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通信 Vol.026》作家的祕密寶物
第一次認識《恐龍X光》作者慶惠媛,是在2018 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上,影片中的她說創作緣於在醫院等待時,想像恐龍們也來醫院求診,因為想著心愛的恐龍大隊,才能撐過身體不適的階段。這期閱讀通信,編輯部大大帶來新生代嘻哈歌手的訪問、繪本大師尤塔.鮑爾阿姨對於創作者必須和現實連結的觀點,也讓通通編覺得,這些打動人心的作品背後,是作者首先發現鼓舞自己的寶物,才有源源不斷的能源可以傳到讀者這邊~
言歸正傳,《恐龍X光》作者慶惠媛的台灣個展,只到這星期天(1/13)喔!畫迷們不要錯過~專訪請見:
年前重磅文章,篇篇精彩、通通推薦(掩面):
- 【對談・嘻哈囝1】重返台灣嘻哈江湖:熊仔、ØZI與夜貓組對談
「只要發得出聲音就能饒舌。不需要買樂器,不需要練習音階,連好的歌唱技巧都不需要。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寄託到歌詞上就行了」——《圈外編輯》
嘻哈以簡易的門檻,包容新生代的創作者,無論你是ABC還是來自草屯以宮廟元素創作,每個人都在演繹自己的本土,傳達自己的real,然後每個受訪者都好帥啊(迷妹模式on)➤從1月到3月,Openbook將每月刊登一篇「嘻哈囝」相關報導,連續3個月,敬請期待。
- 【每週童書・繪本大師】以「簡單而真實」為創作原點的尤塔.鮑爾
尤塔.鮑爾阿姨念書進修的時候,同時在療養院工作10年,照顧生病和癱瘓的人,她認為「一個人如果只和書籍合作,最終會失去和現實世界的聯繫」她的作品《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描述一位媽媽大吼「轟掉」自己的小孩,既好笑又真實,通通編已決定送給自己的外甥XDD。 - 【書.人生.吳曉樂】文學從不擔保快樂
這期的書人生,通通編放棄摘句與詮釋,因為吳曉樂的文字正如一張有著26首歌卻每首都好聽的專輯;她以故事道盡文學的可以與無奈,同時也帶給我們數本不可錯過的書。 - 【睽違13年】用所有氣力造一座橋:從《偷書賊》到《克雷的橋》
- 【睽違13年】每天平均寫下1.9字:朱薩克新作《克雷的橋》紐約見面會
通通編的臉書最近盛行po出十年前的照片,但人的內在變化往往是一張照片看不出的;比方說《偷書賊》作者馬格斯.朱薩克,為了寫出比以前更好的作品,整整花了13年創作新書《克雷的橋》,這中間不知道刪除了幾百萬字的草稿、每天與自己搏鬥更像是永無終點的馬拉松⋯⋯唉喔,作家真的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他國際書展會來台~期待~) - 【OB短評】#150 搔到癢處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開房間|丈量印度|東京建築女子|黃色電影|尼采|天氣之書|新韓國人|鄰人|從彼山到此山|渣誌| - 【OB短評】#151 魔幻現實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苦雨之地|失物風景|紅磚港坪|朋友之間|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朱紅的記憶|慈悲的語言|
▇1/18(五)~1/26(六)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1/18(五)
19:30 ~ 21:00
▶陳夏民決定之書《失物風景》新書巡迴分享會
地點:時光1939 花蓮市民國路80巷16號【活動頁面➤】
●1/19(六)
10:00
▶2019第七屆台北國際動漫節
地點: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 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活動頁面➤】
13:30 ~ 14:30
▶2018OPENBOOK好書獎 導讀講座:青春悅讀風起
地點:朗朗小書房 新竹市東區水源街77巷18號【活動頁面➤】19:30 ~ 21:00
▶王浩一《英雄多情》新書分享會【台北場】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5F【活動頁面➤】19:30 ~ 21:30
▶陳夏民決定之書《失物風景》新書巡迴分享會
地點:誠品書店松菸店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3F FORUM【活動頁面➤】
●1/20(日)
14:00 ~ 17:30
▶世界三極 全國巡迴演講(高雄場)
地點:高雄中山大學光中廳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活動頁面➤】
14:30 ~ 16:00
▶王浩一《英雄多情》新書分享會【高雄場】
地點: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1/23(三)
19:00 ~ 21:00
▶范毅舜《公東的教堂》╳《山丘上的修道院》新書分享會
地點:敏隆講堂 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活動頁面➤
●1/25(五)
20:00 ~ 21:30
▶[敦南夜講堂]萊辛,愛在界線上的模樣
地點:誠品書店敦南店 2F 藝術書區閱讀桌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活動頁面➤】
●1/26(六)
14:00 ~ 15:30
▶陳夏民決定之書《失物風景》新書巡迴分享會
地點: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14: 00 ~ 16:00
▶不只是啤酒和豬腳——德國飲食文化史漫談
地點: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藝文活動廳 臺北市和平西路一段20號12樓【活動頁面➤】▶金車文學講堂:胡仲凱【影像和文字帶來不一樣的感動】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活動頁面➤】
19:00 ~ 21:00
▶陳夏民決定之書《失物風景》新書巡迴分享會
地點:邊譜 臺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408號【活動頁面➤】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日治時代外國人在台灣
地點:薄霧書店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02號3樓【活動頁面➤】
19:30 ~ 21:00
▶厲害了你的法!法律白話文運動《召喚法力》新書分享會【台中場】
地點:誠品綠園道店 3 樓藝術書區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 68 號 3 樓【活動頁面➤】
書.人生.吳曉樂》文學從不擔保快樂
小學六年級,廁所內,我跟我信賴的女朋友在享受著鐘響後還能夠耍賴的幾分鐘,我也忘了那時聊到什麼,總之她斜歪著頭,看著我說,妳的想法好多、好複雜。妳真是一個怪人。聞言,我的身體隨之僵硬,五官凍結。
我從小就時常被形容為一個纖細、多敏的小孩,但那多是長輩對於我的評價,我自可以用某種叛逆的態度與之抗衡,但,頭一回有年紀相近,還是我坦露心事的密友這樣形容,怪人。這形容好可怕,感覺不是一個社會悅納的存在,那一天起,我疏遠了那位朋友,並非因為厭怪她這樣說我,相反地,而是出於某種行跡敗露的倉皇感,精怪一旦現行,除非傷人,只能遠避。
我懷抱著千萬不能再被第二個人這樣形容的心情,謹慎地選擇相處的伴,也絕不在友人面前陳述自己的忠實感受。直到高中,自書店買回《流離》這本書。起初只是覺得文字裡的光線濃淡暈染,非常引人,等我發現時,自己簡直是以貪婪的速度,吞噬著每字每句,黃宜君的文字,讓我首度明白到,纖細、多敏雖必然導致感傷,但也有一項古老的發明能夠與之斡旋,那便是文字。
書寫不能防禦生命之暴烈,但書寫可以紀錄一個個體如何與生命中各式傷害對談的過程。我又回頭去翻推薦序,駱以軍寫的,「她以時間術,以細微耐性地修改光影,以爬蟲類般的自我修復,靜靜縮坐在正常生活裡人們來來去去的樓梯下死角,以夢境練習的停格、走位、刷淡或刮畫的技巧,將它們偷渡至她的「莒哈絲式房間」。有很長一陣子我時常是撫著這行文字來度過日常生活,我告訴自己,如果這世界上有一個人的心思那麼細,而世界上有另一個人那麼小心翼翼、視若珍稀地評價他,那麼,我可以有期待,有朝一日我也會遇到一個人這樣理解我,而非以「怪人」框架我。
高二,在網路上加入一個文學社團,管理員是一位住在高雄的小姊姊。她的文字帶有一股灰髒的華麗,我十分著迷,反覆哀求她與我分享自己的品味養成。小姊姊說她最愛的作品是席薇亞・普拉絲的《瓶中美人》。我好不容易找來,那是繼《流離》以後的第二次驚懾,若云《流離》呈現了驚人的自傷慾,《瓶中美人》可謂是更上層樓,暴露出強大的死慾。
上了大學後,不曉得誰在廁所內扔了一本《躁鬱之心》,我很快地認出這本書,紀大偉給《瓶中美人》寫的推薦序中,提到了這本書。《流離》和《瓶中美人》是現象的描述,《躁鬱之心》是對現象的解釋。傑・凱米森本身有兩個身分,躁鬱症的醫界權威以及患者。她以詩意的遣詞點出了當她在躁期時,整個世界是浮光幻采,任她把玩,然一旦進入鬱期時,她像是進入了繭,動彈不得,且對於外在人事的變動毫無興趣。
身為霍普金斯大學精神醫學系教授,傑米森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她對於躁鬱更有動人的曼麗形容:「我非常非常思念我的土星,如果星辰曾在你腳邊閃耀,星球的光環曾在你手中穿過,那麼,要放棄心靈和情緒的展翅翱翔著實不易。」我最欣賞凱米森的一點是,她深諳當靈感經過時,我們腦中大放異彩的壯觀景致,但她也反覆提醒,我們終究要尋找到回到地球的路徑。
我自己買了一本《躁鬱之心》,放在《流離》的隔壁,那時我還懷抱著有朝一日能夠一睹黃宜君風采的憧憬,我設想,可能是在她的新書發表會上。到了大四,我納悶著書市上怎麼未有她的更新,漫不經心地查詢起她的近況,才遲遲懂得,早在《流離》出版的同年十月,作家即自縊身亡,得年三十歲。抬頭看了書櫃並肩而立的兩本書,作家的死把我牽進了更深一層的思考,敘事本身能帶來救贖嗎?似乎不是這樣子的。
很多年以後,鼓起勇氣在社群媒體上,把《流離》列為十本我珍愛的書,多數的臉友都對於其他九本反應熱烈,只有一個朋友留言表示,他也喜愛《流離》。戲劇性的是,一年後,這個男孩墜樓身亡。紀大偉在《瓶中美人》的推薦序中,寫道「我的一位摯友在自殺未遂數次之後,終於成功跳樓身亡,化為晚報一角的鉛字。」然而,今日已是數位時代,鉛字太沈重,朋友的死訊化為一則網路即時新聞,並且很快地被洪量的資訊沖走,男孩的死把我牽進了更深的迷境,閱讀本身能帶來救贖嗎?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最末跟精神科醫師的對話,林奕含先告訴醫師,她認為自己的寫作是徒勞的。寫這麼多,不能拯救任何人,甚至不能拯救自己。而在一段鋪陳後,醫師復問她,「整個書寫讓妳害怕的是什麼?」林奕含回答,「……寫完以後再看,最可怕的就是:我所寫的、為可怕的事,竟然是真實發生過的事。而我能做的只有寫……」醫師回答她,「妳知道嗎?妳的文章裡有一種密碼。只有處在這樣的處境的女孩才能解讀出那密碼。就算只有一個人,千百個人中有一個人看到,她也不再是孤單的了。」
我相信我的朋友,他也跟我一樣,因為《流離》而輕減了寂寞,但這份連結感似乎也不足以支撐,一個人持續與世界保持對話所需要的能量。我因為想懂了這兩件事,而傷心了好一段日子。
日子又昏昏沈沈地往前,幾個月後,我遇到《渺小一生》這本書。此書討論的是主角裘德如何在重大慘傷的命運後,與「他人」爭奪對「自己」的詮釋權。數十年下來,裘德無法停止追問「我到底是誰」,在有些人眼中,他是淫蕩的、渴望被支配的小男孩;但,同樣地,在有些人眼中,裘德是蘋果,是生命對他們的慷慨贈與。
詛咒與祝福都發生在單一個體之上,裘德的情況時興時衰,最終,在漫漫旅途上,裘德做出了選擇,很多讀者說,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作者給了一個這樣的結局,眾志無法成城,反倒塌陷。我則從中思量起我從《流離》以降的困惑,文學是什麼?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文學跟人類的命運如何牽扯?我漸漸歸納出了結論,文學從來不擔保人類感受上的幸福無傷,相反地,文學會不斷地逼近你,許你苦痛,許你掙扎,甚至,讓你感到歸屬後又要你承受百年的孤寂,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仍對文學有渴望?有期盼?
我承認,我還是抱持高度的疑惑,但我欣賞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看待這問題的方式,他曾說過:「我對於文學的前途有信心,因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著只有文學才能以其特殊方式讓我們感知的東西。」美哉斯言。
從前我深信,若一本書讓我中毒,必定有一本書會是解藥,如今我已接近而立之年,我必須坦承並非如此,多數的書既不致病也不治病,文學所做的無非是:世界的另一面掀起小角,等待你的撕開。躲在底下的可能是一個美麗新世界,也可能是滿佈醜陋與不仁。文學要你感受更多,並且一直如此。
吳曉樂
作為作者,我相信一件事,以作品的日常遠近,來區分一位作者的宏觀或深邃與否,均屬無效分類。廚房裡的刀具雖比不上槍砲彈藥,但作殺人用,也應是得心應手。 我所盡的大小嘗試,就是為了談這樣一個信仰:所有的里程碑,都是日常生活小小的歪曲與扭斜開始。寫過專欄若干,散文若干,書評若干,小說一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征服言情小說。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