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115 陪孩子目睹經典之作的旋風回歸

氣候行動

未來在我們手中!你就是地球的希望
Climate Action
喬治娜.史蒂文斯(Georgina Stevens)著,凱蒂・瑞絲(Katie Rewse)繪,王姿云、許晃雄譯,水滴文化,60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職(11-18歲)
從小學生到青少年,不管是個人、親子或是班級共讀,這本書都是認識環境議題的絕佳首選。除了用條理清晰的資訊圖表以及章節分類,娓娓分析氣候變遷的過去未來與政策現況外,也具體列出許多激勵人心的人物楷模與靈活實用的創意行動,鼓勵人們身體力行,從家庭及校園為起點跨步,面對燃眉危機不再置身事外。豐富且生動的知識彙整,把世界真實的樣貌即時帶至眼前,大大拓展讀者視野與心胸,是一本含金量極高、值得細細捧讀的知識百科專書。【內容簡介➤

小矮人全書Gnomes

Leven en werken van de kabouter, De oproep der kabouters
威爾.海根(Wil Huygen)著,瑞安.普特伍里葉(Rien Poortvliet)繪,編譯:潘人木、林良、馬景賢/翻譯:韓書妍,積木文化,2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職(11-18歲)
近半世紀過去了,封面上的那尊小矮人一點都沒變,醒目的尖紅帽子,皺著眉頭背著手,依然牽引讀者的濃濃好奇,一起遁入那優雅又粗曠、浩大又細緻的神祕世界。書裡的每一頁都讓人驚嘆不已,精緻考究的圖鑑插畫把小矮人的生命、生活、軀體、靈魂都畫得極其靈活優美;如民族誌般深入田野、鉅細靡遺且撰寫生動的解說文字及故事,更是讓人讀得津津有味,幾乎忘了這其實是個虛構的故事,不管任何人問起,你都會斬釘截鐵的說:小矮人真的來過,也與你我共存這世間。
這本書曾經颳起一陣旋風,也陪伴許多資深書迷走過童年,如今隆重再版回歸,除了保留經典的開本尺寸及封面樣貌,也用心添增內容及新字體,豐富完備更勝以往,望眼欲穿值得珍藏,當然也值得一讀再讀回味。內容簡介➤


《小矮人全書Gnomes》內頁(圖片提供:積木文化2022《小矮人全書Gnomes》© 1976/1981 Uitgeverij Unieboek, Uitgeverij Unieboek│Het Spectrum for the original edition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小蓮與柳樹少年

연이와 버들도령
文、圖:白希那(백희나),蘇懿禎譯,維京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白希娜再次用巧手揉造出一個層次豐富、如夢似幻的故事世界。那流露萬語千言的人偶身影眉眼,那漫天飛雪中的嫣然世外桃源,每一幅如電影鏡頭般的實景畫面都是千錘百鍊後的完美呈現,帶給讀者無可挑剔的視覺震撼,心甘情願再停駐、再靠近一點,感受畫面裡的每一道細節、細節裡的每一處幽微。
經歷春夏秋冬一輪四季,孤女小蓮與柳樹少年從最初的相遇走向了命定的別離。白希娜用獨具風格的表現形式與不落俗套的文字改寫,讓這個看似老套的民間故事褪去陳味,人性光輝驅散了結尾的悲劇心碎。傳統與創新、通俗與典雅、死亡與復生,靈動與凝止,所有看似不可兼得的一切,都在這個作品裡展現出圓滿和諧。【
內容簡介➤


《小蓮與柳樹少年》內頁(維京出版提供)

小i的旅程

Little i
文、圖:麥可.霍爾(Michael Hall),柯倩華譯,台灣東方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創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頭上的小圓點滾啊滾啊掉到海裡去了,字母小i於是踏上一段尋覓之旅,想要找回自己的完整模樣。沿途中,各式各樣的字母獻上祝福,標點符號也成群結隊熱心指引方向,好不容易抵達海的那一頭,這才驚覺自己已經不一樣了:一個長大挺立的I,一個展現自我的I,正茁壯閃耀著。
從小寫i變成大寫I,從字母變成一個有意義的主詞,作者用最少的字、最簡單的概念,就把「成長」這個概念講得明瞭又入裡。巧妙融合了語言學習與圖畫創作,奔放鮮豔的拼貼畫風洋溢無畏氣息,讓孩子輕鬆學習認字,也在明亮愉悅的故事裡看見自己、激勵自己,期待著長大後的模樣。內容簡介➤


《小i的旅程》內頁(台灣東方出版提供)

尼克叔叔的書箱

施佩君著,蔡元婷繪,維京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中年級(4-10歲)
尼克叔叔的書箱像一間小小圖書館,裡頭有詩集、故事、科學知識,甚至難得一見的絕版品,歡迎熟面孔及新朋友來看書、尋書、交換書。「拿走一本、放入一本」,書箱裡的好書永不匱乏,凝結了愛書人的默契與善意,也散播出源源不絕的知識與快樂。
這個故事讓人聯想到台灣各地「漂書運動」,美好的起心動念促成人與書的更多交集,題材討喜讓人躍躍欲讀。明亮愉悅的圖像把愛書人的癡迷、專注、慷慨刻劃得豐富生動極了,一個個風格特異的造型書箱也叫人流連忘返。能把這樣一本美麗溫暖的書捧在手裡,無疑也是最棒的相遇。內容簡介➤

國界

국경
玖石(구돌)著,海朗(해랑)繪,陳思瑋譯,奧林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國中(9-15歲)
關於有形與無形的疆界,關於行動與心靈的穿越,這本書所描繪的、叩問的種種圖像與觀點,將帶給讀者深切且震撼的思索。不管是山脈河流自然屏障或是人為築起的高牆與鐵絲網,國界的存在究竟是保障了安全還是激起更多戰端?在重重霸權分界切割之下,人們自古以來的交流、遷移、旅行、征服欲望,又是如何一路前行從未停歇呢?請跟著作者一起拉高視角俯瞰地面,在科學精準又具溫暖美感的跨頁圖像中,感受遼闊又緊密的視覺撞擊,一步步走過從前與未來,把對世界與人類的關懷眼光放得更遠。內容簡介➤


《國界》內頁(奧林文化提供)

樹木博物館

Arboretum
東尼.柯克罕(Tony Kirkham)著,凱蒂.史考特(Katie Scott)繪,楊詠翔譯,大家出版,90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高中職(11-18歲)
這本以英國皇家植物園館藏為內容的植物百科大全,把從溫帶到熱帶、針葉林闊葉林到庭院造景的所有花草樹木,以展示室的章節概念完整呈現。目不暇給又大器優美的開本版面,讓人感受如入博物館的慎重氛圍,遁入沉心靜氣的細讀慢想。傳統工筆細細描繪,把各色植物的姿態、色澤、構造到細部剖面,全都鮮活躍然紙面。蓊鬱繽紛的姿態與感性細膩的文字,同步綻放出知識的浩瀚與藝術的華美,唯有溫潤的傳統紙本書才能傳達出這般老派、講究的優雅況味。對於喜歡植物的大小讀者們來說,絕對是如寶物般值得珍藏的經典之書。【內容簡介➤


《樹木博物館》內頁(大家出版提供)

果殼圖書館

Nutshell Library
文、圖: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郝廣才譯,格林文化,599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等了60年,終於等到桑達克「果殼圖書館」繁體中文版在台面市,識貨書迷們快把這套袖珍小書緊緊捧在掌心裡歡呼吧!4本小集子《處處是鱷魚》、《雞湯拌飯》、《一是強尼》、《皮皮》,小巧圖文裡盡是桑達克一貫的慧黠幽默,輕鬆活力的線條用色,正中下懷的玩笑巧思,如今讀來還是那麼叫人喜愛,奉為經典當之無愧。中文翻譯可圈可點,適度調整韻文,也盡力保留故事的原汁原味,展現出不一樣的語言起伏趣味。【內容簡介➤

三隻山羊嘎啦嘎拉嘎啦

The Three Billy Goats Gruff
麥克.巴奈特(Mac Barnett)著,雍.卡拉森(Jon Klassen)繪,林真美譯,聯經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創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中年級(4-10歲)
餓昏頭的大妖怪躲坐橋下,等著張口吃掉經過的山羊,沒想到一隻、兩隻、三隻……迎面而來的全沒吃下肚,自己還被打得落荒而逃,真是有夠狼狽的!這個挪威民間故事早在1957年就由瑪夏.布朗畫出膾炙人口版本,如今麥克.巴奈特與雍.卡拉森再度挑戰經典,果然詮釋出截然不同的笑料與趣味。竭盡誇張的角色造型比例、叨叨碎念不已的內心戲,以及極簡卻生動靈活的版面,都把故事裡的戲劇張力以及黑色幽默發揮得盡致淋漓,圖文默契合作無間,所有元素都搭得對味極了。【內容簡介➤


《三隻山羊嘎啦嘎拉嘎啦》內頁(聯經出版提供)

畫鯨魚的小孩

まっくろ
高崎卓馬著,黒井健繪,黃惠綺譯,尖端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男孩不發一語把畫紙全部塗黑,一張又一張,一張又一張,直到鋪滿整片地板。當最後成果乍現眾人眼前,所有的懸疑都撥雲見日,所有的擔憂也迎刃而解。視覺感受已然說明一切,原來黑色不一定沉重死板,原來想像力可以玩得這麼妙、走得這麼遠。這本小書用簡單卻強烈的圖像營造出不可言喻的驚奇,每一頁都值得玩味期待。【內容簡介➤


《畫鯨魚的小孩》內頁(尖端出版提供)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評》日治時代台灣的異國情調與獵奇趣味:《華麗島志奇》

日治時代雜誌《交通時代》曾刊登一篇名為〈北島怪談〉的文章:作者大野東風聽聞澎湖的北島(目斗嶼)燈塔員工宿舍出沒一名盤髮的美麗女鬼,因此決定登島一探究竟。半夜他睡覺時,枕邊果然出現了一名活生生的盤髮美女。

「某地出現女鬼」是非常典型的怪談,典型到已經成為某種日治時代日本人對臺灣的記憶。在那個時代,報紙上不時會刊登「某地目擊藝妓女鬼」的怪談傳聞,來到臺灣旅行的日本文豪佐藤春夫,也寫下廢宅徘徊女鬼的小說〈女誡扇綺譚〉⋯⋯殖民時代,日本人踏上臺灣島嶼,因這塊土地的陌生獨特而產生奇異猜想,那其中,有鬼怪。

➤漢人的民俗,日人的獵奇

《華麗島志奇》同樣呈現了鬼影幢幢的日治台灣。作者日影丈吉戰時曾在臺灣待過3年,戰後回日本寫下一系列臺灣故事。《華麗島志奇》所選8篇小說,第一篇〈眠床鬼〉就是個女鬼故事:敘述者寄住在一對日本人老夫婦家,睡在一張本島漢人式的豪華眠床上,三番兩次見到了不知是人是鬼的女子。故事最後揭露了怪談背後另有隱情,不能公開的祕密,其跡象就像怪談一樣真假難辨。

〈眠床鬼〉使人想到佐藤春夫的名作〈女誡扇綺譚〉。〈女誡扇綺譚〉講述臺南廢宅的女鬼怪談,怪談背後也有一番不為人知的隱情,但敘述者並未介入他人祕密,避開了窺伺嫌疑,結尾帶有某種殖民者的清醒自省。〈眠床鬼〉則像是一篇更娛樂的〈女誡扇綺譚〉,敘述者與「女鬼」的關係雖有艷情感,但也能點到為止。「女鬼」的命運並不沉重,敘述者的立場也較為單純。然而〈女誡扇綺譚〉有的異國情調與浪漫幻想感覺,〈眠床鬼〉也完全不缺。


紅眠床(圖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華麗島志奇》與臺灣有關的故事共6篇,幾乎每一篇都是「臺灣民俗元素+獵奇要素」的組合。這可以說是全書的公式,臺灣民俗元素奠定異國情調基調,獵奇要素帶來鮮明的戲劇性。

臺灣民俗部分,除〈眠床鬼〉的紅眠床外,〈彩虹〉開頭介紹漢人文化裡的燈謎;〈引發風波的屍體〉提到臺灣人與日本人棺材的異同;〈篝火〉跟〈消失的房屋〉有臺灣人絢爛的廟,〈天仙宮的審判日〉甚至出現了眾多臺灣神明神將⋯⋯不得不說,日影丈吉的選點都很準確。這些元素對日本人來說,應該「很臺灣」吧。就算是對本地讀者來說,在我們熱烈思考著「臺灣味」是什麼的現在,也足以讓我們覺得「這夠臺」。

小說裡的獵奇要素,不乏怪談、姦殺、屍體、死亡、吃人傳聞⋯⋯日影待在臺灣那3年的身分是軍人,這些故事裡也充滿了失控的、犯罪的軍人。或許是軍隊讓人變得殘暴,也可能是殖民地異質的神祕力量讓人變得奇怪。故事中常有謎團,在結尾處翻轉。重點常常不在「如何翻轉」的解析過程,而在謎團底下令人唏噓或感到意味深長的那份真相。

殖民地混亂、香豔、殘酷美麗又氣味強烈,令讀者能夠充分享受這股情調⋯⋯看起來似乎是如此。但日影丈吉也並非單純地消費臺灣的異國風情、沒有意識到殖民者的位置。

➤好看又不冒犯

《華麗島志奇》的故事時間點,多設定在日本戰敗、已經結束統治卻尚未撤退的尷尬時刻,日本軍人依然享有威嚴,但臺灣人也不是全無反抗的心思與能力。有的時候,反而是日本人被耍得團團轉,〈引發風波的屍體〉與〈消失的房屋〉就是這樣的篇章。

〈引發風波的屍體〉中,發生了一起姦殺事件,敘述者負責運送林姓婦人的屍體前往解剖。然而屍體卻在中途突然消失,據找到屍體的本島人說,屍體懸在樹上又叫又跳——這說法與古老傳說不謀而合,令敘述者感覺本島人或許欺騙了他。他吩咐日本士兵為這名受害婦人製作了一口日式簡樸棺材,原本預想受害者家族會欣然接受,但最後這口棺材也沒用來下葬⋯⋯臺灣人依然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拒絕了日本人的「善意」。

《華麗島志奇》獵奇而不至於冒犯,隱然遵循著一條看不見的界線。假使故事裡,臺灣人最後用了日本棺材下葬,那就太過失禮。但日影丈吉先讓敘述者猜測貧窮的受害者家屬「應該會滿意」,再調侃這份傲慢,便避開了殖民者的自大。

〈天仙宮的審判日〉可以看出日影對臺灣信仰的強烈興趣。在這個故事裡,有兩個針對同一名嫌犯的案子,同時展開調查:一個案子在人間的日本警察手上,另一個案子在異界的臺灣神明手中⋯⋯故事開頭完全是個警探故事,直到牛頭馬面(七爺八爺)登場,才發現不止是那麼回事。


日本時期台灣公學校課本上的七爺八爺出巡插圖(圖源:wikipedia

從來沒想過,我們熟悉的日本警探類型,還可以穿插臺灣的地獄審判,這太異想天開了吧。地獄審判的描繪很具幻想性,不盡然正確,但七爺八爺十分逗趣,不只說著「我們第一次經手日本人」、「我們也很懂國際禮儀」,還因為被抓的是日本人,要拿他的退伍證明書來充當臨時牌位,非常惡趣味。不說是日本作家的小說,還以為是《戲說臺灣》的劇情。

對比於其他篇章裡怪談宛如幻影,〈天仙宮的審判日〉的臺灣神明力量是真實存在的。這在奇幻小說裡或許沒什麼特別,但日治末期可是個打壓臺灣宗教信仰的時代。相較於現實的憋屈,小說裡台灣神明在戰後重拾威風,七爺八爺哀嘆了一番戰爭時的落魄,臺灣的陰間審判體系甚至能審判殖民時期日本人的罪。相較之下,人世間的日本政府,反而因戰敗而無力處理戰爭賠償問題。

〈月光〉跟〈吃人鬼〉是書中不以臺灣為背景的兩篇。〈吃人鬼〉非常精彩,它恰巧涉及臺灣文學史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去到南洋的士兵「吃人肉」一事。吃人肉當然是非常獵奇的要素,但〈吃人鬼〉一篇也並非僅止於獵奇,儘管它拋出了獵奇的場面,但悲劇卻啟發了主角的決心。

〈吃人鬼〉非常適合作為《華麗島志奇》這一系列戰爭故事的結尾:一名士兵克服了他的戰爭創傷,無論混亂失序的異地如何使「我」變得如何不像個人——「我」最終都要以正常人的姿態,活著回來。

這幾年,我們積極的更新對日治時代臺灣的認識,出土了許多作家、重譯了一些作品。現在讀日影丈吉,完全不嫌過時。他展示了某種臺灣元素娛樂化、類型化的路線,以及一種「保持平衡」的作法。他的例子不只可供參考——這些故事本身還很好看。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華麗島志奇
作者:日影丈吉
譯者:高詹燦
出版:衛城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日影丈吉

本名片岡十一,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生,1991年(平成三年)歿。出生於東京,學生時期就讀於著名外國語言學校Athénée Français,並曾在川端畫學校學習西畫。畢業後,日影前往法國遊學,回國後從事法國料理教學工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影丈吉受徵召入伍,被派駐到臺灣。戰後他將在臺灣的體驗,寫到眾多作品之中。

1949年,日影以短篇小說〈巫歌〉,獲得《寶石》雜誌百萬徵文獎第2名,並受到江戶川亂步激賞,作品被讚譽為「近乎完美之作」。1956年,他以《狐之雞》榮獲第9屆日本偵探作家協會賞,1990年再以《泥汽車》獲得第18屆泉鏡花賞。

日影丈吉深受法國推理小說影響,作品融合科幻、推理、恐怖、民間信仰等元素,洋溢浪漫主義色彩,有「昭和幻想機器」之美譽。同時,他特殊的行旅經驗,也讓他的作品具有日本、西方、中國、臺灣等文化元素。他以臺灣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小說《內部的真相》,結合在地風土與推理情節,反映戰前臺灣被遺落的時代風景。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謝宜安(作家、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
2023-08-03 10:00
書評》最不可能的,恰恰是愛:讀井上荒野《在那邊的鬼》

膚淺與深刻,位居光譜的兩端,然而井上荒野《在那邊的鬼》,卻是一部可以膚淺地看、也可以深刻地看的小說。這小說最精彩之處,就是那些有夠膚淺的地方,同時也是無比深刻的所在。

膚淺地講,這完全是個狗血的三角(或更多角)戀愛故事:作家長內美晴在某次活動中遇到另一位作家白木篤郎,兩人就此開啟不倫孽緣。篤郎是有婦之夫,育有兩女,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出軌,程度之誇張,他的(正)妻笙子知曉得一清二楚,可她表面竟一直不動聲色。小說分成長內美晴的與笙子的雙視角進行,緩緩講述這段從1966年至2014年、將近半世紀的糾葛。

更膚淺的是,這是真的。這故事以許多實際發生過的事情為底進行創作,其中涉及的還都是日本文壇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這位「渣男」主角白木篤郎對應的,就是戰後曾經活躍於文壇的井上光晴。

➤鬼在哪裡

光晴出身貧窮,自幼飄泊,二戰時期他14、15歲,就已經在碳坑裡挖礦,見識過底層生活,故在戰後很快地加入日本共產黨,之後卻又因故遭到退黨,遂開始心向文學。若用文學史的分類來看,他大概會被貼上如「戰後派」、「30年代作家」等標籤。

而他出軌的對象(小說中的長內美晴)也確有其人。這位女性原名三谷晴美,但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名字,叫做瀨戶內寂聽。她是位奇女子,一生離經叛道、轟轟烈烈。20歲左右她經歷第一段婚姻,當時正值二戰,她因局勢之故隨丈夫前往北京,並在中國產下一女,然而卻在戰爭結束、引揚返回日本之後,與丈夫曾經教過的學生發生不倫戀情,最後她拋棄丈夫與女兒,跑到東京,並開始將相關經驗寫成作品發表。

雖然已然經歷過感情波折,但在1966年,三谷晴美碰上了已婚的井上光晴,兩位創作者之間仍產生無比強烈的吸引力,戀情持續/糾纏7、8年之久;最終,晴美為了斬斷這段感情,只得選擇用出家這種強烈絕決的方式,也因此改名為瀨戶內寂聽。長壽的她享耆壽99歲,直到2021年底過世。


井上光晴(左)與瀨戶內寂聽(三谷晴美)在生前仍一直維持著友誼,後方為井上光晴夫人。(圖源:紀錄片《全身小說家》)

而將這段不倫之戀寫成小說《在那邊的鬼》的作者井上荒野,就是井上光晴的大女兒——當然,是由井上光晴法律上的妻子所生。把這複雜的狀況白話翻譯一下,就是:正宮的女兒,把爸爸跟小三的戀情故事寫成小說;且也因為「正宮的女兒」這個身分,所以故事多了一個世人所不知道的角色,也就是井上光晴的妻子,一個沒有公開資訊的非公眾人物。

書名的意思也在此:她們倆人都知道對方的存在,卻又為了維護現狀而不去觸碰到對方的存在,於是成為彼此「在那邊的鬼」。

➤小三與正宮都是受縛的女人

只看這些最表面的資訊,如果我們要設想這部小說的內容或主題,那麼最不可能的恰恰就是「愛」了吧。試想,站在井上荒野的角度,該如何看待父親的出軌對象與父親之間的關係?知悉父親出軌的她,又會如何詮釋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係?

若是一般人來看,光是不去醜化自己出軌的父親、不去醜化長內美晴(即三谷晴美、瀨戶內寂聽),就已經萬分難得了吧?但這部小說偏不。它不僅沒有醜化,反倒用長內美晴的心聲講出這樣的話:「我的男人的妻子非常美麗,菜煮得比專業人士還好。」

現實中,井上荒野與瀨戶內寂聽不僅有交情,井上荒野最初能獲得文學獎、登上文壇,還是瀨戶內寂聽擔任評審——這點甚至也寫在小說的第7章裡頭。更不可思議的是,這部小說還是瀨戶內寂聽鼓勵井上荒野寫出來的。寂聽不僅讓荒野採訪、說出了過往不倫戀情的細節,在此書出版之際,還給予這樣驚人的推薦語:「作者的父親井上光晴,與我開始不倫的時候,作者才5歲。」

這些資訊,無論怎麼看都很膚淺,完全可以當成人人茶餘飯後的閒話、八卦狗仔的最愛。然而,這部作品清清楚楚地抓住的關鍵,知道何謂深刻。

從小說的字裡行間,讀者完全可以看見白木篤郎的醜態:軟弱、愛說謊、虛張聲勢、逃避現實,甚至有好幾篇小說都是妻子代筆。讀者也可以從那樣的醜態裡,看見歧視女性的外在結構。因為只有男人,即使醜陋無下限至此,仍然會被社會所包容。女人卻加倍受到倫理與刻板印象束縛,要在乎他人眼光、為他人而活,最後還無法受到善待。

而且,這樣不平等的結構源遠流長,一如小說中提到的,從千年前的《源氏物語》裡就開始了,因此長久以來,「每個女人都為愛所疲憊」。

或者,那真的不是愛,只是一種被深深的虧欠之後,心底好想獲得補償、以此證明自己還是有價值的渴求罷了。

小說裡,長內美晴與白木篤郎的關係早已不是愛,而是一種競爭攻防,互相施展惹人嫉妒的伎倆,在對方的痛苦裡感到滿足。笙子與白木篤郎之間也沒有愛,她頂著「妻子」該有的社會責任,承受丈夫有意無意施以的不公平,終於選擇了最平淡而痛苦的報復方式——活成對方的地獄。說到底,真正理解一切的,只有同樣身在其中、知道這有多不容易的長內美晴與笙子了。

「理解」最是關鍵。小說裡長內美晴深深感嘆:「沒人真的想懂。」不想懂那些違反倫常的關係,不想懂女人承受的不平等,不想懂那些未曾被善待的不甘,不想懂一個人可以難堪至什麼境地。但這些才是社會的真相,好看的表面總是虛幻,只是不想被人看穿的逞強。

《在那邊的鬼》也因此可以說是井上荒野追求「理解」的努力。在小說裡,她只把話語權給這兩位彼此的鬼——而且很巧妙地,順序上先是長內美晴,才是笙子。笙子在現實中更早離世,但後發的話語權總是更能掌握詮釋——這正是她既要不辜負瀨戶內寂聽,也要對得起母親的匠心獨具吧。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在那邊的鬼
あちらにいる鬼
作者:井上荒野
譯者:蘇文淑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5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井上荒野

1961年生。1989年以〈我的紐瑞耶夫〉榮獲費米娜獎。2004年以《潤一》獲頒島清戀愛文學獎,2008年以《切羽》拿下直木獎,2011年以《別去那裡》獲頒中央公論文藝獎,2016年以《向紅》獲頒柴田鍊三郎奬,2018年以《今天別談那了吧》拿下織田作之助獎。著有《打飛夜晚》、《是媽媽做的》、《被寫下的愛人》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08-02 11: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