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書房》動畫史學家新作評述細田守動畫,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國際知名動畫史學家暨評論家查爾斯・索羅門(Charles Solomon),即將發行新書《The Man Who Leapt Through Film:細田守的藝術世界》(グラフィック社),從世界動畫史的視角,系統化探討並分析動畫導演細田守及其動畫作品。書中收錄細田守談及事業初期的訪談,並逐一評述橫跨不同時期的作品,從《跳躍吧!時空少女》、《夏日大作戰》、《狼的孩子雨和雪》、《怪物之子》、《未來的未來》,談到去年推出的最新作《龍與雀斑公主》,並介紹數百幅草稿、分鏡、背景畫,以及角色設計等。由和田侑子翻譯的《The Man Who Leapt Through Film》日文版將在今年7月發售,英文版則預計於8月16日發行。


《The Man Who Leapt Through Film:細田守的藝術世界》內頁(取自music.jp

■與佐藤健搭檔出演高收視日劇《戀愛可以持續到天長地久》的演員上白石萌音,將在今年7月,出版與知名翻譯家河野萬里子共譜的《翻譯書簡:圍繞《紅髮安妮》的語言之旅》(NHK出版)。上白石自孩提時期便熱愛英文,並相當喜愛經典名著《紅髮安妮》。《翻譯書簡》的內容涵蓋上白石與河野之間的書信對談、兩人對於語言及文學的理解,以及上白石在消化了河野的指引與建議後,所翻譯的數則《紅髮安妮》經典場景片段,展現戲劇圈與文學圈的跨界交流。

演員上白石萌音朗讀書中片段。

■日本作家川上未映子,今春以長篇小說《Heaven》進入英國布克國際獎(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最終評選,成為繼小川洋子後又一位入圍布克國際獎的日籍作者。然而5月底結果公告後,川上確定與獎項失之交臂,無緣成為首位拿下布克國際獎的日本作家。

【得獎消息】

■由日本推理作家協會主辦的第68屆江戶川亂步獎評選結果於上個月中出爐,23歲的荒木茜以小說《這個世界盡頭的殺人》摘得大獎,並成為歷代江戶川亂步獎最年輕的得主。前一位最年少紀錄保持者是神山裕右,2004年以《地底古墓》獲得第50屆江戶川亂步獎時年僅24歲,而這項紀錄今年又再度被刷新。擔任評審委員的推理作家綾辻行人在獎項揭曉後,於個人推特發文表示「這個世代的才能相當令人期待。」得獎作品及評委講評,於講談社網站「Tree」以及6月22日發售的《小說現代》7月號刊行。


第68屆江戶川亂步獎大獎得主荒木茜(左)與日本推理作家協會代表理事京極夏彥合影(取自yotube/日本推理作家協会広報

■第10屆河合隼雄物語獎及學藝獎於本月初公告得獎名單,作家伊藤美玖以《明日的幸福》(理論社)奪得物語獎寶座,獨立研究者森田真生則以《計算的生命》(新潮社)摘得本屆學藝獎。

物語獎得主伊藤是著作豐富的兒童文學作家,曾出版《系子的體重計》、《朝向天空》、《朔與新》等得獎作品。去年初出版的《明日的幸福》,講述父親意外過世後,被獨自留下的女兒雨音不想借宿親戚家,因而向與父親離異多年的生母求助,在彼此同住一個屋簷下、重新認識對方的過程中,摸索著該如何守護容身之處的故事。

學藝獎得主森田,則曾經以《數學的身體》成為小林秀雄獎最年少得主,過去作品多以數學為主題,著作包含《成為螞蟻的數學家》、《數學的餽贈》等。本次得獎作《計算的生命》,探討人類如何透過算學,擴大對世界的認識,並從抽象中獲得實在的資訊。從以手指計數的遠古時代、笛卡爾代數盛行的理性時代,到活用電腦及數位科技的現代社會,森田聚焦數學文明的歷程,但其書寫超越機械與生命的二元對立,勾勒出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全新關係。

【作家動態】

■著有《魚卵》、《52赫茲的鯨魚們》、《撈星》等作,擅以溫柔筆調描摹生命的文學獎作家町田苑香,近期再次推出溫情洋溢的小說新作《宙的飯》(小學館)。擁有生母及養母兩個母親的宙,自小被幸福環繞。養母風海嚴厲卻也關懷備至,身為畫家的生母花野則深具魅力。然而,宙上了小學之後,風海隨丈夫一同前往海外赴任,宙只能回到生母身邊。花野既不會做飯也不會照顧孩子,甚至為了與戀人約會,而缺席學校的教學觀摩。此時,花野在商店街餐酒館工作的中學時期學弟佐伯,向宙伸出了援手,為他做飯、聽他說話,在他負氣逃家後為他烘烤鬆餅,並手把手教他做出美味的甜點。町田透過對食物以及「一起用餐的時間」等細膩描寫,勾勒出非典型卻極致溫柔的希望物語。

■以《七個孩子》榮獲鮎川哲也獎的作家加納朋子,5月底推出新作《天空之上、七星的彼方》(集英社),書寫關於熱愛星空之人的7個懸疑短篇。加納善於勾勒角色心理,並以精巧靈動的筆法架構情節,曾著有《玻璃長頸鹿》、《七個敵人》、《我們的荒野七重奏》等代表作。《天空之上、七星的彼方》透過南方島嶼、深山旅館、鄉村高中等不同場景,塑造出帶點夢幻色彩的星空物語。讀者評述,加納以不同的設定與背景呈現故事各自的精彩,短篇之間巧妙的連結更是令人驚奇。

■2010年以出道作《再會》榮獲第56屆江戶川亂步獎的推理作家橫關大,本月初發行現代忍者的都市戀愛喜劇《忍者結婚好難》(講談社)。伊賀與甲賀,這兩個理應消失於時代洪流的敵對忍者勢力,在令和時期依然不為人知地活躍著。伊賀家族一邊守護手裏劍術等傳統技藝,一邊經營郵政快遞網絡,甲賀則發展為活用麻醉槍、無人機等現代科技的精銳實力派集團。出自忍術世家、卻不知彼此身分的悟郎與螢結為夫妻,但熱戀期過後,悟郎男尊女卑的家庭認知,卻讓螢起了離婚的念頭。某一天,出身伊賀一族的高層政治家遭到暗殺,離開現場的那個背影,居然看起來無比熟悉。這對即將面臨婚姻破碎的夫妻,將會如何左右日本的命運呢?

■著有「岬洋介」、「御子柴禮司」、「嘲笑淑女」等系列作的暢銷作家中山七里,於上個月底出版新作《荊棘之家》(角川出版),以家庭劇場描繪人性表裡。穗刈是一名對校園霸凌事不關己的消極主義中學教師,然而,他就讀小學6年級的女兒卻因遭遇霸凌而跳樓自殺,讓他從教職員變成霸凌受害者親屬。誓言向加害學童復仇的妻子、責怪父親的兒子、自殺的女兒,讓穗刈的家庭一夕之間面臨崩毀。此時,疑似霸凌嫌犯的少女名字,不知被誰暴露於網路公審。捲入事件核心的穗刈,不停在教育者的矜持與作為父親的責任感之間激烈動搖。中山以「全員都有嫌疑」的事件設定,呈現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模糊的界線,並揭露美好表象之下的人性惡意。

■以《等待放晴的日子》、《綠蘿之舟》、《白領紀要》、《水塔與龜》等作品囊獲日本各大文學獎的資深作家津村記久子,今年6月推出充滿趣味性的世界文學導讀手冊《重新開始讀世界文學》(新潮社)。《大亨小傳》的蓋茲比是何許人也?《包法利夫人》的主角竟是這種差勁的女人?《郵差總按兩次鈴》是不良小說嗎?《肉體的惡魔》作者哈狄格位列大家最不想扯上關係的作家No.1?津村以幽默的筆調及活潑的視角,為讀者介紹《玩偶之家》、《1984》、《黑暗之心》、《山海經》等,大眾可能耳聞其名卻不知其實的古今中外92本文學名著。

■著有《代償》、《痣》、《惡寒》、《奔流之海》的文學獎作家伊岡瞬,於這個月初發行新作《腐朽之庭》(集英社)。任職於建設公司的父親陽一遭遇職場困境,母親裕實子與上司展開不倫戀,正在唸國中的兒子真佐也,則持續逃學。伊岡以逐漸崩壞的家庭為核心,講述懷抱著各自祕密的家族成員,如何譜寫出「危險」叢生的長篇懸疑故事。

■著有《狩人》、《新宿鮫》、《打工偵探》等暢銷系列作的推理作家大澤在昌,本月底出版新書《晩秋行》(双葉社),再創冷硬派推理的新境界。居酒屋店主圓堂,某天接到舊友中村的一通電話。中村是日本泡沫經濟時期,與圓堂一同斂財的盟友,他在電話中向圓堂透露,泡沫經濟時期人稱「地產之神」的二見興產社長,曾經有一輛價值20億日圓的愛車,這部古董車在泡沫破滅後隨著二見興產社長不見蹤影,最近卻傳出被人目擊的消息。隨著20億日圓豪車再次問世,泡沫經濟的亡靈也隨之冒頭,在令和日本重新掀起腥風血雨。

■2019年以出道作《遺留的話語》奪得第32屆小説昴新人獎的新銳作家佐藤雫,於上個月底推出新作《漣漪的彼方》(集英社),書寫戰國時期糾結波折的淒美愛情。本名淺井茶茶的淀殿所居住的城池被信長攻破,茶茶在父親自盡後,被一同長大的大野治長護送出逃,向母親的新任丈夫柴田勝家尋求庇護。治長發誓會守護茶茶一生,茶茶也決心陪伴在治長身側。然而數年後,秀吉攻破北庄,茶茶的母親與勝家一同自盡身亡,茶茶再次經歷破城的命運,並被強迫成為秀吉的側室。

親近之人的背叛與家康的威脅,讓彼此愛慕的治長與茶茶捲入殘酷的命運漩渦中。小說家澤田瞳子盛讚,佐藤筆下的故事,讓生於亂世之人的悲哀,跨越時代藩籬,清晰地迴響在當代讀者心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評》不先死透,何以成活?評《你不能再死一次》

──本文涉及部分劇情透露──

 

這本小說從書名就打出一個漂亮的起手式。你不能再死一次。人,要如何死兩次?

Memento mori,興許是最常被引用的拉丁諺語之一,公認的信達雅翻譯是「人終有一死」。死很可怕。小時候讀到故事一則,主角參加了一場葬禮,席間,主角看著人們交談,擁抱,時而哭泣,時間一到,人們接連離去,主角也打算要走,不意有人伸手阻攔,冷冷地說,你必須待在這裡。主角後知後覺,他是葬禮的主角:他死了。

我再也找不到其他將死亡說得更傳神的故事,生者可以離開,繼續創造、發生、與經歷,無論好壞,而死者陷入無止盡的凝滯,唯一能做的就是將有限的記憶,進行近乎無限的詮釋跟延伸。

這也是陳雪最新長篇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主角周佳君的困局。年少時期,她的摯友丁小泉死於兇殺,秀麗的裸屍橫陳於周佳君父親所植栽的桃花林,少女配件諸如制服內褲小白襪子,散佈於枝椏。這裡的佈局令我聯想黃道十二宮殺手,酒鬼薔薇聖斗等著名的案件真兇,只湮滅他們的行蹤,但最重要的證據——屍體本身,他們倒是樂意公諸於世。行兇並沒有止息他們內心騰騰的殺意,僅僅權充中繼,他們還想進一步從人們的反應,汲取更集體、更廣泛的恐懼。


黃道十二宮殺手(圖片來源:wikipedia

若對犯罪學有一定理解,必然會猜測到將丁小泉之死歸咎於周佳君的父親周富,理論上難以成立。周富徘徊喪妻之痛,浸淫酒精,終日消沉酩酊,事發當天也不例外,混沌的思緒應不至於支撐縝密的現場,但最終整起案件因周富於看守所「自殺」畫上句號。

父親的死,仍無以止息眾怒,周佳君這號人物也必須殉葬。小說第一章揭示了死亡的形式,丁小泉是驟然嚥下最後一口氣、物理上的終止,周佳君則關乎身分的取消,認同的掩埋,往前再也沒有一步路。周佳君到此為止,她遷離桃林鎮,改以李海燕的身分活下去。

然而陳雪從來不會只滿足於單一敘事,她的筆法往往是多角度的繁複與纏繞。少女之死是小說最初的動力,接下來她所要開展的不僅有兩位主角的餘生,也有小鎮上的人事傾軋、地方政經資源的競逐。李海燕成了專攻犯罪報導的記者,她講求深度切入,對於加害者家屬格外動情。表面上她轉譯了那些人的迂迴心事,暗自她如同實施腹語術寄託了個人心聲。

青春時,同學各方面追逐燦爛,周佳君卻背負著「血債血還」的巨債;丁小泉的情人宋東年亦然。丁小泉死在與他幽會的路上,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他而死。宋東年向內封閉,成為刑警,按照小說用語是「以案養命」,宋東年沒日沒夜地查緝犯罪,為自己的「倖存」兌取正當性。

兩位主角原來平凡的軌道,因一起命案而安裝上轉轍器,背離了預期方向,從此駛向他們未曾念想的未來。然而,再怎麼朝前推進,轉轍器依舊立於原址,作為反覆勾痛內心的「轉捩點」。因此,14年後,桃林鎮少女吳月涵被兇手以驚人的相似手法,擺佈於凋零的果樹,第二起命案扮演重要的隱喻:凡是能夠傷害你的,必然能夠再傷害你。李海燕返回家鄉,全心投入調查,層層剝開行為,尋覓底下的動機,還原真相,洗清父親的罪嫌,但最能夠回應、緊啣書名的,莫過於李海燕企圖贖回周佳君,也就是自己的名字。


Erving Goffman(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也是《你不能再死一次》的精彩元素:「臉」與「身分」的互文。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提出的劇場論(Dramaturgy),將戲劇表演與人際互動做了很有意思的相提並論。概念中有一名詞為face-work,容我暫譯為表面功夫,但凡「為了維持面子所採取的行動」,都應能算入此一名詞的範疇。小說裡的臉,從抽象、衍伸的面子回歸到古典的五官。

陳雪安排兩位角色經歷了「變臉以應付新身分」的工程,一人自然是李海燕,為了保留小說閱讀興味,另一人在此不提。李海燕在臉上動刀,一刀一刀割去周佳君。她與宋東年再次於桃林鎮聚首,一在明處,一在暗處,宋東年不知眼前此人正是逝去愛人的摯友,必須等至李海燕的後續自白,宋東年才驚覺李海燕種種舉止無非「自己生出自己」,用字簡明,但仔細推敲,應知這是多麼驚心動魄的旅程。

第三具屍體很快出現,連環殺人到此落成基礎框架,骨肉則是三位少女的人生。她們的血液底下暗中湧動的情懷,她們的憧憬,她們的慾望,渴望如何看見,以及被看見。14年後的兩名死者正好與攝影存有一定連繫,吳月涵鍾情攝影,而柳敏秀是模特兒,攝人與被攝,若在考慮兇手對於現場的迷戀,讀者或將隨著李海燕和宋東年的推理,一步步在「鏡頭的後方」逮著了兇手。

兇手為什麼安於這樣的位置?陳雪再一次回扣「臉」的主題。當真相曝光,我們或將明白,每件命案都是一封查無此人的情書。習慣躲於暗處的兇手,不惜手染鮮血,進行蒼白的抒情。人類對犯罪的內心剖析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唯有創作,我們才有可能完整見證犯罪的生命史。惡的種子自何時種下,又是在怎樣的時節裡萌芽,途中得著誰的澆灌,陳雪一筆一橫長地完成了惡的全輿圖。

我們目睹了兇手的惡性重大,也觀察到他本來只是個羞赧的少年。然而,我也得指出,我本來對於「連環殺人」,在客觀的機關設計有更多期待,但小說著墨更多的是主觀心理側寫,另一部分是,反覆的回憶是否拉冗故事張力?我持保留意見。

從《惡女書》、《橋上的孩子》至晚近《無父之城》,《親愛的共犯》到《你不能再死一次》,我們可以看到「孤兒」元素在陳雪書寫中一再演進,父母以各種形式缺席、失職,而人子必須承受永恆的寂寞。小說有句話是「總算是熬到長大了,感覺就像脱了好幾次皮」,角色們一次又一次地褪下死痂,拓長、拓寬向死而生的另一路徑:不先死透,無以成活。

周佳君生出李海燕,李海燕又回頭挽救周佳君,一個人如何絕望而必須分裂出另一個自己?又得怎地果敢才能再次整合為一?宋東年青春時痛失所愛,而立之後的他能否另闢新局?陳雪將尼采所說的「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堅強」,說成一則則雖痛猶甜、患失患得的故事。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中挖掘光亮,向來是陳雪小說的專項,這次結局,我讀到了繁花再生繁花的明亮。我認為這也隱喻著陳雪作為孜孜不倦的小說家,這幾年力求轉型的心境,過去有我們的美夢也有我們的陰影,而我們終究會找到讓生命繼續流動下去的證據。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你不能再死一次
作者:陳雪
出版:鏡文學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陳雪

小說家。
著有小說:《親愛的共犯》、《無父之城》、《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蝴蝶》、《惡女書》等;另有散文集:《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台妹時光》、《人妻日記》等。

facebook粉絲專頁Instagra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6-24 10:30
報導》自由演繹詩人心靈之眼所見——真劇場.文學小聚.陳育虹《霞光及其它》

持續推廣藝術文化超過20年的趨勢教育基金會,2020年創立「真劇場」,鼓勵青年表演者與劇場藝術工作者進行文學跨域實驗。今年度的系列活動「文學小聚」將於6月底推出,預計每月從當代華文出版品中,選出一本具影響力的文學著作為主題,結合多重展演形式,重構整體情境與氛圍,最後以創作者的深度對談交流作結。

 以書為名,進入劇場漫遊文本

「真劇場.文學小聚」由詩人陳義芝總責策畫,首場以詩人陳育虹即將出版的詩集《霞光及其它》為主題,搭配影像、朗誦、舞蹈與音樂演奏,呈現兩首組詩〈英吉利灣〉、〈海鷗詩學〉共有的海洋意象與奧祕之美。

趨勢教育基金會企畫總監陳如淩表示,「詩有別於其他文體,意象飽滿、注重音韻與隱喻,很適合以劇場呈現。」她認為,在劇場與音樂多重感官的刺激與引導下,能夠為詩文創造出獨特的沉浸式閱讀體驗,也期許受到展演觸動的觀眾,能返身找出原作,開啟另一趟愜意悠長、個人獨享的文學之旅。


陳育虹在徐堰鈴編導的紀念楊牧詩劇場《愛是我們的嚮導》朗讀劇照(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 處理詩和詩人的中介:轉譯、裁剪、再創

在綵排現場,導演徐堰鈴專注比對不同燈光下的視覺效果,指導舞者如何善用空間、拿捏詮釋詩人寫作心態與臨場自由發揮的比例。《霞光及其它》並非她初次執導趨勢基金會的詩劇場:2014年《讓風朗誦》、紀念楊牧詩劇《愛是我們的嚮導》及《光年——羅智成詩選》,也都出自她的編導。

關於詩與劇場的連結,徐堰鈴以兩者的本質為起點進行剖析:「劇場表演的本質就是『詩』。對表演者來說,表演的本質就是傳遞能量,或表現事物內在那看不見的精神。而詩的精神也在重組屬於表象的字詞,連貫排列出詩人用心靈看見的東西。」

詩人與導演同樣掌握重組事物的權力與意志,透過拆解與重構手中素材來營造意象、堆砌與鋪陳,猶如對眾人不著痕跡地施展魔法。身為編導,徐堰鈴對原創作者一向抱持敬意:「從小到大漸漸對文字熟悉後,才知道文字的重量可輕可重。我知道文字有時不那麼好駕馭也不好消化,它有它自己的樣子。當我感受到作者們的用字用語也是可輕可重的時候,我猜想,他們必定也希望看到自己的詩,被別人悠悠唱出,繁殖成一幅圖像。」


綵排時,徐堰鈴走上舞台觀察《霞光及其它》的投影效果(Openbook攝影)

徐堰鈴表示,詩劇場尤其需要注重聲響、光影與肢體動作之間的相互配合,藉由節奏變化讓各部分平衡發揮,「不帶定義去探索詩人和詩作的隱喻,針對詩人的風範和傾向,把內在作品透過劇場呈現出來。」

導演得先於所有人,閱讀詩人的生命時光,撫觸詩作的特性與紋理,綜觀全局後,適切拼貼,調度空間,好拉出最大的對比變化。藉劇場起伏的敘事節奏挑動觀眾的同時,也要留意是否流暢,並把想像的權力交給觀眾。「舞台劇是一種對話,引導觀眾進入情境,把詩當作一種行動展演。」徐堰鈴如此定論。

徐堰鈴心目中的陳育虹,是一位關注女性與社會議題,溫暖且自由的詩人。詢問到為何選擇「海」作為《霞光及其它》的關鍵元素與主場景?徐堰鈴指出,海洋是詩集裡「最好和大家溝通的語言」,因為每位觀眾都一定有置身海邊創造回憶的情緒經驗,也能理解海浪會帶來或帶走東西的特性。

透過投影,浪潮進退,詩句文字在沖刷間逐漸出現古怪、帶有超現實感的回憶之物,地理與時間漸漸變形交疊。影像快速轉換,浮出都市、社會、疫情與戰爭等圖像。與視覺搭配的,是有如年輕詩人化身的舞者,打破舞台與觀眾席的邊界,來回奔跑、蹲踞、伸展舞動。聽覺方面,則有大提琴現場演奏,以及老錄音機播送的朗讀聲。直到第二節,埋伏在觀眾席的詩人才會在檯燈光暈中現身,親自唸讀自己的詩句,間或與舞者互動、對視。


《霞光及其它》綵排側拍照(Openbook拍攝)


《霞光及其它》綵排側拍照(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我會賦予詩人和作品一些神祕氣息,和實際理性的眼光。」徐堰鈴自陳:「我覺得詩劇場裡的表演,都是非常主觀地把一首詩裡的戲劇動作找出演繹。我確實知道那不會是任何人的既有印象或情緒,因為視聽效果看起來就是新的創作,甚至是一種誤讀、一些超譯。整個過程也像寫詩,沒人去過我去的地方,特別有趣,也很孤獨。」

觀眾將當面接收「劇場動態」所造成的物質性衝撞,感受到現場的熱鬧與刺激——可能是時間感的快慢,也可能是空間的亮度,總之是把詩具象化、生成肌理後,不同形式的展演彼此變形、拉扯,從而得以切入詩的核心,或者「觸碰到詩人創作的內在」。

「這完全是我所猜想的,」徐堰鈴謙虛表示:「不管哪一首詩,真正的靈光,都來自非常微弱的開始。於是,我也有信心面對生活裡更多小小的瞬間,因為那些微弱、無人在乎的瞬間,也是詩的地盤。」


《霞光及其它》綵排側拍照(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詩是一隻靦腆的小獸……詩人是那安靜守候的人。

身為原創作者,陳育虹又怎麼看待詩作轉化為複合表演的藝術型態?她認真思索後答覆:「詩能從平面書頁移轉上舞台,是多麼好的『立體突破』。」

陳育虹以詩人視角分享詩作為文體,如何具備「留白、多義、抽象」的奇妙性質:「詩,是文字的N次方。在表情達意的同時,詩訴諸視聽感知,特別注重文字意象、意境及音樂性的經營,它容許(或要求)讀者各自詮釋、想像。」她接著補充,「以詩的開放特質和它基因中的影音成分,將詩文與舞蹈、音樂等同具抽象色彩的藝術結合展演,是合適的。」

曾兩度參與趨勢基金會詩展演的陳育虹,稱許導演在演出時的專注、耐心、篤定以及對詩的高度掌握令她難忘:「徐堰鈴是我最心儀的劇場人。過去幾次參加她編導的詩展演,已看過她對詩、對文字細膩深刻的體會。這次幸運有她主導。」

出於先前的合作經驗,陳育虹全心信任地將文本交給徐導盡情發揮,從選詩到協調出以詩人的「聲音」參演,她毫無異議且滿心期待:「這次要讀自己一首長200行的詩,但我提供的只是聲音,只是整體展演的一小部分。還邀請到陳建騏作曲、林祐如舞蹈、吳登凱演奏大提琴,有這樣的組合,我的詩能不更『可觀』嗎?」


《霞光及其它》綵排側拍照(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前部詩集《閃神》出版距今6年,陳育虹的新作《霞光及其它》結構特殊。第一卷「海鷗詩學」收錄抒情短詩和組詩;第二卷「落葉拼圖」則是長達600行的敘事詩,聚焦於詩人母親輩經歷戰亂的創傷記憶;最後一卷「本事」,除了同名主題敘事長詩,還有15首短詩。

陳育虹指出,敘事詩的創作屬於「計畫性書寫」,在顧及內容和結構之餘,還得要嚴謹地把關最重要的「濃度和密度」。兩首長詩從起草到完稿,分別花費了近一年半的時間,寫作過程幾乎「帶著強迫感」。不過,寫作完成、出版之後,就是讀者的事了。她引述畢卡索的話:「藝術家最多僅完成作品的50%,其餘一半要由觀賞者完成。」她頓了頓強調,「詩,更是這樣。」

陳育虹形容詩與詩人的關係分外生動、富有寓意:「詩是一隻靦腆的小獸……詩人是那安靜守候在一首詩與下一首詩之間的人。『守候』是保持一個姿勢,一個狀況,舒緩的,警覺的……

問到接下來有什麼計畫?陳育虹說自己需要沉澱一陣子,語氣從容不迫,「或許,找一本喜歡的詩集翻譯,也希望能留更多時間畫畫。至於畫什麼?怎麼畫?想想想想想。」她也預告,明(2023)年趨勢基金會將於國家圖書館舉辦由徐堰鈴導演擘畫的詩劇展,同樣以她的作品為文本:「那時其它的詩就有機會了吧。」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趨勢真劇場.文學小聚《霞光及其它》

時間:6月24日(五)19:30
地點:真劇場(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2號8樓)
相關資訊:趨勢教育基金會官網活動內容

 

陳育虹
文藻英文系畢。著有詩集《閃神》、《之間》、《魅》、《索隱》等七部及日記體散文《2010陳育虹》,譯有葛綠珂詩集《野鳶尾》、艾特伍詩選《吞火》等六種。作品除有日譯、法譯本外,荷譯及英譯本亦將陸續出版。2017獲聯合報文學大獎。2022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優等獎。新詩集《霞光及其它》將於2022夏出版。

徐堰鈴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技副教授。表演、導演、編劇、教學。劇場深耕多年,參與作品《愛是我們的嚮導》、《如夢之夢》、《去火星之前》、《離開與重返》、《給普拉斯》等。榮獲2021年金鐘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6-23 11:55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