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343 關切性別中掙扎與渴望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台灣同運三十
一位平權運動參與者的戰鬥發聲
喀飛著,一葦文思,5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喀飛這本同運記事整理得極其精要,幾乎囊括了所有同志議題,紀傳編年皆有可觀,行文也避開了搖旗吶喊的呼口號感,就事論事,情感節制,令人想起人權宣言那樣的歷史高光時刻,頗有一冊定江山的氣勢。【內容簡介➤】
●不要在我月經來時逼迫我
謝曉陽著,印刻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詩集寫得A影幢幢,體液隨時噴薄而出,磯味濃厚,蔚為奇觀,是高級性愛,又是男女的無間鬥爭。所有穿刺皆是痛,所有意淫只得傷,輾轉反側、委屈求爽、自怨自艾、自開自閉、自傲自慢、迫害妄想……寫盡情愛跌跌宕宕,意念如劍,直戳身心靈的海底輪。人生不也就如此嗎?【內容簡介➤】
●無法平靜的夜晚
De avond is ongemak
瑪麗珂.盧卡絲.萊納菲爾德(Marieke Lucas Rijneveld)著,郭騰傑譯,新經典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益
來自荷蘭年輕詩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描寫成長經驗宛如一則驚悚寓言,危險的氣息就藏在不被脱下的外套與層層的油脂、農場乳牛身上蒸騰的熱氣與即將來臨的疫病、惡寒深水、以及看似無害的兒童遊戲裡。這是本探問「性」(sex與sexuality)卻隻字未提相關名稱的新世代酷兒佳作,高度物質與感官的原始氛圍更凸顯了性的生理化過程、而非僅是心靈的認同之所。【內容簡介➤】
●最後一個人
한 명
金息(김숨)著,胡椒筒譯,時報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益
慰安婦議題沉重,牽連深廣,任何相關的藝術表現,多少都會面臨力有未逮或不夠周全的窘境,然而這本來自韓國的作品卻有奮力一搏的勇氣,呈現的結果也恰到好處,頗能引領讀者進入受害者的身心煉獄一探究竟。作為一種文類,慰安婦小說絕對是稀有品種,《最後一個人》也就彌足珍貴了。【內容簡介➤】
●女孩、女人、其他人
12位非裔女性的掙扎、痛苦、歡笑、渴望與愛
Girl, Woman, Other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著,謝靜雯譯,臺灣商務出版,5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益
小說的零件精巧,合而觀之,又是一件傑出的工藝品。各式各樣的黑人女性角色,展現了群體內部的多樣性,呼應了女性研究當下的關懷。作者探索著自己的身分和所處的時代,卻並未限縮在翻寫自我之中,她將視野擴大至時間之流,也取用不同身分之人的視角,連綴以性別、種族、藝術、政治等等議題,形成了深刻的歷史結構景觀。
這位已經可以和艾特伍相提並論的非裔英籍作家,出手果然奇高狠辣,把這一打女性的眾生相經營得像你身邊的某個人,脆弱而堅強,悲歡而幽默。一段一句又不打句點的詩行體,自帶抒情光圈,卻也不至於審美疲乏,就像在刷一頁頁的IG,看夠了飄離一下,但遲早還是會回來繼續刷。她筆下的英倫特別像是種族/性別/階級的實驗室,一眼望去,盡是無邊的排擠與傾軋,偶爾可以瞥見一點同情同理的光。【內容簡介➤】
●變裝的藝術
The Art of Drag
傑克.霍爾(Jake Hall)著,蘇菲.柏金(Sofie Birkin)、海倫.李(Helen Li)、傑斯賈.辛格.漢斯(Jasjyot Singh Hans)繪,陳瑄譯,大塊文化,10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益
Ladies and Gentlemen, Bitches and Bros,終於來了一本變裝秀的前世今生,懂茲懂茲搖起來!古代的部分也許不是那麼雄辯,整體畫風也可以再張揚跋扈一些,但過去一世紀的酷兒事件卻搜羅得頗為周全,看字就頭痛的人也可以輕鬆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如果變裝是LGBTQ與所有Cosers的共通語言,這本就是一小時搞懂變裝文法的大補帖。【內容簡介➤】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走近現代詩的40條小徑
廖偉棠著,新經典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結合詩評、詩論與詩作的文集,從讀詩到創作詩,展現作者獨到的主觀體驗,也同時是一部現代詩的入門指引。新詩與古詩之辨、如何寫詩?又如何寫好詩?自由為何物?從如此沒有唯一答案的各種探問出發,踏著由世界各地經典詩作、重要詩人鋪開的點水石,帶領讀者在一座沒有邊界的湖泊中前行。40篇作品皆指向對「詩」的索求、熱切與甜苦,也是十分具有「方向感」的一部詩論。【內容簡介➤】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
林春美著,時報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樂
本書雖是論文與專欄文字集結,但核心論述一以貫之、圍繞著《焦風》雜誌,是當今學術與文壇領域對此主題最完整詳盡、也最接近該雜誌歷史的專著。對台灣文壇或文學讀者來說,「馬華文學」一直是有著獨特歷史與美學的一支文學路線,但不管在文學出版與研究中,大多以「作品」為主,因此本書不僅補充了馬華文學史的一條重要發展路徑,也更深入馬華文學的歷史紋理,是十分重要的文學史、思想史著作。【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書.人生.李崇建》夜燈下讀故事書,解放讀書的靈魂
父親是讀書人,家中藏書頗豐,大多是古文經典。某一年下雨淹水,書全遭大水吞噬,父親捨不得丟棄,在院落一本本曬書,每本書都帶著水漬,也帶著一股潮濕霉味。
我小時候學父親看書,翻開沾黏泛黃的書頁,常見蠹魚穿梭其間,內容卻完全看不懂,但覺得書很有意思。
上小學開始識字,能進入書中世界了,四處搜尋故事閱讀。當時班級訂了報紙,牆壁張貼國語日報,我從頭版讀到副刊,最後才看四格漫畫《小亨利》,這是一天必須的儀式。我想看更多故事,渴望自己能擁有書。
我小學二年級時,舅爺從台北來家裡,知道我喜歡讀故事,特意去中華路逛夜市,花3塊錢買一本《民間故事》送我。那是我人生第一本書,我記得第一個故事是鴨母王,接著是白賊七、笨女婿、三個笨兒子、鹽的故事……,裡面的故事至今都記得,書封都被我翻爛了,換上了自製的書衣。
父親見我喜歡讀書,為我添購兩冊《好兒童故事書》,大概希望我當個好兒童,無神論的他卻不知道,書中是基督教兒童故事,我也是讀了不下百次。
我在故事中長大,無法自拔讀故事書。
小學教室有個書櫃,書我全讀了個遍,下課也捧著故事書,老師說我用錯力氣,精力應該放在功課上。
甚至全家出門旅行,當時我僅10歲年紀,當時少兒保護法未立,我想要讀書不願出門,自己在家待3天2夜,每天捧著書就滿足。
當初父親買書給我,像是買個玩具給我,沒料到我竟然上癮。他發現我不顧學校課業,晚上夜燈下讀故事書,所讀盡是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湯姆歷險記、水滸傳、茶花女、世界名人傳記……,父親簡直氣壞了,沒收了我借來的書,他認為故事與小說,並不是做學問,那只是小道而已。
中學我仍偷偷讀書,帶著罪惡感閱讀,因為功課太差勁,直到高中離家住校,讀書的靈魂被解放了,到圖書館借書、去小說店租書,也存錢去書局買書。
我雖然解放閱讀,但是時代環境不允許。我高一上學期,租了古龍《小李飛刀》,放在我的書包裡,被教官臨時入班抽檢,我的《小李飛刀》被沒收,被記了一支小過,理由是「閱讀不良書刊」。
書被沒收了,賠出租店150元,名譽也毀了,我心痛一整年。後來我去打掃教官室,發現《小李飛刀》置於案上,應是教官在練功,旁邊還有金庸、倪匡的小說,應該也是沒收而來。
當時我的閱讀大爆發,攤販上買來易經、儒林外史、三拍三言、三國演義,都是100元內就入手。去出租店租武俠小說,認識一串武俠作者,與同學高談闊論,在各武俠小說角色。去圖書館借閱小說、散文、哲學與心理學,因而接觸各類出版社。
志文出版社很特別,每本書前面有名人導讀,後面有厚厚出版物介紹,常看得我如癡如醉。我因而起心動念,去信向出版社索要書目,當時洪範、爾雅、九歌、傳記文學、遠東、莊嚴……各出版社,都給我寄了書目,傳記文學與莊嚴出版社,甚至寄來了雜誌。
當時郵票可抵書資,購書寄上郵票也行。我青少年時期集郵,因此散盡所有郵票,去各出版社買書。
1982至1985年我讀高中,當時書商能進校園,在老師上課時候傳來購書的書單,讓學生購買課外讀物。當時我買了三三出版社(還是星光出版社?)朱天文、朱天心的小說與散文,我立刻被她們文字吸引。彼時她們文字青春,透露著浪漫與哀愁,後來循線看了張愛玲與胡蘭成,方知她們身世與文字上的淵源。
27歲大學畢業,不只開始閱讀,也開始寫小說了,只是小說寫得磕絆,不如散文得心應手。但是我喜歡張愛玲的細節,腦袋留著朱天文的敘述,還有裊裊餘韻於胸中。我想寫出那樣的感覺,因此小說師法朱天文,當時她的《小畢的故事》、《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荒人手記》……都在我的腦中迴盪,當時寫的文字盡是她的影響。
小說家甘耀明是我同學,與我一同創作小說,他是苗栗客家人。1999年左右,我們一同在卓蘭任教,一同教書、讀書與創作,常聊著彼此的小說,談論自己的閱讀見解。他知道我喜歡朱天文創作,告知我朱天文外祖父,是在苗栗開業的醫生,高齡已經九十幾歲了,當時仍然為人看診。
一日耀明小染風寒,提議偕我去苗栗,找老先生看診去,也滿足粉絲靜靜的朝聖。我們踏入日式建築,診間像懷舊建築物,牆上掛著老時鐘,四周擺設著老家具,彷彿電影《冬冬的假期》曾經出現。我靜靜的聽時鐘聲響,看老先生為耀明問診開藥,時光彷彿倒流回去,我也彷彿走入電影,走入朱天文也許曾提及的蛛絲馬跡,懷想此處孕育著文學世家……。
我後來出版小說集,出版兒童故事書,彷彿是一條履帶推動,我自然而然行走至此處。我所有的創作初衷,彷彿是寫給童年自己,也寫給少壯的自己閱讀,呼應我童年至今的所有讀本。
我35歲之後,轉向成長與心理書寫,一直到現在持續創作,仍持續的閱讀書籍,是購書網站白金會員,加速的年代透過閱讀,能有效掌握新資訊,書訊的流通快速便捷,也滿足我的學習與精神需求。
如今我的閱讀自由,購書讀書全憑自己喜好,無論是詩歌、小說、童書、心理、靈性、哲學與科普書,除了自己管自己讀書,不再有人限制我閱讀。我可以自由選擇與投入一本書,也有更多機會見作家,透過新書的分享會、網路影音檔案、各種線上聲音影音課程,我都能親近心儀的作家。
我常回首這一路走來,看自己跟著父親曬書,捧著愛不釋手的故事書,躲躲藏藏的偷偷讀書,為了某些情節百轉千回,為了某些故事情節讚嘆,為了某些資訊興奮握拳,這一路讀書的經歷,是最美好的人生滋味……●
李崇建
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快雪時晴創意作文創辦人。
曾經歷社會多種工作,後上山任體制外教師,
目前從事文字創作與成長工作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