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66 含金量超高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
夏夏著,南方家園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文學裡的數大未必是美,但這本霸氣的詩集卻請來了三百多位作者,從離離落落的部首發想,雕出一首首玲瓏的小詩。這是精心設計的數大,令人驚艷的小美。
917首詩,158個詩人,詩風各異,精銳不少,囊括了老中青三代詩人的詩作,成果豐碩,值得珍藏。【內容簡介

戈麥高地記憶的眼睛
柴春芽著,遠足文化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柴春芽的戈麥高地有股開天闢地的清新,看天看地,吃睡繁衍,人這樣活過來,也會這樣活下去,那些高反差的照片是大自然的保證。
柴春芽在生活艱難的高山牧場上擔任老師,以攝影與日記體文字紀錄了當地的人物與生活,書寫有致的報導文學,鮮活地給出一幅幅藏族畫像。【內容簡介

幽魂訥訥
顏訥著,印刻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介於好鬼與壞鬼之間,顏訥的散文令人分不清,眼前是伍爾芙的〈牆上的記號〉,還是波洛克的潑畫。有時她真的是來亂的,但是亂得真好。《幽魂訥訥》又甜又辣,半瘋半顛,既遊蕩,也衝撞。
作者的文字是宿醉難眠的強制清醒,在清晨的咖啡中回想昨晚夜店的情事,歷歷在目又恍兮惚兮,像醒不過來的夢。【內容簡介

鄰居家的上帝
The Trouble with Goats and Sheep
喬安娜・坎儂(Joanna Cannon)著,翁雅如譯,啟明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兩位小女孩的探偵物語是轉大人的暗喻兼明喻:所謂的長大,就是要懂得分辨好人和壞人,然後會發現,其實好人壞人也沒那麼絕對。
在懸疑與成長兩種類型中,作者嘗試開發更天真也荒謬穿透的新語言。【內容簡介

她們的征途:直擊、迂迴與衝撞,中國女性的公民覺醒之路
趙思樂著,八旗文化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她們的征途》最特別之處,是書寫的對象相當多樣,形成了解中國社會運動與女性覺醒雙重議題的多面向報導文學。筆觸生動感人、敘事扼要明快。
中國現階段的改革人物,看似陽盛陰衰,但這本書卻提出了反證:書中記錄的幾位改革女性,都以自己獨特的烈性和感性,在各個角落進行一場個人游擊戰。不論低調或高調,嚴肅或滑稽,這樣的姿態永遠是令人動容的啟示。【內容簡介

獨生:中國最激進的社會工程實驗
One Child: The Story of China’s Most Radical Experiment
方鳳美( Mei Fong)著,衛城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這本最即時的一胎化政策追蹤報導,揭露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細節,也只有透過這些匪夷所思,才能真正了解這個人口實驗的影響幅度與深度:社經問題只是表面的困境,無從衡量的心理問題才是地底下的未爆彈。
本書報導關於中國一胎化政策的制定與影響,內容包括許多我們想像不到的方向,作者並不自限於在中國取得的資料,也審視其他國家如何崇拜或定義此政策的角度或是態度輕率,本作因此具有層面相當廣泛的批判力。【內容簡介

死前斷捨離:讓親人少點負擔,給自己多點愉悅
The Gentle Art of Swedish Death Cleaning
瑪格麗塔.曼努森(Margareta Magnusson)著,陳錦慧譯,愛米粒出版,2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輕快的人生哲學,豁達的生活實踐。這本小書只講一個概念:döstädning,死前清理,瑞典版的斷捨離。對照坊間一堆糾結不捨的濃稠系告別書,這本臨終手冊簡直就像開滿小花的初春田園。人哭泣而生,卻可以大笑而去,瑪格麗塔.曼努森做了最好的示範。【內容簡介
 

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兇 塑化劑、雙酚A、戴奧辛、壬基酚、汞…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教育協會著,蔡靜玫繪,新自然主義文化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樂 
《環境荷爾蒙》令人毫不費力地長知識,是幫助自己、親友與環境免於受害,有趣又有用的「地球公民手冊」。
這本書屬於家庭常備良藥等級,把環境荷爾蒙整理得言簡意賅,小朋友也看得懂。既然逃不掉這些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有害化學分子,至少也該懂一下、避免一下,有效預防掉髮過敏女乳症。【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英美書房》11月藝文短訊
Dominic Winter拍賣公司將於下月拍賣英國奇幻小說家亞當斯的大量生前藏書。(圖片擷自youtube)
Dominic Winter拍賣公司將於下月拍賣英國奇幻小說家亞當斯的大量生前藏書。(圖片擷自youtube)

【作家動態】

▉以印第安族裔系列作品聞名的美國作家路易絲‧厄德里奇(Louise Erdrich),出版了最新小說《Future Home of the Living God》。我們所知的世界即將毀滅,生物演化出現了逆轉現象,時間不知為何開始反轉,所有新生兒變得越來越接近原始物種,連科學界也無力阻止。為了防止恐懼蔓延,美國政府下令對懷孕婦女展開全面緝捕與監禁。已經懷胎4個月的26歲美國原住民女孩Cedar將不惜一切,躲避身旁告密者的獵捕,保護肚中的小孩。
在這部反烏托邦的小說裡,厄德里奇表達了對於女性、美國原住民及自然環境的關懷,以及面臨生態惡化,人類該有的反省與承擔。

Vladimir Nabokov.jpg
納博科夫(左)攝於60年代。(wiki)

▉20世紀現代小說大師、流亡美國的俄國作家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964年的日記即將首度出版為《Insomniac Dreams》,當中記載了五十多則從色情、暴力到超現實的夢境。
納博科夫最為人知的作品《蘿莉塔》出版於1955年,描寫中年男子與12歲繼女不倫戀的故事。這部充滿爭議性的小說,滿是情色描寫與背德的顛倒性慾,卻因納博科夫優美且詩意的文字筆法、精巧穿插的文學典故,而被譽為情慾書寫的現代小說經典。小說家在1964年12月13日的日記裡寫道:「充滿情色的夢,床單上有血……夢的結尾,我的妹妹O奇妙地稚嫩與嬌弱……然後站到窗邊,嘆氣,片段視線,沈浸在亂倫可能產生的後果中。」
納博科夫長年受失眠之苦,受到英國航空工程師鄧恩(J. W. Dunne)作品《時間實驗》(An Experiment with Time)對於「預知夢」理論的啟發後,1964年底近三個月的時間裡,持續記下了醒來時記得的夢境。其中不少情境與他早年的作品若有關聯,簡短的文字敘述為後人留下諸多想像空間。

51UjrnN0ZRL._SX331_BO1,204,203,200_.jpg▉英國知名劇作家亞倫‧班奈(Alan Bennett)的《The History Boys》,改拍電影《不羈吧!男孩》曾贏得戲劇界最高榮譽東尼獎,班奈近日推出新作《Keeping On Keeping On》,是繼《家書》(Writing Home)及其續篇《祕而不宣》(Untold Stories)後的第三本散文集,內容涵蓋2005至2015年間發表於《倫敦書評》的日記與文章。公眾日記聽起來可能有些矛盾,但這本書表現的便是一連串嘲諷群眾的旁觀者,班奈藉此方式,表達自己對於政治上的憤慨。

▉在新書《戰爭的未來:一部歷史》(The Future of War: A History)中,國際政治學者勞倫斯‧傅利曼(Lawrence Freedman)探討了19世紀以來人類對未來戰爭的想法。 對比今日朝鮮半島、台灣海峽、波斯灣和波羅的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傅利曼寫道,「歷史」是由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人所做出的。他花了一輩子時間在學習戰爭,卻不期望自己能看見它的結尾。
傅利曼是倫敦國王學院的退休教授,也是英國傑出的戰略思想家,曾任職於英國官方伊拉克戰爭調查機構,並以1973年出版的《美國法律史》(A History of American Law)獲得美國年度最優秀法學著作獎以及崔尼爾書獎。

▉著名的婚姻諮商師埃絲特‧沛瑞爾(Esther Perel)對於愛情見解獨到,在Ted Talk的演講已累積近2000萬點擊率。在新書《The State of Affairs: Rethinking Infidelity》中,沛瑞爾提出「外遇無罪」論,認為一夫一妻無法使感情長久延續,甚至建議妻子膜拜丈夫的情婦,因為這個女人重新活化了他們的婚姻。儘管言論極具爭議,本書已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寶座,時報文化公司已取得中譯版權。

10bookhardwick1-facebookJumbo.jpg▉已故美國知名作家及評論家,同時是《紐約時報書評》創始人之一的伊麗莎白‧哈德威克(Elizabeth Hardwick)生前的傑出作品近日集結出版。《The Collected Essays of Elizabeth Hardwick》由同為《紐約時報》書評人的戴瑞•皮克尼(Darryl Pinckney)編篡。全書收錄哈德威克1953到2003年間五十餘篇文章,其中涵蓋了美國文學根源,如《白鯨記》作者梅爾維爾以及《純真年代》伊迪絲‧華頓的相關評論,展示了美國小說的發展與變化。皮克尼寫道:「對於哈德威克而言,詩歌與小說造就了美國歷史,而這本書則記錄了那段令人振奮的文學黃金年代。」

▉著名女性主義藝術史學者琳達‧諾克林(Linda Nochlin)於美國時間10月29日逝世,享壽86歲。70年代,諾克林在〈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文中表示:「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因為女性沒有偉大的本事。」她尖銳地反諷並譴責藝術界對於白人男性的絕對推崇,以及對女性藝術價值的貶低。這篇文章在女性主義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使諾克林成為此領域的先聲。

【產業新聞】

▉漫威漫畫(Marvel)最重要作者之一班迪斯(Brian Michael Bendis)宣布將轉投DC Comics。班迪斯在漫威的經典作品包含2004年加入復仇者漫畫製作後,創作出的復仇者解散事件。他重組了一個包含美國隊長、盧克‧凱奇、驚奇女士、嘲鳥、羅寧、蜘蛛人、蜘蛛女等角色的新復仇者團隊,使復仇者故事系列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班迪斯正式加入了DC Comis,為英雄世界丟下了一顆震撼彈。

Richard_Adams_20081116.jpg
英國奇幻小說家理察‧亞當斯(wiki)

▉去年底過世的《兔子共和國》作者、英國奇幻小說家理察‧亞當斯(Richard Adams),生前的大量藏書將在12月進行拍賣。其中包含了珍‧奧斯汀《艾瑪》1815年的首刷版、約翰‧彌爾頓的罕見詩歌抄本,以及莎士比亞的《第二對開本》。負責此次拍賣的多米尼克溫特拍賣商(Dominic Winter Auctioneers)稱,光是整套的珍‧奧斯汀首刷版藏書,就價值6萬至8萬英鎊,這批和隋之珍預計會創下一筆可觀的銷售數目。

【得獎消息】

▉2017美國國家書卷獎揭曉,潔思敏‧瓦德(Jesmyn Ward) 以《唱吧,未入土者,唱吧》(Sing, Unburied, Sing)二度抱回小說類大獎(瓦德第一次獲獎作品為2011年小說《搶救》(Salvage the Bones)。《唱吧,未入土者,唱吧》是一部半公路半鬼怪小說,描述一個生活於密西西比小鎮上的虛構家庭,在經歷卡崔娜颶風後發生的故事。小說探討了美國南方種族、貧窮以及家庭問題。瓦德談到:「你看著我,還有那些我所鍾愛的人們——窮人、黑人、南方的孩子們、女人與男人——你便彷彿看見了自己。你看見了你的哀傷、你的愛、你的失落、你的遺憾、你的喜悅、你的希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與未知的書,來一場美麗相遇吧!李惠貞、譚光磊對談


「2017Openbook好書獎」暖身系列講座,「打開來讀 有人陪你」的壓軸場,於11月21日在誠品敦南店展開,由兩位書籍出版的重要幕後推手李惠貞與譚光磊,對談多年來關於書籍的熱情、深情與作為。

Openbook閱讀誌創意總監陳夏民負責開場,先是介紹李惠貞透過「獨角獸計畫」對書籍閱讀的深度推廣,跟著講起譚光磊在9月份為Openbook伴讀,如何透過國際版權人的專業,讓台灣與世界產生對話。本場講座,陳夏民同時兼為主持人,適時提問,讓講者與聽者融入和緩而舒適的共同節奏,度過充實美好的Open閱讀夜晚。以下為座談側記。

  • 講題:再詮釋,讓書遇見你
  • 講者: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發起人、前《Shopping Design》總編輯)
       譚光磊(光磊國際版權公司負責人)

▉化不存在為存在,他們主要在做的事

陳夏民的第一個問題是:做為讓書被看見的專業人士,兩位的工作內容是?


20171128_03.jpg

版權經紀人譚光磊。

譚光磊直接破題:「版權代理人是不存在的專業。」不存在的意思是,當一本書實體誕生,閱讀者可以看見作者、編輯和設計者等等的姓名,但很難在書上目擊版權人的存在。版權代理人是隱身幕後的,是出版業界的祕密上游。這個行業在台灣可能不超過50人。而版權人主要在做的事情,是專門代理國外書籍,引進台灣,從無到有地、把不存在的書籍變成存在的書。

譚光磊表示,有些書甚至還沒有在國外上市,只是英文稿子,而且數量十分驚人。他們一年會經手處理1000本書,而真正能夠從頭到尾讀完的只有30本。他語氣略顯無奈:「決定看或者不看,都像是賭注,涉及投資的成與敗。」

2006年,譚光磊開始在部落格書寫,除了工作、心情記事外,也發表書訊(向出版社推介書籍的短文)。當時,他是有企圖地想要達到「編輯採購指南」的效果,試著讓不受青睞、未有中文版的書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譚光磊苦笑道:「但從來沒有發生過奇蹟。」而且起初,編輯們還會反對譚光磊公開書訊的作法,似有剝奪編輯做書樂趣的嫌疑。但時日一久,「他們也就明白,我其實是和編輯站在同一邊的。」終究,版權人和編輯都一樣,都想要讓書獲得更多矚目、討論的機會。

李惠貞在出版社有15年資歷,主要是編輯與企畫。她劈頭就講:「不同的編輯、不同的出版社,就會讓書長成截然不同的樣子。」李惠貞表示,編輯必須把作者和書都當作素材,盡可能做足詮釋的工夫。一個好的編輯,應該要有好的溝通能力,就像節目製作人,能夠協調各方面的成員,致力做出一本最能準確傳遞想法的書籍。往往一本書做出來的氣質不一樣,找到的讀者也會完全不同。換言之,如果沒有把書的氣質做對,根本也就找不到對的讀者。李惠貞說:「其實,書就是溝通。」

做書籍的時候,書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主題,編輯可以挖得很深。但《Shopping Design》工作的5年經驗,讓李惠貞瞭解到,雜誌是很快速、複合單元的產物,必須對時代的趨勢非常敏銳,內容要多元多變,緊緊扣合社會脈絡。「雜誌是完全不同於書籍的另一種詮釋。」李惠貞一字一句都帶著深切的誠懇。

李惠貞自剖也似地坦承,她總和廿多年的編輯行銷經驗裡,每天都在面對書市的不景氣,也因此常常要追問自己,究竟該怎麼做、還能做什麼。她發現,書市的蕭條有幾個關鍵:其一是手機的影響太全面了,於是給閱讀書籍的時間分配自然大幅減少;其二是教育體制,讓讀書經驗等於不開心,只代表考試與競爭。「而獨角獸計畫就是我找到的答案。」

因為相信書的本質就是溝通,所以目下李惠貞發起的獨角獸計畫,其實就是一種與書深度溝通的公眾型行動。獨角獸計畫採讀書會形式,她會選定某間書店舉行,且跟一般讀書會不同,來的人無需準備,都是現場選書,然後大家一起讀20分鐘。李惠貞會設計2到3個單元,好讓讀者進入討論狀態。例如請讀者當場挑選不熟悉陌生領域的書,從而產生意外的讀書效果。李惠貞用篤定堅決的口吻說著:「我認為,閱讀的本質是為自己而讀,為了探索自己而讀,為閱讀的樂趣而讀。」

▉創意,其實是邏輯思考

陳夏民又追問:在一本書製成以後呢,下一步是?

譚光磊表示,由於他會長篇大論的寫書訊,因此往往就會將書訊轉換為書序、導讀。另外,他也認為,版權代理不應該止步於版權的銷售,還要致力於售後服務,譬如他的部落格書寫會盡可能推書,包含巡店拍照等等。他溫文地笑著說:「就像嫁女兒,你不會只是把她嫁出去,一定還希望她的後半生能夠過得好。」現場讀者都心領神會地笑了。

2012年譚光磊開始使用Facebook,在即時性與連結度上就更能有所為。不過由於光磊版權一個月會有幾十本代理書的中文版上市,他也只能重點選書。像最近賣得極佳的《布娃娃殺手》,就是因為他察覺到這本驚悚小說的編輯、設計、版權代理和推薦者,剛好是6個男人,而書的開場是一具屍體由6個不同死者拼湊而成,因此就想到如果書大賣,6個男人應該一起縫製布娃娃謝票的梗。

自詡推坑專業戶的譚光磊,在Facebook上也很喜歡分享各種書籍的幕後故事,比如《布娃娃殺手》的英國平裝版要上市,英國出版社大手筆買了地鐵一面牆去做廣告,但廣告內容就只有書名,作者和出版社都沒有列出,是非常大膽新奇的創意。又或者《苦甜曼哈頓》作者史蒂芬妮..丹勒(Stephanie Danler)原來是服務生,有一回出版社大老闆在餐廳用餐,她提及自己也在寫小說,大老闆願意看稿,後來就一炮而紅。譚光磊總結道:「幕後故事與花絮,一直是最有力的行銷。」


20171128_02.jpg

獨角獸計畫發起人李惠貞。

專注聽完譚光磊發言,李惠貞說:「果然,做好還是比做完更重要。」然後才分享了自己在大塊文化任職企劃的趣事。彼時,台灣出版社還沒有這樣的專職,因此具體來說要做什麼事,其實沒人知道。李惠貞露出迷人的微笑:「所以就等於,我的工作,我要自己創造。」

20年前,大塊文化要發行《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作者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在台灣還不像如今有鋪天蓋地的知名度。李惠貞要在沒有宣傳預算的情況下,創造讀者對一本書的最大好奇,她就與誠品書店合作,做了一個創舉:買書,就送一朵白色玫瑰花。還有《RU486:女性的選擇,美服錠的歷史》出版時,她判斷不適合傳統資源(也就是書評單位或副刊的推介),畢竟這是一本談墮胎藥的書,社會那會兒尚未接受這樣的議題,但李惠貞舉辦了講座進行公開討論,現場擠滿了200人,也就蔚為話題。

她還有印象的是《背著電腦,去歐洲流浪》,作者劉燈是個新人作家,要舉行媒體記者會介紹新書之前,李惠貞就把書都寄給各媒體單位的藝文記者,此一作法也是創舉。當時的作法都是記者來現場才給新書。唯李惠貞站在記者立場設身處地去想:一個新人不太可能吸引記者的興趣,無法產生誘因。可是,如果他們先拿到書讀過,相信他們一定會有興趣。後來這本書熱賣了2萬本。「所以說,行銷創意其實還是一種邏輯思考的推演與判斷。」

李惠貞相信一個好的編輯或行銷企畫,理應有3個要件:第一是有愛,像跟作者談戀愛一樣地愛著一本書;第二是基本功,要對書的主題、作者都做足功課,好辨識出書在市場的位置;第三是溝通能力,也就是同理心,要能聆聽作者與讀者的聲音。李惠貞提到有回找劇場編導黃致凱演講時,他提到一個概念:各行各業的人,都是很擅長說故事的人。「說故事,說穿了,不就是溝通?」李惠貞眼神清澈晶亮,「而詮釋不也是溝通嗎?」

▉有能力成為找答案的人

陳夏民接續李惠貞的發言提到,在Openbook內部討論書評的當代意義時,周月英總編也說了:「書評就是溝通。書評不是吊書袋,不是書評者自我感覺厲害,而是在文章裡搭建作品與讀者的橋樑,進而使得讀者能夠理解,乃至於產生好奇與想像。」因此,以此為延伸,陳夏民展開了更為深沈的問題:為什麼要閱讀呢?閱讀在日常可以做到什麼,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對於閱讀,李惠貞有著許多的思索。她講到,閱讀是許多事的核心,閱讀是學習,閱讀也是自我教育,閱讀是幸福的事情,云云。而她很喜歡一句話是這樣子的:「閱讀不會帶給你好運,但會讓你悄悄地變成自己。」

對她來說,閱讀是事物的開端,讓人保持好奇,擁抱想像,並且獲得啟發。人常常在閱讀了一本書以後,有新知識、新視野,就會變得截然不同。李惠貞最喜歡閱讀的部分就在於,閱讀使人發現自身的獨一無二。而後,李惠貞引述了作家暨Pc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的說法:「閱讀有時候會讓你成為孤獨者,也因為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有能力找答案的人。」

緊接著,李惠貞又講到,常有人會問她,書一直買,都沒有讀完,怎麼辦?李惠貞的回應反而是:「為什麼書一定要讀完呢?」有時候,一本書帶給你的,只是短短的兩行,卻受用無窮,這不就夠了嗎?

另外,與書的相遇,最美麗的部分就是那種未知感。她特別鼓勵大家到實體書店買書,理由是:現在網路書店確實很方便,但網路是關鍵字思維,也就是你會知道你要找什麼,所以才搜尋,你找到的都是已知的書。但當你實地到書店,就會發現那麼多你不知道的書籍正在現場召喚,感覺無與倫比。李惠貞熱戀也似地講著:「就像和未知相遇。」

譚光磊則是從另一個面向回答:「閱讀是最好,也最便宜,最能夠有效獲取國際觀的方法。」他表示,台灣每年會有4萬本新書,其中有2萬本是大眾族群能夠閱讀的,而其中有40%是翻譯書。不管是北歐諸國還是土耳其、以色列,都有翻譯的書上市。反觀美國,一年有幾十萬本新書,但只有3%是翻譯書。以他的觀察,每年的華文翻譯書只有20本左右,去除掉古典作品,現代華文作品只有區區5本。相較之下,在台灣讀者無疑是幸福的,能夠透過各種翻譯書的發行,以幾百元的花費,就能深入地與全世界接軌,快速地掌握全球各國局勢,擁有國際視野。

另外,對譚光磊個人而言,版權代理人賣書當然是工作的追求與結果,可是最讓他感到快樂的,仍然是閱讀的本身,以及寫書訊。也就是說,閱讀最大的價值,就是閱讀的快樂,而這個是無可取代的。

20171128_01.jpg

▉專注地為大家選書

Q&A時間,讀者提問如何拿捏編輯與作者的分界?

李惠貞說:「編輯應該是最瞭解作者與讀者的人。」但最瞭解,不意味著編輯的想法與作法要壓過作者,因為作者才是實際上寫書的人,編輯必須尊重書的核心。但作者不一定能夠明白,要如何將書的內容轉換為能夠與讀者溝通的、具體的一本書。因此,最好的狀態是出版的每一個環節,每個人都有合宜的想像與理解。

李惠貞說:「一個好的作者是向內不斷探索,而一個好的編輯是往外建構最適合這本書的模樣與行銷形式。」而溝通能夠創造良好的分界。就像她剛剛提過的,編輯應該是製作人,彷若在製造一場紙上電影,要讓每個成員都到位,共同完成一本書。

譚光磊則舉了3個實例回應。第一個是他最近讀到的一本新書,感覺封面是拒絕和讀者溝通的,也就是無法在第一眼就明確地告知讀者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而經過他與該書編輯的交流,赫然發現這樣的書封設計是作者的堅持。第二個是一非常冷門的歐洲國家的直譯書,讀者最後看到的版本是流暢的,但編輯其實改得死去活來,花費很多時間讓它變得通順。第三個是英國華裔作家指定一個厲害的譯者翻譯,但譯者不斷拖稿,眼看上市日期迫在眉睫裡,令得編輯萬分焦慮。

凡此種種,讀者在讀書時通常都不會知曉。「因此,」譚光磊說:「如果有一本書,作者、編輯和設計者都做得很開心,而且上市也能夠賣得很好,真的是莫大的福氣啊。」

最後,一位也在出版業工作的現場讀者提問:如同Openbook閱讀誌這樣的書評平台,要怎麼樣聽見讀者的回饋?

有關這個部分,陳夏民更適合回覆,他表示現在Openbook有3種書評單元,一個是傳統的單書長篇書評,二是透過文化角度剖析的書評,三是只有短短一、兩行的OB短評。陳夏民表示,以流量來看,現在最好的其實是OB短評,亦即宣傳效果最佳。可是,出版社那邊反倒會抱怨,為什麼自家的書只獲得短評,而沒有長篇書評?陳夏民苦笑:「這就顯現了出版社和現在讀者之間的認知,有多麼可怕的落差。」

至於讀者的聲音究竟在哪裡?陳夏民誠摯地回應,「2017Openbook好書獎」的具體作法是:每個星期的某一天中午,都會有一組專家學者和優秀創作者聚集在OB,面前是一疊書堆,就開始閱讀,直到傍晚,然後編輯加入討論到6、7點,有時會更晚才結束,如此才能選出每週OB短評的書籍。而在這些候選書裡,又要經過多次的評選,到最後的年度最後決選,層層關卡,窮盡了OB人和評審們無數心力時間的結果,方能誕生12月2日將要公布的「2017Openbook好書獎」。

因此,在人力、財力都有限的情況下,Openbook暫時沒有餘力將書評平台開放,讓更多讀者加入討論。陳夏民說:「現階段,我們更想要好好地、專注地為讀者選書。敬請期待『2017Openbook好書獎』的揭曉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