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房》當讀書會的書成為人生必需的「鹽」
在微信與微博上檢索「讀書會」,你會發現,裡面很多讀書會都已經不是老一輩讀書人眼中同好咸集、奇文共賞的形式,而更多的是藉由線上的知識產品(包括音訊、視頻、文章等)和實體的社群組織(包括各級讀書會、培訓機構、加盟書店等),共同構成的會員型知識付費平台。
「樊登讀書會」是目前中國的讀書會熱潮中最大的一朵浪花。上個月的「雙十一」,樊登讀書會在這場一年一度的電商大戰中,創下了1億人民幣的銷售額,3天內新增會員數高達30萬。截止日前,「樊登讀書會」app內會員315萬,其他各平台粉絲數七百多萬。2016年樊登讀書會的實際產值過億元,預計2017年將有倍數成長。
樊登讀書會是前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樊登於2013年發起,同年10月正式成立,針對沒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以及讀書效率低的人群,號稱可幫助他們每年吸收50本書籍的精華內容。樊登和他的團隊經常提到,讀書會的書就像「鹽」,是一種必需品。這與傳統書業對書籍的理解相反,過去的圖書行銷,編輯思考的前提通常是:書做為一種非必需品,應當如何運作。下面我們試圖透過對樊登讀書會的系列分析,找到這個觀念轉變的根源。
▉一個人的IP
談到知識付費,總有人喜歡拿樊登讀書會與「得到」做對比,如今二者已經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發展軌道。
2015年,知識網紅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還在做微信大號,做圖書電商;2017年,羅輯思維轉型為「得到」,有了自己的App,旗下有超過25個知識訂閱欄目,知識網紅包括劉潤、薛兆峰、李笑來、萬維等,從一個知識網紅公司,變成了知識篩選重新生產的平台。
2015年,知識網紅樊登的「樊登讀書會」已有自己的App;2017年,樊登讀書會還是樊登讀書會,還是那個App,網紅還是那個樊登。
以樊登一個IP支撐起一個平台,可謂樊登讀書會的特色。一來能夠保證產品品質和形式的相對統一,二來有利於集中力量打造超強IP,三來其他平台無法搶走獨家資源。
與羅振宇喜歡講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不同,樊登更偏向現實生活,他所講的東西就是要解決問題,解決有普遍需求的事業、家庭、心靈三方面的問題,他大量舉例的內容也都和自己相關,容易讓人產生真實可信的感覺。這樣的IP定位,一方面與樊登的個人能力和職業經歷相關,二來也符合平台的受眾定位和發展模式。
「幫助中國3億人養成閱讀習慣」是樊登讀書會的slogan,也是樊登讀書品牌的願景。反過來,也幫助塑造了樊登本人在知識付費領域的「精神教父」形象。
▉線上分享的內容
樊登讀書會成立於2013年,激發樊登創立讀書會的靈感源於一次偶然的經歷。他在為EMBA班學生上課期間,發現自己推薦給學生的書,學生只買不讀,於是他想著把自己讀過的書分享出來。
起初樊登只是把讀過的書做成PPT分享給學生,然而,學生們甚至連PPT也不願意看。最後樊登開始用微信群來講課,沒想到有了意外的收穫。
2013年年底,在某次活動現場,樊登遇到了另兩位創始人郭俊傑和田君琦。三人決定借助移動互聯網來推廣這種讀書方式,樊登讀書會微信公眾平台於焉誕生。創會初期,羅輯思維等大部分平台仍在做流量,樊登則認為,應該用互聯網思維做免費產品,然後靠廣告掙錢。
這個模式的前期投資相當大。樊登說,他和羅振宇的不同之處在於獲利模式。「他(羅振宇)之前沒做付費,因為覺得讓屌絲花錢太難了。但我覺得如果我能夠給大家一個完整的知識,四十多分鐘幫你把這本書講明白,你是應該付費的。」
於是,樊登讀書會成為第一個做知識付費的公司。2016年下半年,當大家開始做知識付費的時候,樊登讀書會已經有3年線上經營經驗,轉而把虛擬產品放到實體進行推廣和銷售。
隨著會員逐漸增加,公眾號和微信群都難以承載講書的功能,樊登讀書會於是推出專屬APP「樊登讀書會」,既有視頻、音訊,也有文字解讀、思維導圖,年費365元,每年讀50本書,每週一本。平台內已經解讀經典書籍百餘本,每週六晚上8點半更新一本。
打開「樊登讀書會」app,映目即見圖書分類,涵蓋婚姻親子、心靈成長、職場進階、創業管理、文化歷史五大類別,對樊登選書三大類型——家庭類、事業類和心靈類的書籍。
家庭類包括婚姻兩性和親子教育,如《幸福的婚姻》、《忙碌爸爸也是好爸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事業類包括創業及職場進階,如《創客》、《創業維艱》、《讓大象飛》、《指數性組織》等。心靈類則不選抒情說理,而是偏重實用性,能提供生活建議,提出具體可行辦法的。
樊登認為,把人們吸引到書桌前最好的方法,是讓他知道讀書是有用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其中事業、家庭和心靈這三個層面的工具性、實用性最強,能很快被讀者接受,並投入到下一次行為中。「我希望,我講的每一本書都能讓用戶生活變得更幸福、更快樂。」
▉實體分銷的邏輯
從一開始就做知識付費和注重實體管道,是樊登讀書會快速大量盈利的基石。樊登讀書會採用實體分銷的邏輯,來銷售邊際成本為零的數位產品。而管理邏輯則很依循傳統企業,從中央一直管到地方。
為什麼一定要走實體分銷?樊登的邏輯是:「寶潔(P&G,寶橋)一直做到縣級的代理商,管得好好的;歐萊雅(L'oreal)也管得好好的。傳統企業能管的,樊登讀書會也能管。」
樊登讀書會副總裁孫向利表示,線上「獲客」是漏斗式的,用戶一層一層篩選,一來不夠直接,二來效率低下,很難抓住目標使用者。而實體管道很容易建立有效的人際關係,讓用戶進行分享和信任傳遞,是更為巧妙的獲客資源。
樊登讀書會起初發展實體加盟分會時即已收費,會員費訂為365元人民幣,有足夠的利潤空間與代理商分享。各省的分會以一個大城市為基礎,想簽約做省分會,必須先做一個市,這個市運營好了才能做省分會,所以它們最大的利潤空間來自這個市。
目前,市級以上的讀書分會大體都能獲利,省級分會的利潤則平均超過百萬元。樊登讀書會四川分會會長吳甯介紹道:「現在的同類產品,包括吳曉波、羅振宇他們也在做這些實體的活動,但樊登讀書會已經走到前邊了,我們的實體網點基本上快部署完了。」
截至2017年4月,樊登讀書會已在中國國內外成立超過600家分會,會員人數超過176萬。其中省級分會覆蓋了全中國34個省份,而海外分會也拓展到了亞特蘭大、多倫多、新加坡等二十多個城市。
分布於中國各地的分會,時常舉辦豐富的實體沙龍活動。有些以親子為主,有些則可能以溝通為目標,還有包括心靈修養、插花課、品酒會等。各種衍生類的小活動,用以強化會員的歸屬感,同時充分發揮讀書會的社交功能,讓樊登讀書會迅速擴展。
除了學習寶鹼集團發展代理商,樊登讀書會還學習了優步(Uber)的分銷方法,推廣二維碼。每個會員都有自己的二維碼,分享出去的人可獲得優惠,可延長會員期,而會員的朋友也同時獲得優惠,以此促發會員間的口碑推薦。
樊登讀書會還推出一項活動:會員將免費的體驗二維碼發到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圈裡只要有2個人加入體驗,會員本人即可延長7天會期。如此一來,假設有50人加入體驗,他就一整年都不用交錢,這對於所有用戶都十分具有吸引力。在app推廣初期,樊登運用這類方法,在1個月的時間內,增加了60萬註冊用戶,而且並沒有增加直接成本,只是給老會員延長了會期。
2016年底,樊登讀書會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設書店。「樊登書店」在地方也採用加盟的輕資產模式,各地有開店意願的人提出加盟申請,審核通過後即可開店。目前各地樊登書店已開設了二百多家。「我們的實體書店偏重於走到各個縣區、鄉鎮,走到全國能走到的最基層的地方。」事實上,在整個樊登讀書會的戰略中,並不指望透過書店來賺錢,而是將書店視為在地方發展新讀書會會員的管道。
2017年4月,樊登讀書會的《我是講書人》國際講書大賽(第一季)正式啟動,與廣東衛視合作,依託於樊登讀書會的分會,從全國找到1萬個會講書的人,再層層晉級決出名次。這項活動充分挑起了會員的積極性,同時藉此選拔讀書會的講師資源,可謂一舉兩得。
▉知識付費的下半場
目前,樊登讀書會有兩個子公司,北京公司主要負責出版方向的內容,比如青少年讀書類,面對會員中的家長,從線上知識付費走向教育培訓。上海子公司則負責針對企業的2B(To Business)端業務,為會員中的創業者或高階管理員提供一系列培訓課程。
「線上付費只是知識付費的上半場,下半場必然是實體與線上結合。每個用戶付費一次就可以得到整體的學習方案,這是未來知識付費的方向。」樊登讀書會副總裁孫向利如是說。
下半場的樊登讀書會和整個知識付費領域,前景光明但同時也危機四伏。如樊登所說:「我們的競爭對手根本不是得到、喜馬拉雅這些知識付費平台,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手機遊戲)《王者榮耀》。」●
專訪》離開高中後,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歷史?——專訪「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陳建守、吳政緯
▇ 史學界學長學弟,記不得初次相遇始末
網站「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以下簡稱「故事」)共同創辦人陳建守和「故事」專欄作家吳政緯初次見面,約在師大商圈水準書店旁,這個歷史性的時刻裡發生了什麼事,自然是說故事不能漏掉的細節。吳政緯聽了卻搔搔頭,臉上浮起憶及天寶舊事的表情,未幾答道:「欸——想不起來了」,一旁的陳建守也歪著頭:「那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那時,「故事」還只是一個想法,團隊的雛形未聞胎動,更遑論擬定具體的書寫計畫。要知道任何停留在腦子裡的作品都是傑作,付諸行動卻總是困難重重,只是任誰也無法預料,三年的時間倏忽而過,當年的胚胎已然順產,而且長大成人,還有了一個「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史多禮,啊,是story對吧?誰能想到,他們不僅專心把說故事說好,還開了一間公司。
在那次之前,對兩人來說,彼此都是傳說中的人物。同樣出身師大歷史碩士,博士班碰巧又都在臺大歷史所就讀,兩人卻是前腳進後腳出,時間剛好錯開,沒碰上面。但學界就這麼點大,名字總能經由口耳相傳,兩人終究沒有錯過。
先是網站創辦人涂豐恩開了頭,說要做一個網站來刊登文章,找了陳建守跟謝金魚,起初沒有想過開公司,即便不是存心做功德,但大抵僅是興趣使然。接著就是各自招兵買馬,「建守學長在師大歷史系非常有名,傳言中對學弟妹非常照顧」,吳政緯說第一次見面時他還是個碩士生,就被陳建守找去寫文章,因為是慕名已久的學長,又是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便欣然同意。「另一方面也是用學長的身分脅迫他啦」,陳建守玩笑說,吳政緯連忙澄清:「沒有沒有,完全沒有脅迫!」
▇ 除了關注歷史,也留意好酒與米倉涼子
吳政緯長期關注明清時期中國與朝鮮的往來,他透過朝鮮使節的眼睛,看到一個大眾所陌生的中國。使節其實就是外交人員,當時的中國是東亞文明的中心,而朝鮮又奉明朝為天朝正統,在那個沒有臉書、Line與越洋電話等通訊管道的時代,中朝關係的維繫特別倚重於朝鮮的這些「朝天使」。肩負社稷存亡大任的使節,心中一邊掛記朝鮮政局的安穩,一邊對漢文化滿溢著仰慕之情,於是在興邦喪邦的巨大張力底下,朝鮮使者心中流淌的是豐沛而複雜的情感。
所以吳政緯說,「我一直對意識型態跟人的關係很感興趣,我很好奇人在極大程度的壓力之下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我想知道是什麼東西可以勾起人的情緒,我覺得這是我自己很重要的母題」,今年七月才剛出版的《從漢城到燕京:朝鮮使者眼中的東亞世界》裡滿紙的情感何來不言可喻。
「其實我應該替他補充一下,他有個休閒活動是喝酒。他大概不好意思講,所以我替他講,喝酒是他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輔助」,陳建守補充,外表沉穩斯文的吳政緯有千杯不醉的本事。至於酒品,「還可以還可以,還行……啦,至少不會盧,這樣就很好了。」
陳建守關注的是史學方法論,「比如你蓋房子前需要一張透視全局的藍圖,先搭建骨架,接下來才能灌水泥、建外牆、貼磁磚。」相較之下,陳建守對於歷史敘事背後的思想有更高的興趣與敏感度。善於進行抽象思考的陳建守,在不做研究的時候也關注時下社會的脈動,包括時尚的、健康的、影劇的議題,「我總覺得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大腦,所以得接觸這些最新的東西。」
也或者,看部長劇吧。偏好什麼類型?「很簡單,就看我喜不喜歡那個女主角嘛,比如說我年輕的時候很喜歡那個誰……忘了叫什麼名字」,這次換吳政緯吐槽陳建守,「呵呵,我知道你在說誰,米倉涼子。」「對,後來我就一直追蹤她的作品。」
▇「我們相對保守,沒辦法從外太空講到內子宮。」
離開高中後,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歷史?陳建守說:「我們大家都有過去,那就是歷史,歷史會對我們的思想產生影響,所以每當遇到事情的時候,大家都會把歷史搬出來講,無論是南海的問題,釣魚台的問題,還是課綱的問題。如果歷史沒有用,為什麼課綱會吵得這麼兇?但是常有人質疑歷史不實用,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無知且無聊的想法。」
只是,許多人以為掌握了歷史,就能擁有過去,進而理解現在,但歷史並非一片透明,敘事背後的立場角力像一道陰影,藏著許多秘密。吳政緯說:「我們的社會太快想要求結果,期待每件事情馬上就有一個很簡單的二元對立的答案,但有時候事情的狀況是介於『之間』的」,例如今年四月《華盛頓郵報》提及美國總統川普轉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說韓國曾是中國的一部分,若從中朝關係的歷史變遷來看,這個問題本身的複雜性,遠遠超越是與非的分判。
無論是從方法論的角度檢視歷史的敘事,或在史料中體貼人物的情感,他們其實是用不同的方法閱讀世界,說出不同的故事。但,他們只是「故事」這個龐大團隊裡的兩個人。
「史多禮」這間成立不久的公司,支領全薪的人其實只有五個,卻透過「故事」這個平台集結了上百位作者與編輯,擁有龐大的產能。產出的內容包含歐洲史、中國上古史、海洋史、台灣史、近代史、明清史等,更規劃各種專題如近代日本的形成、貓狗的歷史、東南亞的歷史、弱勢族群的歷史。「故事」的存在,已成為台灣史學研究版圖中的一塊拼圖。
確實,「故事」的存在感相當鮮明,但在一個已經擁有學術單位負責史學研究的社會裡,又該如何定位「故事」存在的意義?陳建守說:「我跟涂豐恩一直覺得,我們不是在做歷史普及,其實我們是相對保守的,沒辦法從外太空講到內子宮。我們也不是跟主流學界對立、搞獨立,我們只是換一種方式來談歷史,所以才叫『故事』。」
▇ 故事與說書還不夠,世界需要更多知識性平台
他們改變了歷史研究的載體,受眾便從學院擴及廣大的網路使用者。但「史多禮」想做的更多:以線上產出的內容為基礎,舉辦各種線下的講座與書評會;因應課綱的改革,與中學端歷史教師合作,規劃專屬選修教材;掌握視覺媒體傳播優勢,將現有內容動畫化;配合書籍出版,開發主題小旅行,例如可以全台的老戲院或老郵局為主軸,帶讀者走讀台灣。「最後,我們應該要成立一個知識共和國」,目前「史多禮」品牌底下有「故事」與「說書」兩個平台,但「新的平台應該要不斷地產生,若能串連目前線上各種知識性平台,這個共和國會將會非常強大」。
這段話,陳建守幾乎是一口氣說完的,或許這張藍圖不只是想像吧。從「故事」在網路社群中的接受度而言,對歷史有興趣的人超乎想像的多,而即便最初誰也沒把握能走多遠,但「史多禮」出現了。況且,現在有曹永和文教基金會、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以及讀者的小額捐款,這些來自民間的力量,正如同水泥磚瓦,一步步地建造著知識共和國。●
從漢城到燕京:朝鮮使者眼中的東亞世界
作者:吳政緯
出版:秀威資訊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吳政緯
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說書 Speaking of Books」編輯委員。著有《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1600-1800)》,以及學術論文〈寓思明於志怪:董含《三岡識略》的歷史書寫〉等作品。
時代的先行者:改變歷史觀念的十種視野
作者:陳建守/主編
譯者:林俊宏、莊勝全、陳禹仲、陳建元、陳建守、傅揚、黃璐、韓承樺、謝柏暉/合譯
出版:獨立作家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主編:陳建守
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2014-2015為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員。研究興趣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以及當代西方史學理論。著有《燕京大學與現代中國史學發展》,主編《史家的誕生:探訪西方史學殿堂的十扇窗》、《德/賽先生‧五四運動研究書目》。另有單篇論文、翻譯及書評三十篇。本書由其邀集林俊宏、莊勝全、陳禹仲、陳建元、傅揚、黃璐、韓承樺、謝柏暉等海內外青年學者群精心合譯,並特邀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座教授李弘祺、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副教授蔣竹山撰寫專序。
譯者簡介
林俊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生
莊勝全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陳禹仲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政治思想史碩士
陳建元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陳建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傅揚
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
黃璐
復旦大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專業博士生
韓承樺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謝柏暉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博士生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