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韓絜光》用愛、好奇、驚喜琢磨出的作品:《向晚的飛行》譯後記

翻譯《向晚的飛行》的時候,耳機戴上,反覆播的都是英國民謠搖滾樂團Seafret的歌。樂團的名字中文譯作「海霧」,但其實是海(sea)和吉他琴衍(fret)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傳達他們對海和音樂的眷戀。

樂團的兩人都來自英格蘭約克郡東海岸的城市布里德靈頓(Bridlington)。他們的歌不論旋律或唱腔都飄散海風的氣息,彷彿唱著回不去的過往和到不了的遠方。我總覺得和這本書作者海倫.麥克唐納(Helen MacDonald)的文字非常契合,同樣眷戀故鄉的風土,同樣流露濃濃的愁思,在冷風吹拂的清醒之中,難掩溫柔,難掩憂傷。

那或許能說是nostalgia吧,懷舊感傷。離開了原生地,在時光中向前進了,從此剩下記憶,再回不到原來的模樣。但麥克唐納書寫的又不只是這樣。她在《向晚的飛行》收錄的一篇文章裡,提到哲學家亞伯利希特(Glenn Albrecht)自創的「鄉憂」一詞。Solastalgia,指的是家鄉風景因為環境變遷而致面目全非時,人感受到的憂傷情緒。

懷舊傷感,指的如果是時光的不可重來,鄉憂可能就是再加上景物的不可復得。時間和空間的雙重失落,人和自然共感的哀傷,我覺得這是麥克唐納文字的基調。

還未接譯本書之前,我私心就很喜歡作者的另一本著作《H is for Hawk》,它於我有深刻的意義。7年前的事了。2015年,我有機會到倫敦幾天,多半都在巡禮英超(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球隊的足球場,只是路上經過水石(Waterstone)書店,習慣性看到書店就想進去晃晃。

麥克唐納的《H is for Hawk》當時位居暢銷榜,封面是一隻仿紙雕插畫風格的鷹,角落貼著柯斯塔圖書獎的貼紙。說不上原因,總之很吸引我。我買下那本書,跟兵工廠隊的圍巾一起帶回家。讀完以後,很難形容具體的心情,但就是非常喜歡。她寫的是自然,但含著深沉的情感;寫的是喪父之痛,但用以表達的文字,卻是對鳥類、對馴養蒼鷹鉅細靡遺的科學認知。

我心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翻譯這本書就好了。能翻譯像這樣的書就好了。

當時,我才做了幾年電視字幕翻譯,書則一本都沒譯過。不確定自己有多少能力,不知道靠翻譯活不活得下去,甚至不知道有沒有可能開始。但《H is for Hawk》激起我強烈的嚮往,和慚愧。我覺得自已還差了好遠,但這也給了我動力。我想假如有一天能翻譯這樣的書,我需要知道遮住鷹的眼罩叫作什麼,繫在鷹腿上的細繩又叫什麼。我需要認得蒼鷹,認得魚鷹、遊隼。鷹隼翅膀完全張開的寬度稱為翼展。我需要知道那是什麼感覺,鳥飛在空中是什麼感覺,人在地面看天上的鳥是什麼感覺。

7年是很長的時間,但也一溜煙就過去了。《H is for Hawk》當然在那不久就有出版社推出譯本(《鷹與心的追尋》,新經典文化)。而我則從參加台灣猛禽研究會的講座開始,慢慢累積對猛禽、對鳥、對生物的認識。猛禽研究會近年因為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育雛直播,打開了知名度,也漸漸帶動民眾關心都市的野鳥,令人備感欣慰。

7年能發生很多事,我很幸運如願做了書籍譯者,譯了幾本書。雖然仍舊不確定自己有多少能力、不確定只做翻譯能走多久,支持我走下去的,無非是我遇到的每一本偷偷喜歡的書,以及還沒遇見的每一本書。

所以,接到編輯發譯《向晚的飛行》這本文集的時候,我真的是邊壓抑尖叫,邊從書櫃裡把《H is for Hawk》挖出來。是她!我竟然真的又遇到了!

麥克唐納在書裡寫到她持有的一捲錄音帶,是她擁有的最奧祕的日常物件。我心想太有趣了,她的書對我來說恰恰也是這樣的物品。出現在不曾設想的時刻,悄悄把人生推上某一條軌道,但又小到無法確定真的是它牽動了人生嗎?只有自己明曉其中的意義,只有自己固執於其中的意義。

真正在乎的事交付到自己手上時,有時會感到非常脆弱。我感覺心底發抖,不確定是興奮或是焦慮。我真的可以嗎?我已經有那個能力了嗎?身為讀者的我,雀躍而期待。但譯者的我,必須把不適任感用力推回心底。

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並不容易,不管在知識上、語言上或情感上都是。不過身為譯者面對的難處,也都是身為讀者會喜歡它的原因。麥克唐納是科學史研究者,她的觀察有科學事實為基礎,不只是單純的借物抒情。她的目光焦點放在自然生物之為生物本身,而不單只是人與生物的互動,或人對生物的投射與憧憬。

她從小立志成為「Naturalist」,這個詞可譯為自然學者,也能譯為博物學者。歷史上著名的博物學者如德國人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透過探險旅行和野外考察,累積了綜含氣象、地理、歷史、地質、生物的廣袤知識。麥克唐納的這本文集也展現了她博物學者的志向,涵蓋包羅萬象的知識和深刻的思考。但她的文字詩意、簡練、意在言外。她讓智性的理解和感性的共情在字句中同時發生,你能感覺出她的用詞引典是仔細斟酌過的。

同樣在她寫那捲錄音帶的文章中,她說:「我……屢次想找到對的字詞來描述某些經驗,卻總苦尋不著。我的世俗語彙捕捉不了那些感覺。你可能也有過類似經驗——總有某些時候,世界結巴、旋轉,充滿料想不到的含義。」

如果有些感受,想用原生語言表達已是難事,再轉譯成另一種語言是可能的嗎?《向晚的飛行》每篇文章篇幅其實不長,我卻因此譯得好慢好慢。

但最難能可貴的是,麥克唐納很誠實面對自己,面對生而為人的矛盾。她寫自然環境的消失,寫生物遭逢的命運,但沒有任何假道學的道德勸說。〈車頭燈下的鹿〉就是極好的例子,〈山谷派來的消息〉更是自揭瘡疤的真摯之作。

她保持目光清醒,寫得並不濫情,但又不致淪於冷淡旁觀。從學理上論事,很容易在不自覺間隔岸觀火,對生活在兩難中的人指手畫腳,因為旁觀不會疼,疼的只有生活在其中的人。但麥克唐納並不只是旁觀,她寫出自己在觀察、思考與經驗中感受到的苦惱、猶豫、傷感、掙扎。她不像中世紀動物寓言那樣,為每一個故事附上道德寓意,但她也不否認生物對每一個人可能隱含的寓意。她一直仔細拿捏在情與理之間,或者說,迷惘於兩者之間,並且讓我們看見她的迷惘。

這是一本自然散文集。麥克唐納在介紹本書的影片中提到,散文的英語「essay」一詞源於法語,意思是「試著去做、去嘗試」。她說散文確實像聚精會神做出的嘗試,是用愛、好奇、驚喜琢磨出的東西。我想散文如此,翻譯散文更是如此。她說如果每個作者的書寫都有一個貫串的主題,她希望她的主題是愛,對我們周圍豐富美麗的自然萬物的愛。

我沒有按照選文的順序翻譯,我留到最後譯的是文集裡最長的一篇,寫她跟隨太空生物學家前往火山惡地探索尋找生命體的方法。紮營於火山的研究隊,得知火山有噴發的可能,決定放棄這個探勘點,準備拔營下撤。一名隊員一邊收拾裝備,一邊用電腦播放起平克佛洛伊德樂團(Pink Floyd)的〈發光吧,瘋狂鑽石〉(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我譯到這裡不禁悸動。不是因為這是太美的一首歌,太適合作為結束的背景配樂,又這麼恰好出現在終於即將譯完全書的此刻。不是因為想像這樣的旋律迴盪在荒涼的火山上,是多麼的冷清淒涼。不是因為《JOJO的奇妙冒險》第三季的主角東方仗助,他的替身就叫「Crazy Diamond」,他胸前的標誌是一顆愛心,他的能力是將打碎的東西修補復原。也不是因為我知道荒木飛呂彥在這部漫畫裡化用了好多西洋樂團的人名歌名。

是因為一切竟有了關聯,因為一切其實本來都有關聯。透過觀察、透過認識,片段的知識拼合到更大的知識拼圖上,迸發了意義和美,與個人的生命產生了連結。

我想這也正是麥克唐納每一篇散文到頭來想訴說的事:生命充滿奧祕迷人的關聯,像一張巨大又細密的網,人和自然都在其中。她的文字,是我希望知識在這世界上呈現的樣貌:睿智、溫柔,充滿自省。我不確定我在轉譯的過程中,保存住多少,遺失了多少。但願我做得還不錯,但願這本書也會在你的生命裡種下一些喜歡和一些好奇。


作者簡介:韓絜光

台大外文系畢業,人文科普專職譯者。從尚未收尾的蝌蚪開始養了兩隻目前四歲的角蛙,漫漫翻譯路上感謝生物的陪伴。譯有《創客精神》、《追尋寧靜》、《沒有媽媽的超市》及《探險家學院》系列等。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向晚的飛行
Vesper Flights
作者:海倫.麥克唐納(Helen MacDonald)
譯者:韓絜光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海倫.麥克唐納

作家、詩人、插畫家及自然學者,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附屬研究學者。著有暢銷書《鷹與心的追尋》,以及隼屬猛禽的文化史,書名就叫《隼》(Falcon)。另包含《沙勒的魚》(Shaler’s Fish)在內,出版有三本詩集。曾任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研究員,也曾是專業養鷹人,並協助管理歐亞各地的猛禽研究及保育計畫。現為《紐約時報雜誌》撰稿作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英美書房》艾斯納漫畫獎得主《鴨子們:油砂礦兩年紀》記錄加拿大礦業剝削土地,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象徵美國漫畫界最高榮譽的「艾斯納漫畫獎」(Will Eisner Comic Award),今年一如往常在聖地牙哥動漫展公布得主,加拿大漫畫家凱特.碧頓(Kate Beaton)以《鴨子們:油砂礦兩年紀》(Ducks: Two Years in the Oil Sands,暫譯)獲頒「最佳編劇/畫家」和「最佳圖像回憶錄」。

歷史系畢業的碧頓從網路發跡,她的歷史人物短篇漫畫《Hark! A Vagrant》以幽默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表情獲得讀者喜愛。她同時也創作童書《公主與小馬》(The Princess and the Pony,暫譯)、《國王北鼻》(King Baby,暫譯)等。

千禧年初,大學畢業的碧頓為了償還學貸, 向西前往油砂礦開採興盛的亞伯達省謀生。她在不同礦區營地間移動,不僅目睹採礦企業對當地生態的危害,也親身經歷礦工所面對的嚴苛工作和孤獨感如何創造出一個異質的環境、摧殘人性。碧頓身為女性,更得面對許多不堪、難以磨滅的創痛。加拿大素以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性別平等聞名,碧頓的《鴨子們》則記錄了加拿大鮮為人知的一面,富有的企業剝削土地,視人命如敝屣。全書的冷灰色調與故事的沉重感相映,但讀者也能在凱特從此地到彼地的旅程中,瞥見極光與洛磯山脈的靜謐。


《鴨子們:油砂礦兩年紀》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曾獲選英國Granta雜誌點名最佳年輕英國小說家、以《傳送意外》(The Teleportation Accident,暫譯)入圍曼布克獎的奈德.伯曼(Ned Beauman),今年以《末日魚蹤》(Venomous Lumpsucker,暫譯)獲頒亞瑟克拉克科幻小說獎。亞瑟克拉克獎(Arthur C Clarke Award)以《太空漫遊》的作者為名,過去得獎者包括科爾森.懷特黑德《地下鐵道》、瑪格麗特.愛特伍《使女的故事》等。


英國小說家奈德.伯曼以《末日魚蹤》獲頒亞瑟克拉克科幻小說獎。(左圖來源:奈德.伯曼官網

《末日魚蹤》設定在距今約10年後的未來,生物學家和礦業主管被迫攜手合作,找出據稱具有超高等智慧的有毒圓鰭魚。各自心懷鬼胎的兩人足跡踏遍歐洲,途中目睹充滿有毒廢物的自然保護區、波羅的海上漂浮的空島,也涉足與世隔絕、險惡致命的極權國家,但等在終點的是他們都始料未及的巨大陰謀⋯⋯

評審稱讚這部生態驚悚小說「扭曲、灰暗」、「陰森刺骨地滑稽」,是部辛辣的諷刺小說。《衛報》書評也說:「既在細節上荒唐爆笑到極點,宏觀來看又讓人悲痛不已」,赤裸呈現當下歐洲政治情勢和自然生態,以及人類極有可能面臨的近未來。

【新書快報】

■現在讀著這段文字的你,是否煩惱過哪天喪失視力該怎麼辦?美國作家兼雜誌編輯安德魯.樂藍(Andrew Leland)年少時被診斷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itis pigmentosa),這種遺傳疾病會讓視野周圍逐漸變暗、縮小,最終令人全盲。樂藍為了了解自己未來面對的挑戰,從政治、科技、歷史、哲學和文學梳理出視障者在社會中的位置和難題,並透過訪談理解視障者的生活,結合自身經驗寫成《盲人之國:喪失視力前夕的回憶錄》(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A Memoir at the End of Sight,暫譯)。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樂藍逐漸理解到看不見未必是一種「障礙」,視障者有自己的文化和身分認同,而視力的終結也許是全新感官之旅的開始。一如本書溫暖和幽默的基調,他勇敢迎向終將來臨的劇變和未知,擁抱人生的無限可能。

■美國新人作家馬雅.賓漾(Maya Binyam)最新小說《猜字遊戲》(Hangman,暫譯)如書名一樣吊人胃口,帶領讀者踏上一趟方向不明、終點出乎意料的魔幻之旅。中年主角「我」某天接到神祕電話,安排他回到離開超過20年的出生地。早在外國生根落地的「我」,發現家鄉已非昔日模樣,他一路上遇見的人事物,似乎都只是讓他更不確定這個國家和自己的歷史。路長且迴,究竟「我」能否找到家的方向,趕上見親人的最後一面?賓漾揉合魔幻寫實和諷刺手法,以謎樣主角一路上的遭遇和對話,逐漸揭露「我」的過往,呈現移民被夾在巨大的文化鴻溝中,失去方向感的茫然。究竟本書是悲傷的喜劇,還是胡鬧般的悲劇,抑或是一場無意義的夢境?有待讀者自行揭曉。


美國作家馬雅.賓漾出版小說《猜字遊戲》。(右圖來源:馬雅.賓漾官網

■柑橘文學獎得主安.派契特(Ann Patchett)出版最新小說《Tom Lake》,繼《倖存之家》後再度證明她身為家族敘事故事大師的功力。全書極其優美地交融兩條時間軸的情節,營造豐富層次,向讀者拋出一場關於愛、家庭與抉擇的沉思。當故事結局揭曉時,令人既備感驚訝,又不得不同意一切因果無可避免。

2020年春天,勞拉的3個女兒回到她們家位於密西根州北部的櫻桃園幫忙收成,在漫長又與世隔絕的大疫之年裡,勞拉以故事填補閒暇時光,娓娓道來那段在女兒們出生之前,她曾經的夢想以及和知名演員間的浪漫戀情,她的幸福又是如何在人生路口轉彎⋯⋯


美國作家安.派契特出版最新小說《Tom Lake》。(圖片來源:amazon

【產業消息】

■BookTok社群在影音平台TikTok帶起閱讀風潮,成為促進歐美圖書銷售的主力之一,但這個2020年才興起的趨勢最近又有了變化。根據英國尼爾森圖書資料(Nielsen BookData)去年11月的問卷調查,在14至25歲的年輕族群中,YouTube榮登最多人(34%)發現新書資訊的網路管道,其次才是TikTok(32%)和Instagram(27%)。有趣的是,前兩大新書資訊來源仍是實體管道,分別是朋友推薦(41%)和逛實體書店(36%)。此項調查也公布了此年齡層最愛閱讀的類型,依次是奇幻動作/冒險、懸疑推理、喜劇、科幻/奇幻。

■《茉莉人生》(Persepolis)英文版20歲了!這本圖像回憶錄出自長居法國的伊朗漫畫家瑪贊.莎塔琵(Marjane Satrapi),以真誠的兒童之眼描繪她的童年到大學生活,尤其是伊朗和歐洲的政治、文化動盪。在宗教統治和無情戰爭的摧殘下,她很早就必須獨自到國外生活,更曾語言不通、三餐不繼,但書中也處處流露莎塔琵與家人的深厚情感,書和音樂更是她的精神糧食。

儘管《茉莉人生》和莎塔琵其他童書、漫畫作品都大受好評,但莎塔琵目前全心投入電影的導演工作。她接受《出版人週刊》專訪時表示,漫畫已經是她的人生過去式,未來她要盡力嘗試各種不同的挑戰。她也持續支持伊朗的女性平權和言論自由,希望盡一己之力提升大眾對伊朗抗議活動的關注。

■「魔戒之父」與英國王室的最強聯名品誕生?英國皇家鑄幣局發行鐫刻「JRR T.」縮寫圖騰、面值2英鎊的收藏用硬幣,紀念當代史詩奇幻小說鼻祖托爾金逝世50週年及其流傳於世的偉大作品,即日起已開放單獨購買,另有銀幣、金幣可供選購。

這枚硬幣的設計發想結合了JRR.托爾金對盎格魯-薩克遜字母的熱愛,「JRR T.」的字母被巧妙合而為一,化為美麗的圖騰,外側再被盧恩符文般的精巧紋飾環繞。除此之外,硬幣外圍刻上經典詩句「Not all those who wander are lost」,引自《魔戒首部曲》中〈The Riddle of Strider in The Fellowship〉,本書也是托爾金中土大陸故事版圖的起點。


英國皇家鑄幣局發行鐫刻「JRR T.」縮寫圖騰的收藏用硬幣。(© THE ROYAL MINT LIMITED. 

【跨界改編】

■身兼矽谷律師身分的美籍華裔作家邢立美(Abigail Hing Wen),於2020年出版的青春愛情暢銷小說《台北愛之船》翻拍成電影,今年8月10日在串流平台派拉蒙+(Paramount+)首映。

18歲懷抱舞蹈夢的王愛美,像其他美國華裔二代一樣,肩擔父母望女成鳳的沉重期望。這個夏天,因為爸媽希望她學習中文與傳統中華文化,王愛美被迫來到台灣參加夏令營,沒想到一場珍奧斯汀式的多角浪漫戀情,正在台北街頭等待她來揭幕。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Sway(文字工作者)
  • Bambook(文字工作者)
2023-08-31 21:05
日漫電訊報2》漫畫雜誌的數位轉生術

刊載《七龍珠》、《海賊王》、《鬼滅之刃》……等日本最暢銷等級漫畫作品的雜誌《週刊少年JUMP》,其數位平台「JUMP+」的副主編籾山悠太,在文章〈漫畫編輯投入數位事業的理由〉當中歸納出漫畫雜誌的四大功能:

  1. 發掘新人作家
  2. 反覆嘗試摸索
  3. 在連載中提昇作品品質
  4. 努力讓漫畫賣得更好

長期關注出版業的記者飯田一史則在著書《漫畫雜誌已死。那麼會如何?》當中提及理想中漫畫app該有的運作循環:

  1. 育成階段(連載新作、培育新人)
  2. 擴散、認知、回收階段(廣為宣傳、販售)
  3. 創造粉絲&販售主打重度粉絲的商品
  4. 將作品的粉絲培育為作家的粉絲、出版品牌的粉絲

我在18年前的文章〈迎戰大軍的挑戰者們~台灣漫畫出版探討~〉當中分析日本一般漫畫雜誌都是賠本經營、賣一本虧一本,出版社真正的盈餘來自於單行本的銷售。但是即使如此出版社仍然要持續經營雜誌的四大好處:

  1. 廣告作用
  2. 人氣調查
  3. 作家生計
  4.  發掘新人

每個人的分析分解都互有異同,但關鍵是讓我們看出,紙本雜誌重要的不是其出版形式或製作體制,而是它為漫畫生態圈帶來的機制:不斷吸引新的創作者投入、培育出更新的、更高品質的作品,吸引住讀者也讓作品接受讀者的考驗,提煉出暢銷的作品單行本來維持出版編輯的生計、維持住自身命脈來持續吸引新人達到下一次的正循環。從1947年《漫畫少年》創刊開始,50年來漫畫雜誌是以這樣的功能運作建立起日本的漫畫王國、將紙本漫畫銷量推至頂峰。

這些功能帶來的效果,並非網路社群平台加上數位自助出版就能取代。社群平台的營利目標在達成使用人數最大化,不能也不需要負責穩定產出高品質作品;社群上偶然爆紅的發表作品也不會就此自動轉成創作者的營利。


製圖:CCC編輯部。

➤數位轉生術

自助出版的機制則是讓善於自我經營的創作者出頭,卻無法成為專注鑽研創作品質的作者的保障。這些空缺之處,依然是雜誌所代表的編輯機制的利多所在。數位與網路科技讓作家可以選擇更多不同的發表與經營管道,但是就出版社的立場,雜誌背後運作機制所帶來的功效並沒有改變。剩下的問題只是,如何讓這運作機制從衰退的紙本形式移植到網路數位平台上而已。

首先是與讀者最直接相關的閱讀體驗。網頁瀏覽暢通便捷、使用者介面方便閱讀,這些只是最基礎。現在出版方還要考慮到讀者日常最常使用的閱讀器具,根據手機閱讀環境對網頁及app做各種優化(甚至影響到作品的編繪)。除此之外還要顧及互動機制如留言、按讚、社群分享的便捷性。

新人漫畫家是漫畫雜誌的活水源泉,出版社開拓了各種管道,想要善用數位網路時代的便捷特性,盡一切可能縮短投稿、審稿、發表的距離。包括便捷的投稿網站、快速聯繫編輯的機制,甚至如集英社與漫畫繪製軟體CLIP STUDIO合作將投稿功能直接埋入軟體當中。此外也頻繁地舉辦各種漫畫獎項,除了傳統雜誌每個月定期舉辦的新人獎之外,更不定期推出各種題材、特性的特殊漫畫獎,全方位吸引各路人才加入。

紙本漫畫雜誌最重要的讀者回饋機制:每期的問卷回函,是各大雜誌用以判斷讀者意向、作為持續改良連載作品的依據。尤其如〈JUMP〉過去以嚴格遵循問卷排行著稱,只要作品持續低迷必定腰斬。現在借助數位追蹤技術,可以獲得更多更細緻的讀者閱讀統計,依據更多樣化的數值資料來判斷每一部作品的特性與值得改善之處。某部作品可能在社群上爆紅、閱覽次數突增,編輯部可即時把握爆紅時機做出行銷應對;某部作品可能閱覽數沒那麼高,但是每回按讚比例高、留言分享數多,顯示有群忠實粉絲持續觀看,有機會把握住一定銷量……諸如此類。

如果追蹤技術更加增益,判斷基準還可以再加上更細緻的中途跳出率、社群分享率等。雜誌過去的腰斬機制是由於紙本篇幅的限制而成的必要之惡,如今數位網站理論上沒有刊載容量的限制,面對作品也不再只有人氣逢低腰斬一途,有更多面向的數據可以提供作者在調整改善時參考、盡量讓更多類型的作品都能達成商業上的自立而延續下去。

脫離了雜誌形式,漫畫平台/app為作品的製作刊載帶來更多自由。過去一部作品要在雜誌上開始連載前,必須配合好檔期,在一定的準備期以內提供固定回數的預交存稿,如今可以依據作者們自身對作品的要求拉長準備期、提供更多回數的預備稿、花更多時間準備後續草稿;各篇作品的連載週期也不像過去要被雜誌的發刊週期給限制住,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做彈性安排(日刊、週刊、月刊、正篇之間夾雜外傳極短篇……),甚至每一回的頁數也不如紙本雜誌受到篇幅限制,都可以隨劇情需要自行安排,只要閱讀上有充分吸引力,單篇漫畫直上百頁,直接出成單行本也有可能(如近期藤本樹的《驀然回首》)。

宣傳手段也比雜誌更為快速而多元。過去的紙本雜誌本身就屬於一種宣傳手段,由熱門的連載作品來吸引讀者一併閱讀其他刊載漫畫,反過來也表示,作品如果在雜誌上不夠熱門,就缺乏更多宣傳可能性來加強人氣。如今出版方可以在作品刊載之初就持續在社群網站推廣,各編輯更可以經營個人社群帳號,以更親民私密的方式推介自身負責的作品。刊載結束後的作品也不是就此脫離讀者目光,隨時可以因為各種節日等社群話題契機、搭配靈活機動的平台促銷機制重新被推廣出去。

營收方面,正如前一篇所提及,漫畫單行本的總體銷量並沒有大幅衰退,也因此至今仍是出版社的最主要營收來源。但是數位網路時代新出現的營收管道並沒有被忽略。連載作品納入單回販售的機制,同時加入更為細緻的促銷辦法:等待固定時間免費、首次閱讀免費、點數兌換免費等等,以免費的回數吸引讀者願意付費持續閱讀下去。廣告也不只是單純的陳列曝光而已,更整合成為一種支持平台創作的制度,例如刊載作品篇章間廣告收入全面回饋給作者、或者讓讀者用觀看廣告兌換點數等等。

➤持續試錯後的春暖花開

以上這些數位平台的措施與know-how都不是一天搭建起來的,而是漫畫出版社過去幾年持續嘗試、推翻、學習經驗再次嘗試所累積整建出來的結果。最終來說,並沒有戲劇性翻天覆地的變革,而是將過去雜誌培育精彩暢銷作品的既有特長擴充、延伸到數位管道而已。一旦駕馭住了數位平台的特性,其迥異於紙本、與紙本出版邏輯衝突的特色,反而會回過頭來變成出版編輯掌握的長處,讓漫畫創作閱讀購買更加自由有彈性。

《鬼滅之刃》竄紅或許還是紙本雜誌《JUMP》(挾動畫改編之機)的功勞,但集英社同時期在自家電子漫畫平台「JUMP+」接連產出《SPY FAMILY》、《怪獸8號》、《膽大黨》、《章魚嗶的原罪》等尚未動畫改編每回刊載就已經有百萬人次閱讀、單行本銷量也以百萬計算的熱門大作。另一方面講談社在自家電子漫畫平台「Comic DAYS」也培育出熱門作品——後來才移動到雜誌連載——近期被改編動畫的《派對咖孔明》。這些數位原生漫畫作品紮實的暢銷成就,不言自明地展現日本漫畫出版社數位轉型的成功。其要因或許可以整理如下:

  1. 主事者盡早看穿出版本質、重視實質效果而非死守形式。
  2. 在傳統資源還存在優勢時就盡可能多方投入嘗試、並且確實取得成果與改進不斷累積。
  3. 不落入傳統與創新的對立、在新的出版型態保住過去真正有利的長處傳承下去。

最後還是不免感嘆,60多年前漫畫被成年家長發起連漫畫之神手塚治虫也難以招架的「惡書追放運動」、甚至把漫畫拿來焚燒。彼時社會地位如此低落的漫畫出版,經過這麼多年業界的齊心努力,如今終成為日本出版界的領頭羊與經濟命脈。作為一介動漫畫阿宅,除了覺得與有榮焉之外,只能感念所有漫畫出版創作編輯前輩不斷提昇作品的娛樂品質、擴大商務可能性的努力,也希望其他領域的出版者也能從中有所學習,帶動整體出版界的成長。

(文章授權轉載自「CCC追漫台」,原標題與連結:〈漫畫雜誌的數位轉生術〉)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