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 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 ~ 1986)
出生於英國西北的切希爾。曾就讀劍橋大學,但中途輟學。也曾短暫於倫敦國王學院研習醫學,但1929年決定隨詩人好友奧登(W. H. Auden)前往柏林,在當地待了四年,正好見證納粹在德國的興起。離開德國後曾旅居歐洲各地,包括葡萄牙、荷蘭、比利時、丹麥。於1939年來到美國加州,二次大戰也隨即爆發,餘生即定居於此。
伊薛伍德的作品以自傳色彩濃厚著稱,甚至不避諱直接以作者本名作為書中敘述者的姓名,但也曾謂書中的伊薛伍德未必就等同於現實中的伊薛伍德。其餘代表作品包括《單身》(新經典文化)、《All the Conspirators》、《Prater Violet》、《Down There on a Visit》、《A Meeting by the River》、《The World in the Evening》。
小小科學人:100科學大發現 100 Things to Know about Science
艾力克斯.弗斯(Alex Frith)、米娜.雷希(Minna Lacey)、傑羅姆.馬丁(Jerome Martin)、喬納森.梅爾莫斯(Jonathan Melmoth)著,費德里柯.馬里亞尼(Federico Mariani)、荷黑.馬丁(Jorge Martin)繪,張容瑱譯,小天下文化出版,480元,適讀年齡:8歲至12歲。 推薦原因:
木星可能會下鑽石雨、有些動物冬眠會停止呼吸、海洋裡最深的地方比世界最高峰的高度還要深……本書包含天文、地理、化學等各種面向,一頁介紹一種科學知識,孩子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閱讀,彼此沒有顯著的關聯性,但都非常有趣好玩。滿滿的插畫,少量的文字,獨特的圖表與數據,讓每一篇科學發現,都顯得精采有趣。【內容簡介】
愛麗絲夢遊仙境:摺紙故事書 Alice in Wonderland in Origami
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著,葉子工作室(Lá Studio)繪,林琬淳譯,大石國際文化出版,550元,適讀年齡:4歲至12歲。 推薦原因:
來玩吧!陪孩子一邊讀故事,一邊摺紙,讀完書,還可以摺出整個故事的人物。本書不只有動人的插圖,摺出來的角色更加可愛。
經典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角色一一跑到真實世界。這本書的摺紙不單是噱頭,有些角色雖然有點難度,不過只要親子合作,都可以享受到手做的樂趣,連大人都會覺得十分好玩,有被療癒的感覺!【內容簡介】
奶奶臉上的皺紋 The Lines on Nana's Face
西蒙娜.希洛羅(Simona Ciraolo)著,黃筱茵譯,三民書局出版,299元,適讀年齡:3歲至5歲親子共讀,5歲以上可自行閱讀。 推薦原因:
「奶奶,你會介意這些皺紋嗎?」孩子問。
「一點都不會。你知道嗎?我就是把回憶保存在這些皺紋裡!」奶奶說。
傳統的審美觀裡,並不太懂得去欣賞皺紋,總認為皺紋代表老態、醜陋、陳舊。本書運用新的角度詮釋皺紋,透過抒情的方式,用皺紋對比人生經歷,帶領小朋友認識老人家的生命故事。老奶奶也曾經是個孩子,像故事中的孫女一樣。祖孫的互動非常溫暖而動人。【內容簡介】
狼來了!人來了! The Wolf who Cried Boy!
詹姆斯.歐尼爾(James O’Neill)著,羅素.艾托(Russell Ayto)繪,陳郁潔譯,格林文化出版,280元,適讀年齡:3至8歲 推薦原因:
有一隻小狼,他覺得自己很勇敢,其實他沒有;有一個小男孩,他覺得自己很勇敢,但其實他也沒有。
「人來了!」小狼大喊。「狼來了!」小男孩大叫。
改編自經典寓言故事《狼來了!》,通過對比的方式,以藍色代表人類,以綠色代表狼群,藉由色塊與豐富的插圖,表現了不同族群之間,有著對彼此相異的理解。故事活潑,筆觸簡練。雖不是很新穎的觀念,但透過圖像語言,巧妙地改寫成另一個有趣的故事,呈現出新意,十分引人入勝。【內容簡介】
5月伴讀 劉霽vs.小子》第五章:不用廢話了,戰!打到你叫我師父。
小子:我可以認同你們說的「當書是贏家,編輯和設計才是贏家」這句話,書的成果也是設計的成果,設計身為創作者絕對也是希望呈現最好的結果,讓書成為贏家。不過今天我們是拳腳上的爭辯,對於武術我有完全占上風的自信,先別說什麼內外家分別,以鍛鍊的程度來說你應該知道自己打不過我吧。
劉霽:今天的勝負不見得是最後的勝負。既然我們最終的目的都不是把對方完全打倒,那麼你能不能在我的手下達到你所謂的極限也還不可知,如果你沒辦法達到你說的極限,那麼我就不算輸。而且就算今天你能把我打倒,十年之後不見得還可以再把我打倒。
小子:這又要回到我之前說過的,你怎麼知道十年或二十年之後你就會強到我沒辦法打倒?如果今天的結果不算結果,那我們也不用打了,這次比武並沒有意義。非得要打,輸的人也要乖乖認輸吧。
劉霽:輸了當然還是輸了,只是沒有達到目標的贏也並非真的贏,就像他們下的標題一樣,要打到對方叫師父是不可能的。就算拳腳分得出勝負,但編輯與設計的問題卻是要越辯越明的,其實這幾個禮拜以來我們或多或少不也都有一部分同意對方說過的話嗎?今天就看我們能從過招當中找出一個正確的方向,而不是誰最終會說服誰。
小子:說這麼多,不管你同不同意,總之今天會有一個結果。如果你不服,認為不能完全代表勝負,很簡單,我們換個項目再比。
劉霽:雖然今天這場是免不了的,但既然是編輯與設計之間的決鬥,不論誰勝誰負,打完了還是要在本職上再印證今天的結論。否則這只是拳腳過招而已,不能代表什麼。
小子:好啊,來啊,題目你開啊!
劉霽:《American Psycho》,1991年出版的心理驚悚小說,是90年代最具爭議性的小說之一。講述美國大都會的高壓生活所造就出的一位身處上流社會、受過良好教育,甚至在華爾街擔任要職的連續殺人魔。這本小說你做不做?
小子:就來做啊,看看最後誰才能讓書成為贏家!不過在做書之前,我們廢話已經夠多了,拿出你最好的本事來吧!●
採訪:王離
攝影、導演、剪接:王志元
柏林故事集
作者: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
譯者:劉霽
出版:一人出版
定價:52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 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 ~ 1986)
出生於英國西北的切希爾。曾就讀劍橋大學,但中途輟學。也曾短暫於倫敦國王學院研習醫學,但1929年決定隨詩人好友奧登(W. H. Auden)前往柏林,在當地待了四年,正好見證納粹在德國的興起。離開德國後曾旅居歐洲各地,包括葡萄牙、荷蘭、比利時、丹麥。於1939年來到美國加州,二次大戰也隨即爆發,餘生即定居於此。
伊薛伍德與洛杉磯藝文界多所往來,也曾參與編劇工作,並持續寫下多本小說。在風氣未開的當時,同志身分亦廣為人知,與畫家唐巴卡迪(Don Bachardy)至死不渝的戀情蔚為佳話。
伊薛伍德的作品以自傳色彩濃厚著稱,甚至不避諱直接以作者本名作為書中敘述者的姓名,但也曾謂書中的伊薛伍德未必就等同於現實中的伊薛伍德。其餘代表作品包括《單身》(新經典文化)、《All the Conspirators》、《Prater Violet》、《Down There on a Visit》、《A Meeting by the River》、《The World in the Evening》。
譯者簡介:劉霽
大學念中文系,研究所於英國研讀文學與電影,以讀小說看電影為本分。創立一人出版社,總是把創作、翻譯與出版混為一談。譯有《影迷》、《再見,柏林》、《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柏林最後列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