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奇幻小說《海神》獲鏡文學第4屆百萬影視小說首獎,作者盧臆雯以向達倫為楷模
結合文學開發與影視製作的全版權公司鏡文學,18日舉行「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頒獎典禮」及「2025品牌暨影視計畫發布會」,除了宣布第三部自製劇《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即將開播,並啟動多項品牌與影視製作計畫。
➤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奇幻小說奪魁
由文化部補助、鏡文學主辦、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客傳會)協辦的第4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由盧臆雯的奇幻小說《海神》奪得,獲得新臺幣100萬元獎金。由客傳會贊助的評審獎,則頒給軍事主題的《光點消失之後》,作者海德薇獲新臺幣70萬元獎金。兩部小說皆以突出的題材和影視改編潛力獲得青睞。
擔任決選評審的時報出版第四編輯部總編輯嘉世強總評指出:「『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和一般文學獎不同的地方,就是文學獎作品像一個終點,但影視小說大獎卻是一個生命形態的起點,有更多影視專業人士加入後,它會變成一個團隊的創作。今年的首獎作品《海神》沒有任何現實元素可以參照,有滅族謎團,也有超自然力量和環保意識,你可以看到作者灌溉的獨特養分。」
《海神》以虛構的島嶼「鹽之洲」為背景,描述一個關於巫術、謀殺、祕密與政治的奇幻故事。一樁命案,讓兩個尋找自我的靈魂就此相遇,主角夾在多方勢力之中,被迫面對自己的身世之謎。評審肯定本作展現新世代的全球視野,同時兼具臺灣歷史文化與海島特色的底蘊,故事架構完整且富影視改編潛力。
《海神》作者盧臆雯表示,「領獎此刻我的筆齡已經18年,如果它是個人,就是高中生了。我還記得9歲的自己,用零用錢買的第一本奇幻文學是向達倫的《女祭司》。當時我想著,有一天我也要寫這樣的書,而現在的我可以跟那時的我說:『我做到了』。」至於獎金怎麼用呢?盧臆雯說:「我要先學投資。」

➤評審獎探討軍中體制與人性
評審獎得主《光點消失之後》描述擔任空軍新聞官的主角,企圖查明一件軍機撞山事件的真相,卻在多方壓力下陷入困局。故事深入探討軍中體制與人性議題。評審認為作品展現深刻主題內涵,結構完整,角色情感描寫傑出。
作者海德薇表示,「《光點消失之後》講的是飛機在雷達上的光點消失,意味著飛機失事。它是戰鬥機飛行員的故事,他們是守護臺灣國土的第一道防線,反映的都是臺灣現在的困境,雖然故事很悲傷,但光點代表了希望。我要謝謝我的田調對象,謝謝鏡文學,讓我可以用故事挺臺灣。」

兩年一度的「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自2018年創辦,徵文題材自由廣泛,不設限制,以「影視化」為重要評選標準,引入跨產業的專業意見。得獎作品除獲得出版保證,更擁有影視開發的優先權,8年來累積累積豐碩成果。
唐福睿創作的第二屆首獎作品《最刑島》,在鏡文學支持下改名《八尺門的辯護人》出版,小說獲得臺灣文學獎金典獎、金鼎獎等多項出版大獎肯定,後續更成功改編為同名影集,今年獲得金鐘獎16項提名,最後獲得最佳迷你劇集、創新獎、最佳編劇獎等7項大獎。
獲得第2屆評審獎的吳威邑小說《最後的魔術家族》,即將推出漫畫改編之前傳,並將於2025年啟動影集改編計畫。第3屆首獎、顏瑜的小說《套條子》,則已成功售出國際平台的影視改編版權。

第4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共收到425件投稿作品,數量是歷屆之最。評選後有50件作品進入複賽,最終選出7件作品進入決選,角逐首獎及評審獎。
協辦本屆「百萬影視小說大獎」,並將評審獎獎金提高至70萬元的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致詞時表示:「我看了第二屆首獎《八尺門的辯護人》的小說和影集,發現裡面有各種非主流語言,就像是客語現在的處境,但大眾媒體可以把少數族群的議題帶出來,成為主流議題,希望我們客傳會未來多跟優秀的影視人合作,讓文化被看見,共同豐富臺灣。」
鏡文學總經理兼總編輯董成瑜則表示,過去評審百萬小說獎時,因為國內影視產業的環境未臻成熟,評審們對於某些預期將耗費龐大製作經費的奇幻題材都會有些卻步,但近幾年在政府大力支持及國際目光逐漸轉向臺灣的情況下,本屆評審大膽選出以台灣海島為原型的奇幻題材《海神》為首獎,期待與國內外優秀的製作團隊合作拍出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影視作品。

➤2025品牌暨影視製作計畫
鏡文學試圖建立完善的故事生態系,支持作者創作優質原創作品。在故事開發方面,陸續建置了「十大作家進行式」、「作品英譯」、「由作者定價,將創作變現」網站收費等制度。
2025年度的「十大作家進行式」,包含鏡文學合作多年的陳思宏、崑崙、吳威邑、林慶祥、Nakao Eki Pacidal、波西米鴨、Ami亞海等人,以及新加入的作家譚端、陳慧與張嘉祥。其中陳思宏《社頭三姐妹》、吳威邑《最後的魔術家族》前傳漫畫、Ami亞海《這不是火箭科學,是青春啊》等,囊括推理懸疑、歷史、愛情類型的作品,將於明年陸續出版。

鏡文學網站改版後,將推出「由作者定價,將創作變現」新制度,期許在平台上創作的作者們得到更多額外收益。作者除上架自己的作品,還可申請「作品收益」,自行為作品定價,累積收益達新台幣1,000元即可提領。讀者註冊成為鏡文學會員,即可購買「銀幣」,用於閱讀付費的作品章節,以行動支持喜歡的作品與作者。
鏡文學平台目前擁有1.5萬名創作者與2.2萬部作品。原創內容歷經讀者口碑及市場考驗後,力求轉化成影視製作。除了即將在2025年初開播的《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鏡文學宣告將持續開發多項影視改編企畫。
籌備中的影視改編企畫包括:臺灣史上最大司法醜聞的復仇劇影集《野火》(原名《銀行員之死》)、跨國親情喜劇電影《阿婆》,兩部皆由《八尺門的辯護人》金鐘編劇唐福睿執導。美食紀實影集《味道》改編鏡文學董事長裴偉暢銷作《裴社長廚房手記》,由金馬獎導演鍾孟宏執導。
人氣小說《獻給殺人魔的居家清潔指南》為鏡文學作家崑崙的人氣小說,將改編為電影;作家吳威邑獲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評審獎的得獎作《最後的魔術家族》,以及2024年金馬創投「司法劇集獎」得獎企畫《她殺之罪》,都將開發為影集。
鏡文學總經理兼總編輯董成瑜表示:「鏡文學重視擁有本地特色、文化內涵的臺灣原創內容,並建立良性機制,持續支持有才華的創作者,讓作家擁有更好的創作條件,包含作家月薪制、田調資源提供及編輯的陪伴;在作品完成後,鏡文學更積極推動跨媒介與跨國界的授權機會,希望把優質的臺灣作品帶到更多讀者、觀眾的面前。」●
報導》2025台北國際書展 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得獎名單公布
台北書展基金會19日公布「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得獎名單,書展大獎計有9位首獎得主,將獲頒10萬元獎金及獎盃;「金蝶獎」金、銀、銅獎得獎設計師將分別獲頒10萬、8萬及5萬元獎金及獎盃。
➤「2025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名單:
●小說獎:
●非小說獎:
●兒童及青少年獎:
➤「2025金蝶獎_台灣出版設計大獎」金銀銅獎名單:
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徵件分為「小說獎」、「非小說獎」及「兒童及青少年獎」。限自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間首次於台灣出版之中文創作。報名總件數達660件,包括:小說獎110件、非小說獎329件、兒童及青少年獎221件。經過兩階段評選出10本入圍書籍、3名首獎得主。2025年也將提供獎金獎勵各獎項首獎作品的幕後編輯團隊,肯定出版社的專業能力。
➤小說獎:歷史書寫豐沛亮眼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戰況激烈,三位首獎得主朱和之《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童偉格《拉波德氏亂數》、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風格題材迴異,是評審們經過一關關綿密的投票過程,一致推薦。
朱和之作品向來以歷史性長篇小說為主,這次以台灣史上罕見的空難與山難疊合的「三叉山事件」為主軸的《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作者帶一點浪漫如詩的筆調,又以全知視角,由漢人、日警、布農族觀點切入,進而超越了人們不可避免的弱點及死亡,昇華了這個悲劇。評審團認為,朱和之統整了三叉山事件各個可能面向,創建了另一個敍事、另一個記憶、另一個歷史,這樣的敍事記憶歷史在文學的世界裡無比真實且精彩。
童偉格《拉波德氏亂數》聚焦集中營與大屠殺的人性辯證書寫,乍看可能被書中字裡行間那些橫跳於想像與現實的景物情節所困惑。評審認為,作者藉由語言的游移性與去中心化的敍事結構,打造一個文本自身既相對立又相融合的多重空間。核心聚焦於集體暴力和個體記憶,藉以揭示歷史結構的陰險和人性的複雜動態。它如萬花筒般碎片化的敍事,瓦解了傳統閱讀行為的預期架構,讓每一頁都可能是故事的起點或終結,永遠看不完,卻是一部難以歸類難以放下的作品。
在文壇消失16年的李佳穎,作品《進烤箱的好日子》採回憶錄與現實平行敍事雙線交叉進行。故事主軸不複雜,也不特殊,從父母離異、女女探索、初萌愛苗,都是每個女生成長必經歷程。也因為如此,評審認為,作者為我們示範了,即使是一個尋常故事,靈動、風格化的好文字,加上為故事找到最適切的形式結構,便能形成愉悅的閱讀體驗,與主角的某些遭遇產生勾動共鳴,這也是它迷人之處。
➤非小說獎:微觀史成潮流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評審團意識到不同文類突出的「微觀史」,關於日常生活、物質、產業、族群與風土等主題都有精彩作品。對比的是,散文領域中,將私人生活嵌入歷史的公共框架,為個人情感賦予宏大意義的寫作策略,也隱隱成為一種潮流。這可以從首獎房慧真《夜遊》、胡慕情《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劉靜娟《落西北雨的下晡》一窺。
女性書寫向來能量龐大。房慧真在《夜遊》坦白回顧自己的成長及家庭狀況,從戒嚴到解嚴,經歷如此動盪的台灣社會,三十多年後回望這一切,身體的記憶是當下而強烈。評審認為,在大寫的歷史景觀,最難聚焦、顯影的是日常與身體。全書在看似線性的時間推展中編排點狀、游擊式的日常經驗,重構同時代性與在場性,在解嚴前夕的良夜中怒斥光明太過理所當然,觀照以身體為養分的惡之華,鑄成一部連結過往極權歷史與後記憶時代的傑出作品。
胡慕情《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是一部有別於多數以社會案件寫成的報導式文學作品。作者善用信件往來與對話記錄,將自己置於受訪者同一平面,共享不安、彼此較勁,精彩地以寫作與文字重構又拆解既定命題,從「為什麼殺人」到「如何不想活」,呈現事件因果之間曲折迂迴的歷史性,鋪展人性的皺褶與陰翳。其中「性別」作為不可忽視的生理性、身分壓迫、社會要求、文化偏見之元素,更凸顯了多重交織的事件因素,成就一部回應當代心靈的年代之作。
近年轉戰台語文散文創作的劉靜娟,《落西北雨的下晡》網羅各種當代細微記憶與生活資料,讀時不僅被書中物質、人際互動、飲食與感官等豐富細節圍繞,台語正字輔以拼音的書寫方式,也同時自然地引導讀者進入另一種聽覺的閱讀體驗。此書從容自信地為自己和讀者縫繡了時間及語言,不說大道理,自有大道理,是此次評審過程獲得高度共識的迷人作品。
➤兒少獎:兼具創意深度知識性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獎入圍作品,囊括圖畫書、小說、詩歌、散文和知識性讀物等文類。三部首獎作品:湯姆牛《唱歌給貓聽》、彭素華《黑糖的女兒》、周維毅、蔡禎恩/Asta Wu《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分別以創意、深度、知識性,受到評審青睞!
繼2019年以《藝術家阿德》拿下首屆兒童及青少年獎首獎,湯姆牛《唱歌給貓聽》富含流動的音樂性和韻律感,再度令評審們激賞。評審團指出,湯姆牛的作品經常援引現代藝術手法,營造出類似構成主義的平面造型,圖像清新而幽默。令人驚喜的是,書中以西班牙兒歌〈從前有個貓先生〉演繹故事,並用大眾多能吟詠的〈小星星〉曲調來唱和,在主旋律中不斷迴響著複聲合唱,交織成耐人尋味的多重故事線。如此在書中結合圖像、敍事和童謠,開啟了現代圖畫書創作的新道路。
初心只想書寫台灣少女的成長故事,讓彭素華長篇小說《黑糖的女兒》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黑糖的女兒》以歷史為背景,巧妙地以「黑糖」作為串連亖代的關鍵物,並交織著日常生活細節,讓書是歷史也是文學的小說,彌足珍貴。評審團認為,作者用細膩文字描繪角色內在的情感和外在處境,亦表現出對人文和多元文化議題的關注,讓讀者由深入個人生命史,進而關懷社會家國的大歷史,彷彿走過台灣百年歲月。
《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在兩位高中公民老師周維毅、蔡禎恩執筆下,透過周詳的寫作計畫,一步一步引領年輕讀者們思辨,貼近民主與法治的規範。社會運作必須先合理制定規則,再由每一位身處其間的成員遵循,養成知法、守法、深化民主的習慣。難得的是,繪者同步以圖像解說,方便習慣圖像思考的世代了解,是一部切合時勢所趨的好作品。
➤金蝶獎 獨特戲劇張力與在地性
2025年邁入第21屆的「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決審選出最後15強,並由吳睿哲《跳舞就是做很多動作》、廖小子《阮劇團台語劇本集Ⅰ:熱天酣眠、愛錢A恰恰》、劉悅德《空3祭》,拿下金、銀、銅三獎!
金蝶獎是國內表揚書籍設計最重要的獎項。參賽作品以自2023年7月1日起至2024年6月30日初版或改版重新設計之台灣原創出版品為主,總計有220件報名,選出15件入圍作品,除了頒發金獎、銀獎、銅獎各1名,及榮譽獎12名,都將送至德國萊比錫書展角逐「世界最美麗的書」設計大賽,持續為台灣爭光。
評審團指出,本屆作品以圖像書表現最為精彩,其在裝幀及內容呈現上,有異於往年的創意,不帶書名的特異風格,一開始就緊緊抓住每位評審的眼球,在節奏感的戲劇張力上,更帶來豐富的體驗感。
金獎作品《跳舞就是做很多動作》許多細節只在翻閱間才感受得到。隨著翻頁的同時,像揭開舞台上的紅幕,繪本從直式轉而橫式變成一個舞台,跟著紙偶舞者足尖點地的腳與舞鞋,每頁以童趣比例呈現的五線譜,讓整本書宛如看一場演出,帶進體驗,兼具功能性及收藏性,十分獨特。
銀獎作品《阮劇團台語劇本集Ⅰ:熱天酣眠、愛錢A恰恰》從外表就很「台灣」!本書從封面到內頁承載著台灣早期庶民生活的喜與悲,而融合發財金金紙版型,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台灣元素—燒金紙。金紙代表信仰與宗教,也是台灣傳統祭典與常民生活裡的重要物件。評審團認為,透過很在地的元素融合,把在地文化的事物,用在地的排版方式,組合成國際化事物,這種獨特性,就會在國際語彙上突顯出來。
銅獎作品《空3祭》以不同於一般書籍裝訂的活頁本方式呈現,紀錄了台南藝術活動「空山祭」2019到2024五年間的重要時刻。透過封面的透明塑膠書皮可讓人隨喜好任意拼貼靜電貼紙,感受專屬的「微策展」體驗,讓封面不再只是一個書籍包裝,而是找到了一個有趣的方式,提供了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而此書最特別之處,在視覺的設計運用帶有霓虹反光的銀箔紙及夜光油墨搭配厚重的油墨印刷,呈現夜晚山中的星點微光,整體設計風格強烈奔放,獨特的視覺刺激也令評審讚嘆。
➤台灣最美麗的書-2025金蝶獎 不只是圖書館率先登場
隨著2025年「金蝶獎」得獎公布,自2025年1月14日至3月23日於松山文創園區,由台北書展基金會與不只是圖書館,共同主辦「台灣最美麗的書—2025金蝶獎」,也將完整展現台灣書籍設計的獨特風采。本次展覽亦邀請設計師與評審推薦設計書單,帶領觀眾探索書籍設計的魅力與價值。
展覽亮點包括一次欣賞15件入選作品、評審與設計師推薦書單,以及設計講座與工作坊,提供豐富的觀展體驗。凡於2025年2月4日前參觀者,還有機會獲得書展門票。●
※書展訊息詳見官網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