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張啟楷》我們一起看書、講故事
2004年初,我在中廣主持廣播節目《中午茶,說給媽媽聽的新聞》,每週一邀請作家林文義或新書作者,一起談書。我跟製作人說:「請優先找感人,最好是看了會掉淚的書。當然,看了會大哭大笑的更好。」記得創下最高收聽率的,是李國修妙語如珠談他的異想世界《人生鳥鳥》,直到現在還烙印在我腦海。另外,最激勵我的兩本書則是,余秀芷的《還有20%堅強的理由》、盧蘇偉的《看見自己的天才》。
秀芷是個高佻、漂亮的出版社美術編輯,也是一名業餘模特兒。正當雙十年華,卻生了一場不知名的怪病,一夕之間失去走路的能力。她的雙腳沒有了感覺,醫生說,她一輩子有80%的機率無法復原,但她告訴自己,還有20%站起來的希望。
錄音當天,秀芷坐著輪椅,但臉上始終掛著陽光般的笑容。開ON後,我還來不及安慰,她緩緩的說,想到模特兒的夢想被打碎,甚至站不起來,她哭了好久、好久。有天晚上覺得很痛苦,絕望到想死,準備好刀片後開始寫遺書,但在交代後事的過程中,家人的臉孔一一浮現,想到父母、家人為她所做的每件事,轉移了她求死的念頭。出院後,她藉著寫文章來抒發,治療自己的心情,並在網路上發行《柚子電子報》,意外地,竟然幫助了一些受到挫折打擊的人,無心插柳還出版了第一本書:《還有20%堅強的理由》。
因為這本書和廣播,我們成了好友。多年過去了,秀芷20%的希望還沒有實現,但她沒放棄堅持和夢想。除了努力復健,她在漢聲廣播電台主持《45度角的天空》,還常應邀到各學校和社團演講,安慰、激勵芸芸大眾。因病半身癱瘓沒有打倒她,現在的她,是作家、生命教育講師、電台主持人。在許多好友的聚會裡上,她更常是逗得大家開懷大笑的開心果。
盧蘇偉的《看見自己的天才》,是我碰到挫折或心情不好時,另一本常翻閱的書。他的智商只有72,國小五年級才勉強認字;大學考了7年,最後靠當完兵的加分勉強上榜,大一成績總在退學邊緣,但家人從來沒放棄他。
當他8歲得了腦膜炎,腦功能受創後,連最簡單的字都不認得,同學笑他「白痴」,老師氣到罵他「腦震盪的豬」。他曾經萬念俱灰,但媽媽鼓勵他:「只要你相信,就有可能改變!」當礦工的爸爸更說:「阿偉你很聰明,你會越來越聰明。」每次考試0分,終於有一次考了10分,家裡特別買了雞腿,全家一起幫他慶祝。
大二時,奇蹟發生了。犯罪心理學家馬傳鎮教授發現,盧蘇偉雖然是數字和記憶的白痴,幼年受創後的腦袋沒有了減法和除法,但卻具有極高的邏輯分析和創造思考能力。馬教授對盧蘇偉說:「你不是白痴,而是不一樣的天才,你的天才一直沒被發現。」他幫盧蘇偉設計了適合他的學習方式,從此,他的課業突飛猛進,以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第三名畢業,並一舉考上高考,在擔任法院少年保護官期間,展開了協助迷途少年和更生人的陪伴之路。
從白痴變天才的盧蘇偉,後來集親職作家、潛能專家、發明大王於一身,著作本本暢銷、演講場場爆滿。他以親身經歷證實,世界上沒有行為偏差的孩子,也沒有天生不會讀書的孩子,只要能看見自己的天分、發揮自己的專長,每個人都值得期待。「當你面對陽光,黑暗自然就會被拋之腦後!」
這類感人、勵志的書,擠滿了我的書架,堪稱我的最愛。比較熟的朋友都知道,請我吃飯,最好有螃蟹;送我書,要能感動人。每次逛書店,我總是不自主多挑一、兩本讓我心頭揪動的書回家,像R.J.帕拉秋的《奇蹟男孩》、平路的《袒露的心》、嚴長壽的《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最近讀過最感動我的,則是漸凍人李怡潔的《7300最平凡的奢侈》。她從小飽受病痛折磨,無法站立,醫生說她漸凍的病情是「不可逆」,不只無法痊癒,可能還會愈來愈辛苦。國小四年級,她意外知道自己只能活到20歲,也就是7300個日子。但她沒有放棄自己,她努力唸書,訓練萎縮的雙手,打字速度比我們還快。大學學測可以上台大,但她選一個自己熱愛又可以養活自己的科系:輔大影像傳播,立志要當一名傑出的編劇,不要變成別人的負擔。
今年,她已經度過人生第7300個日子,而且身體越來越好。我去時報出版公司參加她的新書發表會,問她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她說:「從輪椅站起來!」讓我想起同樣勇敢的秀芷。前陣子媒體報導有治療漸凍的新藥問世,我衷心期待很快的未來,怡潔、秀芷,還有像他們一樣罹病的人,很快可以站起來。
當年主持讀書、談書的節目,還意外促成我和台中市政府一起推動全家一起看書、一起講故事的《公孫故事會》,到今年3月已經走過台中的山、海、屯(石岡、清水、大里),辦完第3屆。

第一屆《公孫故事會》合影
2016年8月,應邀到石岡圖書館演講,看著台下有些阿公阿媽帶著孫子一起來,腦海浮現和林文義的一次對談。當時介紹了韓國出版的大開本、大字體,介紹宗教和神話的故事書,這樣大大的書,最適合長輩和小朋友閱讀,也適合阿公阿媽講故事給孫子聽,或孫子念故事給阿公阿媽聽。
於是,我對著台下說:「今天阿楷講給大家聽,下次換你們講給我聽,好不好?」台下回報的是熱烈掌聲。我介紹當年我和林文義對談的內容,並建議大家回去找故事書,「讓我們回到很小很小的時候,阿公阿媽或爸媽講故事給我們聽那樣」,我們來辦一個全家一起講故事比賽,最好是阿公阿媽和孫子一起講、一起表演。
這項活動推廣「隔代共讀」,希望在很多家庭,播下快樂的種子。演講完,真的有幾位長輩搶先報名。2017年1月,台中市政府在石岡圖書館舉辦第一屆《公孫故事會》,共有20隊、也就是20個家庭報名。其中有外婆帶著兩位可愛的孫子,邊講邊演桃太郎;有國小三年級學生,與祖父母講「紅龜粿的由來」,家人還將大蒸籠搬上舞台;有祖孫大手筆租太空人服裝,亮麗登台。
去年和今年,這個全家共讀、一起講故事的活動,分別在清水和大里圖書館舉行,把圖書館擠得水泄不通,裡面有滿滿的愛,很多新住民家庭、原住民祖孫也報名參加。許多企業爭相提供獎金和平版電腦、手機、腳踏車等獎品,規模愈辦愈大。我這個拋磚引玉的人,非常期待全家共讀可以永永遠遠地辦下去,而且從台中擴及到其他縣市,為更多家庭帶來閱讀和講故事的快樂,共享天倫之樂。●
張啟楷
老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天水詩社社長。有3本監督政府財政的專業著作:《搶救國庫》、《解讀國家總預算黑盒子》、《搶救你的納稅錢》,和詩文集《天河之水》(合輯)。高二時,以一篇小說獲《中華日報》徵文比賽第二名後立志當作家;大二,與各大學詩社負責人創辦天水詩社、發行詩刊。畢業後到報社應徵藝文版編輯,卻被派去跑政治新聞,後踏入電視台主持政論節目。最近慢慢走回文學路上,發起全家共讀、一起講故事的《公孫故事會》,與詩人渡也推動嘉義高中設立文學佈道,有《故鄉的候車亭》等創作。
繪本書房》心「驚」自然涼!炎夏來點「透心涼」繪本
這麼熱的天,躲冷氣房不環保,猛吃剉冰傷身體,打開圖畫書,來讀幾本「透心涼」而且保證「涼到腳底板」的故事吧。
這類「倒V」曲線一般高潮落在2/3處,然後緩緩下山回家去也。然而底下要介紹讓讀者讀到「透心涼」的故事,高點卻設在接近故事尾聲的地方。不只結束得緊湊,更結束得讓人心頭一緊,腳底發涼。
▇《蝌蚪的諾言》(Tadpole's promise)
👉透心涼指數:-10℃
某個暑熱午後,一群繪本愛好者圍坐分享各自的「珍本」。其中一則故事裡,一條被暱稱為「小彩虹」的毛毛蟲,愛上了池塘裡的蝌蚪,可是這顆閃亮的「黑珍珠」蝌蚪卻未能遵守「絕不改變」的承諾,一再失信於小彩虹。毛毛蟲心碎得「作繭自縛」(她真的結繭成蛹了啦),但羽化成蝶後她決定原諒對方,但是蝌蚪在哪裡呢?於是她朝一隻坐在荷葉上的青蛙飛去探詢。
只見已經「長大」的青蛙舌頭一捲,一口把蝴蝶吞入腹,然後繼續痴情等待,心想:「我美麗的小彩虹究竟哪兒去了呢?」
嚇死人啦!這則結局能讓人從頭直涼到腳底的繪本,後來有了中文譯本《蝌蚪的諾言》。「故事可以這樣就結束嗎?」、「小孩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嗎?」⋯⋯繪本同好們一連拋出許多問句。我倒抽好幾口氣之餘,開始肉搜這類「一拳擊倒」、KO式結局的繪本。
▇《紫色郊狼》(Coyote mauve)
👉透心涼指數:-9℃
在波爾多圖書館瞥見這本圖畫書《紫色郊狼》(Coyote mauve)。封面沉濁的色塊,看起來挺有壓力的。一條對角斜切線,左上角坐著一隻紫色的狼,右下角立著一個帶紅帽的孩童,遠景是一道凝滯的水平線。畫面不穩、失衡,整體顯得沉重、壓抑。 然而,紫狼的造型與動作太引人好奇了,我決定翻開來瞧瞧。
蝴蝶頁占了4/5的藍天壓在一片平整的黃土地上。
(取自educalire.fr)
第一頁,帶著焦渴的口氣陳述「平坦沙漠中矗立著一座砂礫小丘。」
第二頁,主角出場,「砂丘邊上有一棟小屋,吉姆獨自在院子裡把玩著他那部缺了一顆輪子的舊卡車。」可是畫面中帶紅帽的吉姆只是手插褲袋裡,眼發直地盯著左邊的玩具車。
有點悶的故事起手式。翻頁,郊狼現身砂丘頂上,渾身紫色。
吉姆瞧見了這頭狼,狼舞動身體後,企圖用右前肢平衡倒立,嘴巴發出古怪的聲音:「嗚嚕哩、嗚啦、嗚哩啦、嗚嗚、哇!」接著緩緩端坐砂丘頂上,晚風輕撫牠紫色的狼毛。
吉姆好奇極了,我也是,頓時先前的沈悶、無聊消散一空。這匹狼一定有什麼故事!吉姆並不莽撞,只是遠遠觀察這隻紫色郊狼,直到媽媽叫他回家吃晚餐。
(取自generation5)
第二天,吉姆面向小沙丘等待著郊狼。紫色郊狼又出現了,牠又開始跳舞、單腳倒立、唱怪歌:「嗚嚕哩,嗚啦,嗚嚕啦,嗚嗚哇!」
吉姆決定趨前問過究竟:「為什麼你是紫色的?」
「這是祕密,但是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問我別的問題。」
我們在此先暫停一下。如果想知道郊狼之所以是紫色的原因,以「是非題」為題型、不限提問數量,你會提出哪些問題呢?
回來繼續故事,順便看看吉姆是怎麼提問的——於是每天下午,郊狼跳舞、單肢倒立、唱怪歌;每天下午,吉姆爬上砂丘、打招呼、提問。
「你吃了太多藍莓?」、「你在毛上塗了紫色染膏?」、「你一出生就是紫色的了?」、「被紫妖攻擊?」、「得紫病?」⋯
得到的回答是:「從沒吃過!」、「沒有!」、「不對!」、「非也。」、「完全不是!」⋯
好幾天過去了,吉姆越來越沒耐性。他對著郊狼發火,決定再也不去沙丘那兒了,可是好奇戰勝了怒火。吉姆換方向探索: 「告訴我,為什麼你要這樣跳舞?還有為什麼你要發出這麼怪的叫聲?」
郊狼微笑著回答:「這些啊,是我的另一個祕密。」
(朱靜容翻拍)
小男孩極力讓自己冷靜,他不屑地回應:「這些啊,只是愚蠢的祕密吧。大家都會呀,你看!」接著便用兩隻腳跳起舞來,再倒立用右手臂支撐,並發出刺耳的聲音唱:「嗚嚕哩,嗚啦,嗚嚕啦,嗚嗚哇!」
故事再暫停一下。到目前為止,情節前三分之二在冷調的陳述口吻下讀起來有些悶,可是又神祕到讓人想多知道一點下文。很快的,在吉姆「載歌載舞」後,就要出現「一拳擊倒」的結局啦!
這本無厘頭圖畫書,文字作者Jean-Luc Cornette來自比利時,從事漫畫編劇與繪圖工作,其中以只出版兩年的《丁丁日報》(Tintin Reporter)最為知名。他與來自德國現居巴黎的繪者Jean-Marc Rochette合作過多本創作。
繪者近照與最新漫畫作品
Rochette原本在Grenoble擔任高山嚮導,因為一次嚴重意外而轉行從事藝術創作,作品風格從嚴肅到幽默,游刃有餘。
讓我們再回到故事。吉姆歌聲甫停,頓時渾身變成紫色,而恢復原樣的郊狼則說道:「你一下便知道了我的兩個祕密囉!」然後奔下砂丘,消失在夜色中。
一尾浣熊蹭了過來。「你想知道我為什麼是紫色的祕密嗎?」吉姆問。
「不想。」浣熊回答。
(朱靜容翻拍)
故事結束。我的心整個涼掉了。怎麼可以這樣!說好的教忠教孝的主題呢?賞善罰惡的道理呢?奇怪的是,在圖書館陸續又翻了好幾本繪本,但對這個故事卻念念難忘,那毫無意義的故事如此紮實地娛樂了讀者,真是一齣苦澀、無奈又令人想笑的詼諧劇呀。
▇《可怕的卡叩》(Kako Le Terrible)
👉透心涼指數:-10℃
圖像取自:出版社官網
另一本「冷吱吱」的圖畫書是在高雄市立圖書總館的兒童國際繪本中心讀到的,書名叫《可怕的卡叩》(Kako Le Terrible)。
從封面看來,河馬卡叩嬌羞的身影躲在一名著綠衣的男子腳邊,怎麼會是「可怕的」呢?仔細瞧——河馬似乎是用黑白照片剪貼成的。至於綠衣男,繪本同好們推測是「郵差」。負責插畫的Barroux表示:這個角色的造型靈感的確來自電影《節日》(Jour de fête)裡,由法國喜劇大師賈克.大地(Jacque Tati)主演的郵差。但法國郵政是以黃色為主,郵差則著深藍色制服,所以綠衣男不是郵差。
卡叩是一隻來自非洲草原的河馬,才幾個月大即被獵人捕獲,輾轉賣到巴黎植物園(Le Jadin des plantes de Paris)。當時已重達300公斤的卡叩成為動物明星,備受保育員Séraphin的呵護與觀眾喜愛。
《可怕的卡叩》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
卡叩非常仰賴Séraphin的照料,童年時享受這位保育員餵牠的山羊奶、監測牠戲水的池子溫度;斷奶後提供牠最喜愛的胡蘿蔔、為牠刷背、鼓舞牠戲水⋯⋯。他們幾乎形影相隨,多虧Séraphin,卡叩體重破2000公斤,直到有一天,一切變了調⋯⋯
Séraphin請婚假。自從他沒出現在水池畔以來,卡叩便開始絕食,即使下水也一付憂悶鬱結的神情,完全不甩特地來園子看明星動物的孩子們失望的眼神。卡叩真的不開心極了,直到——Séraphin休完假回到工作崗位啦,他興沖沖地推了一大車的胡蘿蔔去問候卡叩。卡叩呢?牠也直直地朝這位新婚燕爾的老朋友跑去⋯⋯
《可怕的卡叩》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
想起書名頁有一行副標題寫著:「根據1903年巴黎植物園真實事件改編」。作者Emmanuelle Polack提及:故事靈感源起於一次資料搜尋時,她無意中翻到1903年7月3日一則關於河馬的社會新聞。因為經常帶孩子逛動物園,希望藉此讓他們多接觸不同物種,但這則新聞著實震撼了Polack,於是當晚便向13歲與15歲的孩子講述了這則新聞,未料引來孩子們的爆笑。
1903年7月3日的報導照片
人類對於野生動物的認識與因應方式,顯然還有許多功課需要學習。於是Polack開始蒐集關於卡叩的照片、明信片與報導,寫成一則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故事,又在出版社的媒合下,找到繪本插畫家Barroux一起合作。
Barroux非常技巧地避開「不適」畫面,他運用新聞剪報、明信片影印拼合出卡叩的形象,凸顯了主角河馬的真實感,又以淡彩輕刷處理,讓畫面簡潔清爽。橫式開本一展開,像植物園左右開合的大門,迎接讀者進入故事情境。Barroux也刻意將保育員Séraphin的身形塑造得宛若一根樹枝般,象徵人類面對野生動物的脆弱感。
「真實事件」?「不適畫面」?卡叩與Séraphin小別再相聚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以至於登上社會版呢?
《可怕的卡叩》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
啊~卡叩接近Séraphin時,大口一張,牠把多年交情的新婚保育員給——吞——下——肚了!!!
本書作、繪者出版社官方臉書
故事結束。我在高市圖的兒童座椅上,手捧這本河馬怒吞保育員的法文繪本,久久無法平復。只能說:法國讀物內容涵蓋範圍無遠弗屆,題材頗為驚悚,但以新聞剪報來拼貼河馬,營造圖像的藝術性,加上童趣的構圖,似乎減緩了許多恐怖感。
在讀書會上分享這本圖畫書時,大部分朋友都會追問:「這隻河馬被『人道處理』了嗎?」
其實卡叩不是初犯,牠分別在1901年以及故事中的1903年,傷害了兩條人命。然而此事件在法國引發的不是「人道處理」,而是「自省」——我們能否使用更適切的飼養方法。Barroux到學校帶工作坊時,跟孩子介紹這本「驚悚」繪本後,小朋友最喜歡描繪的是保育員待在卡叩肚子裡的景象。究竟是河馬可怕?還是把卡叩捕獵至動物園囚禁的人類可怕呢?
其實卡叩的頭銜除了「可怕的」之外,還有「厭世的」稱號,可見牠從塞內加爾草原來到法國首都是多麼不快樂啊。河馬是無比忠誠的動物,一生只有一位伴侶,作者Polack笑稱:「因此在題詞上,我將這本圖畫書獻給我先生。」
溽暑日頭赤艷艷,誠摯推薦各位看倌讀讀這則透心涼指數-10℃的圖畫書啦!
【同場加映】
▇《菜園裡的三個意外》(簡版譯名)(3 contes cruels )
👉透心涼指數:-9℃
(取自:出版社官網)
無論是伊索、拉封丹還是克雷洛夫,他們寫的都是動物寓言。那有沒有蔬菜的寓言呢?馬蒂約.西萬尼(Mathieu Sylvander)用妙筆捕捉了蔬菜間最不凡但愚昧的冒險,靈動生趣的文字刻畫了大蔥與胡蘿蔔淒美也淒慘的愛情。
無論是格林童話或安徒生的故事,許多結局都殘酷到分明血腥,卻又令讀者讀出快感與幽默,這3則發生在菜園裡的意外事件,同樣教人為之傷感卻又笑到噴淚。珀西瓦爾.巴里耶(Perceval Barrier)運用漫畫形式塑造角色,透過畫筆展現活靈活現的蔬菜與動物,更添幽默。
《菜園裡的三個意外》內頁(取自繪者網站)
菜園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平凡的大蔥有著不凡的抱負,嘰嘰喳喳地討論起如何遠走異地闖蕩江湖增長見識,於是他們一株一株搭上馴鹿列車。所謂的「馴鹿」,分明是一頭乳牛,而搭乘方式則是——自動鑽進牛口中。
第二則故事談的是胡蘿蔔自以為防患未然,其實杞人憂天地展開絕地大逃亡。它們聽信豬隊友蝙蝠群的建議,掘地道挺進樂土——野兔林。最後的結局是,一根一根進入兔子的肚子裡啦!
第三則故事,羅密歐蔥與茱麗葉胡蘿蔔相愛了,幽會時被兩家守衛發現,先是對峙以押韻形式叫囂,終於擦槍走火,掀起戰事,最後打成一灘蔬菜糊,全被煮成一鍋湯。唯獨兩個戀人逃離戰火,愛情似乎獲勝了⋯⋯才不!一頭乳牛和一隻野兔在故事終點處張嘴等著,「啊~嗯~第三個故事不錯。」「(嚼)是啊,主角真不錯呢⋯⋯(嚼⋯⋯)」
▇《小青蛙》(La petite grenouille)
👉透心涼指數:-119℃(直接報警處理啦!)
《小青蛙》書封及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及appadvice.com)
繼續在高市圖總館讀法文繪本,這本《小青蛙》(圖、文:Jacob Martin Strid)同樣讓我讀到冷汗直流,但同時又被逗到哈哈大笑。
一顆孕育了一隻小青蛙的殞石從天而降,砸破青蛙一家的屋頂,自此被原先的四口之家珍愛著。然而⋯⋯小青蛙會把飯倒在兄長頭上、趁爸媽睡著時在他們臉上塗鴉、將電話放進烤箱加溫、拿所有的書去洗泡泡澡⋯⋯
《小青蛙》內頁(擷自官網)
《小青蛙》內頁(擷自官網)
父母憂心到去找教育專家,結果⋯⋯小青蛙剪斷電話線、燒了專家的頭髮、在公事包裡尿尿⋯⋯養父母(這時就強調「養」了)決定趕他出門。
遭棄養的小青蛙自此天涯海角,沒暝沒日地流浪,終於來到一處深山,在洞穴裡遇見白髮「仙人」。仙人要小青蛙冥想,自省頓悟。閉目久久之後,小青蛙覺得無聊透了,於是⋯⋯他在仙人臉上塗鴉、毀了仙人的千年古籍⋯⋯
讀到這裡,有沒有一臉存疑:「這樣反社會人格的繪本為何也能出版?」更納悶的是:為何我讀的過程還是被取悅了?
小青蛙後來咧?結局真的讓我整個懷疑人生,只能用「透心涼指數-119℃(直接報警處理啦!)」形容。姑且先留一手,請大家自己去高市圖翻翻吧。
對了,這是丹麥的作品,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到作者網站試閱數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