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紀念專題 II 》郭強生:大河盡頭的沉默

2017年6月20日,我聽說李永平已從振興醫院轉診到台大,隔日即將進行手術。22日前往探視,當天他卻又因手術後一些狀況再進行了另一次小手術。我在加護病房外等待了一個多小時,與風塵僕僕剛從馬來西亞趕來的永平胞妹淑華聊了許久。

她說,家中兄弟姐妹眾多,身為大哥的李永平沉默寡言,弟妹們都有點怕她,只有她跟哥哥比較親,因為都喜歡閱讀。少年李永平經常抱回家一堆中文書,一個人埋首書堆,看後會把喜歡的幾本塞給她。淑華對哥哥離鄉赴台求學前最深刻難忘的印象,就是兄妹倆一起靜靜讀書的時光。

哥哥常常一個人跑出去一兩天,問他去哪裡,他也不說。家裡小孩太多了,沒人管他。後來才知道他常常一個人在叢林裡亂逛。

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問。

喔,那時候在還是英屬殖民地的家鄉,最好的出路就是念英語專科,然後進政府當公務員。家裡經濟不是很好,繼續念英語學校是不小的一筆開銷,只能投資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只有我和哥哥比較會念書,但是哥哥對當公務員沒有興趣,所以父親只好決定讓我在當地繼續念書。

那天沒有見到生病的李永平,卻與那個帶著些陰鬱的少年李永平有了一種初遇的感覺。

多數人認識的是文學的李永平,作家的李永平。但是曾與他在東華大學共事近十個寒暑,我們曾一起打造了華文世界第一間文學創作研究所,大概沒有太多的文壇朋友有這樣的機會,如此近距離地與他長期相處過。

說起來,他應該算我的老師輩。我的高中同班同學考進中山外文系,開學沒多久便開口閉口他們系上有一位超酷超狂的年輕教授。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李永平的名字,《吉陵春秋》都還沒有完成。

當年中山也是一座新成立的大學,李永平是剛學成歸國的博士。對我來說,我們於2000年首次相遇於也是剛成立不久的東華大學,彷彿有種人生的翻轉與複寫。這一回,近鄉情怯的人換成了是我。

《吉陵春秋》出版後的好評如潮,在我出國前就已見識到。初跨入文壇擔任副刊編輯,我對當年李永平的狂傲與火爆浪子行徑也時有耳聞。但是當我終於初見本人,在我面前的卻是一位非常和善體貼的前輩。一路共事下來,得到的也始終是他的鼓勵與相挺。我更忘不了的是,第一次看見他在學生作業上的評語,用工整秀麗的字體,密密麻麻寫了快一整頁。

我們不定時聚餐,幾瓶啤酒下肚後的李永平卻又是另一個樣兒。或是突然陷入時移事往的感傷,或是對眼前台灣的種種亂象激動不已。事後他又恢復了如常的悠然瀟灑,在還沒有全面禁菸的校園,常看得見他獨自遠眺著奇萊山稜邊抽著菸的身影。

但是我漸漸知道,李永平是寂寞的。不管是當年的盛氣凌人,或是此刻的溫良平和,也許都不過是一種自我的武裝。他一直在一種失根的心情下,在找尋一種能夠落地生根的方式。甚至,創作到最後也只是不得不然的選項,另一種的武裝。

那日離開台大醫院後,我一直忘不了淑華對我描述的少年李永平。

日後有許多評論家總在李永平的身分表態上打轉,彷彿身分是一種可以穿脫更改的外衣。當然,他們著眼的主要是國族意識形態所界定的身分,從來不是存在主義式的辯證。

我看到的李永平,在還是白色恐怖尾聲的民國50年代來到台灣,揮之不去的是做為殖民地人民只有沉默的悲哀。隨之而來的卻又是台灣當局對左傾思想的風聲鶴唳,馬來華人與馬共的淵緣,讓這個隻身來台的年輕人只能繼續戰戰兢兢。

直到一部《吉陵春秋》的成功,曾讓他暫時躋身「主流」、「正統」的位置,等到《海東青》出版之時,台灣的本土意識開始萌芽,其後《朱鴒漫遊仙境》更顯得不合時宜。回頭去書寫婆羅洲,打造一座想像的桃花源,那個婆羅洲仍然不等同於故鄉,而是純屬虛構的文學仙境。終於在《大河盡頭》裡,他可以重新假託一個少年的眼光。念念不忘的朱鴒,不過是一個在他心中已經死去的夢想,只有藉著文字一次次讓她復活……

在解嚴後大鳴大放社會氛圍中成長的一代,對於上一代永遠的欲言又止無法理解,尤其對於顛沛流離的人生缺乏同理。我甚至會懷疑,在台灣生活了近50年,李永平最後沒能寫出一部以台灣為題材的作品而獲得一致推崇,會不會也是他的遺憾?

儘管文字炫麗磅礡,格局宏大氣魄,那終究是小說。現實人生中的李永平,毋寧仍是沉默的。

一如那個婆羅洲的少年,只能冷冷地看著他周遭所發生的一切,選擇獨自走進叢林中。

IMG_3368.JPG
作家李永平以《大河盡頭》獲2008年開卷年度好書,應邀在淡水河邊拍攝好書獎BV。(周月英攝)

「作家的老師:李永平」紀念專題其他文章

延伸閱讀:

追思李永平》黃錦樹:漫遊,回返,一趟旅程

0817-書盒-立體模擬300(合)_0.jpg月河三部曲
作者:李永平
出版社:麥田  
定價:2300元
內容簡介➤

1087914916_m_0.jpg吉陵春秋
作者:李永平  
出版社:洪範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永平
1947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邦古晉市。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留系擔任助教,並任《中外文學》雜誌執行編輯。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東吳大學英文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2009年退休,受聘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大河盡頭》(上下卷)、《朱鴒書》。另有多部譯作。
《吉陵春秋》曾獲「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及聯合報小說獎。《海東青》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大河盡頭》(上卷:溯流)獲2008年度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第三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大河盡頭》(下卷:山)獲2011年度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台北書展大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大陸版《大河盡頭》上下卷獲鳯凰網2012年度「中國十大好書」獎。2014年獲中國廣東中山市第三屆「中山杯全球華人文學奬」大獎。2016年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第六屆文學星雲獎貢獻獎、獲頒第十一屆台大傑出校友。
相關著作:《大河盡頭(上卷:溯流)》《大河盡頭(下卷:山)》《大河盡頭(上):溯流 (珍藏版)》《大河盡頭(下):山 (珍藏版)》《朱鴒書(珍藏版)》《朱鴒書》《雨雪霏霏(全新修訂版)》《雨雪霏霏(珍藏版)》《大河盡頭(上卷:溯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10-30 12:10
童書短評》#14 讀童書陪孩子認識自己與世界

魚市場
うおいちば
安江惠著,田中清代繪,高明美譯,步步出版,300元,適讀年齡:3歲至10歲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港口的外頭是一片漆黑的大海,只有魚市場閃亮亮的浮現在眼前。」小清一早就跟著家人到魚市場,爺爺領著她認識各種魚類……
本書創作背景取材自東京靜岡縣附近的沼津魚市場,藉由祖孫的對話,引領讀者彷如親臨魚市場。作者以畫筆細膩,描繪琳琅滿目的魚種,帶出漁獲交易過程,以及市場中工作者的辛勞圖像。生命力十足的魚類和勞動者身影,傳達出作者溫暖的人文關懷,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藝術性的科學圖畫書。【內容簡介


米尼諾:寶寶的異想世界
El Menino
伊索爾(Isol)著,李家蘭譯,步步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文   圖   創 
「這個新來的孩子,好像還不知道怎麼使用這一副屬於地球人的身體。他什麼都看不清楚,剛學會呼吸……」書名中的「米尼諾」(Menino)是葡萄牙語中「男孩」的意思,在這個故事裡則用來指稱剛出生的寶寶。作者用詼諧幽默,富想像力的方式,以新視角詮釋寶寶的身體構造及內心思緒,一步步帶出孩子成長的過程。全書結構完整,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認識自己,或者了解弟弟妹妹。
「眼前的大人其實也曾是一個小孩」,每個人都曾是米尼諾,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孩子或父母,看到這本書時都能會心一笑,喚起深埋大人們心中的童趣,非常適合親子共讀。【內容簡介

簡單老師和想變可愛的獅子
かんたんせんせいとライオン
齊藤洋著,李慧娟譯,大森裕子繪,台灣東方出版,230元,適讀年齡:6歲以上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創 
「我想要變成一隻哈姆太郎,憨厚又可愛的小動物!」這句話居然出自一隻獅子巴姆的嘴巴。簡單老師聽到之後,開始幫他想各種奇怪的辦法。但是,該怎麼讓獅子變可愛呢?
外表兇猛的獅子,因為自己不受歡迎而鬱鬱寡歡,簡單老師幫他改變了外表,其他動物們還是紛紛嚇跑。因為重點也許不在外表。本書是「簡單老師」系列作品之一,這套作品一向不落言詮,在遊戲中讓孩子想像世界的各種可能,是趣味十足的橋樑書。【內容簡介


棕先生的神奇帽子
Mr. Brown’s fantastic hat
文、圖:今井彩乃,宋珮譯,維京國際出版,300元,適讀年齡:3歲以上
推薦原因: 知   文   圖 
有著漂亮帽子的棕先生一個人住,沒有朋友的他,其實非常寂寞。有一天,啄木鳥不請自來地在帽子上築巢,甚至找來更多同伴。棕先生雖然一開始覺得很困擾,但漸漸喜歡上鳥叫聲。有一天,鳥兒朋友突然全飛走了……
多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日本繪本作家今井彩乃,以溫暖細緻的畫筆,創作了這部充滿想像卻又藏著一些寂寞的作品,以季節的輪替,為孩子訴說在生命中與朋友聚散的故事。【內容簡介


我本來就很愛你啊!
I Love You Already!
喬里.約翰(Jory John)著,李紫蓉譯,班傑.戴維斯(Benji Davies)繪,小天下出版,300元,適讀年齡:4歲至8歲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大熊,你看!天氣這麼好,誰想自己待在家啊?」
「我。」
悠閒的週末早晨,天氣正好,大熊卻只想懶洋洋待在家,可是鴨子還是拉了大熊出去散步,千方百計想討大熊歡心,就為了讓大熊更喜歡他。一個很宅,一個很外向,書中角色個性都很鮮明。作者以簡潔的對白和生活化的情節,帶領孩子思考:互相陪伴與享受獨處並不衝突,幽默逗趣,溫馨可愛。如同大熊所說:「我本來就很喜歡你,但我也喜歡自己一個靜靜的……」【內容簡介

快快城市:最快的爺爺
빨리빨리 나라에서: 제일 빠른 할아버지
朴永玉(박영옥)著,惠敬(혜경)繪,葉雨純譯,台灣東方出版,280元,適讀年齡:4歲以上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在快快城市裡,所有事情都必須學得很快,所以進度落後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一坐到鋼琴前,老師就來了,耳朵裡充滿了各種催促的聲音。「為什麼這麼晚?快去洗手、練鋼琴!」快,快,快,但是我的手指快不起來啊……
書中描繪已經整日行程滿檔,卻仍被大人催促著「快一點」的孩子,沒有喘息空間的生活。對比步調緩慢的爺爺,提醒大人緩慢的重要性,為孩子抒發生活壓力,十分可愛卻具有孩童觀點。【內容簡介


去冒險
哲也 著,陳美燕繪,小魯文化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哲也以一貫幽默風趣的筆法,描繪孩子出門「冒險」前的親子對話。媽媽千叮嚀萬囑咐,預設了各種離奇古怪的遭遇和應對方案,渾然不覺這只會給孩子帶來好大好重的負擔。
而孩子總是喜歡冒險的,在他們的想像中,累了就把大樹當床鋪,遇到大火龍就講個笑話給牠聽,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想太多」的媽媽,最後能不能放手讓孩子去冒險呢?孩子與媽媽之間的互動表現溫馨可愛,母子間的信任和依戀情感也很動人。如果可以多加一點孩子出門後,在城市中冒險的情節,那就更棒了。【內容簡介
 

彼得與他的寶貝
PAX
莎拉.潘尼帕克(Sara Pennypacker)著,雍‧卡拉森(Jon Klassen)繪,黃筱茵譯,小麥田出版,320元,小學高年齡以上
推薦原因: 趣   圖 
「我以前有一隻狐狸,我們放了他。我們把他留在路邊。我爸說我們不得不,可是我根本不應該那樣做。」父親以搬家為由,讓男孩彼得遺棄了相伴相依的寵物狐狸佩克斯。後悔的彼得,無助的佩克斯,踏上了尋找彼此的路。
故事以戰亂為背景,描述小男孩與狐狸彼此的成長與冒險。作者以溫暖的筆調,展示生命的殘酷,真摯動人。文學性強,故事發展充滿驚奇。【內容簡介

微笑吧!動物天使
陳三義著,尤淑瑜繪,台灣東方出版,280元,適讀年齡:9歲以上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皓皓醫師是位充滿愛心的動物醫生,也是小雪琳心目中的偶像爸爸。然而,大地震的那一夜,動物醫院倒塌、妻子成為植物人之後,皓皓醫生竟然鋌而走險,與販賣保育類動物的黑衣人合作……
本書以沉穩的筆調,將動物知識與保育觀念等不同面向巧妙融合在一起。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可對生態進行反思,也能對於身邊的人事物多一分愛與尊重。青少年小說的創作與經營,在台灣是少數的,作者已是十分成熟的創作者。【內容簡介


創意科學實驗365
365 SCIENCE ACTIVITIES
米娜.雷希(Minna Lacey)等著,艾利克斯.渥克(Alex Walker)等繪,安娜.高德(Anna Gould)等設計,史蒂芬.查普曼(Steven Chapman)審訂,陳偉民譯,小天下出版,520元,適讀年齡:6至8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可自行閱讀
推薦原因: 知   趣   創 
全書有366個科學實驗,以插圖搭配真實照片,由淺至深說明各類知識。訓練孩子從觀察現象開始,自己動手實驗做比較,才能對原理融會貫通,建立基礎科學觀念。
全書富設計感亦具知識性,讓孩子學習由日常生活觀察各種現象,引發好奇心與探索世界的熱情。每個實驗都有詳細步驟,很適合親子一起動手做、一起討論,激發出更有趣的想象力。【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讓書櫃跟讀者談心──書店店員的書櫃整理術
桃園中壢瑯嬛書屋的彩虹書櫃,書櫃即讓人知道她們深耕性別議題。(瑯嬛書屋提供)
桃園中壢瑯嬛書屋的彩虹書櫃,書櫃即讓人知道她們深耕性別議題。(瑯嬛書屋提供)

日前有機會參與執行一個書展,在某間書店裡忍不住動手把兩個書櫃從頭到尾重新整理一遍。出版社的朋友看了說:「真的比之前整齊好多喔,果然是專業的!」

我笑回:「如果不專業,這十幾年我不是白活了嗎?」

對方又說:「但這十幾年總不是只會整理書櫃這件事吧?」

我想了想,回答:「但這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

此時書店已經打烊,而大家各自分工,設計師將文宣一張張貼上,有人整理、陳列,有人側拍紀錄,大約兩個多小時後宣告完工。

空間煥然一新,雖然有些累了,但仍很滿足。回家的路上,我想起剛才的對話。對書店工作者而言,也許日復一日整理書櫃不是最「有趣」的工作(不過肯定是最「療癒」的,足以撫平無理客訴的委屈和慘淡的業績),但的確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

如果在書業這十幾年真的學會很多事、具備所謂的「專業」,一切也都是從「整理書櫃」開始的。

2017-07-14 14.47.34.jpg
誠品R79中獨立出版聯盟的書籍特陳。(沈如瑩提供)

▉魔鬼藏在書櫃灰塵理

剛進書店時,對架上很多書都十分陌生。當時的前輩交代我,除了例行整理外,每天撥出一點時間,將架上的書一層層撤下,清潔書櫃後再將書一本本放回去(一天平均可以處理兩個書櫃)。這樣不但可以維持整潔,也能藉機認識每一本書。

擦書櫃也有許多眉角,因為櫃子是木質的,書本身也怕潮溼,所以必須撢去灰塵(以及不時會有客人偷塞的衛生紙或各種垃圾)後,先用擰乾的抹布擦一次,再用乾布擦一次。

書櫃上的陳列技巧並沒有太大難度,但因為書本身已經五顏六色,開本又大小不同,如何在視覺上不致太過眼花撩亂,又能兼顧安全(被書砸到可不是好玩的),也是書店店員必須留意的細節。厚重的書籍要避免放在上層、大開本則盡量往兩側擺放──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都能讓書櫃看來較為整齊。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多年前曾經有一位負責漫畫區的同事,將原本遷就開本而高高低低的層板,藉由調整順序,讓10個櫃子的層板高度能夠全部統一。明明上面放的書都一樣,卻因為這個動作,書區瞬間變得寬闊而豐富,差異可比「全能住宅改造王」啊(背景音樂下)!

▉讓好書一眼看見的整櫃術

除了整齊,也要兼顧邏輯。

台灣大部分的書店都依照書的「類型」陳列,例如文學小說、社會議題、旅遊、飲食等等。但在每個類型的書櫃裡,如何決定每本書的順序,就各有各的習慣了。有些書店會依出版社排列,好處是方便整理,有些則依照作者、主題分類。

枚方蔦屋書店一隅_吳致良攝_0.jpg
大阪枚方蔦屋書店有一面書櫃滿是台灣旅遊書。(吳致良提供)

出版社或作者都屬於客觀條件,只要能決定先後順序,通常不會有太大困難。不過光是要決定「怎麼排」就很有討論空間:用注音符號,只有台灣人知道順序;用筆畫,其實每個人習慣的筆順不是那麼統一;遇到同一個注音、同樣的筆畫時,又要怎麼判定誰先誰後呢?

依主題排序的類型,也有不同狀況。旅遊書一定是依照地點、飲食書也通常會將同類型的料理放在一起,但並非每種類型的書定義都如此單純。就拿「傳記」來說,大部分的書店都依傳主的專業領域陳列(例如《梵谷傳》通常放在藝術類書櫃),但常常遇到只是想要尋找「傳記」這個類型的讀者,他們便無法在同一個書櫃裡一目瞭然所有的書目。

無論是圖書館的杜威分類法,或是各書店的櫃位安排,分類都是為了方便管理及索引。然而「書」就像人一樣,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會遷就類別而存在。我們所能做的,是在書店風格和讀者需求間取得最大公因數。讓讀者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書,同時也能展現書店的主張。

▉書櫃會跟讀者談心

如同先前曾在這個專欄談過「選品力」,一家店的書櫃,正是展現選品力的第一戰場。

不僅文學、藝術這種「看起來很高深」的書,前面提到的旅遊、飲食等以實用性為主的書同樣需要選品力。好比在所有的歐洲旅遊書中,哪些書的資訊精準又新穎?版面設計讓人容易查詢?而在眾多烘焙食譜裡,又是哪些書步驟明確清晰、圖片精美讓人一目瞭然?

唯有徹底了解每一本書,才能選擇品質優良、同時符合書店主張的品項。這些書依照店主的想法一一歸架,特別推薦、符合客群的可以準備複本(aka兩本以上),或是用秀出封面的方式陳列,增加讀者對書的注意力。因此,儘管許多書店都販售著歐洲旅遊指南和烘焙料理書,也會因為每間店的選品力不同,而做出不一樣的書櫃。

讀者也會在遊逛的過程中,找到和自己最「合得來」的書店——不一定是規模最大的,卻是和自己最氣味相投的——藉由陳列與讀者對話,就是書店專業的起點,也正是書店工作「最有趣」之處。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10-25 12:35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