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書房》參見繪本中的兩位國王:什麼都沒有的國王和決定要當熊的國王

講到「國王」,你會想到什麼?

國王,一國之首,眾人之上,是權威、尊貴的表徵。

所以,他可能是故事中被一位無名英雄擊潰的對象(例如安徒生《國王的新衣》裡被小孩打臉的國王),也可能是一群候選人拼命完成任務,最後登上寶座的王子(像是尼爾.蓋曼的《星塵傳奇》,一群王位繼承人追逐墜落的星子,最後即位的竟是落難民間的王子)。

國王,有沒有可能指的是你我?當我們透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所有事物時,不也挺像國王那般「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的嗎?如果人人都是國王,那麼會有「什麼都有的國王」,應該也會有「什麼都沒有的國王」吧?

這次「繪本書房」非常榮幸地為大家介紹兩位國王,首先就是來自「相反國」的(敲鼓)……什麼都沒有的國王!

在相反國,出太陽時會下雨,所有轉角都有一座城堡,老百姓擁有一切,而國王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國王」連個王座也沒有,因此他席地而坐,無所事事地等待著。

有一天,一隻貓自我介紹後(牠的名字叫做「貓」),在「什麼都沒有的國王」身旁坐了下來。

不一會兒,一名年輕又高傲的騎士馳馬經過國王和貓的面前。那匹瘦弱不堪、氣喘吁吁的馬一看到貓便被嚇得快跑起來,不慎讓騎士墜落著地。扭到腳的騎士脫下靴子,責怪「什麼都沒有的國王」沒盡到主人的責任、看好那隻貓。


01_騎士.PNG

《什麼都沒有的國王》內頁(朱靜容提供)

你很清楚:那才不是國王的貓呢,因為他是「什麼都沒有的國王」啊。是的,國王也是這麼回答騎士的。

國王告訴騎士那不是他的貓,騎士丟下靴子,氣呼呼地離開了。對,一瘸一拐地走遠了。

貓把靴子撿回來,問國王要穿嗎?當然不要,他可是「什麼都沒有的國王」。於是貓套上長靴(還在靴子裡發現一枚金幣)。

哈哈,這下不就成了「穿長靴的貓」了嗎?別急,故事只講了三分之一,他們倆還會再遇見一位買了很多菜的歐巴桑(然後貓吞下一條多嘴的魚),以及一頭恰北北的狗(狗咬住了貓)。


03_狗咬貓.png

《什麼都沒有的國王》內頁(朱靜容提供)

這本名為《什麼都沒有的國王》(Le Roi Qui N'a Rien)的圖畫書,文字作者是阿雷克思.古索(Alex Cousseau),但我們先將故事暫停一下。

我們會怎麼形容圖畫書的文字作者呢?如果把幾列圖畫書排排站,最先認出來的一定都是「眼熟」的繪圖者,因為能夠從類似的畫風辨識出來。那麼,如果將圖畫去除,單就文字風格去辨識文字作者,我們還認得出來嗎?

《小王子》提到,一棟房子如果直接以標價顯示,許多人立刻就能神領意會:「啊,多棒的一棟房子呀!」但若是形容那房子的窗檯有花、屋頂有鳥,相信我們都能「聞到」花香、「聽到」鳥鳴。

我總覺得,寫故事的人,正是那個決定在窗沿擺放花朵,繼而引來鳥兒駐足歌唱的「房屋生活家」,讓我們在「花」和「鳥」的具體形象中,感受到這棟房子住戶可能的性情與特質。

古索是諸多「房屋生活家」中,我最喜歡、也最艷羨的繪本文字作者。他在戮力筆耕文學園地的同時,也為兒童創作了風格截然不同的繪本故事。例如:已有中譯本的《魚會游泳嗎?》和《長毛象、食人怪、外星人和我妹妹》,光聽書名就引人遐想了,內容也相當詭奇異趣。這兩本插畫都是他與娜塔麗.舒(Nathalie Choux)合作的作品。


image005.jpg

古索說:文字的擺放也是圖像的一部分。(朱靜容提供)

文字作者若是把房屋裝設出生命活力的「生活家」,繪圖者當然就是「施工建築師」囉。古索會根據故事的文字風格,找來合適的插畫家將它「視覺化」,當然也會因為不同的圖像風格,而創作出合宜的文字。前面提到的兩部作品中,娜塔麗.舒的圖像造型童趣、色澤亮麗、佈局細膩,將古索怪誕詭異的故事妝點得柔美溫和。

同樣和古索長期合作的另一位插畫家Charles Dutertre,中國曾出版過他的處女作《第一次我出生的時候》(La première fois que je suis née),將其名字譯為:夏爾.迪黛特。啊,顯然有些怪……猜想譯者把他當成「她」了。台灣麥克則有一本他參與繪圖的《科學小學堂》,譯名為查理.戴爾特。

前面介紹的《什麼都沒有的國王》,配上戴爾特的圖像之後,把古索古靈精怪的故事透散出截然不同的氣味,好似神燈巨人揮散炊煙幾縷,就把讀者帶進《一千零一夜》的奇幻世界中。

戴爾特的圖畫不只是隨著文字推動情節,在他豐沛的想像力之下,故事彷彿建構出層層疊疊的時間與空間。例如:「什麼都沒有的國王」應該長什麼樣?「相反國」會坐落在怎樣的場景中?要如何透過角色稀鬆平常的對話,來呈現故事內在的心情流轉?戴爾特在書中加入瑰麗的紋飾,成功平衡了「什麼都沒有」(但不表示「什麼都不在乎」)的語調。


image009_0.jpg

古索向孩子們解釋:「插畫家也是創作故事的人。」(朱靜容提供)

冷颼颼的2018年2月,在法國Renne市郊的Le Rheu小鎮,圖書館推出古索與舒及戴爾特的圖文合作展。我搭乘半個多小時的公車來到小鎮,圖書館外剛刮過一場冰霰,但暖呼呼的館內,古索正親自為一群小學生導覽解說,小男孩指著線稿問:「為什麼圖畫是黑白的,書卻是彩色的?國王穿的也變了?」

古索解釋:「插畫家也是創作故事的人,他透過圖畫來說故事。看到完成的圖畫時,我也很訝異。他說了很多我原先沒有想到的細節。」


image011.jpg

為讀者簽書時,戴爾特(左)畫好簽名圖,古索則會根據圖畫書寫一段文字。(朱靜容提供)

戴爾特早先是為平面報刊繪製插畫,後來才開始為小說、知識性圖畫書、漫畫BD與兒童繪本等書刊的繪製插畫。他的圖畫畫風,從早期的可愛卡通造型如「Louison Mignon」系列,到東方奇幻風如《鬍子兄弟》(Les frères moustaches),帶有版畫的質地,色彩選搭和角色構圖都獨具風格。


合作成果.jpg

《Louison Mignon》系列


白鳥與鬍子兄弟.jpg

《鬍子兄弟》(左);《白鳥》(右)

以上圖畫書全是這兩位圖文拍檔合作的成果。而剛獲得熱呼呼的2018年波隆納文學類大獎的《白鳥》(L’oiseau Blanc),戴爾特畫風丕變,從寫實技法,脫胎換骨成迷濛幻影。

接下來我們來瞧瞧另一位國王。這是一位雖然頭頂皇冠、唇上長鬚,但卻不認為自己是國王的某某人(這個名稱正是古索用語的風格)。


image025.jpg

《是狗的貓》將封面和封底展開一起看,非常有意思。(取自Éditions du Rouergue Jeunesse出版社FB)

《是狗的貓》(Le chat qui est chien)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隻長得像貓、但自認是狗的「貓」。牠住在「萬物皆有其位國」,這裡的黑夜與清晨決不相同,白天和晚上更是黑白分明,四季各有它們該有的顏色。當然無庸置疑的,「貓」就要如其名的是隻貓。

不可避免地,自覺是狗的貓只能獨坐河畔「吠叫」,直到牠遇到剛剛提到的「不認為自己是國王的某某人」,兩人相偕旅行,藉此探尋自己究竟為何物。


image027.jpg

《是狗的貓》內頁(取自Éditions du Rouergue Jeunesse出版社FB)

這位某某人因為潛進河裡、生吞了一條魚,自此深覺:「原來自己是頭住在山裡的熊。」(然而此刻「國王」背上卻長出一對翅膀。)「國王熊」說:「雖然我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熊,但我可以成為一頭熊。」

是的,他們正一步一步遠離「萬物皆有其位國」,被一棵藤蔓像蜘蛛、聲音似老虎的巨樹阻擋,原來這裡是「不能走更遠邊境」。

不能走更遠,再往下走便越界了,你會怎麼做?

決定當熊的國王一聽大喜,他們已來到「半途」,這表示︰他們就要自由了。最後他們來到了「什麼都有可能國」,可以自在地做一隻「明明長成貓樣但其實是狗」的狗,當然也可以成為「雖然是國王但決定當熊」的熊啦。


image031.jpg

《是狗的貓》內頁(取自Éditions du Rouergue Jeunesse出版社FB)

很奇怪的故事,很古怪的畫,是吧。但我好喜歡、好喜歡,喜歡到迫不急待跟大家分享。但是,孩子們能接受如此不「寫實」的繪圖風格嗎?跟著古索的導覽,我看到不到10歲的孩子們興味盎然地聽著文字與插畫各自背後的耕耘、圖畫書是如何創作的、故事和圖畫是怎麼合作完成的……顯然我的操煩是多慮了。

對了,「什麼都沒有的國王」後來怎麼了呢?

穿上靴子又吞了一條魚的貓,被一頭恰北北的狗咬住了。國王出面救貓,但他必須證明:這隻貓是他的。

這是故事裡刻意安排的「古典梗」:前面的情節影響了後來的劇情推展。其實你可以透過前情提要找到答案。

國王救了貓之後繼續漫遊,但貓卻一路相伴。這下子國王不再是「什麼都沒有的國王」了,因為他雖然躺在空曠的沙漠,卻感覺身邊有一股暖意。


05_快樂結局.PNG

《什麼都沒有的國王》內頁(朱靜容提供)

導覽尾聲,古索在孩子們的簇擁下,朗讀了一則他新寫的短詩。那是一首關於「身體」的詩,孩子們隨著文字忽而蜷縮身子、忽而引頸張望。

啊,「文字」是有魔法的。它可以讓國王什麼都沒有,可以讓魚在天上飛、鳥在水裡游,也可以讓我們成為我們想成為的自己。

【同場加映】

古索戴爾特合作的繪本:

  • Louison Mignon系列
    六歲半、18個蘋果高的Louison Mignon雖然住在城市,但常常搭火車到鄉下跟爺爺、奶奶度過愉快的假日。這個故事是Charles Dutertre的半自傳,他女兒也叫Louison呢。這是古索在看過Dutertre的塗鴉筆記後萌生靈感,兩人像打兵乓球似地,一來一往而寫就的故事。
     
  • 《鬍子兄弟》(Les frères moustaches
    鬍子兄弟並不是全都有鬍子,也不見得是親兄弟,他們是由3個人組成,也可能是10個,或者1000個……兄弟、姊妹、姪子和姪女。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家族,只要有需要,他們就會挺身表態說︰「不!」
    鬍子兄弟是以嬉笑形式面對強權、壓制的團體象徵。縱使剃掉了他們的鬍子,剪斷了他們的舌頭,他們仍會不斷變化樣貌,繼續嘲笑專橫、野蠻,繼續勇敢說︰「不!」
     
  • 《白鳥》(L'Oiseau blanc
    1927年,法國飛行員Charles Nungesser和François Coli兩人駕著「白鳥號」,展開飛越大西洋的創舉,然而卻在當年5月8日失蹤。古索以此為故事背景發想,揣測回溯此瘋狂行動,是緣起於兩個交疊的夢。
    故事發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白鳥是一名印地安人,生活在美洲充滿影子和色彩的國度。而隔著藍色沙漠,遠遠的另一端,住著一位飛行員Charles Nungesser。這兩個互不相識的男子,不斷做著彼此的夢,白鳥夢見需要忘了戰爭的Charles馴服了野馬,而Charles則夢見白鳥需要穿越藍色沙漠。只有夢實踐的那一天,一切才會停止。於是,他們決定見個面,實現彼此的夢。夢,結束在實現之時……

阿雷克思.古索中文譯本作品:

  • 《魚會游泳嗎?》
    Les poissons savent-ils nager?
    文:阿雷克思.古索(Alex Cousseau),圖:娜塔麗.舒(Nathalie Choux),王元芳譯,聯經出版,290元,【內容簡介
    魚會走路、會打扮、會採蘑菇、會開店做生意、會開慶祝Party,還會建造船艦。但,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游泳?作者阿雷克思.古索用短短一千字描述了「生態危機」、「族群融入」、「物種演化」的議題,寓言式手法包裝最真實的人性,最殘酷的事實,這本可愛的故事將要告訴你一個不可愛的真相。

  • 《長毛象、食人怪、外星人和我妹妹》
    Les mammouths, les ogres, les extra-terrestres et ma petite soeur
    文:阿雷克思.古索(Alex Cousseau),圖:娜塔麗.舒(Nathalie Choux),王元芳譯,聯經出版,290元,【內容簡介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長毛象、食人怪呢?食人怪跟外星人像媽?
    這是一本充滿奇想的兒童繪本作品,阿雷克思‧古索在裡頭用古希臘哲理辯論的方式,透過長毛象爸爸與他的孩子之間的對話,解除孩子提出的疑惑,同時,對真實生活與被創造出來的世界,在現實與幻想之間,進行多面向的討論,進而讓孩子在身分認同上有更深入的思考,也對自己的歷史性定位有一定的依據,充滿哲學思考的趣味。

    • 《化裝遊行》
      文:阿雷克思.古索(Alex Cousseau),圖:娜塔麗.舒(Nathalie Choux),武忠森譯,親子天下,180元,【內容簡介
      狄都安到新學校報到的第一天就諸事不順。同學們很快就發現他是個足球白癡,而且沒有人事先告訴他這天要舉行嘉年華化裝遊行。結果,他只能裝扮成「沒有裝扮」。
      化裝遊行的途中,沒有裝扮的狄都安,碰到了裝扮成垃圾桶的娜狄雅,還意外的發現了娜狄雅的祕密……他會像其他人一樣,嘲笑娜狄雅嗎?他們要如何攜手協力,擺脫同學惡意的眼光、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87 逸品重出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到世界頂尖實驗室CERN上粒子物理課:現場直擊.彩色圖解,科學家教你看懂未來科研及太空探索的新物理

Qu’est-ce que le boson de Higgs mange en hiver
寶琳.甘儂(Pauline Gagnon)著,張宛雯,臉譜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以前讀不懂物理、沒讀過物理,或者至今不明白物理可以幹什麼用?都可以從這裡重新開始。跟隨甘儂的帶領上一堂深入淺出的物理課吧,最末兩篇饒富趣味的附錄文章也不容錯過。
本書出自充滿熱情的研究人員之手,體貼又豐盛,有點像心裡話的導覽。全書完整介紹希格斯粒子這個驚天動地的巨大發現,將精采的科學還原到生動的社群活動脈絡中:儀器(加速器,文明的奇蹟),操作儀器的社群(組織),活在這個組織中的個人(活生生的科學家),以及這些激動的科學家現下目光的焦點與焦慮。鮮活又栩栩如生,單只翻看無數的照片與圖解,就已是極大的享受。讀了你一定會同意:粒子物理太有趣了,不能只有物理學家知道。
這本書有幾個明顯特色:作者是法國女物理學家,非常有意識(同時也有點違和地)在書中插入科學與性別的議題,還用了兩個附錄去討論。有別於高能物理科普書通常關注傳奇性的大師、高深的理論或哲學,本書少見地觸及物理科學的技術與組織面,介紹CERN與加速器團隊。此外,從現實面向介紹LHC的未來應用,也是一項小特點。
這或許是今年最值得注目的科普書籍。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和證明,開啟人類對科學探索的新起點,是人類智識世界少數取得重大突破的主戰場。作者長期任職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超導環場探測器(ATLAS)研究團隊,等於是第一線浴血奮戰的士兵,本書用最淺顯的方式對讀者講解粒子物理,但這主題著實太難,未受過太深科學訓練的讀者,一開始或許仍是辛苦,但絕對是值得反覆思索的敲門磚。更可貴的,本書還少見地討論了科學發現的現場──實驗室的運作,涉及了種族、性別等不同的社會議題,說明了科學絕非身處於理論抽象的真空,而是實際扎根於人世之間。
法文有個俏皮的慣用語「XX冬天吃什麼」,就是在問XX是幹嘛的。這本書的原文書名叫「希格斯玻色子冬天吃什麼」,可知作者化科為普的大無畏用心:這不只是一本粒子物理入門,還詳細圖解了大型強子對撞機,連帶也分析了一下科學圈裡的性別議題,跳痛得很有趣。【內容簡介

歡樂之家:一場家庭悲喜劇/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套書)

Fun Home: A Family TragicomicAre You My Mother?: A Comic Drama
艾莉森.貝克德爾(Alison Bechdel)著,葉佳怡、劉文,臉譜出版,74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文   樂   獨 
非虛構圖文書,雖是圖、文兩者結合,但每本創作的選擇不一,各有偏重,有些以文為主導,有些則以圖為中心,本書偏向前者。在內容上,本書的價值無需多言,形式上的營造和美感或更需要用心體會,看作者如何藉由圖像去呈現不同文本和敘述軸線的交錯,表現出非虛構圖文書傳達知性的可能。中文版的編排,不負原作者的用心。
出櫃的女兒、深櫃的爸、逆來不順受的媽,這套兩本畫盡親子與性別中的種種幽微,像在展現漫畫可觸及的深度。這是一趟黑洞式的旅程,出口不是光明,而是毫無分子間隙的人間質量。
貝克德爾的自傳式紀實圖像小說,儘管平實畫風迥異於台灣讀者熟悉的日本主流漫畫風格,內容卻彷彿有鉤,勾人幾度不由得屏息閱讀。喜歡小說或喜歡漫畫的人,都能在這套作品裡讀到作者幽微深邃的自我剖白,從她自身到她的雙親,從個人的內心世界到她所經歷的整個時代。【內容簡介

少爺的時代/秋之舞姬

『坊っちゃん』の時代/秋の舞姫『坊っちゃん』の時代第二部
關川夏央、谷口治郎著,劉蕙菁譯,衛城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文   樂   獨 
這是一部為我們展開嶄新一頁的老漫畫。《少爺的時代》原為1986年起至1997年連載於《漫畫週刊Action》的20世紀漫畫,如今全新的繁體中文版,則為21世紀台灣讀者再度擦亮視窗,流露文史關懷的企圖心。
以日本明治時代末年偉大人物群像為題材,關川夏央與谷口治郎聯手鑿刻跌宕、新潮、混亂的明治時代,搬演亞洲現代化進程裡至為迷人的時代風貌,以及時代人物交會之際的諸多火花。
這套少數人口耳相傳的夢幻逸品,沒想到還能看到它重出的機會,實為功德一件。20年經過,它以漫畫之姿,走入了歷史或通識的課堂。歷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訴說,漫畫也藉由虛實交錯承載無限可能,本書實為兩者結合最完美的示範,經典不容再錯過。
這套明治文豪的浮世繪之所以歷久不衰,主要得力於關川夏央鮮活精準、卻又不囿於史的切片腳本,再配上谷口治郎日常親切的畫風,轟隆隆的明治氛圍噴薄而出。翻著翻著忽然讓人覺得,原來就是通過了這樣的萃取和消化,才會出現《文豪野犬》的暴走超展開。【《少爺的時代》內容簡介】【《秋之舞姬》內容簡介

花男(全三冊)

松本大洋著,黃鴻硯譯,大塊文化,78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獨 
少年、男人、棒球、夢想,該有的魯蛇臭也一點都不少!松本大洋毫無疑問懷有一顆永恆的少年之心,《花男》描繪親子摯情,卻也深刻描繪少年幻夢的奮力追求。懷有永恆少年之心的松本,即使罕見地觸及親子題材,卻也一出手就是重磅出擊。這是一部少年之書,也是一部男人之書。更重要的,是經由松本獨特筆觸所構成的世界。
松本的作品這幾年陸續引入台灣,特別是早期的著作,是過去只能望著日文版興嘆的逸品。《花男》是一則被夢想放逐的逐夢故事,適合每一位在現實看著夢想火焰逐漸熄滅而又心有不甘的讀者。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松本大洋的風格,kimokawa(醜怪得可愛)應當是不錯的選擇:不論是畫風還是故事,松本都在不斷地歪斜,然後一格一格,逐步地讓人習慣那種傾斜,果然這樣也可以成立,還可以是王道。《花男》是《惡童》和《乒乓》的前身,還保有探索期的粗礪感;那位斜掉的父親會讓人想起自己的老爸,因為所有的老爸都有歪斜的部分。【內容簡介

好兵帥克

OsudydobréhovojákaŠvejkazasvětovéválky
雅洛斯拉夫.哈謝克(Jaroslav Hašek)著,約瑟夫.拉達繪,蔣承俊、徐耀宗譯,麥田出版,7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沒想到這本經典再版出來,居然變得這麼厚!這應該是它值得重新細看的最大原因。
本書的經典地位無需多言,除了人性普遍對戰爭的厭惡(但願如此),從歷史演變的角度來看,書中對奧匈帝國的嘲弄,卻變成捷克整個20世紀的某種預言——接連的強權,不變的壓搾和血腥,以玩笑處世的人生態度,在歷史洪流的沖洗下,終究滿佈著淚水的鹹味。
說到捷克這個國家,身在當代台灣的我們會想到什麼?或許我們永遠不會想到哈謝克,不會想到好兵帥克,可是成書已近百年的《好兵帥克》,卻實在是一塊凝結蚊子血的琥珀,足以召喚恐龍復甦,是提供今人回首彼時瘋狂時光的幽默經典、荒謬巨作。我們甚至可以從哈謝克筆下的好兵帥克及其人的突出性格,一窺捷克人如何可能在百年前便流露端倪,預告他們身在奧匈帝國卻仍逐步建構出屬於捷克人自身的國族認同。好帥克,不讀嗎?【內容簡介

北與南

North and South
伊莉莎白.蓋斯凱爾(Elizabeth Gaskell)著,陳宗琛譯,鸚鵡螺文化,599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將目光投向19世紀中葉的歐洲,所見景象對當代台灣讀者來說具備什麼意義?或許在於:某些議題跨越時空也未曾改變,比如愛情與志業,比如人道關懷,比如人與時代的抗爭。150年來,這些課題都像考試卷,沒有寫完的一天。而文學是考古題,讓今人溫習,令今人安頓,從而嘗試讓考卷的分數再好看一點。《北與南》可以獻給21世紀的英國人,也可以給英國以外的所有人。
這是一部被影集「復活」的小說,而且一復活就成為「經典」,是19世紀出版時大概沒人料到。或許維多利亞時期的人對工業革命沒什麼興趣,也或許羅曼史加社會劇變對撞出來的意義和趣味,要到21世紀的人們才懂。當然,也可能只是單純的,影像勝於文字而已。延宕已久的中譯本終於問世,終於可以讓華文讀者判斷一下,19世紀或21世紀的標準何者正確。
作者的行文確實有幾分珍.奧斯汀的筆意,但她畢竟是個社運咖,輕巧不過來,反而很可以代表19世紀中期的女權覺醒。被戲稱為Auntie的BBC讓這本小說起死回生,再次證明了自己的眼力和操作力,還是大媽懂。【內容簡介

一匹馬走進酒吧

A Horse Walks into a Bar
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著,陳逸軒譯,大塊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獨 
大衛.格羅斯曼從形式下手,為讀者/聽眾說一個長長的故事,看起來那麼簡單卻又那麼艱難,最終交出這樣一本凝鍊的哀傷小說──《一匹馬走進酒吧》的書名令人輕忽,掉進去才知道內裡一切都是關於死亡與毀滅,關於侵略與受難,這是個人也是集體的傷痛之書。
要用文字去虛構一場笑中帶淚,能發人深省的脫口秀,傳達言詞的戲謔搞笑,經營現場的酒館氛圍,同時還要串起背後的傷痛和和解,是小說技法的挑戰。不流於炫技,坦誠而直接地指出人性的幽暗,是本書最動人之處。
格羅斯曼在以色列的文壇地位,足以和大他一輪的奧茲分庭抗禮,可惜引進不多,這本曼布克國際獎的掄元之作也因而益顯珍貴。單憑一場荒腔走板的脫口秀,就足以道盡國族與家族的艱困與尷尬。讀者可以在此見識到他的技巧和實驗性,一種近乎觸技曲的賦格遁走。【內容簡介

三鬼:三島屋奇異百物語4

三鬼:三島屋変調百物語四之続
宮部美幸(Miyabe Miyuki)著,高詹燦譯,獨步文化,499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扛著日本平成時代國民作家的招牌,宮部美幸出手都是一塊塊厚厚的磚頭。磚頭不僅指物理上的厚度,也在於有如搭建城牆般的堅實內容。但別怕那磚頭砸人,宮部搭建起來的是一座溫暖小屋,風雪裡為你點燃暖融融的火爐,在火爐旁為你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的人情故事,聽的時候偶爾心驚,偶爾泛淚。《三鬼》是系列作「三島屋奇異百物語」的第4集,也不必害怕無法中途插隊閱讀會心生茫然,在那火爐旁邊訴說出來的每個故事,都是可以靜悄悄滲透你心的全新故事。
說日本對世界文學最大的貢獻是怪談一脈,大概沒什麼人會反對。輾轉演化至今,幾乎所有名家,或多或少都會沾染些怪談風。宮部的推理其實也可以視為當代的怪談,但當她真正寫起怪談,你會感覺到一股出奇的穩當。好的怪談重點不僅在於故事,更在韻味的傳達。
若說宮部的偵探小說是她對現世的捕捉,屬於「有」的技法,那麼她的怪談,則是她對試圖對「無」的描繪,那餘韻所營造出的廣袤空間,是這系列的魅力所在。對大部頭推理絕緣、卻又想體驗一下宮部魅力的讀者,三島屋系列是很對的選擇。【內容簡介

軍艦島

군함도
韓水山(한수산)著,馬毓玲譯,凱特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翻開這本書,當然是因為宋仲基,但它也的確具有韓國電影的悲憤與直接,文學性或許不那麼令人驚艷,卻有效重構了一段不大為人所知的過去。對仲基控、韓影控、端島控、廢墟控而言,這本小說可以深探,也可以反省。
日本帝國殖民時代的大東亞共榮圈是一座巨大的迷宮,彷彿永遠叫人漏掉一塊拼湊全貌的歷史圖像。如果不是《軍艦島》,我們不會知道朝鮮人受到日本帝國詐欺招募抵達九州離島掘礦,隨後身陷人事與環境苦難的世間悲劇。這是一部沉重的歷史小說,卻也是側面揭露歷史真相的紀實故事。
如果只論技法,本書有許多可以斟酌的地方,但為了這則故事所挖掘出的歷史實在太特別,沒有這部小說或電影,人們大概不會知曉這群韓國人戰時的特殊經歷。小說之外的追問,對台灣讀者而言,可能比小說本身更重要。試著在google上搜尋「原爆 台灣」,會有著令人意外的歷史在等待著你我。【內容簡介

獨帆之聲

The Strange Last Voyage of Donald Crowhurst
尼可拉斯‧托林、羅恩‧霍爾著,啟明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以1969年傳奇的新聞事件開展的報導文學,《獨帆之聲》不只是對社會事件的深入紀實佳構,它是解謎之書,也是冒險之書。
出版於1970年的真人真事,卻無處不充滿著「後現代」的趣味,真假虛實之間,形成了詭異難言的閱讀經驗。這是被置於大海「祕室」版本的狂人手記,兩位調查者所還原的,不只是渡海的旅程,而是人心如何一步步瓦解、潰堤,走向毀滅。掩卷時或許覺得難以置信,但仔細想想,你我的人生,不過是以象徵的手法,處於同樣的船上。
半個世紀前的海上失蹤案,今天看來依然驚心動魄。為了野心而誇下海口,為了面子而說謊造假,這幾乎是所有社會新聞和政經新聞的必然起源,只是一般不會做得像書中主角這般特異而決絕。所謂的悲劇英雄,總是因硬拗而悲劇,因知恥而英雄。【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寫書是挽留,是重複無盡的離開:周耀輝與李焯雄對談
香港詞人李焯雄(左)與周耀輝,手握各自於近期出版的新書
香港詞人李焯雄(左)與周耀輝,手握各自於近期出版的新書

名列香港三大詞人的周耀輝與多次得過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的李焯雄,近日難得同時現身台北。因周耀輝新書《紙上染了藍》面市,兩人一同前往尚未正式對外營業的讀字書店,邀了一些親近的人,進行一場非公開、猶如在自家客廳彼此訴說心事的對談。

▉相互扶持的友情

李焯雄首先就說:「今天,我是來支持一個很重要的朋友。」一向低調的他不大出席這類場合,但因是周耀輝的緣故,就覺得非來不可。畢竟李焯雄踏進歌詞寫作的領域,主要是周耀輝邀請他一起進行共同創作。李焯雄回憶:「當時他已經是個有名的前輩,忽然這樣開口了,對我來說,感覺比較接近驚嚇。」可以說,沒有周耀輝的慧眼,音樂界就不會有李焯雄。

透著陰柔氣質的周耀輝緩緩道來,他跟李焯雄最初認識是1990年初,在香港滾石唱片主辦Beyond樂團主唱黃家駒的紀念演唱會上。那會兒,他覺得一見如故,跟李焯雄非常有話聊。

後來,周耀輝在荷蘭定居,他的愛情破裂,被趕出了住屋,也就不得不到朋友的書房借住,那是一段很艱難的時期。「說來很不好意思,也要感謝李焯雄啊。」周耀輝說:「我其實是想有人跟我一起寫共同的語言,好渡過那段悽悽慘慘的時間,所以才找他一起合寫歌詞。」

李焯雄聽了,當下露出略顯驚訝的表情:「不是因為你覺得我是一個可造之材嗎?」說完,自己忍不住先笑了。

周耀輝露出明亮的微笑表示,當然李焯雄無論是文字的敏感度,或者面對世界的態度,都和他有一定程度的相近,「你們知道的,要跟人共同創作有多難。不是對的人,真的是不行。」李焯雄點頭贊同,他當然深有所感。

DSC00473-編輯-2_縮.jpg▉寫母親,是為了挽留

《紙上染了藍》,如周耀輝自言是寫給母親,為了「證實她的大半生沒有白過。」親情自然是書中重點。李焯雄好奇的是,母親的存在,對歌詞創作又有何影響呢?

周耀輝好整以暇回應,他一開始寫歌詞,就是因為香港的情歌太多,也太相似了,無論氣味或者觀點都是。他以為,單一的愛情觀念是危險的,因此有了想要以歌詞陳述其他不同種愛情的企圖。另外,其母為了愛情,就這樣過了一生一世,實在太苦了,他覺得應該還有別的愛的可能該被說出來。擁有30年作詞經歷的周耀輝說:「所以,我的母親不止是在這本書,其實她也活在我的情歌裡。」

李焯雄緊接著追問周耀輝,對現在的他來說,這本書的意義又是什麼?

稍微沉吟後,周耀輝語氣堅定:「寫母親,是為了挽留。她已經離開了,但寫她、出版這本書,如同她還在我的身邊,陪伴著我。」來台時,周耀輝在飛機上重讀了一次《紙上染了藍》,「就像我帶著從來沒來過台北的母親,來到這裡。這是我跟她的,不存在的旅行。」

周耀輝又說:「但母親畢竟不可能真的留下來,於是寫完、讀完的時候,母親就又離開了。所以這其實是啊,無盡的挽留,以及無盡的離開。」說到這裡,在場人都靜著了,靜在周耀輝話語所帶起的情感深沉裡。

停了一會兒,周耀輝想起了什麼,他補充說,《紙上染了藍》還有一個私心願望,「經由別人的讀著,或許母親也能活在別人的心中,或者讀者也願意回過頭認真看看他們的母親,想起曾經,她們也都是談著刻骨銘心戀愛的女孩啊。」

▉面對缺席的父親

李焯雄分享了他對《紙上染了藍》的讀法,他並不覺得這是在窺探好友的家庭隱私,相反的,有種超越地域的感覺。周耀輝寫的母親,不是一個人的母親,而是更廣大的、共同的母親,的確會讓人想起自身的母親。

另外,李焯雄在重讀這本書之後,也有新的感想:「其實,看起來缺席的父親角色,在這本書異常重要。頭與尾其實都是在寫跟父親的關係,有種清醒的殘忍,沒有那種走入口號式的原諒。你非常誠實地面對自己對父親的憤怒。」

提及遺棄自己和母親、姊姊到加拿大另組家庭的父親,周耀輝表情平穩:「有些感情的傷害非常深,窮一生也不可能解決。我和父親之間,至今為止還是這樣的。」

而寫書的時候,他也自省到,將母親留在香港、跑去荷蘭生活的自己,跟父親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其實沒有我想像中的成熟。進一步說,其實我跟父親都是負了我母親的壞男人啊。」因此他也就明白了,人生有時候真的不是對錯那麼簡單的。

李焯雄感慨地說:「其實,我們都是受父母的情感教育長大的。他們當然也會是我們情感關係的原型,乃至情感的範本。」

李焯雄不露臉_縮.jpg
左為甚少露臉的李焯雄背影,右為周耀輝

▉生死離別,席散才能看清

李焯雄在文集《同名同姓的人》中也寫到親人,他又是怎麼透過文字看待和處理親情?

李焯雄自承他跟周耀輝不一樣,採取了另一種書寫策略:「書中那些千千萬萬個我,不一樣是真的我。我是拉開距離去寫我的。」他寫的父親,並不是為了追憶、避免遺忘,而是為了拼湊、整理父子關係的原型。

他舉為莫文蔚寫的〈不散不見〉為例。莫父離開人世,他在寫詞的時候,本來並沒有意圖把自己的父親寫進去,結果卻自然地就召喚了自身的情感經驗。李焯雄略略沉痛地說:「父母逝去,這種生死分離是很巨大的事情,原本就是無法反駁的,是很不容易消化的。而有時,缺席的意義,真的得要在席散了以後,才能看得清楚。」

關於於這點,周耀輝也承認,他在書寫時,是不會僅僅沉迷於自身的經驗與情感。他相信這個世界上他的母親只有這樣的一個,但同時也很清楚,他母親並非獨一無二。是以,他一方面要寫母親做為個體的獨特性,但也想著得讓她具備普遍性:「母親不止是我的母親,也是更多人的母親。」

兩位對談者誠摯地呈述、分享了親情與自身的關係,但又不浮誇強調家族的陰暗面,反而是有所自覺地言說其間的普遍性。碰巧的是,他們的名字都有著火與光,在暗雨慘慘的冬夜,書因存入回憶而有了火光。

下載_3.jpg

紙上染了藍
作者:周耀輝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周耀輝
畢業於香港大學英國語文及比較文學系,其後參與多種媒體工作。1989年發表第一首詞作,書寫歌詞及其他文字創作至今,出版約一千首詞作,包括〈忘記他是她〉(達明一派)丶〈流星〉(王菲)丶〈萬福瑪麗亞〉(黃耀明)丶〈開水與白麵包〉(莫文蔚)丶〈我的失敗與偉大〉(劉若英)丶〈雌雄同體〉(麥浚龍)丶〈愛愛愛〉(方大同)丶〈渺小〉(田馥甄)丶〈模特〉(李榮浩), 文集包括《突然十年便過去》丶《7749》丶《假如我們甚麼都不怕》丶《紙上染了藍》丶《一個身體,兩個人》。 1992年移居荷蘭。2011年獲阿姆斯特丹大學傳媒學院博士學位,回港任職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近年亦參與舞台及視覺藝術創作。


 

636077970643923750.jpg

同名同姓的人
作者:李焯雄
出版:有鹿文化公司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焯雄
得過金曲獎,也得過文學獎,寫的多數是歌詞,但不務正業的時候居多,另有一個同名同姓的人寫歌詞以外的東西,他們互相提醒著,這不是一切,互為抗衡者。
www.lizhuoxiong.net/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3-05 12:26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