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行李箱塞滿詩集的明星:溫昇豪代言世界閱讀日側記
世界閱讀日代言人溫昇豪
世界閱讀日代言人溫昇豪

4月4日這天,來到位於重慶北路三段的攝影棚裡,甫結束美國拍攝行程,從舊金山為世界閱讀日的代言及後續數不清的工作匆匆返台的溫昇豪,這時已經氣定神閒坐在梳化間內,由設計師為他打理造型。

他順手從黑色背包中掏出一本口袋大小的散文集讀了起來,接著想起什麼似地,揮揮這本楊牧的《下一次假如你去舊金山》,笑著解釋:「真的不是因為知道今天有採訪才帶的,這是之前劇組準備的道具,拍完就被我隨手拿來看了。」

採訪前早有聽聞,溫昇豪即便工作繁忙,依舊會在忙碌的夾縫裡偷空捧書,從小保持的閱讀習慣從來不曾消褪。事實上,他在2010年便已出版過一本文字攝影書《遇見真實的剎那》,據說當年為此書赴北海道拍攝時,他的行李箱一打開,就被發現裡頭全塞滿了書,除了小說,也有鯨向海的詩集。

喜歡逗大家開心,背地裡愛的卻是哲學

既是代言世界閱讀日,棚內當然少不了擺滿書本。本次拍攝任務,為溫昇豪準備了四大類別、共40本的「Openbook 2017年度好書」

望著即將與他一起入鏡的高高低低書堆,溫昇豪忍不住問道:「這些書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用手一惦,得知是真書,他嘴巴上雖然說著:「啊,那會有點重齁?」但面對攝影師的相機,他依然帥氣地如單手捧娃兒般,右手抱起一落書,對著鏡頭露出燦爛迷人的微笑。

li_pai_100x180cm_out-01.jpg
溫昇豪的人形立牌,在全台各地圖書館都有機會看到哦!(服裝提供|Hugo boss)

正式開拍了。隨著攝影師的指示,溫昇豪熟稔俐落地擺換了幾個pose,工作中還不忘開口拜託攝影大哥,到時記得要幫他「P一下小腹」。只是回到電腦前反覆比對螢幕上的結實身材與眼前的本尊,大夥兒不禁齊聲抗議:「到底哪裡有小腹了啦?!」

眾所周知,有「伊林男神」封號的溫昇豪其實是個極溫暖體貼的人,向來都會關照片場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毫不意外的,這次他全心投入拍攝之餘,果然還不忘一邊製造氣氛,逗樂全場。

看似俏皮的溫昇豪,其實從大學時期就偏好帶有哲學意涵的書籍。他順口提及的,就有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及《燕子》。

shu_feng__0.jpg
左起:《百年孤寂》(正式授權中文版)、《傷心咖啡店之歌》及《燕子》。

「當時我至少買了10本《傷心咖啡店之歌》送朋友呢!」拍攝空檔時,溫昇豪說,除了書中木柵場景與他就讀的世新大學有地緣關係,讓他倍感親近之外,書中人對生命意義的叩問,也讓對未來感到不安的「青少年溫昇豪」,產生極大的衝擊。

「這本書於我可能有點警世的味道。那時身邊的同學讀這本書,都在想『如果可以選一個角色,我要扮演誰』。一開始我當然選海安,他又俊又多金,簡直是近乎完美的存在。可是讀到後來卻發現,原來這個人心中有那麼大的缺口,表面看似美好的,其實未必盡然,所以世間沒有所謂完美的人。」

確實如此,但我們依舊可以選擇自己認定的「完美」,盡力去做,溫昇豪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例如拍攝途中,一旦察覺外套、袖子不夠平整,或者表情還有哪裡略顯不足,不等攝影師開口,他就會主動要求重來一次,絕不馬虎。

從捻鬚到射飛機,閱讀助他內化各種角色

「愉快地沉浸在閱讀中」,為了拍出這樣的情境,溫昇豪第一時間還擺出「關老爺捻鬚」的模樣,再次讓現場爆出陣陣笑聲。下了鏡頭,他翻了翻方才讓他不禁捻鬚的《青蚨子》一書,喃喃嘆道:「寫長篇小說真是不容易啊!」讓人對他的閱讀口味好奇起來,想知道還有什麼小說,會讓他陷入如此長考(及捻鬚)?

dsc02099-bian_ji_-2_0.jpg
服裝提供|Hugo boss

長期關注國際社會脈動的溫昇豪,提起《追風箏的孩子》。這本揉和了主僕與兄弟之情、背叛與贖罪,以及阿富汗近代歷史的小說,書中有許多情節,都讓他深受觸動。「就如同許多外國人很難理解兩岸關係,很多時候你也會感覺中東那些國家發生的事距離我們很遙遠,但透過故事的形式,我們便更容易對他們產生同理心與共鳴。」

對複雜世事的理解及幽微人性的共感,或許是細膩如溫昇豪成為好演員的原因,而閱讀正是這條路上扶持他的良伴。那些在長長短短的光陰夾縫間翻閱的字字句句,逐漸內化於溫昇豪的每一條思路,使他得以迅速進入每個角色,敏銳而自然地詮釋,甚或展現在眼前這場錯落快門聲中的舉手投足裡。

看著溫昇豪捻完鬚後,又被攝影師跳tone要求在鏡頭前,模仿世界閱讀日宣傳動畫的主視覺,射出紙飛機。這個童趣的動作,也引起他懷想起童年的閱讀點滴。

少年溫昇豪,週末最愛泡金石堂

閱讀這檔事,其實早早就在溫昇豪的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印象深刻地提及,從沒忘記兒時從父親手上收到的第一套書,就是《智商180》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求學階段一路擔任作文、演講比賽代表的溫昇豪,當年還是個「小文青」,周末時常與哥哥泡在金石堂忠孝店(可惜三年前已結束營業)。他說,母親是忙碌的職業婦女,多半只能利用周末假日外出辦事與購物,「我們男孩子不愛逛街嘛,所以我媽就會跟我們約個時間,買完東西再去接我們回家。那裡有很多書可以看,一個下午很快就過了。」書店儼然成為少年溫昇豪的假日休閒中心。

年幼的他都看些什麼書?令人意外的,他竟然相當老成地連《諸葛四郎》都翻看過,此外還有中國傳奇小說。到了小學三、四年級,更把整套30冊、黃封皮的《亞森‧羅蘋全集》全都給K完了。想當然,《福爾摩斯全集》也沒放過。

zhu_ge_si_lang__0.jpg
諸葛四郎(擷自紙風車劇團諸葛四郎官網

shu_feng_2_0.jpg
左:《亞森.羅蘋全集》;右:《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國高中之後,正值戒嚴令廢除、出版業百花齊放,溫昇豪的涉獵範圍更廣了。他開始轉向文史類書籍,「國共內戰啦、民初歷史啦,我都很感興趣,加上當時還有六四天安門事件,不去注意到這些也很難。」

大學後半時期,溫昇豪即踏入演藝圈,十多年來隨著事業繁忙,再難有閒情如幼時恣意徜徉書海。但即便如此,閱讀仍不時給予他精神支持的力量。例如多年前,溫昇豪赴英倫拍攝短片《Hotel 66》,他就帶著一再反覆重讀的《挪威的森林》搭上飛機。

他說,回想當年,還是頭一次獨自飛往那麼遙遠的國度工作,自承英文不太好的他,拍片空檔四處遊走,卻在地鐵裡迷路、找不到旅館的方向,整個人彷彿陷入漩渦之中。「《挪威的森林》書裡提到原野上那口如黑洞般的井,那種冰冷、深不見底,和當時深秋的倫敦給我的感覺很像。這也是我把它帶在身邊的原因,離鄉背井讀起來也特別有感觸。」那年參與的演出,從此對他別具意義。

告別迷惘知青,為人生裡的小晴天說書

dsc02130-bian_ji_-2-bian_ji_-bian_ji_.jpg
服裝提供|Hugo boss

隨著日後《敗犬女王》、《犀利人妻》等劇爆紅,溫昇豪也從迷惘的青年,跨入到人生下一個階段。尤其擁有女兒小晴天之後,不時可從報端窺知他對孩子的疼愛。

回家會說故事給小孩聽嗎?

一談到女兒,溫昇豪化開的神情又更加柔和了。他笑說家中原本專屬於他的大書櫃,如今已有兩層被女兒滿滿的童書繪本給「入侵攻陷」。未滿五歲的女兒還會「指定讀本」,最喜歡溫昇豪說《三隻小豬》、《小紅帽》等故事給她聽。

「而且講錯她還知道糾正我欸!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改編故事,亂講小紅帽是故意翹家啊、跑去跟大野狼看電影什麼的,這時她就會說『把拔你都亂講!』……」這時候的溫昇豪,早已卸下偶像劇裡的男神身分,徹底成為女兒御用說書人,只求換得小情人一個滿足的笑容。相信這是天底下父親都能意會的心情。

拍攝即將接近尾聲。最後一組照片順利完成時,溫昇豪意外收到一份禮物。那是當年他的編輯、同時也是詩人的達瑞,新近出版的詩集《困難》。他喜出望外地當場拆封翻閱,而後開心交給經紀人收入包內,並叮囑妥善保管。

溫昇豪曾在自己的書中寫過這段話:

閱讀是隨機的,是種不刻意強求的緣分或巧遇。在與書相處的時候,我不曾感到寂寞,享受的是片刻的寧靜與孤獨。那是我所積極尋求的空間,一個人的對話,一個人的反省,一段生命裡需要的潤飾與成長,都能從書本中的幾句良言裡,獲得滿足。

讀到這裡,想必這本代替詩人來探班的詩集,也會如溫昇豪順手拾起的楊牧散文一樣,在行程滿檔的縫隙間,給予他心靈的休憩與沉澱吧!

wei_tu__0.jpg
溫昇豪出席「世界閱讀日」記者會(服裝提供|LANVIN)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 橫跨北-中-南-東-離島
  • 虛擬實境x密室解謎x文學市集x老建築讀在地史x閱讀社區營造x食農與閱讀

image_3d392f3.jpg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wen_sheng_hao_fb2_821x312.jpg

指導單位:2018yue_du_ri_frame101_0.jpg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2018yue_du_ri_frame2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3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4-19 21:34
空間》古厝裡的書店:一場迷人的在地藝文實驗


自2008年台南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老屋欣力」之名,於民間致力老屋活化的文資保存以來,經過了10個年頭,如今已有愈來愈多的閒置老屋或廢棄建築,轉型成消費或展演空間。這些案例自是有起有落,不過,比起讓人趨之若鶩的老屋咖啡店、餐廳及民宿,純粹賣書的老屋書店,經營難度相對更高。

去年,在人稱「老屋大本營」的台南,無論對藝文圈或觀光客皆夙負盛名的兩個老屋活化書店的案例——草祭二手書店和能盛興冊店接連歇業。所幸,前者保留書店底蘊與書本香氣,華麗變身為背包客棧「艸祭Book inn」,實現人們睡進書櫃裡的美好想像,再掀關注。但是,以廢棄鐵工廠為據點、「社會行動工廠」自居的能盛興,則因租約到期須遷出原址,隨之結束書店的營運,不免令人唏噓。


1_2.jpg

能盛興「無所不在閉幕派對」現場。(取自能盛興FB


2_2.jpg

能盛興「無所不在閉幕派對」現場。(取自能盛興FB

雖說如此,台灣的老屋版圖上,仍有不少人懷著前仆後繼的理想,在各地萌芽與實踐。其中,在非都市地區以老屋為基底開辦書店尤其篳路藍縷。


3_2.jpg

眺港書店的前身:高安醫院,二戰結束後服務當地達半世紀。(取自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百年內五度大變身:眺港二手書店

台東縣成功鎮上的「眺港二手書店」,是東部少見的兩層樓木造日式建築。在八十餘年的歲月中,日治時期曾是建設新港市街的支廳長菅宮勝太郎的養老住宅,二戰結束後成為服務當地居民達半世紀的高安醫院,而後則是新港教會的靈修會館。

1995年教會接手後,老屋多次受到颱風摧殘,修繕過程因經費短缺而左支右絀,數度令會眾欲哭無淚。2014年麥德姆颱風過境,再度造成重創,正當會眾束手無策之際,竟意外發現這座日式建築藏在天花板內的「棟札」,上頭記載著房屋的建造日期,讓它得以名列台東縣歷史建築的保護等級,並被排進縣府的調查研究與修繕計畫中。


4_2.jpg

成功鎮上三代人聚集在變身前破敗的「老屋VIP包廂」裡,緬懷過去與討論未來。(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老屋修繕到不會大漏水的程度之後,營運團隊「台東縣心驛耕新關懷協會」隨即以「陪伴當地成長」為出發點,不斷思考活化再利用的可能性。老屋本身猶如成功鎮政治、經濟、醫療和宗教發展史的縮影,因此,團隊在2016年將它打造為歷史故事館,主要對附近學生及觀光客介紹以建物為核心的在地史,期待在青年人口外流嚴重的情況下,培養居民對地方的「認識、認同、光榮的感覺」。

當歷史有了傳承的載體,老屋團隊持續探問「鎮上需要什麼?」因緣際會與台東晃晃二手書店及成功商水圖書館展開合作。2017年聖誕節,老屋擁有了第五度的新身分──眺港二手書店。這個名稱,是取自第一任屋主菅宮勝太郎喜愛從自宅二樓眺望新港漁港的往事。


5_2.jpg

2016年將老屋打造為歷史故事館。(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6_2.jpg

2017年聖誕節,眺港二手書店開張大吉。(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從歷史故事館變身為二手書店,如何串聯與在地人的關係,仍舊是團隊的重要挑戰。團隊成員阮以杰說:「這一直是我們這兩年來面對的問題。當地人對於要怎麼使用這個空間?老屋要怎麼走向未來?關注程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但他們還是會來,有時候可能是來晃一晃、坐一坐。」

經常造訪的族群是國中生,他們會到老屋的閒置空間念書,想轉換心情時,才會跑進書店裡「看一下」。另外,新港教會定期舉辦的「周末兒童營」,有時也以書店為場地,進行繪本共讀或彩繪、藍晒圖繪畫等手作活動。這些互動是眺港二手書店的日常風景。


7_1.jpg

與孩子們「繪製屬於我們的老屋」藍晒圖手作活動。(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為了讓書店有更多元的使用者,並鼓勵居民產生進入這個空間的動機,選書的原則因此顯得相當關鍵。營運團隊一方面得婉拒大量宗教書籍的捐贈,另方面必須盡其所能地貼近居民的生活。

由於成功鎮的人口組成以國中以下學童和中老年人為主,所以書店在處理從外縣市募集到的贈書時,會以孩子的學習發展為首要考量,優先留下繪本、童書及經典文學小說等。另外,也希望能有機會募得更多諸如在宅醫療等書籍,讓年長居民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的身體與老年生活。同時,店內也放置了血壓、血糖的量測儀器,方便附近民眾前來使用。

這棟老房子經過四次易主,歷任屋主或經營團隊對地方都有相當貢獻,與世代居民之間也積累了深厚的情誼。從開闢市鎮、引入西式醫療、宗教服務,乃至歷史保存、建立地方認同與推廣閱讀,老屋在不同時代,肩負著讓地方變得更好的使命。如今,眺港二手書店面對建物崩壞、青壯年出走、老人凋零、小孩教育上的困難,仍在持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當中。

眺港二手書店開張數月後,心驛耕新團隊在臉書記錄下這段日常:「(今天)上午來了一組可愛的家庭,陳大哥分享著:母親在報紙上看見你們的故事,就告訴我說,她一定要來這個地方看看。因此特地從花蓮開車來到新港,為了親眼見證老屋的故事。下午還有台東大學的李教授、日籍的東大一年級學生來訪,通過對話,我們在嘗試、也期待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資源串聯。老屋的故事不斷神展開,期待透過與每個人的對話,繼續碰撞出新的火花!」

除此之外,也意外讓人發現,台東氣候相當舒適,又十分悠閒,單車兜遊是相當適合的方案。已有不少外地遊客會自動租借車,到眺港看完老屋,再騎車到鎮上、港邊繞繞。心驛耕新團隊說:「歡迎來交朋友,讓我們用老故事,款待出外人。」


jun_jiu_jie_zhuang_.jpg

(取自郡九街庄FB

▉聚集好農、好事、好物:郡九街庄

台南市新化區的「郡九街庄」,同樣也是歷經八十多個寒暑的老店屋。它棲身於仿巴洛克建築立面林立的新化老街上,一樓保留過去作為「長泰西藥房」時的面貌,包括藥房櫃台,連同藥罐、天秤、藥師筆記等老物件,都受到悉心整理,安放進木製藥櫃中。

日治時期新化郡轄下的9個街庄,因地理位置而成為貨物集散地,因此「長泰西藥房」除了文物展示之外,店主許明揚也有意讓此地「重新擔負起過去的歷史地位」。他將老街屋打造成農創空間,用以推廣新化周邊鄉鎮的友善環境作物和農產加工品。二樓的「人文書堂」常舉辦講座,譬如邀請農友介紹相關的農業故事與知識,此外也是店主分享個人藏書的免費閱讀空間。

從西藥房變身為農創、書堂之後,經常有師生率隊前來郡九街庄參觀。

郡九街庄人文書堂的藏書,與這個空間活化的起源習習相關。長期在新化地區從事社區營造工作的許明揚,起初透過「郡九街庄綠藝市集」,將地方上的「好農、好事、好物」匯聚在一起,期許能引起大眾更多的關注與參與。這樣溫和寧靜的社會運動,到了2014年反龍燈農藥設廠時,快速集結成一股群眾的力量。

然而抗爭的激情過後,回歸到日常,社區營造的思考重點開始轉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在同一個時間點,許明揚發現:「雖然我們在老街上做了滿多社造行動,可是做完之後,好像跟老街店家之間起不了多大作用,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層隔閡……」他設想,假若讓自己變成老街店家,也許更能深入體會;老街遇到的困難跟問題,也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於是他決定採取人類學式的策略──直接成為店家的一分子。

正當許明揚尋找店鋪之時,新化老街上長泰西藥房的最後一代經營者過世,接班無人。屋主的弟弟,台師大台史所教授蔡錦堂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許明揚能承租這幢老房進行活化,於是兩人立刻一拍即合。


9_0.jpg

一對新人借郡九街庄的人文書堂拍婚紗,並說:「這家店正在做我們想做的事情。」(取自郡九街庄FB

郡九街庄延續著先前綠藝市集的理念,凝聚了關注友善農業的客群,並且將地方豐厚的農業文化融入店鋪的經營中,期望塑造以文化帶領商業的風氣。許明揚選擇在二樓閱讀空間分享的圖書,大致可分為友善環境/農業、文創設計、社會企業及地方文史等4大類。希望透過這些書籍的擴充,吸引對文化、文創、青創、社企、友善農業等議題有興趣的人,將此處當作共同工作空間使用。

許明揚過去藉由社造與社運,連結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些朋友在活動結束後四散,但在郡九街庄營運近一年的時間內,又帶著共同的理念,匯聚在老屋的空間裡,或交流各種友善生活的實踐方案,或約農友在此見面對談。看到人們在老屋裡迸發交集與思考,許明揚感動地說:「我滿開心看到這樣的景象」。

如今的郡九街庄,每逢假日都能發現一些再度造訪的老面孔,可見掌櫃嚴選平價的農村好物已擄獲人心。許多到新化老街遊玩的旅客也會向掌櫃取經:哪裡好吃?哪裡好玩?郡九街庄貼心建議:看過大景大物之後,不妨走入靜巷細細品嘗,也歡迎入店與掌櫃交流私房景點與道地小吃。

▉讓書的生命循環流動,閱讀變得很有機

對現代人而言,歐陽修所謂枕上、馬上、廁上的「三上」最佳讀書時間,現今幾乎都被智慧型手機占據,使得閱讀這件事的場所與時機,都需要被刻意創造出來才行。

就如去年於新竹縣新埔鎮開幕、以廢棄工廠改造的「水石有機書店」,便用「以書換書」的特殊經營方式,讓書的生命在不同讀者的閱讀經驗中循環流動。水石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也是關西百年老屋「石店子69有機書店」的店主,兩家雖皆名為書店,卻都不賣書,試圖同以「有機」的概念,在空間中創造更多人與書的互動機會。


10_0.jpg

水石是一家有書不賣,卻教大家打穀碾米體驗客家生活的有機書店。(取自水石有機書店FB

這些以老屋作為閱讀和感受歷史文化場所的經營者們,念茲在茲,共通的希望是為讀者創造出一個「不純」將老屋當作行銷手段的空間,並期許自己能夠提供「不純」是消費所能帶來的成長或經驗。

回應他們的期許,來走讀一趟老屋活化的書店吧!或者你將領略一場「不純」是書本的閱讀體驗,還包括閱讀老建築、在地史、風土物產,甚至社會運動與滿滿故事的文化知旅。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 橫跨北-中-南-東-離島
  • 虛擬實境x密室解謎x文學市集x老建築讀在地史x閱讀社區營造x食農與閱讀

image_3d392f3.jpg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wen_sheng_hao_fb2_821x312.jpg

指導單位:2018yue_du_ri_frame101_0.jpg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2018yue_du_ri_frame2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3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報導》信誼幼兒文學獎30而立
第30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頒獎典禮,童書界老中青創作者評論家齊聚一堂。(本文圖片皆由信誼提供)
第30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頒獎典禮,童書界老中青創作者評論家齊聚一堂。(本文圖片皆由信誼提供)

第30屆信誼幼兒文學獎今(14)日舉行頒獎典禮,老中青各代的圖畫書創作者、學界、評論家及編輯齊聚一堂。今年適逢信誼基金會成立40周年、幼兒文學獎創立30周年、兒童動畫獎10周年,近年已鮮少出席公開場合的資深作家林良,與信誼有深厚淵源的鄭明進、曹俊彥等前輩作家皆到場慶賀,允為兒童文學界的年度盛會。

li_yi_ting_.jpg
李依亭(右)以《小熊的禮物》獲圖畫書文字創作佳作獎。

獲得圖畫書文字創作佳作的《小熊的禮物》,作者李依亭領獎後表示,她曾將隨手所得的空寶特瓶,用紙膠帶做成兩個耳朵,在瓶身綁一根繩子,寶特瓶就化身成寵物豬。不缺玩具的小侄女帶著這個寵物豬跳舞、轉開瓶蓋餵牠吃東西,和這隻寵物豬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她說:「禮物的形式各式各樣,《小熊的禮物》這個故事主要希望藉由想像一個盒子的各種可能性,來帶領孩子跨越思考的框架,去探索事物的各種可能,發揮想像力,為他人也為自己創造美好的體驗。」

wang_liao_.jpg
來自中國的王嫽(右),自資深作家林良手中接過獎座。

同樣獲得文字創作佳作獎的《等車》,作者王嫽來自對岸,是特地從中國親自前來領獎。獲獎的《等車》是她和朋友在旅途中等車時發想到的故事,想要表達的是,人生是一場非常漫長的旅途,我們不要為了到達目的而忘了欣賞路上的風景。她說:「友情就是一道非常美麗的風景,可以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度過人生的春夏秋冬。希望每個大人、小孩都可以擁有一個這樣的朋友。」

zhua_ji_wa_wa_de_sen_lin_01.png

liu_yun_zhu_.jpg
劉韻竹(右)以《抓髻娃娃的森林》獲得圖畫書佳作獎。

獲得圖畫書佳作獎的《抓髻娃娃的森林》,作者劉韻竹從事剪紙創作已超過10年。得獎作品的靈感來源便是她開始學習剪紙時常常剪的抓髻娃娃。抓髻娃娃是大陸陝北黃土高原的民俗剪紙,當地居民奉為生命的守護神,所有趨吉避凶等祈願都會寄託在這個娃娃身上。劉韻竹說:「抓髻娃娃對我的意義重大,很高興它成為我的第一本繪本。」

hao_mang_de_chu_xi_02.jpg

weng_yi_shan_.jpg
翁藝珊(右)以《好忙的除夕》獲得評審推薦獎。

曾於2013年獲得圖畫書佳作獎的翁藝珊,今年以《好忙的除夕》獲得評審推薦獎。她表示自己是為了參加信誼幼兒文學獎的比賽才開始創作繪本,「中間遭遇了很多挫折,常常會想要放棄,因為要做好一本繪本真的很難。但是還好我沒有放棄。」除了感謝家人的支持之外,她也想為自己加油。擔任典禮主持人的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系教授黃廼毓隨即鼓勵她:「為對的事情堅持,叫做勇氣」,並期許她能創作出更多好作品。

xiao_fang_zi_01.png

xiao_fang_zi_.jpg
吳語緁(右)以《小房子烏比》獲得圖畫書首獎,由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頒獎。

第二度參賽即以《小房子烏比》獲得圖畫書首獎的吳語緁,領獎時忍不住熱淚盈眶。她說自己是每天晚上等小孩睡了、月亮升起時才開始畫畫。當她感慨說出「每天照顧小孩其實滿累的」時,全場都發出理解的笑聲並以熱烈掌聲鼓舞激勵。吳語緁表示,幸好家人都很支持,而且孩子也喜歡看故事書,這股動力才讓她能繼續往前。

▉原創圖畫書作家的搖籃

成立於1978年的信誼基金出版社,是台灣第一家專為幼兒出版圖畫書的機構,當年母親節推出的第一本幼兒圖畫書,即是由國寶級作家林良撰文、趙國宗繪圖的《媽媽》。1987年,信誼創設幼兒文學獎,30年來,總收件數共6515件,頒發了141個獎項(圖畫書創作獎116件、文字創作獎25件),至2017年底,計有87個得獎作品出版成書。

歷來台灣的重要兒童文學獎項中,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及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已陸續停辦,現今仍持續舉辦者,包括信誼幼兒文學獎、九歌現代少年文學獎和兒童文學牧笛獎(童話獎),其中又以信誼歷史最久遠,影響也最深遠。

曾任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的學者邱各容稱許信誼幼兒文學獎是「造就台灣原創圖畫書作家的搖籃」。目前活躍於圖畫書界、已具國際知名度的創作者,包括李瑾倫、陳致元、賴馬、林小杯等人,最早都是在信誼幼兒文學獎中獲獎而受到矚目。其他如劉旭恭、安石榴、劉如桂、湯姆牛等歷屆得獎者,在書市也都創作了相當成果,並累積了一定的讀者群。

邱各容表示,信誼透過文學獎徵獎及嚴謹的評選態度,帶動台灣原創圖畫書的創作熱潮,培育了大量原創圖畫書人才。在信誼文學獎中脫穎而出的創作者,不僅後來也陸續在其他海外重要獎項中發光發亮,更為學術教育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譬如學界便曾以陳致元、林小杯、賴馬、劉旭恭等創作者為對象,以其創作策略、風格分析、角色研究、幼兒的閱讀反應等面向,作為博碩士論文的選題。

兒童文學評論者柯倩華則指出,第一屆幼兒文學獎的徵獎辦法中,評審原則提到「能陪伴幼兒快樂而健康的成長與發展」,30年前的文學獎能有這樣的思維,是非常創新的概念。尤其是「陪伴」兩個字,清楚界定了書與讀者之間的關係:這些書是來陪伴的,而不是主導。

傳統兒童讀物和教養的概念中,重點往往是書而不是人。在信誼幼兒文學獎的推展下,閱讀的觀念慢慢演變,我們開始瞭解閱讀的主體是人,不是書。書是在閱讀過程中,陪伴孩子能快樂健康成長的中介。

xiao_yu_san_bu_01.png
陳致遠2001年得獎作品《小魚散步》

柯倩華分析信誼文學獎歷年得獎作品,從中看到台灣圖畫書創作的幾項特色。首先,這些作品呈現了台灣幼兒的現實生活經驗。譬如2001年獲獎的《小魚散步》、1988年的《媽媽買綠豆》,皆以幼兒為主體,文化的元素表現在場景的細節與氛圍、角色的生活方式,以及蘊含其中的兒童觀與美學素養。

這類作品不只是在對小孩講故事,而且講的是「小孩的故事」。譬如1993年得獎的《子兒,吐吐》、2000年《我自己玩》、2002年《阿非,這個愛畫畫的小孩》,說的都是小孩的想像。這些作品告訴我們:孩子的想像是他們創造力的基礎,幫助小孩在這個無法控制的成人世界裡,用自己的想像殺出一條生路。「想像不只是可愛的,它甚至是孩子的力量。」

zi_er_tu_tu_01.jpg
李瑾倫作品《子兒,吐吐》

柯倩華指出,與台灣同時代其他圖畫書作品比較,信誼的得獎作品也具有很不一樣的圖像語言與藝術表現。譬如《逛街》(1990)、《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1997)、《愛吃青菜的鱷魚》(2003)、《星期三下午,捉蝌蚪》(2004)、《小丑.兔子.魔術師》(2006),都以我們的日常生活為背景,談放諸四海皆準的親子生活、親子關係,讓本土文化變成故事中的特色,而不是成為孩子閱讀時、或者外國讀者理解上的障礙。

另外,得獎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較為特殊的文學形式,譬如《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2006)、《一日遊》(2008),把角色的認知跟讀者的認知之間的落差,放在幼兒遊戲想像的生活脈絡裡,搭配得非常巧妙,形成一種幽默。它們打破了圖書的呈現形式,提供一種新的閱讀方式與閱讀體驗。

此外還有特殊議題的探觸,譬如《紅公雞》(1993)、《Guji Guji》(2003)觸及各種跨界的主題,跨血緣、談性別、親子關係、跨種族,卻可以處理得輕鬆幽默。

xing_qi_san_xia_wu_zhuo_ke_dou_01.jpg
安石榴作品《星期三下午,捉蝌蚪》

柯倩華強調,所謂原創故事,並不是指「非翻譯的作品」。除了提供在地的文化內容,更重要的是要能讓幼兒體驗到語言與文字的趣味和美感。每個創作者有自己獨特的聲音,要謹慎找到適合自己的曲子,才能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如果曲子並不準確或者並不適合他,那他的聲音可能就不會被聽見,或者別人聽到的與他想傳達的不一樣。」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在回顧幼兒文學獎30年歷史時指出,歷年的得獎作品展現了時代脈絡的變化。譬如在題材方面,記錄了生活型態的變遷和社會結構的改變;情感認同上,則可看到從在地生活的覺知到特定社區文化的連結;而從表現手法上,則呈現了創作者力求突破的多元與創意。

1993獲得首獎的李瑾倫曾說,「得獎好像戴上一頂皇冠,戴上後覺得做什麼都要更謹慎,這個正字標誌讓創作的動力和自信都增強了。」柯倩華認為,這或許也是很多創作者的心聲。30年來,信誼幼兒文學獎讓很多年輕的創作者,有了為幼兒創作的勇氣和自信。柯倩華期許這個獎項能一直持續下去,陪伴台灣的幼兒文學創作者,讓他們能「快樂而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張杏如則坦陳,30年來台灣的兒童文學日益蓬勃,原來安靜而人煙稀少的林間小徑,如今已是熙來攘往的大馬路。她因此曾自問:三十而立的幼兒文學獎要繼續辦下去嗎?然而,看到評審會議中每位評審交織著對文學獎的熱情、對未來的想像和期待,看到如今的作品較之以往有更完整的形式和故事脈絡,看到得獎作家受到鼓舞的反應,又讓她決定堅持下去。

「感謝圖畫作家為孩子創作了精彩多元的圖畫書。是所有的創作者願意陪伴我們,給我們支持、給我們力量,等待我們歡喜收割,獻給我們的孩子、獻給未來。信誼幼兒文學獎會一直站在這兒,陪伴、等待讓我們動心、讓孩子喜歡的作品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jian_shi_chu_xun_02.png
信誼將2008年得獎作品《劍獅出巡》改編成故事劇,搬上親子舞台。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 橫跨北-中-南-東-離島
  • 虛擬實境x密室解謎x文學市集x老建築讀在地史x閱讀社區營造x食農與閱讀

image_3d392f3.jpg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wen_sheng_hao_fb2_821x312.jpg

指導單位:2018yue_du_ri_frame101_0.jpg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2018yue_du_ri_frame2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3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