趨勢的影響。歷久不衰的五個重要IP包括:米老鼠(對應角色)、基斯·哈林(對應藝術創作)、涅槃樂隊(對應音樂)、《黑色追緝令》(對應電影元素)、以及可口可樂(對應企業形象)。目前,成衣的流行趨勢圍繞著古著、牛仔與洗舊(ウォッシュド),整體風格偏向90年代的復古風。除了這些大趨勢外,量販店的服裝中也出現了更多細緻且多樣的潮流。值得關注的IP還包括史努比的相關角色,它們在成衣中的表現也極為重要,並且整體成衣市場正在向復古風格靠攏。
此外,韓國的圖像角色近期在日本市場也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過去曾有LINE FRIENDS和BT21等熱門IP,近期則是『Esther Bunny』和『최고심』(Choi Go Sim)脫穎而出。這些IP以隨性手繪的藝術風格為特徵,色彩偏向少女風。它們與吉伊卡哇和內褲兔相似,均以溫和的色調和不過於嚴謹的設計風格吸引了大批粉絲。
就當前的趨勢來看,相較於中規中矩的角色,那些帶有一點負面、未完成感的IP更受歡迎。過去「可愛」是主流,但如今「可憐」的形象更能引起共鳴。這些IP如同孩子般,當他們遭遇挫折時,父母般的消費者會忍不住去關心和保護,這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從商業層面來看,當企業選擇與某個IP合作時,需要經過多層管理層的認可。因此,管理層對IP的熟悉度成為決定性因素之一。如果管理層已經認識該IP,通過合作的機率將大幅提升。近年來,隨著企業經營者年齡的下降,企業在選擇IP時也更傾向於應用年輕化的IP。
➤創作與經營:「檬檬和糖糖」經驗分享
培訓課程還邀請了日本設計公司LEMONA DESIGN社長,同時也是知名圖像角色「檬檬和糖糖」主創者鮎澤大輝(Daiki Aizawa)分享創作歷程。和許多同行一樣,他是美術大學畢業生,曾經在大學時期非常迷茫,直到畢業作品在國際電影節嶄露頭角,並特別獲得「觀眾票選獎」,這給了他很深的鼓舞,讓他心裡有了想「創造全世界都喜歡的角色」的目標。
平面設計系畢業後,他曾在角色製作公司與設計事務所工作,後來開設了自己的公司LEMONA DESIGN。無論是為客戶做品牌規劃,還是經營自己的圖像角色,他認為有三個重要的指標:
- 獨特性與一致性
- 情感連結
- 可靠性與持續性
他認為在商品品牌化時,不應模仿成功案例,而是要真切地了解產品的價值,並以正確的、良好的設計手法展現獨特性。品牌的一致性也至關重要,不僅影響品牌形象,還會讓客戶聯想到商品品質的穩定性。
鮎澤以近年協助兵庫縣淡路島海邊貨櫃漢堡店的品牌為例。由於該店位於沿海公路,容易聯想到美國西部海岸的風情,因此在地業者希望將貨櫃群打造為吸睛的觀光景點。品牌名稱「Buns & Patty」正是源自漢堡的基本構造——小圓麵包與肉餡餅。品牌形象以彷彿會出現在美國西岸的陽光女服務生為logo,名為「Patty」,而看門的黃金獵犬則叫做「Bun」,其整體設計只使用了三個顏色:黃、紅和靛藍,展現產品的一致性。
談到「情感連結」時,鮎澤提到這個案子的情感連結來自委託人。委託人曾多年擔任麥當勞的店長,因此對麥當勞有很深的記憶。所以,Patty左右下放的捲髮是致敬50年代麥當勞的老標誌,而畫面中的敞篷車則是店長父親的老福特車。
「可靠性與持續性」,鮎澤認為很大部分取決於委託人是否真心喜愛自己的品牌。當這些環節都能到位時,品牌的永續性才能得以維持。這家漢堡店現已成為貨櫃市集中最受歡迎的店家。
➤自己採購設備自己生產
「檬檬和糖糖」的品牌精神源自英語諺語「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當生活給你檸檬時,把它做成檸檬水)。鮎澤大輝最初只是在社交媒體上介紹這個角色,但後來發現有不少讀者利用她們的形象製作角色便當,這讓他深受感動。當時,他還默默無名,卻非常勤奮地參加了日本各大授權展會,並製作臉書和Line的貼圖,終於得到了漫畫雜誌的青睞,首次有了紙本媒體的曝光。
在商品化的初期,鮎澤非常謹慎,只製作小徽章與別針,但也遭遇了一些困難。例如,為了回應粉絲的需求,他生產了過多的商品,導致庫存壓力。後來,他參加了B to C展會,認識到如果沒有種類多元且規模足夠的商品,難以穩定獲利。
鮎澤分享道:「我回到最初的想法,思考自己為何熱愛創作,於是購買了許多設備。」在投影片中,他展示了所購置的設備,如縫紉機、熱壓機、徽章製作機、雷射印表機、切割機、UV貼紙、雷射切刀、3D貼紙機、噴墨印表機、覆膜機和熱昇華轉印機。「現在我都是在活動前量產,這樣就沒有庫存壓力了。」他如此解釋。
➤公益活動與角色長久經營之道
在設計角色時,鮎澤考慮到僅有動物角色可能無法有效傳達某些資訊,因此規劃了一人一狗的搭配。「檬檬和糖糖」之間有許多對應:檬檬的臉型較寬,鼻子小,表情豐富;糖糖的臉型較長,鼻子大,表情單一。鮎澤對環境議題非常關注,因此希望糖糖象徵北極熊,而檬檬象徵二葉草。最初,檬檬還沒有名字,頭髮也不是黃色的,後來他發現如果頭髮是黃色的,檬檬看起來更像檸檬。這種酸甜的感覺,是甜品或飲料中常見的搭配,能帶來幸福感,是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這應該能讓角色長久維持下去。
「檬檬和糖糖」曾與牙科合作,這是鮎澤心中一個經典的案例。酸與甜正是牙齒最害怕的兩種成分,非常適合作為口腔健康的宣導主題。他還與國際兒童癌症協會「Lemonadestand in Japan」合作,該組織名稱來自美國一位4歲罹癌、8歲去世的小女孩的名言「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與「檬檬和糖糖」的品牌精神不謀而合。
無論是經營自己的品牌還是為他人做品牌規劃,鮎澤大輝都再三強調獨特性和一致性、情感連結、可靠性與持續性。「角色能長久,最仰賴創作者的不放棄」,他如此表示。「檬檬和糖糖」問世已10年,雖然初期並未佔用他太多工作時間,但他並未放棄,而是持續經營該角色,漸漸增加經營比重。他也期待未來能投入更多時間於自己設計的角色上。他強調,長久經營品牌的祕訣無他:不要放棄。●
報導》台灣推理新里程:專訪《推理》雜誌復刊號總編輯既晴、《PUZZLE》創辦人冬陽
➤《推理》雜誌向前走
《推理》雜誌是於1984年由「台灣推理第一人」林佛兒創辦,在過去只有紙本的年代,曾是台灣本土推理創作唯一的發表園地。2008年休刊前,《推理》雜誌合計發行282期,橫跨了3個世代的讀者與創作者,包括復刊後的總編輯既晴,也是從這裡出道。
那是個流行《楚留香》、《包青天》的年代,最紅的偶像是小虎隊,唱片行賣的是如今已銷聲匿跡的錄音帶(卡帶),坊間還有租書店、錄影帶出租店讓人流連。最強的讀本是瓊瑤、倪匡、金庸,而國中生最愛的則是日本盜版漫畫。那時的台灣,有很多國外新穎的東西進來,整個社會氛圍就像林強的台式搖滾〈向前走〉。
當年還是國中生的既晴,第一次在賣參考書的文具店看到《推理》雜誌,喜愛鬥智解謎的他頓時眼界大開,從此為它定期掏出零用錢,成為小小年紀的忠實讀者。《推理》雜誌像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扇窗,當同學都在迷小虎隊,既晴聽的是日本推理劇的片頭、片尾曲;當大家都在看武俠港劇,他最愛的是內田康夫的《淺見光彥探案》。
在沒有手機、電腦的年代,《推理》雜誌是以紙本搭建的網際網路。相同嗜好的人會一起在這裡吸收養分、發表創作,推理迷也熱衷以明信片回函,提出感想建言。既晴說:「《推理》有『讀者園地』,什麼想法、意見都可以投書,也有『錄影帶推理劇選介』單元,我都會參考上面的介紹去租來看。」
數年後,既晴於大二出道,作品被刊登在《推理》128期。「那時網際網路已開始發展(不過只有幾所重點大學有接觸),我應該是第一批用電腦打字投稿的人。」既晴記得處女作獲刊之際,正好是他20歲生日,有著人生重要的紀念意義。如今看來,也見證了時代的更迭與推進。
「然而即便已經進入網路時代了,《推理》仍是大家的共通語言。」既晴說,他曾是台大電機推理小說版版主,舉辦版聚時,會像筆友一樣約好帶書來相認。「結果每個人全不約而同拿著當期《推理》雜誌,在台北車站北二門走來走去,互相打量對方。」
出道後一路走到今日,既晴認識了許多作家,不少人也都是看《推理》雜誌長大。「像復刊號裡的李柏青,提到小時候印象裡,媽媽長年來就已經是《推理》讀者。」讓人覺得無論網路多麼滲入我們的生活,能令彼此一眼會心的,還是曾經握在手中的那本雜誌。
停刊16年,刺激《推理》雜誌復刊的,其實是2023年台灣犯罪作家聯會舉辦的「詭祕日」活動後,與會作家們的提議,但此時的出版環境已截然不同。既晴坦言:「1980年代,台灣沒什麼發表平台,所以《推理》的成立是合理的。可是經過多年,很多資訊都告訴我們,現在紙本與數位此消彼長,復刊真的是逆勢而為。」
不過既晴也反向思考,認為:「即便是林佛兒先生,也不是在有利條件之後才創辦雜誌,而是有了這份刊物,條件才慢慢變得有利。」所以《推理》雜誌的復刊,必須思考它對當前環境的意義,才有重新出現的價值。
他歸納其中的意義包括:第一,「彌補發表管道的真空」。現在推理長篇很多,較少短篇作品,作家完成的短篇若沒有成書,在缺乏相關雜誌的情況下,讀者就無緣見到。
第二是「專業的篩選」。與過去資訊匱乏的年代相比,現在反而是良莠不齊的資訊太多,雜誌的專業適可幫讀者有效過濾、去蕪存菁、節省時間。
第三,「涵蓋的層面更完整」。台灣犯罪作家聯會一年一期的《詭祕客》篇幅有限,且以研究、評論、情報為主,搭配《推理》雜誌後,就能容納台灣的創作能量。
➤網路時代復刊
內容方面,既晴表示,不同載體各有它適合的不同事物:網路資訊的快速絕對是紙本所不及的,但紙本也有網路無法取代的特質(例如深度文章就更適合紙本)。因此,《推理》雜誌會把自己跟網路短暫流行的事物區隔開來,專注具有時代意義的紀錄,利於讀者收藏。
「像復刊號的名家單元,之所以選擇收錄柯南道爾的短篇小說,是考量大家對他大多只有創作福爾摩斯這樣的片面認識。其實他也寫過諸如大英帝國的殖民小說等,內容也有探索未知的成分。相信透過這些作品,會讓一個作家更完整地被認識。」
既晴說,文類的發展與經典作品需要時間的累積,在網路更即時、資訊更龐雜、關注更短暫的年代,回望作家養成的輪廓,再對照當前,對創作者/讀者來說有其存在的價值跟意義。
包括十幾年來,有越來越多日治時期的作品出土,也很適合台灣讀者及創作者來認識。例如當年刊登在月刊上,負責緝捕廖添丁的警察飯岡秀三的辦案過程,就反映了日治台灣的社會風景,也彌補了本土文獻及素材一直以來的斷層與缺憾。「有些朋友對這個路線的文本很感興趣,要我們持續挖掘翻譯。得到這樣的回饋很令人高興,我們下一期還會刊登這類相關作品。」
復刊的《推理》雜誌有傳承的使命,但也重視跟時代結合。像過去有錄影帶單元,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另眼看劇」;過去沒有收錄真實刑案,現在則新增「犯罪實案現場」。封面則是延續傳統,採用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因為不同時代的藝術表現也與時俱進,長遠來看會是《推理》雜誌獨有的特色。此外,為方便讀者收藏保存,紙張與印刷的品質多有要求,版型也較過去活潑。
「現在讀者的需求很多樣,歡迎大家拋點子過來,我們會廣納大家的回饋做調整。我們也設有徵文專欄,長期開放投稿。極短篇也可以,甚至詩作、超自然也可以。」既晴表示:「辦刊物無法靠想像,必須落地,今年的兩期對我們來講是練習,是為明年的常態化、月刊化做準備。」
復刊有指標性意義,所以編輯團隊壓力很大。博客來秒殺沒有讓他們開心多久,現在全部心思都放在下一期。「坦白講最大的挑戰還是未來的定期出刊,像是缺稿該怎麼因應等等,要想很多備案。目前還好沒這個問題。」
《推理》雜誌於1984年11月創刊,今年適逢40周年,所以原定12月出版的復刊2號,也將做成特大號紀念版,並考慮提前在11月發行。此外還有40周年紀念活動,也正緊鑼密鼓策畫中,詳情會與復刊2號的發行日期一同公佈,值得讀者衝一波。
➤網路原生《PUZZLE》
有別於承載讀者往日情懷的《推理》雜誌,全然新生的《PUZZLE》,則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創刊動機、雜誌性格與作品風貌。
《PUZZLE》主編冬陽曾在自己的Podcast上講到,對他跟譚光磊兩人來說,辦雜誌簡直「像瘋了一樣一起殉情(大笑)」。究竟是什麼時候上了頭?又是誰推了誰的坑?冬陽表示:「這其實是一個10年前就開始的念頭。」
「就像凌徹在創刊號提到的,他曾感嘆沒有了《推理》雜誌後,是否需要辦個推理同人誌什麼的,也曾找我評估,看是不是能想辦法弄一份雜誌出來。」只是跟現在的光景相比,10年前出版和創作的條件都相對不足,即便期間不時有過討論,辦雜誌的想法仍一再被擱置。
「直到今年有些情緒,才沖昏頭。」
原來疫情期間冬陽跟譚光磊曾聯手舉辦編輯課程,發現有經驗的工作者在這幾年已明顯出現斷層,兩人因此更加確信,許多編輯應該也苦於如何了解創作者的想法、與創作者合作。於是,去年底冬陽跟譚光磊商量:「我們別成為只提當年勇的糟老頭,這事不能一直只聞樓梯響,要不乾脆我們自己動手做。」
冬陽說,其實《PUZZLE》創刊之前,還有個前導——也就是近兩年台灣推理作家協會與Readmoo合作的「這本超好推」活動,單年度累計就已接近1800名讀者參與。而且,支持華文的比例,還高過翻譯書。「這個現象超乎我們預期,在過去紙本年代不易被發現。數據也反映推理閱讀圈實際比想像大許多,讓我們判斷(辦雜誌)時候到了。」
冬陽認為,如今情境與10年前大不相同之處,首先是作者的創作能量已足夠了;其次,當前又正值討論電子書的熱絡期;第三,閱讀圈被出版焦慮帶動,也期待做點什麼。而重要的是,在冬陽、譚光磊與Readmoo強強聯手下,純原生電子雜誌(非紙本出版後才轉電子書)的《PUZZLE》,搞不好還能成為國際賣點。
➤鐵三角挖掘題材與作家
Readmoo的獨家販售、冬陽的編輯與溝通能力、譚光磊的版權經紀專業,是推動《PUZZLE》的鐵三角,目標是讓作家與作品能破圈,進一步向外輸出、離開台灣。
冬陽在發刊詞上表示,《PUZZLE》對讀者而言,是謎團也是拼圖。但往深處想,拼圖也是指如何把台灣創作拼接到國際上去。
如何讓作品向外輸出?冬陽提到一個微妙的數字:「短篇上限3萬字」。他說不知從何時開始,台灣推理小說獎就訂下這個參賽規格,如果想推到國外去,其實譯成英文的字數已達中篇的規模。
他解釋:「國外出版的類型小說,習慣一年一本的發行,因此系列角色必須很有魅力。國外短篇的特色是短小精幹、主推好點子,缺點是人物較單薄。而台灣3萬字的短篇,則能讓故事情節與角色豐滿度兩者都達成,非常適合拿來向國外投石問路。」
3萬字規模就像一個IP,已足以讓國外預約作者的書寫計畫。「向作者預約未來,在國際上並不罕見。張國立《炒飯狙擊手》是很好的例子,台灣都還沒跟他敲下一本書,國外就已直接訂了兩本書的合約。」
尤其在陳浩基、張國立、紀蔚然等人的小說之後,國外對這類小說很感興趣,《PUZZLE》上的短篇作品,除了利於翻譯轉載,也可以發展成長篇。「例如臥斧在第2期的作品〈Eggs蛋〉,背後已經有個長篇準備好了,只要國外有興趣,隨時可以直接出版。」
「從類型著手是我們目前可做的,且最好是外國當地沒有見過的故事。」台灣的創作者該如何落實?那就必須集眾人的力量。冬陽說:「因為台灣沒有江戶川、沒有愛倫.坡,但有一整個世代的創作者可以橫向連結、成為夥伴。世代的力量就是要趁這個時候呈現出來,接觸到海外。」
冬陽以日本推理市場為例,他觀察到:「現在中國是很強的,有的中國作者直接以日文發表,也有中國出版人直接在日本翻譯出書。他們都卡到位置了,所以我們至少要先把自己的創作實力拿出來。」而《PUZZLE》就是台灣作家展現實力的平台。
➤善用經驗與出版形式
冬陽說,短篇小說有幾種發表形式,例如作家短篇連作,或作家受邀為雜誌企劃的主題寫短篇。但這都不是《PUZZLE》想做的,冬陽的戰略性考量,是思索如何讓讀者敲碗想看後續的故事。不過他十分小心謹慎,說自己帶著過去的編輯經驗而來,卻不能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對讀者與市場都必須有更多的探索與判讀,因為紙本與電子書天差地別。
「10年前出版都還在固守戰,大家想的是庫存、運送、印刷等實際成本。而且紙本有首批量,因此出版社都會先從國外的好作品著手。」冬陽分析:「現在這些都改變了,電子書不一樣,能讓讀者跟作者快速找到彼此,擴大了各式各樣的可能。但反過來說,棄追也很常見,所以這是一個我需要去追尋的戰場。」
冬陽舉昆恩(Ellery Queen)《西班牙岬角的祕密》為例,當時出版社先推出挑戰版(只要找出兇手,就有機會贏得10萬元),可是等挑戰版完成懸賞任務,迎來的卻是滿坑滿谷的退書。「紙本可以玩的成本實在太高了!今天換成電子書,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甚至可以開各式各樣的擂台、論壇,許多推理趣味經由電子媒介都能玩更大。」
換言之,《PUZZLE》除了文字創作,還可以有其他表現形式。「例如推理小說有所謂『死前留言』(Dying Message),其實可以做成音檔。或者刊登覆面作家作品,都可以帶點互動遊戲成分,讓大家來猜。」
目前第一期的Puzzle Star是陳浩基、第二期臥斧,第三期將會有一篇經典長篇的連載,也有一份國外作者名單,將邀請他們提供過去未發表過的作品。明年還會有一些新嘗試,比方漫畫或其他電子媒材的創作。
冬陽說,讀者都期待好故事,重點是雜誌短篇不會只有一個風格,對讀者是各種的想像與刺激。「只要作品在一定水準之上,讀完一本雜誌會有開眼的感覺,之後接觸作品的心態就會更寬廣。」
當讀者也期待新作家作品時,市場就不會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如果是紙本市場,退書帶給新作家的壓力很直接,有沒有下一本都不知道。」所以冬陽十分在意讀者的回饋,會跟作者一起密切討論,方便新作家去思索下一步。
➤新時代要主動出擊
過去沒有電子書平台,與讀者對應較為被動,華文出版品在國外到底誰在閱讀?只能全靠想像。現在有機會化為主動,編輯製作與創作者就有必要深入瞭解。
首先,海外購買華文電子書已無時間差。譬如日本評論家稻村文吾,這幾年都會在推特上發表他對華文的出版觀察。如果是紙本年代,出版訊息就無法像現在這樣快速普及。
電子書的資訊回饋比例非常高,並能直接反映數字。比方去年臥斧跳過紙本出版、直接在Readmoo上架的一本書,登上年度榜單,其成績如果換算成紙本,可以印到5000本以上,以類型小說而言是很理想的成績。
社群的共伴效應,也刺激並驅動市場需求。譬如張國立《炒飯狙擊手》在日本賣得非常好,原因之一是知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在推特上說他喜歡這部作品,影響所及,吸引了眾多的讀者。
因此,面對相對沉默的讀者,就需要利用一些方式推動,甚至把讀者二字擴大到KOL。下個階段,《PUZZLE》跟Readmoo計劃將電子書打包,以類似「這本超好推」的手法,直接尋找類型閱讀者、評論者、創作者引薦。而若能引起外國出版者興趣,便可以銜接到版權交易。也就是說,在版權推廣上,除了譚光磊,未來也有Readmoo可雙管齊下。
今年譚劍《姓司武的都得死》獲國際書展小說獎,評審評語寫到「推理圈有很多有心人」,讓冬陽不禁吶喊:「航叔(陳雨航,評審之一)你自己就是(領頭引進宮部美幸的)有心人啊!」
「我發現有心人不盡然會把自己標籤為推理圈內人。尤其數位時代的讀者面貌,不再單指閱讀的人,像影劇圈、遊戲圈也想找尋題材,或有些劇作家也想寫劇本外的單一故事。拱出對某一類故事的需求,才是類型的本質,餅才會做大。」
包括許多有心的非推理創作者,「他們不敢踏入這個圈子的原因,是怕自己的故事『不太推理』。我也慫恿他們,有趣的謎團可以用自己拿手的方式寫出來,無需用推理小說家的姿態來完成,就會有不同的發展空間。像第二期已經有讀者詢問有沒有BL。」冬陽強調:「《PUZZLE》名稱之所以模糊一點,也是為了吸納不同的想像進來,這一波已經把類型與出版邊界都模糊掉了。」
➤入口與跳板
既晴:希望《推理》雜誌未來能成為大家認識犯罪文學的入口。
2024年臺灣先後出現兩本推理相關雜誌,會不會擔心彼此競爭、互相瓜分市場?既晴認為,許多人想看見《推理》雜誌的傳承,創作者也希望作品透過雜誌能被印製成紙本,而《PUZZLE》沒有這些包袱,且兩者在定位上有所差異,對讀者來說沒有選擇困難的問題。
既晴說:「我心中對《推理》雜誌的想望,是盡可能地出版下去、不要斷炊(笑)。因此希望喜歡我們的讀者,最後都能成為長期訂戶。這是保障《推理》能穩健發行的最大支柱,讓我們更有把握去建立讀者對這個品牌的信任,這也是未來月刊化的安定條件。」
冬陽:希望《PUZZLE》未來能成為華文創作者進入世界的跳板。
「過去我也收了整套的《推理》雜誌,對這份傳承很感欣慰。」冬陽表示:「在我們的創作量不能與國外相提並論之下,想擴大文化影響力,當然是越多人參與越好。兩本雜誌各有不同路線與理念,可以養成不同讀者與創作,如果同質性高,反而才該擔心。」
冬陽說,《PUZZLE》想用第一年僅有的4期去嘗試各種可能性,不去重複別人做過的。電子媒介不需要兼顧業績、既定規格與產能,在無需背負市場強大壓力下,就能帶更多人跳出原本的框架,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這也是《PUZZLE》之所以自許為跳板的原因。●
推理:復刊號
作者:台灣犯罪作家聯會
出版:幻華創造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台灣犯罪作家聯會
為亞洲第一個致力於犯罪文學創作、評論研究、國際交流等發展的專業組織,以犯罪文學期刊《詭祕客》的編輯事務為主要工作,並定期舉辦實體、線上活動,以提升大眾對犯罪小說的瞭解為使命。
PUZZLE vol.1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narchists and the Anti-colonial Imagination
作者:陳浩基、理想很遠 、克雷頓.勞森 、黃羅、凌徹、譚光磊
譯者: 謎熊
出版:puzzle雜誌
定價:299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陳浩基
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海外成員。2011年,以《遺忘.刑警》榮獲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長篇力作《13.67》則創下個人高峰,不但獲頒20115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第一屆「香港文學季推薦獎」,更一舉囊括《週刊文春》十大推理小說和「偵探小說研究會」十大本格推理小說雙料第一名、「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十大推理小說第二名,以及booklog海外小說大賞,創下華文推理小說在日本出版界的空前紀錄。
理想很遠
生於香港,居於英國。英文系畢業,卻想用最熟悉的文字寫故事。大學時期於網上連載小說,至今共出版10本個人作品,出道作《遺憾修正萬事屋》曾被改編為廣播劇及舞台劇。2023年以〈0037〉獲第21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以《真人真事改編部》獲第二屆台灣角川百萬小說大賞。
克雷頓.勞森(Clayton Rawson)
1906年出生於俄亥俄州,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接著去念著名的芝加哥藝術學院。在舞台上,他是全美頂尖的幻術家「馬里尼大師」(The Great Merlini),也是數項魔術戲法的發明者,當他決定要寫出融合魔術和謀殺的推理小說時,想當然耳,就讓筆下的主角神探和自己共用同一個藝名。於是乎,真實與虛擬並存的「馬里尼大師」先後登場了,前者變魔術賺錢,後者變魔術抓凶手。
謎熊
熟稔英美偵探推理的資深讀者,協助《PUZZLE》Classic單元之作品挑選與翻譯。
黃羅
熟稔英美偵探推理的資深讀者,協助《PUZZLE》Classic單元之作家與偵探角色介紹。
凌徹
推理小說創作者,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會員。1996年以〈列車密室消失事件〉刊登於《推理》雜誌143期,之後陸續發表短篇作品,並在多本推理小說及雜誌上撰寫評論及解說。2013年出版長篇推理小說《殺人偵探社》。
譚光磊
國際版權經紀人。2008年成立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代理歐美各國超過兩百家的外國出版社和經紀公司。2013年起,光磊版權承辦文化部出版經紀及版權人才研習營專案(2020年轉到文策院),每年邀請外國出版人來台參訪圖書產業,並與台灣版權人交流,至今已促成近百位歐美和亞洲編輯、譯者、書探和經紀人來台,並藉由「Books from Taiwan」網站和專刊,每年嚴選台灣原創好書介紹給全球出版商。2022年起,個人參與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評審工作;2024年起,光磊版權經營《PUZZLE》出版工作。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