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315 深讀時光鑿痕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編年台北

丁威仁著,允晨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獨  
非常有「歷史感」的一本詩集,作者從當代史觀與個人記憶的視角,自1945年至2019年,每一年份挑選當年度發生的特定事件,並以這些台灣(台北為主)社會共享的歷史紀錄、娛樂文化、生活物件、科技發展、感官記憶為題,創作75首詩作。在以事件為導向的編年結構中,「時間」並非理所當然的線性流動延伸,對讀者來說,許多作者選出的文化事件有些記憶「延遲」,以為發生的時間「更早」;也有一些在歷史中原本被「封存」的,並非如我們以為的在「當下」即被重視。而作者的「再」創作,成為事件的事件,也讓時間充滿細節。【內容簡介

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

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後篇)
Korean Classic Literature Vol.2
崔末順編,游芯歆譯,麥田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益  
這本韓國小說選集時間橫跨1946-2007年,8篇作品皆回應各歷史時期的特定事件與社會狀態,對於台灣讀者來說具有非常豐富且值得認識的歷史內涵。而從當代視角來看此書收錄的8篇韓國戰後小說,又可以看到這些經典文學作品的跨時性,其中描繪的精神創傷、殘疾、女性、世代衝突皆是我們當下的掙扎。和《吹過星星的風: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前篇)》一樣,這本戰後小說選的書名亦取自詩人之語,反映了文學的延續。【內容簡介

來聊聊繪本吧

絵本のこと話そうか──対談集
長新太、五味太郎、林明子、糸井重里、高橋源一郎、谷川俊太郎、山田馨、司修、岸田今日子、鈴木康司、小澤正、佐野洋子、澤野公、田中和雄、江國香織、高橋章子、吉本芭娜娜、黑井健著,楊明綺譯,典藏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樂  
由日本最知名的繪本雜誌編選的對談文集,收錄繪本研究與創作者如五味太郎、鈴木康司等人的精彩談話記錄,也有江國香織、吉本芭娜娜、谷川俊太郎等十幾位未被視為繪本作家、但對繪本充滿愛意與敬意的創作者的繪本觀。對台灣讀者來說,本書所談論的繪本已超越圖畫書的內涵,充滿哲理、兒童觀、創作倫理、社會主體的辨證。系列對談發生於1987─1990年的時空,亦表現了時代特殊性。【內容簡介

攀向自由

波蘭冰峰戰士們的一頁鐵血史詩
Freedom Climbers: The Golden Age of Polish Climbing
柏娜黛.麥當勞(Bernadette McDonald)著,劉麗真譯,臉譜出版,599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山岳文學」的經典之作,詳細記錄1970至1990年代、共產高壓統治下的波蘭「冰峰戰士」們的喜馬拉雅黃金時代。聚焦3位登山家的挑戰經歷,除了山岳景觀的臨場描寫,也深刻重現人處在極境中的感官、智識、精神狀態。書名的「自由」在此同時指向身體與政治,兩造間加乘的磨難反映出越過高牆所需的意志,十分精彩地透過特定文類呈現超越文類的書寫力量。書中附上的導言亦提供了細緻的山岳文學系譜,開啟此一書系補充出版領域的一道缺口。【內容簡介

凝視約翰.伯格

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
A Writer of Our Time: The Life and Work of John Berger
約書亞.史柏林(Joshua Sperling)著,林鶯譯,時報出版,52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當我們讀伯格的時候,我們讀了什麼?若以此書來回答,答案或許是「時代」。本書既是精彩的學術思想傳記,亦從伯格的智識、心靈、生活等多方視角理解思想的源頭與指向,更廣泛連結了1950年代以降的(跨)時代國際政治與文化現象。因此,這不單是個人生命與閱讀經驗的整體記錄,也非要求讀者單方面「深讀」(deep reading)的著作,而是在每一頁挪出論辯的空間,將自己放進眼下的時代裡。【內容簡介

盧米埃星系

未來電影的七個關鍵詞
The Lumière Galaxy: Seven Key Words for the Cinema to Come
法蘭西斯科.卡塞提(Francesco Casetti)著,陳儒修譯,一人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盧米埃兄弟之後、數位時代前,跟著是DVD、藍光光碟、MOD隨選、線上串流網站……依序出現,這些劃時代的媒介與科技演變如何改寫電影的身世,以及觀影這件事?本書以7個關鍵詞(移置、聖物、裝配、擴張、超空間、展示、演出)為章節,不以科技為度量,而是以生命形態討論電影這一藝術形式,極具洞見地闡釋電影的消逝與重生,是當代最富觀點與熱情的電影論著。【內容簡介

製造快樂公民

快樂產業如何控制我們的生活
HAPPYCRACY : How the Industry of Happiness Controls Our Lives
艾德加.卡巴納斯(Edgar Cabanas)、伊娃.伊盧茲(Eva Illouz)著,張穎綺譯,立緒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本書雖然致力於解構快樂的文化想像,從認識論、社會學、現象學與道德四個面向討論「快樂」的建構,但批判的核心直指新自由主義的「功績導向」與「自我治理」。一切自我責任化的工作模式、效益評估,個人健康與生活管理,自我實現與道德培養都以「快樂」為標的或動力,實則導向新自由主義公民與市場的形成。作者透過清楚的分析,呈現這些制度化的論述如何透過各種偽科學深植現代生活。【內容簡介

親愛的人生

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Dear Life: On Caring for the Elderly
凱倫.希區考克(Karen Hitchcock)著,劉思潔譯,游擊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自年少起到成為醫師的歲月裡,作者不僅在病房中送走親人,也在病房中迎來新的苦痛,成為銘刻在其心靈的景象。而這一切發生在病房中的實體狀態與心理景觀,都被現代醫療科學與資本主義邏輯轉化為政策效益、資源缺口、社會負擔等負面資產,等待被處理、被承擔、被解決。作者以深刻的觀察與堅定的敘事重新思考「老年」、「醫療」、「照護」等社會議題,也以溫柔深情的文體,呼籲修正以制度為導向的關懷主義。【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漫射計畫》一座漫畫城市的興起:安古蘭漫畫博物館如何凝聚能量

任何漫畫博物館都不是一夕就成的,遠近馳名的法國安古蘭漫畫博物館也是如此。座落在夏朗德河畔的博物館本體,與主管機構「國際漫畫影像城」(Cité internationale de la bande dessinée et l’image)正好位在河的兩端,1990年先是漫畫影像城內的圖書館開幕,並舉辦了「影子博物館」的展覽,1991年博物館本體才正式開館。事實上在此之前,漫畫文物及圖書的典藏工作已醞釀了近10年。

▇國家級的引導:漫畫法定送存單位,改為國家漫畫中心

或許得先來談談安古蘭在法國漫畫界的意義。安古蘭雖不如巴黎文化圈熱鬧,但自從1974年國際漫畫沙龍(後改名為漫畫節)執行以來,漫畫與安古蘭漸漸畫上等號,也使得小城每年迎來大批遊客。此外,自1964年電影評論家Claude Beylie將漫畫納入「第九藝術」以來,漫畫雖多被視為次文化,但也逐漸出現深入討論和嚴肅的作品。於是,趁著這股漫畫(或通俗文化)普受重視的趨勢,1981年,左派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 當選後,便將建立漫畫典藏機構視為重要政策之一。


安古蘭漫畫節自1974年舉辦以來,已逐步成為國際性的漫畫盛會(取自Reddit


安古蘭國際漫畫影像城,大片玻璃窗由建築師Roland Castro設計,2012年被命名為「墨必斯旗艦」(Vaisseau Mœbius)

在民眾的支持之下,1980年代的法國在文化政策上有很不一樣的變化,密特朗政府的文化部長賈克.朗(Jack Lang),以消除主流與邊緣藝術的位階,並發展城市觀光為目的,在1984年決定以「國家漫畫中心」(CNBD,後演變成漫畫影像城)的單位來管理漫畫文物典藏,以媒體中心的方式來保管圖書。這項政策的發起也帶來另一重要改變:漫畫圖書的法定送存單位,從「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 de France)改為「國家漫畫中心」。

自此安古蘭的漫畫博物館已不僅是獨立的博物館,而是與周邊媒體中心結合,形成典藏漫畫本體與文物、推廣漫畫文化的一座城市。


安古蘭漫畫博物館常設展,因疫情閉館1年,於今年5月中開放全新內裝

▇造紙城市朝數位圖像轉型未果,預算分配是一大問題

然而,這一切的進行並非如原先設想的容易。初期參與建館的漫畫理論家Thierry Groensteen指出,一座受人景仰的博物館,最重要的是館藏,但當時的執行官員不夠重視收藏的意義,等到國家要著手購買原稿時,其藝術價值已被部分藏家抬高,作品變得更難入手,令典藏出現缺憾。因此之故,博物館開幕初期,僅搜羅到1600張左右的原稿,與現今約莫1萬4000張的館藏數量差距甚遠。

或許因為開幕前籌備人員較專注在硬體的打造,該計畫總體經費8200萬法郎(約6億8200萬新台幣),其中約三分之一為安古蘭市政府支出。當時的市府人員認為,計畫中「數位圖像部門」(NID)的科技投資,可望為城市創造新的商機。安古蘭過去是造紙城市,經歷了數十年去工業化的過程,如何為城市帶來新的收入,成為至關重要的事。

可惜在不同政治勢力爭鬥下,各政府層級的預算沒有更多共識,數位圖像部門最後未能實現,在在顯示預算分配是前置期遇到的最大難題。

▇館藏的藍圖與民間的串聯

值得慶幸的是,當建設完成、硬體設備穩定之後,Groensteen與藝術史學家Jean-Pierre Mercier等專家擔任顧問,為館內藏品規畫出具體藍圖。他們爬梳了法語漫畫與美國漫畫的相互影響,訂定出原稿收藏不侷限於法國本地的策略,以法國為中心,更加國際化地採購與法語漫畫發展有關的原稿和物件,在1998年之前擴充了逾4000張圖畫。

此外,館內的漫畫原稿專門畫廊日漸成熟,即使採購經費有限,也與相關收藏家(如法國知名超市大亨Leclerc)保持良好關係,持續探尋原稿展出的機會,讓每次的策展主題更加完善。


安古蘭漫畫博物館2020春季檔期的「Calvo」展,為戰前早期漫畫家專展

▇原稿每展3月,放暗處3年

安古蘭漫畫博物館作為「法國博物館」(Musée de France)認證的機構之一,在策展方面必須遵守相關法規,比如紙材展出的期限,原稿須依循「每展出3個月,就得存放於暗處3年」的循環,將損害將到最低。

除了常設展品,每年也會有約莫4檔季節性展覽,譬如2019年曾展出「時尚與漫畫」,或者針對出版社Futuropolis規畫的專展等。展覽所需的研究論述可以就地網羅,館內的檔案中心提供相關配合,是策展人與研究愛好者的好夥伴,只要寫信說明查找的主題,就能預約尋找文獻,館員會提供相關協助,非常方便。


安古蘭漫畫博物館中的檔案中心內部座位,提供預約者研究空間。

▇漫畫資源聚集

經歷了2009年的遷址,如今的安古蘭漫畫博物館隱身在19世紀與現代裝修的建物中,每年收到大量的贈稿。譬如2019年,法國知名漫畫家Edmond Baudoin出於對原稿價值的意識(或許也擔憂身後繼承人保管不善),慷慨決定將大批手稿捐贈給博物館。

此外,法國也有不少藏家以生前持所有權(LEGS)的方式捐獻,這不僅是對博物館的典藏表示信心,也肯定了30年來博物館對漫畫文化的推廣。

典藏漫畫文物的責任或許不該僅由一間專門博物館來承擔,因為這代表其他國家典藏機構仍未將漫畫視為具有文化意義的物件,但安古蘭漫畫博物館作為全法唯一的漫畫收藏據點,仍持續努力發揮博物館的功能,讓民眾發現並認識漫畫,也成為愛好者能研究並推廣漫畫的知識重鎮。


安古蘭漫畫博物館檔案中心的臺灣藏書,另有臺灣相關的漫畫檔案夾


▇《漫射報》第4期,全臺發放中!

索取地點詳情:請點我


《漫射報》第4期的封面插畫,出自漫畫家A ee mi之筆,描繪人類帶著自身的殘缺,向外探索宇宙的旅程,最終在閱讀中,得到內心的補滿。詳細內容請上「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粉專(圖:臺史博提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1-05-23 09:28
童書評》大創意的想像世界:張子樟評保羅.比格爾《銅山國王》

互文現象是當代文學作品無法避免的。有了互文,作品更具閱讀趣味,內容更為豐富。作者如何在行文中適當的引用或插入閱讀經驗,是種閱讀回饋,而且必須恰到好處,不讓讀者感覺用得勉強或和前後段落無關。適當的互文還可以使文字更具魅力。但互文不只是添加部分文字而已,還得仰賴優美的文字敘述。

細讀《銅山國王》,不妨從此角度切入。

▇輕量級的互文模仿

《銅山國王》的原文是荷蘭語(書名Het sleutelkruid,意思是鑰匙草),這說明了每則動物故事中人物的不尋常名稱、短語的非典型轉折,以及安徒生童話的熟悉回聲之由來。本書是在擬人化動物風靡一時的年代寫就的,書中的兔子,使讀者想到了哈里斯(Joel Chandler Harris)的布雷爾兔(Br'er Rabbit);田鼠和城市鼠讓我們想起了Hannibal the Hamster系列故事的倉鼠漢尼拔,又像《老鼠與摩托車》(The Mouse and the Motorcycle)的拉爾夫(Ralph)一樣大膽勇敢。

毫無疑問,作者可能是「無意識的」在其他名著或名家的影響下寫了這本書,例如《一千零一夜》、《坎特伯雷故事》、托爾金(Tolkien)的《哈比人》或路易斯(C.S. Lewis)的《納尼亞傳奇》;然後是寓言傳統,可以往上一直追溯到《伊索寓言》,稍晚的還有格林兄弟的童話以及諸如梅林和亞瑟王等冒險經歷。嚴厲的批評者可能會認為,作者是否有意識的以與早期作家相似的方式撰寫了他的書。但細讀之下,《銅山國王》還只是一個輕量級的互文模仿。

▇馬拉松接力故事

構成本書人物基礎的動物是最吸引人的。書中出現不同的動物(包括狼、松鼠、家兔、鴨子、大黃蜂、綿羊、曱蟲、獅子、噴火龍、田鼠和城市鼠、燕子、驢子)以及矮人各自述說一段不平凡的故事,而最後由神醫收尾。這種馬拉松接力的目的,在於譲國王的心臟繼續跳動,拯救的對象恰與《一千零一夜》的情節形成對比。後者主角莎赫札德為拯救無辜姊妹,毅然前往王宮,每夜講故事吸引國王,前後講了一千零一夜,終於使國王感悟。她藉由自己的勇氣和口才,救了自己和無數少女的性命。

這本書除了是由不同動物輪流敘述牠們生命中不㝷常的遭遇之外,最有趣的是,許多故事內容彼此相互聯繫,或者故事主角是國王的舊識,因此可以進一步瞭解神祕的千歲國王和他的銅堡。全書使用令人著迷的、看似簡單的散文,但寫得相當精美雋永,讓人深深感受到這的確是經典之作。

書中有關田鼠的敘述,也許最能強調作者寫作既簡單又有意義的價值。在短短的幾個段落中(如「蒲公英」和「雨滴」),他為讀者提供了關於生死的有意義觀察結果,比起最詳盡、最哲學化的論文,產生更大的影響。簡單的散文和淺顯的敘述支撐著大創意和高度想像的世界。

▇悲歡離合的情感投射

《銅山國王》本身包含三個要素:關於曼索林國王是否能夠存活下來的情感問題;神醫試圖尋找鑰匙草的冒險經過,為主線故事提供了額外的緊張感;來到銅堡的動物向國王述說各種療癒性故事,以使他的心臟保持跳動。作者將這三個元素緊密連結,成就情節迷人的篇章。


《銅山國王》作者保羅.比格爾(取自paulbiegel

比格爾在書中透過不同動物的生命歷程,細述傳達了友誼、親情、損失、疾病、死亡、希望等不同主題,呈現人們悲歡離合的情感投射。作者將所有元素交織融合,展示了他身為名家的精湛寫作技巧。

這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以其引人入勝的敘事與微微的淒美感,深深打動讀者的心靈。比格爾出色的筆調充滿了驚悚的冒險故事、激動人心的曲折劇情和令人難忘的角色,其中的俠義和高貴人物的形塑既富於想像力,文字又樸實無華,立即將讀者拉進故事中直到結局才能掩卷。

▇寫奇幻若烹小鮮

這是一個奇幻故事的黃金時代,每個生物——有時甚至是無生命的物體——都有聲音和故事可以講述,而這些精采故事都可以歷久長存。然而,人與書互動以及與電子遊戲或電影互動的心理過程是有差異的。文字要求更高,文字是作者在頁面上投射含義的影子,我們都可以從頁面上構築自己的故事及人物形象。在這個電子時代,如果我們停下來讓雙眼和雙耳離開電子設備一分鐘,我們也許會聽到他們的聲音,見到他們的身影。

比格爾宛如文學聖殿中的大廚,以他豐富的閱讀經驗,擷取其他大家的精華,並且在書寫時懂得如何選擇適宜的材料。因此,即使文字深具互文意味,但筆下展現的卻是經由截取、收錄、篩選後,再交融傳送出的高人一等作品。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銅山國王
Het Sleutelkruid(The King of the Copper Mountains)
作者:保羅.比格爾(Paul Biegel)
譯者:賴雅靜
出版:小麥田出版
定價:3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保羅.比格爾(Paul Biegel)​
保羅.比格爾在1925年出生於荷蘭布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待過一年,期間於《Knickerbocker Weekly》雜誌上發表許多文章,回到荷蘭後,開始在報紙上發表連載漫畫,隨後成為卡通工作室的作者。近30歲時他說故事的天分得到出版社的賞識,第一本兒童小說《金吉他》即獲得荷蘭CPNB全國閱讀日最佳書獎。自此,比格爾妙筆生花,故事源源不絕、獲獎無數,1964年出版了代表作的《銅山國王》,榮獲荷蘭金筆獎。1965年以《凋零城的花園》獲得荷蘭金筆獎,1972年以《小船長》、《十二個強盜》獲得荷蘭金筆、銀筆獎,其後又多次抱回荷蘭童書的重要獎項,包括Woutertje Pieterse獎、阿姆斯特丹兒童評選最佳童書獎等等,是荷蘭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

1996年,保羅.比格爾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提名;1999年被授予荷蘭獅子勳章,此為荷蘭國民最高榮譽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張子樟(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2021-05-22 20: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