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瑣細繁花──金宇澄為Openbook而寫
1986年,我的短篇《風中鳥》在《上海文學》九期發表,次年獲《上海文學》獎。有一天主編周介人先生說,宇澄,你來當編輯吧。我就這樣做了《上海文學》編輯,至今三十餘年了。
記得到雜誌社不久,我用紅筆把某老作家的稿子改成了「大花臉」,讓周先生嚇一跳。那是手寫字的黃金年代,來稿都是手寫或複寫(兩紙之間墊「藍印紙」複製),作者再難看的字,編輯都習慣。編輯聯繫作者,是真正意義的筆談。
時間多麼緩慢,炎熱的夏天,老編輯在作家協會大廳的角落鋪席午休,302房間壁櫥,發現一架30年代華生老電扇,標有1950年代公家印記,打開最低一檔開關,稿紙亂飛,幾乎就是狂風。不知有多少次,我用壁櫥裡一套理髮工具為同事理髮,有幾次王安憶走進來說,金宇澄,幫我剪一下頭髮好伐。那年代,是這樣的手工場面。
1990年代,寧靜的編輯部,慢慢流動起社會各式人等,既稱投稿,也借用電話總機大談塑膠粒子、鋼材、桑塔納生意、出國拒簽、流浪詩人蓬頭垢面、失戀失業民工,都可以拜訪編輯部,包括「開天眼」氣功大師(自謂眉心另開一眼,再晚也不閉合),組稿《先進企業家事蹟》的狡猾仲介、包括「老軍醫」自報家門,喂,把我登兩年膏藥廣告,好不好哇?
「萬字內短篇小說」、「新市民小說」是當時《上海文學》雙璧,前者體現1980年代講究質地的文本,對編輯發稿是最嚴格的考驗,內容重要嗎?或許形式更重要——讀者一眼看的就是形式啊。
等到1990,河面忽然舒緩,也呈現各自更湍急的漩渦,小說敘事因有了拍攝電視劇的潛能,更趨向於有頭有尾,就此也一頭扎進「故事完整性」輪迴,在我眼裡1990的文學狀態,一直維繫至今,基本不再移動。
這些內容,應該是《繁花》的前史。

金宇澄插圖作品(東美出版提供)
熟讀稿件,常常會自問,比如,我們為什麼都接受了西式分行?人物講一句話,另起一行,講一個字,也分一行。
1950的上海版小說,中式直排,人名、地名,加線標出(包括看得爛熟的蕭洛霍夫《頓河故事》),之後,就是橫排天下了。
王家衛導演問過我,上海版小說,為什麼不能直排?我說,這問題太複雜了。沒辦法回應。
新版的漢語經典,為什麼西式標點?唐詩宋詞,自然而然西式標點,國粹貼滿西式解碼。
上海1950版《唐人選唐詩》,中式圈點(也就是古人「可圈可點」?),對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PK「床前明月光o疑是地上霜o」呢,古代飄過來的語氣間隙、停頓韻味,肯定就是西式的「,」「。」?
《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先生說,你怎麼還糾纏這事啊? 1950年代幾個北大老教授,就是為這事爭論不休,最後不了了之嘛。
時光的變化,包含了這些瑣細——就等於我發現,如今的年輕「平面設計師」(我以前稱美術編輯、美編),都以大面積「留白」為美,因此常常翻看到1930年代那種「開天窗」效果,文字都細小緊縮,仿佛字型大小越小越精緻。但古人一直以字大為美啊,宋版書大字有多舒服啊。
還是,我自己已經很老了。
這些瑣細,也包括了《繁花》的實驗。
比如這本小說從頭到尾,文字都是三四千字擠在一起的。
比如只用逗號句號,經常「一逗到底」。
語言學家沈家煊先生做過《繁花》「一逗到底」統計:
第6章講蟹經,49逗。
23章春香結婚,47逗。
25章阿寶爸爸回憶,65逗。
隨後引趙元任的話:「漢語主要靠語調和停頓界定句子,一段話往往一逗到底」,以及呂叔湘的「漢語口語裡有特別多的流水句,一小句接一小句,很多地方,可斷可連。」
搜羅了早就被「新文化運動」判死刑的「鴛鴦蝴蝶派」舊詞:娟好絕世,靈心慧舌、明眸善睞、五內如沸……
小說初發《收穫》,據說引起某編輯不滿——怎麼他可以用「低鬟一笑」描繪當今我們的女性?
我知道了笑一笑想,我為什麼不呢?要我改成「恰似你一低頭的溫柔」嗎?這突然出現的四字,能生發多少久違之美,翻譯腔文筆就露綻多少笨拙。
但凡《繁花》提到了舊書名、人物念出了舊詩詞句子、港臺歌曲,作者我都注有「請排繁體字」,處身一個簡體字世界,相當異常——這在各位臺灣讀者觀看的版本裡,已無法領受「簡體凸現繁體」的驚豔、字與字對照的驚鴻一瞥了,就這一點上,繁體字全然淹沒了作者設置的文本意識,繁體字的簡單化屬性,撫平雪泥鴻爪的能力,是我發現的。

金宇澄插圖作品(東美出版提供)
說了這麼多原因,《繁花》另一緣起,是讀到了2004年某漢學家的言論,意思是現在他譯中文小說,完全不需要查字典了……如今中文真已經這般簡單明快、一目了然了嗎,這是《繁花》生成的另一動力。
一位長住巴黎的老上海說,你小說裡的「不響」兩字,看他們怎麼譯,法語太嚴謹了,法國小朋友,從小受教育就是不重複相同的詞,你重複了多少,一千三百多遍。
詹宏志先生說,「《繁花》的語言樣式,對臺灣年輕讀者多少是有閱讀障礙的,只有譯文能過濾它們,一定要找大出版社。」
我不知道這些,確實沒考慮《繁花》翻譯的問題。
我一直曉得,我這是為華文讀者描繪的世界。
感謝各位!
2019, 10,13●

金宇澄題字祝福所有Openbook閱讀誌的讀者
|
作者簡介:金宇澄 曾名金舒舒,生於上海,祖籍吳江黎里,代表作《繁花》、《洗牌年代》、《我們並不知道》、《碗》、《輕寒》、《方島》、《回望》等,主編《漂泊在紅海洋──我的大串聯》、《城市地圖》等,現任《上海文學》執行主編。 作品獲第 9 屆「茅盾文學獎」、首屆央視「中國好書」、首屆「魯迅文化獎」、第 2 屆「施耐庵文學獎」、第 11 屆「華語文學小說家獎」、2013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2014「春風悅讀盛典」白金圖書獎,2016「花地文學榜」散文獎、2018「中國網路文學20年20部作品」,2018「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最有影響力小說」。2017《鏡週刊》年度十大好書,2017與2018《Openbook 閱讀誌》中文創作類年度好書獎、2018 臺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小說類首獎。 |
【版畫展:繁花-金宇澄的文學與版畫】
OB短評》#214 俐落有風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細軟
馬翊航著,時報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文
作者寫愛裡的痛楚與疲憊,如雨絲藏針,身體體感放到極大,全身表皮都在感知毛茸茸的靜電,留白與斷句製造出的聲音效果美而憂傷,呼應詩作裡愛的末日感。【內容簡介➤】
●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
文、圖:游書珣,黑眼睛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母親和詩人是特別依賴直覺的兩種生物,這本詩集從將為人母、初為人母寫到開始放手,簡單,溫暖,患得患失,把人與人之間的初始羈絆訴說得牽腸掛肚,極其動人,短短幾句,卻有開天闢地的大溫柔。【內容簡介➤】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李屏瑤著,麥田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益
在都會邊緣、家族邊緣長大的女生,自小就精於觀察成人世界如何依照性別切分資源,於本書就戰鬥位置,從閱讀生長出抵抗的力量,徒手填平內心創傷,如修復馬路坑洞,開闢另類規格的女性生存之道。文字俐落,轉折俐落有風,袪傷解鬱透中氣。【內容簡介➤】
●人類學活在我的眼睛與血管裡
從柬埔寨到中國,從「這裡」到「那裡」,一位人類學者的生命移動紀事
劉紹華著,春山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文 樂 獨
作者為國內備受矚目的人類學者。本書一半是舊作,一半是新加入的散文,整合起來可見作者銳利的視角與深刻的關懷,非常值得一讀。【內容簡介➤】
● 頭髮
一部趣味人類史
Hair: A Human History
寇特.史坦恩(Kurt Stenn)著,劉新譯,聯合文學,36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從科學面解析毛囊毛幹,從人文面談頭髮的神話與政治意義,頭皮上下都照顧周全,知識滿載又饒富趣味,是東邪西毒兼東成西就的頭髮科普大全。【內容簡介➤】
● 圖解大相撲
從幕前到幕後,探索體現文化精髓的日本國技
裏まで楽しむ! 大相撲 行司‧呼出‧床山のことまでよくわかる!
DUGHOUSE(ダグハウス)著,歐兆苓譯,遠足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本書該是相撲控的心頭好,知識滿點,卡哇伊的圖解也萌到不行,百摔不爛的樣子,尤其是日本現在的橫綱們都快要全盤外國人化了,這本五臟俱全的小巧圖說,驀然就滲出一股文化遺產的淡淡的哀傷。【內容簡介➤】
●柏青哥
Pachinko
李珉貞(Min Jin Lee)著,蘇雅薇譯,蓋亞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本書為韓裔家族由朝鮮遷往日本,再前進美國的史詩之作,由美國韓裔作者追溯史料,重建在日朝鮮人深受歧視的生活,如小鋼珠錯落叮噹,機器彈射的其實是移民不確定的命運。儘管作者難以完全跨越文化隔閡,仍在全球離散圖像中,描繪出朝鮮人近一世紀的遷徙長歌。
日韓對台灣而言都有無法忽視的巨大影響力,而夾在兩國之間的在日韓國人歷史處境,對於困宥在大國局勢以及複雜認同間的台灣人,本書讀起來也具有微妙的感觸。在日本,柏青哥產業是典型在日韓國人的經營事業,書名以此破題更凸顯在日韓國人的複雜命運。【內容簡介➤】
●羅漢門
錢真著,衛城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這本歷史小說試圖重現朱一貴事件,作者透過心理描寫重現草莽的歷史形象,是個有趣的嘗試。以現代中產知識分子的口吻,敘寫三百年前的農民起事,少了些草莽血氣,多了些冷靜細巧的心理描寫,隔著相當的距離看玻璃球裡的廝殺,不失為引領大眾想像歷史情境的一種方法。【內容簡介➤】
● 暗池
人工智慧如何顛覆股市生態
Dark Pools: The Rise of the Machine Traders and the Rigging of the U.S. Stock Market
史考特.派特森(Scott Patterson)著,甘錫安譯,行路出版,499元
推薦原因: 知
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進展驚人,其中應用最深入的就是金融交易,然而除了為掌握工具的交易者獲得更大的獲利空間外,這些金融的創新究竟對整體社會經濟帶來甚麼樣的影響,在歷經多次全球金融風暴後,值得更深入的思考,本書提供了一個適當的入門。【內容簡介➤】
●AI世代生存哲學大思考
人人都必須了解的「新AI學」
文系人間のための「AI」論
髙橋透著,黃郁婷譯,聯經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樂
AI類書籍已經多到像是AI寫出來的了,不過本書倒是發揮了日本超強整理術,以Q&A方式抽絲剝繭,簡明勾勒出一個人機共處、乃至於人機合體的數位未來。議題足夠科幻,讀來有股非現實的愉悅感,本書更可取的是樂觀看待AI世代免於恐懼的自由,讓人高反差地想起倡議千萬不要接觸外星人的霍金。【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