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繪本大師》希臘女兒的傾聽之路:艾麗奇(Aliki)

喜歡某本圖畫書,認識一位觸動人心的圖畫書作家,通常都來自一個機緣,然後就成為追隨這位作者足跡的起點。和家中的男孩共讀,有一段時間他們瘋狂沉浸在恐龍主題書中,儼然成為小小古生物學家。在各種炫目精彩的恐龍書中,艾麗奇(Aliki)的4冊恐龍系列作品顯得素樸不花俏,卻贏得孩子長期的喜愛,不時反覆閱讀。

艾麗奇善於以全新的方式提供豐富的資訊給她的讀者,她的恐龍書和別人不同處就是很幽默,她將這類入門科學書以歡樂的方式呈現,用手稿、不同的字體、裝飾的花邊、紋樣,讓每一頁都有吸引小朋友注意的物件,而不會錯過其中蘊含的知識。尤其她在書中會將過去的解釋和後來的發現並陳,對兒童的批判性閱讀和思考技巧極有助益。


kong_long_xi_lie_.jpg

艾麗奇的4冊恐龍系列作品

艾麗奇也創作文學作品,她曾說:「我寫小說是因為我需要表現自己,我寫知識類作品是因為我的好奇和迷戀,而我畫畫則是為了呼吸。」創作生涯中的一百多本作品中,反映了許多她的興趣和關注所在——從史前時代到希臘神話和埃及的墓室、水族館、動物園、莎士比亞、音樂,還有人們內在的情感世界,作品中充滿了溫暖和驚喜,深深打動了從學齡前到成人的所有讀者。

艾麗奇原名Aliki Liacouras Brandenberg,1929年9月3日出生在紐澤西州的Wildwood Crest,Aliki是她的筆名。她的父母親是希臘移民,定居美國費城,艾麗奇是在家人渡假期間出生的。

父母親在教艾麗奇說英文之前,只教她說希臘語,剛入學時,從小就喜歡畫畫的艾麗奇,只能用圖畫和別人溝通,幸好她遇到了一位善於鼓勵學生的好老師。艾麗奇第一次在幼兒園展示兩幅畫作(一幅畫家人,一幅畫彼得兔家族),就得到老師的讚賞,老師對她的父母說:「將來她一定會成為藝術家。」艾麗奇的人生就決定在那一天。後來她加入週六的繪畫課程,同時也上鋼琴課,「音樂」是她另一個終身的興趣。

1998年,艾麗奇出版了Marianthe's Story系列,包含《Painted Words》和《Spoken Memories》兩個故事,講述年輕的移民女孩學習新的語言,還有對新同學講述她的家庭是如何來到這塊新的土地。這個將文字和圖畫結合起來,述說有關成長、認同和克服逆境的有力故事,帶著作者強烈的情感,回溯自身的童年經驗,讀來非常容易產生共鳴。


5196fyladl-side.jpg

Marianthe's Story系列

高中畢業後,艾麗奇申請進入費城博物館藝術學院就讀,1951年畢業後,她在紐約J. C. Penney Company的展示部門工作。一年後回到費城,成為繪製廣告、畫壁畫和製陶的自由藝術家,同時兼任教職並經營卡片公司。

1956年艾麗奇決定運用母語去遊歷她的祖國希臘,也順道旅行義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她一路不停地畫畫和素描,見習當地的文史古蹟。旅途中她遇見了未來的丈夫布蘭登堡(Franz Brandenberg)。倆人在1957年結婚,婚後住在布蘭登堡的家鄉瑞士,艾麗奇繼續當自由創作者。

在瑞士,艾麗奇聽說了傳說中的抗暴英雄威廉.泰爾(William Tell)的事蹟,就和先生前去探訪泰爾居住過的領地。這個經驗啟發她自寫自畫創作的第一本書:1960年出版的《The Story of William Tell》。艾麗奇將這則古老的傳奇賦予新意,並配上極生動的插畫,人物似乎要從書中躍出。初試啼聲的艾麗奇,表現自然無畏而單純。

同年艾麗奇和先生移居紐約,她開始為其他文字作者畫插畫。終其一生,艾麗奇和超過50個文字作家合作過,包括她先生的所有作品,也都是由她繪製插畫。1961年,由Paul Showers執筆、艾麗奇畫圖的《The Listening Walk》出版,書中那個專注傾聽萬物聲音的小女孩,彷彿就是艾麗奇的化身,展開了步伐,大步走向圖畫書創作之路。

接下來出版的《我的五種感覺》(My Five Senses),是她開始創作各種知識圖畫書的起點,這些作品大多屬於Crowell出版社的「Let’s Read and Find Out」科學系列叢書。一開始艾麗奇擔心自己並非科學家,可能無法勝任這些主題。但懂得多並不是一本書成功的原因,能體察小讀者的需求、找到和小讀者溝通的方式,才是知識圖畫書成功的關鍵。


86812.jpg

艾麗奇為「Let’s Read and Find Out」科學叢書所繪製的一系列知識圖畫書

好的知識圖畫書,要能把複雜的事實呈現得清楚簡明,讓原本對這個主題一無所知的讀者看完全書時,可以充分了解這個主題。因此艾麗奇認為:「當開展一個新的主題時,或許最好一無所知,才會有個正確的開始。因為不是專家,或許才能以新鮮的眼睛來探討這個主題。」

吸引艾麗奇下筆的主題豐富多元,上至史前冰河時期直到當代的現象,恐龍、化石、猛瑪象、自然的循環演化、工業、歷史,時空的幅度相當寬廣。她的《Fossils Tell of Long Ago》準確地表達事實,清晰的文字讓最初級的讀者也會為化石和恐龍著迷。《Corn Is Maize:The Gift of the Indians》中研究美洲玉米對民生的重要,成功地混合了社會研究、科學和歷史。

「食物」也是艾麗奇常表現的主題。《Green Grass and White Milk》和《Milk: From Cow to Carton》二書,告訴小朋友我們每天喝的牛奶從何而來,她在書中置入許多「對話泡泡」(word bubbles),讓小朋友輕鬆讀又長知識。《A Medieval Feast》這本書花了艾麗奇兩年的時間,她以中世紀鮮明瑰麗的圖案裝飾創作,並使用優雅的散文體,讓小讀者體驗1400年前盛宴的實況。

在和孩子共讀的經驗中,經常會遇到小孩對一本書如何誕生非常好奇。艾麗奇在《How a Book is Made》中呈現書本製造的過程,她運用連環漫畫的形式,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做圖解,讓資訊變得容易被吸收,同時讓小讀者體會到:一本書是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才能送到他們手上,讀來更彌足珍貴。


51hda0sj4wl.jpg

《How a Book is Made》內頁(取自Amazon

《音樂真美妙》(Ah, Music!)幾乎像一本百科全書,從中可看出艾麗奇對音樂果然是真愛無誤。她以兒童可親近的圖像,檢驗這個龐大廣博的主題,細膩地呈現音樂的起源、歷史,以及對人類心靈的必要性。她還討論了音樂構成的要素、介紹不同的音樂樣式、描寫音樂和舞蹈的關係、討論音樂治療,以及介紹專業的音樂家,呈現了包羅萬象的內容。她要讓更多年輕人發現音樂的美好,引發他們對音樂的好奇心。

艾麗奇有好幾本書以人性為主題。在《溝通的方法》(Communication)中,她藉由不同種族的小孩來闡述文本,連結起他們寫、說、聽、讀的成果,以此分享知識、表達情感和意見,以及解決問題,表現許多人類口語和非口語的溝通方式。

著重在情緒主題的作品,如:《我的感覺,你的感覺》(Feeling),再次使用連環圖畫的形式,創造出輕鬆愉快的氣氛。作者的同理心,讓小讀者在閱讀中得到移情的作用。《禮貌》(Manners)描述有關禮儀的議題,充滿遊戲興味、卡通式的對話和封底有趣的好禮儀測驗,都讓這本書的調性跳脫了刻板的禮教束縛。

在漫長的童書創作歷程中,艾麗奇持續創作了許多人物的生命故事。她熱愛筆下所寫所繪的對象,盡可能去發現傳主的一切,讓傳主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然後用最簡明的方式傳達給小讀者。

譬如《The Story of Johnny Appleseed》、《The Story of William Penn》、《A Weed is a Flower》記述了人與土地動人的相遇。《The King’s Day》題材更為獨特,描寫的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六的一生。這本書充滿了優美的細節和精美的插圖,重新創作出國王在凡爾賽巴洛克式宮廷的華美。

莎翁的戲劇是一片沃土,留給後人無窮的想像空間,而艾麗奇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誕生》(William Shakespeare and the Globe),是莎翁傳記中最適合入門的版本。關於莎士比亞的生平並無明確的實證,艾麗奇將寫作焦點放在莎翁的劇作上,除了直接引用劇作,全書的形式也採用劇本五幕,重新講述環球劇場的歷史,以及戲劇在英國伊莉莎白時期的角色,她還簡述20世紀美國導演Sam Wanamaker如何重建環球劇場的過程,這是一個極富雄心的寫作計畫,成功地結合了歷史和藝術風格。


aliki.globe_.title_page-side.jpg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誕生》書封及內頁(取自bardfilm.blogspot.com

艾麗奇有許多作品的靈感都來自她的希臘文化傳承和家庭記憶。《希臘眾神》(The Gods and Goddesses of Olympus)是從小父祖說的床邊故事,《The Two of Them》來自她的父親與孫女之間的愛。她寫《Those Summers》,是追懷夏日在海邊度假的童年。當她從紐約搬到倫敦時,則創作了《我們是好朋友》(We Are Best Friends)。

艾麗奇的作品記錄了她人生的變化,她終生保持隨時記錄下自己情感的習慣,這有助於她了解自己的傷痛、憤怒、迷惑或幸福。她的文字會以詩、信件或日記等不同形式來表現,這也是為她後來的創作所做的一種練習。

艾麗奇的許多作品都交織著錯縱複雜的資料和時間,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因為同時身為作者和繪者,需要付出雙倍的精力,她往往花很長的時間伏案工作,有時甚至耗費3年才能完成一本書。這像是一種折磨,但她稱之為「辛苦的樂趣」。處女座的性格不喜歡製造錯誤,她喜歡新點子冒出時的挑戰,發現關於某個主題所不懂的事物,甚至在過程中發現不曾了解的自己。

從1977年起,艾麗奇定居英格蘭生活和工作。她持續創作,作品得獎無數,曾獲得包括美國紐約科技學院附設兒童圖畫書首獎、「少年俱樂部」頒發的美國少年圖書獎、紐約公共圖書館年度百大好書等數十個獎項。她的作品已有十多種語言譯本,獲得全世界大小讀者的喜愛和肯定。

艾麗奇自認為是個熱愛工作的幸運兒,她喜愛她的花園、音樂、劇院、博物館和旅行,而最幸福的時刻,是當她在倫敦家中頂樓的工作室,獨自創作新書時,還有陪伴她的莫札特。80歲那年,她出版了《Quiet in The Garden》,書中的小孩就像《The Listening Walk》中昂首闊步前行的孩子,依然睜大了明亮好奇的眼睛,靜觀這個世界,傾聽來自世界的迴響。艾麗奇初心不移,始終與小孩同行。

去(2018)年3月,愛麗奇和先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社區書店和孩子分享《我希望我也生病!》(I Wish I Was Sick, Too!),這部四十多年前創作的好書,跨越了世代,仍贏得現今小孩的熱愛。高齡90的愛麗奇白髮如雪,帶著如希臘陽光般明朗的笑容,在童書的世界裡,青春永遠停駐,永遠期待她的新作。


aliki_liacouras.jpg

(取自Amazo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9-21 12:00
閱讀通信 Vol.057》閱讀隨身聽西森萬(Season 1)堂堂完結!快把你的耳朵交出來!

整理:阿多利

打從7月開始,通通編就看到O編邁入修羅場,乾燒青春,從作家、設計師、編輯一路訪到出版社長,把書業人士打包成整整一季的Podcast,終於、終於在這週畫上了華麗麗的逗點(還未句點,O編說還會有下一季哦)!

通通編不多話,請側耳傾聽本季閱讀隨身聽,來自各方高手的字字金句:

都聽過了嗎?有沒有覺得......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實在太刺激了呢?

來,賞賞畫,舒緩一下激動的心情:

草嶺古道、烏石港、蘭陽博物館、頭城老街、盧宅、平原稻作、湯圍、礁溪溫泉、員山溫泉、神社、宜蘭橋與河、西門溝、鄂王社區、宜蘭古城、太平山林木......你想得到的景點,外加幼子、青年、老人、先人跟現代人,以上,全部,都在這本層層疊疊的《蘭陽畫卷》裡。:.゚ヽ(*´∀`)ノ゚.:。

齁齁齁!這回的「詩人計畫」為各位引介的是——自帶光亮的詩人曹疏影 ☆(<ゝω・)ノ

看看她這個閃亮亮的發言:「詩歌對我來說,是開掘語言的可能性,像是深入到絕對黑暗的地方,找出語言的粒子,甚至自己發明字詞,進行照亮一切的動作。那是高度自由的實驗,讓我著迷而非常喜悅。」

來了哦,從2016等到2019總算來了哦!集結......呃通通編先數一下......咳嗯重來,集結了16位音樂人、詩人與學者精心翻譯,費時兩年,傳奇歌手&傳奇詩人巴布.狄倫的歌詩集,總共7集,一次讓你荷包哭出乃!

什麼?前面這樣的引言都還沒讓你想點進去看嗎?好吧本來通通編是不想使出這招的......坐穩了,這可是音樂評論家馬世芳寫的長~篇導讀!還不快拜讀(ꐦ°᷄д°᷅)

好。接下來是漫畫的時間,遭遇颱風因而順延的【教練,我想畫漫畫】系列講座第三場側記,總算上線!讓我們歡迎~~《大城小事》的作者HOM,以及《城市裡,有時候》的作者61Chi!

就是這裡,你好奇的、漫畫裡翻不到的、漫畫家各種不為人知的祕密角落,全數公開。

本期書人生請到了數感實驗室的共同創辦人賴以威,看看,數學家就是數學家,人家的啟蒙書是《為什麼公車一次來三班》,通通編只能哀嘆幼時點錯天賦,拿到的是《腦筋急轉彎》......

連等公車都可以想到數學問題,果然數學人的快樂往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被打

能量已盡,下週通通編線上再會(′゜ω。‵)

本週推薦書籍都整理好了哦哦哦:


zhong_xiao_xue_.jpg

▇我想成為選書師-有獎徵答送好禮,選出你心中的臺灣原創力

文化部主辦的「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每年評選出的好書,其中有許多值得推薦的臺灣原創作品,為推廣這些好書以及刺激學生閱讀、分享,特別舉辦「我想成為選書師-有獎徵答送好禮」抽獎活動,一同選出你心中的臺灣原創力。立即參加:

★官網★抽獎活動:活動說明(←請點它);我要參加(←請點它),好禮中包含「三星平板電腦」x10、「誠品圖書禮券」1000元x10,還有★FB★抽獎活動(←請點它),可抽中500元「誠品圖書禮券」喔!


【9/20~9/29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9/20(五)

19: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活動頁面

f082fed5c5dc93d4b2cbc1e7bfeb4c1482a9e6e5_11.gif

嚴韻的英文小說讀書會!帶讀TONI MORRISON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貓舔拭了我的傷口——《借你看看我的貓》新書分享會
地點:瑯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活動頁面

f7d4d96a-116e-427d-a7d4-26d484c32bfb.jpg

9/21(六)

10: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活動頁面

14:00
FUN心玩國樂:古典遊樂園
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B1樂學室(新北市中安街八十五號)【活動頁面
文創不是那麼簡單
地點:光點台北 多功能藝文廳(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活動頁面
《東坡詞‧東坡情》新書講座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 5樓龍顏講堂(臺北市信義路二段196號)【活動頁面
得獎的是─奧斯卡最佳配樂1934-2019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4樓音樂廳(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594號)【活動頁面
新書分享│《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歡迎你來參加的讀書會
地點:金融廣場書店(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62號一樓)【活動頁面
《噓!》來聽朱靜容老師談Florian Pigé
地點:晨熹社繪本書店(臺中市西區博館路234號)【活動頁面

9391a224-cf99-43b4-bd46-07ba87bf3eae.png

14: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活動頁面

15:00
FUN心玩口琴:口袋裡的音樂魔法
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B1樂學室(新北市中安街八十五號)【活動頁面

83dd9ce2-01be-4a61-a4d1-03962ba8a5f6.jpg

18:00
秋趣•弦來:心弦室內樂團音樂會
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B1演藝廳(新北市中安街八十五號)【活動頁面

19: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活動頁面
FRESH劇場:布克山的歷險
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B1演藝廳(新北市中安街八十五號)【活動頁面

2928cf25-c4e2-49f0-ace6-d2d84efb8e72.jpg

9/22(日)

10: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活動頁面

14:00
2019下半年「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紀州庵3樓人文講堂(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08年屏東現代詩展系列活動
地點:齊東詩舍(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電影放映《Prison Image》監獄監控錄像與權力關係!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樓演講廳(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 【活動頁面

e55e3882-d410-434d-ad27-f395fb718d15.png

如何以文學煉成實境遊戲——製作秘辛大公開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齊東詩舍活動室(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5、27號) 【活動頁面
14: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活動頁面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李屏瑤x江鵝 新書對談分享會
地點:紀州庵新館(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9/23(一)

19:40
9.9(一)開課!讀麥爾坎.勞瑞《火山下》——世界文學讀書會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9/24(二)

19:30
詩講座《危險年代的詩與真實》
地點:紀州庵新館(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9/25(三)

19:30
9.25 我不知道你不知道我不知道──葉覓覓荷譯詩選分享會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5d04ddd0-b415-4587-b702-6ad076f792f2.jpg

20:00
誠品r79空中閱覽室——詩的流淌
地點:誠品R79空中閱覽室(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16號B1之中山地下街B1-B48號店鋪)【活動頁面】 

9/27(五)

19:30
《地表最強國文課本第二冊:不如歸去休學期》 新書分享會台中場
地點:新手書店(臺中市西區向上北路129號)【活動頁面
嚴韻的英文小說讀書會!帶讀TONI MORRISON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9/28(六)

09:30
為成人說繪本故事-相愛容易相處難嗎?(9月份1場次)
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葫蘆墩分館(臺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782號)【活動頁面
10:00
亂世忠臣與情義悖論:從易學解碼〈水滸傳〉中的英雄輓歌
地點:蓮德品素天地B1(臺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82號B1)【活動頁面
11:00
2019 圖像小說祭:給大人看的漫畫|9/28-9/29
地點:光點華山1F影像穿廊、2F多功能藝文廳(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活動頁面

6a883fed-51a7-488d-adfd-b482489b2266.jpg

14:00
電影放映《虛你人生》透過影像科技建構的新「雲端」社會關係!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樓演講廳(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活動頁面

e55e3882-d410-434d-ad27-f395fb718d15_0.png

14: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臺南市台南市中華東路3段332號)【活動頁面
跨蝦米藝術節
地點:一魚飲食(高雄市鳳山區曹公路69號)【活動頁面
16:30
《地表最強國文課本 第二冊:不如歸去休學期》新書分享會台南場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活動頁面
19:00
一個像夏天一個像冬天——陳柏煜x鍾旻瑞x孫梓評
地點:和平青鳥(臺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玻璃屋2樓)【活動頁面
19:30
《地表最強國文課本 第二冊:不如歸去休學期》新書分享會高雄場
地點:三餘書店(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9/29(日)

10: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臺南市台南市中華東路3段332號)【活動頁面
14:00
如何以文學煉成實境遊戲——製作秘辛大公開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2F文學教室(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活動頁面
2019下半年「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紀州庵3樓人文講堂(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4:30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臺南市台南市中華東路3段332號)【活動頁面
跨蝦米藝術節
地點:有野餐(高雄市鳳山區光遠路279巷3號)【活動頁面
9.29,李信瑩老師談「無懼傳統的挑戰:萊辛的《金色筆記》」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9-20 12:00
對談》狗派與貓派漫畫家的大亂鬥:HOM《大城小事》vs 61Chi《城市裡,有時候》

Openbook漫畫講座系列第三場,邀請到的與談者有漫畫家61Chi,她以《房間》出道,即獲日本外務省國際漫畫賞銀賞與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今年也有新作《城市裡,有時候》面市。另一位漫畫家HOM,則是以《大城小事》多次入圍金漫獎青年漫畫獎。

兩位創作者認識已久,聊起天來格外放鬆,現場粉絲爆棚,Openbook更找來基地書店店長張敏慧擔任主持,眾人侃侃而談,關於漫畫家各種不為人知的祕密角落一一公開,滿足所有粉絲的好奇心。

▇狗派與貓派的漫畫家

活動的第一個部分是快問快答。主持人第一題問:「請問是貓派還是狗派?」HOM在白板上寫下「狗」,61Chi則用簡單的線條畫了一隻貓。主持人接著對現場觀眾提出同樣的問題,沒想到HOM的讀者都是狗派,而61Chi的讀者毫無懸念都是貓派。

主持人順勢向讀者帶出兩位漫畫家天南地北的性格。HOM外表看起來很ㄍㄧㄥ,而61Chi則較隨性,「外表是這樣,但內在也許是完全相反喔。」與兩位漫畫家認識多年的主持人下了這樣的註解。

主持人接著問漫畫家,對什麼樣的主題較不擅長。61Chi的回應是,與「機械」相關的場景與背景。「也許是她比較不想畫方方正正的東西吧。」HOM心電感應地說道:「像我想要挑戰畫有點色色的東西,但發現辦不太到。如果有讀者在作品中看到暗示色情的畫面,譬如兩人從床上起來之類的,那已經是我盡了最大努力的結果!」這個回應令現場讀者感到意外。

「那你覺得最色情的是什麼?」61Chi舉手追問。

3c6a0084_xiu_-003suo_.jpg

「我覺得這跟裸露無關,無關色情的裸露我可以,就是人體素描。色情跟氣氛情境有關,意境表達上如果掌握得當,就算不裸露,也是色的,讓讀者感覺得到這些分鏡裡面有情慾在流動。」HOM如此闡述,而主持人則回應:「情慾的流動是愛,不是色情啊。」

下一題:「什麼題材會想一畫再畫呢?」喜歡運動的HOM回答「籃球」,而61Chi則是「人」,她說:「只要是人就可以了,我很喜歡畫人,人的細節非常迷人,肌肉骨骼什麼的。我也喜歡畫人的姿態、表情,只是畫出來,不創作成漫畫也喜歡。比起其他的物品,比如建築物或是風景,我還是喜歡人。」

在快問快答中,狗派和貓派漫畫家的個性表露無遺,HOM總是說自己答題太過嚴肅,但不善於描繪慾望的流動,還喜歡畫籃球;而61Chi則答題簡單,想到什麼說什麼,不善於描繪機械,但喜歡畫人的模樣。

3c6a0305-014suo_-004suo_.jpg不過,如此相異的兩人,卻有共同的繪畫主題:「城市」。兩人畫的都是發生在城市裡,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可是表達的方式完全不同。

主持人問:「身為漫畫家,雖然常常很窮很辛苦,不過最爽的部分是什麼?」61Chi在白板寫下「睡到中午」,HOM則寫:「畫出想表達」,又是兩個地北天南的回應。

61Chi補充:「我是一天要睡滿10到12小時的人,所以一定會睡到中午,手機也會調整成靜音,12點前如果編輯打來也聽不見。」

HOM則說:「其實不是創作者可以睡到中午很爽,而是創作者只要沒有上班,就等於沒有下班,六日大家放假,我們可能還在創作。」

除了創作,一般沒有經紀人的漫畫家也需要自己處理各項事務,如繪畫之外的文書、信件或者合作邀約,做功課找資料編撰分鏡。生活工作瑣碎一件不少地壓上眼前,並不因為睡到中午而被童話故事中的小精靈做完,睡醒之後,一樣要面對真實世界。

61Chi聽完困惑地表示:「可是我六日也都睡到中午。」引來現場讀者一陣不可控制的大笑。

開啟漫畫家之路的時間點,無可挽回的那瞬間

活動進行到第二階段,由漫畫家各自分享如何走上職業之路。

61Chi提到,她從小就喜歡畫畫,唯一會做且擅長的事只有畫畫,所以求學之路也與之相關。雖然創作的時間並不算短,但迄今也僅有3本商業作品,分別是2014年的《房間》、2016年的《南方小鎮時光》以及今(2019)年的新書《有時候》。

「我其實是無法快速創作的作者,每隔3、4年才有能量擠出一本。」61Chi說,「《房間》,概念是人生就是不斷在各種盒子裡來去,包含電梯、搬家的箱子還有電車與辦公室等等。以公寓裡的5間房間之中的5個角色來展開劇情結構。」

這本作品結束之後,61Chi分別前往捷克與法國進行藝術家駐村,各待了3個月,打開了對漫畫的認知新世界。後來她努力創作,完成的畫作掛滿了工作閣樓的牆面。她更意外地提到,自己以前的作品,其實是日漫Manga的風格;去安古蘭參展時,她本抱著出國遊玩的心情,但看到歐洲漫畫後,彷彿發現了新世界,對自己的作品更帶來許多衝擊。「回來之後,我憂鬱了好一陣子,發現原來漫畫有這麼多元的表現方式,」

61Chi提到,她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畫風,然而「畫風的演變是無法一蹴可幾,無法控制,一直到現在仍是如此。」HOM則在一旁湊興鼓吹:「好想看你的二創圖!」

3c6a0285_xiu_-012suo_.jpg

HOM的漫畫養成較晚,從小因為哥哥畫畫出色,所以她從未想過自己會踏上繪畫一行。比起畫圖,她更喜歡打球,小學曾是籃球校隊,本以為能夠直直向籃球而去,卻因為國中的球隊練習難以負荷,幾乎影響學業,在父母的要求下遂不再打球。「但我也沒有因此好好讀書。」她爽朗地笑著,「反而開始畫畫。因為畫畫是第二興趣啊,第一沒有了就順位遞補。」HOM在課本上構圖的作品,被老師發現優秀才華,而後便順理成章考進了美術班。

美術班的需求是繪畫的同時也要兼顧一般高中學業,往往凌晨三點以後才上床,早上七點又得起床上課。長時間的睡眠不足,讓HOM身心俱疲,「高中生涯這樣下來,我書也讀得不好,諷刺的是,我是因為喜歡畫漫畫才去了美術班,但是進了美術班後卻再也沒有畫過漫畫。上課的內容基本是國畫、水彩、素描以及書法,每天累得如果還有力氣看幾本漫畫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美術班對漫畫的無聲鄙視,迫使HOM投入傳統做畫的系統中,進而放棄漫畫。上大學後,為了迎合考試和商業需求,她開始接案還有家教,始終沒再進入漫畫領域。直到大四進了《蘋果日報》動新聞的分鏡部門後,才又接觸自己有興趣的繪畫模式。

HOM的出版生涯是從《大城小事》開始的,最初原在網路連載,這時的她還是上班族,畫畫是下班後的興趣。她談到當初為自己擬定的計畫是兩個月更新一次,這個頻率毫無意外地引來眾人一陣歡笑,「現在笑出來真的很壞!」她反抗般地回應。後來決定成為全職漫畫家後,立刻發現只畫漫畫根本無法過活,只好開始接更多相關工作。

shi_bao_da_cheng_xiao_shi_-40-41_s.jpg


shi_bao_da_cheng_xiao_shi_-118-119_s.jpg

《大城小事》第5集,以多元成家為主軸(時報文化提供)

▇建立創作所需的場景資料庫

靈感告竭之際,61Chi會幫自己擬定更嚴格的工作規劃,每天出門接受腦力激盪,拍攝城市中的不同畫面,強迫每週必須固定量產。「這種靈感到真的非常難得,不是像乳溝那樣可以輕易擠出來的!」突來的驚人之語,引起讀者一陣笑聲,HOM則回應:「乳溝也不是隨便就能擠出來的啊!」

3c6a0119_xiu_-005suo_-001suo_.jpg

HOM則分享了自己的祕訣,「我的電腦裡有一個硬碟,叫做『素材庫』,裡面有不同的資料夾,如餐廳1、餐廳2、咖啡廳、機場,還有會議室等等不同空間,是平常到不同地方,就隨手拍下來,分門別類地收納好,隨時可以用。如果這個硬碟毀掉了,我可能會有好一段時間無法好好工作。」也因此,有許多讀者回饋,認出她筆下場景的原始地點。61Chi聽完之後驚呼連連,「天啊,我要畫某一個場景,都是想到的當時才去找來拍。」這又呼應了狗派和貓派漫畫家的不同。

聊到題材,HOM說:「其實《大城小事》一直沒有辦法做月刊連載,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沒有辦法每個月都對某件事情很有感觸,我需要時間,所以出版的時間都不一定。我選題的關鍵大概都只有一個,就是我關心這件事,進而想要了解,我才能夠畫下去。」

渴望畫出自己在意關切的事物,也實際以能力充分掌握表現,大概就是漫畫家最接近圓滿的時刻。

面對城市裡的困頓,你不是一個人

如果將每則故事約占30頁的《大城小事》歸類為短篇漫畫,那麼每篇僅為一個跨頁的《城市裡,有時候》應該算是極短篇了。兩本書裡都有城市裡許不同的街景,主持人問,這些人和街景,是真實的嗎?如何裁剪、挑選題材?

61Chi回應:「你所謂的挑選,是我眼中對城市的觀察。所有的場景都是真的,大多是我在不同地方蹲點拍攝的成果。很多場景是日常的畫面,像是人物過斑馬線、追公車等等,但我會給它們一句註解,賦與不同涵義。」

在新作中,61Chi將視角固定在同樣的鏡位,並在不同分格中,帶出時間的流動感,捕捉城市的動態風景。她提到:「我用類似長鏡頭的方式,並加上註解,譬如有一幕,我畫一群鴿子從天空飛過,但有一隻鴿子停在屋頂上,旁邊的註解是『有時候,需要的只是幾秒鐘的喘息』,想描繪的是都市快節奏的步調,整本書大概都是形式與步調。」

da_la_-cheng_shi_li_you_shi_hou_-1_s.jpg


da_la_-cheng_shi_li_you_shi_hou_-2_s.jpg

《城市裡,有時候》內頁圖(大辣文化提供)

61Chi接著提到新書裡18、19頁那幅跨頁,畫面是一群乘客擠入捷運車廂後,獨遺一人無法上車,文案是:「城市裡,有時候……沒有你的容身之處。」她解釋道,這句話並非單指這個畫面,「有時候在求職、人際關係,各種地方都會有這種感覺。這本書是比較疏離,感受較負面,看完不會讓你開心。但我想傳達的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如果有些人也有這樣的感受,你不是一個人的。」

主持人則回應:「看《城市裡,有時候》的當下,很多街頭場景會令人好奇是否真有其人,他們看起來雖然模糊,但也像是存在於現實中的某處,偶然被你記錄了下來。」

▇外冷內熱,與外熱內冷,漫畫與城市樣貌

對談接近尾聲,主持人請漫畫家分享對彼此作品的看法。HOM提到:「61chi的作品捕捉了好幾個瞬間的浪漫,就是一些……你在那個當下會很有感觸,但也許下一秒你做了其他事,就把那些憂愁暫時丟掉,只是看到61chi的畫就會想起它們,很有共鳴。當然那是61chi的視角,感性幽微又很濃烈,不管這些故事是誰的,是你的是我的是他人的,都讓人再次體驗了那些瞬間。」

61chi再次提到兩人的反差:「就我的認識,HOM是滿ㄍㄧㄥ的人,但作品中的角色卻常常大哭、大笑,而且對白的文字超級大。相反的,我在生活中講話很大聲,也會大笑,看來外向活潑,但作品中的角色卻都很『沉』……」停頓3秒後,61chi突然追問:「為什麼?」引起讀者們哄堂大笑。

HOM回應說:「很多人都說我很ㄍㄧㄥ,但這其實已經是我很自在的感覺了。」61chi問:「你有刻意壓抑嗎?」HOM回答:「雖然很雀躍,但我面部沒有表情。」主持人與61chi齊聲回應:「那就是很ㄍㄧㄥ!」

兩人的個性反差,也形成了漫畫中城市樣貌的差異。HOM筆下色彩鮮豔,且經常使用大面積的色塊;而61chi則偏好低彩度,接近黑白淡墨感。

「創作中,會不會有孤單的時刻?」主持人問。HOM回應:「我可能會去跑步或打球吧,或者看喜劇,像是《IT狂人》」,61chi則說:「當你在趕稿的時候,你哪有時間覺得很孤單啊!有時間吃飯、睡覺就不錯了好不好!」

整個夜晚,在兩位漫畫家的相互鬥嘴中,畫下了令人回味且愉快的句號。

3c6a0358_xiu_-018suo_.jpg

▉向漫畫家/作家告白

Openbook提供告白小紙條,讓與會讀者分享對漫畫家/作家的心內話,對談結束後抽出幸運讀者,可獲得漫畫家簽名板。活動迴響熱烈,現場約4/5以上的讀者都填寫了小紙條,我們特地挑選了願意公開的幾則,與所有讀者共享。


q2.jpg

從《南方小鎮時光》開始認識61chi老師,到最新的《城市裡,有時候》捕捉都市裡各種顯而易見又不願直指的情狀,感覺被正面直拳迎擊,卻又細心承接了啊!謝謝老師❤──Hana


q1.jpg

《城市裡,有時候》,陪伴我許多,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謝謝你的創作──小令


q4.jpg

在看《城市裡,有時候》的過程中,從極短篇的片段裡的鏡頭感受到安靜沉穩的力量,也將自己投射在城市的情境中,真的好喜歡、好喜歡,充滿療癒及共感,謝謝妳畫了這本漫畫。──Zzzoe


q3.jpg

當初在FaceBook上看到《大城小事》的第五集連載,雖然自己不是同志,但對多元成家的議題很關心,身邊也有同志朋友,真的、真的非常感謝你畫出這個故事,呈現出同志朋友他們的生活、心境、幸福的時刻,甚至痛心絕望的瞬間,讓更多人理解和尊重,所以在題材上覺得內心被打動了,而且畫風也非常喜歡,畫面中常常有溫馨、可愛的小互動,尤其溜溜,雖然自己是貓派,但柯基溜溜真的有夠可愛!!!!❤──小艾


q5.jpg

我是在臺北工作的北漂族,當初看到《大城小事》的漫畫,除了用色很特別、很吸引人,故事劇情更是溫暖了人在異鄉生活的我!除了關注《大城小事》,comico的《打出名堂》、HOM老師的噗浪也有追蹤,謝謝老師有在關注社會議題,能在今天見面很開心。希望《大城小事》可以長久下去!!有新的作品系列也會支持的!!(我有跟CCC創作集許願採訪HOM老師)──Overy


q6.jpg

一直一直很喜歡HOM的作品,從HOM第一次出書(《8.5話》)之前就一直Follow到現在。《8.5話》、《大城小事》、《魔幻時刻》都用新台幣支持了!每一篇故事都給了我許多啟發或感動,也因為HOM的創作,讓我更想認識臺灣的漫畫產業。謝謝HOM帶給我們這麼多精彩的創作,今後也會繼續支持❤(不重要的P.S.:HOM本人真的很帥(偷告白),其實我最近發生了很多事,有點崩潰,一直猶豫今天要不要來,但為了見偶像XD,還去臺中朝聖了公車站XD)──米朵綠


3c6a0333_xiu_-016suo_.jpg

2位抽到漫畫家親筆簽名板的幸運讀者

3c6a0433_xiu_-020suo_.jpg

3c6a0447-021suo_.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