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故事》青蛙等不及,好生氣!維爾修思的「青蛙與朋友」系列繪本
青蛙想幫鴨子畫一幅肖像,可是好難喔,每次都畫得不像。他把畫紙揉成一團丟在地上,青蛙生氣了……
國外的讀者對這隻穿著紅白相間短褲的綠色青蛙一定不陌生,他是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最年長得主、荷蘭國寶級兒童文學家馬克斯.維爾修思(Max Velthuijs)筆下「青蛙與朋友」系列繪本的主角。
▉原本是其他故事中的配角
相較於不少童書作家早就立定志向,維爾修思的插畫家之路顯得曲折許多。維爾修思1923年出生於荷蘭海牙,從小就喜歡藉著繪畫來編造故事,除了美術和體育以外,對學校的其他課程都興致缺。二戰期間,維爾修思原想從軍,卻因年紀太小未能如願。隨後他和家人搬遷至阿納姆(Arnhem),於當地的視覺藝術學院主修繪畫和平面設計。戰後,維爾修思開始平面設計的插畫工作,主要是繪製政治傳單、卡通海報和書籍封面,偶爾也接廣告和插畫。
直到1962年維爾修思39歲時,才偶然畫下他的第一部童書作品。當時,出版社邀請他為一本關於押韻的幼兒書《Versjes die wij nooit vergeten》(Rhymes we will never forget)畫第十版的插畫,該書出乎意料地大賣,銷售量更甚於其他由知名插畫家作繪的版本。
維爾修思以鮮豔顏色和童趣的風格,為當時的童書市場注入一股新鮮感,也意外開啟了他作為童書繪者的職業生涯。兩年後,維爾修思再度為另一本幼兒押韻書《A is een aapje》(A is for Monkey)擔綱插畫,這本書也是讓維爾修思成為國際知名家、贏得世界矚目的轉捩點。
維爾修思很快奠定自己的插畫風格。不透明的水粉彩顏料畫出豐富鮮豔的圖像作為基底,再用漆黑的粗線條為筆下角色描邊,成為維爾修思鮮明又易辨識的個人風格。在他的作品中,除了能領略到插畫家精湛的筆墨功夫外,也能從封面和書名頁上逗趣的手寫標題文字的排列,看出他曾任平面設計師的圖像編排技巧。
接下來,維爾修思開始為自己創作故事及插畫。膾炙人口的「青蛙與朋友」系列即是其中一例。故事中的青蛙,原先只是維爾修思「Klein-Männchen」(小小人)系列中的配角,在1989年出版的《Kikker is verliefd》(青蛙談戀愛)中,維爾修思為這隻青蛙賦予個性、情感和想法,前後完成了14個故事,成為維爾修思最受歡迎,也為人所知的代表作。
▉每個角色都是孩子的化身
「青蛙與朋友」系列已售出多國版權,全球銷量230萬冊,也曾改編為電視動畫和戲劇作品。從這個系列故事,不難看出維爾修思對大自然、動物和人類的關愛。他的童年生活大多在戶外度過,滑雪、釣魚、野餐等兒時的經驗,都成為「青蛙與朋友」的故事背景。
對維爾修思來說,作品最重要的是貼近生活、貼近人性。他說:「比起將我的作品放進博物館,我更希望我的書能在家庭中被閱讀、朗誦。」
「青蛙與朋友」的故事描述主角青蛙和情人鴨子,好友兔子、老鼠、小豬們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總是穿著紅白條紋短褲青蛙,代表「孩童」角色,大大的眼睛顯現著孩子的純真和對世界的強烈好奇,以及對萬事萬物有很高的接受度。
就像多數的孩子一樣,青蛙感性、衝動、沒耐心又沒定性,但同時他天真善良的個性和坦率不造作,總能帶出每個人最好那一面。象徵「冒險家」的老鼠,則是維爾修思認為全書最有趣的角色,他多才多藝,常耐心地教導其他朋友新事物,也會以精闢的話語開導好友們。而鴨子雖然是青蛙的伴侶,但她極盡體貼、善解人意的個性,也讓她成為青蛙最好的朋友。
全書除了鮮豔的色彩運用之外,維爾修思只用簡單的幾筆線條,就能勾勒出動物們的個性、姿勢和特徵。這些線條和色塊,正符合幼齡孩童對動物的第一印象。對維爾修思來說,畫出青蛙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畫出他的情緒。「要怎麼畫一隻戀愛的青蛙,或害怕的青蛙?你要有夠柔軟的情感才能做到。」
一如他在2014年榮獲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時所說:「書中的每個角色都是我內在孩子的化身。雖然每個角色各自有獨特的個性,但也有一部份的我。」因為符合人性,因此孩子能在書中看見自己面對難題時的情緒,大人也能在每個角色身上看見自己心裡的小孩。
▉生活艱難,但終會有好的結果
儘管我們都知道,真正的青蛙和老鼠比鴨子和兔子小得多。但維爾修思不受現實束縛,「青蛙與朋友」書中的所有動物幾乎都是相同大小。他也不採取繪本常見的動物家庭的設定,而是讓他們擁有對等的朋友關係。
維爾修思很有目的地創造出一個沒有階級的世界,沒有上對下、沒有父母對孩子、長輩對晚輩角色的關係,人物之間彼此都處於對等的位置,讓孩子能藉著閱讀來遠離真實世界的複雜和殘酷。
儘管維爾修思看似建構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但他並不避諱談論陰暗沉重的議題,譬如《Kikker en her vogeltje》(青蛙與鳥兒的歌,1991)便以極大的篇幅描寫死亡,主角們更在故事末段得出「萬物都難逃一死」的結論。而《Kikker is bang》(青蛙好害怕,1994)則如同書名一般,內容圍繞在未知的、無以名狀的恐懼。
關於死亡,動物們在埋葬了小鳥後,開心地追逐玩耍,青蛙也因此體認到:認真活過的生命是不會因死亡而留下遺憾。而關於恐懼,則呼應了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IBBY)評審團主席Jeffrey Garrett所說的:「青蛙與朋友系列告訴讀者:『生活可以很艱難,但最終都會有好的結果,因此別輕易放棄,別輕易喪失信心,因為你比以為的更堅強,而且你並不孤單。』」
以十數本繪本組成的「青蛙與朋友」系列,想要傳達的核心議題是:愛、平等、尊重和溝通。藉著青蛙對各種事物的疑惑、恐懼或喜悅,加上眾多好友的陪伴、同理或開導,以厚實的良善價值做為故事基底,來引領孩子認識現實世界殘忍、矛盾、複雜的那一面,也以此讓初次探索孩童,能從中得到支持和慰藉。●
青蛙等不及 Kikker is boos 作者:馬克斯.維爾修思(Max Velthuijs) 譯者:黃筱茵 出版社:青林國際 定價:260元 【內容簡介➤】 |
青蛙好生氣 Kikker is ongeduldig 作者:馬克斯.維爾修思 譯者:黃筱茵 出版社:青林國際 定價:26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馬克斯.維爾修思(Max Velthuijs)
譯者簡介:黃筱茵 |
活動》什麼,這裡也能玩遊戲?在北市圖密室逃脫
曾有一本書提到:「任何人只要懂得善用圖書館,每天入館讀某個專業的相關資料,90天便能成為地球上前30%瞭解該領域的人。」這是個天大的好處,尤其對圖書館使用者來說,當前圖書館所提供的閱讀形式,其實早已跳脫靜態功能,如今成為一種更廣泛的感知與探索。
2018年世界閱讀日期間,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籌畫了一連串「遊戲x閱讀」活動,尤其是名為「現形記」的實境解謎,確實讓閱讀脫離了傳統,跟遊戲廝混在一起。
▉原來圖書館也可以這樣玩
北市圖推廣課專員毛宣蓉受訪時表示,為了用活潑的方式帶領兒童及青少年切入閱讀,該館今年邀請了曾與故宮博物院和親子天下合作過的密室逃脫設計專家「螺旋工作室」一起來規畫故事與謎題。
一般密室逃脫遊戲會使用特製場景來設計主題,舉凡古墓、博物館、實驗室,或是虛擬的神話、童話故事、架空的異世界等,是「擬真的實境」。但「現形記」有別於這樣的設計,是利用圖書館現有空間,與遊戲結合成「真正實境」的遊戲。
由於這次圖書館活動「讓專業的來」,立刻吸引許多密室玩家與圖書館重度使用者的注意。雖然活動一開放報名即風風火火,一天之內迅即熱鬧額滿,不過4/22(日)和4/28(六)這兩天,遊戲會在圖書館裡悄悄進行。
為何是悄悄地?因為這兩天,來到圖書館的民眾,很可能會在館內的某些角落,也許是書櫃前、也許是樓梯間,發現有人像在尋找失物般地徘徊。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他們不只一人,而是三五成群地進行搜索、討論。這些人應該就是「現形記」的玩家們,正在不影響館內讀者的狀況下進行偵搜。
設計「現形記」的螺旋工作室螺小姐表示:「設計這類實境遊戲時,並不太去更動原場地。」因此,在一場又一場推理活動進行的同時,圖書館仍會一如往常地運作,不會有哪條走道因此被封住,或是圖書設施大風吹。遊戲設計的前提是在不侵擾其他空間使用者的權益下,還能讓大家覺得:「哇,原來圖書館也可以這樣玩!」
***
國外其實有許多達人透過網路提供自己的點子,指導圖書館員或學校教師如何設計實境遊戲。Meghan Mathis是一位高中英語教師及課程設計師,同時也熱愛遊戲設計。他說:「當學生不停盯著時鐘看,這意味著他迫不及待想離開你的教室。與其如此,不如結合課程(內容)與教室(空間),把他鎖在裡面。」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崩潰的教師打算在校園上演大逃殺,而是藉由這門創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逃離你的同時,還能學到你的知識,並且增益了批判性思考、社交情緒管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Mathis得意地說:「只要利用身邊這些(我最喜歡用的)尋常物品,就可以建立一間屬於你的逃生教室。」首先是鎖,這是最刺激學生的要素,也是解謎遊戲的活力源。方向鎖、數字鎖、字母鎖都很適合。一但他們發現自己無法前進,就會萌生鬥志,直到開鎖成功。
黑光筆也是Mathis常用的道具。他說:「不要低估學生尋找線索的能耐,黑光筆跟紫外線手電筒能為你的課程增添許多魅力。」此外,運用學生從未見過又無法理解的酷道具,也會讓學生興奮;利用磁鐵來讓學生四處探索,最後取得手指無法觸及的夾縫中的鑰匙也很高招;將線索寫在空白拼圖上再分散各處,最讓學生為流逝的時間猴急;謎語、密碼、腦筋急轉彎等,也能充分刺激思考。
Mathis表示,在創造出障礙,看學生努力解題的同時,還能好整以暇地從旁觀察,獲知學生的個別差異。
一個好故事、一些謎題與線索、有限的時間,與許許多多好玩的成分,是解謎遊戲的基本組成要件。美國圖書館協會,有一筆高達7,500美金的「創建好奇心」(Curiosity Creates)項目供圖書館申請補助,有些圖書館就利用它來建構圖書館版本的實境解謎遊戲;有的圖書館甚至會讓孩子參與創作故事與道具,設計自己的實境遊戲。
例如有一個社區,動員全村人員在圖書館設計了一個密室,由孩子們設定主題(最後決定為殭屍)。接下來他們找到科技公司捐贈二手電子設備,電影公司提供殭屍服裝、道具,並指導如何化殭屍妝。這個活動獲得當地媒體報導,盛大啟用的時候,市長一家人成為第一組受邀的玩家,結果當他們被關進這個驚悚的密室後,所有人卻通通轉移陣地,去辦披薩派對了。
▉在遊戲中打開自主學習的開關
回到北市圖的實境解謎。台灣師範大學曾有一場講座,討論到教育與學習的差別。教育,是直接用制式的套裝讓學生學習,還需要考試、測驗,看看大家有沒有學會;而學習,則是賦予學生們責任或擔當,各憑本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資源、知識或方法。教育在學程終止時便會結束,但學習則永不停止,學生們甚至還會自行尋找下一個任務來「玩」看看,最終可能就玩出自己的天賦。
這種學習的概念,跟「現形記」設計師所說的「閱讀之前,要先誘發」不謀而合。她認為,與其擬定一個理想的閱讀過程要求大家遵循,或設計出一個教導兒童與青少年如何閱讀的遊戲,不如去引導兒少族群打開自主學習的開關。
這種誘發展現在實境遊戲中,便是各種疑點的設計。當大家在圖書館中觀察到蛛絲馬跡,為了尋求答案而跑去翻閱各種書籍來佐證自己的想法時,不知不覺便已置身於閱讀之中。
這類遊戲同時也會激發團隊合作。而團隊的合作,則牽涉到前面提及的社交情緒管理。曾有另一個解謎設計工作室以逗趣的影片,將玩家歸納成10種類型,例如指揮型、精算型、馬後炮型、後知後覺型等等。也有工作室設計心理測驗,將玩家分為策略、通靈、知識、志工、醬油等等類型。除了趣味,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一種來對號入座,去了解自己的能力,進而為團隊貢獻心力。
▉BOOK同樂繪,互動式體驗大集合
北市圖除了總館有實境遊戲讓民眾走透透兼動動腦之外,在天母、力行、松山及六合等分館,還舉辦有「BOOK同樂繪」等系列活動,主打「手作x遊戲x閱讀」的講座,準備翻轉讀者的閱讀體驗。
桌遊講座內容包含蔡幸珍帶領的《髒小豬的桌遊與故事之旅》與《桌上遊,話三國》、王淑芬的手作書《Handmade Book,享閱讀趣》,以及曹益欣的《紙上劇場》,帶大家手眼、口耳並用,並活化大腦。想在活動中打瞌睡?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認識新朋友倒是很可以。
尤其是紙上劇場「紙芝居」活動,毛宣蓉熱情地說:「閱讀圖畫的同時,其實也在創作。」想知道如何運用紙芝居來講故事?歡迎親自到場體驗。最後,毛宣蓉還介紹「穿越BOOK的來信」活動,只要將閱讀心得寫在館方特製的明信片上,即可抽精美桌遊。
也許你走進北市圖,參加完這系列「遊戲x閱讀」的活動,卻發現自己一本書都沒有讀,但那又如何?在「BOOK同樂繪」活動中有毛宣蓉用心的態度、「現形記」活動中有螺小姐懷抱的理念,而且每場活動都有趣極了。如果你也覺得好玩,北市圖歡迎你,以後有空時常來玩。●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指導單位: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