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讀者.漫畫篇》漫畫裡看到台灣海產店常見的粉紅塑膠免洗碗,刺青師莫名感動良久
  • 讀者:莊生(設計師、刺青師)
  • 讀物:《電影少女》、《黑色大書》、《頑劣家族》、《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太子爺》

何時開始看漫畫?印象中第一部漫畫?

小時候,這樣答很爛、但真的就是小時候。

在有零用錢跟懂得去圖書館前,只能像《過於喧囂的孤獨》的主人翁一樣,撿別人的書來翻。若沒記錯的話,應該會是從版權觀念尚未建立時,東立便出版了日本的少年快報,訂價50、特價35元的《最新日本漫畫排行榜少年快報》,而根據其順序,我看的第一部應該是《七龍珠》。

如果是說第一本單行的話,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漫畫,應該是《都市小英雄紙上遊樂器》。遊戲書是一種很古典的娛樂,裡面導入了多重結局的概念,在90年代初期真的十分新鮮。可說是在老掉牙的走迷宮、找碴跟尋找威利的遊戲系統之外,增添了一點變化,也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這種書就沒落了。(覺得有點可惜的人請翻到 25 頁;根本不知道我在說甚麼的請翻到 32 頁)

2zui_xin_ri_ben_man_hua_pai_xing_bang_-side.jpg

最難忘的漫畫?

最難忘的是(一樣是在少年快報看的)《電影少女》,其實我根本沒在追那部作品,我甚至不知道那兩個角色叫什麼名字。總之,那段劇情是一個中分男召喚出了電影少女,然後,他叫電影少女拉起裙子給他看內褲,接著,他竟要求對方彎下身,他讓從領口偷看對方的奶,有夠震撼!小小年紀,看到這種橋段,完全可以了解男主角,為什麼會自言自語的說,好像置身天國。

那一回,我曾每天看、看了好多遍、每次看都血脈賁張,但是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尚未經過《靈異教師神眉》訓練的我,總覺得那沒有乳頭的奶奶很怪。於是有一天,我不知哪來的自信、拿了一隻藍色的SKB幫它補上了乳頭……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我會勸我自己住手。

最喜歡的台灣漫畫作品?

麥叔叔的《黑色大書》。

首先得提一下時空背景,在96或97年的早上,我7或8歲的時候,早上不是在電視裡看是周潤發咬下張耀揚耳朵,或是待在市立圖書館兒童閱覽室裡,看《明王傳》的地獄眾生幫剛剛拉完屎的鬼卒舔屁股的美麗時代。

經歷這樣童年的人,長大變成怪獸家長,反而比起這些情節更讓人心寒。

說回來,那天是我國小的校外教學,整團要到科博館看恐龍,在等大家到齊的自由時間,我在科博館的販賣部,看完了《黑色大書》,而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那個女人怎麼裝進行李箱的,同學覺得應該是軟骨功,因為砍掉手腳太痛,我覺得應該是後者、因為她男友應該有幫她包紮所以還好,而後來再次感受到這種斷手斷腳的震撼(或是維納斯不完整的美感)已經是《銃夢》OVA版跟後來會田誠的事情了。


019-hei_se_da_shu_-cover-side.png

《黑色大書》書封及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我認為喜歡海盜獨眼、鐵鉤、木腿的孩子,應該都有慕殘的技能樹,嗯!

上次買漫畫是何時?

應該是《荔枝☆光俱樂部》(古屋兔丸著,臉譜出版)中文版。

印象最深的漫畫場景&原因?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鄭問著,大辣出版)有一段倒楣王在夜市引起大災難的劇情,其實我並不覺得《深邃》有特別好看,甚至有點無聊,但夜市場景讓我很象深刻,在大混亂的場面左下角,出現了一個小碗。


da_la_shen_sui_mei_li_de_ya_xi_ya_cai__1.jpg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漫畫是黑白的,但我一眼可以看出碗是粉紅的,碗身有堅硬的凹凸硬邊,有一個跟他一樣顏色造型的醬料碟兄弟,就是一個叫不出名字,但是它出現在身邊已久的免洗碗。

如果看到「日本水手服高中生,在河堤邊騎腳踏車,要回家」,我或許會脫口說:「啊,跟漫畫一樣!」;但看到這個免洗小碗,我會脫口說:「啊!跟叉叉活海產的碗一樣」。

這個小碗,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感動了好久(偷答下一題),同樣的殷切感也發生在連載於某一期《少年 ACE》的《頑劣家族》(任正華著),王富貴買便當那一篇。那篇我真的百看不厭(那我為什麼沒先說這篇?),劇情跟場景都很精準的狙擊了一次台灣日常風景,真的很推薦大家一定要看看這一篇:《頑劣家族》Vol.2 File.10(不過現在的讀者真的懂便當 500 塊的哏嗎?)。

8wan_lie_jia_zu_-side.jpg

你最感動的情節?

人處在同樣的情緒太久,很容易麻痺,所以我已不確定是不是感動了。在此我想把第三題一起推翻,疑似讓我感動到腰斬,或至少感動一波接一波的漫畫叫做《太子爺》(戰克傑作,卓宜彬畫,東立出版)。

第一回翻過前面兩頁後,看到迎面而來的跨頁,是一幅太子爺廟,我整個傻了。呈上題,台灣的場景,要怎麼做的自然,其實我總覺得綁手綁腳,或許吃了太久的日漫也是原因之一,但我總覺得主因是,我們沒有好好的消化過我們的日常。

總是期望著在上學途中,在轉角,撞到咬著吐司的女高中生;但生活只會給我們違規右轉、車速40的袖套買菜阿桑。〈便當萬歲〉那篇再怎麼有趣,它還是給我一種舞台劇的感覺——「因為人要做事情而出現場景」,但太子爺卻很順暢地「讓人跟場景互動」,我不想說的高深或艱澀的形容詞,而讓象牙塔的人有打臉的機會,但《太子爺》確實給了我很清新的順暢感。

裡面神棍騙色、厲鬼復仇之類的劇情,自然是玫瑰之夜世代耳熟能詳的好戲,就不多說了,草草收個尾:「下次再想提到本地文創、除了攻殼機動隊的開場,也可以提《太子爺》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6-15 21:00
閱讀通信 Vol.043》人生如迷宮,望著彩虹就有勇氣闖關!

整理:阿多利

登登登登——讓通通編心頭磅秤歪斜的重磅文出現啦!此生能夠看到賴香吟書寫邱妙津,通通編在心底的Bucket List打了一個大大的勾。

邱妙津的著作,穿越時間,跨過語言,陪伴許多因同性戀情而受難的靈魂,讓許多飽受折磨的心靈,被觸碰、被理解。許多年之後,經歷許多風雨,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了!(撒花又灑淚,心中難免惆悵,希望邱妙津也能感受到此時此刻,雨過天晴,彩虹盡現的驕傲。

「邱妙津有其生命,不止息,她走得比我想像要早,卻也去得比我想像要遠⋯⋯一個台灣90年代因同性戀情孤獨自苦的靈魂,穿越時間,跨過語言,觸碰到了許多理解而思索的心靈。」

總是在螢幕背後,用文字與真心和大家交流互動的Openbook,首次舉辦活動「帶讀者到現場:植物園百年身世大解密」,準備與大家一同相見歡啦。:.゚ヽ(*´∀`)ノ゚.:。

盡責的通通編已經先為大家試走,保證每個環節都豐富有趣,絕無冷場!

植物專家董景生專業又風趣的導覽,將姿態各異、各有風情的植物介紹給大家(還穿插許多歷史內幕與八卦🤫)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認識距今1800年至4500年,植物園現址曾有的史前文化;董景生老師還批上威風凜凜的植物園黃色背心,新鮮現採土肉桂葉讓學員品嚐。通通編已拜倒在植物系男子的褲管Σ>―(〃°ω°〃)♡→

吸飽芬多精,相機記憶卡滿額超載準備回家時,還收到OB特別訂製的獨家非賣品:紓壓香氛按摩油,真是好吃、好玩、好豐富,三個願望一次滿足!植物園百年身世大解密,想來嗎?這麼夯的行程,開放報名不到半天就額滿囉,通通編會努力為大家爭取更多場次,請密切關注Openbook官網、粉絲頁與IG。

通通編是被日漫養大的, 一路從安達充《鄰家女孩》看到尾田榮一郎《海賊王》,直至最近才發現歐漫新大陸!《波音漫畫誌》風格偏向歐漫、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的創作形式,每一期都定有不同主題,邀請台灣漫畫家來挑戰,風格自由,表現形式不拘,強調完整保存作者原汁原味的強烈風格。

整個6月Openbook會有滿滿的漫畫報導,快跟通通編一起探索漫畫世界吧(❍ᴥ❍ʋ)!

▇6/14(五)~6/23(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6/14(五)

19:00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當編輯變成作家,他們在想什麼。​
地點:讀字書店(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04巷6)【活動頁面

huan_liao_wei_zhi_jiu_huan_liao_nao_dai_-dang_bian_ji_bian_cheng_zuo_jia_ta_men_zai_xiang_shi_mo_._.jpg

【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江文瑜​
地點:紀州庵(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wo_men_de_wen_xue_meng_xi_lie_jiang_zuo_-jiang_wen_yu_.jpg

6/15(六)

10:30
布袋戲免費講座​
地點:紀州庵-人文講堂(臺北市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bu_dai_xi_mian_fei_jiang_zuo_.jpg

14:00
那條在世界屋脊中的屋脊––新藏公路《浪遊西藏》​
地點:微貳獨冊(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46巷56號)【活動頁面

15:00
只有一種性別是不滿足的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
地點:梓書房(臺中市西區福人街89號)【活動頁面

nuo_ya_.jpg

16:00
尉天驄《到梵林墩去的人》新書分享​
地點:舊香居(臺北市大安區龍泉街81號)【活動頁面

wei_tian_cong_dao_fan_lin_dun_qu_de_ren_xin_shu_fen_xiang_.jpg

19:00
羅毓嘉《嬰兒涉過淺塘》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松菸店(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活動頁面

d1ea42d3-a883-4f88-806a-7b45390df7aa.jpg

6/16(日)

10:00
「第八屆臺中文學獎」文學推廣講座​
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沙鹿分館演講廳(臺中市沙鹿區鎮南路二段488號)【活動頁面

14:00
108年世界閱讀日「走讀臺灣」系列— 許石的音樂世界II​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臺灣音樂館二樓(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活動頁面

108nian_shi_jie_yue_du_ri_zou_du_tai_wan_xi_lie_-_xu_shi_de_yin_le_shi_jie_ii.jpg

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新館3F【活動頁面
【讀書會】開打網路筆戰?請你《再思考》一下——桃園場​
地點:E.R. CAFE(桃園市中壢區恩德街 28 號 3 樓)【活動頁面

15:00
聽音樂 看音樂 l 跟桑貝一起愛上搖擺​
地點:和平青鳥(台北市大安區臥龍街289號)【活動頁面

ting_yin_le_kan_yin_le_l_gen_sang_bei_yi_qi_ai_shang_yao_bai_.jpg

19:30
從日本時代諷刺漫畫到臺中雙冬​
地點:新手書店(臺中市台中市西區中興里向上北路129號)【活動頁面

cong_ri_ben_shi_dai_feng_ci_man_hua_dao_tai_zhong_shuang_dong_.jpg

6/17(一)

13:30
[專題座談]博物館與戲劇的相遇​
地點:臺博館土銀館3樓簡報室(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活動頁面

6/22(六)

15:00
屬於這個世代的失戀傳奇 ——《失戀傳奇》新書座談​
地點:浮光書店(臺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7巷16號)【活動頁面

shu_yu_zhe_ge_shi_dai_de_shi_lian_chuan_qi_-shi_lian_chuan_qi_xin_shu_zuo_tan_.jpg

18:00
【思辨講座】《莊子》如何關懷社會邊緣的他者​
地點:聯經書房 B1(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 94 號 B1)【活動頁面

19:30
6.22(六)吳曉樂《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書友會​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6/23(日)

10:40
早安故事時間六月甜心號-檸檬妹妹​
地點:晨熹社繪本書店(臺中市西區博館路234號)【活動頁面

14:00
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新館3F【活動頁面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6-14 12:00
書.人生.賴香吟》阿里阿德涅的紅線

邱妙津兩部作品,《鱷魚手記》與《蒙馬特遺書》,完成於鍵盤寫作尚未風行的時代,一字一字手寫思緒。強烈的情感與慾望,在沒有即時電郵也沒有通訊軟體的情況下,反倒費時費心,釀成更濃烈的懺情。指向特定對象的筆記與書信格式,在兩本書裡都佔了極大比例。

《蒙馬特遺書》英文版在2014年出版,美國詩人邁爾斯(Eileen Myles)被打動,為這位素昧平生的年輕作者寫了書評〈Missive Impossible:Qiu Miaojin’s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of love and grief〉(難以投遞:邱妙津對愛與悲慟的哲學研究),其中提到:「不要忽略這本書寫作的特別時刻,1995年,這可能是真實類比的最後一年。還能記起網路出現之前我們是如何感知嗎?這本使人著迷的小書,其部分魅力正來自它準確地落在那個發光的裂縫之中。」

去(2018)年6月,澳洲作家荷西(Nicholas Jose)綜合評論邱妙津,以「苦樂參半」(The Bittersweet)為題,同樣指出在電郵與社群媒體使手寫信件成為過去式的現在,《蒙馬特遺書》或是最後一本傳統意義的書信體小說。這篇評論也對《蒙馬特遺書》卷首引文作家利斯佩克托(Clarice Lispector)略加說明,這在過去文獻裡是比較少見的。

《蒙馬特遺書》以來二十餘年,台灣關於邱妙津的研究持續累積,不過,時代更迭,手寫書信已成遺物,同志平權亦有進展,那些文字裡的糾結可能使人費解:何必如此?何以如此?台灣讀者閱讀邱妙津的情感高峰或已過去,但這也是好的,抹去悲劇光暈,邱妙津作品除了作為同志文學重要文本,其實尚有強烈的個人性,其所糾結、所追尋,恐須回返文藝語言方可解釋,方可同理。但這一點,在群策群力的運動浪潮、理論建構過程裡是難有餘裕,也暫且可以等一等的。

倒是近年出現的外語書評,從邁爾斯到荷西,彷彿沈澱靜止又再迎來一波新浪。透過他人之眼,擺脫情感牽制,反倒簡明梳理了邱妙津這樣一名作者可以擺進世界各地、各時代文學裡什麼位置?她的作品可以併讀哪些類型作家?她的文化養成從哪兒來?台灣彼時彼地又何以會有這樣的作品出現?

**

邱妙津外語化,由學院翻譯引介開始,馬嘉蘭(Fran Martin)和韓瑞(Larissa Heinrich)是起步較早的兩位。前者將邱妙津第一本小說集《鬼的狂歡》中的〈柏拉圖之髮〉譯成英文,並於2003年編入《Angelwings: Contemporary Queer Fiction from Taiwan》出版。韓瑞則於2008年與我連絡,詢問《蒙馬特遺書》英譯狀況,並表達翻譯這本書的希望。

其後,我們電郵往來,雖然沒見過面,但我感受得到韓瑞對這本書的深情,即使無出版社允諾,翻譯補助也不見得順利,仍願投注心力。翻譯過程裡,韓瑞請教多方意見,也找過出版經紀,只希望讓這本書接觸更多讀者,即使《蒙馬特遺書》並非一本符合暢銷條件的書。

不過,接下來,韓瑞消失了一段時間,我不清楚遇到什麼情況,自己生活亦過得勉強,心想最糟不過是不了了之。直到2011年,韓瑞再度來信,為失聯致歉並詢問能否繼續翻譯?那時,我正一篇兩篇寫著《其後》,似有決心又有猶豫。韓瑞說,本身也從事藝術的經紀人王久安(Joanne Wang),因為喜歡這本書,願意無合約幫找出版公司。另一名譯者許博理(Bonnie Huie)來信詢問《鱷魚手記》,差不多也是這時期的事。回想起來,幾個人,連面也沒見過一次,談不上利益,更無人情包袱,不過是各自被書的內容打動或說服了。

我們繼續下去。2012年初,《其後》反覆打磨,傳來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車禍辭世消息。那之前,哈維爾、木心、就連書裡提到的李維史陀也死了。終須一別。我去信詢問進度,韓瑞回信說王久安剛把初稿提給紐約書評出版社(New York Review Books,NYRB),等等看吧。

5月,《其後》出版,NYRB傳來消息,確定出版《蒙馬特遺書》。我和韓瑞都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結果。又幾個月,負責編輯的年輕詩人楊君磊(Jeffrey Yang)主動來信,表達出版社希望一併簽下《鱷魚手記》。

**

紐約書評出版社是《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旗下的書籍出版部門,創設於1999年,主編法蘭克(Edwin Frank)以NYRB Classics書系起家,除了重現經典,更擅長挑選被忽略的作者以及譯本。這類事,完全取決於編輯的辨視力,法蘭克也的確讓人稱服地推出不少跨文類、跨地域的秀異作品,除了法、德語系,對東歐、拉丁美洲的選擇也非常出色。成功例子不勝枚舉,最受矚目(也是該書系銷售最佳)是2006年重出約翰.威廉斯(John Edward Williams)1965年的作品《史托納》(Stoner)。此外,推介匈牙利女作家薩博(Magda Szabó)的《門》(The Doors),也是一絕。華語方面,這個書系首先發現了張愛玲,2006年出版《傾城之戀》。

2014年,《蒙馬特遺書》列入NYRB Classics出版,是繼張愛玲之後第二位華語作者,2017年接續出版《鱷魚手記》,譯者許博理在翻譯過程便經常朗讀、撰文介紹邱妙津,她與韓瑞對書付出的心力,遠大於我。2015年《蒙馬特遺書》入圍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Best Translated Book Award)的長名單,2018年《鱷魚手記》拿下了美國文學翻譯協會(The 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主辦的斯泰克亞洲翻譯獎(Lucien Stryk Asian Translation Prize)。

qiu.crocodile.hires2_1024x1024-side.jpg
《鱷魚手記》(左)與《蒙馬特遺書》英文版

《蒙馬特遺書》出版,評論隨即而來。其中,最觸動我的就是邁爾斯,她成熟而精煉地看出了妙津的追尋與生命力,她也理解那些激情勝過技巧的文字是怎麼回事,且能把它們指向更遠。《鱷魚手記》出版後,更掀起新一波關於邱妙津的評論,多數人從未聽過這樣一位作者,卻被其中的活潑前衛,時而深切痛楚、時而黑色幽默的筆調吸引住了。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讀者接受了邱妙津的拉子、鱷魚意象,討論她的文學兼及台灣性別狀況的書評逐漸增多,戰後台灣與戒嚴歷史以一種新的方式被認識,其中多篇並合併提到了2017年的台灣同性婚姻釋憲案。

**

回歸2012年的心情,《蒙馬特遺書》繞過大學機構或官方補助,進入一般書市,此去前途如何,我未必有把握,只是考量書與作者本質,決定抱著即使一顆小石子投入大海也去試試的心情。我也佩服NYRB在當時願意為一個在國際書市毫無奧援、文學履歷也幾乎空白的台灣年輕作者,投石問路。

《蒙馬特遺書》雖寫死亡,卻像一顆種子,長出了新的生命,加上《鱷魚手記》,後續在光磊國際版權的協助下,其他外語如法文、義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德文等陸續出版。其中,2018年面市的《蒙馬特遺書》法文版,尤其使我感觸。一趟何等漫長的旅行,夢與傷逝之地,邱妙津重返巴黎,成了一本書。書裡的大天使愛蓮.西蘇(Hélène Cixous),髮色如銀似雪,當年在《猶太新娘》(La fiancée juive)的書扉,她是這樣寫的:

Pour mon oiseau chinois dont j'attends qu'elle m'envoie un message de sa plume.
(給那隻我等著她寄給我隻字片語訊息的中國小鳥。)

現在,來自那隻小鳥的訊息,終於抵達了。

西蘇為法文版的《蒙馬特遺書》寫了序文。

ge_guo_shu_feng_.jpg
《蒙馬特遺書》各國版本,左起:土耳其版、西班牙版、法文版及義大利版

邱妙津有其生命,不止息,她走得比我想像要早,卻也去得比我想像要遠。今年5月16日深夜,我收到一封電郵,是久未聯繫的NYRB編輯寄來的。她說:今年秋天,NYRB Classics成立20年,將由法蘭克主編一本紀念選集,其中預計收錄《鱷魚手記》部分章節。

在台灣同婚專法通過的前夜,收到這個消息,即使純屬巧合,仍然不免感觸。書系20年,數百冊書精編濃縮,如果幾年前的合約是機緣,如今應是明確的肯定,一個台灣90年代因同性戀情孤獨自苦的靈魂,穿過時間,穿過語言,觸碰到了許多理解而思索的心靈。

我至今沒有見過韓瑞(Larissa Heinrich)和許博理,但前兩年在導演陳耀成的紀錄影像,我看到了名為Ari的韓瑞(Ari Larissa Heinrich),才後知後覺那些中斷的時間裡,他經歷了性別轉換手術,奇異而必然艱辛的旅程。我想起好多年前與Larissa一直沒有約成的台北會面,不,事實上是我迴避了,那段因為無法承受傷痛而總是迴避邱妙津的歲月。我看到許博理動情而難以隱藏的淚水,而我自己終也走出婚姻的泥沼,寫作的困頓。一切並非容易,不過是為了找回自己,這兩本書與我們走過這一段,冬天葉子落盡,春天又枝枒滿生,年復一年,不可思議的神奇。

我們同樣沒有名字,
必須去借一個,有時候。

這是《蒙馬特遺書》最後的引詩。如今,台灣攀過一個山頭,這本書已走得很遠,她會有自己的名字,那未必等同台灣讀者想像的邱妙津,也未必是我所認識的邱妙津,而是屬於作品的邱妙津,多種閱讀與讀者匯聚生成的邱妙津,在這個意義上,作者確實已死,可書寫有其未來。

**

邁爾斯評論《蒙馬特遺書》,是這樣作結的:

我曾經懷疑,這還是一本書嗎?不是因為它難以卒讀,而是其中花般燦爛的意志如此難以承受。這是一份深刻的個人化文本,經得起一讀,再讀,不斷重讀。這就是儀式藝術的效果。神祕,總是重複,猶如春天。永恆的愛情追求已不可得,如今她只追求永恆,展現自我。帶著那麼點神聖。這些並不是她要寄給絮的信件,因為,她解釋了:這樣做只會導致更多傷害。於是,她把信件寄給了我們。

**

選集名稱預定《The Red Thread》,或是出自希臘神話裡阿里阿德涅(Ariadne)送給特修斯(Theseus)紅色線團,那是指引特修斯進入迷宮殺敵而又能全身而退的線索。一個書系20年,呈現不同時代的思考結晶,的確是如紅線曲折迴繞,可為讀者指引知識迷宮的路徑。不過,反思台灣此時此境,我又多幾分聯想,神話裡,那個迷宮裡居住著半人半牛怪物,雅典人為了求和,每9年必須送7個童男童女獻祭餵食,而這正是特修斯之所以前去挑戰的原因。

人生如迷宮,人心更如迷宮,其中豢養什麼,又長成什麼,這是艱難的問題,迷宮建造者也誇稱沒有人能走出這座迷宮。特修斯憑靠敵人之女阿里阿德涅的愛,以紅線備忘紊亂的迷路,並以阿里阿德涅送的魔劍,完成斬殺怪物的任務。愛與智慧,這是後世對這段情節的詮釋。邱妙津的文字,記載了她的勇氣與奔赴,也記載了她的困惑、碰壁與絕望。她的確沒有走出那座迷宮,不過,她的文字預早替我們留下了紅線,我們應去,我們該去,拾起遺落的紅線,想辦法回到出口,使童男童女得以自由。期待特修斯的勇氣,更等待阿里阿德涅的愛。


賴香吟
曾任職誠品書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現專事寫作。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九歌年度小說獎、台灣文學金典獎等。著有《文青之死》、《其後それから》、《史前生活》、《霧中風景》、《島》、《散步到他方》等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6-13 12: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