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書房》細田守最新作《未來的未來》來了,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
第159屆芥川獎出爐,由4度入圍的高橋弘希《送火》(文藝春秋)奪得。故事描繪從東京轉學至山間的少年,暑假參與村裡的送神儀式,同儕的霸凌傳統竟也同時展開,在令人暈眩的黃色火光下,原以為熟悉的人們變成陌生人,陷入既狂熱又血腥的暴力遊戲中。
本屆直木獎由同樣曾獲4次提名的島本理生《初戀》(文藝春秋)獲獎。女大生被捕了,罪名是殺害父親,奇怪的是連她自己也不清楚謀殺動機。一名臨床心理師受託採訪這起事件,通過她的推理分析,逐漸解開了犯罪與童年經驗的微妙關係。
至於北条裕子引人熱議的《美麗容顏》(《群像》6月號)則與大獎無緣。該作以女高中生的第一人稱,敘述日本震災後母親下落不明,與弟弟在避難所相依為命的內在心情。由於北条不曾去過災區,被起底作品內容與記者石井光的紀實報導《遺體》(新潮社)、社會學者金菱清的《311慟哭紀錄》(新曜社)等多處雷同,引發「是剽竊?還是無可避免的引用?」論戰。後講談社與北条為「未註明參考文獻」公開致歉,新潮社亦發文聲明,日後若出版,講談社必須修改抄襲之處。面對網路撻伐攻擊,講談社也考慮是否於網站公開全文以昭公評。
- 第13屆小說現代長篇新人獎由任職牙科診所的神津凛子獲選。作品《sweet my home》講述主人翁賢二決定為妻女購買預售屋「魔法的家」,希望將需要照護的精神病哥哥與母親留在老家,意外獲得母親同意。一年半後新屋落成,二女兒也出生了,眼看就要邁入幸福巔峰的賢二,竟發現新居裡有「看不見的東西」,正逐漸崩壞他一家人的生活。
【作家動態】
-
「台灣系日本語作家」温又柔出版《空港時光》(河出書房),是以羽田-台北機場與飛機內為舞台的10部短篇連作,輕快描寫飛行兩地的旅人,微妙揭開台日歷史的關聯。温又柔說,過去作品貼近自己的經驗,但這次男女老少相當多元,她希望用各種視角探索「人們對語言不熟悉的國家懷有什麼樣的情感」,並成為一本在候機室也能輕鬆閱讀的書。
-
台灣辻利茶舖董事長、同時也是詩人的小佐野彈,去(2017)年獲第61屆短歌新人獎後,今出版處女作《金屬風》(短歌研究社),用每首僅僅31字的短歌文學形式,表達LGBT青年在社會中無所依歸的憤怒、痛苦、希望、歡樂,是包含370首充滿內心衝擊的歌集創作。
-
直木獎作家乃南亞沙,花費6年時間訪問台灣四十餘次,寫下另一種灣生的故事《六月雪》(文藝春秋)。成為廣播聲優的夢想破滅後,杉山未來為了住院的祖母,決定造訪台灣,追尋祖母的少女時代。獨自在台南旅行的過程中,她得知戰後台灣人的悲劇,與戰敗後告別台灣的日人眼淚。最終她來到祖母的出生地,突然體悟「夢想隨時都可能展開,但我不能活得不愛任何人,也不被人所愛。」書評表示,這是充滿台灣旅情的最佳感人傑作。
-
相隔四分之一世紀,島田雅彦出版青春小説《絕望的焦糖》(河出書房)。絕望正在蔓延,新手和尚江川放念對故鄉的經濟停滯感到震驚,為振興城市,他召集身邊不同潛能的高中生4人組,啟動了「原礦發掘計畫」。為追求荒廢城鎮的再生,他們各自朝向自己的目標奔馳,但阻擋在道路前方的,是城市破敗的元兇:前任市長與他的魁儡現任市長。
-
由栗原裕一郎編著的《村上春樹100曲》(立冬舍)出版了。就像村上長篇《1Q84》中捷克作曲家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的小交響曲打開了故事的世界般,村上作品裡的古典樂、爵士樂、搖滾樂也在此一一登場。另,《村上春樹語辭典》(誠文堂新光社)也已問世,運用插圖與豆知識,詳列諸如村上作品裡印象深刻的料理與雞尾酒、獨特的比喻表現、作家故鄉地圖等,是書迷用以解讀村上春樹的必備工具。
-
諧星山里亮太自傳散文《天才放棄了》(朝日文庫)甫出版瞬即登上日本各大書店與亞馬遜銷售冠軍。「原來我不是天才!」有了這樣的覺悟後,山里亮太地獄般的努力開始了,自卑的「劣等感」、「嫉妒的怪物」像汽油一樣讓他暴衝,最後舞台的風景終於嶄露在他面前。這是一部即便過程差勁丟人也要寫出來的藝人魂全紀錄。
-
「新世代日本動畫大師」細田守作品《未來的未來》現正於日本熱映中,原著小說也登上公信榜TOP10。這是細田守繼《怪物的孩子》、《狼的孩子雨和雪》、《夏日大作戰》後第4部進入排行前10名的作品。故事描述男孩小君突然有個來自未來的國中妹妹「未來」,將帶領他展開一場穿越時空大冒險。首映會因黑木華、星野源、麻生久美子等明星擔綱聲優演出而成話題。本片8月將在台上映。
《未來的未來》預告片
-
直木獎純愛教主村山由佳,出版婚外情長篇小說《燃燒的波浪》(中央公論)。與大學同窗結婚的帆奈美,婚後夫妻和貓一起過著忙碌又寧靜的生活,卻因她與童年友人的不倫戀而崩壞。丈夫發現其他男人存在後,開始反覆否定帆奈美的人格與言行。本書描繪了女性既寂靜又激烈的戀愛軌跡,出版社編輯稱「描寫令人討厭的丈夫,村山絕對世界第一」。
-
芥川獎獲獎7年後,朝吹真理子推出備受期待的第一作《Timeless》(新潮社)。這是一部將400年前的過去與2035年的未來重疊起來的故事,前半以沒有感情的一對情侶為中心,後半以兩人17歲的兒子為主角。福島核災、南亞海嘯、廣島原爆、江戶時代的火葬……朝吹認為時間是重疊存在的,她利用登場人物一起捕捉了過去與未來不斷流動的時間。
-
直木獎作家白石一文出版《一億圓再見》(德間書店)。加能鐵平發現妻子竟隱瞞48億日圓的巨額財產,與此同時又捲入爆炸事故引發的化工廠內部抗爭……日常生活被打亂的鐵平說:「家族與公司都再也無法信任!」他拿了妻子一億日圓後,做出找回人生的重大決定。白石自言,他希望靠這部有趣的作品再次問鼎直木獎。
-
「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孫女井手久美子去世,享年95歲。去年逢「大政奉還」150周年,井手完成自傳《德川野公主》(東京キララ社),並於月前出版。內容包括久美子幼時居住占地3400坪名為「第六天」的德川家屋;爺爺被稱為「一位樣」,因為是居首位的公爵;井手長大後經歷丈夫戰死、貴族制被廢除、「第六天」遭充公。德川公主後來再嫁醫生,她說:「從此包皮、結紮等詞,聽多了也沒什麼。」年老的久美子常乘輪椅回到故居銀杏樹下,沉浸在百感之中。如今「第六天」已劃為國際佛教大學用地。
-
與黑澤明共同創作《七武士》、《羅生門》等世界名片的劇作家橋本忍過世,享年100歲。橋本出道作《羅生門》當年即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肯定,擁有極高評價。後來為挑戰主流,橋本於1973年成立製作公司,第一作《砂之器》就被作者松本清張譽為「超越原著的傑作」,一生代表作不計其數,是日本影壇共同尊敬的前輩,以及值得向世界誇耀的偉大劇作家。
劇作家橋本忍(左)及《七武士》與《羅生門》電影海報
- 《橫綱武神》系列漫畫家佐藤貴廣去世,得年41歲。該系列作品透過主角鯉太郎對體制的衝撞,揭露大相撲無情現實的黑暗面,也描繪出作者對振興國技的期許。佐藤是從周刊少年champion新人獎出道的漫畫家,隨後於《周刊少年champion》開始連載柔道漫畫,成名作《橫綱武神》自2009年連載至今,最終回〈鮫島最後十五日〉成遺作。
【產業新聞】
-
知名藝人福山雅治將與《神探伽利略》導演西谷弘合作,演出平野啟一郎獲渡邊淳一文學獎作品《日場結束時》(每日新聞)。結婚對象必然是最愛的人嗎?若只想跟深愛的人在一起,為何又要分手呢?陷入低潮的天才吉他演奏家蒔野和已有未婚夫的通訊社記者洋子,從相遇的瞬間便無法自拔地互相吸引,命運的撥弄讓兩人分道揚鑣,他們還有結合的一天嗎?這是獻給早已忘記怎麼戀愛的大人的浪漫電影。
-
第71屆坎城影展獲獎導演是枝裕和,將與法國女星凱瑟琳.丹妮芙合作拍攝新片《La Verite》(真相),預計2019年上映。故事採用是枝裕和15年前的劇本,描述法國名伶為出版自傳,女兒及其夫婿自美國回鄉探望她,沒想到許多沉埋多年的真相一一浮出檯面。是枝裕和表示:「此番跨越語言文化的創作,是個刺激的挑戰,現在還在思考現場該如何執導。」
-
熊本熊竟被列入小學館「偉人傳記系列」中,將成為包括織田信長、海倫凱勒等60位日本國內外人物裡,唯一的吉祥物。小學館表示,該系列定位為「為孩童帶來夢想與希望的人物」,雖然熊本熊是虛構的角色亦非人類,但它對地區有貢獻,且地震時為災民帶來安慰與歡笑,「希望這本書能讓孩子學習到為他人著想的心,與實踐的勇氣。」●
日本九州熊本縣吉祥物熊本熊(取自官網)
OB短評》#119 偷拍日常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找到薇薇安.邁爾
Vivian Maier: A Photographer Found
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著,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攝影,陳逸如譯,有鹿文化,13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獨
薇薇安.邁爾成為傳奇,不只因為那些犀利的街拍,更因為那種不求、不在意發表的姿態——這是所有藝術的初心,單純地為做而做,為玩而玩。當然這姿態或許太過決絕,背後的心理也頗堪玩味,但對今日只求發表的創作習氣而言,她簡直就是一記當頭棒喝。
先前《尋祕街拍客》(Finding Vivian Maier)已引起人們對她的好奇,如今終於有機會完整看到她的作品。畫面的美好無需多言,更重要的是背後透露的精神:無所為而為的熱情和堅持外,攝影可以不是為了向他人展示,而是和個人生命內斂的對話,對活在社群網路邏輯下的人們,無疑是失傳的美德。
作品和本人身世,如女書似的,一團瑰麗的謎雲。女書為以與姐妹抒發,但作者只和自己對話,像時光膠囊,濃縮攝影師曾存在的那個年代。薇薇安.邁爾很斷捨離,從不留戀拘泥人際往來,也幸而薇薇安.邁爾很囤積癖,世人得以擁有大量作品和個人生活遺跡。充滿張力的取鏡構圖之下,透過她的眼看她自己,也透過她的眼看向世界,每幅作品似是線索,得以拼湊謎之女攝影師的些許風貌,模模糊糊更引人尋趣。看這本書,想知道她,是誰?同時也在問讀者,自己是誰?【內容簡介➤】
●竹光侍
松本大洋、永福一成著,黃鴻硯譯,大塊文化,52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總把自己逼到極限,每次作品都重活一次的松本大洋再次破繭而出。這次松本選在江戶時代重生,長出江戶時代的俠骨魂魄,浮世繪裡的竹花刀劍,仿若生在眼前。《竹光侍》畫劍士畫詛咒畫精怪,卻是清朗更勝血氣。每一筆分鏡都似夏日琉璃風鈴,留下瞬間叮噹作響的愉快。若一夢黃粱,是假的,也是真的。
雖然松本每本著作都應值得收藏,但本書和《No. 5——吾》或許最不容錯過,一古裝一科幻,象徵著他在新世紀的超越和轉折。《竹光侍》的價值可能又更高些,因為它最不像松本,又最能體現他的自我挑戰和突破。潑墨的自由揮灑,以及跳脫旁白或對話的敘事意境,打破了所有限制的框架。若將松本早期和近期並列,往往有判若兩人之感,本書填上了其中最重要的拼圖。
松本大洋的畫風向來有些惡趣味,這裡卻忽然雅馴得無以復加,只有在整頁構圖上還嗅得到那種聲東擊西的野性張力,之出格,之洗鍊!永福一成的僧侶學養也為敘事注入了一股忘言的禪意,雙璧合一,著相又無相,教人五體投地的宗師之作。【內容簡介➤】
●漫天飛蛾如雪
在自然與人的連結間,尋得心靈的療癒與喜悅
The Moth Snowstorm: Nature and Joy
麥可・麥卡錫(Michael McCarthy)著,彭嘉琪、林子揚譯,八旗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獨 益
關於大自然的書寫,最重要的是如何能達到「天人合一」,讓環保知識和意識的傳達不會成為說教。本書嘗試的寫作策略,是以自己的人生經驗,運用上乘文字,與讀者分享大自然如何成為他成長的救贖。心情不好時,去山裡走走,去海邊看海,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若有一天失去了這些,不只是生態的浩劫,也是我們心的枯竭。
閱讀本書,和作者一同在自然裡觀照自我,聽他的童年往事,就似旅行,也似療程,乾淨了煩擾,沉澱了心情,飽足了靈魂。作者文章不俗,如未染塵的瑩玉,剔透清潤,沁人心脾定人魂魄。
美景牽引感觸,感觸牽引思緒,思緒牽引情懷,情懷牽引出宇宙之愛……這本隨筆水窮雲起,知見滿滿卻不炫學,自然與人文水乳交融,泰然而悲憫。這是一個靈體看到的透明世界,很容易就喚起我們身為靈體時的記憶。【內容簡介➤】
●超威!野外技能補完手冊
從輕量化裝備、行進技巧、戶外炊煮、營地工藝到辨識危險
Allen and Mikes Really Cool Backpackin' Book
艾倫.奧班農(Allen O' Bannon)著,麥可.克萊蘭(Mike Clelland)繪,林政瀚、易思婷譯,大家出版,34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實 樂 獨
這本野外求生手冊也太囂張,把都市人丟回大自然,教你敬天憫動物,自生不自滅,當個無痕的登山客,連怎麼擦屁屁怎麼善後都照顧到了。手繪插圖尤其有戲,看了心情大好,特別推薦給不愛動動的脂肪宅,不時拿出來雲遊一下,可有效緩解三高。
談登山技能的書籍,不是失於艱深苦澀專業,就是滿頁文縐縐在大自然裡的心靈成長,有些甚至就只是照片集錦。本書幽默風趣,平易近人,實在少見,成功拉進了人與山林的距離。大至生死攸關,小至以什麼姿勢大便(是的,在壯闊美景下的登山者也是會有便意的),在書裡都有解答。即使一生不會爬山的素人,都可以享受偷窺登山客私生活的樂趣(喂)。
本書插畫並不只簡單明暸,圖配著文句,那叫一個手把手教學,又透著幽默口吻的閱讀體驗。作者除傳達戶外安全指南,如怎挑睡袋怎打包,更闡述不對山水環境造成影響的各種須知。優秀的戶外人,不只能在野外舒適地生存,更應懂得尊重大自然。這樣的精神理念,讓這本書在好讀好看的技能圖文之外,又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了。【內容簡介➤】
●停滯的帝國
一次高傲的相遇,兩百年世界霸權的消長
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 mondes
阿朗.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著,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繪,王國卿、毛鳳支、谷炘、薛建成、夏春麗、鈕靜籟譯,野人文化,63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姑且不談那些第一次被印出來的馬戛爾尼史料,這本30年前的經典依然魅力十足,甚至有種穿越劇的精緻樂趣。作者視乾隆中國為「停滯的帝國」,這點已招來不少史家的批評,不過本書也反映了當時法國知識圈對中國的某種獵奇與期待,今日看來,反而更像一部乾隆vs世紀末的心態史讀本。
本書搶眼的標題,在80年代末激起一陣不小的旋風。停滯的論斷,是當年學界激辯爭論的對象,又過幾年,何偉亞的《懷柔遠人》一出,這段歷史的主導論述便拱手讓人。學術的流行潮起潮落,卅年經過再回看,本書堅實的史料和流暢的敘事,竟帶有未曾過時的魅力,這或許才是史學無法替代的本質。
停滯的帝國,成書於中國熱剛起的年代,現在看來雖不是嶄新的角度,但也不妨礙這本書的地位和價值。在這個美中暗潮洶湧的年代,在這個四處商機卻又封鎖自由的國度,重讀本書,別有一番滋味在心。看黑船怎麼駛來東方,看中國怎麼成了今日的中國,或許就暗示了未來的卦象,星顯了天機的徵兆。【內容簡介➤】
●筆尖上的世界史
形塑民族、歷史和文明的故事力量
The Written World:The Story of Literature and How It Shaped History
馬丁.普赫納(Martin Puchner)著,林金源譯,究竟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一路撿拾前人在歷史洪流裡,掉落的詩信書物,以詩信為盤,以書物為指針,在口述故事和出版印刷品中,逡巡社會集體意識,檢視遺物軌跡。歷史藏在書頁裡,人物活在故事裡,讀冊若讀史,開書若見故人,書中不只顏如玉,書中還有時光機。想穿越免煩惱,看本書即刻穿梭。
以媒介為出發,是晚近學術的流行,選擇了「書寫」作為新的概念,將文學史拆解,重新訴說,提供更廣更深的故事。訴事的口吻和態度或許是本書最成功之處,不著意鑽研或賣弄,即能喚起共鳴和普及。
從世界經典之林中,挑出幾部來勾勒文明的概貌,野心勃勃,見識膽識並駕齊驅。作者對經典的詮釋別有見地,既老練又清新,同時也不忘大力擁抱科技,預測了一個人人書寫的榮景,頗有文即文明的偉信心。【內容簡介➤】
●對面的瘋子
解讀我們日常的瘋狂
Les Fous d’en Face: Lecture de la folie ordinaire
皮耶爾.瑪里(Pierre Marie)著,張喬玟譯,漫遊者文化,33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實 獨 益
瘋子、神經病,大抵是污名化精神病症中,最常被用來罵人的例子。說出這句話,罵人者就好像自己有多「正常」似的。但真是這樣嗎?正常與瘋狂只在一線之間,是被複雜社會關係拉扯下,浮動的邊界。各篇章中的心理疾病,都是某些正常情緒或想望的「過度」形式。大量的文學或影視作品,不僅是論證,也是去除精神疾病污名的橡皮擦。然而,當瘋狂是不小心就會踏過的線,走在路上的每個人都是廣義的瘋子,如何看待這傅柯意義下的世界,以及精神醫學的未來,可能更值得思索。
法國知名精神分析師以文學和電影作品為分析對象,解剖何謂「瘋狂」。本書可貴處不在瑪里醫師基於長年執業做出的精準分析,而在其筆下的溫柔。雖然撰寫此書多少是希望讀者審視自己與他我關係,但帶著同理的溫柔,避免讀者在閱讀裡,陷入某種殘酷的指責。在醫病關係和權力之間,是值得頌讚的美德。
看書的時候,人就在書的對面,所以這裡的瘋子也可以是我們,至少一部分的我們。作者細數文學和影視裡的瘋狂,順便揪出每個人的小小偏執,一旦偏執坐大,你我可能都是精神病患。正常與異常本來就只一線之隔,甚至連線也沒有。這本精神分析漂亮拆解了精神疾病的標籤機制,頗有相由心生的透澈。【內容簡介➤】
●百年早餐史
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
Le monde dans nos tasses : trois siècles de petit déjeuner
克里斯穹.葛塔魯(Christian Grataloup)著,蔡孟貞譯,聯經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獨
你今天有吃早餐嗎?隨便塞個麵包作數,或者因晚起而沒吃的時候,你會感到罪惡嗎?本書以貼近當代讀者且趣味橫生的文筆,解析早餐文化的成形與發展。原來早餐學問多,從來不只是營養學,一頓早餐是一部人類學、經濟學與地緣政治共構而成的跨國文化史。早餐花樣有多豐富,就有多政治。
以輕巧的短篇,講述早餐生成的歷史,顛覆了日常。看似理所當然的一餐,其實是經過漫長的演變,甚至涉及地緣政治和商業利益的角力。可惜書中談的多半是西方場景,或許下次走入早餐店或豆漿店,甚至在便利商店匆忙解決一頓時,不妨想想,眼前這份習以為常的餐點,有多麼不平常。
這本來自法國的早餐文化史,精緻可口,處處是來歷,吃巧不吃飽,頗得法式料理的神髓。其中最大的啟示或許就在於:早餐本來就是種人為的造作,不一定得這樣或那樣吃,也不一定得吃,不如仔細傾聽自己的身體,玩吃玩喝,打造自己專屬的早餐文明。【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