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董啟章談:為甚麼文學人要讀柄谷行人?

我認為文學人都應該好好一讀柄谷行人的《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這裡所說的「文學人」,不僅指從事文學研究或評論的人,更加指一般的文學讀者,以至於創作者。

這個說法必然要面對兩個質疑。第一個關乎題材:就算日本近代文學有多優秀,也不過是眾多語言的文學的一種,並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更不要說非讀不可。為甚麼我們要特別去關心日本文學呢?第二個關乎類型:除了學者和批評家,理論著作對一般讀者並非必要,對作者而言更加是有害無益。前者很容易解答,後者卻比較麻煩,因為文學作為感性書寫和自我表達的觀念根深柢固,一旦涉及理性思考就會招來反對,認為是對文學的破壞和損害。

我先來回答第二個質疑。我們平素閱讀的當代文學作品,其實有著共同的源頭,大都可以歸為歐洲19世紀出現和確立的近代文學(在華語地區稱為「現代文學」)的延伸。當中我們稱為小說(novel)的敘事體,其產生也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並不是古來如此、普世通行的形式。我們之所以會把近代文學視為不辯自明的事物,是因為它的源頭被掩蓋和遺忘。去把這個起源重新展現出來,探討它之所以成立的物質條件,就是柄谷的書的宗旨。

那麼,對西歐的文學探源,又為甚麼要以日本近代文學為切入點?當然,從西歐本身或者其他非西歐文學入手也無不可。但是,在明治時期確立的日本近代文學,在極短時間內重現西方近代文學確立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加上一些富有自覺意識的日本作家(如夏目漱石、二月亭四迷、森鷗外等),拒絕對來自西方的文學制度照單全收,於是便出現了使之問題化的可能性。與其說日本「重複」了西方的文學發展史,不如說在這表面的、濃縮的「重複」之中,出現了抵抗「重複」、再而加以扭曲和轉化的契機。因為這種特殊的反應,與近代文學已經充分地常態化和透明化的西歐相比,日本近代文學更能突出當中被隱藏起來的構造性。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二月亭四迷、森鷗外(圖片來源:

柄谷要指出的,是近代文學作為制度或裝置的事實。這個制度或裝置,始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法的發現。自從作為繪圖技術的透視法被發明,伴隨出現的是統一的均質空間和視覺深度。深度同時向內和向外展開,前者成為人的心理空間或者內面性,也即是「自我」;後者則成為社會空間和外面性,也即是「風景」。並不是先有風景,然後有描繪風景的透視法。相反,是先有了透視法,風景才成為可能。內面性也一樣。關於繪畫藝術的討論並不只是隱喻。作為裝置的透視法切實地改變了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理解和支配,而在這種條件底下產生了近代文學,也即是聲稱能客觀地再現外在的風景和內在的自我的文學。

根據柄谷的分析,這樣的文學是一種建構出來的制度(包含預設和強制),而不是本然如此或者自然生成的東西。而文學這種制度,和其他現代政治社會制度密不可分,並行不悖。所以他陸續討論了「言文一致」的語言政策、戲劇改良、教育方針、醫療知識、兒童文學等不同的制度的確立。凡此種種都和明治20年前後的文學狀況有互相勾連的關係。柄谷多次強調,他並不是書寫日本文學史,而是通過日本文學中的明治時期,探究文學這制度本身的建構過程。


日本文學評論家柄谷行人(攝影:柯曉東)

我們接著會問,關於文學的「起源」的思考,除了是一種文學史知識,跟我們今天繼續讀文學和創作文學有甚麼關係?我們知道了文學是一個有特定條件的制度或裝置,那又如何?難道我們要因此而否定以近代文學為基礎的今天的文學嗎?事實上,有著這樣的源頭和發展的文學,無須我們刻意去否定,它自身已經走向衰落。柄谷在序言中便談到「近代文學的終結」。如果文學制度有其起點,自然也會有其終點,這原本不是甚麼值得唏噓的事情。這裡所說的,並不是經常聽見的「文學已死」的陳腔濫調。

所謂「近代文學的終結」所指的是,以「客觀第三人稱」(及其變體)為標準裝置的近代文學,已經不足以回應當代世界的新現象和新挑戰,而趨向於式微。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學本身的死滅。相反,對於曾經被近代文學制度所壓抑和排斥的文學形式(羅曼史、傳奇、物語、滑稽文、類型小說等)的恢復,以及對於近代文學勢力沒落之後新形式的冒起,柄谷是抱有期望的。文學這裝置,依然具有演變的活力。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是柄谷行人的早期著作,我最先讀到的是2003年的大陸簡體譯本。3年前又讀到台灣的第一個繁體譯本,所據的原文是作者2008年的最終修定本。這兩個版本雖然在翻譯上頗有參差之處,但卻是我認識柄谷文學觀的最早依據,也成為了我繼續閱讀他其後的哲學、倫理和世界史著作的開端。現在這本舊作由柄谷先生的資深譯者林暉鈞先生重新譯出,精確地再現作者清晰的思路和嚴謹的行文,毫無滯礙不通或曖昩不明之處,為柄谷先生的重要著作中譯作了完美的補足。

身為小說作者,柄谷行人的論述對我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近年在寫作的時候,都會留意既有的文學裝置如何在自己身上發生作用,並且有意識地與之抗衡。在文學面臨巨大危機的時代,我認為每一位文學作者和讀者,都應該思考自己在「起源」和「終結」之間的角色。對於這個難題,柄谷的著作將會帶給我們擷之不盡的啟發。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典藏版】
定本 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
作者:柄谷行人
譯者:林暉鈞
出版:心靈工坊
定價:6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柄谷行人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理論批評家、思想家、哲學家,及文學評論家,研究主題跨越文學、經濟、歷史、政治、哲學等多元領域。曾任教於日本國學院大學、法政大學、近畿大學、美國康乃爾大學、加州大學,並長期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系、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系客座教授。2006年退休。

柄谷行人出身學運世代,1960年代就參加反安保運動。1969年以討論夏目漱石的〈意識與自然〉獲得第12屆群像新人文學賞。初期以文藝批評為主,1973年日本新左翼運動衰退後,重心逐漸移向理論與思想工作。近年來持續探討「國家」、「資本」、「國族」等概念,提出「Association」作為對抗之理念,2000年曾組織NAM(New Associationist Movement)運動,鼓勵成立各種小型共同體,以區域性的生產與消費,對抗大財團資本怪獸,近10年來更積極參與反核。日本311地震之後,他發表一篇擲地有聲的〈站在震後的廢墟之上〉,並親上街頭遊行。

柄谷行人至今已出版著述30餘種,代表作有《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作為隱喻的建築》、《移動的批判:康德與馬克思》、《帝國的結構:中心.周邊.亞周邊》、《哲學的起源》、《世界史的結構》、《倫理21》、《柄谷行人談政治》(以上均由心靈工坊出版)、《邁向世界共和國》(臺灣商務出版)、《歷史與反覆》、《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民族與美學》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於2004年由岩波書店出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1-05-11 20:00
人物》以故事與夢境串出自我和解之路:陳沛珛訪法國漫畫家卡蜜兒.華耶談《我的日本夢》

最初看到《我的日本夢》法文版是由Futuropolis公司出版時,有一點驚訝。這間知名的商業出版社,推出的作品通常都是畫工老練、分鏡畫格乾淨俐落、人物造型具體精確。我曾在法國與該公司總編輯Sébastien Gnaedig面對面接觸過,他很直接地表示,希望旗下作者能把人物造型輪廓畫得夠明確,這樣才能讓讀者的視線跟隨著人物移動。

《我的日本夢》作者卡蜜兒.華耶(Camille Royer)的畫風較為寫意不琢磨,她對於自己能在Futuropolis出版也覺得不可思議。她告訴我,這部漫畫是她為獲得DMA文憑(Diplôme de Métiers d'Arts d'Illustration)準備的作品,Gnaedig是當時的評審委員之一,口試時他就告訴華耶,他想編輯並出版這本書。我想就是因為這個故事和畫面的張力足夠強大,才使得Futuropolis公司打破了原本設立的條件吧。


《我的日本夢》內頁(大辣文化提供)

▇一些對華耶有影響的作品

華耶的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日本人,即使在法國成長受教育,她也學習日本的事物。因為父母都愛好文學和漫畫,她亦深受影響,先前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她敘述自己曾貪婪地閱讀父母親收藏的比利時漫畫雜誌《A suivre》,也喜歡日本漫畫(Manga)的敘事方式。

華耶很喜歡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élie Poulain),女主角如此容易受感動,如此在意周遭人的生活和各種物件擁有的歷史。看見這個女孩觀察世界的方式、她的孤獨和與眾不同,對兒時的華耶來說,這部作品是值得珍藏的寶藏。

對華耶童年影響最深的兒童文學作品是《蘇菲的煩惱》(Les malheurs de Sophie)。蘇菲這個小女孩經常作出一些蠢事令周遭的人惱火,但她自己也會內疚。華耶覺得那很像她自己,有點笨拙,會有一些自己覺得很棒,但其實相當災難性的想法,當想修復彌補時,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

她所描述的蘇菲和書中的小華耶自己,都讓我想起《櫻桃小丸子》,不過華耶倒是沒看過《櫻桃小丸子》的漫畫或卡通,僅僅在日本時曾在書店或電視上看到過圖片。


影響華耶的重要作品,左起:比利時漫畫雜誌《A suivre》、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取自IMDb)與兒童文學作品《蘇菲的煩惱》

▇一部有關身分認同的漫畫

因為母親是日本人,兒時的華耶和同儕相比,必須花更多時間力氣去學習日本文化。書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當時的她總想逃離「多出來那部分」的學習,但那是來自於母親成長的文化,為了貼近母親的內心,她產生了各種矛盾。

在自我認同這個主題上,有許多面向和素材可挑選,譬如種族、語言、孤獨、失根等等,最終為了敘事的美感和形式的聚焦,華耶在諸多經驗裡選擇了用母親告訴她的故事和夢境串連這些議題。

書中,華耶敘述母親的原生家庭嚴格又疏離的親子關係,這與容許華耶像小猴子一般活蹦亂跳成長的自由家庭,呈現極大的反差。


《我的日本夢》內頁(大辣文化提供)

華耶曾在訪談中提到,她的童年並沒有不愉快,母親並沒有刻意把來自原生家庭的哀愁交與孩子分擔,但哀愁依然滲入孩子的心裡,她無法理解,因此內心多了一塊沉重又難以消化的區塊。

母親曾給她看所有宮崎駿動畫,小華耶為動畫中那些女孩奇妙的遭遇感到驚奇,女性主角們陷入各種虛構且令人不安的情境,最終都讓她感到和母親說過的故事很相似。日本故事獨特的悲劇性,加上母親的哀愁,都為遙遠東方的日本文化,增添更多憂鬱的想像。

▇來自日本的故事

童年的華耶試用這些故事去理解母親人生中複雜的問題,我請教她《我的日本夢》書中故事的次序安排是否有象徵意義?比如,浦島太郎的故事是否使童年的她開始了解世間的殘酷?她逐一告訴我這些故事代表的意義。

〈浦島太郎〉的主人翁並沒有犯錯卻失去一切,華耶說:「我開始理解生命中確實有著沒道理的殘酷和不公,同時也開始畏懼死亡,對自身存在產生形而上的疑問,並且開始害怕黑暗和幽靈。」

〈夫妻樹〉的故事結局是相愛的夫妻一起變成了樹,以死亡的形式重聚。「這讓我思考和質疑自己那從未互相親吻且分房而睡的父母,真的是相愛的嗎?」除了更加深對死亡的恐懼,華耶也因此開始相信自然界的草木、石頭、大地,每個元素都有靈魂存在,而這正可連結上日本神道教的信仰。

〈鶴的報恩〉使故事有了更大的轉折,說明小華耶的恐懼逐漸增長。她提到:「我的母親就像這隻鶴,身邊的人對她的來歷背景感到模糊,她為了滿足他人掏空自己,精疲力盡卻又無法免除失去家庭的風險。」


《我的日本夢》書中,母親為小華耶述說〈浦島太郎〉的故事(大辣文化提供)

當小華耶的恐懼達到最高峰時,〈戴缽公主〉為她帶來了慰藉。皇后臨終前給公主扣上的缽,讓她的命運一度陷入困境,但也成為她獲得幸福的契機。

華耶在創作的過程中克服了一些恐懼,書中幾個故事各有象徵的意涵,它們標示了她心路歷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她因此明白了,即使母親可能離去,即使家族歷史和文化似乎是小華耶難以承受的負擔,不過:「這也是母親給我的禮物——所有這些體悟成就了現在的我,日後的我由此獲得勇氣去面對未知和逆境。也因為和過去的恐懼和解,我才作了第一個說了日文的夢。」

▇藝術表現作為理解的視野

在DMA研讀的第一年,華耶先赴日本與插畫家田中英樹進行實習。談到這段經歷,她表示:「田中英樹帶給我許多不同以往的繪畫觀念,例如在東方繪畫裡,『留白』也是表現的一部份,於是我開始不再總是把畫紙填滿色彩。」因為是以藝術學習為出發點去認識日本文化,與家族無關,她於是能用全新的視角去探索整個日本。


《我的日本夢》內頁(大辣文化提供)

過去,身分認同使華耶感到痛苦,也使她對日本產生強烈的抗拒感。這份抗拒感在這段實習中化解了,她因此能夠後退一步,審視自己與家族的關係,進而描繪出這個自傳性質的故事,「這幾近一場心理分析和療癒的過程。」她說。

《我的日本夢》是一部完整、真誠又充滿張力的作品。在尋找法文媒體上的訪談資料,以及與華耶書信往返的過程中,她的回答讓我更喜歡這位作者。如同她自己所說,要描述身分認同有很多素材和面向可選擇,過去我們看過類似主題的作品,許多都流於感傷的情緒,缺乏組織和架構,華耶則不管在素材的選擇、組織方式和意境上都相當有新意。

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日前她已在同一家出版社推出第二本作品《Triso Tornado》,期待未來也會有中文版與我們相見。


法國漫畫家卡蜜兒.華耶(大辣文化提供)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我的日本夢
Mon premier rêve en japonais
作者:卡蜜兒.華耶(Camille Royer)
譯者:韓書妍
出版:大辣出版公司
定價:5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卡蜜兒.華耶(Camille Royer)
插畫家、漫畫家。1997年生於巴黎。2014年拿到日文文憑後,進入美術預備班,而後考取école Estienne。2016赴日在插畫家田中英樹身旁實習,回到法國後進入安古蘭美術學院就讀。本書為她的第一本圖像小說作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1-05-10 12:00
OB短評》#313 在心上踱步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獅子藏匿的書屋 1

小島著,原動力文化,240元
推薦原因: 樂  
圍棋雖非新鮮的題材,但作者以圍棋、漫畫、租書店、解離、租屋室友……等台灣元素交織描構出具有台灣社會色彩的獨特故事。眾多元素的使用並未落入現實社會的寫實剪影,仍維持住漫畫世界中奇技、奇人的傳奇感,並將豐富的喻意藏於對二位主角以棄子身分求生、皆富有才華的角色刻畫中。無論是放棄天才的期待、被診定為解離症,或因主角神識糾葛⋯⋯作者所設計的圖案、畫風都勾勒出一幅幅脫主流、脫常態的風景。【內容簡介

漁的大歷史

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
Fishing: How the Sea Fed Civilization
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著,黃楷君譯,八旗文化,520元
推薦原因: 知   益  
漁獵是人類求生最基礎的手段之一。作者以其擅長的考古視角出發,俯瞰人類文明中的漁業因子,指出人工獲取海洋資源對文明推進、政權更迭所發揮的力量,也關注漁業技術發展本身的內在理路,強調其與大歷史(如氣候變遷、工業革命)之間的關聯。漁業不僅是台灣重要的經濟樣態之一,也是飲食文化重要的一環,本書彌補了長期以來一直缺乏漁業歷史相關讀物的空白,既是了解人類經濟文化的礎石,亦可成為反觀台灣漁業文化的跳板。【內容簡介

跟著浮世繪去旅行

與歌川廣重探訪江戶日本絕景
浮世繪編輯小組編,陳幼雯譯,大塊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樂  
本書復刻了1934年於日本出版的《大日本六十余州名勝圖會》,以浮世繪名家歌川廣重於1853-1856年間的作品,搭配68幅著名觀光名勝解說。不過本書並非單純的翻譯版,台灣的編輯小組為這批作品加上當代地景資訊,以「外人」眼光重探名勝的歷史與趣事。如此貫穿古今台日所建構的作品,具備了3重史觀與視角:當時的繪者、後世的考據者,以及當代的外國旅者。從筆墨到數位相機,記錄下同一地景的3個身世,是十分有趣的出版企畫。【內容簡介

如何「無所事事」

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
How to Do Nothing: Resisting the Attention Economy
珍妮.奧德爾(Jenny Odell)著,洪世民譯,經濟新潮社,400元
推薦原因: 議  
網紅也好,標題黨也好,社交平台也好,為你投放的廣告也好,所有數位內容都在榨取你的注意力,讓你變得資訊兮兮,終至身心崩壞。本書最大的功德就是告訴你:我們還是有說No的權利!雖說作者提出的解方,基本上不脱數位排毒的範疇(蓋上筆電,去自然裡走走,好好跟人說話,發掘自己的興趣),然而一路擷取哲人名句,卻也提出了一種足以化解科技資本主義的人生觀:正因人生苦短,不如放下效率,無所事事——其實是頗得老子無為的真傳的。【內容簡介

長思短想

當短視與速成正在摧毀社會,如何用長期思考締造更好的未來?
The Good Ancestor: A Radical Prescription for Long-Term Thinking
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著,孔令新譯,商周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思   益  
作者藉發明小兒麻痺疫苗的沙克博士之問:「我們是好祖先嗎?」揭開本書序幕,提醒大家應放下短視,求取長遠眼光。不僅說明危機,提出呼龥,論述重要性,展示未來藍圖,並具體提供了6項可行的操作原則和方式,協助讀者逐步轉換思考模式。所追求的目標並非個人利益,而是在政治體制、經濟模式、資源創造和文化趨勢上,讓群體世代與地球共生。無論能做到什麼程度,打開本書,即已開啟反思的旅程。【內容簡介

死亡藍調

Dead Girl Blues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著,劉麗真譯,臉譜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次不是要破案,因為書中所見的,是兇手的視角。讀者的視線隨著兇手的舉止移動,使得揭開犯案/事件過程的解謎,或是誰是兇手的推理,全然失效。隨之而來的是貼近兇手的思考與感受。卜洛克以獨白精緻地寫出如魍魎纏身的犯罪衝動與心態,那些難以克制的慾望,帶著踏破道德底線的興奮感,讀來令人悚然,也似乎進入另一個世界。見到一樁永遠被壓在天光背後蠢蠢欲動的懸案,同時亦不由得在寒顫中回頭一探那自身不可言說的欲求。【內容簡介

麥卡的難題

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安.泰勒(Anne Tyler)著,余國芳譯,寶瓶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樂 
安.泰勒筆下總是著眼於(自己居住的)巴爾的摩市井小民,並將之描繪成能在隔鄰、商店、排隊等車時所見、尋常又熟悉的角色,吸引讀者產生連結與情感的生命經驗。作者在本書依舊施展了前述寫作主題,將一個孤僻怪咖角色的人格特質建構得十分立體又引人好奇,吸引讀者一起為眼前的難題困擾著。小說的情節或如人生一樣難以摘要,但主題則指向人總是不斷重複犯下同樣的錯誤,改變現狀的動力或許就來自身邊在意的人們。【內容簡介

垂涎三尺

說不出口的沉悶與孤單,就這樣不自覺地嚥下
침이 고인다
金愛爛(김애란)著,許先哲譯,臺灣商務印書館,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滔滔韓流中,金愛爛之所以能成為一方磐石,穩穩然有旗手之姿,絕非浪得虛名。她總能在毫不起眼的瑣碎中找到敘事的星門,把泡了水的鋼琴、嚼過的口香糖、媽媽的菜刀聲……一一化為某種韓式扭曲的呈堂證供,連帶也令人對韓劇的狗血情節起了憐憫之心。雅俗不分的作品是高竿的,若又能讓人懂得哀矜而勿喜,那就是世代之作了。【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