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格推理派始祖江戶川亂步(エドガワ.ランポEdogawa Ranpo,1894-1965),乃以美國推理小說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日語讀音為筆名,於日本最為自由爛漫的大正時代(1912-1926)開始文學創作。興許真是被充滿自由民主氣味的大正浪漫召喚,〈兩分銅幣〉(1923)、〈D坂殺人事件〉(1925)橫空出世,就此奠定了日本推理小說的基石。
我想變成綠色的……
나는 초록
柳珠永著,徐鳳擎譯,大穎文化出版,290元 推薦原因:
「綠色、綠色……變成可愛的小仙人掌好嗎?可是,媽媽就不能抱我了。」
小主人翁看著媽媽打毛線,開始想像自己變成各種綠色的東西:仙人掌、小蟲子、烏龜等等。文字簡練,畫風可親,童趣十足。在反覆的想像中,都有著簡單的苦腦,每次不同的化身中,小主人翁都會想起自己的母親,親情的描繪素樸卻動人。【內容簡介】
金色的盤子 Der Goldene Teller
貝妮黛・華茲(Bernadette Watts)著,林真美譯,水滴文化出版,340元
推薦原因:
貝拉去好朋友莉茲家玩時,偷偷地把金色的盤子放進了自己的口袋。回家的路上,她覺得這個盤子越來越重了……
類似「偷竊」這樣具有道德教育的情節,在給孩子的讀本中,很容易流於教條,但本書沒有這個問題,故事十分流暢、乾淨,且具說服力。
全書以文學方式探索兒童的心理與人性,從「想擁有漂亮東西」的慾望,轉變成內心愧疚的情緒轉折,以及面對好朋友的人際關係,都處理得細膩且深刻。【內容簡介】
小飛的作文課 Ralph Tells a Story
文、圖:艾比.漢倫(Abby Hanlon),孫晴峰譯,上誼文化公司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我們老師總是說,故事無所不在!」
「啊!!!我不知道要寫什麼啦!」
主角小飛每次上作文課總是很苦惱。他苦思磨蹭了好久,好不容易終於寫出一句:「我有一次在公園裡,有一隻尺蠖爬到我的膝蓋上。」接下來,同學們開始舉手發問,小飛於是在腦海中,展開了一段故事之旅……
作者傳神地描繪孩子面對寫作的困境,生動地表達課堂上的互動如何激發想像。帶領讀者從幼童寫作者的個人經驗,推進到想像、文字書寫,這趟完整的寫作之旅,比強記任何作文範本都更珍貴。【內容簡介】
小狼不哭 Virginia Wolf
琪歐‧麥可莉兒(Kyo Maclear)著,伊莎貝爾‧阿瑟諾(Isabelle Arsenault)繪,黃筱茵譯,字畝文化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當她生氣的時候,整間屋子開始跟著她往下沉,上面變成下面,明亮變成昏暗,高興變成沮喪。」故事中的妹妹維吉尼亞像一隻小狼,作者的靈感來自知名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Woolf音近Wolf,狼)與畫家姊姊凡妮莎‧貝爾的故事。
本書描述一個孩子如何幫助另一個孩子走出黑暗。妹妹陰鬱的語言總帶有文學的想像,而姊姊除了耐心與溫暖,更以繪畫進行藝術陪伴與治療。圖像語言明確,黑暗與明亮的層次清晰,是兼具文學趣味的圖像書。【內容簡介】
神之墜落 A God in Ruins
凱特‧亞金森(Kate Atkinson)著,游鈞雅譯,高寶文化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作者有如織錦般的細膩鋪陳,把一位二戰飛官推入生與死的永恆輪迴,而這也正是墮落天使的宿命。
貼近戰爭的故事,細緻描摹人生況味,內容豐富且有發人深省處。時空跨距皆龐大的時代劇,果然戰爭催逼出人最無奈的性格,由雲端直墜到地下去。【內容簡介】
人道經濟──活出所有生物都重要的原則:在公園及海灘撿起塑膠垃圾;減少個人製造的垃圾;買車選燃油效能高的,多騎腳踏車、走路代替開車 The Humane Economy: How Innovators and Enlightened Consumers Are Transforming the Lives of Animals
韋恩?帕賽爾著,蔡宜真譯,商周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作者整理出一份精細詳實的動物福利指南,並提醒我們一件常常轉頭不去面對的事:不懂得善待動物的文明,又怎麼會善待人呢?
動物權益並不是情緒化的議題,它有知識的歷史與方法的累積,本書使我們了解,人類是有選擇的,其中選擇做出某些改變,是有其價值所在。生與死都要有尊嚴,不只是為人的道理,本書完整論述使用動物並善待動物的思維,並找到在既有商業模式中可行的方案。【內容簡介】
倒帶人生:一個劍橋遊民的生命啟示課 Stuart: A Life Backwards
亞歷山大‧馬斯特(Alexander Masters)著,溫澤元譯,時報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這本倒過來的遊民小傳,寫的是人生怎麼把一個無憂無慮的小男孩逼成街友。但別以為街友就可憐兮兮的,他們的日常也可以跟Vivianne Westwood的服裝一樣,華麗而有機。不,說不定我們才是真街友,看看我們對成功人生的定義,實在貧瘠得可憐。
這本非典型且可資借鏡的傳記寫作,既能挖掘可能被河蟹掉的細節,也將對書寫與再現的複雜反省,自然融入書寫當中:不吝辛辣,也為優點。非典型遊民的田野筆記,見證何謂高手在民間。如果精彩生活才算存在,他的故事簡直在鞭斥布爾喬亞的世界觀。【內容簡介】
馬偕的孩子說故事:來看偕叡廉 Even about the Weather: a Visit to George William Mackay
偕叡廉(George William Mackay)口述,偕瑪烈(Magaret Mackay)記錄,林一真譯,宇宙光文化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偕家族」是台灣史上神奇的一頁,開枝散葉,臥虎藏龍,如今有了偕叡廉的口述,更令人好奇接下來的發展。
本書是「馬偕學」又一章,具口述歷史的生動內容與資料價值。父親馬偕是奇人,原來兒子也是。偕叡廉講故事的實力意外地強,一個時代竟能如此生動地記下,史料有價值,也頻見趣味。【內容簡介】
亂步專題之3》亂步的「詭計」:在左右兩極中擺盪的〈芋蟲〉
日本本格推理派始祖江戶川亂步(エドガワ.ランポEdogawa Ranpo,1894-1965),乃以美國推理小說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日語讀音為筆名,於日本最為自由爛漫的大正時代(1912-1926)開始文學創作。興許真是被充滿自由民主氣味的大正浪漫召喚,〈兩分銅幣〉(1923)、〈D坂殺人事件〉(1925)橫空出世,就此奠定了日本推理小說的基石。
▉從本格推理說起
要了解亂步,我們首先得了解何謂本格推理派。
「本格推理」是日本推理小說的流派之一,又被稱為正宗、正統、古典派或傳統派。此派以邏輯至上的推理解謎為主,透過驚險怪誕的情節、耐人尋味的詭計,展開故事情節。儘管亂步對推理小說抱持著相當寬容的態度,認為各種類型的文學風格、文學表現、社會性與推理匯流,可以產生多樣性的推理小說,但作為本格派的開山祖師,他也強調推理小說還是應該以「詭計」為核心。這正是本格派最大的主張,也是其與戰後興起的、以松本清張為首,企圖用推理小說展現社會性以及對世界發問的「社會派」最大的不同。
了解了本格派的主張之後,再來看被視為「本格推理之父」的亂步,在1929年發表於娛樂雜誌《新青年》上的短篇小說〈芋蟲〉的發表過程、當時的評價,以及後來的研究成果時,很難不讓人產生一些好奇。
(以下涉及小說及電影情節的描述)
〈芋蟲〉(亂步最初以此定名,發表時主編延原謙改名〈惡夢〉,後收入小說集時恢復原名。繁體中文本收於2016年獨步文化所出版《人間椅子》)是以退役的陸軍中尉須永和太太時子為主人公。為國征戰的須永在戰爭中保住了性命,回到日本,但他的四肢被截肢,只剩下四團肉塊,失去聽覺和說話能力,只剩下視覺和觸覺,完全失去生活能力,五官盡毀,成為時子口中「慘絕人寰的殘廢」、「黃色肉塊」、「古怪畸形的肉陀螺」、「土偶般的人」。以此為代價,須永換來了「帝國日本」頒發的金鵄勳章,以及媒體大肆報導其軍功的戰時剪報。
有一段時間,勳章和剪報成為須永的生存動力。然而,當勳章和剪報已無法讓他的精神得到慰藉時,他開始對時子無節度地索求性愛。而時子的性慾亦被丈夫喚起,後來甚至把他當成玩物,任意地對他進行性虐待。從此,與世隔絕的兩人像是兩隻動物般,天天沉溺在變態性愛的交歡中,生活成了只剩下異色性愛循環的修羅場。
就在這種無節制性愛SM的肉體歡愉中,時子驚覺潛藏於自身內部的動物性和暴力性已然蠢蠢欲動,即將輾壓正常的人性。時子被即將失去人性的恐懼感和罪惡感交相侵逼,並衝垮了最後的防線。她遷怒於把自己變成動物的始作俑者須永,盛怒之下,挖掉了他的雙眼。由此,須永喪失了所有與外界聯繫的感官,徹頭徹尾地成為「一具真正的行屍走肉,一個完全的肉陀螺」。最終,這導致了須永的自殺。
▉兩種評價:怪誕異色與反戰小說
這篇亂步自己都視為力作的短篇小說,外界的評價多重,且論述迥異。簡單歸納小說發表當時得到的評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怪誕趣味的極致表現,且是具有性虐待色彩的異色小說;另一則認為這是一篇具有反戰色彩的普羅文學力作。直到戰後的亂步研究者們,仍然是在這兩種論述中,各執己見。
而亂步本人如何看待這個結果呢?他表示,這篇作品並非為左翼意識形態而寫。雖然他討厭戰爭,但比起戰爭、和平和左翼,百倍強烈且根本性的出發點是在於「為什麽神要創造人?」同時他也指出,這篇並不是偵探小說,只是描寫「極端痛苦、快樂和慘劇」的作品。顯然,比起替意識形態背書,亂步懷抱的是探索「人」這一更巨大深層的立意和野心。
不過即便亂步如此說明,日本政府還是嗅出了〈芋蟲〉中潛藏的危險氣味,認為這篇描寫失去四肢、無法言語的殘疾軍人和其妻子悲慘、變態性慾生活的作品,有害時局,危及「安寧和風俗」,因此在即將步入大東亞戰爭前夕的1939年,下令禁止出版。
如此一篇描寫「極端痛苦、快樂和慘劇」的作品,到了21世紀,又會被如何詮釋呢?近期,丸尾末廣、若松孝二這兩位創作者,分別以漫畫和電影的形式,再次詮釋解讀了亂步的〈芋蟲〉。
1956年出生於長崎的異色漫畫家丸尾末廣,從不諱言自己對亂步的接受與喜愛,在此之前,他亦曾將亂步的《帕諾拉馬島綺譚》漫畫化。可以說,丸尾擅長的乖張獵奇,與亂步的怪誕詭異一拍即合。他借用亂步的作品,以自己的異色詭譎畫風,對那些隱藏在暴力和欲望背後的深層人性,進行更赤裸裸的刺探與挖掘。
在丸尾末廣的《芋蟲》(2009)中,他以慣用的兼及情色與暴力的超現實筆觸,透過一幅幅暴力、詭譎、變態的畫面,再現亂步的作品。丸尾特別著重於表現時子強盛的性慾和深層的罪惡感,以及在這兩種心理狀態交錯之下,所產生的視覺刺激與情緒高潮。
藉由時子一次次與須永交媾的畫面,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時子處在理性/感性、罪惡感/性慾的雙重侵襲,但這種侵襲卻反而更使她的肉體得到了至高的歡愉與高潮。越快樂越墮落,越墮落越罪惡,高潮過後,席捲而來的罪惡感又讓時子羞愧萬分。一次一次的交媾,一次一次交媾後的快感,也一次一次地敲打著時子的道德邊界。最後,壓力鍋爆炸,快樂到死。
丸尾雖然加入了自己的色彩和思考,但基本上是承繼亂步的風格,並無對原作有太大的改動。但〈芋蟲〉到了日本四大情色導演之一的若松孝二(1936-2012)手上時,這位同樣以異色風格聞名的導演,則完全翻轉了這個作品。電影《慾虫》(2010)說是改編自〈芋蟲〉,但其實只保留了原作中因戰爭喪失四肢的軍人與妻子的關係,在時空背景和故事架構上,都有大幅的變更。
原作並無明確指出男主人公是參與了哪一場戰爭,但就原作的發表時間推測,很可能是1918年到1922的日本出兵西伯利亞(丸尾選擇以此為時空背景),或是發生在小說發表前一年的日本出兵山東(濟南慘案)。但若松把時空背景往後推到中日戰爭,具體則落在1940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敗戰」的這一時間段。
原作中的時子和須永,在電影中更名為茂子和黑川久藏。電影一開場,中日戰爭的歷史紀錄影像與久藏在中國戰場凌辱婦女的畫面交錯,接著就是在中國戰場喪失四肢和聽說能力的久藏被送回故鄉,故事由此展開。
喪失四肢和聽說能力的久藏被鄉民奉為「軍神」,鄉民不僅把戰時很難得到的珍貴食材奉獻給他,甚至還會對他行膜拜之禮。而身為「軍神」之妻的茂子也搖身一變,成為「軍神之妻」、「帝國軍人之妻」。從此,茂子唯一的工作就是服侍「軍神」,即使這位「軍神」只是個每天只會吃、只會睡,性慾無窮的廢物,但這一切都是在向國家「奉公」。這是為了國家好,是身為女性,身為「軍神之妻」、「帝國軍人之妻」必須背負的銃後責任,畢竟「家庭是最後的決戰場」。
然而,在照顧的過程中,茂子漸漸地變得比久藏更在意這個「榮譽」。為了保護這個「榮譽」,在流淌家中的收音機戰情報導聲中,茂子無止盡地向「軍神」提供肉體的慰藉,好滿足「軍神」無止盡的慾望。但久而久之,她逐漸地厭煩這種供需關係,加上對以往久藏因她生不出孩子而暴力相向的不滿,她開始在精神和肉體上虐待「軍神」。此時,性愛也成為一種獎賞,不是索求即有,久藏必須先讓她得到「榮譽」的光環,她才願意提供肉體供「軍神」享用。
至此,茂子不再是男性可予取予求的對象,也不是性慾宣洩的出口,更不是生產工具。她掌握了權力,具有主導權。而久藏則在這種性別位階和權力的逆轉中,把自己與在中國戰場上被自己暴力凌辱的女性位置置換,這不僅觸發了他的罪惡感,亦引起了嚴重的戰爭創傷症候。戰爭經驗開始成為一場永遠不會結束的惡夢,像蛀蟲一般,無時無刻不啃蝕著久藏僅剩不多的內在精神。因此,當玉音放送傳遍日本之際,這位苟活下來的「軍神」,選擇與「帝國日本」一起終結自己的生命。
根據以上敘述,我們可以得知,若松基本上只保留了〈芋蟲〉的骨架,而重建了肉身後的《慾虫》,幾乎已是全新的故事。藉由這種翻轉,曾拍過日本聯合赤軍紀錄片的若松,清楚地向觀眾表達了他的觀點——人性是如何地被戰爭摧毀。這意味著《慾虫》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反戰故事。
從漫畫《芋蟲》到電影《慾虫》,丸尾和若松兩人對亂步的承繼與翻轉,似乎又重現了當年的亂步研究者對〈芋蟲〉的兩種不同詮釋和評價。雖然,一部充滿怪誕風格的異色小說,也可能同時具備反戰色彩,但小說版〈芋蟲〉留給讀者的廣大想像空間和推理線索,讓不同的讀者隨時可能出現不同的解讀和詮釋,也因此,該作就像鋼琴上的節拍器,始終在左右兩極中擺盪。對於這個文學史上特殊的情況,我們或許可以提出一種浪漫的假設——這正是亂步給讀者設置的最大的「詭計」吧。●
人間椅子
】
作者: 江戶川亂步
譯者:王華懋
繪者:中村明日美子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二銭銅貨
作者:江戶川亂步
譯者:劉子倩
繪者:中村明日美子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D坂の殺人事件
作者:江戶川亂步
譯者:林哲逸
繪者:中村明日美子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芋虫
作者:江戶川亂步、丸尾末廣
譯者:黃鴻硯
出版:臉譜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江戶川亂步
本名平井太郎,生於日本三重縣名張町。江戶川亂步(EDOGAWA RANPO)為筆名,取自現代推理小說的開山鼻祖美國小說家愛德格‧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的日語發音エドガー‧アラン‧ポー。
1923年在《新青年》發表備受高度評價的處女作〈兩分銅幣〉,從此展開推理小說創作。戰前日本推理小說通稱為「偵探小說」,之後在江戶川亂步的倡導下,於1959年為「推理小說」所取代。
1925年1月,《新青年》刊載〈D坂殺人事件〉,名偵探明智小五郎初登場。此後,相繼發表了以青少年為目標讀者的《怪人二十面相》、中篇故事〈陰獸〉等,寫作風格多變,並撰寫大量評論文章。身為重量級作家,江戶川確實掌握了推理小說的本質,通曉推理小說是一種從邏輯上解開謎團的文學,稱之為日本推理小說領域的開拓者當之無愧,而他同時也是日本本格派的代表性人物。
相關著作:《D坂殺人事件(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人間椅子(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兩分銅幣(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孤島之鬼(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少年偵探團》、《帕諾拉馬島綺譚(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幻影城主》、《怪人二十面相》、《蜘蛛男》、《詐欺師與空氣男》、《陰獸(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魔術師》、《黑蜥蜴》。
繪者簡介:中村明日美子
日本重量級漫畫家,作品內容橫跨少女漫畫與青年漫畫,畫風大膽俐落,散發壓抑的情色感,故事調性前衛耽美,從豔麗且滿溢情色官能的作品,到青春颯爽的日常浪漫題材都可駕馭,多變及異色風格讓她贏得不分年齡,擄獲藝術及大眾雙方的讀者。
繪者簡介:丸尾末廣
1956年1月28日出生於長崎縣。24歲時以〈繫緞帶的騎士〉出道。25歲時出版首部單行本《薔薇色的怪物》。此後,陸續發表許多漫畫、插畫作品,以挑戰禁忌的獨特題材、劇情及表現手法獲得廣大人氣,知名作品有《少女椿》、《犬神博士》等。2009年以改編自江戶川亂步原著的《帕諾拉馬島綺譚》得到手塚治虫文化賞新生賞。《芋蟲》是他第二部改編自江戶川亂步的作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