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Rappa/整理:Abigail
楊富閔(後簡稱楊):「空間」向來是您作品中重要的主題,《櫻風堂奇蹟物語》鎖定在書店此一空間,對於書店氣氛的捕捉、書的製作與行銷、書店店員之間的工作內容,有相當細緻的描述,填補了我們對於書店的諸多好奇與疑問。
另一方面,書中的兩間書店,都是歷史悠久的「老」牌書店:一在城鎮,一在鄉村。時間悠久是書店共同的特色,時間彷彿也是書店最大的敵人。我也特別好奇您對「時間」的看法:您如何思考書店與「時間」的關係?它是否影響了你的寫作過程?
村山早紀(後簡稱村山):我覺得時間就是歷史。
歷史存在於國家與市鎮之間,而每個家庭與每個人也都有歷史。
書店當然也是。
尤其書店,不僅店面本身具有歷史,上門的顧客也各自擁有人生的時間(=歷史)。書店會活在這些顧客心中的歷史裡,在記憶之中,顧客擁有書店。
我覺得這是很動人、很幸福的事。
前些日子,與我交情甚篤的書店不幸關門大吉,許多為歇業感到不捨的顧客聚集在店前,要向書店告別。目送書店拉下鐵門的顧客,看起來就像是參加喪禮的人們。他們的心情大概就像是送別了心中以書店為形體的歷史與記憶吧。
這個時代或許會有越來越多書店消失,但只要書店還殘留在顧客的記憶中,就能永遠長存。
《櫻風堂奇蹟物語》BV
楊:《櫻風堂奇蹟物語》是一本關於書的「書」,是某本書如何「活起來」的書,彷彿讀者也一同參與了這本書熱血行銷,及其中好運連連的過程。關於書的「書」其實不容易操作,文本中涉及到各種書籍,比如卯佐美最喜歡的繪本《金銀島》、《四月的魚》,它們可能充滿各種隱喻,豐富我們對於情節的想像,卻也可能干擾敘事的進行,讓主題偏離。想請問寫作過程如何拿捏不同故事之間的平衡?是否有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村山:這是個關於書籍的故事,因此我起初就想讓書籍以「重要小道具」的形式登場。
《金銀島》等作品是實際存在的書,《四月的魚》跟卯佐美喜歡的繪本則是我虛構的故事。
構思這個虛構故事是一項很快樂的工程,因此我沒感到特別辛苦。至於平衡這點,我寫作時也沒特別留心。
楊:《四月的魚》是小說中的重要線索,它是故事中的故事,是資深編劇團重彥的故事,卻也投射月原的心事。我們不曾看到《四月的魚》的真正面目,卻在小說中被不同人述說,甚至被此刻正在閱讀的讀者填補。正是如此,我們也看到了您讓本來各司其職的書店員工,打破各自工作界線,以月原的離職事件,讓留在店內的同仁依其專業,協力將他看重的這本書推銷至讀者手上。
這個看似患難見真情的故事像是個奇蹟,讓我們見識到一本書如何跨越部門、整合資源的可能性。或許不管暢銷與否,每本書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說。很好奇您是如何設定《四月的魚》這個故事。它未來有可能從《櫻風堂奇蹟物語》中長出自己的生命嗎?
村山:《四月的魚》這個故事要說的,是一個在日本或世界某處(包括台灣)隨處可見的家庭之死亡與再生。
女主角是這個家庭中的妻子與母親,她罹患不治之症,面臨總有一天會造訪的死亡。她回顧一路以來的人生,為即將被迫拋下的家人感到擔心,也在回顧自己與家庭的歷史後,做好接納命運的準備。
這是因為她發現,即使肉體毀滅,她的靈魂、殘留在家人朋友記憶之間的她也不會毀滅。如同地球上有成千上萬的人類走入歷史,她總有一天會迎接生命的終結,但這沒什麼好悲傷。
我想《四月的魚》的主題、作者想說的話,就是地球上不存在絕對的永別。目前我沒有寫出這故事的預定,不過要是哪天心血來潮,我想用團重彥的筆名寫寫看。
楊:如果每本書從寫作、編輯到出版的作業流程,其所遭逢的故事,亦是這本書的生命延伸,在您自己的出版經驗中,是否有哪本書的故事特別難忘?
村山:應該還是出道作問世吧。當時我很感動,覺得這下我也成為作家了。
楊:《櫻風堂奇蹟物語》的人物設定非常具體,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了一隻名叫愛麗絲的貓咪,以及名為船長的鸚鵡。是否跟我們談談貓咪與鸚鵡設定的期待?
村山:由於故事無論如何都會走向悲傷沉重,為了讓讀者的心能喘口氣,我讓貓咪與鸚鵡登場。場景裡出現可愛小生物,總能令人感到寬慰。
而我也賦予了貓咪與鸚鵡各種象徵。他們是就算我沒透過文字表明,也會在無意間傳達給讀者的訊息。
楊:幼年的月原與幼年的卯佐美都是不多話的小孩,一個因著電視劇集找到了寄託,一個則在童書繪本得到了慰藉。可否跟我們分享您自己童年時期的閱讀經驗,是否也有如此入迷的讀物?
村山:因為父親工作的緣故,我以前常常轉學,很難交到朋友。這種情況下,每間學校都有的圖書館就成了我的容身之處,書籍是我最好的朋友。
但圖書館的書一下子就被我讀光了。因此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成為創作優質書籍、作品能被圖書館納入館藏的作家。我要為未來世界中跟我相同的孩子寫出許多書,讓他們怎麼看都看不完。
我的夢想應該也實現了不少。
當時我喜歡的書有:《騎鵝歷險記》、《納尼亞傳奇》、《杜立德醫生》、《艾摩與小飛龍的奇遇記》這類的奇幻故事,以及安徒童話、《小公主》等世界名作。《西頓野生動物故事集》或《昆蟲記》等動物與昆蟲的書我看過,圖鑑與各種偉人傳記我也都看過。我應該看遍了整座圖書館。每本書都很有趣……但硬要說的話,我應該最喜歡奇幻故事與冒險故事吧。
楊:無論是酒駕事件的誤解,或書籍失竊的誤解,月原在小說中的形影,似乎都覆蓋著難以言說的苦楚。因為難以述說,卻又著迷於語言,書籍、閱讀、書寫,成為生活中他傾訴的窗口。月原的網誌「蝴蝶亭」像是一扇與世界溝通的平台,而他身邊的鸚鵡,則對比映襯著他的沉默。對於描述一個「不多話」的小說主角,可否談談您對它的人物設定?
村山:我認為現代世界有許多沉默寡言=只是沒說出口,但心中有千言萬語的人。
我覺得這種人在喜歡書、有閱讀習慣的人裡特別多。因此我選擇讓主角店員成為這樣的人,以便讓讀者對他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我也想描寫沉默寡言的人,深藏心底的言語朝世界一湧而出那瞬間的戲劇性。
我覺得沒有人能孤獨地活著。想要獲得幸福,就必須與世界維持關聯。我們必須向他人伸出友好的手,也必須回握那隻向我們伸出的手。我們必須傾聽他人的話語,並回以微笑。這些都是需要勇氣的事,我想表達的東西,就是這正是人類生活的真意。
我想寫的,大概就是朝世界踏出第一步的人的故事吧。
楊:《櫻風堂奇蹟物語》中的許多配角,也讓人好奇他們未來的走向。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櫻風堂主人的孫子「透」。名義上他可能才是櫻風堂未來的可能主人?透與月原之間有許多類似性:身世,或者貓的連結。想請您談談關於「透」這個角色。
村山:透在月原心中等於是從前的自己,藉由溫柔對待他並保護他,月原心中那個從前的自己就能逐漸獲得安慰。透也是月原新的家人,只要身邊有個把他當哥哥仰慕的男孩,月原就有辦法面對任何難題或強敵。
我覺得人類一定都需要除了自己以外該保護的存在,任何人只要有這種對象,都能成為英雄。認識透以前的月原雖然也是堅強的青年,但現在的他則絕對不會逃避任何困難。
楊:空間書寫是您書寫特色之一,無論是便利商店或者銀河堂、櫻風堂書店等,未來是否持續空間此一主題的寫作?您覺得空間書寫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
村山:你問的空間,我可以當成是在問地點的意思嗎?
描寫一個地點與裡頭聚集的人們的故事,或許算是我創作的一個主題。
思考一個地點與裡頭聚集的眾生各自的歷史,將這些念頭化為文字,我覺得很快樂。
楊:最後,《櫻風堂奇蹟物語》是相當特殊的閱讀經驗,關於新書進入書店,它是如何經由書店行銷來到讀者手上,我們不甚了解。閱讀這本小說彷彿長出新的眼睛,在關於書的生產動線中,重新認識「書店店員」的身分——書店店員提供了不同於作者、編輯的視角,他從書店立場出發,提出對書專業的詮釋與想像,就像個「說故事的人」。假使從作者切換成書店店員:你會嘗試從哪些角度去向讀者介紹這本書?
村山:我應該會寫這樣的POP:「這個故事屬於一名在書店工作的青年。他總是低垂著雙眼不太說話,但他是個很善良的人,為了保護重要的事物,做出了有如高貴騎士的舉動。這個故事同時也屬於深愛這樣的他,努力成為他支柱的夥伴們。」●
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
桜風堂ものがたり
作者:村山早紀
譯者:Rappa
繪者:南君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村山早紀
1963年出生於長崎縣,以《小繪里》獲得每日童話新人獎最優秀獎、第四回椋鳩十兒童文學獎。著作等身,故事風格溫柔動人,同時帶有勵志色彩,令人讀完精神百倍,獲得前進的力量。本書細膩撰寫書店店員的職場生活,及書店當今面臨的種種困境,更寫出一個人在經歷挫折後獲得機會,再度奮起的故事。
個人網站:kazahaya.milkcafe.to/
|
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
作者:楊富閔
出版:新銳數位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楊富閔
1987年生,台南人,台大台文所碩士,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目前為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戰後台灣文學、文學寫作與教育。
出版小說《花甲男孩》、散文《解嚴後台灣囝仔心靈小史》(共二冊)、《休書:我的台南戶外寫作生活》、《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編有《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與梅家玲、鍾秩維合編)
曾獲「2010博客來年度新秀作家」、「2013台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入圍2011、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部分作品譯有英、日、法文版本。2017年原著小說《花甲男孩》展開系列的跨界製作: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漫畫書《花甲男孩轉大人》、電影版《花甲大人轉男孩》。
喜歡台語歌、舊報紙、鐵支路。持續努力寫成一個老作家。
|
聆聽寂靜
探險家厄凌.卡格曾征服過南極、北極和珠穆朗瑪峰。過去人們對他的關注,集中在冒險經歷,但在新書《聆聽寂靜》中,極地探險家轉向內心踏查,告訴我們:「以前我必須遠走高飛才能找到,現在我知道寂靜隨處可得,你需要的只有減法。」
在周遭無時無刻聲訊嘈雜的時代,片刻的安靜實屬奢求。我們如何尋得寂靜?如何在靜寂中感受生命?Openbook邀請天文、廣播、視障者服務與攝影領域的四位職人,且看他們在各自的專業上如何聆聽寂靜,探索內心的無聲極地。
相關文章
聆聽寂靜1》天文學家吳俊輝:「練習寂靜:星空下,或馬桶上」
聆聽寂靜2》廣播主持人阮安祖:「戴上耳機,不播放聲音」
聆聽寂靜3》視障專門圖書館主任何健豪:「耐住寂寞,才能得到點靜」
聆聽寂靜4》攝影師Ivy Chen:「拋開母親、妻子、女兒的身份,穿越寂靜的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