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92 探問日常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長椅
De Bank
保羅.費瑞特(Paul Verrept)著,英格麗.果登(Ingrid Godon)繪,林敏雅譯,玉山社,28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有些作品適讀範圍廣大,目標讀者下及兒童上及老人,但實際能夠做到老少咸宜的作品極少,圖文書算是較易突圍的類別,《長椅》正是兼顧圖像美學與文學哲思的圖文書,無論年齡、性別、族群,都能在其中獲得共鳴。
以長椅為場景,編織一則則短暫而雋永的相遇,作者似乎在實驗某種獨幕極短劇,貼身觀察兩個孤獨交會時,互放的慰籍。文字與圖像營造出的抽象空間,那是我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無時無刻充滿著萍水相逢的瞬間,每個人不論是否願意面對,都將迎向孤獨的樣態,宛如逃不開的詛咒,那和陌生人沒有任何長久相繫的短暫相遇,究竟是救贖亦或嘲諷?然而,答案已不重要,多數人只想和書中的主人翁一樣,深陷在回憶之中,悼念著我們曾經失去或無法獲得的擁有。【內容簡介➤】
●生命的測量
Levels of Life
朱利安.拔恩斯(Julian Barnes)著,顏湘如譯,麥田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如何面對摯愛的死亡是難以談論、描述及探底的人生命題,儘管是最精通文字的文學大家,恐怕也要在這命題前長久默然。《生命的測量》外在輕薄而內裡凝鍊,文句安靜如涓滴細水悠悠長流,便是拔恩斯在長久默然以後,出手扣問這命題的文學作業。當然,本書顯然也是拔恩斯的人生作業,迂迴卻深入地探索了生命的愛情與死亡,幸福與哀痛。曾經深愛,曾經失愛的讀者,都請跟隨拔恩斯,摸索生命裡的諸多刻痕。
三段故事遊走於紀實與虛構之間,作者的筆法極其節制,敘事卻又華麗異常,似乎也只有如此,才能娓娓道盡驟失摯愛的悲痛與曲折。這已經不只是一本傷逝的作品,而是一則關於消逝的冥想錄。
從紀實、虛構再到獨白,這或許是拔恩斯擅長書寫手法的集結,但也是訴說哀傷的必然。真正的哀痛是無法直接說出口的,因為任何文字都太輕太空太虛矯,在說出口和書寫的瞬間,你就知道那已經偏離心底的感受。只能靠著一點一滴的舖陳,才有辦法將悲傷講述,不只給他人,而是強迫自己去接受、找到和解,或至少覓得一個自我欺騙的謊言。【內容簡介➤】
●烈日帝國:非洲霸權的百年爭奪史1830-1990
Empires in the Sun: The Struggle for the Mastery of Africa
勞倫斯.詹姆士(Lawrence James)著,鄭煥昇譯,馬可孛羅,63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獨
如果不看世界地圖,你可以說出非洲有幾個國家嗎?或者退一步,看著沒有標明國家的地圖,你可以指認非洲位在世界地圖的何處嗎?我們缺乏對非洲的實際認識,不只是因為缺乏非洲主題的報導,關鍵在於我們缺乏關於非洲這塊土地的諸多故事。為什麼我們需要勞倫斯.詹姆士以近代非洲殖民史為主題的《烈日帝國》?不是因為我們缺乏知識,而是因為我們需要令人投入其中的故事。本書將娓娓道來近代非洲如何被建構出「文明落後」、「黑暗大陸」的圖像,又如何在狹縫裡出現反抗/反動的文化能量與實際行動,令人讀之落坑,不忍釋卷。
偌大的非洲有如史地的黑洞,想描繪其全貌,往往會反被它的複雜和詭譎反噬。本書很技巧地把時空限定在一個半世紀內,以殖民主義、民族自決和冷戰這些世局框架,分析這塊大陸的發展和困惑,知識滿點,卻沒有學術的乾枯,雖說有些「外側觀點」,卻也提供了一座視野壯闊的接引橋樑。
不同於《非洲:六十年的獨立史》處理著近現代非洲那複雜難解的糾葛,本書選擇了主題明確的切入,1830年至1990年的時限斷代,切合著新帝國主義的蘊釀、堀起,直到終結和殘響,非洲大陸是這段歷程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決定了今日非洲的政治樣貌。透過作者流暢的文字敘述,緊扣著「衝突」和「互惠」構成的張力,描繪了這歐洲帝國「勾引」非洲的過程。【內容簡介➤】
●罪之聲
罪の声
塩田武士(Takeshi Shiota)著,詹慕如譯,獨步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這種由新聞事件脫胎而出的犯罪小說,很容易令人聯想松本清張那巨大而冷硬書寫方式,本書可見此脈絡的傳承,但似乎有些許不同,那是一種溫暖的底蘊,是幽暗隧道盡頭微小卻確實的光線,不只讓人們重新想像案件的種種,思索何謂「犯罪」,並將冷硬派推理潛藏的關懷,拉上檯面,發揮得淋漓盡致。
虛構文學在現實世界裡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然而,幾乎所有大眾文學文類的成形都跟社會脈動有關,可以直接或間接指向讀者對當前社會的不滿與需求何在。《罪之聲》既為推理小說,此處必得提及推理小說核心之一:追求尋找脫落、出軌的「秩序」,撥亂反正,令讀者重新安頓身心。塩田武士直言本書是對真實事件「固力果.森永案」的回應,不啻說明本書是作者有自覺地透過虛構創作,企圖揭開現實事件未解之謎的文學行動──透過虛構文學來找到真實事件裡的真相,可行嗎?也許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書中虛構的真相,已足撫慰人心。
以調查報告的中性口吻,重構80年代轟動一時的固力果.森永懸案,作者的視角有如紀錄片鏡頭,精細模擬了當年的「錄音帶小孩」長大後的人生,昭和時期的社會事件,至今依然餘波盪漾……獨特的切入點和不動情的文風相互加乘,特別有種兼具冷靜與體溫的魅力,也為社會派推理注入了新的可能性。【內容簡介➤】
●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日本六○年代的思想之路
ニューレフト運動と市民社会:「六○年代」の思想のゆくえ
安藤丈將著,林彥瑜譯,左岸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獨 益
在運動退出喧囂的街頭,走入安靜的日常以後,抗爭的能量究竟還存在嗎?事隔半個世紀,安藤丈將藉由梳理日本的學生/社會運動,進行重省與長考,著眼運動的良善初衷,分析社會參與進入眾人的日常生活,以此觀點交出的成果就是《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
日本六○年代的新左騷動,在本書中顯得脈絡清晰:擦槍走火的暴力所引發的負面觀感,讓整個社會反其道而行,全面擁抱資本主義,然而這樣的取向,卻也為日後的泡沫經濟埋下伏筆。針對亞洲國家所嚮往的日本模式,作者也提出深刻的質疑——成功繁華的光鮮假面,其實是以社會的馴化和僵化為代價。
運動通常針對大我變革而發,所以當人們思索或反思社會運動時,習慣以宏觀的論述,討論過程中意識型態、權力結構、政治變革等等面向,使得對社會運動的解釋,成為非勝即敗、充滿僵化和刻板的結果論,不僅窄化一場運動所能具有的複雜,更抹去了個人在運動中所能發揮或所面對的影響。作者提出了「日常性的自我變革」的概念,重新給予日本「新左運動」新的價值和意義,不只提供了運動新的面貌,也審視「人」在其中的角色。對於跳脫不出大我視角,習慣以政治光譜解釋、操作運動遺產的人們,實為一計當頭棒喝。
你可能會問,時至今日,為什麼要重返半個世紀以前的日本學生/社會運動現場?正因為台灣也走到需要重新檢視、自我探問學生/社會運動之存在意義的階段了。那麼你可能接著也想問,聚焦所謂「良善初衷」,是否過於樂觀偏頗?如果你真的這麼想,請務必讀一讀這本書!【內容簡介➤】
●芭蕉俳文
松尾芭蕉著,鄭清茂譯,聯經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樂 獨
俳句翻譯已經很難,俳文翻譯難度更勝一籌,依中文句法稍作修飾,立刻臃腫不堪,清奇全無。本書譯者的註解極其用心,推敲之間,頗能讓人領略俳譯的糾結與甘苦,倒是編排上似乎可以處理得更風雅一些。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難得的芭蕉讀本。
且不論本書的裝禎編排,獲譽「俳聖」的松尾芭蕉其人已遠三百年,不管是俳文或俳句,試著從日文翻譯成其他的語文,並保留著原本的字句節奏,以及營造出風雅流韻,是十分困難的工作,更何況是被喻為「俳聖」的松尾芭蕉,這種最上乘的傑作。曾獲國家文藝獎翻譯獎的鄭清茂教授,以耄耋之年,這幾年傾盡心力將芭蕉引介成繁體中文,實為文壇盛事。對台灣讀者來說,有譯者鄭清茂傾注心血、用力至深,接連交出松尾芭蕉俳句、俳諧紀行文、俳文等俳諧文學經典作品的譯作,實是文學讀者之幸!
閱讀本書,除品味芭蕉俳句的美,更應細細推敲譯者翻譯的用心,那不只是翻譯的典範,更是譯者內斂而豐厚的才情。對翻譯同行者而言,本書更可讀之處在於詳細的譯註,肯定會為其人其作的嘔心瀝血有深刻體悟,不禁掬淚折服。【內容簡介➤】
●一湯一菜的生活美學
一汁一菜でよいという提案
土井善晴著,高宜汝譯,方智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樂 獨
每天運動五分鐘,聽起來比一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容易得多。同樣的倡議放在廚房餐桌,那就是「一湯一菜」了!土井善晴的倡議是貼近當代餐桌的,具象無比,因而也有足夠的力道瓦解烹飪者的心防。但如同書名,《一湯一菜的生活美學》並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倡議,同時也是美學的倡議。儘管都是一湯一菜,你盡可以輕鬆簡便地弄上一湯一菜,也可以專注費心地端出一湯一菜,端看你的心情、你的需求而定。接著要問的只是,今晚你要選哪一道?
一湯一菜的極簡餐,大概是最符合新速實簡——新生活美學的絕佳提案;不過也別小看了這一湯和一菜,真要用心講究起來,照樣能用日常食材,端出完爆米其林星等的銷魂美饌。
這是一本圍繞著「簡單」構成的小宇宙,因為簡單所以可行,人們才能抗拒外食的誘惑,正視自己身體的需求,一步步建立生活該有的樣貌。簡單並不等於粗製濫造,而是精鍊的品味,是遊戲三昧的美學修行。本書給了具體的生活提案,卻無處不滿布著抽象的「禪」的意味。【內容簡介➤】
●錯置台北城
Taipei:City of Displacements
周文龍著,陳湘陽、蔣義譯,麥田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獨
「地圖」、「影像」、「流動(交通)」、「公園」、「展示」、「紀念物」,幾乎近幾年來所有熱門的學術議題,能得到2014年列文森大獎(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顯示了對學術脈動的掌握度,也呈現了「台北城」在研究上的各種可能性。不同於類似的研究,本書不僅面對「過去」,有更多的篇幅是處理「當下」,並在字裡行間潛藏著對「未來」的期待。提醒了我們觀看這座城市的不同視角,以及他在歲月浪潮沖刷之中散發的恆久光彩,這往往是身為「當局者」常忽略的驕傲。
有別於一般過於單向度的城市考,周文龍以拼花般的切入方式,勾勒出一個活潑善變的台北歷時圖像,每個階段的施政者都把他們的想像投射於此,造就了今日多層次的城市景觀。靈動的觀點與不拘一格的文學技法相得益彰,讀來處處驚喜,也讓台北醜而亂的市容,頓時有了美學的縱深。
學者的路人視角之謂,實則是銳利洞悉的外來者之眼。作者以外國學者的局外人觀點出發,雷射光有時漫遊掃射,有時鎖定焦點,台北城市儼然是一個巨大的文本,這雙雷射眼目光所及之處不一而足,揭示的是城市之心如何被觀看,又如何再現打造者與觀看者的念想及企圖。《錯置台北城》給予本土讀者一個「我們看別人如何看我們」的曲折視角,透過這個視角重返我們可能未曾經歷的台北城,得以自省想要一座什麼模樣的台北城。【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大人讀繪本》聆聽圖像的聲音——image3跨齡繪本的溫柔革命
老人灰色大衣裡頭盛著藍天與白雲;被國王砍斷的藍色大樹在灰褐色的家戶中重得新生;少女傾其心意澆灌將會離她而去的白花;墜落叢林的飛行員帶著曾經猜疑的狐狸飛越人間……。還有還有,無聲與有聲化身螢光色圖騰飛舞於紙張上;小紅帽與大野狼多次變身體現圖像給人的感受差異。甫閱image3系列的以上6本繪本,一個個鮮明的畫面像是天空,溫柔而沉靜地映照在腦海......
大塊文化於今(2018)年2月出版image3系列,涵蓋4本虛構故事和2本非虛構的繪本。不同於過往以孩童作為主打客群,image3這次反其道而行,將青少年及成人納入目標讀者,每一本繪本自成一格,筆觸與風格迥異市面上大部分的圖畫書,其創作者來自世界各個不同的角落,甚至包括臺灣人較少觸及的波蘭、伊朗及烏克蘭等國家。
「image3看似比較靜態的出版品,但反過來說,卻也是一場意圖翻轉的繪本運動。」大塊文化行銷副總經理徐淑卿受訪時特別強調這個系列的社會性,以及改造社會的企圖心。
▉學會「說」圖像的語言
image3系列繪本的出版構想,來自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有一次,他在波隆那書展與人討論視障者如何「閱讀」繪本時,突然想起了「圖像其實是一種語言」的概念,並反思圖像在臺灣教育中的角色。
長年參與圖像書出版的郝明義赫然發現,臺灣的「圖像語言」在兒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間發生嚴重斷層;青少年以上的教育裡,圖像的教學幾乎是一片空白。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外語學習於我們的社會裡蔚為風潮,坊間語言補習班如春筍般快速萌發。然而一個人類天生的圖像語言,卻為大多數人所遺忘。
在臺灣,不似一般語言學習的循序漸進,圖像通常僅被當作家長在兒童不識字的時期,用來教養孩子的工具。待孩童學會識字之後,以文字書寫為中心的教育,鋪天蓋地襲來,圖像便漸漸淪為少數人的「興趣」,再也無法恢復成為一種溝通與交流的語言。
然而,這樣的情況卻與現代社會相悖而行。隨著網路和交通的發達,國與國之間的疆界逐漸消失,爆炸的資訊量亦使人們習於快速閱讀,圖像身為一目了然且具共通性的語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這樣時代裡,臺灣在圖像語言的領域長期呈現的一大片空白,將會是一個嚴重問題,這正是image3系列繪本所企圖想改變的。
「我們要如何讓人循序漸進地,去感受到圖像的重要?」徐淑卿說:「以往我們可能要特別抽一天去美術館、畫廊,可能需要花一些動力特別搭車去哪裡,但如果家裡有繪本,每一本繪本其實都是一個個小小的展出。」
一個動作、一個轉彎、一個佈局,像是一本埋好線索的偵探小說,繪本的圖像語言蘊藏著無限可能性。「看第一遍的時候,你就已經知道這本繪本要表達什麼了,那麼我們為何會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因為你每次重看的時候,就可以去感受、了解,為什麼作者要用這樣的畫面,來表達這樣的意思。藉由這些圖像、這些文字,一層一層的閱讀,我們的感覺會更加立體。」
image3以變革社會為出發點,然而是否真的有能力達成目標?這並不是出版社所能決定的。徐淑卿坦承,在和書店介紹這系列繪本時,依然有非常多人認為,「繪本只是給小孩看的童書」。因此,為了改變大眾對繪本的印象,大塊文化舉辦了一系列講座,不斷地與讀者進行溝通。徐淑卿說:「怎麼讓社會知道,繪本可以不分年齡,才是我們做出這一系列繪本之後,需要耗費更大力氣去做的事。」
▉益於思考的空間,滋養更多互動
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所經營的小房子書鋪一角,image3繪本在暈黃的燈光下優雅地佇立,旁邊散落妝點著幾朵雅緻的深色乾燥花。
近期,該協會為image3系列舉辦了讀書會。不同於以往側重孩童的活動,本次讀書會主攻成人,時間貼心地安排在小週末的夜晚,並將參與人數控制在6人左右,以方便近距離對談。
「比較特別的是,我們沒有設定主題或方向,也沒有讓學員事先閱讀繪本。等來到這裡的時候,才讓大家一同拿起書,讀圖、讀故事,再一起來聊聊各自的觀點。」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總幹事王怡鳳說。
為了能給學員們帶來更多層次的思考,在活動開始前,王怡鳳請學員按照繪本攜帶不同的物件來。例如閱讀《白花之愛》時,要求大家帶自己「愛」的東西,有人帶了心愛的鋼筆,也有人帶來的東西曾經很愛,但現在愛意似乎已逐漸消逝。在討論繪本以及向他人分享自己所愛的同時,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也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作為讀書會的主持人,王怡鳳總是提醒大家:在輪流朗誦故事的時候,聽的人請看圖,不要看文字。她解釋道:「如果別人唸文字,你也看著文字,我們就只會使用慣行的文字思考;反之,在聆聽別人朗誦文字的當下,你看的是圖像語言,就會產生一些個人在默讀或朗讀時體驗不到的感受。」
經過這樣「別有用心」的讀書會,學員們也陸陸續續提出反饋──他們喜歡故事的留白,認為帶給人更多想像與思考的空間;也驚艷於這系列繪本的用色、線條、構圖,以及特殊的筆觸;繪本不再只是繽紛的童趣,也可以表現出耐人尋味的憂鬱、恐懼或是落寞。
《藍色大樹》中,被國王砍斷後的藍色大樹,枝幹向家家戶戶伸展出一棵棵新的藍樹。讀書會的學員們說:長出來的樹,似乎比原先更自由了;也許這樣的畫面不只訴說故事裡磨難過後的益發璀璨,彷彿也傳達了去除單一中心後,反而恣意發展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
學員口中形容的藍樹,宛如呼應了讀書會與image3的初衷──當繪本將文字的、單一的「正確答案」擱在一邊,更多的討論與互動就會隨之萌生。
這樣的可能性也體現在小房子書鋪中。書鋪管家謝沛霓說,image3的主題與畫風不同於以往繪本,很能吸引成人的目光,也引起讀者主動討論的渴望,因此她常常和讀者一同站在書架邊,往往就會自然而然地討論起繪本中不同物件與顏色給人的感受、代表的意涵來。
看來,出版社熊熊的企圖心,在民間推廣的漫長跑道上,已有蒲公英這樣的協會與小房子這樣的書店,溫煦地接棒,試圖將翻轉閱讀的希望,像蒲公英的絨球一般吹散四處,飄向遠方。
▉打破正確答案的追求
image3以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姿態降落圖書市場,其特殊風格吸引成人注意,那麼對於孩子,這些繪本的聲音是否也能好好地傳遞呢?
王怡鳳提到,在讀書會中,早有3位媽媽自己討論了起來:「這些繪本如果給孩子看,會有什麼反應呢?」她們有人打算與孩子共讀,也有人打算把書放在孩子摸得到的地方,自己再悄悄從旁觀察。
以前繪本都是父母為了孩子學習的理由而選購,現在卻有父母單純因為自己喜歡,想帶回家與孩子分享。這種因果關係的鬆動,是否能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閱讀經驗?相當值得期盼。
另外,在實際於偏鄉國小導讀《藍色大樹》的經驗中,王怡鳳發現,這本「沒有標準答案」的繪本特性,贏得孩子的喜愛,因為不似往常,學童需為分數汲汲營營於正確解答,而《藍色大樹》的解讀沒有對錯,得以讓每個闡述自己感受的聲音都顯得重要。
面對這樣深沉的繪本,孩子一時間會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將當下的生活與書中故事做連結。例如問起:「什麼東西像藍色大樹?」就有孩子回答:「是3C產品」——因為那是他們很想要,而大人也阻斷不了的東西。
接著王怡鳳引導討論,讓孩子試著以抽象的事物替代藍色大樹,孩子們便接連提出了「思考」、「語言」等回答。王怡鳳說:「你會發現只要稍微請他們換個方向去聯想,他們立刻能夠轉化,且蠻貼近作者想傳遞的意念。」
image3在偏鄉閱讀推廣的實際應用,恰好呼應了徐淑卿對image3成為「跨齡繪本」的希冀。
「當我們想跟小朋友解釋這個世界發生的事,繪本是很好的途徑。」徐淑卿以《沒有名字的老人》為例:「這名老人好像很冷漠、很遙遠,但他其實製造了星星,來讓夜晚變得美好,我們可以藉此跟小孩子分享,對人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評價,其實可以更寬容、更多一份心去了解。」
▉聽繪本訴說全新的想像
大塊文化所企圖引起的「繪本運動」,並不只有單純在故事上做革新,他們也引進了「非虛構」類型的繪本,更進一步地挑戰讀者對繪本的認知。除了解說圖像語言的經典作品《圖像語言的秘密》,《看見聲音》也是他們的選擇之一。
《看見聲音》用色大膽、活潑,線條繁複卻乾淨俐落,將平常只能「聽見」的聲音轉換成圖像,讓多采多姿的聲音在安靜的紙面鳴唱舞動。它開頭只有簡單的一句話:「起初,萬籟俱寂,接著轟地一聲,宇宙便充滿了聲響。」接下來,就開始以圖像談樂器、談歌唱者、談分貝,也談人體的聲音、家裡的聲音。這本繪本帶著讀者「看」著聲音遨遊世界,它讓讀者「看見」雨的聲音,也「看」天空的聲音。這樣知識性的繪本,同時也蘊藏著雋永的感性。
《看見聲音》不只討論人聽見的聲音,也提起了人們相互瞭解的不容易——儘管有語言作為溝通,人們依然會感到孤單。不過有時候,人與人依然可以找到共通的語言,且不一定是文字,包括臉部細微的表情、一個瞬然即逝的動作,都可能成為溝通的媒介,讓人開始了解彼此。
「有一個畫面我非常喜歡──當你安靜下來的時候,這世界還是充滿各式各樣的聲音,但你撐著一把傘,好像就把聲響阻隔在外。這畫面表達了人類孤獨一身的模樣,但是人即使再孤獨,也可以自己撐起一個完整的宇宙。」徐淑卿溫柔地說:「這是一本我個人非常欣賞的書,它說你關掉聲音的時候,也許才可以聽見自己最輕柔的聲音。」
更有意思的是,《看見聲音》並不只在內容上做出革新,也指出出版業一個未來的出路。徐淑卿回憶當初,《看見聲音》的樣書還沒送到前,電子圖檔中過多的特別色曾讓他們退卻,然而,當樣書送達時,特別色在紙張上恣意飛舞的模樣讓他們大大感到興奮。徐淑卿語氣彷彿也飛揚了起來:「對出版社來說,我們一直需要不斷證明『紙質書為何必須存在』的理由,從《看見聲音》印刷的精緻,讀者絕對可以發現,只看電腦螢幕真的不一定能感受到紙質書才有的呈現。」
無論對於圖像,還是對於出版,甚至對於教育,image3像是大塊文化與民間組織合力進行的一場溫柔革命,如徐淑卿所說,這並不只是一系列的繪本,而是串連著一顆又一顆熾熱心臟的社會運動。這場運動將為我們帶來什麼改變、抑或能引起什麼樣的風潮,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image3書系作品
莫莉.班(Molly Bang)著,宋珮譯,大塊文化,580元【內容簡介➤】
大衛.卡利(Davide Cali)著,莫尼卡.巴倫可(Monica Barengo)繪,楊馥如譯,大塊文化,380元【內容簡介➤】
阿敏.哈珊扎德.夏里夫(Amin Hassanzadeh Sharif)著,阿敏.哈珊扎德.夏里夫(Amin Hassanzadeh Sharif)繪,粘耿嘉譯,大塊文化,380元【內容簡介➤】
尤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著,尤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繪,倪安宇譯,大塊文化,450元【內容簡介➤】
盧卡‧托托里尼(Luca Tortolini)著,安娜‧佛拉提(Anna Forlati)繪,黄芳田譯,大塊文化,450元【內容簡介➤】
作者: 羅馬娜‧洛瑪尼新(Romana Romanyshyn)、安德瑞‧雷西夫(Andriy Lesiv)著,呂玉嬋譯,大塊文化,600元【內容簡介➤】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大人讀繪本 解析圖像祕密
【2019台北國際書展 活動資訊】
➤故事的再創與超越:在皮諾丘誕生之前
➤圖像生活:繪畫如何形塑了我
➤白鯨、巨人與山中精靈:在自然中與繪本相遇(簽書講座)
【系列回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