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走進繪本世界暖心迎接聖誕夜,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聖誕氣氛】
■聖誕節前夕,倒數月曆相關商品銷售得如火如荼,其實繪本也能像倒數月曆一樣充滿驚喜,而且還玩不膩。繪本《Cat Family Christmas》只有短短的24頁,卻有140道機關紙門,邀請讀者隨著故事中的情節,一起和貓咪家族倒數過聖誕。故事從爺爺奶奶抵達車站開始,緊接著貓咪家族上街採買禮品,佈置家中的聖誕樹。每一頁的小紙門拉開都有驚喜,例如藏在櫥櫃門的禮品、聖誕樹飾品等等。除了機關以外,書頁插圖美不勝收,富有英國Liberty百貨公司的印花雜貨風格,極富收藏價值。

■聖誕老人如何下煙囪呢?雖然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過無數遍了,但是麥克.巴內特(Mac Barnett)和雍.卡拉森的作品《聖誕老公公是怎麼鑽進煙囪的?》絕對讓讀者再度笑開懷。書裡的聖誕老人為了抵達小朋友家裡,使出渾身解術。他可能會收小腹繫緊皮帶再滑下去,或是把自己變成一隻老鼠往下鑽,不然變成一團火從煙囪一路燒下去也很合情合理。讀者不必幫聖誕老人操心,要是他卡住還有馴鹿負責把他踹下去。各種關於聖誕老人與煙囪的狂想,保證翻開就停不下來。如果你再也不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看看這本書,想想他老人家多努力要把聖誕奇蹟送到你身邊,心頭不禁暖了起來。

【復刻風潮】
■書迷橫跨至少三個世代的日本繪本作家林明子,在今年11月迎接出道50週年,她的繪本《しゃぼんだま》復刻上市作為慶祝活動之一。該作以孩子們熟悉的吹泡泡為主題,首刊於1975年4月號的月刊繪本《かがくのとも》,如今復刻版限量發行,喚醒了書迷們塵封的記憶。
出道半世紀以來,林明子的《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佳佳的妹妹不見了》等經典作品始終人氣不墜,而即使她的《小根和小秋》(こんとあき )等其他作品在台討論度不如上述經典,玩偶和女孩的冒險故事依然不失為可再三閱讀的佳作。女孩小秋帶著陪伴她長大的狐狸小根坐火車去找奶奶,希望能修補玩偶身上的破綻。一路上的意外和成長,令人坐立難安卻也令人感動。另外,成長小說經典作《魔女宅急便》原作第一集書封,也出自林明子之手。不管是作者自己或是讀者,只要打開她的作品,都能想起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吧。
■日譯版史努比漫畫精選集《ピーナッツ エッセンス 》不但復刻上市,甚至還有方便的電子版供讀者入手。總共15冊的精選集,匯聚了86集史努比漫畫精華,內文由詩人谷川俊太郎翻譯。身為史努比頭號粉絲的谷川從1960年代後期開始翻譯該系列漫畫,這套日英對照的精選集,可以同時欣賞原作者查爾斯.舒茲的幽默,以及谷川精簡的譯筆。
重新發行該精選集的出版社「株式会社復刊ドットコム」專做復刻版書籍。苦於尋找絕版愛書的讀者可在出版社網站上提出復刻需求,寫明標題、書介、復刻原因後,開放其他讀者進行投票,達到一定門檻就能重版出來。目前呼聲最高的,是手塚治虫怪醫黑傑克單行本未收錄的幾篇作品。此外該出版社的網站上還有「相談室」,彷彿書迷專屬的知識家。要是想找書但想不起書名,來這裡發問,或許會有神通廣大的網友能協尋。有興趣的台灣讀者可透過AI翻譯協助,上網提出復刻、找書等需求。
【你說,巴勒斯坦有什麼?】
■令人心碎的巴勒斯坦地區新聞,透過媒體或其他管道輾轉譯介到讀者手上時,或許摻雜了許多成見,將恐怖組織、穆斯林、中東地區等混為一談。在來源良莠不齊的狀況下,入門書籍《We Are Palestinian: A Celebration of Culture and Tradition》從各種面向帶領讀者探索相關文化。
書中主題包羅萬象,有當地常見的食物Hummus、Falafel、傳統刺繡Tatreez,以及熱情的舞蹈Debiq。擅長書寫食譜的作者Reem Kassis高超且不著痕跡地從料理等家常主題著手,慢慢移動到文化、歷史、戰爭。例如Al Nakba(災難日)一節提到,在1948年被迫遷的巴勒斯坦人臨走前把家門鎖上,帶著鑰匙離開,以為可以很快回到家。七十五年過去,許多人依然隨身攜帶這些回不去的鑰匙⋯⋯作者文字深入淺出,且展現出足夠的開放性,搭配逐漸嶄露頭角的巴裔加拿大籍插畫家Noha Eiloutic繪圖,更加平易近人。大約高一程度就能直接看懂英文原文,或許是不錯的寒假閱讀書籍。
■Aya Ghanameh的繪本《These Olive Trees》介紹了巴勒斯坦難民與橄欖樹的情感。在1967年的Nablus,女孩Oraib隨家人避居難民營,營區附近的橄欖樹林是大家的珍寶。雖然果子苦澀難入口,但產季來臨時,豐收的橄欖可以榨油做料理,木柴能搭建房舍,流離失所的居民從橄欖樹身上獲得了大地的照顧。然而當戰火蔓延到營區,母親開始打包橄欖果實,Oraib知道他們又得逃難了。她拿起一顆橄欖望向天空,她向雲朵借雨,又請天空看顧這片土地,好讓心愛的橄欖樹能在他們離開後繼續生長下去。
小科普:雖然都稱為橄欖Olive,但台灣常見的兩頭尖尖橄欖成熟後還是綠色的,不能榨油。此繪本的橄欖是地中海地區常見種,成熟後轉為深紫色,亦即橄欖油原料。

最後要介紹的是《關於愛的十一個字》(暫譯,Eleven Words for Love: A Journey Through Arabic Expressions of Love)。繪圖者麥克辛.克拉克(Maxine Beneba Clarke)曾獲得2019年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她的插圖視覺效果搶眼,透過水溶性色鉛筆的渲染和筆觸,呈現出阿拉伯書法藝術的飄逸以及組合創意。

【私房推薦】
■澳洲插畫家Elise Hurst濃烈而靈動的油畫風格搶眼難忘,出道多年她的筆觸漸趨成熟穩定。她和暢銷作家科比.亞瑪達(Kobi Yamada)合作的Mentor系列發人深省。此系列共有2冊,分別為《Trying》和《Noticing》。亞瑪達的文筆秉持一貫風格,激勵人心中略帶禪意,Hurst的插畫補足了文字和理解之間的空隙。例如在《Noticing》書中,擔任心靈導師的畫家指向遠方的山,說明一座山在眾人眼中各有不同解讀:登山家看到挑戰,地質學家想到山頂冰河。


在Hurst筆下,積雪的山脈看來竟像互相依偎的白熊(或白狗),讓人馬上領略文字含義。Hurst作品中還有一本難以定義的靈感插畫集《Storyteller Handbook》,書中的52幅插畫沒有文字說明,充滿神祕氛圍,例如坐在屋簷望向遠方、一臉憂愁的熊,看起來似乎充滿了故事。尼爾.蓋曼在該作前言盛讚,此插畫集是一本靈感寶庫。
■裝病躲去保健室大概是許多讀者的共通經驗吧?如果保健室阿姨什麼也不問,直接讓你躺下而且還拉上簾子,那真是太幸福了。繪本《The Boo-Boos of Bluebell Elementary》中的保健室阿姨總是帶著一顆愉悅的心去上班,小學生的各種狀況如跌倒、嘔吐等她已經習慣,乳牙搖搖欲墜或是餓到肚子咕嚕咕嚕叫她也能解決,甚至連校長也跑來保健室找她幫忙。
繪者艾莉森.法雷爾(Alison Farrell,著有《遠足》)勾勒的肢體動作頗有意趣,大小朋友抬起受傷部位前來求助時,看起來就像一齣詼諧的病痛現代舞劇。這本繪本不但勾起大家愉快的生病/裝病回憶,身心受傷時有人呵護的溫暖感受更是本書重點。直接閱讀原文版,能學到許多小毛病的道地英文。●

報導》國家漫畫博物館園區落腳臺中,即日起開放東側基地試營運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2023)年4月1日宣布國家漫畫博物館選址於臺中刑務所官舍群,8個多月後,東側基地率先於12月23日開放參觀,北側基地主建築博物館預計2029年正式開放。此外,第14屆金漫獎特展也將首度離開臺北,至臺中進行首展,實踐12月「在臺中遇見臺灣漫畫」夢想。
國家漫畫博物館總基地面積2.75公頃,規劃總使用空間超過7345坪,包含19棟歷史建築共845坪、北側新建主場館超過6500坪,預期形塑成為兼具博物館、圖書館、創意基地的國家漫畫博物館園區。展出內容將鎖定不同主題及世代的漫畫作品,並打造各種型態的漫畫展演。典藏方面,除歷年已蒐集逾萬件臺灣漫畫文物外,更於今年獲臺灣知名漫畫家葉宏甲之子葉佳龍同意,將捐贈「諸葛四郎」相關漫畫文物。
首度開放的國漫館8大主題策展,以讀、品、住、轉、泡、追、畫漫畫及體感劇場出發,期待觀眾進入園區能沉浸式體驗漫畫的魅力及官舍群特有的空間氛圍。如在整個園區可說是精神時光屋的演武場,「臺漫的魔幻時刻」特展以打開時間膠囊概念,展出歷屆金漫獎經典作品及典藏,包含劉興欽、許貿淞、游龍輝、蕭言中等手稿。來自不同金漫得主的珍貴記憶片段,不僅看見不同世代的共同記憶,也逐步勾勒未來國家漫畫博物館輪廓。
而為延續宿舍的空間概念,特別規劃漫畫旅宿「HOSTEL NAME ネーム COMICS in TAIWAN」,以廢廢子《廢廢子の充氣大冒險!》、每日青菜《Day Off》等7個愛情與關係為主軸的漫畫,創造出7個專屬漫畫作品及作者的風格空間。
「漫畫雜貨屋」以日常生活裡的商店,在阮光民《用九柑仔店》與謝東霖《神明便利商店》作品中,藉由柑仔店與便利商店2個在不同世代臺灣人熟悉不過的風景,呈現2位漫畫家大量使用臺灣元素的創作,以及漫畫作品授權影集、舞臺劇等各種跨域的可能。
其他展覽包含臺中首展呈現臺灣漫畫產業職人精神的第14屆金漫獎特展「職人魂.臺漫ALIVE」、以日漫入射再次思考臺漫系譜的「當臺漫成為光譜-臺日動漫美學特展」、敖幼祥及魚夫等8位漫畫家經典與世代對話的「漫流來襲-經典與世代的對話」、漫畫家Litalan嵐作品《山神一家》結合5位職人共同以味覺演譯的體驗式策展空間「圖像味覺:峰味VS.風味」,以及「泡漫畫-公共澡堂體驗」、「時代封面-臺灣漫畫雜誌流行回顧」、「阿甘與阿諾-從漫畫、動畫到故事屋」等。還有臺灣漫畫家氫酸鉀、凱子包、李隆杰及日本深谷薰、巴西盧卡斯等將帶來現地創作。
「時代封面-臺灣漫畫雜誌流行回顧特展」,將風靡臺灣1950至2010年代的漫畫風格及流行趨勢的漫畫雜誌一次展出。「當臺漫成為光譜-臺日動漫美學特展」特別邀請日本知名動畫《科學小飛俠》角色設計師天野喜孝展出大型原件作品《Madonna》。《夜巡貓》作者日本漫畫家深谷薫也特別受邀進行現地創作,主角「遠藤平藏和阿宙」將以聖誕裝扮與參觀者一同迎接聖誕節。
曾榮獲安錫影展水晶獎、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漫畫家兼導演王登鈺,最近以新作「幽暗小徑的鬼」獲西班牙錫切斯影展最佳動畫短片,因此特別策劃「阿甘與阿諾-從漫畫、動畫到故事屋」特展,展出作品《 最棒的種子阿甘!》與《機器人流浪記》中阿甘與阿諾模型等,亦在戶外展區攜手打造結合漫畫、動畫的體感劇場「移動故事屋」,藉由180度環形動畫、聲光特效、近距離的說書人互動,跟隨劇情軸線給予觀眾驚喜的雨水、煙霧、水霧、震動等,讓孩子們來場沉浸式的奇幻冒險。
此外,園區內也特別規劃3處閱覽區域,包含在演武場附屬設施的「林森路33號租書店」裡,設有懷舊狹窄的租書店書架;臺中刑務所浴場則延續空間的公共性,邀請大眾一起「泡漫畫」及漫畫塗鴉;以及在12號宿舍可以邊「甲拉麵」邊看臺漫雜誌。
而在「新書畫廊」首展規劃以太空系漫畫為主題,率先展出尚未出版的臺中在地漫畫家鐵柱最新作品《月娘咬耳》畫稿,以及 貳號《無光區》作品。
國漫館開展儀式除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文化部長史哲之外,並有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事務局長勝島啟介、北九州市漫畫博物館館長田中時彥、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館長Isabelle Debekker、英國漫畫策展人Paul Gravett、日本漫畫家深谷薰、有馬啟太郎及漫畫產業各界貴賓與會。
鄭文燦表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漫畫是跨國界、跨世代的記憶」。在文化部完成場地優化、工程提升、策展等工作同時,行政院也核定組織規程、人事編制、經費,並支持未來新建主場館預算,希望整體完成後的國家漫畫博物館具備完整典藏、研究、創作、交流等功能,並創造觀光旅遊效益,讓大眾看見國漫館的魅力。鄭文燦承諾,開展後行政院會繼續支持,期盼國漫館成為臺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部長史哲致詞時笑稱,國家漫畫博物館從確定選址到開展,是從「愚人節到聖誕節的傳奇」。他指出,國家漫畫博物館扮演著地方長遠文化建設的使命,同時也提供漫畫家創作園地的角色。過去臺中市民的兒時記憶總有著國美館、自然科學博物館,未來的孩子也將有屬於國家漫畫博物館的記憶;另一方面,當創作者、漫畫家在艱困的環境中都能屢屢在國外創造佳績時,國家也應該趕快讓漫畫家擁有一個創作的園地。史哲表示,因著這樣的使命,促成文化部改變過去文化建設必須花費多年時間完成,而以最快的速度採開展先行,期盼「讓這個漫畫家的家有固定經費,也讓未來的孩子看著臺灣漫畫成長」。●
▊國家漫畫博物館園區 東側園區開放資訊
地址|臺中市西區林森路33號 (原臺中刑務所官舍群)
開放時間|平日10:00-19:00,週末10:00-20:00。
每週二休館,國定假日比照週末開館。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臉書專頁「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NTMC」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