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109 探訪生命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

鄭問、大辣編輯部著,大辣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文   樂   獨     
鄭問是台灣漫畫的傳奇,也如同台灣所有的傳奇,只有在失去時才會被拿出來功歌頌德一番。本書的價值,不只在紀錄了鄭問的創作人生,每一則的回憶和見證,都來自當年和他一起打拼,開拓台灣漫畫新頁的夥伴。當活著的傳奇緬懷著逝去的追憶,結論如果仍是選擇面向亡者,而忽視那些還在人間穿梭不息的人們,那就只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嘆息,並將傳奇的離世化成十五分鐘的空洞消費。
鄭問的大師地位,似乎還是不夠家喻戶曉,如今終於有了這麼一本氣勢磅礴的見本,真教人眼眶泛淚。各家對他的追憶和點評也各有擅場,不但投射出一幅踽踽獨行的大俠全息影像,也為台漫的發展留下不可多得的史料。【內容簡介

困在大腦裡的人

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
Into the Gray Zone:A Neuroscientist Explores the Border Between Life and Death
安卓恩.歐文(Adrian Owen)著,王念慈譯,采實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本書追問的不只是神經科學的演進,而是更深層的意識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在閉鎖或近乎植物的軀體內,是不是真的存有那21克的靈魂存在。如果死亡是自我意識的徹底消失,那麼本書的各個案例,是正遊走在生死邊界的狀態,折射「活著」的定義和意義,界定人之所以為人的標準。
植物人有沒有意識?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應該先討論一下什麼是意識。作者是第一線的大腦專家,試圖與那些被困在「意識灰色地帶」的心靈做溝通。雖是斬釘截鐵的科普,讀來卻有股靈異之感,對遲早都得跨越生死邊界的我們來說,這本善書是極好的預習。【內容簡介

水的導讀

如何從小池塘窺見太平洋?教你用五感探索自然
How To Read Water: Clues, Signs & Patterns from Puddles to the Sea
崔斯坦.古力(Tristan Gooley)著,簡萓靚譯,行人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是水,水在人體的比重也超過一半以上,無所不在。本書沒有生硬的知識傳授,或高舉環保大旗的說教,而是以身體重新去感知這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究水人之際,或許才能真正通生命的古今之變。
這本水書有淨化的功效,作者真是解水人,懂得以最直觀的方式,重新把我們帶回生命母體的懷抱中。與其說是科普,不如視為自(然)普——各式各樣的水知識信手拈來,點點滴滴,浩浩湯湯,讓人想見泰利斯說「水是萬物本原」時的清明。【內容簡介

花開少女華麗島

楊双子著,九歌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本書引領讀者穿越時空,在小說的類型、設定、情節、文字之外,帶著某種難以形容的神韻。從長篇《花開時節》到這部短篇集,那樣的神韻依舊濃郁強烈,未因篇幅改變而有所減損。虛構的過去竟比真實的歷史,更能體現往昔和今日的接合。
這本書的前世《花開時節》細寫百合情,做工講究,氣韻綿長,驀然解消了純文學與類型小說的分界。如今這批短篇各有所本,與日治作家大玩躲貓貓,短得餘音嫋嫋,意猶未盡,讓人越來越好奇這株異卉究竟會開出什麼樣的奇葩?【內容簡介

翻頁人生

The Bookseller
辛西亞.史旺森(Cynthia Swanson)著,林靜華譯,皇冠文化,399元
推薦原因: 樂  
原以為是多元宇宙的套路,卻不間斷地扭曲翻轉,不同的人生際遇糾結交錯,讓人懊悔的不是做出何種選擇,而是每條路最後都有無法逃避的代價和責任等在前方。故事背後有著殘忍的提醒:人生不會有更好的「如果」,只有非面對不可的當下。
小說的主梗有些微妙,是離魂?是奪舍?是雙重人格?是平行世界?就像午後夢境或發呆的空隙中,忽然一閃而過的另一個自己,另一段人生。這類故事越來越多,多少也呼應了地球掦昇觀,幾乎有點曼德拉效應了。【內容簡介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台灣經典建築

凌宗魁著,鄭培哲繪,遠足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樂   獨     
新聞三不五時傳來某地古建物又突然在深夜自燃的消息,居住的不正義和唯發展主義,已經嚴重侵害了古蹟的保存。並非所有事物都不容消失,但如果失去了所有的根底和連繫,文化的樣貌也就只能如浮萍。雖是徹底「紙上談兵」的保存方式,只希望能喚起更多實際的留存。
本書在紙上重現消逝的、現存的以及未能成形的日治建築,口吻務實,卻別有童趣,像在做微縮模型,又有少女千尋的亂入感。這樣的打底之作很必要——每個地方的現貌,不論光鮮還是頹敗,都是千錘百鍊出來的。【內容簡介

今日公休:90歲書店老闆的生命情書

ほんじつ休ませて戴きます~人生最晩年、あふれ出た愛の言葉集
坂本健一著,李毓昭譯,太雅出版,2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當高齡化成為無法迴避的現實,各種因應中,書寫老人的故事或許是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一環。唯有當老人可以訴說、可以被聆聽,長照才不會淪於形式。本書主人翁的一生都與書店共度,有個人的悲喜,也有時代的轉折,值得一讀。哪怕看似長輩圖風格的手繪海報,在素人手繪的魅力之外,也藏著動人的洋蔥。
每位二手書店的歐吉桑都是故事,但這位卻因為手繪暖心海報的執念,讓故事更故事。每句平淡無奇的話,似乎都有一齣日劇在蠢動,尤其是和他老婆打來打去的相處之道,特別有韌性,像人與人之間。【內容簡介

基因編輯大革命

CRISPR如何改寫基因密碼、掌控演化、影響生命的未來
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
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山繆爾.史騰伯格(Samuel H. Sternberg)著,王惟芬譯,天下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獨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是近來醫學的新熱點,許多過去視為無法醫治的疾病,在這類研究中似乎都找到了新的曙光,同時也在生物培育上取得新的成就。然而,這真的是萬靈丹,還是另一個泡沫,甚至是導向毀滅的毒藥?還需要更長期的觀察。作為第一線研究者,作者決定離開實驗室嘗試對話,假設這是影響未來的鉅變,我們也該試著聆聽和消化,不斷正反討論,才能釐清新科技的價值和危害。
有點專門的基因科普,重要性卻不可小覷,因為主角是CRISPR這個正在遺傳工程中大放異彩的基因組。有趣的是,它是在細菌身上發現的,而今卻成為基因編輯利器,足以改造所有生物的屬性。至於它會被用於療癒還是製造異形,這就是人類接下來的靈性試煉了。【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短評》#22 陪孩子練習思考,發現世界

成語一千零一夜4:裝傻浪子霸王路

謝易霖著,四也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這是一本讀來津津有味的歷史書、一本生動易懂的成語書,也是一本文言白話流暢穿插,字句之間盈滿語言趣味的文字書。作者以連續篇章的成語故事,敘述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其人其事其朝代,剖析這位看似放浪裝傻,實則冷靜真誠的英雄人物,最終如何由小搏大、問鼎中原的不思議故事。
書中的每篇成語故事皆可獨立閱讀,透過作者翔實的考據及精心的書寫,成語四字彷彿活了起來,背後的文化典故及人性故事,叫人回味再三。若將各篇章連貫起來,一氣呵成從頭閱讀到尾,更能領會作者爬梳歷史脈絡的用心,以及觀點貫通古今的功力。書內富涵許多歷史與人生哲理,但口吻卻能不教條、不枯燥、不流氣,讓讀者產生發自內心的領會及共鳴。【內容簡介

我做得到!小科學家艾達

Ada Twist, Scientist
安德麗雅.碧蒂(Andrea Beaty)著,大衛.羅伯茲(David Roberts)繪,李紫蓉譯,小天下,36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艾達永遠在問「為什麼」:為什麼時鐘滴答滴答響?為什麼玫瑰花有刺?為什麼鼻孔有毛?知道答案之後,她還要問:「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什麼時候?」……有些問題還真是一時找不出解答,她決定自己來場科學實驗,結果爸媽跑出來say no,要她坐在反省椅上冷靜想想。艾達的腦袋才沒那麼容易罷工呢,所有的偉大的科學家,都曾經是好奇不放棄的孩子啊。
藉由黑人小女孩艾達的角色,作者刻畫了孩子以無邊無際的勇氣及疑問探索世界、追求知識的成長過程。而老是在驚嚇中接招的父母,最終被孩子的堅持感動,態度從一開始的虛應反對,轉變為寬容的陪伴支持,成為孩子最安心強力的後盾。這本書不僅鼓勵孩子勇於提問,也提醒大人適度放手,與其強硬禁止,不如提供一個安全恣意的環境,陪孩子一起找答案、看世界。【內容簡介

超大一個屁

커다란 방귀
文、圖:江景淑,黃衷之譯,維京國際,30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噗——嗚——」肚子絞痛難耐的象阿伯放了一個響屁,沒想到引來非洲草原的一陣騷動。強大的氣流把動物們一隻隻重重捲起又遠遠拋下,引發一連串意想不到的骨牌效應。終於,當一切好不容易歸回平靜,大象突如其來的「哈啾」一聲,新的故事又開始了……
「屁」本來就是孩子喜歡的主題,光是聽到「噗——嗚——」,立馬和自己的身體感官經驗產生連結,開始笑彎了腰。書中動物角色們幸災樂禍的到位表情及搞笑肢體,更是從頭到尾毫無冷場,看得笑到嘴都酸了。這本書,即使拿掉了文字,幽默趣味也毫不減分,簡單的筆觸及色調,凝聚了畫面的力量及美感,巧妙表現出動物體型的大小相對關係,也把好笑好玩又好看的情節發揮得暢快淋漓。【內容簡介

寶寶這種生物

いっさいはん
文、圖:明琪(minchi),張文玉譯,小天下,26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這是一本看似簡單,卻又不簡單的寶寶書,把細瑣平凡的育兒日常,以充滿愛及溫柔的眼光,活靈活現繪製出來。讀起來輕鬆溫馨無負擔,但在色彩選擇、版面結構、人物輪廓及姿態大小的設計上,作者其實下了好一番功夫,不著痕跡地細心剪裁,如實又精彩地記錄下親子人生中最難忘珍貴的時刻。
即使是一歲半的小讀者,也能在書中獲得零距離感的閱讀趣味,樂於辨識出自己的baby形象,以及生活周遭熟悉的人事景物。若是媽媽讀者來看,則會點頭如搗蒜,直呼這根本就是生活寫照,不停穿梭在尿布玩具飯粒散落的混亂廳房,一邊覺得孩子是半人半獸小惡魔完全不受控,一邊又覺得孩子是天使正在探索人生第一次……媽媽的快樂與心酸,這本書懂!【內容簡介

春天來了

When Spring Comes
凱文.漢克斯(Kevin Henkes)著,蘿拉.卓恩札(Laura Dronzek)繪,黃筱茵譯,維京國際,320元
推薦原因: 文  
明亮的色彩氛圍,簡約的線條畫風,伴隨著春天而來的融雪、花開、甦醒的小動物、成群的水窪……這本書的每一頁圖文,都是一幅經典雋永的畫作,也像一則小小的抒情散文,讀完後輕輕縈繞在讀者心中。孩子是觀察細節的高手,在書裡,他們很快尋得作者埋下的眾多關於春天季節的特色與細節,五感全開沉浸其中,滿足期待心情與趣味享受。
這本書,讓「等待」充滿了詩意與深情:只要你等待,春天會帶來綠葉及花朵;只要你等待,春天會讓雪堆越變越小,直到消失無蹤。而當春天將逝,下一波的驚喜變化正悄悄發生……四季流轉,生命起落,所有美麗的、期待的事物,都需要耐心地「等待」,讓它發生。【內容簡介

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

來自7個國家的7個孩子,食衣住行都不同的一天
This is how we do it: One day in the lives of seven ki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文、圖:麥特.拉莫斯(Matt Lamothe),彭欣喬譯,小天下,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此時此刻,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孩子在做些什麼呢?一樣在上學、遊戲、寫作業、與家人晚餐中度過一天,但各處各人腳下的風景、學習的項目、遊樂的形式,以及餐盤中的吃食,卻是截然不同,各自精采,當中有我們習以為常的畫面,當然,也有意想不到的!
這本書以細膩深入的畫筆,記錄了來自義大利、日本、伊朗、印度、祕魯、烏干達和俄羅斯的7個孩子的一天。作者除了參考7個真實家庭的照片資料外,也搭飛機繞了世界一大圈,親自到他們的家裡,共同生活一整天,詳實記錄下眼前的風土人情,將無數的文化細節與面貌盡收書裡。彷彿一扇窗,這本書吸引小讀者打開眼光與視野,去發現自己與他人生活裡的相似和不同。【內容簡介

這個故事沒有龍喔

There Is No Dragon In This Story
露.卡特(Lou Carter)著,黛柏拉.歐萊特(Deborah Allwright)繪,黃筱茵譯,采實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童話故事中,噴火龍總是在抓公主,然後被騎士打敗,永遠扮演著反派魯蛇角色,煩死了!牠下定決心出走,讓自己有機會當英雄,可沒想到,路上遇到的小紅帽、三隻小豬和薑餅人都對牠說:「這個故事沒有龍喔!」——居然沒有牠的角色安身之處。不灰心的噴火龍繼續前往下一站,遇到了豌豆傑克與巨人,這一回,牠成功改寫了故事……
這隻不安於室的噴火龍,遊走在經典童話中,突破既有的古典情節,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新角色及新價值。看似搗亂,其實是勇於實踐「找自己」的勇氣與夢想,留有伏筆的彩蛋結局,引發讀者更多的驚喜想像。【內容簡介

什麼讓我們快樂?

Qu’est-ce qui rend heureux?
瑪莉.高德哈(Marie-Agnès Gaudrat)著,卡門.凡佐兒(Carme Solé Vendrell)繪,賴羽青譯,格林文化,499元
推薦原因: 趣   創 
快樂是什麼?什麼讓我們快樂?所有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嗎?這本精巧可愛的哲學書,把這些人生大哉問,輕鬆簡單地囊括及呈現出來,透過動物角色以及極富想像力的拉頁設計,吸引孩子進入閱讀,與內在自我對話,展開好奇思辨。
每翻一頁,作者都拋出一個關於快樂情境的問題,並提供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考面向,例如:「發現不知道的東西,是要躲開?還是好奇的嘗試?」「擁有好東西,是要自己留著?還是和別人分享?」沒有標準答案也無妨,因為快樂從來就是因人而異,而且需要練習思考,讓僵化的腦鬆鬆綁轉彎一下,快樂會靠自己更近一些。【內容簡介

世界上最強壯的媽媽

文、圖:妮可拉.肯特(Nicola Kent),吳其鴻譯,三民書局,299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媽媽的包包裡有什麼?手機鑰匙錢包購物清單玩具蠟筆濕紙巾點心飲料雨傘備用衣物,還有孩子堅持撿回家不肯丟棄的石頭樹葉,以及遺忘許久的不明物體(有點濕)……看到書中這頁袋子透視圖,許多媽媽讀者應該會被戳中笑點,同時也感到肩膀微微酸痛。日子如同負重訓練,每天的確都是在抱小孩、提菜籃、扛媽媽包、有時還腋下夾著玩具腳踏車度過的啊!
所有的媽媽都像是書中的熊媽媽,在孩子的眼中,是全世界最強壯的人,不只對小熊有求必應,也樂於幫助鄰居朋友,再重的東西也拿得動。但熊媽媽終究也有生病累倒、需要休息的時候。小熊因此學會了照顧及分享,嘗試回饋自己的力量成為媽媽的小幫手,讓親子間的互動更加甜蜜溫暖。【內容簡介

想自己讀書的納塔莉

I Do Not Like Books Anymore!
文、圖:黛西.赫斯特(Daisy Hirst),黃筱茵譯,維京國際,30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娜塔莉期待了好久,終於得到自己讀書的機會,她滿心歡喜翻開書頁,卻發現書上的文字看起來像好多好多的刺,或是小鳥的腳,一句都看不懂。但是,閱讀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請爸爸媽媽念,可以慢慢學習認字,也可以自己編故事、畫故事,做出一本書,都是不錯的點子呢。
「我要自己來!」自己挑書、找書、看書,也是孩子證明自己長大了的一種方式。如同書中主角,雖然可能遇到挫折卡關,卻也激發出書本和自己之間更多的關係變化。這本小書告訴我們:閱讀是個自由快樂的選擇題,可以獨樂樂沉浸享受,可以眾樂樂親子共讀,也可以從讀者變作者,將想法及創意付諸實現。【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為什麼法國人三歲就開始學思考?法國哲學作家柏尼菲帶你練習思考

文字整理:James/圖片提供:愛米粒出版

法國哲學作家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曾經數度訪台,讀者對他應不陌生。他致力推廣成人和兒童哲學思考,先前已發行文譯本的作品包括「哲學.思考.遊戲」系列9冊(米奇巴克出版)、「會思考的小公民」系列4冊(遠流出版),皆有良好的口碑。他的作品雖然都是針對兒童設計,但其中觸及的各種「大哉問」議題,對成人讀者也深具啟發作用。

近日柏尼菲又有另一套作品中譯上市,「小小樂思」系列包括《爸爸,你為什麼愛我?》、《媽媽,我為什麼存在?》、《我為什麼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及《我為什麼要上學?》共計4冊(愛米粒出版),標榜是給小小朋友的第一本思考練習書。


xiao_xiao_le_si_suo_.jpg

由愛米粒出版的「小小樂思」系列

柏尼菲日前再度來台,舉行哲學交流講座「為什麼法國人三歲就開始學思考?」由作家褚士瑩擔任引言人及現場口譯。身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哲學顧問的柏尼菲說話幽默風趣,表情豐富自然。全場兩個小時的講座中,不時引起現場的笑聲和共鳴,並與聽眾有良好的互動。

柏尼菲自1994年起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世界各地成立哲學工作坊,推廣成人和兒童的思考訓練課程。他主張從兒童的觀點和經驗出發,慣於用反問追問等方式,引導孩子邏輯思考、多角度質疑、訓練發散式思維。

柏尼菲鼓勵孩子表達自我觀點,他建議大人:「當孩子提出問題時,不要急著回答,最好能引導他們自己找到答案,孩子才能學會為自己的想法負責。」以下是講座的部分內容,特別摘錄,以響讀者。


dui_tan__0.jpg

講座現場

▇別低估孩子的思考力

主持人褚士瑩:「小小樂思系列」這套童書,是奧斯卡老師寫給三歲孩子,讓父母就能和孩子一起讀的繪本。

奧斯卡認為,我們不應該低估孩子們的思考力。三歲的孩子應該已有相當完整的思辨能力,不應該被當成什麼都不知道的人。譬如在這次的四本書中,有一本叫做《為什麼我們要上學?》其實你在孩子三歲時就可以開始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讓他們想三年,到他們六、七歲時,就有機會知道自己為何要上學。


wo_wei_shi_mo_yao_shang_xue_.jpg

取自《我為什麼要上學?》

但在台灣,我們常常碰到的狀況是:年輕人一路念上去,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念書,搞不好連博士學位都拿到了,有一天突然說:我想去賣雞排!或是突然問:我為什麼要念書?

我們希望有個完全不一樣的思維:在我們學一件事之前,先知道為什麼要做,這是知識教育。

  • 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存在?
  • 你不知道你自己為什麼愛?
  • 你不知道你自己為什麼要上學?

這套書看起來是給三歲孩子讀的,但實際上若你發現這些問題你都沒有想清楚過,今天可能是個很好的機會。把自己當作一個心智三歲的孩子,重新來思考這些問題,不只是孩子會受惠,相信你自己會是最大的受益人。

▇天下無不是的孩子?

柏尼菲:當我聽到父母說「孩子就是我的一切」時,我的感覺是:這太瘋狂了。說我「有」一個小孩已經夠糟了,還把他叫做「我的小孩」,這很可怕。有時旁人問我:你有孩子嗎?我會回答:沒有,我「沒有」小孩,但有幾個孩子在我家裡長大,而且他們超花錢。(全場笑)

母姐會時,學校老師把爸媽找來,跟他們說:你的孩子有問題,他拿筆戳同學的肩膀。媽媽回答:「不可能,我很了解他,他是我的孩子,是從我肚子裡出來的。他在家裡根本不會做這種事,一定是老師有問題,才會發生這種事。」

老師說,全班只有他會做這種事,如果是我的問題,那不是全班都會這樣(做戳人狀)。(全場笑)

孩子的行為分明是不正常的,有暴力傾向、大人講話都沒在聽,但媽媽還是強調,他在內心深處是個好孩子。

我跟這些媽媽說,那些連續殺人犯,他們的媽媽也說一樣的話:她的孩子(連續殺人犯)在內心深處是個好人,他只是行為怪怪的,有時候沒辦法控制情緒,所以才會去殺人,但並不是隨時都會去殺人。「他在家裡很有禮貌,還會買糖果給我吃。我很了解他,我是他媽媽……」

要剪斷臍帶很難,但你真的要和孩子保持距離,而且要和他進行對話。


qing_ting_hai_zi_.jpg

取自《爸爸,你為什麼愛我?》

▇交通工具上失控的孩子,請與他們對話

我們這樣說遠了。你在抱孩子之前真的要非常謹慎,「擁抱」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工具,但要在適當的時候使用它,不要帶給孩子混淆的訊號。

我們都想要感覺的好,也希望孩子覺得好,但需要因時制宜,在正確的狀況下使用正確的方式。

我在飛機上看多了,有個孩子很「失控」,但媽媽就把他抱著,我感覺媽媽好像要把孩子勒死般,緊緊用身體擋住孩子的嘴巴。她只是想把聲音擋住,但當孩子在鬧時,我們通常都沒有和孩子對話。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在飛機上,後面有個孩子一直在開關桌子,我坐在她前面很不舒服。我轉頭,對孩子的爸爸說,你可不可以請孩子停止玩桌子。爸爸說不行,不讓她玩桌子,她就開始哭。

我告訴這個爸爸,我寧願她哭,我可以戴上耳機,音樂調大聲,除非她大聲尖叫,否則我就聽不到。但她一直開開關關,我的脊椎受不了。爸爸束手無策,說我女兒不會理解,我說你好幸運喔,我剛好是兒童教育專家,讓我來跟她說吧。

我慢慢的、很平和的跟小女孩說明解釋,然後她停了半小時,我就有了半小時的清靜,不錯啊(有時候期望不要太高)。半小時後,小孩又忘了,所以我又回頭:你記得我嗎?我就是坐在你前面的那個阿北喔,每一次你開開關關,我的全身就被震得很難受,所以她又停了。

這個爸爸覺得不可思議。因在爸爸腦海裡,不讓孩子為所欲為,他們就會哭。爸爸的想法很怪,這個論點可能是想像出來的。

我在大眾運輸上遇到過各式各樣的例子,也看到不少被我弄得不爽的父母。我常聽到這類說法,說我的小孩不會懂的,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試著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為所欲為,或者直接把孩子放到電視機前、直接給她玩平板。我覺得這些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世界末日。


wo_wei_shi_mo_cun_zai_.jpg

取自《媽媽,我為什麼存在?》

▇不要只是傾聽,要與孩子「雙向對話」

現今的社會,我看到一個問題:我小時候,若孩子不聽話,爸媽是直接一巴掌打下來,或者老師會用尺懲罰孩子。但你們是新一代的父母,結果就矯枉過正,變成另外一種類型。

美國有個有名的心理分析者,主張「傾聽你的孩子」。「傾聽」在英文裡有兩個意思,用耳朵聽,或是遵照你的意思去做。有些人的傾聽變成讓孩子為所欲為,因為他們經歷過嚴格、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便走向另一個極端,放任孩子在學校不聽話,在家裡當小國王。

我們需要的不是聽話,而是要對話。所謂的聽,必須是雙向的。一應一答是要雙向進行的,這就是小小樂思這系列書的基本精神。


xiang_zuo_shi_mo_.jpg

取自《我為什麼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父母總是和大人聊天氣,和小孩聊食物。其實你可以聊點別的:你為什麼嫉妒?嫉妒是非常普遍的情緒,我們來討論它吧。與其你想盡辦法要把弟弟勒死,不如和我聊聊吧,說不定我們可以找到把弟弟殺掉之外更好的方式。

刷牙對你很痛苦嗎?我也很同意,我從來不喜歡刷牙。可能有個爸爸很愛刷牙,所以就覺得不愛刷牙的孩子不正常,一定要讓他也愛上刷牙。

那麼就來討論吧!刷牙的問題到底在哪裡?是牙膏的問題,牙刷顏色的問題,還是外側或內側刷不到的問題?如果一個孩子不愛刷牙,和他討論吧,你會覺得很有趣的,這樣的討論就是一種哲學上的歸納法。

▇放心吧,好媽媽的存在根本是一種幻象

有些家長對孩子有一套完整的計畫,貼在冰箱上的時間表以半小時為時間單位。我發現,通常越混亂的父母,他們的計畫越多。因為他們自己很混亂,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秩序。但是,可以把你的計劃丟掉嗎?

不是說你的計畫有問題,而是假若你太偏執,一定要照表操課的話,那就有問題。譬如說小孩不吃飯,媽媽就神經緊張無法接受。但小朋友一餐不吃會死嗎?會因營養不良而住院嗎?一餐不吃的問題在哪裡?媽媽說:「這樣他會餓啊。」這很好,等他餓了,下一餐他就會吃了。

這時候媽媽又想:要是我婆婆知道我讓小孩餓肚子,要是她跑去跟鄰居說,我會被鄰居指指點點,說我是不讓孩子吃飯的壞媽媽,這樣我就完了,就像街上懸賞要追緝的壞媽媽。

放心吧,世界上根本沒有好媽媽的存在,這其實是個幻象。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小孩,他們只是藉著孩子延續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為自己生存的渴望,但大部分父母不喜歡我告訴他們這個事實。

▇父母,可能是向孩子索愛的乞討者

我們都想像能聽到愛的故事,事實上,有孩子和愛沒什麼關係,和貪婪比較有關係。人們並不是真的想要愛,反而是想要被愛。這兩件事是完全不同的。


ba_ba_ni_wei_shi_mo_ai_wo_.jpg

取自《爸爸,你為什麼愛我?》

若你真的想要愛,應該會去付出。但實際上說想愛的人都是在渴求,在「索愛」。他們一直冀求在孩子眼裡看見愛:來,告訴我你愛媽媽,因為你爸爸都不跟我說他愛我。

我們常常變成愛的乞討者。這不是犯罪,也不是疾病,但你必須意識到你是這樣的人。所以放輕鬆,當個乞討者也沒什麼不對。

我們不會去問人家:「你愛我嗎?」這樣問很危險,因為對方可能會回答:「我不愛妳」,所以我們才會說:「告訴我你愛我。」

【觀眾QA時間】

Q:哲學諮商是一種職業嗎與心理諮商有何不同?

A:事實上,大部分時間我是馬戲團的小丑,因為現在是淡季,我就出來討生活。這當然不是一個真正的職業,如果我天分夠的話,我應該去當脫口秀演員。但我找不到經紀人簽我,所以我就說:我是一個哲學家。(現場笑)

但對於你的另一個問題,我給你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

和心理諮商不同的是:我一點都不在乎你的感覺是什麼。和心理學家不同的是:我也不想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因為它可能很無聊。我只想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即使你很可能不太常去思考。這是主要的差別。

你喜歡我的區分嗎?

(讀者答:我不是很清楚。)

假如你來找我,和我抱怨:人生充滿了困難,我討厭我老闆,我老公不了解我,我小孩不愛刷牙……我會和你說這些我都不在乎,因為這些好無聊。我會問你:你覺得宇宙怎麼樣?

這樣你懂了嗎?我會和你聊莊子。你覺得這個區別清楚嗎?

或者我也會問:你人生中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麼?試試回答這個問題吧,如果你知道的話。

(讀者答:活著。)

活著?!這很有意思。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你覺得最瘋狂的事呢?

(讀者答:因為人是會思考的動物,所以會自己找很多煩惱。)

所以你覺得人是自找麻煩的動物。你自找的麻煩是什麼?

(讀者答:Looking for hapiness. [譯:尋找幸福])

當人們突然轉換語言,我都覺得很有意思。當人們不用自己母語時,就是開始胡說八道。(現場笑)因為用自己母語說出來有點可怕——萬一我媽媽聽到了怎麼辦?

好狡猾喔!你有發現自己是個狡猾的人嗎?可能你本來就知道,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是前反思意識(pre-reflective consciousness),你心裡隱約有這樣的感覺。你有隱約感覺到現實中的謊言嗎?你是不是一個有思考困難的人?

(讀者問:在哪方面?)

果然這就是問題的重點,你自己揭露了。通常只要一個人用問題來回答問題,顯然就是在逃避思考。你運用的技巧是提出一個規範性的問題。

假設羅密歐問茱麗葉:你是否對我不忠啊?茱麗葉說:「要看你說哪一方面……你是指哪一種形式的不忠。」(柏尼菲扮鬼臉,現場大笑)

很有意思吧。你現在知道哲學諮商和心理諮商的區別了嗎?

Q:不是每個人都對哲學有這麼豐富的知識,要學會思考這件事,是否一定要建立在豐富的知識上?

A:正好相反,你必須無知才能思考。蘇格拉底和莊子都說過類似的概念:你知道你不知道,先承認自己的無知,你才會開始思考,才會對事情覺得好奇。以剛才提到的刷牙為例,如果你覺得你了解刷牙這件事,就會堅持每個人都這樣做,這才正常。

如果你把你所知的忘掉,當看到父母和孩子為了刷牙爭執時,就不會覺得太驚奇。我並不是說知識是無用的,但它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思考。為了要能思考,你要先忘了你所知道的。這也是為什麼跟孩子對話很有趣,因為他們對什麼都好奇。

「爸爸,為什麼你每天都要上班?」好問題!爸爸從很多年前就沒再問自己這個問題了。雖然聽起來有點天真,但是是好問題。

ba_ba_ni_wei_shi_mo_ai_wo_zheng_shu_feng_.jpg 爸爸,你為什麼愛我?
Dis, papa, pourquoi tu m’aimes?
作者: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
譯者:尉遲秀
繪者:戴芬妮.杜朗
出版:愛米粒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02-1_ma_ma_wo_wei_shi_mo_cun_zai_zheng_shu_feng_.jpg 媽媽,我為什麼存在?
Dis, maman, pourquoi j’existe?
作者: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
譯者:穆卓芸
繪者:戴芬妮.杜朗
出版:愛米粒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wo_wei_shi_mo_bu_neng_xiang_zuo_shi_mo_jiu_zuo_shi_mo_zheng_shu_feng_.jpg 我為什麼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Pourquoi je ne fais pas ce que je veux ?
作者: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
譯者:穆卓芸
繪者:戴芬妮.杜朗
出版:愛米粒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wo_wei_shi_mo_yao_shang_xue_zheng_shu_feng_.jpg 我為什麼要上學?
Pourquoi je vais à l’école ?
作者: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
譯者:陳太乙
繪者:戴芬妮‧杜朗
出版:愛米粒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