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電影節20歲了,今年雄影以「時光幻遊」為年度主題,企畫了系列回顧活動,包括:讓雄影成為亞洲短片基地的「國際短片競賽十週年回顧」;台灣最大沉浸式體驗展、吸引各國新媒體藝術創作者前來參賽的「VR競賽」;並有「特別回顧放映」,選映28部對高雄別具意義的電影長短片及VR作品,回望高雄曾經輝煌過的經典片段。
此外,本屆電影節更在「人民力量」單元選映4部議題長片,關注威權獨裁、同志人權、種族歧視,及網路兒少性剝削等面向,期望創造出深化討論、帶動閱讀的觀影文化。
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後,人權運動在高雄茁壯,譽為民主聖地。雄影的「人民力量」單元承襲此精神,是電影節裡夙有口碑的經典單元,可惜自2017年起因故暫停推出節目。本屆策展人黃晧傑為呼應去年以來香港的議題與命運,以及高雄本身因市長選舉所引起的一連串行動,今年重新規畫推出「人民力量」單元。
本單元選映的紀錄片標榜「人權與自由」觀點,從各國歷史反思台灣社會發展。並將在台首映多部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短片組成「時代香港短片輯」,聲援在大海另一側爭取民主自由的人民。
【人民力量片單】
▉白色暴動( White Riot )
導演:盧畢卡.沙阿(Rubika Shah)
英國 UK|2019|DCP|Colour|80min
1976年的英國,高舉排外旗幟的新納粹政黨「民族陣線」崛起,搖滾巨星艾瑞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及大衛.鮑伊(David Bowie)亦在此時發表種族歧視與支持法西斯言論。一名自稱只是平凡人的攝影師憤而投書媒體抗議,開始與志同道合者組織「搖滾對抗種族主義」運動,6年內舉辦超過500場全國演出,發行刊物為弱勢發聲,捍衛他們堅信的搖滾精神、平等理念。烽火延燒不止,吸引The Clash、Sham 69、Steel Pulse等頂尖樂團登台獻唱外,還促成超過10萬人上街的壯觀遊行。
既是音樂紀錄片,宛如龐克版的胡士托音樂祭,也是用音樂介入政治、改變世界的絕佳示範。《白色暴動》將麥克風交給幕後英雄,以發起人訪談配合珍貴資料影片、連串怒吼名曲,帶領觀眾重返這場短暫卻影響深遠的草根自發行動。對照全球極右派復辟、「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抗爭方興未艾的當下,別具啟發。
VIDEO
延伸閱讀:
《我們的搖滾樂》
熊一蘋著,游擊文化出版【內容簡介➤ 】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
何東洪、鄭慧華、羅悅全等著,遠足文化出版【內容簡介➤ 】
▉我12歲,你介意嗎?( Caught in the Net )
導演:巴波拉.查盧波娃(Barbora Chalupova)、維特.克魯薩克(Vit Klusak)
捷克 Czech Republic|2020|DCP|Colour|100min
女孩們魚貫走進試鏡會,她們這回接到的演出條件有些特別──須年滿18歲,但卻要長得像12歲。三位童顏少女雀屏中選,但她們所面臨的可不是一場戲。據悉,41%的捷克兒童曾在網路上收到他人寄來的色情照片,甚至有1/5的孩童不會拒絕陌生人的見面邀約。本片導演為了讓世人看見這種性剝削現象對孩童的戕害,決定讓演員們親自上線接受生人搭訕,並從旁錄下這群戀童大叔的真實面貌。然而,數不清的馬賽克陽具照與變態性邀約,終將該計畫的參與者逼至絕望邊緣。
本片首映之後,立刻引發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其傳遞的訊息令觀者高度不安,明示現下兒童在欠缺把關的情況下使用網路,可能遭受到的嚴重創傷。作品除了激起世人對兒少網路性剝削問題的關注,針對片方以偷拍方式揭露潛在性罪犯,並配合政府調查的作法,也引發關於紀錄片倫理的爭議。
VIDEO
延伸閱讀:
《蝴蝶朵朵》
文:幸佳慧,圖:陳潔晧、徐思寧,字畝文化出版【內容簡介➤ 】
《哭泣的小王子:給童年遭遇性侵男性的療癒指南》
麥可.陸(Mike Lew)著,陳郁夫、鄭文郁等譯,心靈工坊出版【內容簡介➤ 】
《女神自助餐》
劉芷妤著,逗點文創出版【內容簡介➤ 】
▉歡迎光臨史達林葬禮( State Funeral )
導演:瑟蓋.洛茲尼察(Sergei Loznitsa)
荷蘭、立陶宛 Netherlands, Lithuania|2019|DCP|Colour|135min
1953年,全球共產主義精神燈塔、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去世。為期4日的國葬期間,鐵幕政要齊聚莫斯科致祭,上萬人民排隊瞻仰遺容,蘇聯境內不分民族圍著廣播啜泣,萬眾一心哀悼這位慈父導師、世紀偉人長辭。儘管根據後人調查,史達林是位暴君,主政時有超過2700萬蘇聯公民遭謀殺、處決、虐死、監禁、送集中營或驅逐出境……
取材自當年國葬宣傳影片,經巧手重新剪輯,成為一趟重返歷史現場的沉浸之旅,熟悉的造神儀式,著魔的群眾臉孔,一再提醒我們獨裁不遠。影像由小津安二郎偏愛的愛克發彩色底片拍攝,對紅色特別敏感,大量紅色表達莊嚴肅穆之餘,亦滲出艷絕人寰的恐怖。
「關鍵是把觀眾帶入體驗,不是作為歷史事件的公正觀察者,也不是作為珍稀文獻的鑑賞者,而是成為這一場宏偉、駭人、怪誕奇觀的參與者及見證者,並且從中揭示暴政的本質。」——瑟蓋.洛茲尼察
VIDEO
延伸閱讀:
《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
奧列格.賀列夫紐克(Oleg V. Khlevniuk)著,陳韻聿譯,左岸文化出版【內容簡介➤ 】
《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I、II合輯)
林莉菁著,無限出版【內容簡介➤ 】
▉沒有彩虹的國度( Welcome to Chechnya )
導演:大衛.法蘭斯David France
美國 USA|2020|DCP|Colour|107min
俄羅斯聯邦南方的車臣共和國,民風極保守,自2016年起,針對境內LGBTQ族群展開一連串清洗行動,大量同志遭拘捕、虐待、處死。面對指證歷歷的暴行,強人總統小卡迪羅夫(Рамзан Кадыров)接受外媒訪問時,高聲駁斥外界指控,還揚言車臣根本沒有同性戀。一群勇敢的在地維權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營救受害者,為他們提供祕密住所、試圖取得簽證,逃離煉獄般的家鄉。
奧斯卡提名紀錄片導演大衛.法蘭斯,秉持過往對邊緣族群行動的關注,本片以極簡編制深入險境,記錄一幕幕實際發生過、比劇情片更驚悚卻鮮少被報導的迫害與逃亡。電影也以特效換臉變聲,避免這些尚在暴政下奮鬥的被攝者曝光。
「這部片拍的是一群完成非凡事蹟的平凡人,在問一個我長久以來思考的問題:當其他人沉默,是什麼讓一個人願意承擔巨大風險與責任?換言之,是什麼讓一個人成為英雄?」——大衛.法蘭斯
VIDEO
延伸閱讀:
《圖靈的毒蘋果》
大衛.拉格朗茲(David Lagercrantz)著,江淑琳譯,天培文化出版【內容簡介➤ 】
《護家盟不萌》
朱家安著,逗點文創出版【內容簡介➤ 】
《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崔乘範著,龔苡瑄譯,EZ叢書館出版【內容簡介➤ 】
「時代香港短片輯」片單之一《暴動之後,光復之前》
由三部電影組成的「時代香港短片輯 」,包括《暴動之後,光復之前》(After the Riots, Before the Liberation ),提起攝影機拍下抗爭後散落街頭的事物與逐漸改變的城市面貌,見證群眾的信念;由多位創作者合作完成的《今天應該很高興》(We Should Be Glad Today ),拍下中共建政70周年紀念日當天,民眾被催淚彈及水炮車攻擊,搭配〈義勇軍進行曲〉,帶出反抗威權的題旨。而入圍柏林影展新生代單元的《手足》(Comrades ),則透過貼身拍攝香港示威者的抗爭行動,捕捉衝突現場幽微的人性脈動。●
閱讀隨身聽S3EP9》影視經紀林珊珊/賣故事的經紀人,做這行全台灣不超過5人
許多精采的影視作品均改編自小說、漫畫或散文,原創IP更是當前全世界公認文化內容產業的核心。一個好的故事,能同時改編成不同形態的文化內容,諸如電視、電影、遊戲等等。而好的故事要能傳達到閱聽眾面前,除了辛苦的創作者之外,也需要一位很厲(ㄋㄢˊ)害(ㄔㄢˊ)的經紀人。影視版權經紀人在台灣是新興的專業,據說目前台灣從事這項行業的人,一隻手能數得出來。除了要會看合約,懂談價錢,影視版權經紀人同時必須擁有出版跟影視產業的人脈,能與思考邏輯全然不同的雙邊團隊溝通。本集閱讀隨身聽的特別來賓是光磊國際版權的資深影視版權經紀人林珊珊。她待過公共電視、夢田文創、鏡文學,一路走來的各種歷練,讓她成了工作技能相當特別的職人。究竟這個行業有什麼獨特的眉角?請別錯過本集精彩節目。
▇特別來賓:林珊珊
台北人。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現為資深影視經紀人。曾擔任公共電視購片企劃、夢田文創版權管理師、鏡文學業務經理等職, 2018年加入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負責統籌影視授權業務,有十多年以上出版、影視授權經驗。
▇本集精彩內容
我承認自己是表單控,我還有另一個表單,詳細記錄了每一部我代理的作品、跟個別客戶的溝通紀錄。因為我之前做Buyer時,很怕Sales一天到晚問我說:「為什麼妳不買這個節目?」當我們提出評估的理由,他又不接受,過兩天又問,感覺真的很差,所以我會告誡自己,如果有一天要賣東西,絕對不會這樣對待客戶。表單幫我記錄哪本小說曾經給哪些買家評估過,無論最後有沒有真的合作,評估意見對我來說非常珍貴而重要,對我日後的推薦很有幫助。
奇幻或特定歷史場景的作品,或者推理懸疑故事常出現的雙主線、多重視角,或敘述詭計,在閱讀上沒有障礙,但在影視呈現上,會增加很大的難度,特別是在改編上,可能會出現觀點不夠集中的問題。電影通常是單線的敘事,線性的,所以非線性或複線敘述,難度相對會變很高,改編上也很費勁,不會如出版方想像得容易。
「高概念」是從英文high concept翻譯過來的,指一個明確的賣點,比如陳浩基《第歐根尼變奏曲》裡的一則短篇〈時間就是金錢〉,Time is money,篇名就是高概念,談金錢可以買到時間的世界觀。這樣的題材,在影視端是非常受歡迎,也容易受到串流平台的青睞。
這兩本小說為什麼能成功走入美國市場?大家可能常會忽略一點,如果我們手上沒有這些作品的翻譯,買家是沒有辦法評估的。《炒飯狙擊手》我們很早就請英國譯者譯出全書英文譯稿,《遺恨》也是請了一位我們合作多年的譯者,翻譯正在進行。因為前期的準備,有這些翻譯材料給買方評估,這也是成功走出去的原因。
◆下集預告,第3季最終集 ◆特別來賓: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 周易正/聚焦地方:在地職人出版實驗+集資找新讀者+譯介地方創生書籍+地方刊物
主持人(第1到4季):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線上聆聽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