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書房》苦盡甘來的微光,韓江童書《淚盒》日文出版,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於2008年出版的童書《淚盒》,上個月由日本評論社推出日譯版。韓江在2016年憑藉長篇小說《素食者》贏得國際布克獎,更在2024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以「直面過去創傷、凸顯人類脆弱的詩性散文」獲高度評價,成為首位得此殊榮的韓國作家及亞洲女性作家。她的短篇小說《淚盒》雖被歸類為兒童文學,卻將絕望與痛苦的情感,以及苦盡甘來的微光,刻畫得淋灕盡致,獨特風格讓此作成為認識韓江的絕佳入門書。爲日版《淚盒》繪製插圖的藝術家junaida,本身便是韓江的資深書迷,她透過繽紛色彩與精緻筆觸,展現故事帶來的悲傷與希望。《淚盒》發行以來受到韓國各年齡層讀者的歡迎,近期推出的日譯版,是此作第一個海外譯本。

➤日本出版業再次因仇恨言論爭議延燒。大阪市紀伊國屋書店本町分店,今年8月在官方X(前推特)介紹石神賢介新書《令人驚訝的「庫德人問題」》(新潮社)。石神在書中從埼玉縣民的生活視角,揭露「多元文化共生」背後,理想與現實的鴻溝。福島議員認為書店不應宣傳助長人種歧視的書籍,反而應該將它放在「仇恨書籍研究專區」。紀伊國屋書店在遭抨擊後,緊急爲「可能助長歧視性表達」致歉並刪除貼文,然而此舉卻未能成功替話題止血。

雖有讀者理解紀伊國屋的作法,但亦有網友指出「書店應並列各種意見與觀點」,不應擅自決斷書籍是否帶有歧視性,對刪文表達不滿。同時也有讀者認為,福島議員對紀伊國屋的攻擊,反倒箝制了言論自由。

事實上,日本出版業捲入仇恨言論爭議並非頭一遭,角川書店在2023年時,便曾因預計推出阿比蓋兒・施萊爾(Abigail Shrier)的暢銷書《不可逆的傷害》日文譯本,在社群媒體延燒,最後取消發行計畫。這些案例不只反映當代讀者對爭議話題的敏感度,亦顯示網路輿論對書籍出版與銷售的巨大影響。

【得獎消息】

➤第20屆中央公論文藝獎評選在上個月底公布結果,現居日本長崎縣的小說家佐藤正午,以今年3月發行的《熟柿》贏得本屆獎項。佐藤在1983年憑藉出道作《永遠的1/2》奪得昴文學獎,2017年又以《月之圓缺》榮獲直木獎。本屆得獎作《熟柿》,透過一位懷孕期間捲入肇事逃逸事件的女性,講述意外如何對本應平凡無波的人生造成衝擊,而被命運左右的人們,又如何在充滿苦澀與煎熬的人生中尋找出口。

➤第61屆谷崎潤一郎獎於上個月底出爐,木村紅美以《熊在哪裡呢?》(河出書房新社)成為本屆贏家。木村於2006年憑藉出道作《風化的女人》獲得文學界新人獎,其後又出版《月蝕之日》、《雪子的腳步聲》等代表作。今年初發行的《熊在哪裡呢?》,自推出以來便獲諸多好評。

故事從一位身分不明的男童出發,帶出4個不同背景的女性群像,她們或為逃離暴力而離群索居、或因海嘯而失去家園。木村不僅細膩描繪人們災後的生命軌跡,亦銳利捕捉現代社會隱藏的問題與黑暗面。

作家古川日出男評述:「如此強而有力的小說作品實屬罕見,當中確實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熊。」作家暨書評家大森靜佳則認為,本作同時傳遞田園牧歌式的明朗,亦在與「熊」的對視中顯露幽暗氣息,呈現詭譎而驚心動魄的對比。她提到,「熊究竟是誰?熊在哪裡?與熊共生是否可能?無數疑問將在讀者心中盤旋直到故事結尾。」

【作家動態】

➤《四十九日的祕方》、《深夜巴士》、《白狗相伴的歲月》作者伊吹有喜,上個月底推出新作《鎌倉茶藝館》(光文社),書寫熟齡女性在困惑與抉擇間的心路歷程。48歲的美紀,因丈夫過世及公司倒閉而陷入人生低谷,她抱著「最後一次旅行」的心情前往鎌倉山中,卻在途中迷失了方向。

此時,經營台灣茶館「鎌倉茶藝館」的優雅老闆娘朝她伸出援手,不只為美紀指點迷津,更提供一份茶館工作。在茶、和服與古都鎌倉的滋養中,美紀逐漸恢復精神,其後卻又因爲兩位性格迥異的男性對她展開追求而陷入新的煩惱。在人生與戀愛的迷霧中徘徊的美紀,將作出什麼樣的決斷呢?在這部作品中,伊吹不只寫出鐮倉別具風情的懷舊氛圍,更以台灣的凍頂烏龍、東方美人、滷肉飯與豆花等茶點小吃增添風味,融合出屬於大人的閱歷與時光。

➤2021年以《北緯43度的懸案》榮獲第67屆江戶川亂步獎的伏尾美紀,上個月底推出全新警探小說巨作《百年的時效》(幻冬舍),講述對刑警們來說尚未完結的「昭和謎案」。故事從1974年4口之家遭人殺害的滅門慘劇出發,根據當年案發現場軌跡評判,兇手總共應有4人,然而,最終卻只有1人落網。事件因恐怖行動及宗教問題疑雲而撲朔迷離,警方雖一度逼近真相,卻屢因陷阱及時代限制,無法掌握關鍵證據。

半世紀後,案件另一名嫌疑人被發現離奇死亡,命運的齒輪也重新開始轉動。負責調查案情的刑警,要如何在時間壓力下著手偵辦?破案缺少的最後一塊拼圖,又遺落在何方?在距離昭和元年即將滿100年的2025年,伏尾透過橫跨時間長河的懸案,講述刑警們賭上榮耀與信念的精彩歷程。

➤曾任職NHK電視台的人氣主播住吉美紀,於本月初發行散文隨筆集《50歲的人生盤點》(講談社),奪下日本Amazon網站書籍3大分類榜首。本書收錄的文章,源自住吉在熱門網路雜誌《mi-mollet》(ミモレ)連載的專欄,以及多篇全新內容。她透過幽默滿點的文字,分享自己在媒體業奮鬥的心路歷程,並細數自己曾走過的人生,包含職涯中的挫敗、糟糕的前男友、40多歲時讓她心靈乾涸的婚姻生活、慘烈的不孕症治療,以及直視痛苦經歷與重要回憶時,逐漸體會到的「真正的幸福」。住吉在這部作品中,以誠摯的筆調提供「人生盤點」指南,告訴迷惘的中生代讀者們,如何在人生下半場活得豐盈自在。

➤著有《正義的天才》、《海神》、《歌舞伎町搖籃曲》等佳作的染井為人,上個月底發行新作《繭居家族》(光文社),譜寫社會邊緣人的奮戰之路。拒絕上學而自12歲起繭居在家直到19歲的僚太,以及曾在黑心企業工作而身心受創、20年閉門不出的大知,被家人送到「重生自立支援中心」,希望他們能重拾正常生活的能力。僚太與大知在中心認識另外3名繭居族同伴,並被一同送往熊本的訓練機構。

該機構的所長是一名體格魁梧、猶如職業摔角手的女子,她彷彿惡魔般將受訓者當作囚犯監管,讓他們逃脫無門,只能日復一日被孤獨與絕望啃噬。某天,5人終於再也無法忍受,在反抗中殺死了所長。對社會懷抱恐懼、又犯下罪行的他們,將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呢?染井透過因不同契機踏入黑暗、與社會脫節的繭居族們,寫出人類的脆弱、價值觀的衝突,以及人性中幽微的光與影。

➤以《火目的巫女》、《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等作大受好評的小說家杉井光,上個月底出版恐怖懸疑新作《弒羊的巫女們》(角川書店)。故事從2003年的「當下」,回望1991年發生的過往。當年在群山環繞的早蕨部村中,6個年滿12歲的少女,在僅於羊年舉辦的祭典中,被選為供奉神祇「御羊大人」的巫女。怪異的是,村子裡沒有半個羊年出生的男孩,且女孩們直到被選中之前,皆對祭典的意義及背後的祕密一無所知。

在1991年祭典期間察覺到儀式背後離奇死亡事件的女孩們,以某種方式「消滅」了御羊大人,但當她們12年後於村中重逢時,新的慘劇卻再度降臨。村莊神祕命案背後暗藏著什麼真相?女孩們的命運,又為何與羊年祭典產生關聯呢?評論家千街晶之盛讚杉井筆下挺身而出與村莊舊習對抗的少女,以及序章中瑰麗又帶著毀滅性的完美開場,認為《弒羊的巫女們》無疑將會是作者的又一代表作。

➤以《何者》、《正欲》、《生殖記》等作品衝擊社會的直木獎作家朝井遼,於本月初發行出道15週年紀念作《In the Megachurch》(日本經濟新聞出版)。本作聚焦粉絲及偶像共同支撐起的「飯圈」經濟,朝井從商業模式的構築者、深陷其中的消費者,以及從沉迷中抽身的過來人3個層面,思考當前時代的核心問題:「究竟是什麼驅動著人的想法與行動?」

除了透過情節與人物勾勒飯圈的獨特生態外,朝井更透過隨作公開的一張宣傳時程表,讓故事與現實相互呼應:書籍的「Contents Schedule」及購書者限定預告片,就彷彿是偶像藝人的新作預熱。作家角田光代評述,《In the Megachurch》雖然設定在現代,但它既反映過去也映照未來。朝井以「Megachurch」(巨型教會) 這個關鍵字,將祈願與詛咒、救贖與戰鬥、奉獻與剝削、解放與束縛等看似矛盾的元素,融合在飯圈營運當中。東大教授田中東子大讚緊湊而驚險的劇情,認為這是一本讓人手不釋卷、想一氣呵成讀完的作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報導》第9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揭曉,首獎從缺,5本佳作台灣獲獎2件,席尼.史密斯將任頒獎典禮嘉賓

兩年一度、華文界童書獎金最高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奬,今日揭曉第9屆評選結果。本屆首獎從缺,是繼第2屆之後,再次出現首獎空缺的結果。獲得佳作獎者共5名,分別為:《山左大力士》(文、圖:楊子葦,信誼基金出版社)、《小威的眼睛》(文、圖:杜宛霖,信誼基金出版社)、《 馴河童子》(文:廖小琴、圖:阿澀,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 木拉提爺爺,你去哪兒?》(文:唐亞明、圖:周翔,明天出版社)、《 小高的遊樂場》(文、圖:林建才,木棉樹出版社)。

評審委員會表示,首獎從缺是因為堅守「化繁為簡、貼合兒童、兼具文學與藝術高度」的核心評選標準,以嚴謹的態度推動華文圖畫書創作往更高品質邁進。雖然首獎從缺,但評審委員會對5部佳作獎作品都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在兒童性、文學內涵、圖像藝術、文圖融合度及創意表達上各有突出表現。

其中來自台灣的《山左大力士》的文字幽默緊湊,畫面突出戲劇性的諷刺效果,讓讀者在莞爾中思考自我價值與他人期待的平衡。《小威的眼睛》則聚焦視障兒童與普通兒童的友情,引發讀者學會用「心」感受世界的溫度。


《山左大力士》的角色設定鮮明活潑,故事幽默、喜劇感十足。(圖源:信誼基金出版社)


《小威的眼睛》描繪主角小威擅以細膩的觸覺、嗅覺等感知去認知世界與無形的情感交流。(圖源:信誼基金出版社)

《馴河童子》的金石質感的圖像與簡潔文本形成張力,既呈現「天人合一」的傳統智慧,又為兒童提供「情緒調節」與「自然共情」的啟蒙。《 木拉提爺爺,你去哪兒?》故事中人與人、人與動物的溫暖關係傳遞情感價值,圖文簡練卻實現「少即是多」的藝術效果,更以對兒童的理解與尊重為核心,讓困難與歉意自 然融入情節,引導小讀者在接納與共情中學會解決問題。《小高的遊樂場》將香港植林史轉化為兒童可感知的敘事,水彩畫面乾淨優雅,既滿足低齡讀者的情感共鳴,又為年長讀者留下探索歷史與植物知識的空間。

獲獎的5部作品各有新穎、厚重、獨特、令人動容之處。此外,有8部作品也引發評審們的關注與熱烈討論,列入推薦名單,其中包括2部來自台灣的作品:《貓房子》、《親愛的奶爸》。


「第9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推薦書。

➤參選作品數量創新高,國際知名作家席尼史密斯將出席頒獎典禮

本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奬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台灣和美國的專家學者組成,分別來自圖畫書、兒童文學、幼兒教育、兒童出版、閱讀推廣等創作、研究、實踐領域。成員包括:評委會主席及學者方衛平、資深兒童文學作家安石榴、閱讀教育專家李一慢、幼兒教育博士李坤珊、資深圖畫書創作者何雲姿、兒童美術教育家潘堅以及兒童文學學者劉鳳芯。

評審們一致認為,本屆參選作品在主題上涵蓋生態倫理、歷史記憶、特殊群體關懷、自我認知等多元方向,藝術風格從寫實到抽象各具特色,且越來越多作品能以兒童視角切入複雜議題,展現出華文原創圖畫書兼具深度與童趣的成熟發展趨勢。

「第9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評選由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首次出版的華文原創兒童圖畫書。本屆共收到418件符合資格的參選作品,分別來自台灣87件、香港19件、澳門8件、中國293件、馬來西亞8件、新加坡4件、美國1件、瑞士1件,是獎項創辦以來參評作品數量及分布地區最多的一屆。評委會經過反覆閱讀與討論後,選出佳作5名,推薦作品8名。獲奬作品詳情,請見書奬官方網頁

頒獎典禮訂於2025年11月13日於上海舉行,將邀請加拿大著名童書作家、國際安徒生獎插畫獎得主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擔任演講嘉賓,以「情感表達——共情的力量」(Expressing Emotions: The Power of Empathy) 為主題,分享他的圖畫書藝術觀點與創作經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9-19 17:00
報導》像是待在朋友家般自在的書店:訪「書房有光」林齊晧與鍾欣穎

➤開書店如跳火坑嗎?

「我先生林齊晧跟我說他有個前同事要開書店時,我心裡想:『怎麼會有人要做這種事,有什麼我們可以幫得上忙的?』那時候覺得開書店這件事很辛苦,而且又很難賺錢,他們竟然要開書店!」兒童教育工作者鍾欣穎伸手捂著嘴,微微皺眉,「那時我們剛好在搬家,有一些傢俱,就想說可以送給他們書店用。」

說話的此刻,鍾欣穎就坐在這位「前同事」林潔珊開設的獨立書店「現流冊店」舊址,只是外頭的招牌已改名為「書房有光」。

去(2024)年底,鍾欣穎和林齊晧攜手跳入經營獨立書店的火坑,接下這處舊址,用半年時光籌備,今年7月開始試營運。曾經覺得開一家書店簡直是可憐的事情,如今兩人對望一眼,「結果小丑是我自己啦。」林齊晧一陣大笑。

「說起來是我們推坑他們的。」現流冊店店長林潔珊噗哧一聲。她曾在《鳴人堂》擔任編輯,林齊晧則是隔壁《轉角國際》的編輯,兩人因此熟識。2021年林潔珊離職,2022年末,現流冊店在大橋頭一處巷弄裡開張。


(圖源:現流冊店粉專

現流冊店開張後,林齊晧經常出沒在書店裡,有時乾脆和專欄作者約在這裡談事情,還會帶媽媽到現流吃潔珊特製的馬來西亞風咖哩飯。除了擔任編輯,林齊晧同時也是podcast「轉角國際.重磅廣播」和廣播節目「寶島少年兄」的主持人,以「七號」之名為網友熟知。他主持的幾場live podcast和作者座談會,都曾選擇在現流冊店舉行。

不少七號的聽友也會循聲來訪現流冊店,「書店裡有個留言小本本,裡面都是他們的聽友來現流後留下的文字。」林潔珊手指比劃出2、3公分的厚度。留言本是聽友共同體存在的證明,如今已幾乎被寫滿,2024年隨著現流冊店搬家,一同帶去了朝陽公園附近的新店址。

社群媒體時代的媒體與文字工作者,面對幾乎面目模糊的讀者,且經常接收到網路留言謾罵等負面回饋,林齊晧感覺到不少作者似乎因此深陷自我懷疑,「他們常會想:『寫這些有用嗎?』,尤其下面都是仇恨言論,看久了會很迷惘。」

但幾次實體座談中,作者與讀者面對面談話,或是live podcast時,到場的聽友分享那些空中的音頻如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或觀念。真實的人際互動,給了內容生產者更多能量,「很多作者辦完實體活動都法喜充滿。」林齊晧笑了笑。

➤喜歡看書,還喜歡推薦別人看書

實體的相遇充滿魔力,讓兩人考慮起是否該經營一處空間。林齊晧也觀察到,「疫情後,媒體流量下降,AI出現影響了資訊傳播與獲取方式。這些都讓實體互動變得更重要。」

人間相遇的魔幻時刻需要有場所才能實現。現流冊店打算搬家時,舊址的租約還有一年半,林潔珊想找熟人接手,便慫恿起身邊朋友,「來啦,來開書店啦!」林潔珊問了林齊晧,當時他有些躊躇,空間也很快被其他人租下。本以為無緣,沒想到後來再次輾轉釋出,「我覺得這是個徵兆。」於是他下定決心,打算斜槓經營書店,並邀請妻子擔任顧問。

「反正我們本來在家裡就很常跟朋友分享書籍,有時聊天聊到一半,會轉身找出一本書推薦給朋友。還有之前擔任Openbook好書獎評審,就更讓我們確信自己喜歡分享和推薦書籍,願意投入心力做這件事。」林齊晧笑言,反正自己平日買書數量簡直和書店進貨差不多,經營書店或許不過是把平日的購書行為,換一個形式進行罷了。

但是,簽下租約之後,魔鬼的考驗也正式開始,「先是實體書店的補助申請沒有通過。」鍾欣穎苦笑,原本盤算若能拿到補助,經營上相對比較沒有成本壓力,可惜碰上政府預算縮減,許多獨立書店都沒能獲得補助。

再來是裝潢時發現樑柱結構有毀損,接著又冒出白蟻危機。「我以前參與過公辦民營親子館的營運,大概有心理準備,籌備期就是可能會有各種不順。」專業是兒童發展領域的鍾欣穎,已體驗過一個空間在籌備時期的禍不單行,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波瀾不驚。林齊晧則是用失控的正向思考來應對,「為了滅蟲,我那陣子聽滅蟲的師傅講解一堆白蟻的知識,都覺得可以來辦一場白蟻防治的座談了。」

無獨有偶,7月新掛上的「書房有光」招牌,竟然被行經巷弄的卡車撞壞。「我們當時就坐在店裡,眼睜睜看著本來應該跟落地窗垂直的招牌,竟然慢慢轉過來面向我們……」林齊晧無奈苦笑。接二連三的麻煩事,感覺像是冥冥中有股力量在整自己,導致他現在看到卡車路過,都死死盯著窗外。

➤有店主精選好書,還有熟客分享藏書

招牌緊急重製後掛上,鍾欣穎轉頭看著窗外安好的店招說,空間規劃不難,但想店名的過程有點頭痛。她想起在國外時曾造訪一家小小的獨立書店,推開門那一瞬間,店裡的明亮環境與溫暖氛圍讓她留下的深刻印象,「不只是下課後書店落地窗透出的光吸引著我,店員分享書的時候,她眼睛也在發光!」夫妻倆於是從「光」開始發想。光是個有趣的存在,代表著希望、信念,不同的宗教信仰與動漫都提過光。「一本書或一家書店,能讓人感受到那是有光的所在。我也希望這個空間能接納不同的光,想靜靜地照顧自己,或者成為別人的光都可以。」於是兩人將店名拍板定為「書房有光」。

招牌上的圖案是由林齊晧的妹妹設計,小小的三角形一端連著一道窄窄的長方形,「是門或書頁打開時,出現的那個空間意象。」鍾欣穎說道。

有光的所在,也是兩人合力打造的所在。書店裡有滿滿一排與兒童、性別有關的書籍,以及鍾欣穎四處搜集來的各國繪本。再往店內走,則是整櫃國際議題、歷史和台灣主題的著作。選書風格正反映了兩人各自的專業領域。

另一面書架上擺滿非賣品,是「限定閱覽圖書」,提供特別收藏的書籍讓讀者在店內閱讀。其中有全套《進擊的巨人》漫畫,那是一位住在附近的常客拿來分享的。林齊晧指著另一排書架說:「後來另一個「寶島少年兄」聽友看到,就說那他也分享《迷宮飯》好了,就拿來擺了。」還有聽友貢獻了動畫《暮然回首》的電影原聲帶。

這處留下許多空白的書櫃,反映了店主對於空間的期待——這裡不只是兩人風格與品味的延伸,也是和聽友、書友、過路客一起打造的場所,讓進來的人都能留下痕跡,為空間添上一抹顏色。

非賣品書架上還有許多兩人收藏的雜誌、復刻版日文漫畫週刊。林齊晧拿起一本以漫畫《凡爾賽玫瑰》為封面故事的日文雜誌,說起7月14日是法國國慶,也是《凡爾賽玫瑰》主角奧斯卡的忌日,碰巧串流平台幾個月前上架了《凡爾賽玫瑰》電影版,「我們就在奧斯卡忌日前一天辦了一場共讀會,還有人做了投影片來分享。」

林潔珊曾說,這個時代開書店很苦,「但肯定是有想做的事,才會來開書店。」林齊晧分享他對書店空間的規劃,能感受到擁有一個可恣意發揮的空間所帶來的興奮,「我還想到地下室可以改造成日本那種『沒截稿不准走出去』的咖啡店,把我們的作者關在裡面,交稿了才放他們出來。」

林齊晧笑著描繪他對空間的想像,鍾欣穎則是希望打造親子友善的場所。店裡的座椅高低錯落,有3、4歲的小朋友也能爬上去坐的沙發,她也準備了鋪在地上的巧拼軟墊,在廁所備有兒童馬桶坐墊,還一邊找尋合適的尿布檯。

在書店籌備期間,鍾欣穎走訪附近社區,探索周邊的發展歷史與人文議題,期待未來有機會讓書店作為社區工作的據點。性別議題書籍和奧斯卡共讀會;沒截稿不能出去的咖啡店和社區工作的據點,最嚴肅的議題與最詼諧的活動設計同處一室。

➤線上社群專屬的線下凝聚

奧斯卡共讀會後,迎來了7月26日第一階段大罷免。當天「書房有光」舉辦開票之夜,「大家看著開票數字,越來越沉默,沒人有心情開口。」開票之夜馬上變身療癒活動,「大家帶食物一起在店裡分享晚餐,聊一聊這個結果,聊到晚上11、12點,聊完覺得好多了。」林齊晧說道。那天參與的聽友,在留言本裡寫下當天相互取暖後,「體溫直接上升5度」。

幾天後,有個聽友安靜地來到店裡,「大罷免投票後,我們聽友的臉書社群裡有人發文說,因為罷免議題和家人政治立場相左,心情很沮喪。」同樣是聽友的小菜(他真的叫小菜不是打錯)說,社群裡的發文下,許多人安慰他,「還有人跟他約定,說自己隔天會去『書房有光』,如果有需要,可以一起來現場聊聊。」

隔天小菜正好到大橋頭附近,便也繞去「書房有光」。小菜選了個位子便處理起手邊的工作,「感覺很自在,七號和欣穎都在店裡,但他們不會過度招呼我,我就像待在朋友家客廳一樣。」那天越晚越多人來到書店裡,一人一句,氣氛熱絡。鍾欣穎提到:「有人說覺得大家能聚到一起很不現實,齊晧說:『我開書店也很不現實』。」也有心情沮喪的聽友安靜地窩在一角,聽著周圍的熱鬧,直到最後才害羞地現身自我介紹。

林齊晧指著另外一面書牆中間的古董寫字檯——那是鍾欣穎從一間結束營業的咖啡店裡撿回來的寶貝——拉開寫字檯的掀蓋,裡頭是新的「寶島少年兄」留言本,內頁已有不少聽友趁著試營運時來書店裡逛逛,留下文字。下方抽屜裡則有聽友做的貼紙、大罷免文宣。「我希望聽友來這裡可以有一些互動,所以放很多東西在裡面讓他們尋寶。」

➤分享書,分享點心,分享光

成為新手獨立書店經營者,各種雜事和待辦事項暴增,加上兩人都還各自有工作,當初推坑的林潔珊最怕兩人過勞。試營運一個月後,林潔珊到「書房有光」探班,「還好,他們氣色看起來不錯。」

不過,過去一直從事非營利與教育工作的鍾欣穎,如今經營書店,最不習慣的是要跟人「收錢」。非營利空間多是免費的,「突然要收錢,好像有點心理障礙。」鍾欣穎輕嘆一口氣,她曾遇到客人翻閱她精選的繪本後,拿了幾本來結帳,「結果我愣住,因為我不知道要定價多少錢。」林齊晧趕緊叮嚀:「這樣不行、這樣不行。」

相較於鍾欣穎,林齊晧則是想著各種旁門左道。「之前欣穎生日,我們買了蛋糕在書店裡慶祝,我想說這蛋糕切一切好像也可以拿出來賣給客人。」林齊晧眼角含笑打趣說著,鍾欣穎聽了則是隨即皺眉瞪他一眼。

9月的「書房有光」仍在試營運,林齊晧還在思索什麼時候要「正式營運」。一邊談著書店經營的想法,兩人一邊輪流接待一組又一組走進門的客人或熟人,來客一時多了起來,鍾欣穎忙著調製飲料,翻出聽友送的點心分享給在場每個人。

或許就一直維持彈性的試營運模式也無不可,就像這個空間裡主客邊界的彈性,線上聽友與線下共同體邊界的彈性,讓走進書店的客人更像是來到書房拜訪的友人,或閒聊或聆聽或閱讀,或只是靜靜地被光圍繞。


  • 書房有光

營業時間: 13:00~20:00(每月開店日期請見粉專公告)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5巷26號
粉專連結:請點此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9-18 18: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