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白先勇》父親三部曲的尋龍之旅—《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用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史記.老子列傳》
一、
後來我覺得:白先勇老師書寫父親、還原民國史的歷程,就像是一場尋龍記。
1963年,白老師的母親逝世,他遵照回教儀軌走了40天墳後赴美讀書。在大地冰封的愛荷華州讀文學的白老師,心中記掛的竟不是學業,而是「大陸是怎麼失去的?」當時白老師的父親還健在,可是由於政治氣氛形格勢禁,說話極為謹慎;白老師自己在服役時更親耳聽過台上教官說,徐蚌會戰時,就是因為白崇禧按兵不動,國軍才會失敗。1949年天崩地裂,江山變色,那是一場接著一場的敗仗,堆疊出來的深淵。這場大失敗,至今還沒有足夠論說,其原因仍然應該仔細評析。
1966年12月2日夜裡,白老師接到三哥先誠從紐約打來的長途電話,告知父親去世的噩耗。「由於事出突然,」白老師日後寫道:「我第一個反應不是悲傷,是肅然起敬的一種震懾。」從此以後,「父親白崇禧」對白老師而言既是孺慕與思念,也是志業與責任。
身為人子,「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必須銘記;父親實有大功於國家,功績應該彰顯。而為了追索三千里地河山、四十年來家國,為什麼一朝風雲驟變,突然倉皇辭廟,更必須找到民國人物白崇禧的角色和歷史地位。換言之,撰寫一部父親事蹟的「家史」和解答河山鼎革疑惑的「信史」,已經成為白老師作品裡隱約浮現的旋律。

1971年集結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到處可見民國史與父親的影跡:〈梁父吟〉裡武昌起義當夜站在黃鶴樓欄杆上狂呼「革命英雄在此」的王孟養、〈思舊賦〉裡忠心耿耿不忘舊主的羅伯娘、〈歲除〉裡打過台兒莊大戰的川軍老兵賴鳴升。作為全篇壓軸的〈國葬〉,更是畫龍點睛:已經出家為僧的副長官劉行奇對著秦副官回憶起他九死一生突圍出險、輾轉來台灣見長官時,長官對他說道:
「我以為退到廣東,我們最後還可以背水一戰。葉輝、章健、跟你——這幾個兵團都是我們的子弟兵,跟了我這些年,回到廣東,保衛家鄉,大家死拚一下,或許還能挽回頹勢,沒料到終於一敗塗地——」長官的聲音都哽住了:「十幾萬的廣東子弟,盡喪敵手,說來——咳——真是教人痛心。」說著兩行眼淚竟滾了下來。
「李浩然長官」與「十幾萬的廣東子弟」,說的不正是白崇禧和麾下桂軍?北伐成功,抗戰勝利,白上將與廣西軍實有大功存焉,然而國共內戰卻一敗塗地,桂系最後花果飄零。滄桑之外,何以至此?難道不該細細說分明嗎?
二、
《台北人》用文學筆法寫民國史的滄桑,白老師更有直書歷史的一面。自從1994年從加州大學退休後,他心心念念希望能寫出一部父親的傳記。隔年起,每隔幾年,就有講述父親重要史事的論文問世,如〈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捷〉(1995年《聯合報》連載)、〈「養虎貽患」——父親的憾恨:1946年春夏間國共第一次四平街會戰之前因後果及其重大影響〉(1999年11月《當代》雜誌)以及〈廣西精神:建設廣西模範省,1931至37年〉(2006年3月《印刻文學生活誌》)。
這些論文顯出「歷史家白先勇」的史識洞見。「最讓我們驚異的,並不是白氏撰寫與中共黨史相關的論文居然能符合史學的繩墨,」曾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任職的翟志成教授指出:「而是他能運用文學家的想像力,推測蔣中正在四平大捷後發布停戰令的真正原因,主要並非屈於美國的壓力,而是一心以為共軍易與:此次不妨放過,不服下次再打。這是我們這些中共黨史學者想不到也說不出來的,所以印象格外深刻。」
不過,相形於「文學大師白先勇」的巨大身影,白老師的寫史之筆被遮掩住了。問題首先來自史料:寫史必須根據史料,而在1990年代,許多重要的史料尚未公開(或不容易查找),使得歷史人物的回憶錄難以覆按查證,自然難以寫出確鑿公允的研究文字。
寫史者的身分則是更大的問題。身為白上將之子,白老師寫的父親傳記難免被質疑立場:是否「為尊者諱」?對於一些重大爭議,比如二二八宣慰、徐蚌會戰「按兵不動」、1948年底對蔣介石總統「逼宮」等等,又有什麼說法?如果略而不提,那就是為親者諱;如果振振有詞提出反駁,則又會因為「白崇禧兒子」的關係,招引來「為爸爸翻案」之譏評。

時間進入21世紀,白老師儼然已成為振興崑曲的統帥人物,可是述說父親一生猶如蛟龍騰空的身影事蹟,卻像無法辭卸的重擔,愈發沉重地壓在他的肩頭。很多白老師的粉絲都在問:白老師何不以他的生花妙筆,用文學筆法、從回憶視角,寫自己印象中的父親?如此豈不更可以感動人心,也可以不那麼吃力而不討好。
可是白老師在書寫父親的「家史」意圖之上,另有更宏大的「信史」追求:他想「尋」的這條龍,是父親曾經親身參與、奮鬥護持、最終埋骨於斯的中華民國;民國在中國大陸的失敗(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中華民國輸到只剩台灣」),與父親相關之處何在?這才是他的核心疑問。
白老師也曾期待歷史學界大筆如椽,能夠寫出一部持論公允的白崇禧傳,但是盼了許久都落空。在海峽兩岸國共兩黨的「正統」史述裡,白崇禧都被抹消淡化,只留下一個「桂系軍閥」面孔。這種刻板臉譜將白崇禧描寫得野心陰險、機關算盡,卻不符史實。我更曾親眼看見白老師為了拍攝父親宣慰台灣紀錄片《關鍵十六天》而來到台南開山路延平郡王祠,在父親親題楹聯旁,竟看到最近設立的一塊說明牌,上面說白崇禧所題楹聯,乃黨國「穢蹟」,留下是為了給後世炯戒!我看到白老師默然久之。還原被扭曲掩蓋的歷史,已經是極為迫切的任務。
三、
隨著兩岸史料的逐步開放(包括在美國公開的蔣介石日記),還原史實有了信而有徵的根據。白老師也走出了翟志成教授所謂「客觀主義的陷阱」:作者可以採取明確的立場來著述——只要所言信而有徵,那麼抱持溫情與敬意為父親作傳,又有何不可!2012年出版的圖像集《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就是白老師成功撥開迷霧的第一步。有句話說「相片會說話」,透過許多之前未曾公開的老照片,白崇禧的一生躍然紙上。
2014年出版的《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是「父親三部曲」的第二部,對白崇禧在二二八事件後宣慰台灣作為進行整體檢視。由於二二八事件迄今還帶有政治影響,因此這本書的寫作格外謹慎:先以一篇附有學術格式附註的論文,以小時為單位,盡可能重建白崇禧來台灣宣慰的前因後果、16天行程,接著由白老師訪問了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這本書試圖要說明,儘管白崇禧未能救下所有無辜受牽連者的性命,卻對於二二八事件的善後起到關鍵作用。當近九旬高齡的受難者蕭錦文先生,用顫抖的聲音哽咽對白老師說:「要不是你父親搭救,我哪能多活這66年。」聽者都為之動容。
《止痛療傷》是白老師找我合作的第一部作品。身為白老師的小書迷,在求學路上我走得並不順遂,赴美攻讀博士被迫中輟,學詩不成,學劍也不成。我常感覺自己何德何能,竟能在作者欄上和一代文宗並列!正是因為這樣,在我寫作《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遭遇困頓、在茫茫史海中載浮載沉,幾乎要喪失信心的時候,我常為自己打氣,心想自己既然能得白老師賞識,「強將手下無弱兵」,可不能辜負他的重託。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從1926年蔣、白初識開始說起,一直講到1966年白崇禧去世、蔣介石總統前來祭悼終卷。白崇禧與蔣介石從「貌合神合」到「貌合神離」,最後形同決裂,其實就是一幕民國軍事、政治史上的大悲劇。按照白老師的籌畫,我負責撰寫1926到1949年,台灣歲月則由他親自執筆。
為了蒐集史料,除了已出版的日記、回憶錄外,我們還跑遍了兩岸各檔案館與史政機關,比如國史館、國民黨黨史館、行政院國發會檔案管理局、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更遠赴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抄錄蔣氏日記。
這部書雖然為了言而有徵,採用學術格式,但是為了求其流暢好讀,只要不影響史實,我下筆時盡量增強其「戲劇張力」。在每章的開頭,都安排一段關鍵的場景,然後從這個場景帶出前後脈絡與每一章要回答的子題。有一章,我甚至讓當時年僅11歲的白老師也登場,充當我的「引言人」。
白老師私底下閒聊時,好幾次娓娓道來他童年記憶中親見的場景——比如父親帶他到上海國際飯店吃冰淇淋、母親帶他和四哥參加美齡宮的耶誕派對、上海復活節派對,他與兄姐和宋氏三姊妹玩起「紅綠燈」遊戲、三哥得知毛澤東來拜訪父親,竟要打電話報警抓毛、或是突然遇上登門拜訪密商大計的李宗仁,李司令長官一時童心大發、扮起老虎模樣和白老師玩耍——無不引人入勝,當然也都被我採用,逐一寫進書中。

四、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是「父親三部曲」的最終章,以堂堂正正的史筆,從蒙冤含垢處入手,與汙衊構陷交鋒,和傳說扭曲正面對決,帶著溫情與敬意,讓史料證據說話,從歷史的縱深、人子的視角,重現一代名將白崇禧的戰略思想與生平事功。
對於蔣、白四十年分合的重大爭議事件,如所謂「徐蚌會戰白崇禧按兵不動」、「兩封電報逼宮」等,本書均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辨析。透過首次公開的私人函件,我們發現徐蚌會戰前白崇禧曾面見蔣總統,作最後的據理力爭,無奈兩人戰略分歧過大,白總司令拒絕指揮一場與其戰略構想背道而馳的戰爭。
引用白崇禧致廣西省主席黃旭初的密函,我們得知美國曾經私下照會桂系:蔣若下台,美援就來。桂系李、白等人因此對於美國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等到蔣氏被美國壓力逼迫下野,美國卻翻臉不認帳,徒然使蔣認為桂系「叛逆」,遠勝於「共匪」。
上冊〈北伐.抗戰〉從「小諸葛」白崇禧平定廣西諸役初露鋒芒講起,因戰略觀與蔣介石契合,獲拔擢總司令行營參謀長,舉兵北伐。蔣和白都是行事強悍的人,然而白作風直接明快,不免令多疑雄猜的蔣總司令暗生疑心,其後蔣介石被逼下野,白崇禧領兵直入北京,名聲響徹京華,已然成為蔣介石最欲拔除的眼中釘。其後爆發湘變,接著蔣桂戰爭,桂系與中央對峙8年,白崇禧被迫逃亡。及至抗戰爆發,為共同抗日,白崇禧獨排眾議和談,入京就職副參謀總長,積極布署、四方鏖戰,八年抗戰白蔣之間雖曲折難數,尚屬融洽。
中冊〈國共內戰〉從1946年國共東北之爭說起。這場「失去的勝利」,令白氏晚年都還頓首跌足、嗟嘆不已。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是蔣肯定白的才幹,然而蔣卻不讓白參與作戰決策。白以部長出鎮大別山,對戰劉伯承、鄧小平。其後白崇禧助桂系李宗仁當選副總統,擊敗孫科,蔣白關係發生重大改變。蔣免去白國防部長,命其轉任華中剿總,襄樊保衛戰後白對蔣越級干涉指揮公開批評,徐蚌會戰兩人戰略看法分歧,白拒絕指揮,蔣將戰敗之因諉過於白拒絕領兵營救。
國軍連番失利,民心動搖,白連發蔣「亥敬」、「亥全」電報,敦促向美尋求調停,一番以國為重的慷慨陳詞,被蔣解讀為桂系陰謀奪權,蔣白關係已無可彌補。白崇禧在華中與林彪鏖戰八個月,換得「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出現。除去一切枝微末節,我們認為蔣白之間的衝突,實導源於兩人在抗戰勝利之後,戰略看法的南轅北轍。
下冊〈台灣歲月〉從代總統李宗仁滯美不歸,白崇禧與蔣介石關係緊張說起。渡海來台後,白崇禧既無兵權,亦無政權,僅有閒職在身。後無端捲入黃鐵駿投共案,白自1938年即擔任回教協會理事長一職,也因蔣忌其「挾外自重」被迫辭去,國民大會中,「白崇禧按兵不動」的流言再起……。白老師提出蔣氏因為無法承受失去大陸之痛,心態發生扭曲,產生妄恐症狀,幻想白崇禧將對其不利。二十四小時的特務跟監從未停過,白家全家對此戒慎恐懼,壓力沉重,但白仍舊淡泊自處,與台灣民間人士交流,享受天倫。在台17年,於1966年歸真,身受不平待遇,少有怨言,然而蔣介石最終還是未能與白崇禧和解,兩人念茲在茲的復國大業,徒留千古遺憾。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列傳》裡描寫孔子問禮於老子之後的感想:「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用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白老師書寫父親、還原民國史的歷程,也像極了尋找那「乘風雲而上天」的龍。我很榮幸可以站在文化巨人的肩頭,飽覽山河千古興亡,描繪出這條歷史巨龍飛騰的麟爪。●
|
作者簡介: 白先勇 廖彥博 |
2020Openbook好書獎》哲學為根、政經為骨,奇幻是她的日常籤詩:唐鳳心中的十大好書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熱烈進行中,本年度代言人唐鳳與我們大方分享影響她生命各階段的好書。
訪談中,唐鳳多次提及愛爾蘭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的長篇小說《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A Selected Translation of Finnegans Wake),文中綿延不絕、夢境似的故事軌跡,讓她深深著迷。
事實上,唐鳳熱衷的作品多半近似於此,迂迴的說法是「耐人尋味」,直白一點則是「燒腦」。但無論如何,在所謂「天才兒童」、「最年輕的政務委員」種種標籤下,唐鳳並不自衿,而持續嚮往那些比此刻的她更聰明、更難解的事物。
追問唐鳳心中的十大好書,她列出的書單可粗分為哲學、政經、奇幻三大類。雖然有些作品尚未有中譯本,但整體而言,每一部都深具份量。
▉對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道德經》反而好讀
「老子的《道德經》是我有記憶以來,家裡就有的。」唐鳳笑說:「當時我爸媽都在修道、練氣功,所以家裡還有太極蒲團。」
真要追本溯源,那大概是她六、七來歲的事情。
試著想像一個稚齡孩子翻讀《道德經》的畫面——那震懾人的程度,大概就像看到一個孩子在開飛機?然而,唐鳳是這樣想的:「以我選的作品來說,《道德經》可能還算是比較好讀的。」她解釋:「因為你不需要額外的生命經驗來當作先備知識,你不用去過都柏林、不需要看過異國的風景才能感同深受。老子的比喻大多直白、簡單,像是他描述輪子中間挖一個空⋯⋯這是一名六、七歲的孩子很直接就能夠想像的事情。」
另一方面,對唐鳳來說,《道德經》宛如一首精緻的詩,「特別是老子描述關於複雜與未知的時候,寫下『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或者是『如嬰兒之未孩』這些句子,是在明明知道很多概念不可能講清楚的狀況之下,仍以直白的比喻,設法讓讀者看懂。」
《道德經》陪著唐鳳一路成長,因此不只中文本,他也接觸大量的譯本,「後來我最常使用的就是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譯本,我認為她的翻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詩的感覺。」
▉尋根溯源,藏在程式技術背後的思維方式
接著,唐鳳聊到《邏輯哲學論》這本書,她說:「基本上,寫程式的人應該很少人能夠說,裡面的東西沒有影響到他。」
唐鳳12歲閱讀此書,不久後,她以《邏輯哲學論》為核心製作科展題目,名之為「電腦哲學家」。她說:「我想辦法讓電腦能夠演算《邏輯哲學論》自動推導的內容。」此舉有個重要的意義,是想確認她讀到的方向是否正確,「我如果能夠將書中複雜的想法,用更易懂的方式寫進電腦程式,才代表我真的看懂了。」
這本書幾乎可說是唐鳳未來網路創業的試金石,一方面重新梳理她程式技術上的能力,二方面則尋根溯源找到了技術背後的思想概念,「這種概念現在叫做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
唐鳳補充,《邏輯哲學論》讓她明白,以電腦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能夠作為一種理解世界、架構世界、建構自己以及語言關係的方法。
隨著後來輟學、創業,於大學旁聽課程,唐鳳陸陸續續接觸到《哲學研究》、《真理與方法》,都進一步影響她的世界觀,確立她以網路為根的姿態,也找到了她與這個世界的相處之道。
▉曾以翻譯參與當年的立法院占領行動
閱讀給予唐鳳的不僅是思想上的奠定,更是參與社會運動的管道。
自2014年起,她陸續透過翻譯去實踐、理解《憤怒與希望:網際網絡時代的社會運動》(Networks of Outrage and Hope: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Internet Age)以及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的《世界史的結構》這幾本書,後幾年唐鳳認識了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格倫.韋爾(E. Glen Weyl),又從而接觸到《激進市場》(Radical Markets: Uproot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for a Just Society)。
回憶起多年前,唐鳳從事的工作得設計出一套系統,讓大團隊能夠運用社群媒體、維基百科等平台,確保大家能一面工作、一面累積知識給後輩。「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讀到《Communication Power》,文中描述一個人的心裡是如何對事物感興趣,並由此結構思考,我們如何組織、將思想變成網絡渠道,又能夠如何透過交換,讓彼此更加有力量。」
同樣是Manuel Castells的作品:《憤怒與希望》則更具體地,以諸多占領行動來與《Communication Power》相呼應。「《憤怒與希望》的重點,並非討論占領的訴求是否有達到,而是深刻地講述了人們在占領過程中,經驗了一場新的互相理解,並且做出決策的形式。」
唐鳳說,在讀到《憤怒與希望》不久後,台灣爆發了占領立法院的事件,她便開始著手翻譯內文,分享出去。「我當時是相當有意識的,以翻譯參與這場占領行動。」
至於柄谷行人的《世界史的結構》,則進一步呼應了《憤怒與希望》的議題,「不只是在占領運動當下,在文中,柄谷是希望整個世界都有一種普世性的、宗教般新的想法產生,感覺上就是讓大家能夠用一種不是對價的方式,達成交換模式的狀態。這概念與《憤怒與希望》的概念一脈相承。」
▉難拗的句子,我當作樂譜在讀
若說哲學是唐鳳的思想基礎,政經著作是她參與社會行動的指南,那麼奇幻文學大概就是介乎兩者之間,是存在於抽象的思想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讀物、是處於生活與夢境夾縫中的閱讀體驗。
雖然如此,唐鳳推薦的三本書:《說不完的故事》(The Never Ending Story)、《精靈寶鑽》(The Silmarillion)及《芬尼根守靈:墜生夢始記》,複雜的程度絕對不亞於前述的哲學、政經作品。這樣一來,還能從閱讀中獲得放鬆嗎?
「當然啊。」唐鳳說:「讀慢一點就是了。」
《說不完的故事》可說是唐鳳的德文入門書,兒時的她拿著中文譯本與原文對照,思考其意,試著理解。「對我來說,那大概就是一本德國哲學各流派的思想圖鑑吧——把我當5歲小孩那樣解釋。」唐鳳的英文名字「Audrey」即是取自書中角色,本書作為開拓文化視野的起點,影響之深可略知一二。
綜觀推薦的奇幻類選書,唐鳳說:「這三本的共通點是,它們都不說教,沒有特定的旨趣,也沒有說你看完以後要帶著什麼人生的『禮物』走,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但每一本都帶給我很大的文化刺激,而且飽含文學的詩意性。」
最後再回頭談到《芬尼根守靈》。許多人不約而同說過,讀這本書讓他們陷入了「理想的失眠」,一部分是雙關著原文的「Finnegans Wake」——意圖使人「清醒」著守靈的經驗,其次則是小說中大量、複雜難解的文句,使眾多讀者追求字義背後的答案,心神馳迷,終至失眠。
唐鳳說她倒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失眠。「我是把它當作樂譜在看的,原文有很多地方非常有節奏感,本身就像是一段rap,引領你進入一個說唱的環境。如果你想要索引、讀懂,那絕對會失眠的,但如果你只是想感受它的音樂性,反而是很舒服的經驗,唸一唸就睡著了。」
她回憶,自己有陣子曾經寫了一個對話機器人,只要打一組關鍵字,程式就會從《芬尼根守靈》亂數挑出一組字句。「那段時間,我醒來的儀式就是去看那組字句,好像解籤一樣,一天就從讀懂這串字句出發。對我來說,這本書的使用方式就是這樣。」
時而不求甚解、盡情享受其中,時而尋本溯源,將文中內容實踐在生活裡頭。問唐鳳接下來還期待讀到什麼樣的作品?她毫不猶豫:「當然,仍是那些描寫我未知領域的主題。不過,若是已知的主題,但層次複雜沒辦法當下理解,那種『小題大作』的書,我也會想花時間去讀!」
語畢,她莞爾一笑,笑中有些瀟灑,像是對全世界的作者宣示:放馬來吧,再艱澀的文字也不害怕,總會有人願意與之在浩瀚知識裡馳騁的。
▇唐鳳十大好書清單
▇2020Openbook好書獎代言人唐鳳
▇2020Openbook好書獎
▇來看看超過250位讀者的年度好書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
合作夥伴: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