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學事件簿.徵文範例》木柵居民讀焦桐《味道福爾摩莎》,撞到歷史麵線
  • 讀者:阿多利(文字工作者)
  • 讀物:焦桐《味道福爾摩莎》(二魚文化)
  • 我的爆料地點:木柵劉協昌

我的文學事件簿是「木柵手工麵線」。

作家焦桐《味道福爾摩莎》曾說,木柵昔稱「麵線窟」,如今已沒落。但上週在木柵巷子亂晃,還真的晃到一家紅磚平房手工麵線工廠,轉進屋內,老婆婆守在綠色三層收銀機旁,問我要買多少。買了三包上面寫著大大「壽」字的手工麵線,一旁在曬麵線的阿伯還嗆聲:「你是會煮嗎」我不會煮至少可以叫別人煮啊(怒)。

麵線外包裝還寫著木柵手工麵線的歷史「是過往北台灣麵線重鎮、由於機器製麵崛起如今已幾乎失傳⋯⋯」我問阿伯還有哪裡在賣,他們回說,只有這裡買得到⋯⋯好喔,那歡迎大家來買手工麵線!真真正正有在曬的麵線!

▇徵文辦法:世界閱讀日 我的文學事件簿【《聯合報.繽紛版》x Openbook閱讀誌】

主辦/《聯合報.繽紛版》、Openbook閱讀誌

哪些物件或景點,會讓你想到台灣作家或作品?歡迎「指出」你的文學事件簿!

投稿文章300字以內,開頭請寫「我的文學事件簿是⋯⋯」並於文中帶出作家姓名與其作品名稱,附1-2張照片,照片必須以手指出文學事件(可全身入鏡或僅手部入鏡),檔案大小1MB以上。即日起開放徵稿,2月28日截稿,4月公布名單,稿寄:news2.openbooktaiwan@gmail.com

繽紛編輯室與Openbook閱讀誌將選出精采作品,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Openbook閱讀


※本文原刊載於《聯合報.繽紛版》,標題:【我的文學事件簿‧示範作】阿多利/木柵手工麵線


getimage_0.jpeg 味道福爾摩莎​
作者:焦桐
出版:二魚文化
定價:8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焦桐​
1956年生於高雄市,曾習戲劇,編、導過舞臺劇於臺北公演,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焦桐詩集:1980~1993》、《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散文《在世界邊緣》、《暴食江湖》、《臺灣味道》、《臺灣肚皮》、《臺灣舌頭》、《滇味到龍岡》等等三十餘種,編有年度飲食文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五十餘種。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人物》用詩句為萬物祈福:窗道雄的微物宇宙

一直很喜歡窗道雄的詩,也一直對他懷著敬畏之心。喜歡的是他詩中的純淨、不造作的幽默和真性情;敬畏的是他104歲的生涯中,始終不變的那份毫不受污染的純淨,以及對宇宙萬物的尊重和對生命的禮讚。

▉在微小的事物中看見宇宙

窗道雄本名石田道雄,1909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的德山市(今之周南市)。5歲的某一天早上,母親帶著哥哥和妹妹不告而別,到台灣與在此地工作的父親相聚。從此,6歲到9歲與祖父兩人生活的記憶,影響了他日後所有的創作。

雖然總是很寂寞,但日後他回想起來,毋寧說是好事。一個人靜寂坐在田地上,天上傳來雲雀的鳴叫聲;在夕陽中,望著地平線上的電線桿越遠變得越小的景象泫然欲泣……窗道雄認為,這種孤獨感的狀態和想寫詩的狀態非常類似。

窗道雄從小就是個愛沉思的小孩,喜歡凝視螞蟻、花的花蕊等微小的東西。仔細看這些小東西時,他總是著迷般的驚嘆不已,這種驚嘆,就成了寫詩的心,畫畫的心。幼年期透過五感獲得的經驗像山一樣多,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他創作詩的根源。


shu_cai_song_ge_2.jpg

《蔬菜頌歌》內頁(步步出版提供)

▉萬物的本然,都是珍貴的

9歲時候,窗道雄來到台灣與父母團聚,在台灣居住了24年之久,與本地淵源頗深。他從台北工業學校土木科畢業後,在台灣總督府道路港灣課擔任土木技師的時期開始寫詩。1934年,以窗道雄的筆名投稿到〈兒童之國〉,獲得當時著名詩人北原白秋的賞識而嶄露頭角。他以打開窗戶看到廣闊的世界為意象,取了「窗」的筆名,一度自認俗氣想改名,但因白秋的阻止而沿用下去。到了今日,為了表示親密或表達敬意,人們都尊稱他「窗先生」(Mado San)。

窗道雄在1935年的一篇散文中,曾寫道:「世界中所有的東西,都擁有各自的形狀、各自的性質,但彼此互相關聯,這是最真實不過的事情。世界中所有的東西,每一個都是珍貴的,每一個都值得珍惜……。」25歲的他即有如此強烈的體認,因此「萬物以自己固有的形態存在,都是珍貴的;不論多微小都有存在的理由,都值得珍惜」就成為他一以貫之的創作核心。

象啊
象啊,象啊,你的鼻子好長呀
是啊
我媽媽的鼻子也這麼長唷
象啊,象啊,你喜歡誰?
這個嘛,
我喜歡的人就是媽媽啊

(米雅譯)


45d6f2ca11c7c318aa2b37d8b73fe57e-660x497.jpg

窗道雄《大象》(日本周南市美術博物館館藏,取自姬路文學館官網

像最膾炙人口的〈象啊〉那首童謠,象的鼻子長是異於一般動物的,問話中原帶著揶揄和嘲諷的口吻,但小象卻以「媽媽的鼻子也是這麼長啊」作為回答,語氣中充滿對自己模樣的肯定和驕傲。

在《蔬菜頌歌》中,他則用幽默、簡潔的短詩,描述了11種蔬菜的特質,每一種蔬菜都以身為自己最喜愛的模樣而開心。全書洋溢著歡欣的生之喜悅,也讓大小朋友讀著讀著,嘴角不由得漸漸揚起,隨著蔬菜們的開心而開心。原來這麼簡單,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本然的模樣就是幸福。


shu_cai_song_ge_1.jpg

《蔬菜頌歌》內頁(步步出版提供)

▉問號?與驚嘆號!的人生

到了1992年,窗道雄創作的詩和童謠不論質或量都已成果斐然,日本美智子皇后從中挑選了80首,親筆英譯,英日文並列的《The Animals在美國和日本同步出版,讓海外的讀者也能欣賞他的詩獨特的魅力。

海外推廣的努力,終於使窗道雄於1994年榮獲安徒生獎的殊榮。安徒生獎號稱兒童文學界的小諾貝爾獎,窗道雄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的亞洲作家。

窗道雄的詩平易近人,卻蘊含著深邃的哲理。一位美國四年級的小朋友讀了他的詩集後,寫下這樣的感想:「我覺得日本詩是生命的象徵。《The Animals一書用少少的文字說了很多事情。我最喜歡『螞蟻』這首,因為生命是美麗的,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即使是微小的生物。」

螞蟻
每次看到螞蟻/對螞蟻/總有一種/抱歉的感覺
生命的尊貴/不管是誰/明明都一樣/可是 我們人類的身體/卻這樣/大得愚蠢

(米雅譯)

這位小朋友的確是窗道雄的知音。在窗道雄的世界裡,沒有一天的景色是相同的,他一定會有什麼新發現,即使是微小的東西也充滿著驚奇。別人想當然耳的事,對他而言卻常常是「咦?是這樣啊?」的新發現。他寫過3首螞蟻的詩,每一首都說出不同的心境和領悟。

窗道雄曾說人生是一連串的問號和驚嘆號組成的,他自己就是穿梭於問號和驚歎號之間度過一生的。


li_nian_zhu_zuo_.jpg

窗道雄歷年著作(取自窗道雄百年紀念官網

▉幸福是什麼?

在窗道雄百歲前夕,NHK曾為他製作了一個特別節目。節目中,一名高中女生問他「幸福是什麼?」

窗道雄以堅定的口吻,不疾不徐地回答:「自己活著的現在──能夠肯定地看待這個現在的人是幸福的。但不是只有人類幸福就好,因為所有的生物也都活著呢。懷著感謝他們的心情生活,不僅自己,其他的萬物也都能幸福,我想這就是幸福吧?」這是身為地球人,不,宇宙人的我們所能接收到最重要的訊息了。

透過您的窗子,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寬闊、更美好的世界。謝謝您,Mado San!

【活動資訊】

0efdb1fb-e7fc-47f9-8112-c9a8815564db.jpg

  • 講題|從《蔬菜頌歌》看窗道雄的世界
  • 講者|繪本插畫家·譯者 米雅
  • 時間|2019年4月23日(週二)下午2:00-4:00
  • 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 4045教室 (235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 本活動需線上報名,欲參加者請填寫報名表
  • 活動簡介

shu_cai_song_ge_covercai_qie_-1.jpg蔬菜頌歌

作者:窗道雄
繪者:齊藤恭久
譯者:米雅
出版:步步出版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窗道雄
本名石田道雄,1909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10歲時移居台灣。25歲時向雜誌社投稿童詩,獲日本著名詩人北原白秋的青睞,自此展開詩人之路。二次世界大戰後,返回日本仍創作不輟,詩作受到廣泛喜愛。1947年創作的〈大象〉一詩,被改編成童謠,是台灣最熟悉的窗道雄的作品。1981年獲巖谷小波文藝獎、1986獲小學館文學獎。作品《動物們》,由日皇后美智子親手英譯,在日本與美國同步出版。1994年獲兒童文學界最大獎──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於2014年以高齡104歲辭世。

繪者簡介:齊藤恭久
日本插畫家,1937年出生。畫作以描繪蔬菜、水果等自然物產見長。繪有《水果》(暫名)、《哈密瓜的繪本》(暫名)、《馬鈴薯的繪本》(暫名)等圖畫書。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2-25 12:00
童書書房》《哈囉!燈塔》獲凱迪克金牌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 印度裔美國作家薩米拉.愛哈默德(Samira Ahmed)以當前社會的「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為主題,去年出版處女作《Love, Hate & Other Filters》,旋即獲得主流及獨立媒體的一致好評。今年3月,愛哈默德將推出青少年小說《Internment》,故事背景設定在2016大選過後兩年半的美國,各種排擠伊斯蘭的政策如宵禁、焚書相繼實施,總統甚至在電視演講中指控「穆斯林是美國的威脅」。17歲女主角Layla Amin因與非伊斯蘭男友公開親吻而受到停學處分,她的教授父親亦遭不合理解僱;在日益嚴重的族群隔離法案中,Amin與家人被送進「美國穆斯林強制收容營」,眼看父母親對於不平等的安排逆來順受,她選擇踏上爭取自由的道路。
    p1.jpg
    《Love, Hate & Other Filters》及《Internment》(取自作家官網

  • 青少年文學作家安琪.湯馬斯(Angie Thomas)在成名作《致所有逝去的聲音》(The Hate U Give)盤踞《紐約時報》暢銷榜破100周之際,出版續作《On the Come Up》。前一部作品描述黑人少女星兒目擊白人警察槍殺手無寸鐵的朋友後,她對抗內在掙扎、社會歧視、媒體輿論,以及黑白勢力的威脅,勇敢為正義發聲。《On the Come Up》的主角Brianna與星兒居住在相同的黑人社區,面對著不同的人生課題,她正在戒毒的單親媽媽丟了工作,家庭經濟窘迫,她則是個被貼上混混標籤的女孩;Brianna繼承亡父的才能,夢想成為知名饒舌歌手,卻遭到當地暴力團體的阻撓。經由一次校園事件,她走向社會運動,讓歌聲乘載自己的恐懼、沮喪,還有挑戰刻板印象的決心。
    otc_spine_3d.png
    《On the Come Up》(取自作家官網

【得獎消息】

  • 2019年紐伯瑞金牌獎由古巴裔美國作家梅格.梅狄娜(Meg Medina)的《Merci Suárez Changes Gears》奪得,銀牌獎則頒發給Veera Hiranandani的《深夜日記》(The Night Diary和凱薩琳.吉爾伯特.莫多克(Catherine Gilbert Murdock)的歷史虛構作品《男孩之書》(The Book of Boy)。
    9780763690496.jpg
    《Merci Suárez Changes Gears》(取自Penguin Random House

  • 2016年凱迪克金牌獎得主蘇菲.布雷克爾(Sophie Blackall),今年再度以《哈囉!燈塔》(Hello Lighthouse)拿下這座最具指標性的繪本插畫大獎。在《哈囉!燈塔》中,無論白天黑夜、風平浪靜或巨浪滔天,在幾張跨頁的相同構圖中,燈塔佇立依舊,不受驚擾且遺世獨立。燈塔管理員一成不變地每天擦拭燈鏡、補充燈油、修剪燈芯;直到妻子乘著海船而來,繽紛了管理員的生活風景。他們互相扶持、有了孩子,還救助遭遇船難的人們。之後,新時代挟著自動化機械燈塔取代了管理員的工作,他不捨地和家人搬到海岬上,繼續眺望著燈塔。布萊克爾筆觸纖細,色彩柔和,透過豐富的視線切換,帶領讀者全面且深刻地觀看燈塔以及生活其中的人們,為舊時代的燈塔管理員致上最高敬意。
    9780316362382-4.jpg
    《哈囉!燈塔》內頁(取自lemuriabooks

​【業界新聞】

  • 美國「兒童圖書週」歡慶一世紀,紀念海報提前公開。2015年凱迪克銀牌獎得主茱伊.莫拉雷斯(Yuyi Morales)首次擔綱海報設計,以「即刻閱讀。永遠閱讀」為核心主題,畫面上呈現不同年齡、膚色的小孩,在嬉戲的氛圍中傳遞彼此手中的書本,分享閱讀的喜悅。此外,百年來100張經典海報結集成書,將由藍燈書屋出版,其中包括如已故傳奇藝術家N.C.魏斯(N.C. Wyeth)與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的作品。
    hai_bao__2.jpg
    茱伊.莫拉雷斯為「兒童圖書週」設計的100周年紀念海報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8》超前一甲子的短影音與帶貨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