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詩》在高牆和雞蛋之間,我選擇一頭撞死──廖啟余與蔣闊宇對談
左起詩人廖啟余、蔣闊宇
左起詩人廖啟余、蔣闊宇

大學時我讀的是中文系,應該是大一的文學概論課,台上教授向同學們問道︰「詩歌有用嗎?文學的功效是什麼?」台下標標準準的學生回答:享受精神的富足,快感、陶冶性情。但對於那些等不到鐘聲,便從教室後門偷溜出去的「體育性」學生來說,詩歌是最沒用的東西,還不如去打一場籃球來得痛快。空蕩讓教室顯得肅殺,我循著體育學生留下來的風,偷偷溜進了圖書館,在各大經典詩選面前,有種自己比文學更加沒用的失落。

由楊牧書房舉辦的「文學與社會參與」,邀請到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東亞語言文學博士生也是詩人的廖啟余,以及同為詩人的工會秘書蔣闊宇,討論文學的有用與無用。兩位講者皆自中文系出身,無論出國深造或者進入社會,勢必都得自問:文學真的改變得了人嗎?

身處勞動現場的蔣闊宇,對文學的入世有特殊觀察,其創作《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更有許多著墨。他回歸「詩言志」的傳統,認為文學可以將知識與感情的質地完整地呈現出來。知識做為一種社會動能,其背後的情感因素更是有力量的。

廖啟余問蔣:「這本詩集與你現在高度抗爭有關,還是終於抵達的日記呢?」

蔣闊宇自承,詩集前半段是公民運動與知識思考的結論,後半段談交誼與愛情,看似有些像畢業紀念冊,但實際上卻是一邊戰鬥一邊懷舊。在細細讀完整本詩集後,可發現其核心是建立在〈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這首詩上。

IMG_0227_縮.jpg

村上春樹在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時,講了一段經典名句:「假如這裡有堅固的高牆和撞牆破碎的雞蛋,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但蔣闊宇質疑這句話是有可能做到的嗎?

三十歲以後
你是同個模子裡混出來的磚塊
在牆的行列間假裝更為堅強

這段詩句令人感到震撼,像一幅寫實風格的水彩畫,儘管顏料未乾,但也宣示著完成的命運。初入社會的詩人,面臨社會地位的轉變,學院中的修養與教育似乎在這高牆下毀滅了。這面牆是由人堆積出來的,彼此緊緊地鑲嵌,看似堅固,實則面臨高聳與碎裂之間,必須「假裝堅強」。這是一種自我對話,揭示著寫作者本身對於現實社會的理解與憤恨。

「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這是鬼扯──沒這麼容易好嗎!」蔣闊宇說。他舉例,如果對象是工廠人資部的員工,要解聘一個家有高齡老母,下有5個兒子念國小的勞工,在雞蛋與高牆之間,你能站在弱者邊嗎?我們沒有好選擇,乾脆一頭撞死在牆上算了。在如此絕望的現代社會下,文學還有什麼功效呢?甚至是詩,它真的能安慰人、拯救人嗎?

IMG_0099_縮.jpg

廖啟余的研究方向,則聚焦於「國民黨怎麼定義『中國文學』」。他認為台灣在建構主體性時,是以「找出敵人」來操作的。但中國文學的傳統應是自我修行導向,文學的功效不是去占據一個位置,呼告孤獨的旗幟,找尋與自己相異的敵人。文學既不是打手,也不是國家的工具。

廖啟余感嘆道,文學的高度可以很高,也可能很低。這種存在就像在無限的政治版與影視版後面,藉著少少的版面存活的副刊。當一位作家從副刊的一則則作品冒出頭時,副刊彷彿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在資本主義主導下,壓榨、異化、媚俗且去宗教化,但作家在副刊寫作的日子卻獲是無比的幸福──寫作的喜悅,主體的追尋。

蔣闊宇的詩則讓人感受到一種末日情懷──裡頭沒有絕望,而是充滿活著的渴望與動力,例如〈野狼少年〉中的末段:「進度落後就努力超車/警察追上來甩在後頭/野狼少年,車速很快/我們的未來/還要再闖幾個紅燈」。一點點叛逆,逐漸長大的機車少年,從父親(上一代)接獲那奔馳的同伴,儘管在道路上迷失了方向,現實(紅燈)使他停滯,但看似無可避免的結局,卻以有點不自量力的方式去闖蕩、突破。

文學有用嗎?蔣闊宇作品的回應是肯定的。文學搭載著知識,而這些知識都由情感撐起來的。要寫工人的生活,就必須先去認識工人,重新調查、考證。而調查的過程就是作者重新認識未知物的過程,從自我朝向他者開放,新的知識不但會形成,更會回過頭來改變自己。這樣的作品不一定能拯救苦難大眾,但那怕只有一人被打動,那人便能成為一個改變的源頭。

IMG_0271_縮.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空間》孩子們參與營業的公益商店:五味屋與豐田の冊所

以採訪者的身分進入到「豐田の冊所」,對我而言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奇妙的原因在於,「豐田の冊所」是在全村僅有3500個居民的偏鄉,由豐田的孩子們,利用社區閒置空間,為人口稀疏的農村所成立的小書店,而過去我正好曾經是五味屋創始的孩子之一,卻以採訪者的身分,回到這個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所在。今年,五味屋在豐田地區已邁入第10年,當年15歲的我,今天也已經退伍,並留在豐田工作。

可能許多人會疑惑,「豐田の冊所」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書店?而「五味屋」又是什麼樣的二手商店?這必須要先從2008年成立五味屋說起,而其中的緣由,又得追溯到1995年的一場霸凌。

▉源自一場霸凌事件的青少年服務隊

1995年,一對夫妻帶著4個孩子移居豐田,開了一間早餐店營生。故事總是這樣,轉學來的孩子面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以及陌生的惡意。

那天,夫妻在家等著兒女放學,卻見到兒子牽著女兒哭哭啼啼走了回來。先生急問:「發生什麼事?」原來,學生們看到新同學,在放學路上拿石頭扔這對兄妹。了解原委後的父親怒不可遏,帶著兒子想去跟對方家長「討個說法」。

進到第一個欺負兒子的同學家,那孩子瑟縮地隔著紗網,說自己的父母不在家,阿公在休息;到第二個同學家,那孩子同樣畏懼地躲在家裡,只有耳背的阿公拄著拐杖道歉;第三個同學家,只有孩子一個人孤伶無助地站在家中陰暗的客廳……

最後,那父親牽著自己兒子的手,沉默地看著如同前面3個孩子般顫抖著身子,在昏暗狹仄的家屋中忍著恐懼的第4個孩子。那父親突然開口:「餓不餓?」他說:「叔叔家裡開早餐店,要不要來吃東西?」

自此之後,這名父親及另外3個家庭,在假日時便固定帶著一群豐田的孩子們,在他的早餐店用餐,帶他們寫作業。漸漸地,這些家長開始帶孩子整理社區、去獨居長輩的家,甚至颱風過後跟其他孩子一同扶正路樹、清掃落葉、疏通水溝,維護社區的街道。

這就是壽豐鄉第一屆青少年服務隊的起源。

青少年服務隊自1996年成立,持續至2008年,後由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及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顧瑜君協助轉型,正式成立二手公益商店「五味屋」,主要由豐田的孩子負責經營管理。


早期青少年服務隊活動.jpg

早期的青少年服務隊活動(牛犁協會提供)

▉比你想像還要黑心的商店:五味屋

我還記得高一時,跟著同伴還有村子裡的哥哥姊姊、弟弟妹妹們,第一次看到五味屋那棟破敗建築的情景。顧老師告訴我們,這棟空間以後歸我們這些孩子們管了,問我們想拿它來做什麼?

這件事難倒了我們這群國、高中的孩子。「這個空間可以做什麼?」我們想過網咖、跆拳道館、旅店、小賣店,雜七雜八、什麼都有人提。但是這群孩子最後還是抵不過「利慾薰心」──決定開一間二手商店。

為何是二手商店?因為當時我們想:「拿別人捐的物資,再轉手賣給別人,這麼好賺的無本生意,為什麼不這麼幹呢?」於是一群孩子鬧哄哄地在顧老師的帶領下,正式成立了五味屋──由孩子經營的二手公益商店。

一開始,孩子需要幫忙布置商店、分類物資,假日的時候還要一起完成作業。到後來,孩子們要自行安排自己的寒、暑假作業,甚至老師還依照每個人的興趣,給予不同的內容,讓大家能互相在五味屋裡學習更多。

但為何是黑店呢?因為雖然販售二手貨,能得到等值的回饋,但我們更希望能「賺取」人與人的關係,讓這個人,成為我們的老師、朋友,甚至是五味屋的一份子。跟我們買東西,我們收你這麼多,這不是黑店是什麼?

▉教育大逃亡:一間詭異的書店

像這樣一個「陰險」的團隊,2008年會選在偏僻的破爛屋裡開二手公益商店,已經夠令人匪夷所思了,2015年還宣示要在僅僅3500人、鳥不生蛋的小村開一家名叫「豐田の冊所」的書店,是又再發什麼瘋呢?

團隊的成員李珊,顯然經常碰到許多人這麼問。她說:「這間書店,不是書店。又或者說,它其實是一個平台、一個圖書館,甚至是對教育體制的一場『大逃亡』。」

豐田の冊所,完完全全是為孩子們而設,就連命名,也是孩子們討論後,決定用詼諧的「冊/廁所」,因為他們喜歡、他們高興。


五味屋 067五味屋夢想館冊所照片.JPG

豐田の冊所(五味屋提供)

走進冊所,你會發現從門口招牌到內部陳設,都迥異於以往認知的書店,甚至可以「怪異」形容。例如招牌是上千根鐵釘所釘製而成;書架也五花八門,有些是孩子們自製、有些是他人捐贈。書店童書區的陳列,也完全依照孩子自己的「章法」來分類,常讓人摸不著頭緒。

問及這些書的分類邏輯究竟為何?李珊說:「冊所最大的意義,不在於經營一間書店,而是在於教育──傳遞知識。」她不斷強調,所謂的教育,不是一群大人來教他們知識,而是告訴他們「獲得知識的方法」,以及讓他們在廣袤且各式各樣的領域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喜好。

「因為,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來得聰明,告訴他們如何探索這個世界,遠比在教室寫黑板更為有用;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有自主學習的興趣,便是這間書店存在的原因。」


分類.jpg

孩子自創的的圖書分類方式(五味屋提供)

書籍分類的怪異,從牆上張貼的一紙公告可看出,都是由孩子們自己決定哪些圖書適合高、中、低年級。為了分類這些書,孩子「被迫」得翻開書本、認識內容,且往往一不小心,就「陷進」書裡面去了。「有些原本討厭閱讀的孩子,為了分類,會不知不覺就入迷地看了起來,忘了分類的工作。」李珊說,這大概是工作中最美妙的時刻,常常到了傍晚,卻還有大半的書沒動過,只有孩子們靜靜地翻著書頁。偶爾會有孩子回神,想起這本書該分去哪一類,一恍神,又掉進去書本裡頭。

更有趣是,這些孩子分類時還常常吵起來。例如有一回,孩子們拿到幾米的繪本,他們開始困惑:「繪本都是給小孩看的吧?這本怎麼怪怪的呢?」於是他們開始爭論不休,有的說:「因為幾米的書拍過電影,所以應該是成人的吧。」有的說:「它是繪本,就是給小孩看的,旁邊字很多的才是給大人的。」那字很多的繪本呢?到底又是給孩子看的,還是給大人看的?……

冊所就是這樣,偶爾靜謐、偶爾吵鬧。這個孩子自創的分類系統,反而幫助他們在廣大書海中,以自己親身所見、所接觸的,建立起他們對書世界的認知,而不再如誠品、金石堂等書店,以社會、科學、藝術、哲學、人文歷史等等做劃分。孩子的書本分類只有幾歲孩子可以看得懂的、幾歲孩子看不懂的,以及大人看的、小孩看的書。

▉比你想像還要黑心的書店:豐田の冊所

俗話說,「買得起的東西都不算貴」。在冊所,想買一本書,他們或許還不願意賣你。因為冊所是屬於孩子的,若是孩子們想看的書、喜歡的書,他們是怎樣都不肯割愛。「但是你可以借!」

李珊說,相較於買賣,他們更在意的是書的流動。如果每一本書都代表一個知識,那麼讓它們流動到世界各地,才會比放在書店,或客人買回家放進書房,來得更為有用,這也正是冊所「四腳書櫥」的概念。

所謂「四腳書櫥」,是將許多熱門、經典的書籍列為拒絕販售,只提供借閱使用,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借閱──在冊所,並不把金錢做為等值兌換的籌碼,而是把教育和偏鄉的扶持,放在天平的另一端。因此,他們更期望的是,讓這些有價值的童書,不是直接銷售獲取經濟利益,而是流動到需要它們的地方,讓每本書不斷地產生對話與溫度,知識便能流通在每個個體之間。


花蓮女中.jpg

花蓮女中的學生來到冊所,誤入「借書陷阱」(五味屋提供)

冊所的黑,還不只於此,更在於他們建立一間書店的野心,以及定位。說是書店,但收藏對象不僅是書本,甚至擴及了人、村落,乃至整個世界。這源自豐田の冊所通過「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場域,對偏鄉教育有著核心的思考──當教育制度對偏鄉孩子不公平的時候,我們該給他們什麼?當教育階級越來越與財富階級劃上等號時,偏鄉的孩子還能透過教育翻轉階級嗎?

這是一個大哉問。但我們想致力給孩子們一場不一樣的教育,冊所便是其重中之重。豐田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場域,將整個豐田變成孩子們的學習空間──如果豐田的3個農村是一所超級大的學校,那麼冊所就是這間學校的「圖書館」,而村民們各個也都是老師,連花草樹木也處處蘊含知識。

實際上,豐田の冊所也的確邀請社區中的農業達人、生物達人、社區達人、故事媽媽、新住民、耆老等,來冊所替孩子們上課。閱讀「小書」,或許仍舊無法讓豐田的孩子與都會競爭,但冊所令他們同時閱讀了一本本的「大書」。


IMG_20161118_140709.jpg

收藏書的知識,也收藏「人」(五味屋提供)

▉讀小書、讀大書,反過來冊所也「讀」孩子

冊所的工作人員,在進入到大書、小書之前,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閱讀孩子。李珊說:「孩子會傳遞給你一些訊息,透過言行舉止來暗示他們的感受,表達喜惡。有時粗心的大人會忽略,或認為孩子在作怪,便加以責罵,以至於這些孩子再也不表達。」

例如,有的孩子喜歡戴耳機聽音樂,卻被大人責罵傷耳朵,或怪他們不禮貌等等。但這些話出口之前:「我們是不是能換另一種角度去想,這個孩子也許在告訴你一些事情?」李珊指出,也許是表達他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或者他受到欺負,故意戴耳機來表示對環境的拒絕?


IMG_9288_0.JPG

閱讀書,也要閱讀這些孩子(五味屋提供)

閱讀孩子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每個工作人員都須重視孩子們的感受,並重視如何引導孩子們融入。在顧瑜君老師的帶領下,她強調工作人員要把自己當作「策展人」,亦即透過藝術的策展概念,藉由問題意識,將每個孩子都當成獨一無二的個體來對待。

如果學校是提供制式化的空間,教孩子制式化的學習,那麼冊所就是閱讀每個孩子的獨特,盡力滿足孩子們個別的特殊需求。空間會特別配合孩子,讓他們有興趣的書籍、知識,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他們眼前。例如引導喜愛音樂的孩子閱讀音樂書、引導愛看漫畫的孩子從漫畫中培養美學等。

過去的教育重點是普及化、是有教無類,將知識平均傳遞給每個學生,以避免「不公平」的現象發生。然而當家庭背景、生長環境,乃至教育資源都不一樣的時候,這樣的教育究竟還公平嗎?

這也正是冊所「因材施教」的原因。從「小書」、「大書」兩種學習途徑,加上足夠的空間與寬容,讓孩子們得以「自學成材」。對冊所而言,一視同仁的教育看似平等,但把每個孩子看成獨立個體各別對待,反而才是接納每個孩子最好的方法。

▉給讀者:進冊所的建議

李珊自台大畢業後,曾在台東教過兩年的書,最後輾轉來到豐田。她覺得這裡的孩子每個都是生活藝術家,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生活。雖然生活不在學測、基測的評分項目之中,卻是整個人生最重要的分數。「我覺得我每一刻都可以從孩子們身上學習,如果硬要說我們是在教育他們,那真的不是事實,因為過程中可能我們才是受教的那一方。」

當問到能否給來到冊所的人一些建議?她思索了一下,說:「進冊所之前,或許需要有些心理準備。」她希望人們不要抱持任何期待或既有想像走進這裡,只需來感受,看看孩子們的互動、聆聽孩子們的交談,甚至仔細瀏覽孩子們上架的書──那些陳列在形狀各異的書架上的「分齡書單」。

最後,她希望提醒大家,五味屋販賣各項雜物,冊所也銷售各類書籍,但相較於同等經濟價值的兌換,他們向來索取的是另一種高昂的收入──「關係」。付出自己的「關係」,來此交朋友、學習、互動,這才是真正的互惠彼此。當然,別忘了他們始終堅持的「黑店本色」,就算你做了朋友,折扣也不會有。

logo_frame_450.jpg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 橫跨北-中-南-東-離島
  • 虛擬實境x密室解謎x文學市集x老建築讀在地史x閱讀社區營造x食農與閱讀

image_3d392f3.jpg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wen_sheng_hao_fb2_821x312.jpg

指導單位:2018yue_du_ri_frame101_0.jpg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2018yue_du_ri_frame2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3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3-21 16:28
文化觀察》言靈的墜落:從《鳴鳥不飛》與《愛的逃避之旅》談語言的力量

人因語言而有了思維、有了同類間的溝通,從此,混沌的世界出現了秩序,人類從動物一變而為「萬物之靈」。

許多初民社會信奉泛靈論或萬物有靈說,人們相信,所有的生物乃至無生物(尤其是帶來世界秩序的語言),都存在著具有人格的「生氣」(=精靈)。棲息在語言的精靈,擁有左右人們幸與不幸的咒力,一旦話語出口成音,就等於與言語精靈交換了約定,言語的力量將作用在發話的對方,同時也會反回自身。

例如,日本人在燒耕前會對地神唱歌祝禱,相信歌的言靈能安撫地神、帶來豐收。抑或者,古蓋爾特人不會告訴他人嬰兒的名字,因為擁有名字等於握住了這個人的命。這即是相信言語存在著靈威,喜事時的吉言、怨恨時的咒咀,都不只是心情的發紓,而是對言靈力量的期待。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言詞都擁有精靈之力,但初民社會的人們仍然對語言心懷敬畏,節制說話,因為他們深知語言的重量常是無可承受的。在這裡,或許可以將言靈更擴大解釋為對言語作用力的敬慎。

隨著世界的除魅化,言靈信仰早已凋零在「語言不過是溝通工具」的理性裡。然而即使在今日,惡語的忌誨、對祝禱頌經的信仰等言靈的殘骸,仍然悄悄地在一些人的生活裡偷生作祟。

▉呼喚你的名字,奪取你的存在

日本大眾文學裡也有不少作品以言靈為主題,譬如夢枕獏的《陰陽師》裡「咒」的概念:當我呼喚而你回應,咒便束縳了你。在這裡,咒是一種蘊藏著力量的語言,也就是存有言靈。

陰陽師系列.jpg
夢枕獏《陰陽師》系列

而京極夏彥的《鐵鼠之檻》等京極堂系列,更是用複雜交織的對比方式,將近代以來言靈與言語操弄這種對立卻共存的荒謬,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因畏怖而發狂的「妖怪」,在古書店主中禪寺近乎冷酷的邏輯分析後,不過是人心被言語蠱惑後的反映。

中禪寺用言語的力量,拔除了附在他者身上的「妖怪」,然而,邏輯的語彙不也是言之力嗎?在理性的背後,京極堂系列正是被神祕化的言靈與理性言靈的對決。

浦澤直樹的經典作品《Monster怪物》裡,「沒有名字的怪物」分裂身體去找尋自己的名字。它奪取他人的名字,同時也奪取了對方的存在,但無論這樣重複多少次,都無法填滿自身的空虛。在這個貫穿全書的童話裡,名字的言靈之力等同於自我的存在,即使最後怪物將得到命名的另一半自己一口吞下,擁有了名字,卻再沒有呼喚這個名字的人:名不成音,言靈因無人呼喚而緘默沉寂,「沒有名字的怪物」,依然不存在。

▉看穿無數謊言,看不穿你

而近年來最觸動我的作品,是ヨネダコウ的《鳴鳥不飛》,與去年底才在台問世的おげれつたなか的《愛的逃避之旅》。這兩部尚未完結的漫畫,無論在畫風、主題上都極為不同,卻恰恰展現了言靈死與不死的力量。

鳴鳥不飛&愛的逃避之旅.jpg
左:《鳴鳥不飛》第一集書封;右:《愛的逃避之旅》第一集書封

《鳴鳥不飛》是這幾年來BL漫畫中少見的深沉有劇情的作品,2007年甫出道的漫畫家ヨネダコウ,2013年畫出第一部長篇漫畫《鳴鳥不飛》,2015年得到講談社設立的以職業女性為主要對象的「FRaU漫畫大賞」,2016年又再度得到由讀賣新聞社主辦「Sugoi Japan Award」漫畫部門第4名,並從連載開始就連年都在「這本BL好厲害」(このBLがやばい)的人氣排行榜前十名中。

性成癮的被虐狂矢代是黑道二把手,因目睹妹妹被強暴而不舉的前警察百目鬼則是他的保鏢。前者放蕩直白地操弄著語言、編織、看穿無數的謊言,他的面目在浮誇辭藻的煙霧間似顯非顯,真偽失去界線,意指彷彿游離開了意符,卻又在迥異的行為中被投錨在應有的意義裡。

所有人都陷入矢代話語的欺瞞,相信那暴露了他的輕浮無心——矢代不相信言語有靈,但卻用言語的力量,創造了他自己的形貌。唯有沉默寡言的百目鬼不斷想撥開繁花似錦的語彙,看清那後面矢代忽隱忽現的臉:那些話語究竟是謊言,還是只因為過於真實而讓人無法相信?

「我想讓你知道我有些事情不想讓你知道。」

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裡的這句話,道盡了兩人的困境。矢代織成的網,成了束縛百目鬼的咒。然而,百目鬼發現了矢代的咒,卻無法跳出,只能奮力撕裂誇飾的詞藻,消滅言靈的咒力,相信矢代的言談內含著想要吐露的真意。

▉如何才能忘記,當初那句違心之言

另一方,第一集甫出版就登上「這本BL好厲害」第一名的漫畫《愛的逃避之旅》中,從小一起長大的太一與直人,高中時曾烈火般地愛戀著對方。然而,在大學入學考前一次大吵中,太一脫口說出:「你只是洩慾工具」,直人憤而與他分手,或者說,斷絕了對太一來說不過是砲友的行為。沒想到在大學校園裡,直人看到了原本應已考進一流大學的太一。

愛的逃避之旅內頁合併.jpg
左:《愛的逃避之旅》中太一與直人爭吵畫面;右:兩人重逢的畫面(擷自Amazon

這是一個非常老梗的開端。太一從小家庭破碎、不善言辭,直人是他唯一的棲身之處。然而在無意中,太一得知直人選擇的大學與自己不同,不被愛與失去的恐懼,讓他說出了與感情完全相背的語句:「你只是洩慾工具」。

言語之力在這裡發生了作用,直人真的離開了他,而他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於是改以行動。在直人不知道的狀況下,太一承受老師們的不解與責備,放棄了一流的大學,考進直人所在的地方。他用了許許多多的作為,從小習慣到熱情的性愛,不斷地用身體對直人說:「我愛你」、「你絕對不是洩慾工具」。

然而,不成音,不成語,新的言靈無處寄生。

最初那句話的言靈不斷出沒在他們所有的生活之間,無論他們的愛情再怎麼強烈,言靈仍一再地把撕裂的那一刻拉回來。

直人被下了咒,總是直接表達的他,再也無法在太一的愛之中安心。而他的不安,讓原本只能從他身上得到安穩的太一更加扭曲。當他們開始破出校園這封閉的蛋殼時,原本傾斜的關係滲入了更多的變數:原生家庭的反應、社會的眼光,愛與不能愛、放手與不能放手、行動與言語……

這一切糾結的開端,始於一句違心之詞的言靈之力。

▉每一句話,都是一道力量

我們常說,沒有改變,無數聲的「對不起」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句空話。然而,付出了無數的行動之後,又為何還需要一句承諾?只因那一諾的重量,仍然被失去言靈信念的人們死命攀附著,無法放手。

語言——包括身體語言——是我們唯一能向外表達自我的方式。然而,我們說得太多卻無法實現,殺死了言靈的信徒,讓語言淪為工具。於是,說者輕易許諾、隨意發話,聽者輕信易忘、沉迷在華美的語海中。

卻忘了言靈的殘骸仍幽盪在吐息之間。

說者難道不期待聽者相信他的誓言、他的允諾麼?無數絕艷壯麗的詞藻,編織的是言靈迴盪的夢。只是,夢讓人沉醉,卻無需負責。

聽者回應,於是或言靈附骨,或過耳無心,讓言靈再次因無人信仰而墜落。

矢代說了,百目鬼不想信,又不知是不是能不信。

太一做了,但直人仍緊記著那一句話。他們都想忘了,以為忘了,卻原來從來沒有忘記過。

百目鬼相信去掉綴語,顯露的是矢代的真意,只是他還無法理解。而矢代卻嗤笑他的妄想,因為連他自己也不相信。

太一道歉了,用言語、用行動。然而,那後來的語言蒼白得無法抹去第一道見骨挖心的痕跡。代價卻是,直人永遠不會再是原來的那個他。

我們踩在一條若續若斷的細索上。是要認真傾聽、繼續相信言語等於內在;抑或是除去言靈之魅,讓言語歸於言語,意義歸於意義?

失去言靈的話語,究竟還剩下什麼?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 Word is with God, and the Word is God.

《約翰福音》的第一章第一節如是說。若從初民文化的角度將「Word」譯為「言」,那麼「太初有言,言與神同在,言就是神。」人們所說的每一句話語,都存在著在混沌中創造了光,區分了明與暗的神之力。

這,即是言靈。


鳴鳥不飛.jpg鳴鳥不飛1
囀る鳥は羽ばたかない1
作者:ヨネダコウ(Kou Yoneda)
譯者:藤崎スグル譯
出版:尖端
定價:13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ヨネダコウ(Kou Yoneda)
主要以BL創作為主,2007年開始在大洋圖書連載出道作《無法觸碰的愛》(全),單行本一出便一炮而紅,成為受注目的BL作者。更以此出道作獲得「這本BL好厲害! 2009年BL部門」第三名,即使作品量不多,依然是現今BL界中熱門的話題作者。
 

 


愛的逃避之旅.jpg愛的逃避之旅1
エスケープジャーニー 
作者:おげれつたなか  
譯者:Alata
出版:青文
定價:1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おげれつたなか
7月3日生,大阪府出身。A型。
日本漫畫家。

2015年以《戀愛就是笨笨的事》拿下BL AWARD第20名。
2016年分別以《愛的逃避之旅》拿下BL AWARD第3名,
《戀愛的正確標記法》第4名,《在鏽蝕之夜對你呢喃愛語》第17名。
2017年分別以《ヤリチン☆ビッチ部》《ネオンサイン・アンバー》拿下BL AWARD第2及第3名,
《愛的逃避之旅》拿下BL AWARD最佳系列漫畫第4名。
同時以《ヤリチン☆ビッチ部》《愛的逃避之旅》分別拿下這本BL不得了第2及第5名。

中文已出版書籍有:
《在鏽蝕之夜對你呢喃愛語》、《戀愛的正確標記法》、《無節操☆Bitch社》、《戀愛就是笨笨的事》(青文出版)。


怪物.jpg

Monster怪物完全版1
作者:浦沢直樹  
譯者:余思霈
出版:東立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浦沢直樹
明星大學經濟學部畢。1983年以『Beta!』出道。早期風格為勵志溫馨的青春成長漫畫,其後轉向對人性與社會現象深一層探討,內容涉及歷史、心理學、犯罪學、科幻等等。代表作有《Yawara!》(以柔克剛)、《Monster》(怪物)、《20世紀少年》、《Pluto》。

陰陽師-營火卷.jpg

陰陽師17:螢火卷
陰陽師 螢火ノ巻
作者:夢枕獏  
譯者:茂呂美耶
出版:木馬文化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夢枕獏
1951年生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

日本東海大學日本文學科畢業;日本SF作家俱樂部會員、文藝家協會會員。

1977年,於《奇想天外》雜誌發表〈青蛙之死〉而初出文壇;1989年以《吞食上弦月的獅子》榮獲「日本SF大賞」;1998年再以《眾神的山嶺》奪下「柴田鍊三郎賞」。

高中時「想要出版夢一般的故事」,而以「夢枕獏」為筆名,「獏」指的是那種吃掉惡夢的怪獸。創作三十餘年,除了廣受讀者好評的《沙門空海之唐國鬼宴》、《狩獵魔獸》、《餓狼傳》等膾炙人口的系列作品外,更在山岳、冒險、玄怪奇幻小說等領域,讓廣泛讀者深深著迷,成為日本一級人氣作家,也深受台灣讀者喜愛。

《陰陽師》系列作品2003年在台灣出版上市後,占據各大書店文學類暢銷榜,廣受各界追捧,口碑相傳至今,是最受讀者歡迎的經典奇幻文學。


鐵鼠之檻.jpg鐵鼠之檻
作者: 京極夏彥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400元
鐵鼠之檻(上)內容簡介
鐵鼠之檻(下)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京極夏彥(Kyogoku Natsuhiko)
作家、妖怪研究家、藝術總監。1963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本名大江勝彥,曾在廣告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藝術總監。 
1994年以妖怪推理小說《姑獲鳥之夏》晉身日本文壇,旋即引起各界矚目。
1996年以京極堂系列第二作《魍魎之匣》獲得第49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之後陸續推出《狂骨之夢》、《鐵鼠之檻》、《絡新婦之理》等九部系列作,大受讀者歡迎。京極堂系列小說人物設定鮮明、佈局精采,架構繁複,舉重若輕的書寫極具壓倒性魅力,書籍甫出版便風靡大眾,讀者群遍及各年齡層與行業。目前正以讓人瞠目結舌的奇快速度創作。在由他親手開啟的這一輪推理小說的太平盛世裡,京極夏彥無疑盡得輕、快、準、簡、繁之粹。 
1997年以時代小說《嗤笑伊右衛門》獲得第25屆泉鏡花文學獎。 
2003年以時代小說《偷窺狂小平次》獲得第16屆山本周五郎獎。 
2004年以妖怪時代小說《後巷說百物語》獲得第130屆直木獎。


戀人絮語.jpg

戀人絮語
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
作者: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譯者:汪耀進
出版:商周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20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 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

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向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了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其諸多著作對於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的影響。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3-20 17:02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