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吳曉樂》文學從不擔保快樂

小學六年級,廁所內,我跟我信賴的女朋友在享受著鐘響後還能夠耍賴的幾分鐘,我也忘了那時聊到什麼,總之她斜歪著頭,看著我說,妳的想法好多、好複雜。妳真是一個怪人。聞言,我的身體隨之僵硬,五官凍結。

我從小就時常被形容為一個纖細、多敏的小孩,但那多是長輩對於我的評價,我自可以用某種叛逆的態度與之抗衡,但,頭一回有年紀相近,還是我坦露心事的密友這樣形容,怪人。這形容好可怕,感覺不是一個社會悅納的存在,那一天起,我疏遠了那位朋友,並非因為厭怪她這樣說我,相反地,而是出於某種行跡敗露的倉皇感,精怪一旦現行,除非傷人,只能遠避。

我懷抱著千萬不能再被第二個人這樣形容的心情,謹慎地選擇相處的伴,也絕不在友人面前陳述自己的忠實感受。直到高中,自書店買回《流離》這本書。起初只是覺得文字裡的光線濃淡暈染,非常引人,等我發現時,自己簡直是以貪婪的速度,吞噬著每字每句,黃宜君的文字,讓我首度明白到,纖細、多敏雖必然導致感傷,但也有一項古老的發明能夠與之斡旋,那便是文字。

書寫不能防禦生命之暴烈,但書寫可以紀錄一個個體如何與生命中各式傷害對談的過程。我又回頭去翻推薦序,駱以軍寫的,「她以時間術,以細微耐性地修改光影,以爬蟲類般的自我修復,靜靜縮坐在正常生活裡人們來來去去的樓梯下死角,以夢境練習的停格、走位、刷淡或刮畫的技巧,將它們偷渡至她的「莒哈絲式房間」。有很長一陣子我時常是撫著這行文字來度過日常生活,我告訴自己,如果這世界上有一個人的心思那麼細,而世界上有另一個人那麼小心翼翼、視若珍稀地評價他,那麼,我可以有期待,有朝一日我也會遇到一個人這樣理解我,而非以「怪人」框架我。

高二,在網路上加入一個文學社團,管理員是一位住在高雄的小姊姊。她的文字帶有一股灰髒的華麗,我十分著迷,反覆哀求她與我分享自己的品味養成。小姊姊說她最愛的作品是席薇亞・普拉絲的《瓶中美人》。我好不容易找來,那是繼《流離》以後的第二次驚懾,若云《流離》呈現了驚人的自傷慾,《瓶中美人》可謂是更上層樓,暴露出強大的死慾。

上了大學後,不曉得誰在廁所內扔了一本《躁鬱之心》,我很快地認出這本書,紀大偉給《瓶中美人》寫的推薦序中,提到了這本書。《流離》和《瓶中美人》是現象的描述,《躁鬱之心》是對現象的解釋。傑・凱米森本身有兩個身分,躁鬱症的醫界權威以及患者。她以詩意的遣詞點出了當她在躁期時,整個世界是浮光幻采,任她把玩,然一旦進入鬱期時,她像是進入了繭,動彈不得,且對於外在人事的變動毫無興趣。

身為霍普金斯大學精神醫學系教授,傑米森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她對於躁鬱更有動人的曼麗形容:「我非常非常思念我的土星,如果星辰曾在你腳邊閃耀,星球的光環曾在你手中穿過,那麼,要放棄心靈和情緒的展翅翱翔著實不易。」我最欣賞凱米森的一點是,她深諳當靈感經過時,我們腦中大放異彩的壯觀景致,但她也反覆提醒,我們終究要尋找到回到地球的路徑。

我自己買了一本《躁鬱之心》,放在《流離》的隔壁,那時我還懷抱著有朝一日能夠一睹黃宜君風采的憧憬,我設想,可能是在她的新書發表會上。到了大四,我納悶著書市上怎麼未有她的更新,漫不經心地查詢起她的近況,才遲遲懂得,早在《流離》出版的同年十月,作家即自縊身亡,得年三十歲。抬頭看了書櫃並肩而立的兩本書,作家的死把我牽進了更深一層的思考,敘事本身能帶來救贖嗎?似乎不是這樣子的。

很多年以後,鼓起勇氣在社群媒體上,把《流離》列為十本我珍愛的書,多數的臉友都對於其他九本反應熱烈,只有一個朋友留言表示,他也喜愛《流離》。戲劇性的是,一年後,這個男孩墜樓身亡。紀大偉在《瓶中美人》的推薦序中,寫道「我的一位摯友在自殺未遂數次之後,終於成功跳樓身亡,化為晚報一角的鉛字。」然而,今日已是數位時代,鉛字太沈重,朋友的死訊化為一則網路即時新聞,並且很快地被洪量的資訊沖走,男孩的死把我牽進了更深的迷境,閱讀本身能帶來救贖嗎?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最末跟精神科醫師的對話,林奕含先告訴醫師,她認為自己的寫作是徒勞的。寫這麼多,不能拯救任何人,甚至不能拯救自己。而在一段鋪陳後,醫師復問她,「整個書寫讓妳害怕的是什麼?」林奕含回答,「……寫完以後再看,最可怕的就是:我所寫的、為可怕的事,竟然是真實發生過的事。而我能做的只有寫……」醫師回答她,「妳知道嗎?妳的文章裡有一種密碼。只有處在這樣的處境的女孩才能解讀出那密碼。就算只有一個人,千百個人中有一個人看到,她也不再是孤單的了。」

我相信我的朋友,他也跟我一樣,因為《流離》而輕減了寂寞,但這份連結感似乎也不足以支撐,一個人持續與世界保持對話所需要的能量。我因為想懂了這兩件事,而傷心了好一段日子。

日子又昏昏沈沈地往前,幾個月後,我遇到《渺小一生》這本書。此書討論的是主角裘德如何在重大慘傷的命運後,與「他人」爭奪對「自己」的詮釋權。數十年下來,裘德無法停止追問「我到底是誰」,在有些人眼中,他是淫蕩的、渴望被支配的小男孩;但,同樣地,在有些人眼中,裘德是蘋果,是生命對他們的慷慨贈與。

詛咒與祝福都發生在單一個體之上,裘德的情況時興時衰,最終,在漫漫旅途上,裘德做出了選擇,很多讀者說,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作者給了一個這樣的結局,眾志無法成城,反倒塌陷。我則從中思量起我從《流離》以降的困惑,文學是什麼?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文學跟人類的命運如何牽扯?我漸漸歸納出了結論,文學從來不擔保人類感受上的幸福無傷,相反地,文學會不斷地逼近你,許你苦痛,許你掙扎,甚至,讓你感到歸屬後又要你承受百年的孤寂,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仍對文學有渴望?有期盼?

我承認,我還是抱持高度的疑惑,但我欣賞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看待這問題的方式,他曾說過:「我對於文學的前途有信心,因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著只有文學才能以其特殊方式讓我們感知的東西。」美哉斯言。

從前我深信,若一本書讓我中毒,必定有一本書會是解藥,如今我已接近而立之年,我必須坦承並非如此,多數的書既不致病也不治病,文學所做的無非是:世界的另一面掀起小角,等待你的撕開。躲在底下的可能是一個美麗新世界,也可能是滿佈醜陋與不仁。文學要你感受更多,並且一直如此。


吳曉樂
作為作者,我相信一件事,以作品的日常遠近,來區分一位作者的宏觀或深邃與否,均屬無效分類。廚房裡的刀具雖比不上槍砲彈藥,但作殺人用,也應是得心應手。 我所盡的大小嘗試,就是為了談這樣一個信仰:所有的里程碑,都是日常生活小小的歪曲與扭斜開始。寫過專欄若干,散文若干,書評若干,小說一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征服言情小說。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026》作家的祕密寶物

第一次認識《恐龍X光》作者慶惠媛,是在2018 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上,影片中的她說創作緣於在醫院等待時,想像恐龍們也來醫院求診,因為想著心愛的恐龍大隊,才能撐過身體不適的階段。這期閱讀通信,編輯部大大帶來新生代嘻哈歌手的訪問、繪本大師尤塔.鮑爾阿姨對於創作者必須和現實連結的觀點,也讓通通編覺得,這些打動人心的作品背後,是作者首先發現鼓舞自己的寶物,才有源源不斷的能源可以傳到讀者這邊~

言歸正傳,《恐龍X光》作者慶惠媛的台灣個展,只到這星期天(1/13)喔!畫迷們不要錯過~專訪請見:

年前重磅文章,篇篇精彩、通通推薦(掩面):

  • 【對談・嘻哈囝1】重返台灣嘻哈江湖:熊仔、ØZI與夜貓組對談
    「只要發得出聲音就能饒舌。不需要買樂器,不需要練習音階,連好的歌唱技巧都不需要。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寄託到歌詞上就行了」——《圈外編輯》
    ​嘻哈以簡易的門檻,包容新生代的創作者,無論你是ABC還是來自草屯以宮廟元素創作,每個人都在演繹自己的本土,傳達自己的real,然後每個受訪者都好帥啊(迷妹模式on)

    ➤從1月到3月,Openbook將每月刊登一篇「嘻哈囝」相關報導,連續3個月,敬請期待。

給大家看看「嘻哈囝」同名紀錄片~
  • 【每週童書・繪本大師】以「簡單而真實」為創作原點的尤塔.鮑爾
    尤塔.鮑爾阿姨念書進修的時候,同時在療養院工作10年,照顧生病和癱瘓的人,她認為「一個人如果只和書籍合作,最終會失去和現實世界的聯繫」她的作品《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描述一位媽媽大吼「轟掉」自己的小孩,既好笑又真實,通通編已決定送給自己的外甥XDD。

    da_hou_da_jiao_de_qi_e_ma_ma_nei_ye_zhao_qin_zi_tian_xia_ti_gong__0.jpg

  • 【書.人生.吳曉樂】文學從不擔保快樂
    這期的書人生,通通編放棄摘句與詮釋,因為吳曉樂的文字正如一張有著26首歌卻每首都好聽的專輯;她以故事道盡文學的可以與無奈,同時也帶給我們數本不可錯過的書。
  • 【睽違13年】用所有氣力造一座橋:從《偷書賊》到《克雷的橋》
  • 【睽違13年】每天平均寫下1.9字:朱薩克新作《克雷的橋》紐約見面會
    通通編的臉書最近盛行po出十年前的照片,但人的內在變化往往是一張照片看不出的;比方說《偷書賊》作者馬格斯.朱薩克,為了寫出比以前更好的作品,整整花了13年創作新書《克雷的橋》,這中間不知道刪除了幾百萬字的草稿、每天與自己搏鬥更像是永無終點的馬拉松⋯⋯唉喔,作家真的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他國際書展會來台~期待~)
  • 【OB短評】#150 搔到癢處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開房間|丈量印度|東京建築女子|黃色電影|尼采|天氣之書|新韓國人|鄰人|從彼山到此山|渣誌|
  • 【OB短評】#151 魔幻現實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苦雨之地|失物風景|紅磚港坪|朋友之間|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朱紅的記憶|慈悲的語言|

    151.jpg

▇1/18(五)~1/26(六)​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1/18(五)

19:30 ~ 21:00
陳夏民決定之書《失物風景》新書巡迴分享會​
地點:時光1939 花蓮市民國路80巷16號【活動頁面➤】

bfdc2dfb-143c-461a-a9ac-44922e80af5f.jpg

 

1/19(六)

10:00 
2019第七屆台北國際動漫節​

地點: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 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活動頁面
13:30 ~ 14:30
2018OPENBOOK好書獎 導讀講座:青春悅讀風起​

地點:朗朗小書房 新竹市東區水源街77巷18號活動頁面

dao_du_jiang_zuo_bn1200x675_gong_zuo_qu_yu_1.jpg

19:30 ~ 21:00
王浩一《英雄多情》新書分享會【台北場】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5F活動頁面

f6d0cd1f-8d35-4127-9361-1dde80032ffc.jpg

19:30 ~ 21:30
陳夏民決定之書《失物風景》新書巡迴分享會​

地點:誠品書店松菸店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3F FORUM活動頁面

1/20(日)

14:00 ~ 17:30
世界三極 全國巡迴演講(高雄場)​

地點:高雄中山大學光中廳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活動頁面
14:30 ~ 16:00
王浩一《英雄多情》新書分享會【高雄場】​

地點: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1/23(三)

19:00 ~ 21:00
范毅舜《公東的教堂》╳《山丘上的修道院》新書分享會​

地點:敏隆講堂 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活動頁面

1/25(五)

20:00 ~ 21:30
[敦南夜講堂]萊辛,愛在界線上的模樣​

地點:誠品書店敦南店 2F 藝術書區閱讀桌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活動頁面

love.jpg

1/26(六)

14:00 ~ 15:30
陳夏民決定之書《失物風景》新書巡迴分享會​

地點: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bfdc2dfb-143c-461a-a9ac-44922e80af5f.jpg

14: 00 ~ 16:00
不只是啤酒和豬腳——德國飲食文化史漫談
地點: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藝文活動廳 臺北市和平西路一段20號12樓活動頁面

germany.jpg

金車文學講堂:胡仲凱【影像和文字帶來不一樣的感動】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活動頁面
19:00 ~ 21:00
陳夏民決定之書《失物風景》新書巡迴分享會​
地點:邊譜 臺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408號活動頁面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日治時代外國人在台灣
地點:薄霧書店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02號3樓活動頁面
19:30 ~ 21:00
厲害了你的法!法律白話文運動《召喚法力》新書分享會【台中場】
地點:誠品綠園道店 3 樓藝術書區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 68 號 3 樓活動頁面

law.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151 魔幻現實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苦雨之地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吳明益著,吳明益、吳亞庭繪,新經典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戀物癖可以展現在很多方面,而展現在吳明益文字裡的,恐怕就是對生物幾近戀物癖的狂熱了。作者對於生物棲息與物種特點的嫻熟,配以親手插畫,圖文相依,是一把鑰匙,輕易地讓讀者被吸入介於魔幻與現實間的文字世界。
吳明益的小説向來理多於情,劑量比例正確的時候,會出現一種有機而澄透的感覺,彷彿《風之谷》中的腐海,吊詭地在深處淨化一切。這批短篇便是極好的様本,拓展了生態書寫的邊界。
這本期待已久的大作最令人驚艷的,是在字裡行間那熟悉的風格之外,又隱隱透露著某種陌生的變化。從場景設定到文字舖陳,即使一派從容,但處處可見創作者勇於挑戰自我的決心。書裡不僅有升級版吳明益,更有著對自然書寫的試驗和超越,在作者一貫的溫和筆觸裡,藏有他對文學的反思和使命。【內容簡介

失物風景

陳夏民著,凱特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作者回首觀看自己一路走來的失落,人生大概也走到拐點了。身分認同是一輩子的事,書中挑出來的片段或許都不大激烈,堆疊起來卻有一股滄茫的惆悵,當初閃亮登場的80後,也開始面臨中年危機了呢。
多才多藝的作者,在出版業的每個環節都曾留下足跡,多數人熟悉的是他做為編輯或經營者的身影,忘了表象之下纖細的文學靈魂。在《那些乘客教我的事》之後,這次走到更深更遠,在失去的惆悵陰影之外,藏著更多的溫暖,不只是和解,更是進入中年的洞達,和對人間不止息的好奇和熱愛。
書中有許多作者在桃園生活的記憶,這本書也很像桃園的冬天,濕濕冷冷的氣味,特別讓人想窩在他喃喃細語的文字裡。除了文字之外,裝幀設計也為本書增色添美,書籤帶選了出跳的螢光綠,讓人想起作者家鄉著名的武陵高中制服設計,忍不住會心一笑。【內容簡介

紅磚港坪

鄭清文短篇連作小說集
鄭清文著,麥田出版,15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獨 
雖是一則則短篇切片,卻是作家為自己人生留下的完整紀錄。這部「大河短篇」是對土地認同的熱情宣示,如此堅強的台灣根性,日後恐怕會越來越稀薄了。
百姓常民的日子,日積月累成了歷史,這類書寫,一不小心就容易過於沉重窒息,但作者的筆觸輕巧,閱讀中多了期待感,兜轉漫步於書頁間,呼吸暢快。
大師最後的遺作,呈現了他短篇小說渾然天成的魅力,將這無數精緻華美的碎片串流成深邃而美好的大河長篇。這不只是炫技,更是作者對台灣誠摯的愛戀,能將這片土地的百年追求化成如詩般的篇章,匯聚成宏觀的風景,大概是只有作者能達成的絕響。【內容簡介

朋友之間

Between Friends
艾默思.奧茲(Amos Oz)著,鍾志清譯,木馬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奧茲在2019前夕趕列車似的走了,這本追憶當年在Kibbutz人民公社的青春人事,居然成了他的繁中遺作,上帝的確夠幽默。走過《鄉村生活圖景》的孤寒,這裡的奧茲還是眷戀人世的,畢竟一個作家能夠加工的素材,也只有這個了。
作者對於以色列農耕烏托邦基布茲懷有深切的感情與回憶,但看著看著,這種深厚懷念似乎隱藏著某種批判,或者該說是誠實剖析——剖析著自我的寂寞與群體歸屬感,那份抵抗又需要的矛盾感。
基布茲的群體生活是對現實世界奇異的縮小和扭曲,作者把對這奇特聚合的觀察轉化為文學。不只是對親歷過往的懷念,烏托邦天地成為作者的實驗室,在這隔離的真空環境中深入剖析人性,文字看似雲淡風輕,卻觸及某種不可見人的陰暗。【內容簡介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

強人政治與統制經濟如何影響近代日韓
大日本・満州帝国の遺産
姜尚中、玄武岩著,李雨青譯,八旗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把戰後日韓的強人政治,視為滿洲國的某種遺緒,作者們的立論大膽,推演詳實,讓人覺得末代皇帝又以另一種方式復辟——就算到了今天,東亞的民主還是帶有封建氣的。
鋪陳對照的手法很有意思,以曾有交疊的日本名人對照另一韓國名人,交綴日韓近代史。在書寫名人政壇生涯的背後是綿密細膩的穿針引線,戰前戰後的國際社經環境加上日韓兩國的民族性格,故事架構好適合拍成恢宏的政經史劇。
本書或許是同系列中最強的書寫安排,以岸信介和朴正熙為引,交代了近代東亞最奇特詭譎政權的形成經過,以及各種在戰後遺留下的深邃複雜影響。同時折射過去與現代,勾合人物與時代,道盡看似一瞬的帝國在近現代史上深遠的寓意。【內容簡介

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

從安地斯社會的轉變,看兩個帝國的共生與訣別
インカとスペイン 帝国の交錯
網野徹哉(あみのてつや)著,廖怡錚譯,八旗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關於印加的末日,西方已有不少精彩專論,作者倒是機敏避開了重彈老調,而把重點放在兩種文明的衝突與調和,以及各個族群的因應之道。這本向前看的印加不死,隱約也呼應了當今的後殖民顯學。
雖然講的是印加帝國與西班牙的文化共生與衝突,其中卻有著濃濃的既視感。在全球化之下,強勢文化與國家應當在許多地方都能隱約看到書中點出的情結。特別推薦關於女性和印加文化的章節,譬喻帶著深度與詩意。
本書展現日本學者一貫的嚴謹和自制,內斂傳達出全球視角的新詮釋。包含傳統殖民/被殖民等相關論述之外,凸顯兩大帝國間的彼此連動,打破歐洲史和美洲史的壁壘,帶出理解這段歷史的全新可能。【內容簡介

朱紅的記憶

龜倉雄策傳
朱の記憶 亀倉雄策伝
馬場真人著,蔡青雯譯,臉譜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生於上世紀初的日本第一代設計大師,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起伏,於戰後以傑出的作品帶領日本走向平面設計之道,呼應戰後日本的復興,許多作品已成時人熟悉的日常事物。這本傳記,不僅交代了龜倉雄策的人生,也析解了構成日本設計理念的DNA。
某種程度上,龜倉可以視為日本當代設計的原點。這本傳記所呈現的不只是他這個人、他怎麼想,更特別的是那種想要被世界認可、與西方一較高下的集體意志和氛圍。今天看來,這已經有些思古幽情了。
本書可說是日本設計史的切面,在作者不俗的故事編排下,設計史上的日本大師一個個長出血肉,個性喜惡鮮明。這些活生生的人物互相碰撞、對話,從戰前到戰後,一路向前,長成了現代日本設計界的樣子,更間接勾勒出時代的脈動。對於日本設計界有興趣的必看;想研究日本美學的也請一看。【內容簡介

慈悲的語言

走進護理師的日常風景,寫一首生命的詩
The Language of Kindness
克里斯蒂.華特森(Christie Watson)著,謝佩妏譯,大塊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護理師之於醫生是弱勢,之於病人卻是強勢。這個遊走於生死之間的微妙工作,其實並沒有多少文字紀錄,本書終於讓人看見了這個夾縫中的龐大專業,每個故事都可以改編成醫療劇。護理師們別再妄自菲薄了,非護理師也該看一下,畢竟我們遲早都要護理他人或被護理。
慈悲的語言,懇切書寫醫療護理的專業,與同樣身而為「人」的拉扯。是的,護理人員不是專業的機器,會累會傷心,會憤怒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作者誠實描寫自己的脆弱與淚水,也如臨現場地描述急診室的世界。書中說只要你親歷過一天護理師的生活,就不會再要求他們幫忙洗咖啡杯。讀完本書,不只是不敢要求幫洗咖啡杯,更是全心體會那個生死交關的世界。
英國護理第一線人員的紀錄,雖然距離遙遠,然而那生死一瞬的現場及延伸出來的感嘆和沉默,無一不和大西洋彼端的台灣相似。在死亡之前,在當代醫療體系之中,不分國籍,所有人一律平等。經由本書不慍不火的文字,除了了解護理人員的辛勞,給予更多的體諒,也能讓人進一步思索該如何面對那個生命終站的場所。【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