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EP1》張亦絢/一位台灣文學青年作家的第一本書,洪明道《等路》

閱讀隨身聽」首集邀請台灣知名小說家張亦絢擔任開台嘉賓,她向來以博覽群書聞名,也曾擔任2018年Openbook好書獎文學類評審。在企畫之初,我們原預定邀請她談推理小說,她卻自告奮勇,希望談台灣文學,尤其是近年她所讀到的優秀作品。於是,雙方漸漸聚焦,決定來聊青年小說家洪明道的第一本小說集《等路》(九歌出版)。本書有豐富的台語詞彙,不諳台語的張亦絢稱自己是「帶著我的殘缺來推書」,但此殘缺卻一點也不馬虎,讀者點擊聆聽,便能感受其真誠。

▇特別來賓:張亦絢
台北木柵人。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小道消息》,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 巴黎回憶錄》(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2019年起,在《BIOS Monthly》撰「麻煩電影一下」專欄。

▇《等路》
xia_zai__1.jpg這本小說讓人聯想起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台灣本土為對象的寫作,沒有理論的雕飾或文青的作態,在努力捕捉現實的過程中,尋找屬於這塊土地的聲音,在樸實的文字裡藏著對眼下熱切的關注和期盼。閱讀本書是溫熱的,熱度來自作者對母語和土地的感情,不賣弄寫作技巧,單純寫出盤踞心中的故事。以地方派系政治為背景的劇情舖陳,在大選熱鬧紛亂時節,讀來特別有趣。(取自〈OB短評 #139〉)

▇本集精彩重點

  • 其實台灣文學,就是世界文學,喜歡讀小說,就是喜歡開放跟自由。如果有什麼特殊的理由,不太想讀台灣文學,我覺得都沒有關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時候讀一些國外的作品,還是會讀回來。台灣很想擁抱世界,卻忘了台灣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 〈路竹洪小姐〉以輕詼諧的方式進行,非常淡,雖然有悲劇作為背景,可是你可以看到這位洪小姐,她渾若無事地過自己的生活,但渾若無事,絕對不等同無事。
     
  • 〈路竹洪小姐〉是一篇生活化的小說,現在大家都會在臉書po自己的生活,生活化似乎是很簡單的事,但文學重新處理生活化,是不一樣的事。
     
  • 在小說中,作家就是文學扮裝,在小說中飾演跟自己不同性別的角色,這在文學中是很多的......有一些這樣的創作,讓人感覺很有說服力,洪明道給我的感動,很像當初太宰治所給我的。
     
  • (《等路》中的短篇〈零星〉)把家庭內部的階級焦慮寫得相當出色。
     
  • 《依海之人》中,裴索人給自己的定義是「不聰明」的人,他們不做長期的經濟計劃,特點是不儲蓄,錢很容易花掉,這與生活環境有關,幫助我們去看身邊這樣經濟特色的人,不需用善惡、是非去看待經濟概念與環境,將視野拉開。

getimage-horz_0.jpg

  • ​張亦絢朗讀:
    為了讓黃大一受更好教育,黃楊清蓮帶著三個稚幼兒女搬到台南。任教職的她,也希望從路竹調至台南服務,然而做為黃溫恭遺孀的身分,讓調動案一再受到阻撓。每日在天未明之前,黃楊清蓮就得出門趕從台南到路竹的第一班火車,而早眠的作息,也讓黃楊清蓮僅能在清晨出門前,看看自己在台南讀書的兒女依舊酣眠,除了週末,她不能好好抱抱他們,不能好好地同他們說話。(出自《無法送達的遺書》頁95,衛城出版)
     
  • 主持人邱顯忠朗讀:
    那段時間,伊每日走向台南車頭。之後伊很少向人提起這段通勤的日子,伊希望這就像其他的人生困難一樣,過去就過去了。同樣的時間,伊的形影在同樣的路上。總是會有人看到,看到的人老了,或忘記了、過往了,形影越來越小。月亮猶在天空的邊角,濃霧沒給光線一點空縫。趕早市的挑夫們行路難,只得慢下來了。他們在半睡半醒之中撞見彼此,互相說「今仔日真寒」,然後繼續趕路。伊穿著一身米白色的裙裝,快步走在堆滿籮筐的亭仔街,閃避地上的果菜前行,像跳一段戰前的舞。胸前繫著的絲帶褪色了,裘仔拖著一些線頭。然而齊邊的短髮露出一截白色的頸項,擺在地上、貨架上的虱目魚肚都不及那一截顏色透亮。有些挑夫注意到了,把肩上的扁擔放下來休息。(出自〈改札口〉,《等路》頁9)
     
  • 註:本集最末張亦絢推薦閱讀邱常婷中篇小說集《新神》(聯經),節目錄音時尚未出版,播出時已正式出版,歡迎找來一讀!

【下集預告】阮光民,7/16首播,主題:像他這樣一位漫畫家

_dsc5881_suo__0.jpg
漫畫家阮光民(攝影:陳藝堂)


主持人(第1到4季):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書房》卡內基文學獎和凱特.格林威獎公布,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 《形狀三部曲》、《一直一直往下挖》、《野狼的肚子我的家》等暢銷繪本的作者巴奈特(Mac Barnett),首次與插畫家雅各比(Sarah Jacoby)合作,為已故兒童文學先驅作家瑪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共同創作傳記圖畫書《The Important Thing About Margaret Wise Brown》,以42頁的篇幅,濃縮她42歲的精采人生。
    在布朗的百餘本著作中,最為家喻戶曉的作品包括《月亮,晚安》、《逃家小兔》、《重要書》等。她實驗性地將「此時此地」(here and now)概念引入童書創作,專注於幼兒當下的經驗,不同於傳統上常以「從前從前」這種遙遠、脫離小孩生活的方式呈現故事,為兒童文學開創了新的思考與境界。
    margaret_wise_brown_by_consuelo_kanaga_82.65.1833_01-side.jpg
    左起:兒童文學先驅作家瑪格麗特.懷茲.布朗、作家巴奈特、插畫家雅各比(照片取自wiki、twitterharpercollins

  • 2018年紐伯瑞金牌獎《嘿!有人在聽嗎?》(Hello, Universe)作者艾琳.凱莉(Erin Entrada Kelly)發布新書消息——以菲律賓民間傳說為基礎的奇幻小說《Lalani of the Distant Sea》。故事描述12歲女孩Lalani為了拯救無藥可癒的母親和遭逢乾旱的島嶼,展開危險的旅程,航向那片殺死了父親及許多島上男人的大海,尋找傳說中的樂土。除了典型的冒險元素如:鍛鍊勇氣、作出抉擇、接受挑戰、對抗邪惡之外,作家也透過不同的角色安排,探討父權體制和性別角色等議題,賦予故事額外的層次。
    此外,《嘿!有人在聽嗎?》已確定將由Netflix和演員暨電影製作人惠特克(Forest Whitaker)合作推出真人電影。
    y648_1-side.jpg
    左:作家艾琳.凱莉,右:演員暨電影製作人惠特克

  • 暢銷繪本《愛德華的神奇旅行》、紐伯瑞銀牌獎作品《傻狗溫迪客》的作者凱特.狄卡密歐(Kate Dicamillo),近日宣布最新小說《貝芙莉,就在這裡》(Beverly, Right Here)的相關消息。該書為《少女三劍客》和《路易絲安娜的返家之路》(Louisiana’s Way Home)系列的最後一集,三部作品分別以蕾米、路易絲安娜和貝芙莉三名性格迥異的少女的生命歷程為焦點。14歲的貝芙莉受夠了酗酒的母親,她不會再選擇逃家,而是下定決心離開,甚至對好友蕾米也不告而別。她隨性搭上便車,謊報年齡在海邊餐廳工作,也找到了安身的住所;可是,她拒絕依賴任何人,也不願人依賴自己。儘管如此,在努力獨自生存的同時,貝芙莉仍然逐漸與週遭的人們產生連結,慢慢學習透過他人的眼睛觀看、認識自己。
    9780593152973-side.jpg

  • 法國作家兼劇作家Timothée de Fombelle攜手《簡愛,狐狸與我》、《路易。青春。練習曲》、《小狼不哭》等暢銷繪本的插畫家阿瑟諾(Isabelle Arsenault),共同創作的中年級小說《Captain Rosalie》近日推出英文版。故事描述生活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5歲女孩羅莎莉,父親遠赴戰場,母親在工廠上班,她總是安靜地坐在教室最後,讓心中的幻想奔馳,想像自己是一名偽裝成小女孩,正在執行祕密任務的軍官,「對於履行軍事義務的那一天已有所準備。有時,母親朗讀父親來自前線的信件,迴避悲慘的細節,而羅莎莉假裝興趣缺缺,直到一名憲兵夜訪,帶來讓母親沉默的消息。

【得獎消息】

  • 代表英國兒童文學最高榮譽且歷史最悠久的兩項大獎:卡內基文學獎和凱特.格林威獎(CILIP Carnegie and Kate Greenaway Medals)於6月18日公布。自去年3月出版以來,以處女作《詩人X》橫掃各大兒童文學獎的伊莉莎白.阿賽維多(Elizabeth Acevedo)再獲殊榮,奪得卡內基文學獎,成為83年來第一位獲頒此獎項的非白人作家。
    凱特.格林威獎則頒發給《逝去的字》(The Lost Words)的插畫家潔姬.莫麗斯(Jackie Morris)。《逝去的字》創作源於《牛津兒童辭典》決定摘除諸如「橡子」、「藍鈴花」、「翠鳥」等自然相關的字彙,而以自然書寫著稱的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為這些字彙作詩,搭配莫麗斯栩栩如生的精細繪畫,作為對辭典事件的回應。該書出版後引發群眾募款,確保英國的學校仍能取得舊版辭典。莫麗斯在獲獎致詞時提到:「作為兒童作家和插畫家,我們等於是在形塑未來的讀者和思考者。」
    91xg5fujxbl.jpg
    潔姬.莫麗斯為《逝去的字》所繪製的插畫(取自Amazon

  • 2019年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Boston Globe-Horn Book Award)於5月29日公布,獎項分為繪本、小說及詩集、非小說三類。繪本類得主為澳洲作家麥克辛.克拉克(Maxine Beneba Clarke)和插畫家范.譚.盧德(Van Thanh Rudd)合作的《The Patchwork Bike》。盧德用硬紙箱的紙板作為畫布,為克拉克筆下的沙漠村落營造粗獷、熾熱的氛圍,而鮮豔的色彩則映襯出當地孩童在嚴苛環境中,利用廢棄物組裝摩托車,自得其樂的創造力。
    小說及詩集類獎項由凱克拉.孟古(Kekla Magoon)的中年級小說《The Season of Styx Malone》贏得。故事描述一對兄弟因為新鄰居Styx Malone的出現,使得平淡、受限的小鎮生活變得精采刺激;Malone的言行和想法大膽且充滿魅力,卻又似乎藏著許多祕密,足以讓一切失控⋯⋯
    博伊斯(Jo Ann Allen Boyce)和拉維(Debbie Levy)合著的《改變的承諾:一名女孩的就學平等抗爭》(This Promise of Change: One Girl’s Story in the Fight for School Equality)則獲頒非小說類獎。本書紀錄了1956年美國的校園種族隔離政策廢止之初,黑人學生進入全白人學校就讀的過程。博伊斯是首批參與種族融合學校的黑人學生之一,他們得面對白人同儕的頻繁騷擾、學校主事者的敵意、校外的憤怒白人,強烈感受到「一個改變的承諾,要成為真正的改變」是困難的,但也值得懷抱希望。
    boston_globe-horn_book_award1-side.jpg
    2019年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得獎作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7月繪本大師》創作就是我的遊樂場:柯薇塔・巴可維斯卡(Květa Pacovská)的不老傳奇

由國際童書評議會(IBBY)成立的安徒生獎,是國際上公認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家的最高榮譽,因此獲得「小諾貝爾獎」的美名。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成員,我們的創作者沒有參賽入圍的機會,台灣的讀者只有透過與作者和作品的交流,來親近和瞭解這個獎項。多位獲得安徒生插畫獎的圖畫書大師曾經造訪過台灣,其中尤以1992年的得主柯薇塔.巴可維斯卡(Květa Pacovská)三度來台,是我們和安徒生獎最接近的時刻。

柯薇塔分別於1994、2003、2015年來訪,首次來台時,她是炙手可熱的新科大獎得主,不僅為第4屆「台北國際書展」設計主題海報,還即席揮毫,現場展示作畫功力。2003年她於第11屆「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畫展,並移師「台中世界書展」,和台灣的粉絲有豐富的互動。暌違12年之後,柯薇塔以87歲的高齡,於2015年來台舉辦「色彩魔法師:柯薇塔的繪本王國」展,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


zhan_lan_ji_jin_.jpg

「色彩魔法師:柯薇塔的繪本王國」展覽相關照片(蔚龍藝術公司提供)

台灣資深美術教育家鄭明進早年於波隆那書展結識柯薇塔,兩人以畫結緣,通信多年並互寄賀年卡,成了交情深厚的好朋友。在《鄭明進與20個插畫家的祕密通訊》書中,鄭明進細數兩人聯繫過程中的趣事,對瀟灑不羈的柯薇塔有許多生動的描述。這位經常穿著一身黑衣、帶著酷酷表情的藝術家,宛如英國龐克時尚教母Vivian Westwood現身,她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創作者呢?

柯薇塔於1928年7月28日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布拉格,這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是孕育滋養她美感經驗的基礎。她的父親是演唱歌劇的聲樂家,母親是教授外語的老師,家庭和樂溫暖。從小在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中成長,柯薇塔記憶所及,最愛的日常活動就是畫畫。

但世間好物不堅牢,平凡溫馨的時光因納粹的殘暴倏然而止,身為猶太人的父親被納粹殺害,家庭破碎了,柯薇塔也被迫輟學,幸好還有愛她的奶奶守護著。

奶奶是說故事的高手,安徒生童話溫情的安慰,愛麗絲漫遊奇境的狂想,涓滴滋潤著少女柯薇塔陰鬱的心靈,撫平了她的傷痛。柯薇塔希望自己也能像奶奶一樣,將來做個很棒的說書人。

回憶和奶奶一起手做的許多美麗事物,柯薇塔曾說:「和奶奶一起做的聖誕蛋糕,可能就是我生命中創作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奶奶是教導她的第一個藝術老師。

二次大戰結束後,柯薇塔幸運得到一筆獎學金,進入布拉格應用藝術學院(The Prague School of Applied Arts)就讀,受業於埃米爾.菲拉(Emil Filla)門下。菲拉是20世紀初捷克最早的立體派八人組團體「奧薩馬」(Osma)的成員,與作家卡夫卡時相往來,更成為捷克前衛藝術重要的領航員。在老師的帶領下,柯薇塔對當時歐洲的前衛藝術充滿了嚮往。


1280px-emil_filla_c.1912_nude_watercolor_on_board_43.18_x_62.23_cm.jpg

埃米爾・菲拉水彩畫作〈Nude〉(取自wiki

一次世界大戰後,神話般崛起的包浩斯學校用抽象概念擾亂了藝術既有的形式,被視為是前衛派的初始發源地。包浩斯試圖以通用的設計語言來解放世界的理想,深深撼動了年輕藝術家柯薇塔的心。

當時前衛派許多極具影響力的人物都曾在包浩斯擔任教師,提出未來主義、達達主義、建構主義以及荷蘭風格派運動等魅力十足的的宣言。這段期間,柯薇塔在學習插畫藝術的古典傳統之餘,特別醉心於康定斯基(Kandinsky)、庫爾特.希維斯特(Kurt Schwitters)、克利(Klee)、米羅(Miró)和畢卡索(Picasso)的作品,深受他們的薰陶。她清楚掌握了適合自己的表達形式,發展出構圖簡潔、形色明快的視覺藝術風格。

1952年畢業後,柯薇塔與長她兩歲的同學米蘭.葛利噶爾(Milan Gryger)結婚。葛利噶爾也是捷克知名的平面設計師,終生致力於表現圖像、聲音和空間三者關係的特別視角,以「聲學繪畫」著名,與柯薇塔是一對志同道合的伴侶。柯薇塔原本遊走於藝術創作和平面設計領域之間,兩個孩子出生後,身為母親的她回憶起奶奶說的故事以及童年時閱讀的圖畫書,便開始將創作的觸角探向童書插畫。

柯薇塔曾經為威廉.高定的《蒼蠅王》、麥克.安迪的《默默》等文學名著繪製插畫,1984年後,她開始以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英國童話為文本,創作圖畫書。她的書帶著動感,流露出說故事時的喜悅,以及豐富想像力帶來的至高創見,充滿了詩意的氛圍和想像,讓她的書成為罕見的藝術作品。

柯薇塔曾於1990年與德國童書作家安娜莉絲.舒瓦茲(Annelies Schwarz)合作,出版了《我的床邊怪獸》。舒瓦茲擁有教育、美術及戲劇的專業背景,對於幼兒心理的掌握十分精準,她的故事描寫孩子不想上床睡覺的心情,希望有隻寵物又好抱又兇狠、能變小又變大、既會游泳也會飛,好來陪伴保護自己對抗黑夜。


an_tu_sheng_wo_de_chuang_bian_guai_shou_s.jpg

《我的床邊怪獸》封面及內頁(閣林文創提供)

創作就是柯薇塔的遊樂場,在這本書裡,她大膽混合了塗鴉、平塗、拼貼各種技法,巧妙配置綠色和黑色,來襯托出鮮明豔麗的紅色,設計出一隻帶有力量卻無害的可愛怪獸,滿足了孩子對完美寵物的想像。她的玩心接近兒童創作時的心理狀態,畫面充滿了童趣,和這個帶有想像遊戲特質的故事非常合拍。

小花國王擁有整個王國,但總覺得缺少一種幸福的感動,於是出發去尋找一位公主。這則現代童話,是柯薇塔在1991年出版的《小小花國國王》(The Little Flower King)。這本由她一手包辦圖文的作品,是全球最暢銷的圖畫書之一,當時她已經63歲,這本書卻洋溢著青春甜美的氣息。

書中每一個角色和物件,都是由不成比例的幾何色塊構成,複雜的圖案經過抽象化,但不會讓人難以理解。誇張變型的人物造型,對比相當強烈,但是柯薇塔用明朗單純的紅、藍、黃、綠色彩,統合了視覺衝擊。再運用靈活的線條,帶動文圖進展的節奏,最終構成內涵和外表和諧的畫面。柯薇塔認真考究康定斯基提出的「點、線、面」理論,在這本書中具體呈現出全新的視覺體驗。


an_tu_sheng_xiao_xiao_hua_guo_wang_s.jpg

《小小花國國王》封面及內頁(閣林文創提供)

童心未泯的柯薇塔,對孩子懷抱著同理心,總是從兒童的角度,思考什麼樣的表現最能帶給他們閱讀的樂趣。1990年的數字書《One, Five, Many》,和1992年的顏色書《The Sun is Yellow》邀請小讀者暢遊數字馬戲團,進入色彩繽紛的奇幻境域。她把圖像從傳遞訊息的媒介,變成兒童可以親自動手實驗,進入書中互動的物件,充分展現她大玩形狀、顏色、空間和線條的功力。

書中有些母題和象徵性的角色,譬如月亮、窗戶、眼睛、尖喙、鉛筆、貓咪、櫻桃、小丑和樂譜等,日後在她幽默的圖像世界中一再出現。她巧妙地編織藏在心靈角落的密碼,以圖畫變身現形。


one_five_many-side.jpg

右邊的《Grün rot alle》即《The Sun Is Yellow》原文版本,1993年入圍波隆那最佳選書獎。

柯薇塔的書沒有一本是容易印製的,求好心切又求新求變的她,總為每一本書絞盡腦汁來實驗新的做法和材質,讓她的書充滿了閱讀和觸摸的樂趣。她私下稱自己的書為「建築」,希望以插畫作為媒介,引導讀者進入書中立體的空間,展開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所以她的書從開本、外型、裝幀、印刷都是自己一手包辦設計,常有特殊的裁切、挖洞、拉頁、彈起等頁面設計,即使反覆閱讀,每一次都仍有驚喜,每一次都有新發現。

1992年的《Alphabet》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字母書。柯薇塔打破圖書的平面界線,創造了一個充滿現代感的紙雕塑藝術品,這件藝術品像一棟紙房子,可以穿梭其間,可以從各個角度觀看。除了運用顏色和線條的變化之外,她還加入疊印、模切、拼貼、鏡面、立體雕刻技法,還有類似點字書的凹凸點,賦予了26個英文字母不同的表情和性格。這部字母書不只是為了學習認字而存在,它也可以全方位擴展孩子感知的邊界。

1993年她以《The Sun is Yellow》和《Midnight Play》兩本書,同時入圍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的最佳選書獎。在此之前,她已獲得BIB金蘋果獎、巴塞隆納卡達隆尼亞插畫獎最高獎、德國少年文學獎、奧地利書展最美的兒童圖畫書獎、東京產經新聞圖書文化獎,以及安徒生獎的桂冠。此後她又陸續得到荷蘭銀筆獎、法國莫比斯多媒體競賽大獎,以及書籍設計師最高榮譽的古騰堡獎等等數十座獎項,可說是圖畫書界的得獎天后。


91u9vybs7sl-side.jpg


Midnight Play》和《小小花國國王》一樣,在書封上開了一個洞,誘惑著讀者去窺視和猜測,這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呢?但柯薇塔絕不重複自己的敘事手法,只要你打開書頁,就會發現這又是另一次的驚異旅程。只在午夜上演的魔幻劇場,14個演員可以由讀者自由操控,藉由反覆翻頁來改變服飾和交換身分,衍生出更多的角色,劇情也無限延展。柯薇塔不僅表現了劇場展演的精髓,還率先融入了後現代的語彙。

柯薇塔在創作中大膽的用色令人印象深刻,因而得到了「色彩魔術師」的稱號。她喜歡用純度較高、艷麗鮮明的顏色,也就是達文西主張的「心理原色」:黃、綠、藍、紅、黑、白。尤其是酣暢淋漓的紅和綠,幾乎成了她的代表色。

最大的對比意味著最大的美感,一種極度緊張的極致感覺。綠象徵著生機,紅色充滿喜悅,白色純潔乾淨,黃色給人溫暖,藍色讓我們作夢,而黑色包含了所有的顏色,讓畫面和諧和穩定。柯薇塔的書就像彩虹的光譜,她說:「每一種顏色都是最好的顏色。」

如何將這些顏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取決於它們之間的關係、比例、韻律、尺寸和數量。這有點像音樂創作,每個獨立的音調都是美好的,該怎麼組織它們,創造出嶄新的樂曲,最後的成品有可能是交響樂,也可能是歌劇。康丁斯基曾說:「色彩是琴鍵,眼睛是錘子,而心靈則是鋼琴的琴弦,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柯薇塔在為兒童創作圖畫書時,不僅看見了色彩,也一樣清晰地聽見了色彩。

她曾說:「我創造的圖畫不是用來解釋文本的,我是建立一個讓藝術得以展現自我力量的有效空間。」她總是強調:「我是藝術家,不是說書人」,大聲宣告:「我的圖畫,它們自己就是文本。」所以她援引經典童話《灰姑娘》、《賣火柴的女孩》、《小紅帽》、《亨賽爾與格萊特》和《彼得與狼》,並不再現文本,也不意圖解構顛覆,而是用她的圖像提出新的視角。


an_tu_sheng_hui_gu_niang_s.jpg

柯薇塔以她的方式重新呈經典童話,圖為《灰姑娘》書封及內頁(閣林文創提供)

柯薇塔認為圖畫書是孩子參觀的第一座美術館,能喚醒他們內心美感意識的反響。讀者幾乎不會在柯薇塔取材自民間故事的書中,看見傳統塑造的主角形象,她把《灰姑娘》的重心放在玻璃鞋,為《賣火柴的女孩》中的火柴棍賦予新的魔力。

應該說,那些潦草的塗鴉勾線,和異想天開無規則的幾何圖形,是她更接近故事情感核心的手法。經過抽象化處理的圖像,感性地呈現角色內心的衝突和外在的處境,讀者因而能更細膩體會到深刻的情緒。

今(2019)年的波隆那書展,高齡91歲的柯薇塔仍一身黑衣、塗著金屬感的黑色指甲油優雅現身。她帶來新作《The Take It-Take It-Lady》,重述童年喜愛的三隻小熊(Goldilocks)故事,又是一場充滿視覺和想像力的盛宴。從創作圖畫書至今,她已經出版六十餘冊作品,翻譯成德、英、法、日、義、葡、荷和中文。除此之外,她在世界各地最知名的美術館展覽畫作、海報和立體雕塑,受邀為日本知弘美術館設計庭園,也曾在柏林學院講學,還獲得英國金斯頓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在在顯示她驚人的才華和多元的創造力。

對柯薇塔來說,繪畫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如果沒有繪畫,她根本無法存活,繪畫的存在本身即具有意義。曾有人問她終生創作不輟的祕密是什麼?她回答:「這個魔法就是愛與分享。」因為愛兒童、愛藝術,讓她有了不斷創新的勇氣。她帶著永不停滯的創作之心,孩子般一路狂奔,歲月無法阻擋她前行的腳步,藝術超越時間壓縮它的極限,並指出了未來的內容。柯薇塔在創作中青春永駐,成為一則不老的傳奇。


kveta_pacovska_0.jpg

柯薇塔(蔚龍藝術公司提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