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變身章魚來作畫!Anouk Ricard以詼諧幽默筆觸獲安古蘭國際漫畫大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Anouk Ricard 獲頒第52屆安古蘭國際漫畫大獎】
2025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ée d’Angoulême)大獎得主為法國漫畫及插畫家Anouk Ricard,她畢業於史特拉斯堡裝飾藝術學院,以兒童雜誌插畫家的身分開始她的職業生涯。Ricard的創作以另類和無厘頭風格為主,內容充滿童趣,還有大量的動物角色。
她的兒童漫畫《安娜與青蛙》(Anna & Froga)系列作品,講述女孩安娜和她形影不離的朋友們的有趣生活,包括一隻青蛙、一條蚯蚓、一隻貓和一隻狗的幽默冒險故事。他們之間的相處有爭吵、挑釁和哄騙,也有真誠的友誼。任何善意的謊言都會被揭穿,再小的尷尬都會被揭露,任何祕密都無法守住,每個人的弱點都會成為笑柄,就像任何一群朋友一樣,但他們也樂於接受彼此的怪癖。所有角色都有鮮明的個性,有優點也有缺點,都很討人喜歡,可以說是五個迷人的搗蛋鬼。該系列在國際上引起轟動,甚至被改編成兒童動畫連續劇,如今已成為法國兒童漫畫經典書籍。
Ricard的近期漫畫《Animan》以詼諧幽默的故事串連起主角Francis(別名 Animan)的一生,記錄一位與青蛙共同生活的怪異男人。男人擁有變身成為任何動物的天賦,比方說他會變成蚱蜢來破案,變成章魚同時能畫好幾幅畫,或者變成一隻海鷗。漫畫的靈感來自於1980年代的電視連續劇《Manimal》,劇中主角即是化身動物來調查破案,屬於另類的超現實喜劇。該作已於2023年獲頒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評審團特別獎。
2024年出版的漫畫新作《Ducky Coco》是以美國西部牛仔故事為背景,展開一連串滑稽又莫名的冒險,不過主角卻是隻鴨子。他騎著忠誠的駿馬遊歷荒野,在油膩的酒吧解渴,並將幾個強盜交給疲憊不堪、留著小鬍子的警長。Ricard的古怪和幽默再次顛覆了說故事的既定規則,本書融合短篇故事的輕快節奏和一頁笑話,風格犀利、怪異迷離,淘氣又俏皮,富含無限的創意及幽默感,閱讀起來相當輕鬆且歡樂。
今年,Anouk Ricard與童書作家Céline Claire合作繪本《三個漂亮寶寶》(TROIS BEAUX BÉBÉS),故事描繪一天晚上,三個漂亮的寶寶誕生了,Cric!Crac!Crouc!他們出生在一個黑暗的洞穴裡,無法知曉自己是誰,所以決定離開洞穴、展開探險,以便看得更清楚。然而,他們卻在一次意外中跌倒了,掉進一桶甜膩的粉紅色棉花糖甕裡,搞得全身黏答答。透過這個令人愉快的故事,兩位幽默作家陪伴三個漂亮寶寶邁出第一步,在廣闊的世界中尋找真實的身分。一場令人驚奇、荒誕又異想天開的旅程正在等待著他們!

【瑞典兒童讀物七百年歷史】
10年來,瑞典兒童圖書學院(Svenska barnboksinstitutet,瑞典國家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中心)致力於調查研究瑞典兒童及青少年文學,近期出版專書《瑞典兒童與青少年文學史》共兩卷(Den svenska barn- och ungdomslitteraturens historia 1-2),邀集學者專家撰寫,斯德哥爾摩大學文學榮譽教授Boel Westin(林格倫紀念獎評審團主席)擔任主編,瑞典兒童圖書學院院長Åsa Warnqvist領銜編輯,為瑞典首部深入探討該國兒童與青少年文學史的重量級著作。
兩卷專書提供了新穎、令人興奮且驚訝的兒童及青少年文學藍圖,描繪出不同時代的狀況和不斷變化的表達方式,呈現了豐富多樣的新文本和新圖像,提供兒童及青少年文學新的歷史和當代視角。
第一卷涵蓋從14世紀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二卷則從1914年到21世紀初期,目標在於呈現瑞典兒童文學的思想、表達與發展路線的豐富性及複雜度。專書作者之一、編輯委員斯德哥爾摩大學兒童及青少年文學教授 Elina Druker表示,無論在最早的範例還是當代研究素材中,兒童讀者的視角和聲音都是該著作的核心。
兩卷書涵蓋小說、童話、詩歌、歌謠、戲劇、圖畫書、漫畫、兒童雜誌和非虛構類圖書等素材,還有各種關於閱讀的視覺見證,塗鴉、繪畫與讀者調查。研究表明,「圖像」在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圖像,既有來自兒童及青少年書籍的圖像,也有將書籍置於當時社會和文化環境中的圖像,600多幅彩色圖像展示了不同時期兒童書籍插畫的原貌、印刷技術的發展。這些珍貴的圖像反映了兒童文學及藝術的發展,與平面設計互相影響。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公布2025年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
■凱迪克獎(Randolph Caldecott Medal)
《Chooch Helped》描繪出一個家庭手足間的普世故事,以及他們如何為新生兒騰出空間,繪本故事作者Andrea L. Rogers和插畫家Rebecca Lee Kunz均來自美國東南疏林地區的切羅基族(Cherokee Nation)原住民,Rogers以溫柔的語言描寫手足間的情誼,Kunz則以質樸有力的繪圖,展現出切羅基家庭如何實踐他們的文化傳統。
■紐伯瑞獎(John Newbery Medal)
《The First State of Being》講述來自未來的神祕男孩里奇,遇見同樣孤獨的12歲男孩麥克之後,他們成為朋友,卻從此改變了兩個人的生活。小說作者Erin Entrada Kelly的敘事腔調、人物發展、背景設定皆與眾不同,巧妙的編織出複雜而具有影響力的故事,展現憂心忡忡的青少年在時間旅行、友誼、家人與初戀等不確定之間尋找平衡的情感歷程。小說內容豐富,探索活在當下、找到家人和朋友支持力量的重要性,對中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共鳴。本書亦入圍202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青少年文學獎決選名單(Finalist, National Book Awards 2024 for Young People's Literature)。
■羅伯特.F.西伯特知識圖書獎(Robert F. Sibert Informational Book Award)
《Life After Whale: The Amazing Ecosystem of a Whale Fall》所有生物最終都會死亡,海洋中雄偉的藍鯨也不例外。在自然界,死亡從來不是真正的結局。當一頭鯨魚在90年的生命盡頭閉上眼睛,「鯨落」才剛開始。她的身體會浮到水面,然後慢慢沉入深海,從膨脹的龐然大物變成光禿禿的骨架。她將在一個世紀甚至更長的時間裡,為大量的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庇護所。
科普讀物作者Lynn Brunelle與插畫家Jason Chin筆下豐富的自然知識,細緻、宏大的插圖,誠實審視了生命的循環,讓我們跟隨藍鯨巨大的身軀沉入深海底,而她巨大的身軀又將為新的生態系統奠定忙碌的基礎。
【出版新訊】
圖畫書作者Hannah Brückner生於德國柏林,2019年她的首部作品《我的夢幻樹屋》(Mein fantastisches Baumhaus)獲頒德法青少年文學獎(Der Deutsch-Französische Jugendliteraturpreis)。這本長達2.6公尺的美麗圖畫書,以精采的繪圖展現想像的威力。小男孩將單調無比的樓梯變成了一座活生生的樹屋,給予孩子做夢的勇氣。今年,Brückner出版新作《巨大的災難》(Kolossale Katastrophe),是關於如何應對大大小小災難的奇思妙想繪本。
「人們總是說,真正的災難都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不幸的是,確實如此,一場大災難就快要發生了,在一個非常普通的星期四下午,就在恐龍博物館閉館之前。」
故事主角尤里最喜歡恐龍,他在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時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不小心撞上了一副巨大的腕龍骨架,恐龍立即倒塌。噢!多麼可怕的災難啊。一開始,尤里十分懊惱,他覺得事情再也不會好轉了,然後他安靜下來,想起遇到困難時該做些什麼。他深深深呼吸並且向外尋求幫助,最終每個人都參與了這場遊戲,一堆散落的骨頭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藝術品。
Brückner在快節奏的故事中展示男孩如何在困難的情境下產生創造性和出乎意料的解決方案,她以活潑、新穎的筆法,捕捉博物館內許多複雜而幽默的細節。這本圖畫書受到柏林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für Naturkunde Berlin)教授Johannes Vogel讚賞:「我很興奮,這本書對大自然的想像和視角沒有任何限制!對於有抱負的研究人員來說,館內到處都有令人興奮的大自然,有太多東西等待我們探索。」●
閱讀隨身聽S12EP2》兒童文學作家王金選/自謙台語不輪轉的囝仔歌創作者 ft.《風吹風吹,佇天頂飛》
不論哪種語言,「兒歌」都是人在牙牙學語時,理解「聽」、「說」的方式。兒童文學創作者王金選多年來創作了上百首台語兒歌,多首選入小學台語課本,也曾獲得多項文學獎項。近期出版了《風吹風吹,佇天頂飛》台語創作囝仔歌,搭配朗讀音檔、繽紛明亮的插畫,讓兒童可以輕鬆學習台語,並帶入一些現代情境或流行語,對於想學習、親近台語的大人也適合閱讀。
本期節目邀請到王金選,分享他的創作歷程——他是如何從自認台語『不輪轉』,一路創作出上百首台語兒歌的呢?節目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自認台語不輪轉,將勤補拙
主持人:您說自己的台語不輪轉,可是您創作了這麼多台語兒歌?
王金選:「不輪轉」是想到我自己童年的生活經驗,因為在學校不能講台語,所以我不太敢講。但是回到家裡,還是要跟家人、或村子的小朋友講台語,有時候也會唸台語的兒歌,比如說 「白鷺鷥,車畚箕車」、「大箍呆,炒韭菜」,我覺得很好玩。
小時候跟阿公到田裡面工作,我們都會帶小型的收音機,那時叫做「拉吉歐」(源自日語ラジオ的發音)。一邊工作一邊收聽,廣播節目主持人台語都講得非常好,我從節目中,學到不少台語詞彙。
創作台語兒歌得獎後,很多人都誤以為我是台語的專家。別人都這樣認為了,我也慢慢地學習,告訴自己: 「雖然我袂曉,但是我要學到會曉。雖然我戇戇,但是我要學予巧。」開始買大量的書籍、錄音帶回來聽,慢慢地就從簡單的部分學起來。
➤語言政策多元,但多元腔調,現代人不一定能分辨
主持人:我跟您年紀差不多,同一個年代,小時候也是規定不能講方言。當時被壓抑的不只台語,像我父親、母親的家鄉話我也都不會講。後來語言政策比較多元了,但可能每個語言中的多元「腔調」,現在反而變得一元了,我們不一定能夠分辨,漸漸流失了?
王金選:譬如這本書名 「風吹風吹,佇天頂飛」,許多人用台南腔念為「hong-tshue hong-tshue,tī thinn-tíng pue」,也叫做漳州腔;如果是泉州腔,是唸「hong-tshe hong-tshe,tī thinn-tíng pe」;我的故鄉、父母親講的是海口腔,有些發音也不太一樣。
主持人:不同的腔調分別是在哪個區域比較流行呢?
王金選:其實現在都混在一起了,比起以前現在交通方便很多,所以更多人口移動,很難說甚麼腔調是在哪個區域,可能「宜蘭腔」比較具有地域特色。本來台語的腔調就很多,可是我想只要能夠聽得懂,能夠保存這樣一個有趣、好玩又優雅的語言,讓更多的社會大眾,甚至下一代的孩子能夠聽得懂、說得出來,什麼腔調都沒有關係,這也是我想要用台語創作兒歌的初衷之一。
➤台語的聲調變化豐富
主持人:我注意到有一個常用的字:「我」。正確來講是「guá」,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說「wa」?
王金選:沒錯,「我」的發音是「guá」。語言由聲母、韻母跟聲調所組成。中文注音符號沒有「g」的發音,在說台語時難以發出「guá」。或比如「國語(kok-gí)」 ,常會有人說「kok-í」,發不出「g」的音。
如果透過兒歌的學習,假設剛好唸到「一隻牛(gû)」, 就可以學習發出「g」的音。能掌握的聲母、韻母、聲調的變化更多,這其實對學習其他語言,例如英語等等,也會有幫助。
主持人:我也聽聲樂家說過,熟悉台語是對聲樂的表達有幫助。
王金選:是,我們學習的注音符號有四聲加上輕聲是五聲,但台語有八聲,也有人說是七聲才對。七聲或八聲都比國語更多,假如兩個語言加在一起,你的聲調變化會更多,就可以講出更多不同語言的變化。
➤創作的起點與靈感來源
王金選: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喜歡唸兒歌,長大後就一直想嘗試寫兒歌。我以前還會把學到的歌曲、歌詞抄下來,寫成一個小冊子,寫了三、四十年,可以說是文青的農家子弟吧!像是國中時升學壓力很大,可是偶爾會有音樂課,那時候音樂老師介紹許多課外歌曲,聽了很開心,就把老師教的歌都抄下來。
主持人: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創作台語兒歌的?
王金選:我大約是1989年開始寫的。那時看到信誼幼兒文學獎徵獎活動,不限任何形式或語言。我忽然覺得,我要寫台語兒歌!我嘗試用自己的感覺去寫,回憶小時候唸過的台語兒歌,抓到幾個特點,例如押韻、節奏感,再加上在廣播學習到的台語詞彙以及主題,將這些組合成作品去參加比賽,沒想到得獎了。
主持人:1989年是滿有趣的時間點,黑名單工作室〈抓狂歌〉(1989)和林強〈向前行〉(1990)相繼發行。臺灣解嚴不久,在那之前,可能大家都認為台語不登大雅之堂;解嚴後,對於本土文化是解脫某種束縛,使得我們開始用不一樣的方式來看待和處理台語。
王金選:我覺得我是一個運氣很好的人。剛好遇到年代比較開放了,當時寫台語兒歌,比較受關注。在得獎之後我不斷創作,持續下來應該也寫過好幾百首。
主持人:創作的靈感從哪裡來?
王金選:很多源自童年生活。譬如跟阿公到田裡,看到很多昆蟲、小動物、花花草草等等。或是空檔的時候,小朋友自己做玩具,紙飛機、竹蜻蜓,或是放風箏,利用竹子的竹枝或竹片,把它削一削、貼上報紙、然後貼個報紙的條,就變成簡易的風箏。
➤貼近現代情境的創作
主持人:這本《風吹風吹,佇天頂飛》提到動物、植物,也將食物或生活情景寫入其中。跟詩經的內容有許多蟲魚鳥獸的精神相似。
王金選:我來介紹這首〈阿嬤佮我Line〉。現在大家都有手機很方便,可以常常用Line跟長輩聯絡溝通。我想台語兒歌不只可以描寫早期或傳統的東西,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也可以用台語寫下來。
主持人:這本台語兒歌還配了插畫。您也擅長畫畫,這次怎麼沒有自己畫插畫?
王金選:我跟出版社討論,希望透過插畫,讓這些兒歌讀起來更有畫面感。這次插畫的繪者趙國宗先生,是很厲害的畫家,也是工業設計的專家。他把這本書的插畫畫得很可愛、充滿童趣,也特意留下一些空白處,希望小朋友看了以後覺得,也可以在旁邊加上自己的畫。●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線上聆聽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