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在冰上行走:讀西村培《再見了,皆娜同學》、《西村培短篇漫畫集:結冰路》

西村培的漫畫《再見了,皆娜同學》有個特別的開頭:在超市打工的木村皆娜,拒絕了店長的電影邀約後,轉頭就被炒了魷魚,而那張被撕掉的電影票,一下就到了另一個女店員的手裡。被開除的皆娜,在回家路上遭遇怪人襲擊,又被職場前輩尾隨,簡直什麼事都遇上了。這樣非常現實的女性處境,在西村培獨特的節奏感底下,卻變得一切都超現實了起來。

這種超現實感,來自皆娜這個角色的抽離性,睜著一雙黑色大眼的她,對所有男性角色的「怪異」都不做太大反應,彷彿一只空罐,只是任由他們述說自己的故事。

想要臥軌卻因為別人先跳而得救的男學生,執著於幫遲到的她補課的加藤老師,因沒買到豬排咖哩飯而崩潰的下田同學,急於做好事只為了累積葬禮人數的仲川同學⋯⋯這些看似獨立的短篇,皆被穿梭其中的皆娜串連起來,在她的一天之內反覆爆炸,令人感到荒謬且不知所謂,還在想著「究竟發生了什麼」的同時,已無聲無息地遁入生活裡。

或許,在西村培的世界觀裡,「故事」是沒有邊界的,角色莫名出現,同時也會莫名消失,因為世界上就是有這樣的人存在。這裡沒有傳統的起承轉合,更沒有明確交代的結尾,像是將大量的空白投擲給讀者,若想進入西村培的世界,必須依靠自己來解讀。

彷彿從天而降的無厘頭對白:「女人,受到男人請託就會開心。」「遊戲卡片就不用了,來我葬禮比較重要。」「不是有這麼一句俗話嗎?妝點自己,要從內心開始。」讓整部漫畫在令人費解的同時,仍然帶著一點輕巧的趣味,和特殊的畫面表現。

在〈哎唷喂〉這一回裡,皆娜為了安慰把茶灑在電車上的關同學,蹲下來擦拭茶水。在這一個跨頁裡,被潑落的茶水彷彿關同學腳下的暗影,經過皆娜的擦拭後,原本想要臥軌自殺,沒事就不斷道歉,必須靠喝茶保持心靈平靜的他,彷彿變了個人般,一臉清爽的走出人群熙攘的車廂。這完全是靠圖像才能表現出來的張力。

我特別喜歡在〈田中,大爆炸〉這一回裡,需要關注的田中同學,遞給皆娜一個寫著「破」的瓶蓋,接著站上桌子,讓自己吊在教室窗外。「木村同學會記住我一輩子吧?因為妳按了,自爆鈕。」「我死了之後,妳就沒辦法喝寶特瓶水了。」這,是什麼精湛的情緒勒索?

但皆娜的反應非常有趣,以一個裝傻的表情帶過了這個事件,看似嘲弄,又彷彿彈力網般,輕輕安慰了田中同學威脅想死的情緒,與求關注的彆扭小心思,是很可愛的一回。西村培的風格向來自由不著邊際,卻總能在令人感到不安的那瞬間,激起了現實的火花。實在是,很需要對上電波的作者呢。


© 2025 Tsuchika NISHIMURA / SHOGAKUKAN

這種不安感,也在短篇漫畫集《結冰路》裡反覆出現。在同名短篇裡,主角偽裝學生,潛入母校參加畢業典禮,但他現在是什麼身分,回來又要做什麼呢?「我們把靈魂忘在學校,所以一再回來。」

漫畫沒有給出明確答案,我們只能看見主角徘徊在教室裡,透過窗戶,看見有新生摔倒在結冰路上,內心自言:「某天開始就會走得很順囉。」然而,在結冰路上走得越順暢,越顯示出他是個不屬於這裡的人。

畫面裡,主角一下是年輕臉孔,一下爬滿鬍渣,想著若是當老師,就能永遠待在這個學校裡,「一步一步踏穩,像是將自己的道路一把一把拉過來那樣,不要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直盯著前方該走的路。」主角對踏在結冰路上的女學生諄諄教誨,諷刺的是,他正是那個不斷在路上回頭的人。少女背過身去,主角在她身後被安靜抓捕。


© 2025 Tsuchika NISHIMURA / SHOGAKUKAN

相較於篇幅較長的《再見了,皆娜同學》,我可能更喜歡西村培在短篇《結冰路》裡的敘事節奏,彷彿在一塊想像力的冰上行走,處處充滿了奇妙的陷阱。

在〈P/NP問題〉裡,在想成為小說家的廢柴主角面前,降臨了一位天才美少女,看似典型的異男幻想,卻在眼花撩亂的扮演中,完全被這位美少女給碾壓了。〈ENGLISH CLASS〉的風格和其他幾篇截然不同,描述兩位內心高低起伏不同的少女之間的誇張喜劇。〈東南西北物語〉則描述目睹了父母吵架的少女,獨自和屋內物品對話的過程,在童話般甜美的夢幻情境裡,隱含著家庭爭執的尖刺,輕巧得一撥就落。

而整部漫畫裡最沉重的一篇,要屬談及霸凌的〈遊戲君〉。一群中學生玩起了「不讓康雄進廁所遊戲」,在樹林裡瘋狂追趕他,而康雄的死黨健兒則獨自玩起了另一種遊戲:一邊假裝成霸凌者,一邊又偷偷幫助他。

這荒謬的一切,都藉由言語轉換成所謂的「遊戲」——霸凌是種遊戲,假裝善待也是種遊戲。真正的「遊戲君」不是遭受霸凌的康雄,而是自以為能控制一切的健兒,「只要是遊戲,沒什麼不能享受的。我們要鑽規則的漏洞,然後逆轉勝。」

運用語言的魔術,將自己放在制高點,事實上在霸凌這個系統裡,誰都逃不掉。不同角度的大量分鏡切換,也營造出一種被困住的混亂感。最後對大人的戲弄,也像是反向的用遊戲來制衡遊戲。整篇漫畫在殘酷和趣味中遊走,又在最後一幕,稍稍袒露了真心。


© 2025 Tsuchika NISHIMURA / SHOGAKUKAN

末篇〈朋友畫的漫畫〉,則是漫畫家本人的類自傳,這種漫畫家的自我吐槽,雖然因為過於「圈內」有點沒頭沒尾,但向來很有趣。讀到「哪天要是畫你的似顏繪,我會畫成F老師的風格喔。」忍不住笑了,只可意會無法言傳,請自己去看。順便一提,完全認同裡面對石黑正數《女僕咖啡廳》的評論,真的超讚。喜歡石黑正數無限腦洞的讀者,應該也會喜歡西村培吧。

西村培限量漫畫套書:
《再見了,皆娜同學》
《西村培短篇漫畫集:結冰路》

さよーならみなさん、西村ツチカ短編集アイスバーン

作者:西村培
譯者:黃鴻硯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6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西村培

1984年生於神戶市。2010年,他以短篇集《なかよし団の冒険》(徳間書店)作為他的出道作品。奪得第15回日本文化廳MEDIA藝術節漫畫部新人獎。其他作品還包括《かわいそうな真弓さん》(徳間書店)等。

2017年出版《北極百貨的秋乃小姐》和短篇集《結冰路》,2018年協助參與《USCA台灣版》的封面重新繪製。2022年以《北極百貨的秋乃小姐》獲得日本文化廳MEDIA藝術節漫畫部優秀賞。除了漫畫,他還參與了許多書籍的裝幀和插圖設計以及CD封面等工作。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許俐葳(作家、《聯合文學》雜誌副總編輯)
2025-05-12 12:00
童書書房》大蝴蝶結和蓬鬆黑髮,是瑪法達!法國出版商推出新書《瑪法達與童年》,及其他藝文短訊

【出版新訊】

➤法國

風靡全球的阿根廷漫畫《娃娃看天下:瑪法達的世界》,1964年開始在報紙週刊上連載,爾後數十年,這名年僅6歲的小女孩瑪法達(Mafalda)成為拉丁美洲最受歡迎、最暢銷的漫畫人物,知名度遍及全世界。「瑪法達」系列為阿根廷漫畫家季諾(Quino)的經典之作,主角瑪法達是一位好奇、聰明、不墨守成規的女孩。她關心和平與人權,討厭湯、喜歡披頭四。瑪法達總是頂著一頭蓬鬆黑髮,繫上大蝴蝶結,穿著寬裙擺小洋裝,她的眼神透露著天真無邪,但她說起話來卻是犀利又幽默。

漫畫家季諾透過一群孩子的眼睛反映了成年人的世界,瑪法達出版60多年來,不忌諱直指社會的矛盾和弱點,但她仍是成人世界中的一個孩子。今年,法國出版商Glénat Editions SA推出新書《瑪法達與童年》(Mafalda et l'enfance),書中瑪法達與她的朋友們重聚,一起回顧了我們生命中的關鍵時期:童年!

在新系列漫畫中,瑪法達找到她所有的朋友,她以幽默的方式,展現出孩子坦率又無禮的一面。那個時代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無憂無慮,儘管瑪法達還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她仍不斷地質疑自己的未來,對世界未知的狀況勇敢發問。她同時也溫柔、幽默又好奇地觀察周遭的一切。母親節、開學日、學習寫作、與朋友玩耍、看電視卡通,都是令人難忘的童年時光,這是一本充滿人性與幽默笑話的有趣漫畫集,讓我們沉浸在童年的天真爛漫之中。此外,本書收錄了1976年,季諾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要求而繪製的《兒童權利宣言》篇章。

➤日本

■《好多好多不可思議》(たくさんのふしぎ)是日本老字號童書出版社「福音館」定期發行的月刊雜誌,旨在向小學生傳遞世界各地各種「奇妙」的事。該雜誌於1985年創刊,首部作品為谷川俊太郎撰文、坂井信彥攝影、堀内誠一繪圖的《一隻鉛筆背後的故事》(いっぽんの鉛筆のむこうに)。這本獨特的圖畫書詳細介紹了鉛筆的製作過程,記錄了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想法,包括斯里蘭卡開採石墨的人、美國砍伐木材的人、從墨西哥用船運送貨物到日本的人,以及在日本製造鉛筆的人。本書讓孩子意識到,事情只有在許多人的支持下才有可能實現。

《好多好多不可思議》迄今已出版了將近500部作品,主題涵蓋世界各地與兒童相關的各領域知識,包含語言、歷史、探究人類心靈的人文學科,以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科學。其中,特別吸引孩子目光的是「自然科學」系列,主題涵蓋動物、植物、氣象、礦物和宇宙太空等趣味選題。

為紀念該雜誌發行滿40週年,福音館特別推出8冊繪本精裝套書,《以「為什麼?」開始的眾多不可思議》(みぢかな「なぜ?」からはじまる「たくさんのふしぎ」),顧名思義,孩子詢問「為什麼?」是「自然科學」的開端,而在不久的將來,撰寫這些書籍的頂尖研究人員將一一滿足孩子們對生物學、地球科學、物理學和數學等各領域的求知欲。


《以「為什麼?」開始的眾多不可思議》套書(圖片來源:福音館書店

以下8本書皆出自該系列作品:

  • 《風從哪裡來?》(風はどこからくるのだろう,吉野正敏 撰文/夏目義一 繪圖)
    春天的第一陣風,夏天的海風,秋天的颱風,冬天的寒風⋯⋯從地球周圍吹來的強風到各個地區的微風,本書將探索風是怎麼吹的,以及風從哪裡來。

    《風從哪裡來?》內頁(圖片來源:福音館書店

  • 《我的數學圖畫日記》(ぼくの算数絵日記,瀬山士郎 撰文/タイガー立石 繪圖)
    最大的數字是什麼?加法和乘法哪個比較強?當孩子參與課堂上的各種競賽和挑戰時,他們會理解「0」和「1」的含義,並享受數學的世界。
  • 《昆蟲生活指南》(虫の生きかたガイド,澤口たまみ 撰文/阿部弘士 繪圖)
    昆蟲生活在地球的各個地方,森林、沙漠、水和土壤。昆蟲非常善於調整自己的身體和生活方式,以適應環境。讓我們來看看昆蟲令人驚奇的生活方式。
  • 《熱的傳遞》(熱はつたわる,都筑卓司 撰文/勝又進 繪圖
    熱,冷。溫暖,寒冷。我們感知到的所有「溫度」都與「熱量」有關。不同物體的加熱方式也不同,本書將探索熱量如何傳遞,並且提高物體的溫度。

    《熱的傳遞》內頁(圖片來源:福音館書店

  • 《水的形狀》(水のかたち,増村征夫 撰文・攝影)
    雨和露。霜和霜柱。雪、霜、冰,還有鑽石塵(Diamond dust,微小冰塊或冰晶)⋯⋯水的外觀會隨著季節和天氣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其中隱藏著令人驚嘆的美麗形狀。大自然確實充滿了奇蹟。
  • 《尋找我的影子》(ぼくの影をさがして,飯沢耕太郎 撰文/minim++ 繪圖)
    遺失了影子的少年流浪到「影子鎮」,那裡有許多不同的影子。扭曲的影子或顛倒的影子,還有一間皮影戲院。讓我們與少年一起體驗神祕的影子世界吧!

    《尋找我的影子》內頁(圖片來源:福音館書店

  • 《重量與力:什麼是科學?》(重さと力 科学するってどんなこと?,池内了 撰文/スズキコージ 繪圖)
    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月亮總是在墜落嗎?什麼是重力?科學之旅總是始於一個問題,本書從科學的角度探討「物體和重量」的知識與思考。
  • 《白粉蝶的夢幻色彩:翅膀裡隱藏的演化之謎》(まぼろし色のモンシロチョウ,小原嘉明 撰文/石森愛彦 繪圖)
    如何區分雄白粉蝶和雌白粉蝶?本書將揭開蝴蝶翅膀的神祕面紗——色彩的奧祕。隨著研究的進展,白粉蝶的演化過程將變得愈來愈清晰。

    《白粉蝶的夢幻色彩:翅膀裡隱藏的演化之謎》內頁(圖片來源:福音館書店

上述8本科普繪本都是為了向孩子們傳播自然科學的無窮樂趣,這些書籍能引導孩子思考、理解隱藏在日常事物中的「為什麼?」,進而引發孩子們探索更廣闊無邊的世界。

■日本繪本作家大島加奈子2021年發表於福音館月刊《科學之友》,並獲得讀者熱烈迴響的《我的小動物園》(わたしの ちいさな いきものえん),日前推出精裝本,講述一對父母與孩子的生活故事,讓孩子體會飼養鼠婦、瓢蟲、白粉蝶等生物的樂趣。

繪本引導孩子使用回收的紙盒、塑膠瓶等廢棄物,製作一個簡單的飼養箱,並提供孩子飼養動物的重要知識,比方說:如何照顧動物、為牠們準備什麼樣的食物,清潔飼養箱時要注意什麼、放置飼養箱的地點。讓孩子可以自行飼養動物,從等待的過程中觀察、體會意想不到的生命景象,例如白粉蝶破蛹而出、蝌蚪變青蛙,這些景像只有親手飼養才能看見。

大島加奈子從小就飼養過許多不同的生物,這本充滿生活感的科普繪本,清楚地傳達了她希望孩子們了解的奇妙世界——迷人的小動物世界。讀完這本書,家長不妨和孩子們一起在家建立一個「小動物園」吧!孩子們會興奮地說,「我是這個小動物園的管理員!」而周圍的成年人則會發現自己每天都盯著這些飼養箱,發出「我想知道大家都過得怎麼樣?」的讚嘆。一起發現精采無比的生命。

➤巴西

巴西繪本作家Marilda Castanha日前推出新作《我的名字》(Meu nome),她透過這本感人的書,對戰亂中的身分、記憶和童年進行了細膩的反思。「我們知道,名字不僅僅只是發音和字母。」每個名字都充滿力量,畢竟,名字不僅只是一個語詞,它還具有含義。名字承載著我們的起源和記憶,我們的歷史與認同。在困難的時期,名字提醒了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並且幫助我們堅持下去。

繪本裡,一位母親抱著襁褓中的嬰兒毫不猶豫的說,「我的孩子啊!你的名字充滿寧靜和甜蜜,就像我輕聲哼唱的歌曲,它總是能哄你入睡。」每一個名字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名字都無可取代。獲獎作家Marilda Castanha精心創作這本書,不僅涉及一個男孩的名字,也引發讀者反思戰爭對兒童生活的影響,對世界和平的希望。這本書溫柔的提醒我們,不要放棄自己的身分和出身的重要性。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5-11 12:00
2025母親節》獻給媽媽的療癒繪本 ft.健忘日、奇怪的媽媽、抱抱、媽媽的異想世界、媽媽梅杜莎

各位媽媽在成為人母之後,是不是突然多了很多因應育兒需求的閱讀,而少了許多自己的讀書時間呢?筆者在瑞典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之後,教養類書籍跟親子共讀繪本變成閱讀的主要類別,自己喜歡的漫畫、小說、非虛構文學的閱讀時間被高度壓縮。

不過幾年下來,跟孩子共讀時偶爾也會讀到一些很能療癒媽媽們的繪本作品。雖然瑞典跟台灣的教養環境不太相同,但為人母的焦慮走到哪裡都有。趁著母親節,介紹幾本以母親為主體(暫時別管父親們在哪裡)的作品,邀請各位媽媽們一起透過有趣的繪本,稍微喘口氣吧。

➤《健忘日》Glömdagen

  • 作者:Sara Lundberg(瑞典)
  • 出版:Mirando Bok,2021

星期六的早晨,「起床!」媽媽呼叫孩子Noa起床,這是繪本開場的第一句話。(是否很熟悉?)

接下來,媽媽開始在廚房忙東忙西,一邊催促孩子動作快,因為她忘了今天是Noa的同學Alma的生日派對,還忘了買禮物!Noa在一旁悠哉穿著襪子,眼睛還盯著玩具看。他一點都不在乎Alma的生日派對,因為Alma應該是邀請了全班同學,而他們平常一點都不熟。但是媽媽很在乎,她說他們得先去買個禮物,派對一定會很好玩。


出門前媽媽趁機整理廚房,Noa邊穿襪子邊盯著地上的積木,他只想在家玩玩具。(圖片:辜泳秝提供)

Noa已經盡力加快動作了,但還是不夠快。他們跑著去市區,在買禮物的路上,Noa先是把夾克忘在店裡,好不容易選好禮物坐上公車後,又發現帽子忘了拿。Noa擔心得大哭了起來,母子倆下了公車,回到玩具店找到帽子後,Noa馬上開心了起來,他決定再也不要掉東西了。


 Noa發現帽子不見緊張地哭了起來,媽媽帶著Noa回玩具店找帽子。(圖片:辜泳秝提供)

好不容易又搭上公車,媽媽拜託司機開快點,但司機不答應,這下子他們肯定遲到了。等到兩人站在Alma家門口時,Noa發現一直拿在手上的禮物竟然不見了!Noa覺得媽媽看起來快要爆炸了,但她只是說:「算了,我們去參加派對吧。」

門開了,媽媽和Noa才發現,原來Alma的生日派對是下個禮拜……

看到這裡,媽媽們緊繃的神經斷線了嗎?還是跟書中的媽媽一樣,選擇放下,先以fika(瑞典人的咖啡時光)犒賞自己,然後母子倆手牽手,慢慢走回家?被忘在公車上的禮物,應該會被喜歡它的人好好珍惜吧。


不管發生什麼事,先fika再說!(圖片:辜泳秝提供)

回到家,兩人坐躺在沙發上,回想這健忘的一天。Noa說:「明天我們什麼都不做。」媽媽笑著回答:「明天我們什麼都不做。」然後心滿意足的窩在沙發上睡了過去,Noa也心滿意足地玩著早上出門前一直盯著的積木。


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忙亂,母子倆打定主意什麼也不做了!(圖片:辜泳秝提供)

《健忘日》描寫的是每個媽媽都可能經歷過的日常。Noa忘記東西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升級成媽媽的完全爆炸點,但書中的媽媽從一開始就承認,自己忘了Alma的生日、也忘了買禮物,她早有心理準備這一天會因此很忙亂。果然Noa也加入了健忘的行列,兩個人在同一條船上。Noa的媽媽實踐了瑞典育兒的經典教條:「發脾氣大吼大叫沒有用」、「當個大人解決問題」。

忘了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健忘一點,珍惜眼前的人事物,喝杯茶、喝杯咖啡,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已經很努力了。」只要兩個人在一起,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奇怪的媽媽》

  • 作者:白希那(韓國)
  • 譯者:林玗潔
  • 出版:小魯文化,2025(二版)

媽媽在工作時接到孩子浩浩發高燒的電話卻抽不出身,只好打電話拜託自己的媽媽臨時擔任救火隊。想不到,出手救援的是一個奇怪的媽媽。

奇怪的媽媽不只裝扮奇怪,連煮的雞蛋湯也很奇怪。當浩浩發冷時,奇怪的媽媽用太陽蛋為他取暖。奇怪的媽媽用各種奇怪的方式照顧生病的浩浩,當浩浩的媽媽終於結束工作趕回家時,奇怪的媽媽已經離開,只留下熟睡的浩浩和煮好的晚餐……


奇怪的媽媽》內頁。(圖片:小魯文化提供)

韓國繪本作家白希那以自身職業婦女的經歷出發,創作了《奇怪的媽媽》,道出許多身兼數職的母親蠟燭兩頭燒的狀況。多少沒有後援的媽媽都期待有個「奇怪的媽媽」,可以在緊急狀況時伸出援手。

雖然有人支援,書中的媽媽並沒有完全放下擔憂,下了班還是心急如焚地在雨中趕路回家,直到看到浩浩熟睡的臉龐才真的放心。這一段描繪,道盡了天下多少母親的心聲。


奇怪的媽媽》內頁。(圖片:小魯文化提供)

發現餐桌上的晚餐,那應該是所有職業婦女的夢想啊!白希那用那盤蛋包飯,將職業婦女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每天疲於奔命,工作家庭兩頭燒,煮飯來不及、外食又擔心不健康,媽媽大概是世界上最會折磨自己的生物了吧。還有什麼比在危急狀況時有人伸出援手幫忙照顧孩子,還準備了熱騰騰的飯菜更加暖心的事呢!

➤《抱抱!》Hug

  • 作者:傑茲.阿波羅(Jez Alborough,英國)
  • 出版:上誼文化,2017

黑猩猩寶寶在森林跟媽媽走散了,他看見好多動物都在跟自己的媽媽抱抱,他也想要抱抱。大象把他帶著,一起去找媽媽吧!一路上黑猩猩寶寶又看見更多動物在抱抱,但是媽媽還是沒有出現,沒有人跟他抱抱,寶寶焦急地哭了。其他動物看見了,擔心地圍在寶寶身邊,溫柔的陪伴他。


抱抱!》內頁。(圖片:上誼文化提供)

黑猩猩媽媽終於出現了,寶寶奔向媽媽的懷抱,其他動物也替他們高興。小黑猩猩抱抱媽媽,也抱抱照顧他的大象,黑猩猩媽媽也開心的跟其他動物們抱抱。


抱抱!》內頁。(圖片:上誼文化提供)

《抱抱!》這本書裡,動物們溫柔的在孩子需要支持的時候陪伴他,代替媽媽給寶寶一點安全感。媽媽出現後也沒有人責怪她為什麼沒有好好顧著孩子,而是慶祝母子重逢,黑猩猩母子也以抱抱向動物們表示感謝。


抱抱!》內頁。(圖片:上誼文化提供)

這是很久以前就讀過的繪本,當媽之後重讀,發現這部經典繪本詮釋了「養孩子需要靠一整個村莊」的理想狀態。在對兒童不盡然友善的大環境中育兒,許多媽媽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繪本裡當孩子找不到媽媽時,有這麼多人伸出友善的手提供支援,就像一劑所有媽媽都需要的定心丸。

育兒不易,養育的路上雖然戰戰兢兢,還是難免遇到挫折,難免犯錯。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需要當一個完美的媽媽或小孩。在事情不完全盡如人意時,媽媽們需要的只是溫柔的陪伴與支持,知道這個村莊可以暫時接住我和我的孩子。

➤《媽媽的異想世界》(Samtidigt i min låtsasvärld

  • 作者:Lisa Bjärbo(瑞典)
  • 繪者:Emma Adbåge(瑞典)
  • 出版:Rabén & Sjögren,2018

我們總是很在意小孩的想像力、創造力,忽略了媽媽自己也需要想像力,忽略了想像力在媽媽面對日常生活的挑戰時可以帶來的力量!

《媽媽的異想世界》這部作品,以媽媽跟兩個小孩的日常生活對照媽媽想像的世界。日常生活的場景非常簡單,大部分圍繞著廚房,尤其是餐桌。書中現實世界裡的廚房總是雜亂的、餐桌時常杯盤狼藉,小孩爬上爬下黏著媽媽,把媽媽的身體當作沙發或溜滑梯。對家裡有小小孩的媽媽來說,書裡的每個現實場景都非常寫實。


書中的現實世界很現實,例如那杯翻倒的牛奶,永遠混亂的廚房餐桌是主場景。(圖片:辜泳秝提供)

而在繪本中的另一個世界裡,媽媽想像自己是坐在餐桌旁照顧孩子的超級英雄;她想像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咖啡廳吃超大冰淇淋;她想像母子三人一起到溫暖的海邊小城度假;她想像自己暫時在廚房躺椅上小憩午休;她想像三個人一起去游泳館游泳;她想像跟兩個孩子一起養了4條狗!


媽媽在自己的異想世界中只想好好地睡一覺。(圖片:辜泳秝提供)

媽媽的日常生活可能乏味無趣,每天都像在打仗,打掃不完的混亂。有了兩個孩子,有時光是出個門都是一項大工程,睡午覺也成為一種奢侈。吃冰?游泳?這些沒孩子時想去就去、想做就做的事情,變成需要各種事先盤算準備的大計劃!養狗?養孩子還不夠妳忙嗎?

在《媽媽的異想世界》中,媽媽大部分的想像都是跟孩子一起做好多平常不見得能做的事情。媽媽不用告訴自己「沒辦法」,在想像的世界中沒有限制,一切都是可能的。廚房亂、餐桌亂、衣服沒洗、孩子搗蛋、身累心累,沒關係,暫時躲到自己的異想世界吧。讓想像力帶妳去妳想到的地方,帶著孩子也行,自己出發也無妨。


想像力可以帶著母子三人到海邊度假。(圖片:辜泳秝提供)

➤《媽媽梅杜莎》(Mamma Medusa

  • 作者:凱蒂.克羅瑟(Kitty Crowther,比利時)
  • 譯者:Joar Tiberg(瑞典)
  • 出版:Rabén & Sjögren,2014

長年用長髮掩蓋全身上下的梅杜莎,有一天成為人母,生下一個小女娃Iris。Iris一生下來就住在媽媽的頭髮裡,梅杜莎用她的頭髮全心全意的保護著她的珍寶Iris。梅杜莎好驕傲,平常不與人接觸的她甚至帶著Iris去給村裡的人看,她用長髮帶著Iris體驗這個世界。


梅杜莎好驕傲,她想讓大家都知道Iris多完美,但就算是幫她接生的產婆都不能靠近Iris。(圖片:辜泳秝提供)

隨著時間過去,Iris也開始想要有其他玩伴。她想去上學,但梅杜莎不願意,她用長髮教導Iris認字,但Iris想去上學的心願更加強烈。梅杜莎終於答應讓Iris去上學,但Iris不希望媽媽的長髮嚇到其他孩子,因此要求她不要跟去學校。


Iris背上書包去上學,媽媽梅杜莎不能跟去學校,她的長髮會嚇壞大家。(圖片:辜泳秝提供)

放學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有家人來接他們回家,Iris有點難過,因為媽媽不能來接她。這時她聽到有人在呼喊著她的名字,原來,是媽媽梅杜莎。她剪短了頭髮,到學校來接Iris回家。


媽媽梅杜莎為了參與Iris的成長,她剪短了頭髮邁開腳步、離開舒適圈。(圖片:辜泳秝提供)

《媽媽梅杜莎》引用姆米系列作者朵貝.楊笙(Tove Jansson)對於梅杜莎的詮釋:「梅杜莎是一個有透明身軀和一朵花在心上的生物。」一開始不願與人接觸、隱藏自己的梅杜莎,在有了孩子以後慢慢走出自己的世界。雖然還是有所抗拒,但為了孩子,梅杜莎一步一步的放開自己,跟著Iris一步一步地走出去。

透明身軀讓梅杜莎有各種可能性,而那朵在心上的花就如同她對Iris的愛,可以給她所有力量。也許未來某個時間點梅杜莎會再次蓄起長髮,把自己埋在長髮裡,不再跟外界接觸,但她心中的花讓她擁有力量,鼓起勇氣跟著孩子的成長去探索陌生的環境。

媽媽也是像這樣的生物吧?有了孩子以後,媽媽變得不一樣了。我們的身心更加強大,為了孩子,我們願意跨出舒適圈,我們可以改變。只要為了孩子好,媽媽可以在所不惜!

謝謝每位母親的透明身軀與心上那朵花!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