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房》IP時代的平台營利模式,網路文學的新「羊毛」從何而來?

近20年來,在網路普及、智慧手機和移動支付三方馬車齊力拉動下,網路文學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截至2017年6月,中國的網路文學使用者人數已達到3.53億人,市場規模達90億元(人民幣,下同)。

2015年是所謂的「IP元年」,網路文學衍生市場爆發出強大的能量,優質的IP提高了用戶的付費意願;2016年,中國公布一系列打擊網路侵權盜版的政策,網路文學版權得到極大保護,更進一步促進了網路文學付費規模的快速增長。2017年是高潮迭起的一年,掌閱科技公司在上海敲鐘,閱文集團在香港上市,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在網路文學市場的布局逐漸明朗,對作者和IP的爭奪也愈加白熱化。展望2018年,將是各平台比拼硬實力的關鍵期,預估數位閱讀行業可能即將有一波洗牌。

在這個時間點上,恰好可以回頭梳理網路平台新的營利模式。

▉羊毛出在羊身上:網路文學平台仍高度依賴線上付費閱讀

我們先來回顧網路文學的付費閱讀史。

早期的網路文學純粹是起於興趣,毫無商業化可言。中國業內最先商業化的是「起點中文網」。2002年,起點率先嘗試推行用戶VIP付費制度,以千字為單位,向用戶收費,平台再向作者支付分成稿酬。這種當時被許多人視為「作死」(找死)的利益分成制度,大大激勵了網路作者的創作激情,而後來推出的月票制度,付費的使用者可以獲得月票,投票給自己喜歡的作品,從而提升該作品在排行榜上的名次。躋入榜單前列的作者,可以享受到網站的格外獎勵,而蟬聯榜單則可望成為人氣作者,甚至晉身為「大神級」作者。


起點中文.JPG

起點中文網首頁(擷自起點中文網

除了月票制之外,還有「打賞」這種使用者額外給予作者的激勵形式。打賞的金額不等,最高者甚至一次就向喜愛的作品豪擲千金。網路文學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其他網路文學平台紛紛仿效此內容付費的形式,雖然在細則上有些差異,但作家和平台分成的規則大同小異。

十餘年來,網路文學的利益分成模式早已發展得風生水起。除了付費閱讀之外,主流網文平台已探索出廣告收入、實體出版、影視衍生等多種變現方式,其中尤以影視遊戲等衍生性產品的變現收入「錢景」最大。

然而時至今日,網路文學行業仍表現出「高度依賴線上付費閱讀」的通性。2017年上半年,閱文集團的數位閱讀收入占比達84.9%,版權及其他收入僅占15%,而掌閱的數位閱讀占營收的比重更高達94%。

平台和作家創造出優質內容、使得使用者越來越願意為好內容付費,縱橫中文網總裁張雲帆稱之為「羊毛出在羊身上」。他認為:「使用者付費看內容,應該是數位閱讀平台的核心收入,版權經營則是長期創新。鼓勵用戶付費看正版,應該是整個社會要提倡的。對於內容創造者來說,付費模式是一種良性迴圈。」

然而,網路文學依靠線上付費閱讀獲取利潤雖然是合理的商業模式,但線上付費閱讀較健康的營收占比大約是60%,如果全靠付費閱讀,卻也說明該平台IP經營和內容運營的能力不足。

▉羊毛出在豬身上: IP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

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的規模已達到5800億元,而全中國網路文學的市場規模僅有90億左右。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CFO、阿里文學CEO宇乾分析說:「網路文學作為IP產業的上游,泛文化娛樂產業的橋頭堡,還有巨大的增量市場可以挖掘。」

「羊毛出在豬身上」,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笑稱這是他目前較為認同的一種觀點。網路文學做為影視劇作IP的最大來源,閱讀平台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助IP吸納和固定粉絲,從而有助於IP的影視化,促使既有粉絲轉化成為影視和遊戲化IP的粉絲。閱讀平台需要讓下游的公司多賺錢,通過合作共贏,來拉動自身的獲利。這方面,綜合性的集團公司必然具有較大的優勢。


阿里文學.JPG

阿里文學首頁(擷自阿里文學

優質的內容若能配合良好的運作,IP在眾多環節都能獲利,從上游到下游具有不斷增值的屬性,此即所謂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優質IP在全產業鏈的流轉,可以全程積累和吸引粉絲群,同時觸及原本非粉絲的族群。從上游到下游,變現能力和獲利空間逐層放大。

周運在提及阿里文學培育IP和運營IP的整體思路時表示,過去一部網路小說從誕生到最後成為人氣作品,大多依賴平台上的「廣種薄收」,這樣的運營方式是較為落後的,尤其在作品選題策劃階段,並沒有進行有效的跟進。

目前阿里文學的策略是,在選題策劃階段,即會讓文娛產業鏈後端的執行者參與介入。周運說,未來會從源頭上,從最初的創作思想上就與網路小說作者合作,創作出更多有利於進行IP全鏈路運作的作品。

「作者可以在進行網路文學創作的同時,享受影視、遊戲、動漫、漫畫、舞台劇等衍生的服務。作者與阿里文學簽約,實際上並不是單純與阿里文學簽約,而是與阿里巴巴大文娛簽約,與整個阿里巴巴的文化娛樂產業生態簽約。」宇乾在說明阿里文學做為綜合平台基礎時展現的底氣,也透露了網路平台未來的主流開發模式。

▉海外的金羊毛:下一步拼「出海」

網路文學一路長紅,會不會有發展停滯的一天?縱橫中文網總裁張雲帆認為,網路文學市場若有成長的障礙,可能的原因是生產力觸頂,因為優質作家是有限的。至於使用者規模反而無需擔憂,「即使中國的閱讀人群飽和了,還可以開拓全球市場。」可以預見,當中國國內網路文學市場格局漸定後,各大巨頭將加快在海外市場攻城掠地,這個時間可能就是2018年。

回頭看中國各大網路文學平台的發展,最早拓展海外市場的是掌閱,可追溯到2015年7月啟動的「走出去」戰略,2016年更加速海外布局步伐。2017年,閱文正式打響出海第一槍,5月「起點國際」上線,8月,起點國際正式宣布與知名中國網文的英文翻譯網站Gravity Tales達成合作。


Gravity Tales.JPG

Gravity Tales首頁(擷自Gravity Tales

Gravity Tales創始人Richard Kong表示,「正版授權與優質翻譯,是帶領中國網文在海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雙方迄今合作上線的作品已超過30部,包括電競遊戲動畫《全職高手》、玄幻小說改編動畫《擇天記》等熱門作品,廣受海外讀者歡迎,最高單日點擊量超過250萬次、到訪使用者超過15萬人。

2017年8月,掌閱宣布與泰國出版龍頭企業紅山出版集團合作,將該公司旗下一批原創文學作品授權翻譯成泰文。在此之前,掌閱已與韓國授權的代理機構北京美而藍科技諮詢公司,以及馬來西亞的彩虹出版集團簽約合作。

由掌閱擁有版權的都會言情小說《指染成婚》改編的同名漫畫,已登陸日本、韓國市場,該文在中國擁有超高人氣,在掌閱平台總點擊量超過3億次,全網總點擊率超過5億次,書城的粉絲近106萬人。截至目前,掌閱文學已有超過100部作品被譯成韓、日、泰、英等多種語言版本,海外版APP累計用戶達1000萬人。


指染成婚漫畫.JPG

《指染成婚》漫畫版(擷自掌閱漫畫)

▉羊駝也有毛:非虛構也玩IP

一直以來,中國境內的IP內容相對單一,以奇幻、懸疑、青春等題材為主。面對龐大的影視市場,IP源頭需要多元化發展,於是有人發現了一片新藍海——非虛構。

去年1月,《時尚先生Esquire》雜誌刊出一篇特稿《太平洋大逃殺》,引起極高的關注。這篇報導講述一則真實但離奇的故事:一艘載有33名船員的中國漁船出海後,歷經8個月航行,最後只回來了11個人。11名活下來的船員被判殺害22名同伴,其中6人判處死刑。因為戲劇性強烈,故事被影片網站樂視網以百萬人民幣級別的高價購買。

《太平洋大逃殺》相關影片

這是特稿或者說非虛構寫作所生產的故事,第一次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回報。其後又有《黑幫教父最後的敵人》這篇特稿,被台灣導演陳昊義及其公司買下。同樣受資方青睞的還有《1986,生死漂流》,這個故事被電影公司看重,後以200萬的價格取得部分影視改編版權。作者之一的陳楚漢是個90後的撰稿人,一度轉型成為編劇。

在媒體衰落中揚起的非虛構寫作,撞上了影視產業囤積「IP」的風口,忽然成了資本眼中的金礦。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李海鵬加盟亭東影業,並主持運營旗下的非虛構寫作平台「ONE實驗室」,其商業藍圖便是挖掘好的非虛構題材,並轉化為影視作品,形成一條產業鏈。

李海鵬有個精闢的比喻,他稱非虛構寫作之於中國媒體,就好比是「沉船上的桅杆」。傳統媒體如巨輪將沉,擅寫長篇深度報導的記者和編輯紛紛試圖爬上桅杆。在這波以網路做為發布平台和傳播管道的浪潮中,有人專注書寫,也有人經營微信公眾號、App等,他們都致力於作品的「IP化」——將故事內容轉化為圖書、劇本、影視劇等。

目前中國具知名度的特稿自媒體平台,包括騰訊的「谷雨故事」、網易的「人間the Livings」、介面的「正午故事」以及「中國三明治」、「ONE實驗室」等,都以非虛構作品為重點,希望探索出一條非虛構寫作的商業化之路。其中商業化的第一路徑,便是非虛構故事的影視版權轉化。

「真實故事計畫」是近幾年興起的若干非虛構寫作平台之一,在正式上線前一個月,即已獲得數百萬元人民幣的投資。「真實故事計畫」中的寫作者,大多數都非專職寫作的人,而是故事的親身經歷者,但他們筆下往往保留著最真實、最不為人知的故事細節。


真實故事計畫3.jpg

知乎上的「真實故事計畫」專欄(擷自知乎)

真實故事計畫一直採取和作者共生的生產模式,在集合了一大批有意願寫故事的作者後,再由團隊中的編輯去服務這些作者,同時提供具競爭力的稿酬。目前該網站有過半的故事是來自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使用者原創內容),其餘的則是出自簽約作者。

真實故事計畫的創始人和CEO雷磊表示,目前「真實故事計畫」中的故事《臨終者聯盟裡的布道人》,已經由劇魔影業買下影視改編權。這個故事講述一名在腫瘤醫院工作的普通職工,帶領著一群身體衰敗的人組建了一個臨終者聯盟,完成對世界的最後進擊。2017年底,真實故事計畫以100萬元預算,推出重量級的非虛構寫作大賽,以「尋找最佳中國故事」為主題,承諾一等獎作品將由影視公司簽約改編,並邀請作者參與編劇。

然而,非虛構IP的產業鏈條遠比想像中脆弱。2017年10月,「ONE實驗室」解散,「特稿夢之隊」集體離職,引發業界熱議。除了製作成本過高之外,如何將特稿內容變現則是另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能夠出售影視改編權的特稿作品終究是鳳毛麟角。

2018年初,ONE實驗室涅槃重生,部分原班人馬重組為獨立工作室「故事硬核」,與騰訊谷雨獨家合作,第一篇作品《了不起的茅侃侃》閱讀量輕鬆破「10萬+」。非虛構IP變現的門檻仍在,期望也仍在。

回顧所述,對於網路文學平台,2018應該是個有趣的年份,付費閱讀仍然興旺,IP變現鏈條漸成,海外版權四海開花。非虛構IP蓄勢待發,網文行業的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動?值得繼續觀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4-01 19:21
書店現場》分類有限,新書無盡,放錯就糗大了!
(沈如瑩提供)
(沈如瑩提供)

剛入行時聽過一個尷尬事件:某間書店將作家吳子雲以筆名「藤井樹」出版的網路小說放在日本文學書櫃。與其稱之為笑話,不如說是警世寓言——身為店員,可不希望自己的一時疏忽,成為同業中的都市傳說。

誤入歧途的書

根據這些年在網路和生活圈中的同業討論,不少愛逛書店的人都看過類似的錯誤,不免讓人搖頭嘆息。畢竟把書放在正確的位置,是書店的基本工作。在工作時間有限時,遇到不認識的書,一般會先閱讀封底、折口等處的書籍或作者簡介,快速辨別應該歸類的櫃位。至於後續要做多少功課,則是修行在個人了。

因為書的品項實在太多,就算是依照出版社歸架的書店,也會大致劃分文學、商業、生活等區域,引導讀者縮小找書的範圍。陳列的位置正確與否,會大大影響一本書的能見度,為了避免自家的出版品誤入歧途(?),有些出版社甚至會在條碼附近標示「建議上架類別」。

相片 2018-3-4 下午5 49 47.jpg
(吳致良提供)

但類別有限而作品無盡,並不是每本書都能百分之百符合書店的分類原則。一本以小說筆法寫成的歷史事件,該放在歷史類還是文學類?一本充滿哲思的科學著作,又該放在哲學思想或是科普書櫃?遇到這樣的作品,網路書店如果後台系統技術支援,能同時設定兩種以上的分類篩選(如亞馬遜),但實體書店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以精神分析討論童話文本,該放在心理區還是文學區?

前陣子我讀了一本書叫做《童話的魅力》,原著於1977年出版,去年由漫遊者文化出版中文譯本。當時美國社會普遍認為童話無法反映現實,多讀無益,但作者卻另闢蹊徑,重新闡揚童話故事的優異之處,也影響了其後數十年的兒童閱讀(可參OB短評#38)。出於無可救藥的職業病,我邊讀邊思考這本書應該放在哪個書架上。

636331126548482500.jpg

童話理論應該可以放在文學/兒童文學研究,但完全奠基於精神分析的文本討論(全書出現最多次的詞彙之一是「伊底帕斯情結」),又非常適合在心理學的架上也放一本;甚至可以陳列在親子教養的書櫃,讓認真的父母作為床邊故事清單的參考⋯⋯美國亞馬遜是同時將此書分在童話故事和精神分析。我一時興起查了臺灣幾間網路書店的分類,竟正好呈現出我思路中的各種面向:

  • 博客來:文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
  • 誠品:文學/世界文學論集
  • 金石堂:心理諮商/治療/精神分析
  • 讀冊:心理勵志/心理學理論
  • 三民:親子共讀/兒童文學

在不同地方查詢這本書,看到的「同類商品推薦清單」也不同;如果推薦有效,那麼後續「買這本書的人也買了」的組成也將因分類而異,從而長出各自的閱讀光譜。如果長期對這些瀏覽和購買行為進行數據採礦(data mining),將會得出非常有趣的資料。

那麼實體書店又如何呢?如果使用收銀系統(POS),在商品上架前需要先建檔才能銷售。但畢竟不可能將每本書都讀完才建檔分類,通常會事前憑出版社提供的新書資訊判斷,並於出版後再調整。店面人員有時也會加入自己的判斷,在狀況允許時,將複本陳列在既定分類以外的書架。以《童話的魅力》為例,我可能一開始會在文學、心理和童書三個地方各擺一本,如果空間有餘裕,平台也可重複陳列。但放上去雖容易,維護卻是功夫。

IMG_5726_0.JPG
(吳致良提供)

比美麗裝潢更重要的事

儘管有報表輔助,店員仍舊必須自行整理書架,才能知道一本書實際上是在哪個位置賣出去,並即時補上庫存;同時觀察各處的銷售狀況,判斷放在哪裡最容易受到讀者青睞,到了銷售曲線趨近尾端時,有限的庫存便能陳列在最有效的位置。唯有持續讓讀者看見,才是書存在的最大價值。

書櫃的維護與平台不同,後者更換頻率高,需要保持新鮮感,前者卻是日復一日的累積。照著直觀的分類陳列絕對沒有問題。

在看似枯燥的上架過程中,蘊含了書店工作者對每一本書的想法。

即使是連鎖書店,在同樣的書櫃分類下,書目的種類、順序、數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由於書店工作繁重,許多店員(包括我在內)因工作繁忙、倦怠,無心在細節上多做思考。長此以往,會使書店失去與讀者對話的能力,那是無論用多少美麗的裝潢、標榜多麽特殊的風格都無法彌補的。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3-31 08:03
人物》平凡卻奇幻的世界,訪法國插畫家桑貝與其工作室
法國插畫家桑貝收到鳳梨酥後露出了笑容(賴嘉綾提供)
法國插畫家桑貝收到鳳梨酥後露出了笑容(賴嘉綾提供)

不管多大年紀才學會騎腳踏車、是否曾經上課打噴嚏打個不停,或是有不該臉紅的時候一直臉紅的經驗,如果讀過桑貝的書,遇到再窘困的情形都能因為在閱讀中的「預習」,學會心情平靜,不覺得孤單,並幽默以對。在年少時讀他的書,只是當做漫畫般的,速速翻閱,留著概略的印象;經過歲月種種之後,片段的畫面浮起,反倒歷久彌新,原來當年留下的是幽默與包容的種子。

他的書裡沒什麼壞人,喜歡鋪陳小市民以驚喜與幽默的力量酬謝人生;即使是急性子亂情緒,都只是一時。桑貝用他筆下各種具名不具名的善良小人物,一位接一位,以善良鞏固起一座桑貝城堡,提供大小讀者一方安全的世界。用看似無愛卻有深情的方式記下人生風景;這是他對現實世界最強烈、無聲的回饋,使盡一生的力量提醒哪些無法善良對待孩子的成人們。

桑貝2_1.jpg
《簡單,不簡單》內頁(新經典文化提供)

自從《童年》這本書出版後,許多年少時看著桑貝書長大的讀者恍然大悟,這些甜美的情景原來是他為了躲避家庭紛爭所客製化的成果。他美化了他的家庭、朋友,搭配上許多旁觀者,寫著自己心目中所期待的人生,搭出一幕幕劇場。這些以幽默美化過的場景有何影響?讀者接受他殷殷叮嚀:我們根本無須羨慕別人,再辛苦的人生也能滋養出芬芳,在貧瘠的資源下創造看似平凡的奇幻世界。如果以這樣的心情開始讀桑貝的作品,我們很快就能累積出踏實的自信,確信只要努力一定會有轉機。

童年2.jpg
法國插畫家桑貝(賴嘉綾提供)

他的書在各國的書店都自成一格,不在繪本之列,但所有繪本、插畫家如果不認識這大名鼎鼎的桑貝,有如自拒於圈外,從來不曾進入狀況。奇妙的是,儘管喜歡他作品的人很多、想要學的也很多,但絕少有人學得來。因緣際會,在2018年的春天來到位於巴黎蒙帕納斯大街上桑貝的工作室;這天下午見到筆者與口譯者到訪,像個孩子遇到喜歡的親友,從靦腆到開心,臨別時甚至邀請了下次的見面。

筆者帶著出版社準備的禮物,也帶了二十年來台灣曾經出版過的繁體中文版代表作品,攤在桌上,像是抓周儀式,讓他挑出最喜歡的作品。他毫不猶豫拿起《簡單,不簡單》,而且喃喃自語,進入自己的世界。

桑貝閱讀.jpg
桑貝翻閱《簡單,不簡單》(賴嘉綾提供)

桑貝_0.jpg
閱讀中的桑貝(賴嘉綾提供)

安靜了幾分鐘後,桑貝對大家抱歉說他自顧自的看書。開啟了我們的問答:

Q:為什麼是這本呢?
A:當時太年輕了,非常年輕。許多人說做這一行太累了,不要再繼續,沒想到我繼續做,就是五十多年。當時來到巴黎,生活有許多感觸。

Q:對年輕的插畫家,可以請您給予建議嗎?
A:就是一直一直畫。我從十二歲就開始畫了,從來沒停過。

IMG_0179.jpg
桑貝曾畫過606幅紐約客的封面,圖為所有出現桑貝作品的雜誌疊起來的樣貌(賴嘉綾提供)

Q:你喜歡的畫家有那些呢?
A:維梅爾。另外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都是我的朋友。

Q:音樂家呢?
A:我喜歡法國的作曲家:拉威爾、德布西、薩提。還有幾位,都是法國的。我也愛爵士樂,譬如艾靈頓公爵。

Q:最喜歡巴黎的那些地方呢?
A:西提島、聖哲曼地區、盧森堡花園。

Q:最喜歡的咖啡館呢?
A:花神(Cafe de Flore)、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

咖啡館.jpg
左:花神咖啡館;右:雙叟咖啡館(皆取自wiki)

Q:喜歡看電影嗎?
A:當然,不過都在家裡看。最近看的是《美女與野獸》,新版的唷!我和大家都一樣啊。最喜歡的電影是《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

Q:旅行呢?去過亞洲嗎?
A:現在很少旅行了,從來沒有去過亞洲,我是小小的法國人。

桑貝3_1.jpg
《簡單,不簡單》內頁(新經典文化提供)

桑貝4_0.jpg
《簡單,不簡單》內頁(新經典文化提供)

桑貝1_1.jpg
《簡單,不簡單》內頁(新經典文化提供)

訪談時,桑貝露出捉黠的微笑,他有著了然一切式的微笑,加上重聽與口音,問與答之間往往無法預期。因為有時他說的是英文、有時是法文,有時開玩笑,帶著跳躍式的思考,我們完全跟不上他的連結。

受訪地點是他的工作室,在頂樓,室內還有樓中樓,工作區是挑高的屋頂,戶外陽台可以瞭望巴黎市區,鐵塔與摩天輪矗立其間。這裡,是他二十多年來工作的地方。

桑貝工作室.jpg
桑貝的工作室,位於頂樓。(賴嘉綾提供)

工作室(俯拍).jpg
工作室俯拍(賴嘉綾提供)

桑貝工作室2.jpg
桑貝的工作桌,視野寬闊。(賴嘉綾提供)

他喜歡說自己和大家沒什麼差異、都一樣,非常謙虛客氣。

桑貝最近養了一隻流浪貓,要貓來打招呼,貓蜷踞在沙發上不動,他説這隻貓姿態很高,才撿回來一個多月,他為貓取了一個很氣派的名字Néfertiti,說牠原是與法老王在一起的埃及女王。桑貝和法老王打仗之後,帶著她搭火車來巴黎,沒想到就變成貓了。這麼有想像力的故事,筆者好奇會不會變成下一本書?他說應該不會,現在的女性議題不能隨便說說,連年輕小姐貓都不可以,可能有爭議;在座的全是女性,全部的人都忍不住大笑出來,他也滿意的笑了。

簡單.png簡單,不簡單
Rien n’est simple
作者:尚-雅克・桑貝(Jean-Jacques Sempé)
譯者:尉遲秀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9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尚-雅克‧桑貝(Jean-Jacques Sempé)
生於1932年波爾多市。自1960年代展開創作生涯,至今出版超過40部作品集。其中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如尼古拉(Le Petit Nicolas,勒內‧戈西尼〔René Goscinny〕合著)、馬塞林(Marcellin Caillou)、哈伍勒(Raoul Taburin)。他的創作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優雅的幽默中帶點隱喻及高明的諷刺,利用令人會心一笑的反諷,表現人性的缺點與瑕疵。目前與知名雜誌《快訊周刊》(L’express)、《電視全覽》(Télérama)、《紐約客》(New Yorker)固定合作插畫。曾於紐約、倫敦、慕尼黑、薩爾斯堡成功舉辦個展,作品已售出德國、英國、美國、義大利、中國、韓國與俄羅斯等多國版權,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知名漫畫/插畫家。

活動2.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人、「在地合作社」工作室負責人)
2018-03-30 14:18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