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朱國珍》說一個政治愛情與道德裂縫的故事

「這時候一定要有一個人死掉。」
叼著香菸,身材瘦小的男人這麼說。
另一個身材魁梧,留著八字鬍的男人點頭同意:「若沒,這齣戲就歹演啊!」

這是我在長篇小說《古正義的糖》作為開場白的對話,也是全書的核心符旨:一齣即將開演的人生大戲,一個必須死掉的人。

俗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相較於人死斷氣的瞬間,它的另一面「生存」可能才是個大問題,不只是因為活著的時間忒長,還有活著時「生存的意義」。存在主義先驅、丹麥哲學家齊克果以美學與神學的觀點將存在區分為「道德領域」與「美感領域」,兩者之間有昇華有掙扎。美國文學評論家韋恩.布斯在《小說修辭學》裡闡述:「只要我們真正認真地體會故事中的人物,這些人物所面臨的道德選擇,以及我們自身發生的或好或壞的道德變化,我們的生活便會改變。」

從寫作者視角來看,小說中的神聖或世俗、好或壞、都只是裂縫的差距。

所以走到《愛情的盡頭》時莎拉必須死;不忠的《安娜.卡列尼娜》也必須死。

我很少在小說裡以死亡作為高潮的催化劑,除了一開始就設定必要之惡的終結,例如〈慾望道場〉離經叛道的新聞女主播與〈美到這裡為止〉高智商殺人犯。這次在長篇小說《古正義的糖》處死兩位女主角,一方面是堅持《詩學》的信仰,讓悲劇誘發憐憫與恐懼的情緒,達到洗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明白自己老了。悠悠呼已過半百年歲,五十不一定知天命,但凡親身體驗更多至親好友的生老病死,有善終也有暴斃,深深感觸人生愈苦愈惡愈需要一種溫柔的調和劑,姑且稱為「善之必要」。我們在悲劇裡看到高尚的人遭遇不幸,也看到處於不幸之中人的高尚,藉此得以獲得某種陶冶,尤其是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時激發出理性力量與審美感受。《安蒂岡妮》劇中都是無辜的人死,惡人繼續享福,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創造出戲劇界與精神分析界天王伊底帕斯,索氏手下留情,讓弒父娶母的伊底帕斯判處瞎眼流浪的徒刑,然而他的獨生女安蒂岡妮卻在違背國法、服從家法、宗教依靠的倫理觀念鬥爭之間殉身,帶著原罪的伊底帕斯家族最終以死亡作為犧牲或救贖的象徵。

《古正義的糖》小說也是如此,讓最無辜的人代替罪人受過,企至悲劇的哀憐恐懼。過去我處理小說人物的死亡心狠手辣,畢竟那是虛構的人事物,與現實生活毫無干係。只是這次我完全沒有想到,啟發我創作這篇小說的原型人物,一位正值壯年的原住民菁英,也在小說完成之後的第十天,驟然過世。

故事要從很久以前說起……有一種邊緣人,內心永遠充滿恐懼。他必須先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美國小說家雷克萊爾頓創造半人半神的《波西傑克森》獲得廣大的共鳴,反映出許多人在心理層面投射的混血或雜種基因。在台灣,原住民族經過數百年的異族通婚,早已失去血統的純正,現在只剩下符號,然而大多數人,卻是貼著底層標籤的符號。

我曾經在火車站的便利商店,與一個相似的人擦身而過,他個子不高,身材削瘦挺拔,穿著一套深灰色的西裝,藍格子襯衫,搭配鵝黃幾何圖案的領帶,拖著黑色造型質感高尚的登機箱,也因為有這個登機箱,讓他看起來不像個業務員或是銀行職員,而像個商務人士。

但是當我看到他的眼睛時,頓時明白,我們都是類波西傑克森的邊緣人。

他的眼睛深邃且形狀完美,有著西方人式的雙眼皮,烙印在黝黑的皮膚上,線條俐落的五官,堪稱俊美,卻糾結著眉頭,滲透某種壓抑的神秘。他同樣定定地凝視我,當我朝著他的方向走去,那麼幾秒鐘,我嗅聞到血液裡相同的氣息。 

我看過太多這樣長相與我類似的男人、女人。他們都有一雙圓廣明亮的眼睛,高挺的鼻梁,稜角剛毅的臉龐,然而他們大部分不修邊幅,衣著撩亂,以駕駛怪手或砂石車,手工剝除桂竹筍硬殼或摘撿檳榔果實零售維生。

那個男人,已經脫離勞動的宿命。他穿著剪裁合身的西裝,梳起油光立體的髮型,聰明地以摩登的拖車式行李代替遠征的步伐,將現代化質感發揮得淋漓盡致,也使得他粗獷霸氣的臉龐上,浸潤了文明的色彩。他儼然是個文明人,不再以出草的姿態書寫身世,就像我一樣,曾經努力漂白皮膚,苦練儀態,訓練談吐。這一切一切的修飾與琢磨,就是害怕別人沒來由地直觀論述,在來不及認識我們真誠的靈魂之前,先鄙視我們的出身。

《古正義的糖》就是描寫這樣一群不斷奮鬥、努力活下去、渴望向主流價值靠攏,和所有人一樣追求肯定的人。

原住民部落的一場民主選舉,讓滿懷抱負的古正義進入監獄。都說好山好水,但賄選消息依然浮動於後山偏鄉,立冬剛過,溪河意外鼓噪,滔滔流水翻滾著謠言,鎮日嘶隆作響。古正義的妻說她親眼看見有人收下敵營賄選的鈔票,拜託熟識朋友探詢,那人答:「我只是拿他的錢,票還是會投給古正義。」

肅颯冬季,埋葬祖靈的聖山,抵擋不住季節的殘酷,政治暴風圈襲捲,吹亂公平與正義。怒吼的空氣撕裂呼嘯,淒厲如女巫嘶語,向黎明之前的陰闇咆哮。是預言或詛咒已經不重要,三天後,古正義以22票的差距落選。

選舉反映出原住民部落的「現代化」,在此之前,古家的親族,以務農和工地粗活維生。唯一可能光宗耀祖的人選古正義,卻被指控賄選,三審定讞坐牢兩年出獄之後,何去何從?這一家人,以及族群部落的命運,又會走到哪裡?古正義曾經是家族唯一的希望,他研究所畢業取得高考資格後返鄉服務,踏入偏鄉「政壇」,他是原民菁英,熱心基層服務、他可以安穩領取公俸等著退休金,卻在眾人簇擁與使命感催生下投入鄉長選舉。只有六千多人的偏鄉,同樣上演派系鬥爭的政治戲碼,在人情與利益的糾葛恩怨中,古正義三次高票落選。最後一次被敵營羅織賄選汙名,直到他走進監獄的最後一刻,他都堅持自己是清白的。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我至親的小舅舅,他待我如父如兄如摯友,這是他的親身遭遇。

我最後一次採訪時直視他的眼睛,認真詢問:「你到底有沒有賄選?」他完全沒有迴避我的眼神,同樣直視我,堅定地告訴我:「沒有。我相信『正義』這兩個字直到三審定讞那一天。我始終沒有為我沒做的事情認罪。」

「如果你說的是真的,我會用小說還你一個公道。」這是我和他面對面說的最後一句話。

小說當然不是復仇的工具,它是人物與故事交錯的錦繡精織,繁花錦簇。政治愛情畢竟沾了愛情的光,還有那麼一點旖旎懷想。若是將政治與愛情分開來看,那就是一門計算金融的學問,涉及風險分析。凡事一旦涉及風險就會激發保護利益的本能,這利益關乎多數人或少數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既得利益者如何繼續鞏固利益,道德的裂縫就在政治與愛情的對價關係中如瓷器開片迸裂。釉層開片原本是窯燒缺陷,然而汝瓷卻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這似乎也應證小說中的真相並不重要,因為,故事才是我們主要的道德老師。

不承認賄選罪的古正義坐牢了,古正義的大哥古清輝,只是開著閒置已久的怪手到河床為孫子們堆疊沙石挖出一個安全戲水的小池子,也被警察以盜採砂石的罪嫌逮捕。生命的輕薄與操弄,人跟人的命運交錯,在故事之間演化。我們都渴望甜蜜幸福,卻常常分不清楚「糖」與「糖衣」的差別。

我認為小說有兩種演技:通俗與精緻。但是它只有一個結果:樂趣。愈悲涼愈要懂得微笑,讓眼淚滴落在揚起的嘴角,哀傷就會轉彎。

因此我必須說一個政治愛情與道德裂縫的故事。


朱國珍
清華大學中語系畢業,東華大學藝術碩士。2015年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2016年散文首獎,創下史無前例跨文類雙首獎記錄。拍台北電影劇本首獎、亞洲週刊十大華文小說。曾任華視新聞記者、新聞主播、莒光園地節目主持人。現任台北藝術大學講師,漢聲電台節目主持人。出版小說《慾望道場》、《中央社區》、《三天》。散文《半個媽媽,半個女兒》、《離奇料理》。主編《2016年飲食文選》。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170 尋尋覓覓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重返烏托邦

Retrotopia
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著,朱道凱譯,群學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益 
包曼是歐陸型的知識分子,文思細膩,善用比喻,儘管有時不容易抓到他的批點和主張,卻是審美感飽足的閱讀兼思辨經驗。本書詰問當代人的自我封閉與幻滅:不再追求理想,卻以緬懷過去的方式,來化解自由與安全之間的緊張。本書為包曼卒年(2017年)所出版的作品,評價不一,然而逝者已矣,既可追懷,又可索驥。【內容簡介

親像鳳梨心:鳳山代誌

夏夏主編,玉山社,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文   樂   益 
本書匯集出身鳳山的年輕作家群,撰寫鳳山的歷史,正面對上歷史,文字有些正經拘謹。每則短短的民眾徵文反倒成了驚喜彩蛋,長輩遷徙、戀愛、成家的人生小故事如戳記蓋滿土地,更有生命勃發的氣息。
地方政府出版品常會淪為報公費的方式,本書的企劃有思突破,找來一批新世代寫手共同寫鳳山,成績不俗。有歷史,有人情,又有鳳梨小清新,也為公家單位提供了一種可以仿效的作法。【內容簡介

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

非羅馬視角的六百年地中海史
通商国家カルタゴ
栗田伸子(くりたのぶこ)、佐藤育子(さと いくこ)著,黃耀進譯,八旗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獨 
市面上幾乎找不到迦太基的專書,多半僅簡短存在於教科書上,或在羅馬史的布匿戰爭一節撈到一些簡述,而無明確脈絡的歷史敘述。本書最大的意義就是填補了這塊真空,並且,從腓尼基和迦太基的角度去看地中海,也破解了希臘羅馬史觀的壟斷。
本系列的世界歷史書,除了補足很多過去台灣歷史教科書的條目知識外,也透過具有深度的歷史書寫(而非強調資訊獲取容易的wiki),提升大眾對歷史的興趣。【內容簡介

光之帝國

빛의 제국
金英夏(김영하)著,盧鴻金譯,漫遊者文化,39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本書寫北韓間諜潛入南韓,成家立業10年後,突然接到組織訊息,將他召回北韓,一天24小時的生活。形式設計精巧,從主角的人際網絡一角寫起,串連起一個個人物,製造懸念,再逐漸揭露全景。人與人雖有關係,連結卻鬆弛,生活填滿物質細節,散發出卡夫卡小說個人困陷在龐大機構的荒謬意味。
韓劇韓片的間諜梗屢見不鮮,不過這部間諜小說於2006年出版,也算先知之明。今天讀來,依然可以看到金英夏獨樹一幟的才氣和關懷:集體雖然可以左右個體,但個人永遠能以自由意志抗衡體制的操弄。【內容簡介

翻轉災難

The Cure for Catastrophe: How We Can Stop Manufacturing Natural Disasters
羅伯.謬爾伍德(Robert Muir-Wood)著,張國儀譯,一中心公司,699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近年台灣社會對於天災與人禍的討論細緻度,後者遠多於前者。但隨著危安意識的提升,面對災難已不是被動處理已發生的災難而已,而是透過事前的防災準備,來減低災難的衝擊。本書介紹各個國家的災難處理策略,提供了台灣社會絕佳的防災教育教材。【內容簡介

其實你不懂我

You Will Know Me
梅根.亞伯特(Megan Abbott)著,林零譯,馬可孛羅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大量金錢與時間的投入、封閉的訓練環境、巨大的壓力……作者選定體操這個較冷門的運動,搬演推理裝置。除了精心布置懸念,也寫出競技體育的畸形發展,如何扭曲青少女運動員與父母的心理——假如人生全為了準備幾秒的完美落地,所有灌注的善意都可能變質為毒液。作者筆調如體操動作般精準,熱血裡泛著寒意。
大多數人對運動員的理解,多半集中在競技場上的勝敗,而對運動員身心所受的影響,甚至運動傷害等等則少有細緻的討論。本書以體操選手的養成為敘述中心,仔細且富含巧思地呈現運動員養成的辛苦過程,令人動容。【內容簡介


決斷的演算

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
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
布萊恩.克里斯汀(Brian Christian)、湯姆.葛瑞菲斯(Tom Griffiths)著,甘錫安譯,行路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每個領域都強調邏輯的重要性,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按照邏輯思考與運行。本書是以教科書形式編排的個案書,列舉日常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大數據只是表層的運用,真正的機關全在數位森林地底的演算法。這本大補帖不只地毯式介紹電腦科學家在想什麼,也對賽局理論或棉花糖實驗這些決策模型提出批評和修正,熱鬧、門道皆而有之,頗有十年一冊的霸氣。【內容簡介

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

Taiwan Cinema in Transition: In Search of True Taiwan Spirit
鄭秉泓著,書林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獨   益  
本書以《海角七號》作為斷點,收錄了作者對近十年來台灣電影的評論,拖曳網漁法般囊括大師之作與學生短片,資料蒐集豐富可觀。收錄的影評有股「跟寫」風,亦步亦趨地記錄每部片子的點點滴滴,有資料控的傾向,也是極好的整理。說是影評,其實看不到太多評論,反而更像策劃了一場料多實在的21世紀台片回顧展。【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漫畫評論》數位資訊加值應用,從巴黎聖母院到台灣老照片,從「歷史地圖散步」到「CCC創作集」

今年(2019)4月15日巴黎聖母院慘遇祝融,引起全世界高度注目,相關修復工作專家預測需要數十年;然而數位化如何協助古蹟與歷史保存,也引起關注。數年前已有學者利用3D數位重建,讓讀者可在網站中一覽巴黎聖母院由外而內,不同角度的全景照片,甚至可以做到3D圖像。遊戲《刺客教條:大革命》,對於建築與現地所能做到的高度擬真,同樣蔚為話題。

該遊戲對聖母院所有的細節還原,來自Ubisoft 藝術總監Caroline Miousse花費大量時間的考究,為了在遊戲中還原聖母院,她花了約2年的時間,數度造訪這座建築物,分析構造、仔細比對照片,甚至和紋理藝術家合作,讓每塊磚頭都呈現應有的樣貌,以確保遊戲中的建模符合「真實」。這一切努力,成了玩家遊玩時「如臨現場」的關鍵、也成了意外之後,重建聖母院的依據。


bi_dui_tu_.jpg

現實中的聖母院(左,取自wiki)及《刺客教條:大革命》遊戲中的聖母院(右,取自twitter

▇老地圖數位應用,建構台灣地理資訊系統

從歷史和古地圖對當代城市重新進行觀察,藉數位工具拉出歷史縱深的常識,台灣的學者也著力了許多,如以「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為觀察焦點,近年已陸續有相關成果面世。這個中心成立的緣起,可追溯至2008年由科技部前身「國科會」所推動的「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如同該計畫主要推手,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強調的,數位典藏是要「走入生活,伴隨未來」,數位典藏的初衷除了追求方便保存和查找之外,更著重於數位化之後的加值應用。

將文件及物質資料數位化後,即可擺脫了文物原本形式和脈絡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跨界,被不同屬性的媒介重新融合應用,開展出新的脈絡和姿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逐步從台灣老地圖的整理出發,經由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應用,層層堆疊,打造了連結歷史和地理之間的時空基礎,開拓出各種應用的可能。

1313153-horz.jpg

該團隊在「普及」的執行上可分為兩個不同的方面,一是非虛構的寫作,從2016年開始陸續推出「歷史地圖散步」系列,目前分別有《臺北歷史地圖散步》(2016)、《臺中歷史地圖散步》(2017)、《臺南歷史地圖散步》(2019)。

這套書乍看內容似乎只是坊間史學書籍的再升級,集結了數十位台灣史青壯輩優秀的研究者和文史工作者,文章選題上也切合著近期歷史學最看重的生活史風潮,從日常生活的角度,看待一座城市的發展,並集結著大量精美的圖片。


p5-6_s.jpg

將老地圖與現今地圖並置,並可結合APP使用(取自《臺南歷史地圖散步》內頁,東販出版提供)

p7-8_s.jpg


p13-14_s.jpg

《臺南歷史地圖散步》內頁(東販出版提供)

▇用數位跨越時空,在歷史地圖中散步

若更細看本書的編排,會發現一條以地圖出發的主軸,利用簡單的數位技術,打造一依循空間而非時間的敘述邏輯。三冊皆附有免費的城市歷史地圖可供下載,讀者可以一邊依照書中圖片所附的二維條碼,在手機上點開地圖,一邊搭配著各章節的歷史主題進行翻讀。

p1-2_s.jpg


p3-4_s.jpg

《台南歷史地圖散步》內頁(東販出版提供)

這樣的安排,除了體現原本計畫的數位精神,也成功在一般歷史書寫以時間或主題為編排之外,另立了一道潛藏的經緯,依著城市的空間將這些史事一一串起,結合類似日本平凡社著名「別冊太陽」系列的人文深度,以及常青旅遊叢書「寂寞星球」(Lonely Plant)的行旅樂趣,打造出一場跨越時空的城市旅程。

「臺南歷史地圖」App宣傳說明影片

▇藉漫畫創作,再現歷史氛圍

相較於「歷史地圖散步」的中規中矩,中研院團隊另一條非虛構的路向,更使人感到驚喜,不只走出學院,而且是「CCC創作集」為名,走入在過往填鴉式教育視之為牛鬼蛇神的漫畫領域,嘗試以漫畫作為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的媒介。依據王佩迪主編的《台漫不死》一書的訪談,CCC的團隊以「編輯」的身份建立起知識研究和漫畫創作之間的橋樑,將已經整理好的資料,和漫畫家反覆討論,使得嚴肅的知識「轉譯」為漫畫的情節或素材。

綜觀三十多期的「CCC創作集」,內容各式各樣,然而以歷史作為素材的作品還是最為吸引人。最高明之處,是在這些作品中的「歷史」,並不是生硬地將文字書寫硬化為圖像,而是以「背景」或「氛圍」的方式,讓虛構的劇情在過去的舞台自由舒展。

不只讓創作者有更多揮灑的空白,也讓漫畫的媒介屬性得到盡情的發揮。要讓歷史化作一種氛圍,最直接也最常用的作法,即是對空間進行還原和考究,如AKRU的《北城百畫帖》、張季雅的《異人茶跡》系列,即是最好的例子,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帶入了過去空間的場景,兩系列合觀幾乎就是一部台北城的發展歷史。其他如簡嘉誠《阿里山林鐵奇事》、左萱的《神之鄉》,針對這樣以特定景點、城鎮為主題的作品,對空間的講究自不在話下,即使一些看似和空間無關的主題,都隱藏有堅實的地理資訊,在「CCC創作集」中會不時給予介紹。

ccc2-p27-side.jpg


ccc2-p31-side.jpg

《CCC創作集 Vol.2 漫畫歷史力》內頁(《異人茶跡》/張季雅/CCC編輯部,蓋亞文化提供)

在復刊第11集《擬人勢力來襲》中,更有Litalan嵐的《歡迎來到《山神一家》!》由時下最熱門擬人化的方式,介紹台灣的山岳,可以見得該團隊對各種新可能的嘗試。

▇老照片,新創作;老研究,新出口

從知識傳遞或數位加值的角度,虛構(或部分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以及漫畫圖像的訴說魅力,兩相結合所產生的巨大能量,讓一度停滯不前的數位典藏計畫,找到了全新的出口。

對比於純學術領域,同樣以數位典藏為基礎,嘗試走出結合數位技術和人文研究的「數位人文研究」領域,仍在迷霧中摸索典範。CCC團隊所開拓出這條面向大眾的道路,更加充滿潛力,並已有具體的實績,甚至有明確的know-how或SOP流程。

倘若從台灣漫畫的面向觀察,本意是在推動數位加值應用,卻意外帶動了另一波台漫浪潮的復興,細究CCC團隊所負責的工作,舉凡收集資料、企畫主題、和創作者者針對資料改編進行討論、再到最後成果給予建議,甚或常態的出刊或連載,無形之中建立起台灣漫畫體系一直較為缺乏「編輯」、「出版」形式。

該團隊在數位技術的長項,也給予漫畫在推廣上的不同的想像。今年(2019)國際書展即為一例,若有前往參觀的朋友,即使從來未曾聽聞CCC團隊,又或者對台漫從未關注,但只要從展區經過,一定CCC所主導的數位體驗展,留下深刻的印象。

▇歷史結合地理,還原一座城市的記憶

當台灣學界談起「地方學」,多半都會強調要拉進人和土地的距離、培養對鄉土的熱愛,忽略了理性到感性之間的距離,絕非一蹴可幾,需要打磨和轉化,將知識化為故事,將平面文字化為生活空間,這些地景背後的流轉和身世才能散發出魅力的光采,不只增加這些景點遊憩的價值,也喚起日日生活其中的人們,對土地的歸屬感和愛戀。

市鎮景點吸引人的誘因,多半在於人文因素長時間的累積與作用。不管是具體的人造物或抽象的氛圍,一座城市唯有歷史縱深,才具有讓人忍不住反覆品嚐的回甘韻味。更白話點形容,「故事」的有無,決定人或空間的魅力或價值。而不論是個人或城市,要擁有「故事」,端看人們如何從過去的流逝之中,勉力挽留和保護,留下歷史。

這個說法看似常識,但在追求速度和效能的時代裡,反而是最困難的挑戰。更何況長期沉浸在「經濟奇蹟」迷思之下的台灣,要在時光的掩蓋中,執著於歷史的回望,時常被視為無用之舉,忽視了正是這些陳舊的記錄,串聯起人和空間之間連結。也唯有經由這些千絲萬縷的牽連,形成足夠穩定的基石,讓空間能穿越時間的限制,展現出自我的特色,散發魅力,並提未來的發展指引方向。

ccc8-p37-side.jpg


ccc8-p39-side.jpg

《CCC創作集 Vol.8 非虛構的力量》內頁(〈這裡從未現代過〉/Adoor Yeh/CCC編輯部,蓋亞文化提供)

當時間結合空間,當歷史結合地理,不僅還原了一座城市的身世,拉進人和土地的連結,同時也勾勒出空間所具備的根本性格。也唯有參考這深植於DNA之中的獨特性,才能替城市勾勒出兼具深度和發展的未來。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非虛構和虛構的推動,前者如同物理變化,提供史學書寫堅實的根基,除了CCC團隊的出版外,也和許多文史工作者合作,陳柔縉備受好評的《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就是很好的例子。後者則如同化學變化,徹底改變了既有框架和遊戲規則,在帶動知識之外,也成為引領台灣漫畫復興的重要力量。

不管是哪一個面向,最後要問題都是一樣的,數位資訊需要人的保存與應用,同時,也需要更多讀者的觀看,不妨藉數位典藏的加值應用和台灣本土漫畫的創作,重新認識台灣這塊土地。

tai_bei_li_shi_di_tu_san_bu_.jpg臺北歷史地圖散步
作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出版:台灣東販
內容簡介➤

tai_zhong_li_shi_di_tu_san_bu_.jpg 臺中歷史地圖散步
作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出版:台灣東販
內容簡介➤

tai_nan_li_shi_di_tu_san_bu_.jpg 臺南歷史地圖散步
作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出版:台灣東販
內容簡介➤

xia_zai_1_0.jpg 條漫新宇宙:CCC創作集13號
作者: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Sally, 小峱峱, 日下棗, 宣政佑, 星期一回收日, 韋蘺若明, 清水, 楊双子, 藍尼  
出版社:蓋亞
定價:200元
內容簡介➤

getimage_1_4.jpgBL最前線:CCC創作集12號
作者: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Miyako, MN, WASTE戊, 日下棗, 米奇鰻, 艸肅, 李衣雲, 張資敏, 清水, 陳沛珛, 詭太郎, 廣下嘉  
出版社:蓋亞  
定價:220元
內容簡介➤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19-04-30 21: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