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eat Will Kill You First: Life and Death on a Scorched Planet
傑夫.古戴爾(Jeff Goodell)著,徐仕美、畢馨云譯,麥田出版,49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當「全球暖化」捲入政治攻防,成為爭執不休的詞彙,本書另起爐灶,從切身出發,用生活之中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熱浪,提醒人們,那些讓我們揮汗如雨的炎熱天氣,涉及的不只是個人的舒適,而是對大自然和人類文明更深層的傷害,盤根錯結,無所遁逃。在這用熱浪打造的末日裡,我們早就不是溫水煮的青蛙,而是烤架裡不知死活的焦碳。【內容簡介➤】
安靜之書與兒童文學 Meraviglie mute: Silent book e letteratura per l’infanzia
瑪伽拉・特魯斯(Marcella Terrusi)著,倪安宇譯,大塊文化,85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實 樂 獨
用這麼多字來描述童書的無字奇境,非但不嫌累贅,甚至有買一送多的驚喜感。作者的舉例選書,堪稱精中之精,引導讀者思索圖像敘事的眉眉角角,有尋寶的樂趣。這是進一步瞭解童書奧妙的葵花寶典。【內容簡介➤】
●時間的起源
史蒂芬.霍金的最終理論 On the Origin of Time: Stephen Hawking’s Final Theory
湯瑪仕.赫托(Thomas Hertog)著,余韋達譯,大塊文化,65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這本溫暖幽默的霍金側記,不只錄下他日常中那些近乎吉光片羽的時刻,同時也見證了物理大神們之間的先鋒對決。霍金與作者對《時間簡史》的微妙修正,彷彿大霹靂又迸出了新希望。【內容簡介➤】
●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
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 King Leopold's Ghost: A Story of Greed, Terror, and Heroism in Colonial Africa
亞當.霍克希爾德(Adam Hochschild)著,黃煜文譯,春山出版,69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獨 益
遲來的史學經典,但讀來依舊令人膽戰心驚,書中那不可思議的種種殺戮,以及背後折射的野心和欲望,不僅道盡殖民統治卑劣的一面,更呈現出人性最不堪的昏庸與黑暗。當帝國在21世紀轉換面容,重新侵犯民主與人性,這本歷史書談的不只是過去,而是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落入的地獄。【內容簡介➤】
柳原出生於洛杉磯,家族三代都居住在夏威夷。她在麻州的史密斯女子學院完成學業,畢業後定居於紐約市曼哈頓。曾在出版業和旅遊雜誌擔任撰稿與編輯。2013年,她在將近40歲之齡出版了首部小說《林中祕族》(The People in the Trees)。這本書雖然受到媒體矚目,入選多個年度好書榜單,但因主題陰暗晦澀,銷量平平。柳原坦承,這本書既難寫也難讀。
然而,她的第二部小說《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 在2015年推出後迅速崛起,成為年度文學界的黑馬。這部700多頁的小說在初期並未引起太大關注,但最終憑藉其深刻的情感描寫和複雜的角色關係,突破了種種先天不利,成為暢銷書,不僅入圍當年布克獎決選,至今英文版銷量已突破150萬冊。
在歷史長河中,瘟疫一再成為文學創作的重要主題,反映社會現象並探討死亡與人性。早在14世紀,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在《十日談》(Decameron, 1353)中透過10名青年躲避黑死病期間的故事,揭示了瘟疫對社會和個人的深刻影響。1772年,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狄福(Daniel Defoe)以《大疫年紀事》(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震撼文壇。這部史上第一部瘟疫文學巧妙融合了紀實與想像,生動記錄了1665至66年倫敦大瘟疫的恐怖景象。
當代流感小說(flu-fiction)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興起。埃米莉.聖約翰.曼德爾(Emily St. John Mandel)的《第十一站》(Station Eleven)於2014年問世,2022年在HBO Max上播放。2021年當我們仍在爭論封城、鎖國問題時,蓋瑞.施泰因加特(Gary Shteyngart)、吉姆.謝帕德(Jim Shepard)、路易絲.厄德里奇(Louise Erdrich)等人,也紛紛出版了與新冠相關的小說。
書評》何方神聖?生活感的民俗推理:評張國立《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
前往臺南過個小週末,挑了張國立《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同行,讀到正精彩時,正好路過三太子大本營─新營太子宮,下車參拜完後,我又提議去看看新營車站,車站裡設有全臺唯一、保佑人車出入安全的五營兵將。
張國立安排兩位太子在新營車站過招,一方挪吒三太子代表五營的中壇元帥,一方殷郊太子則為眾太歲之首,兩邊都有三頭六臂之化相,展開「我才是太子」的面子之爭。
➤民俗包裹的歷史推理
小說以民俗為表,兩位太子的神神交鋒越演越烈;推理為裡,雖然張國立在《乩童警探》已經玩過,但進一步結合臺南在地歷史把格局拉大,只是相對也將閱讀難度提高。
如果民俗創作有分初階和進階,那麼這本作品屬於進階之作,畢竟有多少人會知道殷郊太子、瞿公真人或騎馬太子,更遑論書裡面尚有封神演義和山海經的故事援引,有時看得我也得推一下太陽穴,暫時放下閱讀器,查完資料再繼續。
前面提到小說結合臺南在地歷史,指的是明鄭時期鄭經手下的參軍陳永華,又是久聞其名但只在教科書聽過的人物。 陳永華在臺灣推動屯田制、甘蔗製糖、建立第一座孔廟,對府城的貢獻不亞於清朝的臺灣知府蔣元樞,所以同樣有人為其設塑像享人間煙火。
而說來有緣,以陳永華為名的開基永華宮是我踩上臺南這塊土地首先會去打聲招呼的地方,而他的塑像就在廟後方的紀念館三樓,無獨有偶,張國立也在作者後記提到這點,他同樣在這裡認識陳永華,結起創作的緣分。 為此我就更加確定張國立同樣是廟控,出門旅行必也先參考哪裡有廟,太太抱怨他今天又要去看哪些廟,我覺得這話聽起來也很耳熟,於是點頭如搗蒜。
➤太子為旅伴
其實要認真把這本書當成是旅遊書也未嘗不可,主角三人也是為了破案從北跑到南,上山了只差沒有下海,鐵道迷可能也受用,不過隨行的是有點中二病的殷郊太子,這一切會跟鐵道有關都是因為他被封印在車站附近。
民俗文學同時有好寫與不好寫的兩面,好處是生活在臺灣這塊眾神之島,神明很多,即使是信仰純度不高的人,只要稍微做點研究,仍可找到著墨點。
舉例而言,三太子勇猛有為,因為維持小孩的形象,常成為父母拜託管教小孩的首選。順著這點,可以寫出許多人神之間有趣的互動,要是本身還有點親身經歷,那便再好不過。 不好寫的地方是神明很多時候有不同起源和形象,否則何來池府王爺鬧多胞胎,同一個神諱卻不同人,就算是同一個神,維持坐姿、站姿、手拿什麼武器都有不同涵意,複雜對吧?
張國立厲害在寫了幾十年的小說,處理龐大的田調資料後,用了易懂的文字交代,加上神話蘊含的文學性,民俗的範圍很好理解。 但是要把陳永華這麼有距離感的歷史人物,帶入現代人的眼裡,不容易啊,所以由一起又一起的兒童失蹤案開啟,加上熟悉的魔神仔、玉山黃色小飛俠的繪聲繪影,先把你拐進來再說。
好看的小說還要讓人產生共鳴,所以張國立試圖用孩童的成長與磨難,不論為人還是為神都好,刻畫出更多的人性。可惜主角三人惟有道士韓希元正常發揮,其餘兩位只起到娛樂作用。
➤如活水般的民俗文學
我在閱讀時,其實腦中不停在想宗教民俗對現代人的意義是什麼?讀完以後可以在臺灣神鬼傳奇的三部曲得到什麼共鳴?
畢竟,尼爾・蓋曼在《美國眾神》下了一個預言,不被需要的神明終將被消滅,新時代的神驅逐舊時代的神,那麼現在最流行的神可能是手機和AI,媽祖緊追其後,土地公因為據點眾多粉絲也多。
我想起前些日子有機會訪問西港當地負責訓練金獅陣的耆老,他感嘆對現代人而言千歲爺的重要性不及手機,手機可以馬上提供答案,可是要找千歲爺必須去廟裡。鼓勵年輕人加入藝陣表演,需要讓民俗先走入他們的生活視野,先被看見才有傳承的機會。
如此一來,我心中的疑問豁然而解,民俗需要生活感,而生活需要一點活水注入才會好玩,民俗文學可以好玩,也可以是傳遞活水的容器,因此創作不要遠離我們的生活才好,做到這點就足以被稱為是一部好的作品。
我得說好樣的,太子、五營這些常見的民俗元素,張國立可以拿來把玩出新意,下回又會是何方神聖?恩,真的是何方神聖,只好未完待續!●
臺灣神鬼傳奇: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
作者:張國立
出版:鏡文學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張國立
知名作家/美食、旅遊達人/擅長推理小說、歷史小說等。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曾任《時報周刊》總編輯,得過國內各大文學獎項與金鼎獎,文筆既可詼諧亦可正經,作品涵蓋文學、軍事、歷史、劇本、遊記等各類題材。出版作品:《炒飯狙擊手》、《金陵福 史上第二偉大的魔術師》、《海龍改改》、《一口咬掉人生》、《戰爭之外》、《鄭成功密碼》、《張大千與張學良的晚宴》、《棄業偵探:不會死的人,一直在逃亡的億萬富翁》、《棄業偵探01:沒有嘴巴的貓,拒絕脫罪的嫌疑犯》、《偷眼淚的天使》、《大碗另加》、《我受夠了》……等,小說《炒飯狙擊手》已售出北美、尼德蘭(荷蘭)等國外版權。近期作品《乩童警探三部曲》、《私人間諜》。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