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二手書店店員的不尋常嗜好:讀被蟲蛀過的書
被蟲蛀過的英語參考書(凌婕榆提供)
被蟲蛀過的英語參考書(凌婕榆提供)

新鮮的蟲卵,陳年的蟲卵,活生生的動物,死亡乾扁的動物標本,二手書店店員,常與各式生物為伍。

▇二手書店與瑕疵書

相較於一般書店(我們通常偷偷將它稱作「新書店」販賣新書的店),「舊書店」或是稱「二手書店」的書籍來源主要是收購。二手書店買下客人的書,經由整理、標價再上架販售。

收購舊書是一門龐大的學問,要不要收購,以及收購價要算多少,有很多考量的因素,其中最直觀的判斷依據是「書況」(或說品相,但品相的涵蓋範圍較廣)。書況不佳的書籍,收購價就會降低,甚至沒有收購。書籍保存的狀況會因為原書主的習慣以及存放位置而有所不同。

常見的書況有如:泡水、劃記、摺角、破損、蟲害。

其中劃記和摺角記號常帶著個人色彩,也是最有趣的地方,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甚至生活方式。一本詳細記載原書主痕跡的舊書,幾乎可以拿來作為二手書版的心理分析。

DSC_4360.JPG
(凌婕榆提供)

如照片中嚴重的蟲蛀書較少見到。蟲蛀書在外觀上可能看不太出來,因為有時他們是由側邊書切口進駐,或是在封面吃出一個小黑點再鑽進去。但是打開書本時,就會開始一連串的驚喜(或是驚嚇)。

▇蟲的藝術行為

蟲吃蝕的行跡可以被推敲,依據書籍被吃得程度,5%可能只是一些線條紋路,20%開始有構圖的基礎,40%已經吃到支離破碎,在書頁上形成完整的圖案。這本書的造形是我看過排行前10美的,像是張開的大手,一對充滿生氣的鹿角。好像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藝術作品,經過若干年(月?)的雕琢,終於有人翻開來,因為蛀的過程讓圖案通常是對稱的,準備翻開書頁,就像剛剪完紙花,迫不及待地展開見它最終的模樣。

DSC_4357.JPG
(凌婕榆提供)

請教資深前輩的意見,推測這樣的蟲蛀應該是白蟻造成的,吃食的範圍很大,還帶著許多土狀的顆粒。不知道它花費多少時間,選定了這本書,接著吃成這個樣子。總會讓我有一種很好吃的錯覺,如果吃了這些真的能獲得書的知識,那麼這隻蟲應該獲得了滿滿的英文單字。只可惜這只是一本英文學習書,而不是文學作品,否則更會增添了殘缺的美,一篇文章被吃了許多字,或許會變成一首詩吧。

一般情況這類嚴重瑕疵的書籍不會收購,因為也無法販賣,通常就會留在原書主家中讓他們自行處理,若是客人拿來書店卻沒有要帶回去,則是資源回收的命運。但在那之前,我會以崇敬的心好好觀賞一番,作為它臨走前的禮讚。

▇蟲蛀書的來處和去處

二手書店工作4年3個月,碰過這樣蟲蛀書的次數卻不到10次。原因可能是親自帶書來書店的客人,不會將這樣的書帶來,因此經驗中都是到客人家中,才有機會看到。通常的存放環境沒有很好,而且一定都擁有很多書,從書櫃到地板,從書房到客廳。

IMG_20140828_203333_0.jpg
(凌婕榆提供)

上一次到府收書的經驗裡,書主的太太來電到書店與我們聯繫,表示家裡有上千本書籍,因為先生去世了所以才(能)清出書籍。在電話後頭的我想像那畫面:一間房間四面牆擺滿書,中間只有一張床,以及久病離世的老先生。這本書的下場,其實後來它過得滿好的,沒有被丟掉,將它拍照放到書店粉絲專頁後引起回響,書友們紛紛要把蟲蛀書給我們,還有來電希望能夠買這本書,始料未及的反應。或許下一本可以試著在書店內販售?只是要先將它密封,因為不確定還有什麼生物藏在書裡頭。

很多時候,我坐在地板上,周圍環繞堆疊如山丘的舊書,二手書店店員有時也像蟲,將這些書從此處搬到他處,一點一點挪移,像蟲蠶食著,慢慢將書堆咬出缺口。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2-28 19:40
現場》有手機就能閱讀的時代來臨,愛書的大學生未來想成為書店人嗎?
日本惠文社(吳致良提供)
日本惠文社(吳致良提供)

因為在Openbook閱讀誌撰寫書店相關的專欄,前陣子我受邀到大學分享書店的工作。演講開始,我先詢問在場是否有人已經立志要進入書店工作,不意外地,沒有半個人舉手。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我的志願」作文裡不算宏大野心的職業,聽眾卻意外地在演講完的QA時間,讓我聽到了許多充滿好奇的回饋。

現場我也做了個小小的問卷調查,在座近百位師生平時幾乎都會逛書店,至少每個月一次,且平均每逛2至3次至少會購書一次,可視為有閱讀習慣的族群。

觀望此產業的愛書人比想像更多

從準備講座內容到實際拿起麥克風,我不斷回想起自己以往面試新人時,心中那股「既希望找能一起打拼的夥伴,又打從心底想要把大家嚇跑」的矛盾。雖然不知道分享之後,是否真的有人因此認真考慮將來投入這個行業,但起碼讓更多人了解書店工作,是必要的開始。

講座尾聲的例行Q&A,並沒有如同我原先以為的,會在一片鴉雀無聲中默默結束,反而有好幾位師生舉手發言。不過問題的內容大多並非針對「書店店員」,而是對於出版產業的好奇與關注。

最主要的兩大問題仍舊環繞著「虛擬」與「實體」。先問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的競爭,後問電子書和紙本書的拉扯。我笑答不管哪個通路,大家私底下都是「好朋友」,在競爭的人只有老闆而已(眾家經理在我背後,他們好像非常火⋯⋯),但無法否認企業間的商業戰爭一直存在著。

DSC_1437.JPG
(沈如瑩提供)

書店求生存,競爭不是唯一解

近年(很小家子氣的)「某書只要A家大做,B家就不做」的抗衡模式持續,出版社常為了「按奈」各通路而焦頭爛額。

君不見眾所注目的經典書目上市,光書衣就設計了3種版本,典雅沉靜的給這邊,搶眼鮮明的給那邊,樸實無華的,就其他人拿去分了吧(但其實通常這個版本才是最耐看的)。還好有友善書業合作社,不然獨立書店不僅沒有特別版本,還只能等剩下的。

我不能不負責任地說,這樣的競爭毫無意義,畢竟在這一行,無論規模多大都只是求生存而已。不同通路賣相同的商品,如何讓消費者選擇自己,則是各憑本事。

如今,「有幸」趕上出版的轉型時刻,書籍經過時間沉澱,具備較其他資訊載體更厚實的基礎,但失去傳播的優勢與必要性。如果要讓更多人將閱讀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讓更多有志的未來主人翁將智力投入這個產業,光是爭個你死我活遠不足夠。更需要不同通路發揮各自的特色,積極接觸更多讀者。

行動時代,拓展閱讀新利基

電子書和實體書就更不在擔憂範圍之內了。距離第一次聽到「電子書元年」至今,2017年台灣總算拿出了一些成績:除了電信商之外,無論是本土、合資或外資,越來越多電子書平台進入市場。先是台灣自製的電子書閱讀器mooInk正式上市,再是最大零售通路博客來喊了十年的電子書銷售平台,終於上線。最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出版社看到電子書的市場利基,願意投入生產。

1355.png
(擷自博客來網路書店官網) 

「有手機就能閱讀」的時代真的來了,面對不斷流失的紙本書銷售,電子書不是書店的敵人,而是最有力的武器。唯有越來越多人養成閱讀的習慣,才有機會打開新的市場。

有新面孔,才有新可能

這次到學校分享,不僅讓我重新整理自己對這個行業的認知與理解,更重要的是在離開職場之後,很難得有機會和大學生面對面溝通。他們完全不像我所聽聞的那樣。

他們認真又專注,面對未來或許彷徨,但充滿好奇,眼神無所畏懼。

這麼說或許有些陳腔濫調,但和他們同場交流,似乎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些新鮮的氧氣。希望不久的將來,其中有人願意加入這個產業,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2-25 17:30
童書書房》紐伯瑞獎、凱迪克獎揭曉,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童書出版界眾所矚目的盛事──2018年2月12日,美國圖書館學會(ALA)在冬季大會公布兒童與青少年圖書各項大獎得主,19個獎項包括最具指標性的紐伯瑞獎、凱迪克獎、普林茲文學獎(Michael L. Printz Award)等。

擁有菲律賓血統的艾琳.埃特拉達.凱利(Erin Entrada Kelly),以青少年小說《Hello, Universe》奪得2018年紐伯瑞金牌獎,該書劇情由4名中學生的觀點交織而成,隨著其中一人掉入井底後發展出的營救行動,串聯起一段意想不到的友誼。評委表示:「菲律賓民間故事與真實生活在井底交會……這個現代版的探尋故事(quest tale)以高超技巧切換敘事觀點,透過幽默與實實在在的情緒閃爍著微光。」


作家艾琳.埃特拉達.凱利及得獎作品《Hello, Universe》書封.jpg

作家艾琳.凱利(取自Erin Kelly FB)及得獎作品《Hello, Universe》書封

紐伯瑞銀牌獎得主則為:德里克.巴恩斯(Derrick Barnes)的《Crown: An Ode to the Fresh Cut》、傑森‧雷諾茲(Jason Reynolds)的《Long Way Down》及芮妮‧華生(Renée Watson)的《Piecing Me Together》。

▉象徵美國繪本最高榮譽的凱迪克獎,今年由馬修.科德爾(Matthew Cordell)創作的《Wolf in the Snow》獲得金牌。這本幾乎只以狀聲詞為文字的圖畫書,描繪迷路的女孩與脫隊的小野狼在風雪中相遇,女孩抱起幼獸,循著狼群的長嚎,將牠送回家人身邊,而狼群也看顧著女孩直到她安全返家。科德爾在遠景、中景、近景的畫面變換上掌握自如且扣人心弦。評審讚揚此書:「透過色彩與線條的敏銳品味呈現童話元素,提供引人入勝且情感滿溢的故事。」

Wolf in the Snow》BV

▉為表彰年度最傑出青少年文學而設立的普林茲文學獎,今年的金牌獎由尼娜.拉庫(Nina LaCour)的《We Are Okay》獲得。小說以第一人稱書寫主角逃避及面對過去的痛苦。拉庫擅長描寫的青少年酷兒身分探索,在本書也再度出現。

普林茲文學獎首席評委安琪拉.卡斯藤森(Angela Carstensen)讚譽得獎作品:「拉庫巧妙地將文學與藝術典故,透過聰慧卻不張揚的文字,溶入這個相當獨特、蕩氣迴腸、關於辜負和哀傷的故事中。」

【作家動態】

▉被譽為「美國安徒生」與「20世紀伊索」的作家珍.尤倫(Jane Yolen),將於3月推出青少年小說《Mapping the Bones》,這是她繼30年前的暢銷書《The Devil’s Arithmetic》和《Briar Rose》之後,再度碰觸與二戰和集中營相關的議題。尤倫著有眾多奇幻及科幻小說,知名作品包括《月下看貓頭鷹》《Owl Moon》及生活教育繪本「恐龍怎麼……」(How do dinosaurs)系列。

2016年凱迪克金牌獎作品《遇見維尼:全世界最有名小熊的真實故事》的插畫家蘇菲.布雷克爾(Sophie Blackall),即將推出新繪本《Hello Lighthouse》。這是一部對舊時代燈塔管理員致敬的作品,描繪位在世界盡頭、被大海環繞的工作與生活,直到燈塔的運作被機械取代而結束。

▉在廿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僅憑一部長篇小說和兩部短篇小說集,便榮獲普立茲小說獎、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及數十座獎項,在文壇叫好又叫座的朱諾.迪亞茲(Junot Díaz),首次為兒童讀者創作,近日將出版繪本《Islandborn》。故事描述女孩Lola的家庭作業是要畫出家族移民前居住的多明尼加,親戚們都前來幫忙,向她述說自己回憶中的家鄉,有的喜悅、有的讓人心碎、有的可怕,而Lola必須用這些看似矛盾的家族故事,拼湊出她的島嶼圖像。

Islandborn》的適讀年齡雖然設定在5到8歲,不過,迪亞茲仍延續在成人書領域探討過的主題,包括移民與認同,集體記憶的重量,以及關於錯置與歸屬的情緒。


Junot Díaz.jpg

朱諾.迪亞茲及《Islandborn》書封(照片取自官網,photo by Nina Subin)

【產業新聞】

為了慶祝超經典繪本《來喝下午茶的老虎》出版半世紀,英國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與動畫製作公司Lupus Films將攜手推出動畫版。《來喝下午茶的老虎》是國寶級作家/插畫家朱迪絲.克爾(Judith Kerr)的第一部作品,於1968年面世至今長銷500萬冊,其後出版的「貓咪莫可」系列(The Mog series,1970-2002)亦廣受歡迎。Lupus Films公司經手過的經典繪本包括《雪人》、《英倫戀曲》(Ethel & Ernest)及《我們要去捉狗熊》,此次的合作可說是備受期待。

▉美國兒童及青少年出版界爆發暢銷作家的性醜聞。

去年年底,作家安妮.烏爾蘇(Anne Ursu)針對「兒童出版界性騷擾」啟動問卷調查,收到近90則回覆。2月初她針對調查結果在自媒體平台Medium.com發表文章後,如同#MeToo運動,相關指控即在網路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被點名的人中,眾所熟知的包括《移動迷宮》系列作者詹姆士.達許納(James Dashner)與《漢娜的遺言》作者傑伊.艾夏(Jay Asher)。目前,兩人的經紀公司皆聲明終止合作,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SCBWI)宣布他們因違反協會規定而予以開除會籍,達許納的出版商藍燈書屋亦表示不再出版其著作。


James Dashner&Jay Asher.jpg

作家詹姆士.達許納(左)及傑伊.艾夏(取自wiki)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