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山地話/珊蒂化
▉評審推薦語
李欣倫(決選評審,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馬翊航善用了「山地話」的「不正確」,以及「珊蒂化」的陰性提示,嘈嘈切切錯雜彈/談出了一曲關於成長、身分的曼妙交響。作者妙語如落玉盤的大珠小珠,全書就在修辭華麗、銳利的音效中展開「入話」:小鎮新家中的壁虎叫聲後,出場的是電動場的爆破聲(作者且在其中看到聲音的各種瑰麗色澤),接著是廣播、情歌、卡拉OK。無論寫小鎮、海岸線、校園、檳榔攤、房間等空間,還是求學、入伍、蛻變成妖嬈「美少女」的成長軌跡,踩踏如歌如咒如怪談的節奏。
每個故事都錯落訴說,每個文字都彷彿長出聲帶,在作者的注目與傾聽下,「水火木石在無限久遠之前都有語言」,於是景中有聲,物事中,抒情與辯證混音,即使不談音樂也自有樂音連綴成背景,詩行鑲嵌、拼貼、掩映,明信片般的人物風俗畫/話卷中,語詞如焰火閃動,折射並回應書名對於話語的深度討論。
作者也剖析原住民身分認同的熱議,抽絲剝繭所謂「真正」原住民形象和繁複修辭,並對各種標籤化的指涉反覆探討。
諧音(如娘娘腔/槍)如千面鑽石映射器世間的無與倫比,呻吟、嚎叫、瘋言、醉語等聲線組合成自己的包廂,歡唱出生命各階段的主打歌後,繚繞不去的是悠遠的尾音。●
【延伸閱讀】
▇作者得獎感言
▇獲獎作家:馬翊航

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雪是誰的?
▉評審推薦語
石牧民(決選評審,台師大台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耶路撒冷難得下雪了。一件難得的事,觸動了三個信仰傳統裡的孩子之間的爭論,進而促成了難得的同理。
由旅居德國的台灣籍創作者張蓓瑜繪圖的《雪是誰的?》,將故事設定在長久以來信仰及文化爭端的最前線:耶路撒冷。舉重若輕地運用「下雪」、「雪溶」的意象,來探討信仰衝突本身極可能蘊含的虛罔性質。同時,也運用故事中的孩子尋求靈性領袖解惑的安排,隱隱傳遞對於具有發言權以及裁奪權的宗教領袖的期許。
在情節安排上,《雪是誰的?》有意識地運用了當代媒體中交叉、切換的敘述風格,藉以吐露出各種一神信仰實際上殊途同歸的弦外之音。對於近世以來源自於信仰傳統的衝突,甚至殺伐,不啻為空谷足音。即使是對信仰衝突紛爭相對較少的台灣而言,仍具有建設性。
我們相信本書中基於信仰的「愛」、「分享」與「寬容」,的確能夠、也必須延伸至更普遍的領域,成為我們的孩子的心靈素質。書中孩子們將時間耗費在爭論之上所造成的遺憾,在故事安排中很快地獲得補償。這像是一個應許。念念不忘,及時放下成見而著眼於普世的、一貫的溫潤眼光,必有迴響。●
【延伸閱讀】
▉作者得獎感言
▇獲獎作家:安東妮.許奈德(Antonie Schneider)
▇獲獎畫家:張蓓瑜
▇2020Openbook好書獎
▇來看看超過250位讀者的年度好書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
合作夥伴: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