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書房》打開三本小豬繪本迎豬年
馬上就要迎接豬年了。小豬仔若說起法文,不知道氣質是否也會變得優雅起來?這想法令我好奇地開始翻找,法文繪本中出現的豬是什麼形象呢?
先前「繪本書房」單元曾介紹過的阿雷克思.古索(Alex Cousseau),他踏入繪本創作的第一本圖畫書《三匹狼》(Les trois Loups)就出現了大量的豬。不過除了書名有《三隻小豬》的影子外,這個故事全然與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無關。

取自出版社官網
故事中,三匹狼已經在海上漂流好一陣了。看看封面便可得知,瞧,畫面右側那兩匹狼眼睛直盯著海面的哀戚神情,左側那匹狼則仰望天空,表情同樣無奈。
浪濤毫不留情地拍打著小船。牠們為何落此田地?

取自:Amazon
翻開書名頁,靜夜黑海,落難海上的三匹狼,名字分別為「狼一」、「狼二」和……是的,正是「狼三」。他們一個掌舵,一個瞭望,一個吃力划槳,他們餓了好久、好久啦。
海上不知第幾天,放眼望去,沒有小豬,沒有小羊,也沒有小紅帽,該拿什麼果腹呢?於是「狼一」首先發難,提出對策:來捉魚當早餐吧。
咕咚!不諳水性的「狼一」沉入海中。
哇,節奏超快的。
「狼二」盤算:抓幾隻滿天飛舞的海鳥來當午餐吧。
嘿咻!根本不會飛的「狼二」也沒入海中。

本文作者翻拍
絲毫不拖泥帶水的劇情,鎂光燈聚焦「狼三」身上。
少了「狼一」、「狼二」的壓陣,「狼三」獨自一個輕飄飄的體重,完全抵擋不了一波波的浪濤,牠暈船暈得厲害。這時候⋯⋯
一艘大輪船遠遠接近中,越來越近,有豬味;越來越近,有豬影;越來越近,有豬聲;越來越近,有豬!紅潤肥美的豬,一頭、兩頭⋯⋯十多頭⋯⋯不,數十頭⋯⋯啊,是數百頭豬⋯⋯每一頭豬都飢腸轆轆、呲牙咧嘴地呼喚著「狼三」:「狼寶貝,加入我們吧,打牙祭時間到囉!」

本文作者翻拍
「狼三」雖然不會游泳、不能飛翔,但他可是懂得害怕的,於是他划呀划呀划⋯⋯
故事結束。在圖書館說這則故事時,書一闔上,我抬頭看見家長們很錯愕,但孩子們很滿足。對小朋友來說,故事就是結束了呀,然而家長卻不解:怎麼會這樣?

取自:Amazon
不按牌理的情節鋪排與角色塑造,不正是拓寬閱讀視野的目的之一嗎?而且,讓我們看看封底的一框小圖。嗯,作者並沒有把人(或是狼)逼到絕境啦。
法國豬(或是書)真的不太一樣,是嗎?再來介紹的這隻說法文的小豬,讓人不禁想起立為她鼓掌。是的,是「她」喔,小母豬。書名為《三隻小母豬》(Les trois petites cochonnes),擺明是向《三隻小豬》致敬(還是打臉呢?)。

取自:出版社官網
封面圖像暗藏玄機,我們先仔細讀圖一分鐘,猜猜可能的劇情展開。
時間到!翻開封面看到蝴蝶頁,粉紅色的,溫和、柔美的。
書名頁,兩副面具:一副豬、一副狼,懸吊於牆面上,腦海推衍一下故事30秒……
故事開始。
「大家都知道《三隻小豬》的故事吧?那《三隻小母豬》聽過嗎?」
作者說故事的口吻很有趣,他把讀者的位置彰顯出來,直接對著我們說話。的確,在聽故事時,我們曾經意識到小豬的性別嗎?如果角色變成女性,故事的核心會不會有所不同?

本文作者翻拍
這三隻小母豬在豬媽媽悉心照料下,個個敎養良好,氣質出眾。不能免俗的,隨著年歲增長,姐妹仨兒「肥美」到該是找個好人家嫁了的時候了。豬媽媽臨別各自餽贈一枚金幣,三隻小母豬踏上追尋歸屬之旅。
豬大姐用金幣買了棟磚房,果然有讀過書,深悟前輩教訓。不久就被一隻打扮得體的有錢豬吸引,直接敞開大門。喀擦!被一口吃下肚了。原來斯文豬是狼扮成的啊!

本文作者翻拍
回想一下封面,是啊,戴著豬面具的原來是狼呀!
豬二姐喜愛手作,她只花了半枚金幣買下一棟木屋,準備自己動手裝潢。正巧來了位強壯迷人帥帥豬⋯⋯
是的,大門一開,是的,被吞下肚了,是的,又是那隻戴了豬面具的狼!豬小妹會怎麼對付這頭「扮豬吃豬」的狼呢?封面再度預示了情節發展,你推測到了嗎?
這是一本非常現代女性思考的圖畫書,弗雷德里克・斯特赫(Frédéric Stehr)於1997年出版。在家排行老六、喜歡窩在自家花園寫生的斯特赫,和他的哥哥傑哈德(Gérald Stehr)合作過不少圖畫書,有的甜蜜,有的另類。這部由他圖文一手包辦的經典故事改編之作,結構是古典三段式,畫風扎實,布局採劇場式呈現,但飽富現代思維,非常耐讀。
結局推敲得如何了呢?小小劇透一下:豬小妹戴著狼面具,威嚇戴著豬面具的狼,「你真是狼的話,證明給我看,去吃了住在稻草屋裡的第三隻小母豬!」
狼衝進設了陷阱的草房子裡,哎呀呀~~
成功逮住「歹狼」的豬小妹,因此引來大批的追求者呢!

取自:Amazon
大家有沒有想起立為這隻小母豬拍拍手呀?法文繪本中的小豬似乎並不刻板地只有愚笨、天真或貪婪形象喔。筆者後來又讀到三本名叫班尼的小豬繪本,雖不另類,但都是天真有餘,「人性」十足。
資料一查,原來他們來自瑞典,由曾經三度獲得林格倫兒童文學大獎的瑞典作家巴布魯.林格倫(Barbro Lindgren)執筆。這三冊以小豬為主角的圖畫書分別是:《 班尼,夠了!》(Benny, ça suffit ! , 1998)、《班尼與奶嘴》(La Tototte , 2001)和《班尼落水了》(Benny à l'eau, 2007)。

取自:法文出版社官網
目前已有十多國語文譯本的小豬班尼系列,我們來翻翻最接近現在的那本,瞧瞧這隻穿吊帶褲的小小豬究竟為何會掉進水裡呢?
班尼和弟弟待在家裡好無聊,決定結伴出門遊玩,遇見甜姐兒克勞兒招手相邀,來到水池邊嬉戲。哎呦,一個不留神,弟弟被某隻調皮豬給推進水池裡了。怎麼辦?
林格倫擅長捕捉兒童心態,情節推展既貼近幼兒日常,結局安排更是出人意表的溫暖諧趣。
小班尼嚇傻了,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倒是甜姐兒克勞兒不顧泥濘,跨進池中抱住弟弟豬。班尼看見弟弟因禍得福,在自己心儀的對象懷裡又蹭又摟的,他竟然如法炮製,噗通!他也落水了。
負責插畫的烏洛夫.朗德斯特羅姆(Olof Landström)來自芬蘭,他同時也是一位動畫師,製作過多部動畫影集。他在書中的線條輕盈、配色恬淡,角色塑造得活靈活現的,似乎跨越了年齡與國界,我們都能在班尼身上讀到自己的童年。

截圖自Youtube
雖然如願得到「愛的抱抱」,但這下一身髒污,該怎麼跟豬媽媽解釋?兄弟倆同是天涯淪落「豬」,拖著泥水往回家路上慢慢走。

截圖自Youtube
後來咧?且讓故事留點空白,配上書裡最後一張圖,請大家動腦想想:我們會怎麼處理?不妨跟喜愛聽故事的大、小夥伴一同集思廣義迎豬年喔!
【同場加映】
▇《班尼受夠了》(Benny, ça suffit ! , 1998)
媽媽大掃除時,準備將班尼心愛的豬寶寶丟進洗衣機清洗,班尼才不要呢!他受夠了,於是抱著豬寶寶離家出走了。誰願意收留他啊?熱狗店叔叔搖搖頭,狗大哥無法答應他的要求。班尼決定自己挖個泥巴坑住下來算了,但被草坪主人發現,把他趕走了。
這麼一折騰,豬寶寶髒到連班尼都嫌了。他把豬寶寶洗乾淨,回家去。
▇《班尼與奶嘴》(La Tototte , 2001)
班尼終於有了一個小弟弟,但他也見證到奶嘴神奇地讓弟弟不再哭鬧。啊,好想要呀!班尼偷走了弟弟的奶嘴,滿意地含著它狂奔出門。半途卻遇見小霸王嘲笑、欺凌,還搶走了班尼的奶嘴。
此刻的班尼倉惶、委屈也懊悔。幸虧有大朋友及時伸出援手,順利把奶嘴拿了回來。班尼握著奶嘴,朝家的方向跑跑跑……●
餐桌對話》一碗熱湯,相交數年,編出彼此的代表作
相約在大稻埕慈聖宮廟口,榕樹下的廣場,小瓦斯爐上的湯熱騰騰滾動,白色的煙飄進涼冷的空氣裡。不能說是寒冷的一個冬日,天氣也還算晴朗,我們退開先讓攝影師拍幾張用餐情景,遠遠看著這兩人寒暄吃飯;後方一桌日本旅人發現我們的動靜,不斷探頭想一窺兩人的面孔。攝影師過來說,唉呀,董秉哲的身體感覺放不太開。我開玩笑回,等等多灌他幾杯酒好了。
訪問開始,董秉哲的身體仍縮在外套裡,彷彿很冷似的,說出口的話倒是坦白不設防;陳夏民則是很習慣面對鏡頭了,興高采烈說今天特別整理好頭髮才過來,一派輕鬆地邊吃邊聊。
董秉哲是凱特文化的主編,是國內編過最多明星書的編輯,但寫詩時,我們稱他達瑞;陳夏民則是逗點文創的負責人,獨立出版的代表人物。兩人公司屬性大不相同,卻都是創意爆發的鬼才編輯。
▇誰才是工作狂?
在南法的幾天,負責處理、協調拍攝團隊等工作的董秉哲相對忙錄許多,而大多時間在等待拍攝結束的陳夏民,就在一旁靜靜觀察。他對董秉哲的第一印象是「人不錯,是工作第一的人,覺得是個可以結交的對象。」
陳夏民喜歡觀察周遭一起工作的人,入社會之後的種種歷練,讓他養成透過工作與自己的眼睛去認識一個人的習慣。
有天晚餐,不知道是誰提議要輪流自我介紹,在尷尬的冷場沉默中,只有陳夏民一人很積極的配合,讓董秉哲留下了「這個人很正向」的印象。晚上回到房裡,他注意到這個人怎麼還帶著電腦在看資料?探頭一看,竟然是各大通路的報表。他們聊起了出版的話題,聊著聊著,還不算熟識的兩人,就這樣約定之後要一起去北京玩。
在那趟北京行中,兩人一邊玩、一邊聊出版和設計。旅行第二天,董秉哲不小心扭傷了腳,窩在旅館休息時他便教起陳夏民怎麼計算印刷的拼版尺寸。「那陣子我們還蠻常有工作狂之旅——我們兩個都是工作狂,出去玩的時候也都在聊工作的事。」
聽到陳夏民這麼說,董秉哲反駁:「我才不想聊工作哩,是你自己一直問我……我只好回答啊!」陳夏民很快回嘴:「那是因為你是工作狂啊!」董秉哲愣了一下,吶吶地說:「其實上次我去日本是想聊SMAP的……」
▇逼出作家的閃躲和迴避
陳夏民擔任了幾本凱特文化藝人書的文字採訪,董秉哲也負責了幾本逗點作者的出版編輯。因出版結緣的兩人,自然而然地,也問起對方「有沒有什麼想出的?」
陳夏民交給董秉哲的第一本書是2014年的《那些乘客教我的事》。他自承在這本書中只是羅列出生命裡困窘或憂傷的片刻,並未提出解決方式,文章經常是嘎然而止。「去年我不是太快樂,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工作我也不快樂,賺錢我也不快樂……原本想出比較快樂的書,但根本寫不出來——因為我內心還沒準備好要正面去談這些事情吧。」
由於不習慣談自己的私事,陳夏民在創作中經常用一種迂迴的方式去避開,但這逃不過董秉哲的眼睛,在一來一回的討論過程裡,逼迫著他將自己展開更多。董秉哲眼裡看得明白,嘴上也說得直白,「他以前寫出版這些東西都是閃躲和逃避。」他將《失物風景》稱為陳夏民的「決定之書」,理由是「我覺得這才是他該寫的書——這本書才可能會決定他未來創作的路向。」確實,《失物風景》可說是「創作者陳夏民」的第一本書。
▇找30組好友拍攝倒數出版的影片
《失物風景》上市前,董秉哲找來讀字書店的店長郭正偉幫忙,在臉書上串聯陳夏民的30位好友拍攝倒數影片,在出版前30天輪流上傳。被蒙在鼓裡的陳夏民,第一天晚上打開臉書就嚇了一跳,第一個念頭是「該死!我稿子還沒交啊啊啊!」那時稿子雖然整理到一個程度,但最後的定稿還沒完成,嚇得他緊急在兩天內把定稿趕出來。
陳夏民說這幾年他一直想辦一場「生前告別式」。「我想知道目前的我,在別人眼中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個出版倒數的企劃,恰好就像一場「生前告別式」。
「透過這些影片,讓我理解自己還是有帶給別人一些好的東西的,這讓我覺得很高興。我內心雖然不會太在意自己的好意是否有回報,但還是會好奇,對方接收了這些之後,是以怎樣的方式再轉出去的?透過這個企劃,其實解答了很多我的疑問。」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一旁的董秉哲雙手抱胸,垂眼靜靜聽著。
▇如果飛機失事了
人生中經手編輯的書已超過200本,董秉哲在工作中歷練出一種明快的眼光和判斷,但輪到自己當作者時,他卻流露出一種矛盾的神情。我問陳夏民,怎麼不早點跟董秉哲邀稿?
陳夏民語帶抱怨地說:「我跟他邀稿很多次,但他一直不給我啊!是有次去日本,在飛機上遇到亂流,他突然跟我說『如果今天飛機真的失事,那我就沒有留下作品了耶』,才決定要出《困難》。」
「現在就沒有再寫了啊,」董秉哲幽幽回嘴。《困難》收錄了董秉哲從大學時期、整個創作歷程的作品。回想過去身上總會放本小筆記簿,一有靈感就隨手筆記下來,一首得了大獎的詩甚至是當兵時在掃地的空檔寫成的,「天啊,那時真的什麼都可以寫耶。」如今這樣的習慣也早在工作與日常中慢慢消失了。在整理作品的過程中,他深感創作數量的快速遞減。「所以應該也不會有下一本了吧。」
▇跟這個產業一起老了
因為身兼出版人與創作者的雙重身分,看待出書這件事,比起一般作者還多了些複雜的心思:擔心定位,擔心行銷,擔心印量和庫存……一方面覺得「這樣真的可以出書嗎」?另一方面也知道「出書就這麼一回事啊」,就這樣不斷在兩種身分之間搖擺。這樣矛盾而複雜的心情,只有相識多年又立場相似的對方才能理解。
有時是朋友,有時是作者,有時是編輯。從工作上的討論與苦水開始,熟稔之後也聊各自的日常瑣碎、生命中的黑影與黯淡。
他們的合作與交情,走過出版業興盛時期,也一起面對出版的低潮,喝著手邊的熱湯,兩人回憶從前和最近的印量,嘆息也讓人發笑。
董秉哲比喻:「就像人老了一樣」。陳夏民聽了也感嘆:「對耶,一個產業就這樣慢慢變老了。」他們互望一眼,像是猛然想起什麼曾經的苦辣或是酸甜。●
▇2019台北國際書展 簽書活動
作者:陳夏民
出版:凱特文化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達瑞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