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伴讀 #English》我們學的英文沒有靈魂!——黃玟君對談厭世哲學家
左起:黃玟君(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厭世哲學家(高中國文科教師)
左起:黃玟君(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厭世哲學家(高中國文科教師)

台灣這座海島,四面都是進出的通道,許多人寄望透過學英文可以走出去。但真相是?

任職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的黃玟君,大學就讀台大中文系,畢業後出國留學,回台成為專業的英語教學者。同樣從台大中文所畢業,目前任職高中國文科教師的學弟「厭世哲學家」,英文成績雖佳,對於英語學習卻仍有許多疑惑。當兩人相遇,他們在英語世界中遭遇的不同命運,以及各自對語言教學的思考,其實也投射出台灣語言與文化教育的衝突縮影。

▉「支離破碎的英語,對人生沒幫助!」

seventeen.jpg
1990年7月號《Seventeen》(取自網路)

當國文課綱的變遷屢屢掀起社會爭議,英文教育界卻始終歲月靜好。厭世哲學家首先請教黃玟君:「英文的靈魂是什麼?」該怎麼觸摸一種語言的靈魂?黃玟君懂,她國中常跑舊光華商場,從舊書攤裡的青少女文化雜誌《Seventeen》超前進度領略了。但當她大學畢業挾著幾乎滿分的托福成績,踏上美國的土地就讀研究所,跟美國室友看肥皂劇時卻聽不懂笑點。黃玟君為此還買了聽障人士專用的字幕機,「每個字我都看得懂,卻還是不懂他們在笑什麼,所以從頭到尾都不是聽力的問題,而是文化的問題。」

國、高中六年的英語教育,數十年的英語學習熱,我們始終漏接了英語的靈魂,問題出在哪裡?

「我還是要為台灣的英語教育澄清」,黃玟君說,台灣的英語教育決策者是希望以academic English(學術英語)為導向,培養出運用英語開會、寫作的能力,甚至是學術人才,「而不是希望你學會出國旅行訂機票、買東西殺價的everyday English(日常英語)」。所以,文法的正確性成為教育的「必要之惡」,從主詞、動詞、形容詞的分析辨異,到如同咒語般的句型操練,積字成句、綴段成章地爬著格子,慢慢鋪成通向英語能力的道路。

我們或多或少都記得形容詞子句、分詞構句等結構規則,卻連用英語開口問路都支支吾吾。所以厭世哲學家回顧中學時期的英語學習經驗,不免感到氣餒:「我覺得以前學的英文充滿了單字和文法,這種支離破碎的英語,對我的人生其實沒有什麼幫助。」我們都懂,因為這是台灣多數學生的心聲。

▉考試考到腦袋硬梆梆,語言怎麼教?

說到教學,最終目的在於剝開語言的盔甲,觸摸內在文化的肌理,黃玟君與厭世哲學家皆有所為,有所不為。通曉中文並不等於掌握了語文能力,兩人一致認為無論是語言或者文化的教學,目的都在思維的訓練,「但是台灣的教育太重視逐字逐句把課文教完,不像國外常常是把教科書當成學生自己閱讀的材料,老師只是引導者。」

黃玟君才說完,厭世哲學家連表贊同,補充說:「但由於台灣教育體制的限制,老師如果沒有把進度上完,很有可能會被學生或家長投訴,所以目前還不太可能像歐美的學校這麼做。」

如果課程是一盤料理,你下了什麼食材,結果可想而知。厭世哲學家說,語言的學習應該以思維建構為主,「假如考作文給學生一篇散文,底下設計兩個申論題,有時學生還是不習慣這種題型的思維方式,反而依照散文的主題寫出另外一篇作文,這時老師只能給零分。」當那種歌功頌德、抒發個人情感式的作文題型已經逐漸被淘汰時,學生的思考方式不能停留在上一個典範的慣性裡。

黃玟君連忙接了話,說這就像很多台灣學生覺得能用native speaker(母語者)的腔調說英語就是能力好的表現,「但這樣就像鸚鵡發出聲音,說出來的東西繞來繞去都沒內容。」語文教育的核心,還是在於精準地運用語言思考與表達,崇尚繁瑣的句法,堆疊冷僻的單字,則是中、英語文教育共同面對的弊病。_DSC0301-2.jpg

那麼,該怎麼做?黃玟君舉例,在大學課堂上她曾引導學生從911事件後,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相關報導中挖掘不同觀點與立場:「我提醒學生注意《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標題用的是defend democracy(捍衛民主),或者liberate Iraqis(解放伊拉克人),但是美國觀點用的動詞和半島電視台的新聞很不一樣,他們用的是invade(入侵)、attack(攻擊),在那堂課我們就從動詞的使用談語言的政治性。」

厭世哲學家在國文教學的案例中,也曾提醒學生留意文字使用的細節,比如講到《論語》中「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一段時,「我問學生,窮只是貧窮的意思嗎?不是,他講的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感受,是指人生被逼到角落,沒有其他選擇,他走投無路了。」中文一字多義的特性,在文言文的表達中特別明顯,但置諸當代語文能力的訓練中,語意層次的辨析與反芻,同樣是一種必要的能力。

▉美好生活的意象=月亮、草皮、陳雷的歌

當概念跨越文化,從語言轉譯成另一種語言,不同語言的靈魂就顯現出不同的個性。黃玟君提到,中文那句「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英語最貼近的說法是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對面人家裡的草皮比較綠)。對華人而言,月亮長久以來作為美好之意象,已經習以為常,而美國住宅區常見的前庭草皮雖然也象徵著美好生活,但對面人家的草皮比較綠,或許也悄悄暗示了清教徒立國的美國文化中,所埋藏的同儕/從眾壓力。

一枚月亮,一片草皮,其實透顯了不同文化將對美好的想像具象化的落差。若將焦點移到台語,又完全是另一種不同的光景,陳雷〈歡喜就好〉那首在厝邊街尾傳唱的歌曲是這麼說的:「歸工嫌車無夠叭/嫌厝無夠大/嫌菜煮了無好吃/嫌某尚歹看」,所謂的美好可以是天頂的月,可以是地上的草,甚至是生活的各種細節,車子、房屋、飲食與伴侶,都成了丈量或是比較的尺度。我們如何透過語句中的概念去學習文化,而不是急於找到對等替換的外國語句就死背起來,的確是語言教育現場的終極難題。

陳雷.jpg
陳雷專輯《歡喜就好》封面圖片。(取自網路)

_DSC0395.jpg
黃玟君撰寫的英文學習書編輯工作稿。

▉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不保證靈魂灌得進去

_DSC0356-2.jpg非英語母語者的學英文焦慮,也反應在政治角力之中,近期有立委希望「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而不是作為外國語言(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鄰國確實也有成功的案例:李光耀主政下的新加坡,一舉將國境之內文化互異的語言,統統強拉進英語霸權的麾下,成就了許多媒體口中,亞洲國家率先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之「佳」話。然而一則故事美得過頭,往往是因為有無數的細節遭到忽略。黃玟君提到新加坡在全面英語化的浪潮之中,華語淪為次等語言,許多華校被迫關閉,華文教育嘎然而止,那些世代累積的文化記憶,頓時成為一群患上失語症的文化孤兒,身上最沈重且遙遠的鄉愁。

「這就像台灣早期推行國語運動時禁說台語,台語立馬被貼上次等文化的標籤啊。」厭世哲學家補充道。於是,我們不由得想問,彼時《新英文法》作者柯旗化中、英、日、台多語交雜的生命脈絡,如何在身陷囹圉成為政治犯之後,被四面絕望的白牆壓縮成無聲的提問?而那種語言與血氣斷裂的文化鄉愁,與今日的台灣社會竟是何其相似。國文課裡頭的注釋、修辭法與國學知識,這些脫離生活的語文教育,與英文學習書那種侷限於特定考試的實用偏好,透露著同樣的不合時宜。

不只英文,我們學習的國文可能也沒有靈魂。

歷史的弔詭在於,屢經不同文化複寫與疊合的台灣,始終沒能等到多語文化的開花結果。

如今台灣的真實景況,是我們在自家巷口就能吃到泰國菜和越南河粉,搭火車隨時可聽見香港口音或各式腔調英語。生活,越來越國際化了,但我們對於異國文化依舊半知半解。數十年來傳誦已久的「迪克森片語」與「幾千英語字彙輕鬆背」,好像也只能解決考試範圍內的問題。我們的語言環境何時才能以台灣文化的沃土命名?台灣何時才能迎來語言的眾聲喧嘩?這將是這一代的語文學習者必須共同思索的課題。

50-51.jpg

124-125.jpg
黃玟君著作《英語簡報演說技巧》內頁版型。(眾文圖書公司提供)

這個單字怎麼唸?.jpg
這個單字怎麼唸?:一次學會KK音標和自然發音(附MP3)
作者:黃玟君 
出版:眾文圖書公司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英語簡報演說技巧.jpg

英語簡報演說技巧(附MP3)​
作者:黃玟君 
出版:眾文圖書公司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黃玟君 

  學歷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教育博士
  美國休士頓大學英語教學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學士

  現職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高職英文教科書主編

  經歷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大學部講師
  《自由時報》「KUSO英文小辭典」專欄作者
  《聯合報》「笑談時事英語」專欄作者
  《聯合報》「用英文遊台灣」專欄作者
  《聯合報》「格言∕諺語學英文」專欄作者
  《中國時報》「JOKE‧FUN ENGLISH解放英語」專欄作者
  《EZ Talk美語會話誌》總編審
  《EZ Basic基本美語誌》總編審
  《BeautyEnglish漂亮美語》總編審

  著作
  著有《英語簡報演說技巧》、《英語聽力大翻轉:6技巧突破英聽困境》、《老師SOS,這句話英文怎麼說?240組最流行、最道地的熱門用語》、《看照片說英語:自問自答學好英文口語》、《黃玟君的觀念英文閱讀:從看懂句子開始》、《黃玟君的觀念英文閱讀2:如何快速看懂文章》、《黃玟君的觀念英文聽力:從聽出關鍵字開始》、《黃玟君教你一次學好英語發音和聽力》、《學測指考英文作文:黃玟君教你高分寫作技巧》、《國中會考英聽攻略》、《和英文系學生一起上英語聽說課》等十多本英語學習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專訪》運動可以創作,創作就是運動——《春眠》簡莉穎V.S.《幽魂訥訥》顏訥

▉當她奮力舉起時

教練吳尚庭目光炯炯地盯視著劇作家簡莉穎的動作,包含彎身、屈膝、挺臀、蹲下、起身等,務求她精準做到,一方面避免運動傷害,一方面也才能有效地鍛鍊肌肉。原來就從事重訓的簡莉穎,完全理解如何正確施力,將30公斤的槓鈴舉起,無論是硬舉,前蹲舉,抑或背蹲舉,顯然都輕而易舉,她的身體活動度、爆發力與肌力,都教我這個此前從未上過健身房的中年男子咋舌不已。

為何開始健身?簡莉穎說自己以前其實是那種會在體育課裝病的學生,並不喜歡運動。會健身,主要還是因為身體的警訊:她本就容易失眠,到2015年時,劇本工作量太大、長期盯著螢幕看的她,發生暈眩、嘔吐的現象,不得不住院一天,休息一個星期。之後,在劇場夥伴的教導下,做一些基礎運動,也去練瑜珈,但又覺得瑜珈太溫和,後來上健身房,才找到適宜她的運動模式。

IMG_0041.jpg

IMG_0126.jpg

簡莉穎說:「健身重訓,對我來說可以停止腦袋運轉,讓我完全放空,才能真正休息。」全職劇本創作者的人生滿苦,一年要做兩、三個劇本,甚至更多,壓力很大;再加上她對自身的要求,需要田野實地訪查和蒐集資料研究,經常把自己逼上燒腦活動的最極限。

而跟槓鈴搏鬥的過程,純粹是身體的機制,跟思維無關,可以把自己全然的身體化。「像拳擊也不適合我,畢竟,一旦還要思考怎麼樣擊倒對方,就無法徹底放鬆了。」自從健身以後,不止頸背痠痛和失眠改善許多,另外也有對精神力與意志進行磨練的好處,「教練會一直在旁邊跟妳說,堅持下去,不要放棄啊。總覺得我因此好像更能吃苦了。」

▉完美的身體在哪裡

當眾人湊在一起,嘻嘻哈哈看著攝影師機器裡的照片時,浩克般健壯的吳尚庭也靠過來,看著觀景窗。問他對照片滿意嗎?他酷酷地說:「我只是想確認有沒有正確地傳達標準的健身動作,不要是錯誤的訊息而已。」

緊接著,吳尚庭指導作家顏訥做壺鈴的硬舉,以及啞鈴的持式蹲舉。原本嘻嘻哈哈的顏訥,像是誤入厄夜叢林,臉驚面慌。教練希望她蹲下立起時,大腿仍保持持續往外推,她試了好幾次,慢慢適應,逐漸有模有樣。比起簡莉穎的餘裕自如,顏訥稍微吃力些,教練表示,這是髖關節活動度較不足,需要多做一些活動度訓練與伸展,再配合肌力訓練,就能夠改善。

顏訥又是如何開始運動呢?她直接給重點:「好像都是和傷害有關啊。」然後娓娓道來,比如小時候,父親伸手抓住她的脖子讓她學習騎腳踏車,又比如小學四年級時莫名被選為體育股長,要考踢足球時,她怎麼踢都是滾地球,就是沒辦法飛高,簡直有鬼。簡莉穎在旁邊聽了忍不住大笑,我也跟進。

IMG_0095.jpg

IMG_0153.jpg運動,對以前的顏訥來說,大抵是不怎麼愉快的經驗。顏訥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她常覺得自己是悲劇女主角,跑操場時跌個狗吃屎渾身傷,卻都沒人看見,只好自己默默地爬起、離開。顏訥說:「這樣荒謬可笑但又充滿悲傷感的情境,似乎一直是我寫作時不斷回返的主題。」想起〈經血旅行指南〉寫月經冤魂一樣地窮追不捨,就連她出國按摩時都要大穿幫,以致她只能「猶抱尻川半遮面」,讓人讀了大笑又有罪惡感。

後來,顏訥自主運動的理由,是因為想要擁有完美的身體。以前的情人會直接對她提出整型的建議,「所以,我對自己的身體很自卑,不像她──」指著簡莉穎,「能夠非常自在地展露、對待身體。」不過,近七、八年運動下來,顏訥開始接受身體的不完美,「我比較懂得聆聽身體的訊息,理解自己身體的語言,我覺得這個更重要。」
 

▉身體與創作的結合

請她們談身體和創作的關係,簡莉穎先回答:「因為我是做劇場的,劇場本來就是人和人會非常靠近,而且你會看見各種不一樣的身體,也有演員是小兒麻痺喔。因此就像跟人的相處一樣,我的身體和另一個身體的碰觸、接近,都會是自在的,不會有距離。」她的劇本集《春眠》中,身體亦做為一種自然的主題,會產生各種有機的變化。

簡莉穎在編寫劇本時,身體的細節自然而然會出現,空間也是,舞台上的小房間有什麼樣的擺設與物件,都會具體化,不會是曖昧模糊的。她說:「劇本的空間必須可以在舞台上完整重現,所以我會非常詳實地想像空間、場景如何溶入角色的行動之中。寫劇本,是要建構出一個真實的世界。」如果說運動是對身體的重新創造,那麼劇本寫作就是對空間的再創造吧。

顏訥則說:「我跟小莉不一樣,我沒有辦法自在地跟別人的身體碰觸──」話還沒有說完呢,簡莉穎的魔掌立刻默默地按住顏訥的手臂,顏訥做了很嬌美的驚嚇反應,順帶尖叫一聲,然後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地回答:「我一直覺得自己的身體不美,所以對接近這件事沒有辦法。」再加上小時候因為母親的關係,被迫看性教育影片(這段往事在《幽魂訥訥》也讓人印象深刻),「我在想,會不會就是因為我太早認識身體的構造,從此涇渭分明,沒辦法輕易越界。」

IMG_0029.jpg

IMG_0001.jpg

不過,對現在的顏訥來說,能夠比較自然地看待身體,「我覺得運動和創作都一樣,都是為了找地方安放自己。」而當她比較能夠運用各種文學技藝,安放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後,就想要學習節制的美學。

她舉例說明,健身的人都忍不住會秀大塊肌肉,穿無袖的衣物,就連切個蛋糕也要展示二頭肌的雄壯──一旁的簡莉穎馬上挽起袖子,露出精實的手臂,做怒切蛋糕狀。顏訥說:「可是,我最近覺得,其實可以穿寬鬆的衣物把渾身的肌肉都藏起來,文學也是,這樣才能讓人有想像與進入的空間。那也像做棒式動作,表面是平和的,但其實內在必須發動肌肉力的最大化。」

簡莉穎補充說道:「運動對創作有很多好處,除了修復身體的疲倦和傷害外,還能夠找回生活的規律。」顏訥則頗有深意地說:「其實,運動屬於身體,創作也屬於身體哦。」是啊,這兩者或許是密不可分的也說不定。

▉不要忘記鍛鍊幽默

最後,在攝影師的提議下,簡莉穎與顏訥做了幾組互相拉扯的伸展動作,既要保持自己的固定,同時又得盡可能將對方的身體拉過來,在看似對抗的過程裡──偶爾還真的露出猙獰表情,或在坐地傳球時露出準備殺球的眼神──其實也帶出了彼此的信任與交情。

IMG_0192.jpg

IMG_0237 (1).jpg

明明在進行困難的身體鍛鍊,或是討論嚴肅或荒唐的經驗,顏訥和簡莉穎卻可以迅速將現場切換成樂吱吱的氣氛,感染眾人,連攝影師都笑到手抖。這樣的歡樂場景,在她們的創作中也沒有缺席。

《春眠》附贈的小本子,明明處理的是傷害、暴力與歧視,但簡莉穎卻透過好笑的調度予以變化,成為了火力全開的無厘頭爆笑劇場。顏訥也是,在又一次的出國經血現場,眾目睽睽下,以高竿演技假裝自己被尖銳物所刺,蒙混過去……

是啊,除了運動,幽默感也是需要鍛鍊的。

在總是充滿各種哀傷與痛楚的日常裡,兩人以運動鍛鍊身體,鍛鍊幽默感將之變成遮住肌肉的那件寬鬆衣服,以笑聲阻擋讓人手足無措的片刻,然後,挺直身子繼續走下去。

IMG_0266.jpg              

正面.jpg

幽魂訥訥​
作者:顏訥
出版:印刻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顏訥

1985年生,城市裡的鄉下人。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文章散見各副刊、雜誌、UDN鳴人堂與BIOS Monthly專欄,文學直播節目「作家事」主持人之一。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創作以散文與評論為主。

            

《春眠》正封(300dpi).jpg春眠:簡莉穎劇本集1
作者: 簡莉穎/著, 蔡雨辰, 許哲彬, 汪宜儒/採訪撰文 
出版:一人出版社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簡莉穎

1984 年生,彰化員林人。東華大學原住民語言與傳播系、文化大學戲劇系、台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自2009年至今,劇本創作及編導演作品超過三十齣,為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劇作家。曾獲選2011年4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十位表演藝術新勢力」之一、2012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2015年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駐館藝術家。

如有演出需求,請來信:rheazg@gmail.co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10-24 23:38
專訪》「你相信我吧,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鄭宜農幫李屏瑤進行變臉手術(咦)
左起:音樂人鄭宜農、小說家李屏瑤(小光)。
左起:音樂人鄭宜農、小說家李屏瑤(小光)。

▇ 當一個S遇到一個M

兩個女生故事要從2016年1月3日說起,音樂人鄭宜農寫了一篇臉書文,誠實地告知與音樂人楊大正結束婚姻關係,同時說明了自己當時的情感狀態,為人生做出重大抉擇。小說家李屏瑤心疼她承受的壓力,一邊佩服她的勇敢,便把自己描述女校愛情故事的著作《向光植物》送給當時還不認識的鄭宜農。但鄭宜農當時試圖切斷一切社交關係,一頭栽進宇宙學、植物學、動物學的書籍,熱衷於探問存在的本質。所以那本《向光植物》要到很久之後,才被鄭宜農讀到,也連結起兩人緣分。

鄭宜農說:「那個時候我的世界正在重新建立,有一些新的人進來,我遇到湯舒雯,遇到小光,後來遇到顏訥,就是一批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會變成朋友的人。我花了一段時間摸索該怎麼接受她們帶給我的,那是一個幫助我重新面對這個世界的過程。」

鄭宜農易感,而身處音樂圈的她又形容那是一個「沒有組織的世界」,「但是作家們是很有組織的一群人,他們講話很快,很俐落,每一件事情都能很有條理的去解析⋯⋯其實,那是一個比較強勢的方式,可是那個方式反而對我有用。」李屏瑤以一貫冷靜的語氣說:「妳就是一個M啊。」鄭宜農說對,所以這些人用一個很S的方式對待她,「我就這樣一步步被她們拉出來。」

IMG_0079_0.jpg

問李屏瑤兩人平時都聊些什麼,電影?文學?社會議題?李屏瑤說,「我們平常都在講垃圾話啊,我們好不深喔!」鄭宜農認為那是因為兩人品味契合,在許多社會議題上意見也相近,反而不需要特別討論。只是李屏瑤喜歡鄭宜農總愛丟語音訊息給她,「其實我有一點點故意,我想要對方把聲音放出來」,鄭宜農帶著她招牌的賊笑說完,李屏瑤回應說:「點開訊息一開始就聽到『Hi Hi,你現在在忙嗎?』在公共場合聽超羞恥的!」

▇ 標籤撕不掉怎麼辦?就把它用壞啊!

鄭宜農和李屏瑤的個性是兩個極端。拍照的時候,李屏瑤穩穩地端坐,雙手擺在腿上,腰桿挺得直直的,就像她說話的時候,平穩,精準,在一條軌道上。鄭宜農身上每一個角落都有戲,時而聳肩、擺手,手指頭和腳底板拍響桌面和地板,頻繁調動身體的姿態,如劇本場次的切換。她說話像唱歌,不同話題有各自的節奏,每一句話依照情緒的節拍或停或走,篤定的時候她用力點頭,搭配著銳利眼神,思索的時候她低著身體,一直低到桌面,像要把頭埋進肚子裡。

「我以前不是一個善於表達自己的人,所以我才會寫歌,因為寫歌幫助我統整想法,我的肢體動作也幫助我表達。」鄭宜農是這樣一個敏於細節的人,總在概念通向詞彙的路上再三挑揀,於是那些游移與不確定的模糊性就化為她善於變化的個性。李屏瑤說:「剛認識她的時候,覺得她像是原石,有很多角度,很多保護層,但是你感覺到她是很認真地在磨削自己,呈現最精緻的那些面。」李屏瑤每一句話說完,鄭宜農就用力點頭說嗯,感覺被深深地懂了。

在李屏瑤的那條軌道上,鄭宜農看見一個沒有符號的人。她說,「小光單純喜歡著她感到愉悅的事情」,然後擺了一個憋笑的表情,「比如爬樹,她喜歡爬樹,在樹上喝啤酒,感覺很爽,還拍照給我看。」鄭宜農形容李屏瑤活得很「健康」,不願意被任何標籤歸類,所以常有人說李屏瑤是T,她偏要說自己是少女,是正妹,還有人說她是女神,「既然沒有辦法把標籤拿掉,那我就狂貼,把它們全都用壞。」李屏瑤說。

鄭宜農對於標籤有同樣的排拒,但若李屏瑤是用異質性的矛盾破壞標籤的固定指涉,那麼鄭宜農採用的則是另一種策略:她要懷疑所有工業化生產的定義,甚至要小心翼翼地確認自己存在的本質。所以她身體力行地去體驗那些標籤的意義,正如李屏瑤的觀察:「我覺得她是一個對世間有包容力的人,她的模糊是為了追求更精準的東西。」

IMG_0155.jpg

IMG_0188.jpg

▇ 那些酒精教會我們的事情

若要為鄭宜農的新書《幹上俱樂部:3D妖獸變形實錄》找到一個關鍵詞,「酒」一定是首善之選,她在書裡寫下十八個朋友的故事,故事全都與酒精糾纏。她用酒精交朋友,用酒精記憶失去,標記關係的終結。而鄭宜農的包容讓這些人安心地交付自己,包括李屏瑤。

「我記得我人生第一次宿醉就是⋯⋯」,李屏瑤話還沒說完,鄭宜農像被按下開關,發出「欸~~」的驚呼眼神發亮地看著李屏瑤,看來李屏瑤那次真的醉得很慘。「那晚我走出酒吧跟她說我(的電力)只剩下3%,回家洗澡要抓著毛巾架,像走在一艘小艇上,一直覺得風浪怎麼這麼大。」一直走在直線上的李屏瑤,遇到鄭宜農也學會了放鬆,「我覺得鄭宜農真的教會我好多事情。」

朋友之間的陪伴,是一加一大於二。但是,一個人是好的,兩個人加在一起才會好。關於陪伴,李屏瑤說:「我覺得那是一種互相的動態平衡,所以會有一些互相拉扯的關係,在那樣拉拉扯扯的兩人三腳中,要確認自己的狀態好一點的時候,才會有力氣去確認別人的狀態,才有辦法避免自己倒下去。」即便走到人生關鍵的分岔口,鄭宜農也保持著強烈的求生意志,這時候遇見了李屏瑤、湯舒雯、顏訥這幾株向光植物,她們分享了各自的狀態,沒有非得向著光,同時也作伴摸索黑暗的形貌——那是人生,滋味面貌都更模糊複雜的經驗聚合。

李屏瑤《無眠》中的兩個女生吳凡與林維寧,也是在互相陪伴之中走向新的生命階段,然後她們交換名字,象徵一切歸零。鄭宜農認識李屏瑤之後不再失眠了,她開始戒冷飲,認真保養皮膚,學著對自己好一點,終於知道自己最喜歡的樣子,並且試著一直維持在這樣的狀態。

▇ 面膜準備好了,快來變臉吧

「那就麻煩兩位開始變臉吧。」攝影師桑杉學在一旁說道。

IMG_0219.jpg

IMG_0312.jpg

鄭宜農專注地把面膜敷在李屏瑤臉上時,桌上的化妝鏡映照出兩人的神情:李屏瑤臉上的面膜印著日本經典漫畫《北斗神拳》拳四郎的招牌表情,而鄭宜農繃著滿臉笑意。是因為拳四郎嗎?還是因為兩人絕佳的默契?這一幕看來熟悉,如同《霸王別姬》裡程蝶衣仔細拿著墨筆為段小樓勾臉時的情景,彼時鏡裡人戲合一的真虞姬畢竟留不住下戲後的假霸王,而鄭宜農與李屏瑤的這場戲同樣是不瘋魔不成活,但絕對是搞笑的那種。

即便是性格沉穩灑脫的李屏瑤,在臉上替換了第二張面膜,頓時從拳四郎轉生為夢工廠系列動畫《史瑞克》中的鞋貓劍客,終於還是忍不住扭捏了起來。這讓鄭宜農終於玩偶般地放聲大笑,滿室迴盪著呵呵呵呵的笑聲,為此她誇張地做了一個納悶的表情,問說「欸,今天我們為什麼會在這裡啊?」「還不是因為妳要出書!」義氣相挺的李屏瑤說完,轉身一個走位,還是安分地繼續下一場戲,她們這次翻玩電影《切膚慾謀》的知名場景。平時冷靜的李屏瑤現在臉上盡是呆萌可愛,看來鄭宜農的變臉手術相當成功。

800x800-01.jpg

IMG_0409_0.jpg

3D妖獸變形實錄_立體封_1017.jpg

幹上俱樂部:3D妖獸變形實錄

作者:鄭宜農  
出版:麥田
定價:3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鄭宜農
台灣獨立創作女歌手、演員、劇作家。
不斷變化的美麗星球──最值得期待的新世代女性唱作人。

2007年以電影《夏天的尾巴》出道,並榮獲第44屆金馬獎最佳新進演員提名。曾組樂團「猛虎巧克力」、Special Project「小福氣」,並發行個人專輯《海王星》、《Pluto》,征戰國內外各大音樂節,現場演出實力備受肯定。

這十年來,經歷了演員、編劇、電影配樂、唱作人等身分,展現飽滿及全面的創作才華。舞台下,更嘗試以文學提煉人性潛埋的碎亮輝芒,直面生活、撿拾微小純粹的細節。她既灑脫又夠堅定,散文踩踏於虛實之間,刺穿種種生命的悖反與矛盾;「畢竟身而為人,內心即是黑色的洞,我只希望藉著書寫,在這片黑暗中點燃一抹燭光。」

相關著作:《幹上俱樂部:3D妖獸變形實錄》

立體書 (1).jpg無眠
作者:李屏瑤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屏瑤
1984年出生,台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中山女高,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北藝大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畢業。劇本《無眠》入選牯嶺街小劇場2015年為你朗讀新銳劇本;2016年二月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