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王怡修》你隨意,我乾杯

我總希望自己可以更貪杯一點。

我喜歡喝啤酒,但每每喝到微醺的時候,便捨不得離開這種令人愉悅的身體狀態,下意識裡不想往酒醉的道路繼續前進。其實也可能只是因為基因裡對下酒菜的偏好大於酒精,在應該盡力把酒言歡的場合裡,常常把注意力分散在食物上,酒精吸收著實有限,還大言不慚地對外宣稱:「我從來不曾喝醉過……」真正歹勢!

既然無能喝足量,那麼就用眼睛看。到超市腳步自然會被販酒區吸引,到書店看到關鍵字也會駐足翻閱一下。印象較深刻的一次是被《歷史六瓶裝》吸引,光看書名可能會誤以為是以「一手」啤酒為題,但其實這是關於6種不同飲品輕鬆有趣的正規歷史書寫。內容除了引發貿易戰爭的茶、影響工業革命的咖啡、帶有文化擴張的可口可樂之外,酒精類就占了一半的篇章:啤酒、葡萄酒與烈酒,而且歷史更加悠久。這本書可說是冷知識匯集,是酒精下肚之後絕佳的吊書袋(吹噓)材料。像是古時候釀啤酒時缺乏雜質過濾技術,插一根麥管避開泡沫用吸的才是最佳飲用之道,所以下回看到有人用吸管喝啤酒,返璞歸真罷了,不可嘲笑人家。

一樣是歷史書籍,《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這本書更加正規厚實。從古騰堡、馬丁.路德、歌德一路闡述下來,曾任大英博物館館長的作者以局外人的身分,冷靜分析德國國家意識的誕生與民族情結的糾葛。但畢竟是德國歷史,怎麼可能錯過香腸與啤酒呢!在「一個民族,許多種香腸」的篇章裡,作者除了直言啤酒對於新興德意志國族具有凝聚作用之外,還酸了一下由巴伐利亞普及到全德國的《啤酒純淨法》,怎麼500年前一部因飢荒而生、以避免寶貴的小麥被拿去釀酒的法令,最後會變成德意志民族主義的重要象徵、德國與眾不同的驕傲呢?

booksw500_2.png

這本書是由大英博物館的展覧活動衍生而來,除了文字精采之外,圖片資料更是不可思議的豐富,出版社翻印成中譯本時想必是下了重本,最後也不負眾望獲得了2017年Openbook年度好書獎,一張跨頁的黑底古董啤酒杯圖片印得令人目不轉睛,立刻開了瓶啤酒佐書邊飲邊讀。

說到啤酒杯與啤酒的關係,圖鑑書籍的處理方式最能讓人酒興大發了。還記得年輕時翻開比利時的旅遊書籍,驚訝地看著各種修道院啤酒搭配不同啤酒杯的陳列頁面時,腦海裡快速翻騰的那些思緒:原來修士是不禁酒的啊;原來修女不只可以喝酒,還可以釀酒賺錢啊;原來啤酒也可以成為旅遊文化的重點成份呢;原來全世界啤酒品牌多如繁星;原來到處都有在地精釀啤酒。於是,隨身帶著開瓶器去旅遊成為我的私人習慣,彼時台灣尚在菸酒公賣,出國旅遊接觸啤酒就如同去探索另外一個銀河系。

幾年前一個人偷閒到關西地區旅遊,硬是打電話到京都啤酒廠預約無料參訪見學。電話那頭一直強調他們沒有外語導覧,我則用一口破日語堅定回覆「大丈夫!」(沒關係),擺明就是要去喝免費啤酒來著。

三多利果然很大方啊,在走完充滿啤酒花香的工廠動線後,給了每人3杯不同種類的啤酒,每杯250CC左右,還附上起司與餅干。旁邊一同參觀的日本歐巴桑看我喝開來了,還把她們的「扣打」給我。免費參觀還喝到撐,心中覺得過意不去,想說到紀念品區多逛兩圈意思意思回饋一下,才剛伸手去拿烙有啤酒花圖案的木質杯墊,眼睛立即被擺放在一旁的書吸引了過去,書名很直接,就叫做《啤酒圖鑑》(ビールの図鑑)。

帶著酒意搭乘阪急電鐵回市區,在火車上便迫不急待翻閱了起來。哇!這本書居然是「社團法人日本啤酒文化研究會」與「日本啤酒雜誌(記者、寫手)協會」聯手出品的——是要有多麼發達的啤酒文化,才會有這樣的職人協會出現呢?

這基本上就是一本賞心閱啤酒的圖鑑,裡面的日文即使都看不懂,但照片與插畫就足以讓讀者沉浸在啤酒海了。但看不懂也不是辦法,回到旅館上網查詢之後,發現聯經已經出了中譯本,回台拿到手上,發現離初版日期才不過幾個月,已是初版三刷,可見得啤酒愛好者眾。

相較於日文原書的專業感,中譯本的開本與紙質都不太一樣,手繪的封面帶點文青感,顯然啤酒圖鑑書在兩地的受眾群有很大的差別。最近上網查看,原書很盡責地又出了更新版,日本人對於啤酒果然很較真啊。

pi_jiu_tu_jian_.png這幾年,台灣也開始流行起精釀啤酒。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蒸餾酒有其設備上的資本與技術門檻,但發酵可就是大自然母親賜與的禮物。葡萄掉在地上曬一曬就會散發出酒味;糯米蒸過後投入酒粷在自家廚房就可以做出米酒;日本賣座動畫《你的名字》橋段中,具有巫女身分的女主角還在祭儀中做了「口嚼酒」,引來同儕的輕蔑。是啊,咀嚼就是一種最方便的發酵,無需精挑細選的酵母菌,也可以釀造出獨特的酒飲。換句話說,釀造酒在市場上應該是百家爭鳴才對,但以往台灣在漫長的公賣特許壓制下,缺少利潤的趨動,民間的釀酒文化無法累積,實在可惜。

台灣加入WTO之後,必須符合世界潮流開放酒類市場,也順勢結束了半個世紀的制度扭曲,十多年下來,也醞釀了不少的成果。以啤酒來說,除了大廠牌投入生產之外,個體小釀造商也有突出的表現。《台灣精釀啤酒誌》算得上是台灣本地的第一本啤酒圖鑑書,將台灣近年蓬勃發展的精釀啤酒品牌與其發源詳細點評了一番。這些精釀啤酒以往在酒吧深耕,現在有些已經成功舖貨到大賣場了,讓這本圖文並茂的書更接地氣。總算,在羨慕異國豐富的啤酒文化這麼久之後,我們也有了自己的起步,可以預見台灣在地的啤酒圖鑑將會不斷翻新。

2020年開春就不平靜。我也實在是後知後覺,隨著流行疫情的擴散,習慣使用的藥用酒精過完年已經被一掃而空了。看新聞報導說可以去台酒買純酒精回來自己稀釋,於是我就開始征戰開車路過的各個觀光酒廠與台酒營業所。果不其然,整個2月份趁著史上最長的寒假,足跡踏遍半個台灣,結果一瓶也沒買到。但每到一個銷售據點,總不能空手而歸啊,於是就理直氣壯地多買幾瓶台啤,喝啤酒防疫吧……連平常覺得貴森森買不下手的「高砂啤酒」,也海派入手好幾次,畢竟以機會成本考量的話,划得來啊。嗯,我的血液裡果然流著啤酒與經濟學。

時序進入3月,春暖花開,全台的防疫酒精銷售據點也重新洗牌了,那麼就順勢暫別喝了一個月的台啤,手上翻開新購入的書籍,配合時令來罐近期熱門的「三月啤酒」吧。你隨意、我乾杯。


王怡修
出生於鶯歌小鎮,輾轉在故鄉與鄰鎮三峽、大溪等地度過童年時光。其後負笈台北求學,被學校的圖書館迷惑,來者不拒、開卷有益。身為勞工子女,易受左派論述打動,但因年輕時胡亂填寫聯考志願而誤入經濟學歧途,從此受制於右派思維,不得翻身。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王怡修(世新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2020-03-19 12:00
OB短評》#240 思考不勾芡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보다
金英夏(김영하)著,胡椒筒譯,漫遊者文化,31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同樣擅於書寫都市的異化,村上春樹寫散文有種日本去油後的清淡洗練,金英夏的散文仍保有韓國文化濃稠的顆粒感。他以小說家之眼,寫閱讀與觀影的所思所感,含水量稀少不勾芡,切切實實盛上所見的世界。【內容簡介

敬愛的心意

경애의 마음     
金錦姬著,簡郁璇譯,臺灣商務印書館,420元
推薦原因: 樂 
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北緯38度線,而是為生命斲傷後,再度進行愛的迫降。作者寫戀愛小說,基底是韓國社會組織的人際暴力與殘酷社會現實,豐厚了對於個人存在相互牽繫的探討,蒼涼中見溫柔。【內容簡介

汀克溪畔的朝聖者    

Pilgrim at Tinker Creek    
安妮.迪勒著,吳美真譯,麥田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 文  
作者寫自然熾烈且生機勃發,不將自然僅僅視為觀察客體,反以人類五感嵌入觀察過程,由接受訊息轉化,重新組構詮釋的詞彙,既使自我與自然混融為一,又隔開自我與感官間的距離,突出人類介入世界的多重維度,頗有吳爾芙(Virginia Woolf)散文意味,至今在英文寫作界仍難以超越。【內容簡介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著,葉淑吟譯,皇冠文化,280元
推薦原因: 文   獨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初引進台灣時值80年代解嚴之際,內容常見有國民政府妄圖凍結時間取代現實的荒謬,相互比擬。而今在充滿末日感的當下,重讀新譯本,將之放進台灣與全球化的雙重歷史脈絡,可以想像上校已成為集結各種人類行為痕跡的活屍,等待的不是救世主降臨,而是文明的內爆。【內容簡介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阮光民卷      

阮光民, 吳明益著,新經典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樂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小莊卷           

小莊, 吳明益著,新經典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樂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別冊                       

以視覺呈現吳明益名作《天橋上的魔術師》,召喚已逝的中華商場。看得出兩位圖像創作人在寫實模擬上下了很多功夫,可惜未能拋開資料和文字表面意的義束縛,營造出小說懸浮飄忽的氛圍。或許由2D漫畫攫取小說4D時空感時,繞開3D思維是較好的作法。【天橋上的魔術師-阮光民卷:內容簡介】【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莊卷:內容簡介

台灣婦女運動

顧燕翎著,貓頭鷹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梳理台灣婦運一路上受歐美女權運動震盪,以及國內重大性別案件助力下,爭取修改法律的崎嶇歷程。作者參與多次抗爭,理論摻雜親身經歷,寫來斑斑血淚。較為可惜的是沒有提及同運自婦運分流後,各種性別團體與婦運的扞格與結盟,但仍清楚描繪出台灣婦運脈絡。【內容簡介

凝視珍.雅各

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
Eyes on the Street: The Life of Jane Jacobs
羅伯特.卡尼格爾(Robert Kanigel)著,林心如譯,聯經出版,59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過去男性建築師以俯瞰的眼光,將都市當成一展身手的藍圖,珍.雅各在書寫中卻化2D為3D,著重個人往來街道與居家經驗,方能使都市保持永續活力。本書耙梳這位美國公眾知識分子人生,側寫珍.雅各如何在母職與工作間抽空觀察與寫作,完成她的名著《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強調她不畏權威、充滿自信的人格特質,得以使她在學院外綻放光彩,是了解這位城市之母的方便途徑。
這本是補課書來著,還不認識珍.雅各的社會學人或建築學人,得趕緊把這本傳記和《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 》過一遍,她對都市計畫的批評尤其有趣,儘管常被反對者誣衊為婦人之見,但恰恰是那種從生活出發的平民美學,可以給只求光鮮的都更來一記當頭棒喝。【內容簡介

布赫迪厄

從場域、慣習到文化資本,「結構主義英雄」親傳弟子對大師經典概念的再考證
Pierre Bourdieu. Un structuralisme héroïque
尚-路易.法汴尼(Jean-Louis Fabiani)著,陳秀萍譯,麥田出版,5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布赫迪厄的弟子分析布赫迪厄,鞭辟入裡又不徇私,針砭自有定見,為大師的人生和貢獻做了貼身的註解,不失為布氏大腦叢林的私房導覽,背景裡的法國知識圈吵來吵去,熱鬧非凡,是另一大看點。【內容簡介

偉大的接班人

從造神運動、籠絡權貴到高壓統治,揭密金正恩的權力遊戲
The Great Successor: The Divinely Perfect Destiny of Brilliant Comrade Kim Jong Un
安娜.費菲爾德(Anna Fifield)著,葉織茵譯,寶鼎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作者這位《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長的調查功力實在了得,軼事串連的筆力也不同凡響,本書的金正恩不再是那位梳著宮女頭的國際笑柄,反而有點成了獨樹一格的偶像。整本讀來也隱隱透出一股迪士尼的歡快,有別於其他北韓書的陰慘肅殺。這樣的傑作之所以出現,原因只有一個:作者對傳主是真愛。【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臺北文學季》林文義、李德筠 邀讀者川讀淡水河

撰文:張慈芬、整理:黃基銓、攝影:吳景騰

春日,3月7日和風輕撫在微光的午後,2020臺北文學季首場活動,「漫遊淡水河:快樂的出航」啟動。本次活動邀請作家林文義以及創作歌手李德筠,與民眾一同自大稻埕碼頭出航,在斜陽映照的船艙之中,說聊彈唱那些關於淡水河的二三事。   

活動開始,臺北文學季計劃主持人封德屏,以感性口吻感謝所有熱情的參與讀者,一起用川讀台北,用文學創作重新認識台北的過往點滴。

林文義是大稻埕人,自小便成長於此,關於淡水河的故事他寫過不少,面對這老城樣貌的今昔之變亦有諸多感慨。他說:「我小的時候讀的是太平國小,那是當年台北有名的『大稻埕公學校』,但後來台灣光復了,各個學校的校服都一一改著卡其色的軍裝樣,唯有太平國小還留有日本時代的學生服!」一枚櫻花的圖樣、一顆西裝上的金扣子,或許不論在哪個時代,對每一個青春期將臨的孩子來說,對「好看」二字的講求與個體的獨特,都是足以延展至無數年後的驕傲。除此之外,林文義更舉出諸多歷久不衰的企業,如聯華食品、高岡屋海苔、義美等公司行號的老闆,也都是畢業自太平國小。


lin_wen_yi_2w800.png

沿著淡水河,作家林文義細數河邊人文風景及故事

林文義自嘲:「我從小就不是個好學生,喜歡看漫畫、時常逃課,那時候家在雙連,緊靠當時的火車站,雙連火車站是我們那一線的第二站,第一站叫『台北後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每天早上4:30,那胖胖的四節小電車便會從後站給滑出來,這是一天之中最早的班次,抬頭還能見得一輪月光,太陽方要升起,景色唯美浪漫。」

在火車站頭,映入林文義眼前的,還有另一種景況讓他萬分好奇。他表示:「這時間點出現在車站裡的可分作兩種,一是受過日本教育的歐吉桑、歐巴桑,男人身著西裝打上領帶,腳上卻踩著『叩囉、叩囉』的木屐;女人則人手一把花傘,但卻未見下雨的跡象……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要去北投洗溫泉!而另一種人,他們頭戴草帽、包著花巾,揹起大大的竹簍,裡頭裝滿了姑婆葉,而我,便隨著他們一同坐到了終點站,淡水。」

林文義表示,當年的淡水還沒有土耳其冰淇淋、烤肉攤,卻十足是一個交易所。可眼見淡水一端的八里,有舢舨一一滑行而來,人們帶著蚵仔和漁獲,與揹著竹簍的婦女們進行交易,而這些婦女則會再搭往下一班前進大稻埕的火車,接續她們一天的日常。那時的林文義,便守在淡水河岸,靜靜盼著暖陽升起,他說:「淡水,是台北人的鄉愁。」

雖然現今泥作的堤防遮攔了河道的風景,但林文義建議眾人下船後一定要去關渡一走,他說,在那裏還有叢叢的紅樹林,孕育著千萬種生命……。

分享最後,林文義以抒情的聲調,為眾人朗誦他的詩作〈淡水,還予過往〉結束活動的第一階段。


wang_wen_yi_w800.png

林文義朗讀自已創作的淡水詩作,讓讀者感受詩與河的浪漫氛圍

接著,臺北文學季計畫協同主持人楊宗翰邀請年輕的創作歌手李德筠,為眾人在晃蕩的船艙中帶來曲曲佳謠,包括經典的〈河邊春夢〉、洪一峰〈淡水暮色〉、張雨生〈河〉,同時也演唱了她的自創曲〈海尼根情歌〉。


li_de_yun_w800.png

創作歌手李德筠,為眾人在在晃蕩的船艙中帶來曲曲佳謠

李德筠表示,寫到淡水河、好像總是悲傷的故事,或許年少容易為情所困,愁滋滿溢,所以她希望藉由不同氛圍的〈海尼根情歌〉,為「河」塗上一點快樂的色彩,期望今日的航程能讓大家盡興而歸。

活動在下午四點於關渡碼頭結束,眾人合影留念,臺北文學季首場活動圓滿順利,後續一系列精采活動也會陸續登場,敬請讀者們期待。

guan_du_ma_tou_he_ying_800.png


【2020臺北文學季】

81727545_2651873251533898_2050657780724924416_o.jpg
想知道更多活動場次,請點我進官網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