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仙人一般的貧困旅行:廖偉棠讀柘植義春《貧困旅行記》

日本「開放邊境」之後,身邊多少朋友「思鄉」心切,在這兩個月湧去東京、京都、四國、福岡、北海道等地,社交媒體上充斥着日本各地名廚、古本屋、隱世溫泉和寺廟庭院的閃亮照片……我承認我是嫉妒了,但工作令我一時無法上路,於是我寂寂地打開一本本日本的遊記,意圖在寒意中臥遊。

結果我讀了一本寒意蕭颯的好書,柘植義春的隨筆集《貧困旅行記》。義春是日本另類漫畫之神級藝術家,也是我最喜歡的漫畫家之一,他的漫畫作品有離奇如芥川龍之介的,有夢魘如卡夫卡的,有人情曲折終歸疏淡如瑞蒙.卡佛的,有苦澀幽涼如川端康成的……總之充滿現代文學興味,且有著古文學悠長又陌生的詩意。

沒想到他的文字本身也如此了得。《貧困旅行記》的境界,妙不可言——柘植義春大半生清貧(這幾年得到藝術界重視,方可以靠版稅安度晚年),又熱愛旅遊,因此常常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遍尋日本的隱祕角落——但不是什麼祕境花園之類,而是他特別偏好的窮鄉僻壤裡的簡陋旅宿、草根溫泉之流。《貧困旅行記》就是他30到50、60歲之間的行腳紀錄,讀之令人想起日本古代俳句大師松尾芭蕉的俳文遊記,但枯寒過之。

➤下榻在世界的另一面

因為義春追求的甚至不是俳句詩人喜歡的「侘寂」醍醐味,不是一種審美式人生。他是抱持著存在主義式的覺悟旅行的——就像他有一次遭遇陋宿的最極端:「落宿」,也就是給小偷和逃犯住的隱祕客棧時,他竟然感恩地說:「事後我才想到,八森的旅宿或許就屬於此類,平時無法被外界窺見,只存在於世界的另一面。即便不是如此極端的類型,只要看到破敗寒酸的旅宿,我就莫名想下榻。我想在蒼涼的房內用破被裹住自己,感受自己的凋零衰敗,感受自己的見棄於世,這給予我心靈難以言喻的平靜。」(〈陋宿考〉)


秋田縣蒸之湯(攝於昭和44年8月)。柘植義春《貧困旅行記》/大塊文化 © Tsuge Yoshiharu

這種境界,有時會給他帶來精神上的昇華:「⋯⋯卡帶我只帶了韋瓦第的《四季》,這首雖是熱門的作品,我卻聽個千遍也不厭倦,自認它是旅途的良伴。我邊走邊聽,落腳於旅宿外一公里的下游堰堤上,坐下身來合起眼簾,我看見豆大的自己行走在遠方斷崖,光芒萬丈的阿彌陀佛如來從峽谷彼端的雲層中現身,恍如『來迎圖』。」(〈日川探勝〉)這種幻覺,勝過香榻玉食的享受吧。蓋因為義春滿足於極端的「有限」,故能窺見「無限」。

➤蒸發於慾望的旅途

另有一番興味的,是義春漫畫中也常見的對慾望、豔遇等的冷眼敘述,冷眼中又流露出人性的珍惜,讓人哀感。《貧困旅行記》以〈蒸發旅行日記〉開篇,該篇描寫他年輕時一次荒唐的漫遊,他像卡夫卡《城堡》裡的K,隨意地愛上偶遇的女人,把她們當成幫助自己逃離固有乏味人生的稻草。這種「人間蒸發」的慾望,我們在太宰治那裡早已領略過,義春的紀錄也很有「私小說」 的坦蕩,但因為他的豔遇往往無疾而終,故又帶有反浪漫的頹喪,介於無賴派小說和無聊派電影之間。

「回首當年,那些輕佻的行徑總讓我羞愧不已,同時卻又覺得,我的蒸發尚未告終。現在的我已娶妻生子,歲月也靜好,卻不時會閃過一個念頭,彷彿自己來自他方,如今依然在蒸發中。」義春在〈蒸發旅行日記〉結尾處寫到。最後,「驛道附近的女人,內心何以皆如此粗鄙?我尋思,莫非厭倦生活的女人就會耽溺享樂,而厭倦生活的男人則會萎靡不振,意欲歸隱山林嗎?」「我多少受她影響,開始不想打道回府了,想一路隨她去大月玩。」在倒數第二篇〈秋山村逃亡行〉他再次呼應「蒸發」這個念頭,但終於不了了之。


上州湯宿溫泉之旅。柘植義春《貧困旅行記》/大塊文化© Tsuge Yoshiharu

蒸發、歸隱,是義春念茲而未必在茲的事情。但他起碼有這等風度,他貧困卻常有率性之舉,比如說為了省錢不願意住貴過一萬日元的房間,卻常常坐出租車去很遠的地方尋找子虛烏有的隱世陋宿,假若找得到,車錢是宿錢的好幾倍,找不到,便有雪夜訪戴的興味了。

更有甚者,他企圖在任何地方住下便了此殘生——「秩父有許多無住持的札所,我興起乖僻的想法,尋思不知是否能定居札所,過上叫化的生活。」類似如此的思路,一點都不像一個早已成名的藝術家吧?但卻符合種田山頭火這種放浪形骸的行腳僧詩人的選擇。是的,我覺得我最喜歡的俳句詩人種田山頭火,是柘植義春渴慕的一個「超我」。

讀義春的旅情漫畫,常常覺得看到一隻無比寂寥的流浪犬,在看山看雨時悠然自得(就像他在漫畫〈峠之犬〉裡畫的五郎)。話說《貧困旅行記》記錄過的鎌倉、箱根、湯河原、大月等地,我也遊覽寄宿過,然而非常慚愧的是我下榻的往往是義春過而不入的旅館……「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豈是我等凡人能想像的呢!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貓町紀行〉,因為最有古代小說意味,混合了桃花源記和唐人傳奇的輕逸,原來有受萩原朔太郎《貓町》的影響。貓町近乎不存在,你無限接近但總不能到達,就像古詩寫的尋隱者不遇,義春常常有這樣的感慨。殊不知,他就是真正的大隱之仙人,天真靦腆地,油然融入風景之中,給我們留下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中那隻柴郡貓的虛空之笑,煞是迷人也。


貓町紀行。柘植義春《貧困旅行記》/大塊文化 © Tsuge Yoshiharu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貧困旅行記
作者:柘植義春
譯者:陳幼雯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柘植義春

日本漫畫家,1937年生於東京,小學畢業後曾在電鍍工廠工作。1955年以漫畫《白面夜叉》出道,開始創作在租書店流通的「貸本漫畫」。1965年,應實驗漫畫雜誌《Garo》(ガロ)邀請,接連刊載了〈沼〉、〈吱子〉、〈山椒魚〉、〈紅花〉等作品,展開漫畫創作的黃金期,並因為1968年發表的超現實主義漫畫〈螺旋式〉,震撼當時的漫壇與讀者,獲得藝文界不小的關注。不過,義春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苦,1987年以〈別離〉告別讀者後,即不曾再發表過新作。

柘植義春的作品以夢境、旅情、私漫畫為特色,在國內外都備受讚譽,已是日本另類漫畫大師的代表。1991年〈無能之人〉曾改編成同名電影(竹中直人自導自演)、2005年《無能之人》法語版選集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文化遺產獎」、2017年《柘植義春:夢與旅的世界》獲日本漫畫家協會大獎。2020年法國安古蘭漫畫節舉辦柘植義春生涯首次大型個展,展出約二百五十幅原稿,其本人也親自出席領取特別榮譽獎。

柘植義春漫畫集:枯野之宿+無能之人【套書】
作者:柘植義春
譯者:黃碧君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80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03-27 17:11
東亞書房》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發文批駁《週刊文春》「祕婚」惡意報導,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有「文春砲」之稱、曾踢爆多起藝人及政客醜聞的日本雜誌《週刊文春》,今年2月刊行一篇名為〈「單身教教祖」上野千鶴子已登記結婚〉的文章,在推特等社群媒體引發炎上。上野為日本知名社會學者及性解放論女性主義者,曾公開發表「討厭婚姻」、「完全無法認同需要向國家登記性伴侶的概念」等言論,批判現有婚姻制度。

然而《週刊文春》爆料,上野成為東大教授隔年起,便與東京經濟大學名譽教授色川大吉展開長達25年的婚外情,並祕密與色川登記結婚。消息一出,關於上野言行不一、背叛讀者的聲浪紛至沓來,亦有民眾批評她靠宣揚單身生活收穫名聲財富,自己卻享受婚姻紅利。

3月15日,上野在女性雜誌《婦人公論》以〈15個小時的新娘〉一文迎擊,認為《週刊文春》是販賣他人隱私的卑鄙小人,將她與友人的照護關係想像得齷齪不堪。上野在文中說明她在2021年9月6日向當地機關提交婚姻申請書,而色川於次日9月7日以96歲高齡死亡,亦即兩人婚姻僅持續了15小時,婚姻申請僅是在現行制度下照料友人臨終及身後事的權宜之策,媒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上野強調,夫妻别姓制度、單身養老、臨終關懷等,才是應該關注的重點。

針對「文春砲」的報導,上野千鶴子曾於社群媒體發表自己將以刊載於《婦人公論》的文章反駁。

▇在個人頻道擁有超過50萬訂閱數的YouTube寶可夢遊戲主播鈴木けんぞう,今年3月發行首部散文隨筆集《盡可能努力加油》(角川出版),與觀眾及讀者分享他一路走來的生活點滴。經常一次操作10台以上遊戲機、一部影片耗時約300小時的鈴木,平時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腦中又都在想些什麼呢?

鈴木透過8萬字散文隨筆,記錄他在沖繩的學生時期、夢想成為英雄的過去,以及身兼幼教人員及YouTuber雙重身分的奮鬥日常,並以彩頁分享他的祕密藏品及直播拍攝空間。鈴木彷彿跟朋友聊天一般,以平易近人的書寫方式,展現生活的趣味與豁達的人生觀。

遊戲主播鈴木けんぞう於YouTube頻道歡喜宣傳新書出版消息。

▇靠著超有戲自拍照在網路上爆紅的日本銀髮族攝影師西本喜美子,於本月中出版全新攝影集《94歲自拍婆婆:隨心所欲的獨居生活》(寶島社)。現年95歲的西本,直到72歲那年才首度接觸攝影,74歲才開始學習使用電腦。對攝影極富熱忱的她,透過照片思考人生,並在作品中展現她的人生態度與生活哲學。

她曾在2016年發行首部攝影集《西本喜美子攝影寫真手冊:我不是一個人》,今年發行的新作,收錄前作出版後拍攝的作品、關於日常生活與長壽祕訣的隨筆散文,以及「喜美子風格」的照片編輯技巧及製作過程,充分呈現作者的活力、幽默,與源源不絕的創意。


(圖片來源:宝島CHANEL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於今年3月3日辭世,享壽88歲。大江自1950年代起活躍於日本文壇,在投身創作的數十年間,透過《飼育》、《萬延元年的足球隊》、《洪水淹沒我的靈魂》、《廣島札記》等作,反映他對眾生的悲憫,以及對社會與戰爭的批判。美國《華盛頓郵報》追思文報導者哈里森.史密斯(Harrison Smith),評述大江「以兼具抒情與尖銳的文字,捕捉戰後日本的抑鬱不安及幻滅」。大江在書寫中展露的人文關懷,以及作品中個體、情感及社會政治的連結,使其成為戰後日本的代表性作家。

【得獎消息】

▇第43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評選於上個月出爐,荒卷義雄《科幻小說式思考:荒卷義雄評論集成》(小鳥遊書房)及小田雅久仁《殘月記》(双葉社)並列獲選本屆大獎。

著作等身的文學獎作家荒卷義雄即將在今年4月迎來90大壽,他在50多年的作家生涯中,曾出版《骸骨半島》、「艦隊」系列等諸多暢銷作品,並以其架空戰記小說廣為人知。荒卷在2021年底出版的《科幻小說式思考》中,取徑世界史發展脈絡、哲學思想、藝術表現等觀點,爬梳其對科幻小說及50餘年創作歷程的想法,揭露他身為創作者的思考全貌。

另一位得獎者小田雅久仁,是2009年以出道作《告訴增大派》奪得第21屆日本奇幻諾貝爾大獎的奇幻暨科幻文學作家。本次獲獎作《殘月記》資訊,詳見〈2021年12月東亞書房〉

▇第57屆吉川英治文學獎評選於本月2日舉行,日本知名女性作家桐野夏生,最終以圍繞生育產業鍊的反烏托邦小說《燕不歸來》(集英社)摘得本屆獎項。得獎作品資訊,詳見〈2022年3月東亞書房〉

【作家動態】

▇著有《嫌疑犯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祈念之樹》的日本推理大師東野圭吾,於今年3月中發行小說新作《與魔女共度的7天》(角川出版),再續《拉普拉斯的魔女》羽原圓華的冒險故事。2015年5月,東野發行出道30週年紀念作《拉普拉斯的魔女》,以預知、科學及人性的交錯,挑戰過往的創作路線。
今年3月,東野再次以拉普拉斯魔女為主題,講述一名通緝犯搜索專家遭到殺害後,失去父親的少年受羽原圓華指引,一同在破案路上抽絲剝繭的故事。本作是東野值得紀念的第100部作品,這次他結合少年冒險、警探推理及空想科學的元素,書寫AI監視系統普及下,一個又一個看似超越科學理性的神祕現象。

▇身分經歷不詳、姓名性別成謎、活躍於網路世界的創作者Z李,將他在日本娛樂雜誌《週刊SPA!》連載的人氣作品書籍化,於3月底正式發行單行本《飛鳥診所今天也是雨天》(扶桑社)。有著「不夜城」、「不眠街」、「東洋第一歡場」之稱的歌舞伎町角落,座落著一間沒有任何看板、承接各種生意的偵探事務所。
名為李的經營者,不分晝夜忙於處理各種麻煩棘手的問題。賺取非法所得的詐欺師、背後掌控他們的黑道集團、高利貸與未成年援交業者,李與這些黑暗居民時而衝突、時而合作,遊走於黑白之間的他,自身亦有著無法忘懷的過去。座右銘為「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再一次證明自己」、推特追蹤數超過75萬的Z李,透過故事主角李的探案冒險,勾勒出歌舞伎町五光十色、燦爛而殘酷的面貌。

▇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JAXA」研究員久保勇貴,於今年3月底推出文壇首部作品《從個人套房窺探宇宙》(太田出版)。久保對於「飛上天空」懷抱極高熱忱,為了成為宇航員而考進東京大學航空宇宙工學系,並在取得博士學位後,順利叩響JAXA的大門。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後,久保開始了居家辦公,在只適合單人居住的簡陋套房中,參與宇宙開發的壯闊計畫。
這本宇宙工學散文集,以引人發笑的幽默筆調,在宏大的宇宙願景與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反覆切換,不止獲得《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作者福岡伸一高度讚賞,並被日本宇航員山崎直子評為「獨屬於年輕學者、能引起共鳴並讓人找回初心的一部作品」。

▇以《Still Life》、《馬希阿斯.吉里的垮台》、《絕妙新世界》、《語言的流星群》等作橫掃日本各大文學獎的作家暨翻譯家池澤夏樹,於本月初發行新作《再次見面之前》(朝日新聞出版),講述他本人真實存在的舅公的人生。生於明治維新尾聲,卒於二戰戰後的秋吉利雄,既是海軍軍人及天文學者,同時亦有著基督教徒的身份。池澤巧妙地將秋吉利雄的軍事、學術及宗教背景,融合史實記載及社會文化脈絡,勾勒出一部帶有傳記色彩的日本近代史。


(右圖來源:amazon

▇著有《等待放晴的日子》、《綠蘿之舟》、《水塔與龜》的文學獎作家津村記久子,於本月推出受日本書店店員大力推薦的長篇家族小說《水車小屋的尼尼》(每日新聞出版)。故事從8歲的妹妹律與18歲的姊姊理佐搬到小鎮開始說起。逃離冷淡親人的她們,在山邊小鎮定居後,遇見了會說話的鳥尼尼、在水車小屋工作的阿聰,以及出現在水車小屋的中學生研司。津村透過姐妹兩人40年的人生軌跡,訴說個體與周遭、人與人、人與動物間共譜的愛、溫柔及包容。

▇著有《天使之卵》、《星星之舟》、《奈津的獨白》等戀愛小說的村山由佳,在本月底出版新作《Row & Row》(每日新聞出版),書寫屬於成年人的複雜情愛與婚姻。任職於廣告公司的43歲女性涼子,與小她3歲的美容師丈夫孝之結婚13年。他們即便對彼此有著不滿,卻依然持續著婚姻關係。然而,一位女性的出現,卻動搖了他們長年維持的穩定生活。村山以高畫質相機般細膩鋒利的筆觸,赤裸裸地揭露平靜表像之下濃烈而苦悶的情緒,以及夫婦10多年婚姻的扭曲與再生。


(右圖出處:twitter/BunshunBungei

▇暢銷小說《在咖啡冷掉之前》作者川口俊和,於今年3月中推出系列作第5冊《在遺忘溫柔之前》(サンマーク出版)。川口為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暨劇場導演,其作品《在咖啡冷掉之前》,最初在2010年3月以舞台劇形式推出,2015年改編為小說,其後更以小說為藍本改編為電影,在2018年上映。
續作中,川口以4名心有遺憾的男女為主角,講述於「當下」停滯不前的他們,為了能朝著未來前進,而重回過去時光的故事。不同意孩子結婚的父親、沒能送出情人節巧克力的女子、想對離婚父母露出笑容的少年、無名之子的母親,川口以一間能回到過去的咖啡店,編織出他們的愛與懊悔,以及屬於他們的溫暖奇蹟。

▇《插上死亡旗標!》、《山手線偵探團》系列作者七尾與史,將在本月底發行暢銷系列作《虐待狂刑警》最新續集:《現實比小說更離奇殺人事件》(幻冬舍)。任職警視廳搜查一課的黑井麻耶,自述「因為想看屍體才成為刑警」。興趣獵奇的她,雖然推理能力驚人,卻也常因爲只想牢牢盯著屍體瞧而拖延破案。
在新作中,麻耶與搭檔代官山、濱田及團隊新人,一同造訪天主教久慈見教會葡萄酒祭,恰巧遇上會場紅酒混有新型農藥,導致11人死亡的殺人案件。遇上無差別殺人事件的麻耶,這次會如何挑戰破案?新作登場的全新角色,又會與麻耶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418 教你快樂也教你成癮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華人大補史

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
皮國立編,皮國立、曾齡儀 、張仲民、牟立邦 、劉士永、張淑卿、安勤之、安勤之著,時報出版,5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本書集結多位生命醫療史以及科技史學者,從近代東亞的時空視角為出發,共同探討「食補」此一文化概念與社會現象。本書所收諸篇論文資料豐富,雖然係多位作者共著,卻又有著明確的整體關懷,行文總體而言亦能深入淺出。【內容簡介

欲望分子多巴胺

帶來墮落與貪婪、同時激發創意和衝動的賀爾蒙,如何支配人類的情緒、行為及命運
The Molecule of More: How a Single Chemical in Your Brain Drives Love, Sex, and Creativity--and Will Determine the Fate of the Human Race
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Z. Lieberman)、麥可.隆(Michael E. Long)著,劉維人、盧靜譯,臉譜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多巴胺之為物,教你嗨,教你爽,教你快樂,也教你成癮。如此神魔一體的超級激素,根本就該列入國中課本,專章討論。顯然我們的了解和覺察都不夠,所以才會放縱得很執著,執著得很放縱。這本專論寫得一清二楚,完全照妖鏡等級,逼你裸身現形,一路駭笑不已。亡羊補牢,也許還可以重新做人。【內容簡介

園療師的青草生活360度

把青草全方位帶進生活
黃盛璘、黃盛瑩、劉雨青、張博然著,一卷文化,5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養花蒔草,向來就是紓壓養性的妙方,然而只要再加點覺察和儀式感,你也可以重啟與植物溝通的薩滿力。本書有點像在跟精靈們討祕方,神農嚐百草,庭院見宇宙,這樣的花草生活,古老得極具未來感。卡在這個不斷開發卻不知如何善後的人類世裡,也只有重新與大地連結,才得終極療癒。【內容簡介

在黑暗中游泳

Płynąc w ciemnościach
托瑪許.傑卓斯基(Tomasz Jedrowski)著,陳芙陽譯,皇冠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這是一本以波蘭共產主義時期為背景的LGBT小說,在1980年代冷戰末期的動盪下,通過勾勒同志戀人的情慾糾纏,深刻地碰觸人性對自由的渴望。【內容簡介

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跟著一場幽默輕鬆的世代對談,看懂一個亞洲國家的女權意識如何萌芽、建構,進進退退走到現在
上野先生、フェミニズムについてゼロから教えてください!
上野千鶴子、田房永子著,田房永子繪,蔡傳宜譯,麥田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姊姊妹妹坐下來,聽聽兩代女子如何看待日本的女性處境。從團塊世代到寬鬆世代,有些地方看似進步,有些看似退步,更多的地方看似不可鬆動,兩個人拉拉雜雜又互相承接,CP感十足。此處的上野深不可測,收放議題於無形,還沒說完就療癒了,像個高段的閨蜜。【內容簡介

第一本認識恐懼的神經科學讓焦慮不見了

別讓擔心、恐懼和焦慮,耗盡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Rewire Your Anxious Brain
凱瑟琳.皮特曼(Catherine M. Pittman)、伊莉莎白.卡爾(Elizabeth M. Karle)著,李明芝譯,柿子文化,399元
推薦原因: 知   實   樂   益  
從腦神經學的論據出發,此書拆解我們每個人都在經受的「恐懼」與「焦慮」之謎,並提出不用藥壓抑的因應之道。「恐懼」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是人類求生的本能反應,但總是被視為有悖人類生存的壓力來源。作者極富說服力地提出鍛鍊我們的心與腦的方式,不需排斥恐懼焦慮,而是讓生物性的本能更有韌性。【內容簡介

嫉妒所未知的空白

L’Occupation
安妮.艾諾(Annie Ernaux)著,張穎綺譯,大塊文化,2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L’Événement
安妮.艾諾(Annie Ernaux)著,張穎綺譯,大塊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益  
艾諾寫下這兩本著作的20年後受封桂冠榮耀,而回望20年前出版的這兩本帶有自傳性色彩的小書,可以看到文學於艾諾來說是重構記憶的絕佳媒介。兩本書的核心都直指女性經驗(戀情、墮胎),且不受外界各種意識形態紛擾(性權、墮胎權)影響其敘事,直截得有如赤裸解剖著無形的情感和心靈(嫉妒、記憶)。短小的篇幅後座力十足,讀完依舊餘韻猶在並震動人心的作品。【嫉妒所未知的空白:內容簡介】【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