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一個人的情人節大餐,食物絕對不會背叛你
與毛奇約好在二魚文化辦公室見面,她以《聯合報》專欄「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及同名粉絲團出道,剛出版同名新書,頗受好評。她剛從國際書展抽身前來,面容有些疲憊,講話還有點喘。我還在思考如何炒熱氣氛,忽然她眼光一亮,大聲說:「來,我們來煮東西吧。」
不愧是「讓煮食成為生活中轉換心情的小儀式,分隔工作與生活」的女子。Action!
與毛奇初次碰面,是在泰順街附近的小食堂,我們邊吃邊談。問她何時開始料理,「剛上北部工作的時候,下班回家很晚了,但就會想要煮東西來吃,煮著煮著好像就上手了,之後也會開始和朋友研究料理。」
讀者對毛奇印象深刻之處,除了文字彷彿與你對話般溫暖自然,應該便是她對食材的理解與運用。「前男友是廚師,所以有機會接觸不同的食材,久了也比較不會怕,那時的確進步很多。」她說完,沒有多補充什麼。
毛奇吃食的第一口都很專心,彷彿要確認了味道合宜,才能安心享用。她客客氣氣,標準鄰家女孩模樣。當她開始敘述自身料理或品嚐食物現場的故事時,便藏不住豪邁的底氣——聊到高檔品酒會現場常看到某些「心懷鬼胎」的小朋友,「拜託,姐來是要好好喝酒的。美眉妳們長大就會懂了啦。」
聊開後,我繼續追問她感情細節,才知道那是一段約會時總在逛食材、品嚐美食、實驗菜色的時光。其他呢?沒有了。她不多談他人私事,這般節制出於體貼,對自己卻能侃侃而談。「煮東西的時候,好像是在跟自己對話。就一直說,不會停。」
吃飯的同時,一個朋友傳訊息過來,是悲慘的情人節前夕分手。一句話血淋淋寫著:「她本來說要煮情人節大餐給我吃的,我這輩子都吃不到了怎麼辦!」見我皺眉,毛奇關心了幾句,我據實以答,她說:「來,跟你朋友說,姐示範一個人的情人節大餐給她吃。」
於是便有了今日之約。我們來到二魚文化,她事先已經準備好食材,牛排肉、蘑菇、奶油、桃子、小美冰淇淋、啤酒一字排開。我問:「就這樣?」她說,就這樣。「你朋友說不定沒有太多工具,所以用最簡單的卡式瓦斯爐,和簡單的食材就夠了啦。一樣很澎派。」
她切水蜜桃,從中段埋入刀身,「這樣只要兩隻手一轉,就可以把果肉卸下來。」卸下的果肉上盤送進烤箱,「這樣子會很有『水蜜桃』的味道喔。」
之後,開始料理主食。我與同事站在旁邊觀賞毛奇煎蘑菇與牛排。那手勢自然,沒有多做什麼,但香氣已經逼人,引得在二魚文化上班的其他人也陸續走出來觀望。沒有多久時間,已經完工,「因為等一下你們還要回書展工作,時間比較急迫,我們就不要讓牛排休息了,直接上。」我還聽不太懂讓牛排休息是什麼意思,毛奇已經擺盤完成,並且運用平底鍋內的湯汁,加入些許調味,直接做成牛排淋醬。
(補充說明:一般來說,牛排煎好之後要讓它在溫好的盤子上休息個幾分鐘。這樣有助於牛肉的組織將肉汁吸回。有休息過的牛排肉吃起來會更啾西。)
同一時間,烤箱定時開關彈起。毛奇輕巧取出水蜜桃,送到我們面前,那熱呼呼的香氣——彷彿烤蛋糕的質感——比原本的鮮果濃重許多。擺盤完畢,再從冰箱拿出小美冰淇淋,打開封口,用湯匙朝杯緣滑了幾道,之後匙身輕旋,竟然挖出了一杓質感神似Gelato的冰淇淋,擺置盤中。輕輕巧巧簡簡單單,大餐與甜點同時完成。
我請毛奇享用大餐,並開始攝影。鏡頭上的她已不似剛進門時疲憊,神情不再黯淡。料理顯然為她撫平了某些生活皺摺之處。「這樣子很簡單吧,一個人,還是可以好好享用情人節大餐。」
才說完,辦公室大門有人走進來,是二魚發行人葉珊,剛從書展回來,一樣滿身疲憊。我們邀她共食,她搖搖頭說,先來瓶啤酒,便取來開瓶器,熟練地打開。「來,乾一下。」喝完第一口,兩個人大笑起來。「國際書展怎麼那麼累啦!吼!」
累了,所以吃一頓好一點的,善待自己。
如果有一萬種撫慰人心的方法,食物應該還排在第一名。
「對了,你同事吃素對不對,快來吃水蜜桃,不然等下又要工作,一定累死。」拍攝完畢,毛奇招呼我們用餐。「你就把牛排吃光。好好吃東西,好好工作,這樣才好。」
由於接下來的採訪時程很趕,我急忙吃完,覺得肚子暖暖的,這才理解毛奇書中那一句「把自己安上齒輪,一格格轉動,確實前進,並在與名為社會生活的巨大機械絞動的同時得到扎實的樂趣」,是什麼滋味。
那天晚上回家後,我把這次拍攝的照片傳給朋友,說是毛奇送給她的禮物,要她開心一點。我的嘴裡仍有烤桃子的清香餘味,心想,如果朋友不會料理,那我就帶幾顆水蜜桃去找她,不知道她有沒有烤箱呢?●
【延伸閱讀.毛奇推薦書單】
娥蘇拉.勒瑰恩,《地海巫師》
一個人的勇氣之書,從逃避黑暗到轉身凝視,成長是開始能夠擁抱分裂的自己。
楊子葆,《味什麼集》
五味雜陳是中年大叔品嚐歲月的點滴,認真吃,認真想,真好看。
桐島洋子,《聰明女子好廚藝》
下廚不是為了取悅誰,料理本身就是「一連串果敢的實踐與決斷」,女性主義者的食物書。
【延伸閱讀.葉珊推薦書單】
村上春樹,《遠方的鼓聲》
日常無趣,一定要熱切擁抱下一次遠走的期待啊。
許菁芳,《臺北女生》
在以為沒有以後的以後裡,繼續相信真愛。
伊蓮.秀黎諾,《法式誘惑》
一個人的日子裡,正是練習誘惑的好時候。
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 |
毛奇: 本名蕭琮容,深夜時段起家,烹煮料理以明志,作為在都市求生的方法。 人類學學徒,曾經行走異國與台灣鄉鎮尋訪食物產地與人群,怎麼吃,如何吃,跟誰吃的溫存蘊藉的種種故事所在多有。出社會後,從事文字媒體與影像工作,透過副刊專欄一畦小小的園地,用烹煮食物與書寫跟人們說說話。 相信吃東西的時候,是人離自然最接近的神聖時刻。 |
歐美書房》美國出版界最大的惡夢—川普執政如何影響美國出版產業
美國總統川普自上任以來,在經濟、政治、外交、移民上的瘋狂政策,無時無刻不佔據著新聞版面。然而川普的影響力並不止在這幾個層面上,這位美國有史以來最受爭議的總統,也正對出版業及整個創意產業造成巨大衝擊。如果說愛看書的歐巴馬是出版產業最好的朋友與推手,那麼不愛看書、講求速食(instant satisfaction)不講求事實的川普,則可能是出版產業所面臨過最大的惡夢。
▉文化預算大幅刪減
以房地產致富的川普,反知識傾向(anti-intellectualism)眾所皆知。他曾表示沒有時間看書,認為看長篇文章或書本是浪費時間,他只讀「段落、特定領域、章節」。
競選期間,川普就曾多次提及,他當選後將刪減人文藝術預算及科學研究預算。果不其然,上任前一天,The Hill 新聞隨即報導,川普的交接團隊已經計畫刪減多項政府預算,比如私有化製作大量知識性節目的公共廣播公司(Public Broadcasting)──包含普受美國知識份子支持的公共電視台(PBS)及公共廣播電台(NPR)。
計畫中也預計全數砍掉國家人文補助和國家藝術補助。這兩項補助是作家、藝術家、年輕學者、小型獨立出版社,甚至圖書館最重要的補助來源之一,整體金額只是政府總預算中的九牛一毛,但對於藝術創作者的重要性卻非同小可。這些預算刪減提案,正式確認了川普政府對於知識與藝術產業的立場,也震撼了美國出版界,讓所有大型出版社及出版傳媒紛紛同聲一氣發表聲明,捍衛知識與藝術的價值。
在競選期間及上任後的這段日子,川普對於「言論自由」的不尊重、箝制與報復,也是讓出版業及整體創意產業不安的根源。去年(2016年)當他的副總統候選人彭斯(Mike Pence)前往百老匯欣賞歌舞劇《漢彌爾頓》(Hamilton: An American Musical)時,該劇立場左傾的自由主義派演員群,在台上對彭斯唸了一封批評有加的請願信,隔天,川普即親上推特要求《漢彌爾頓》演員道歉。
▉無視出版倫理
姑且不論「漢彌爾頓」卡斯群公開挑戰彭斯的做法是否得宜,川普雖然無懼於霸凌他人,對於外界對其個人和團隊的批評卻經常訴諸報復及箝制,這當然與出版社奉為圭臬且賴以生存的「言論自由」原則背道而馳。
對知識與學者的不重視,加上對言論自由的箝制主宰,都更強化了川普政府對「事實」的選擇性認知。CNN報導指出,川普親選的國家安全顧問克萊莉(Monica Crowley)2012年重批歐巴馬政府的《他X的到底發生什麼事?》(What the (Bleep) Just Happened?),書中有多處抄襲。原出處對比書中段落一字不差,抄襲是鐵的事實,但川普團隊仍然跳出來為其人馬護航,發表聲明指出:克萊莉的書是由美國著名出版社HarperCollins出版,有出版社的聲譽背書,她的書絕不可能有抄襲情事,這樣的指控只是出於政治動機。
這樣的回應,等於直接槓上了出版社,將責任推給HarperCollins,並以HarperCollins的出版名譽做為籌碼。幾天後,HarperCollins宣布將克萊莉的書從所有通路全面下架,打了川普政府護航自己人的舉動一巴掌,直接承認克萊莉的書確實抄襲。這一仗雖然HarperCollins打得漂亮,不向政治勢力低頭,卻也讓出版界極度憂心,川普政權對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視與相關決策,前景堪憂。
▉出版計畫全面洗牌
除了政策與立場的傾向令普遍左傾的出版業疲於應付之外,川普的意外當選,也讓一直以為希拉蕊篤定當選的出版業措手不及。原預定出版、討論共和黨全面崩盤的「自省書」,或者繼續攻擊希拉蕊的「對抗當權者書」,在川普確認勝選後,出版計畫不得不全面洗牌。
針對選舉後沮喪挫敗的選民,出版業開始計畫出版所謂的自救書(self-help),及更多對抗川普執政的評論書及回憶錄。比方在川普正式宣誓就職前,即有出版社推出了《熬過川普執政指南》(The Trump Survival Guide),另有出版社集結27位支持自由及進步主義的各界評論家,推出反川普短文文集《我們現在該怎麼做》(What We Do Now)。
回憶錄方面,最受矚目的當然是希拉蕊新近簽下的出版計畫。這本預計2017年秋天出版的回憶錄,將以影響希拉蕊至深的名言為主幹,但最大賣點則是她對於本次大選的反思。另一本萬眾期待的回憶錄,是來自屢成為川普批評箭靶的NBC女記者圖爾(Katy Tur)。大選期間,圖爾負責報導川普的競選新聞,對他批評有加。而川普對這位身為女性的新聞記者,則極盡羞辱詆毀之能事,不但稱她「三流記者」、為她取了個帶有貶義的小名「小凱蒂」(Little Katy),並在佛羅里達及南卡羅來納等地的造勢晚會中煽動支持群眾譏笑她。曾經收到川普支持者死亡威脅的圖爾,歷經這一切卻始終不為所動,強勢以對,也因此成為上遍左傾政論節目的明星記者。圖爾將匯整這段報導川普勝選之路的心路歷程,回憶錄《難以置信》(Unbelievable)同樣預計2017年秋天出版。
▉偏激仇恨言論登上出版殿堂
另一方面,保守選民浮上檯面,也使得知識份子主導的出版業,不得不重新看重右派選民的閱讀喜好。美國各大出版集團大多原本就有立場較保守的出版品牌,但向來並不受主流社會注意。自從川普當選後,右派人士與出版大老的出版計畫急速增加,也開始受到放大檢視,甚至造成左派作家集體抵制此類作品出版社的爭議。
川普執政後,一路支持他的極右派新聞媒體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在廣大保守民眾的人氣,加上在位者的加持下,地位水漲船高,也開始主導輿論與話題走向,一步一步從網路開始,掌握實體出版的發言權。布萊巴特的資深總編輯波拉克(Joel Pollack)搶在川普正式就職前出版了《川普如何贏得選戰?》(How Trump Won?),捧川普、嘲諷希拉蕊,保守讀者反應熱烈,一路暢銷。
近期最大的右派出版爭議,是布萊巴特新聞網最惡名昭彰的技術編輯宜諾普洛斯(Milo Yiannopoulos),居然也與出版集團賽門舒斯特(Simon & Schuster)旗下的保守出版品牌門檻(Threshold)簽下了天價出版合約。根據報導,門檻出版社砸下25萬美元的預付款重金簽下宜諾普洛斯,3月即將推出新書《危險》(Dangerous)。
25萬美元的預付款支付給從未出版過的新人,在出版界史無前例,也說明了出版社多麼相信宜諾普洛斯有足夠的魅力讓此書熱賣。而正如所料,此書的出版訊息一出,預售量成績馬上走紅,書未上市就成了亞馬遜的銷售冠軍。
▉憂心人士群起抵制
以憤世嫉俗、貶低自由派人士及污蔑女性等偏激仇恨言論(hate speech)受到歡迎的宜諾普洛斯,在自由派人士眼裡,是個再危險不過的人物。他的推特先是因偏激言論被停權多次,最後更終身被禁止使用推特。大型出版社居然給予這樣的人物更大的發言權,讓他掌握更傳統持久而主流的發言平台,這讓許多自由派人士憂心仇恨言論的主流化,並失望出版集團為了利益折衷了心中那把道德的尺。
與賽門舒斯特旗下的童書出版社合作的眾多童書作者及插畫家聯名寫了一封公開信給集團首長,抗議出版商與宜諾普洛斯的出版協議。芝加哥書評網站(Chicago Review of Books)也宣布抵制賽門舒斯特,此後一年都不評論隸屬該集團的出版品。連著名的女權主義者,著有《糟糕的女性主義者》(Bad Feminist)等暢銷書的蓋伊(Roxane Gay),也取消原訂與賽門舒斯特旗下子出版社合作的新書計畫。蓋伊表示她無法容忍自己為女性發言的書,與一本散播仇恨與煽動民眾的書在同一家出版集團出版。
川普執政對於出版界的影響,重點並不在於他是共和黨員,而是他與出版界所信守的原則往往背道而馳。然而更令人憂心的是,川普的崛起所帶起的保守派煽動人士正在佔據出版平台,他的勝利正逐步正當化某種對話模式及出版模式:當攻訐、報復與污蔑可能變成出版主流,當仇恨言論讓大型出版社買單,登上書籍殿堂,川普執政證明了出版道德可以輕易被收買,出版原則可以輕易妥協。這場出版界的惡夢,比任何決策的影響更深遠。●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