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我長在打開的樹洞

▉評審推薦語

黃麗群(作家、《新活水》雜誌總編輯)

評審會議上,討論到《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時,我面露難色:「他⋯⋯就很會寫⋯⋯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有些事物的亮處確實難以解釋,讓我想起國中課本裡摘選《老殘遊記》那一段:「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

Apyang Imiq(程廷)也是這樣,其寫作很難讓你在一瞥之中馬上捕捉到某種時新跳色的發紅與豔麗,或火速為那豔麗而傾倒,《我長在打開的樹洞》的語言簡樸近乎簡單,謀篇的戲法是不變戲法(有時甚至到了有些傻氣的地步),但正因為這種簡單與不變戲法,就非常考驗寫作者對「訴說」這件事的掌握程度。

他寫在支亞干務農的日常,寫移除一株孱弱小米時的心痛,寫翻土,寫火雞,寫編織,寫家鄉的用水,寫當代原住民與社會系統及自然環境之間看似微細但深密盤纏如樹根的彼此進退,結合非常出色的白描功夫,其章法、節奏、行與停,都在十分恰當的位置。儘管有不免顯得鬆軟(但並非鬆散)之時,但這些鬆軟往往適時揭露出一種溫柔:這正是為了深切訴說而寫,而不是取用議題為作品保駕背書。

也因此,此書且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娓娓道來,這件事難以量化,難以技術性地分剖,然而但凡稍懂文字能如何操使形象幻術的讀者,讀時必能明白:這是真心在說真心事的一本作品。在如今已習以為常用盡力氣做從容的感傷風格之中,這樣的訴說不能更寶貴了。

▇獲獎感言

▇獲獎作家:程廷(Apyang Imiq)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
作者:程廷(Apyang Imiq)
出版:九歌出版社
定價:280元

作者簡介:程廷(Apyang Imiq)
太魯閣族,生長在花蓮縣萬榮鄉支亞干部落。畢業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現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部落簡易自來水委員會總幹事、部落會議幹部、部落旅遊體驗公司董事長。曾獲2007、2010、2015、2016、2018、2019、2020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散文組獎、2020台灣文學獎原住民族漢語散文獎、2020年國藝會創作補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翻譯書》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評審推薦語

詹宏志(網路家庭國際資訊公司董事長)

今年(或者近年)我所讀過最淒慘也最優美的小說,一首遍體鱗傷卻不怨不傷的絕美詩章,一封(未必會)寄給不識字的母親的訴情之書。所有的衝突與苦痛最後都昇華成諒解與希望,哪裡來的這麼奇妙的作品?

越裔美國詩人王鷗行(Ocean Vuong)的第一本小說,對照他的經歷,應該有很強的自傳性。小說中的主角小狗很小就隨祖母蘭、母親玫瑰來到美國,他很快就長成一個美國小孩,母親與祖母卻在新居地成了失去國家、身分與語言的邊緣人,但戰爭與暴力的傷痕記憶卻仍緊緊跟隨著她們,隨時會爆發成驚恐或歇斯底里的反應場面,彷彿往事還追獵著她們。長成美國小孩的小狗也沒好到哪裡去,他矮小、黃膚、語言破碎,因而成為同學霸凌的對象。長大後他出櫃,他的慾望也成了邊緣……。

總之,他的故事是關於隔絕、破碎、孤獨、傷害,但他「痛而欲生」,他要書寫告訴母親他愛她,愛及她的不幸與傷痕的記憶,他也要用這些痛苦為基礎,建立自己生命的中心。通篇語調溫柔輕聲,一場文字對抗傷痛的戰爭,而文字是勝利了。

▇獲獎感言

【延伸閱讀】書評》若逃生梯是我們需要的第三種語言:讀《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
作者:王鷗行(Ocean Vuong)
譯者:何穎怡
出版: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定價:360元

作者簡介:王鷗行(Ocean Vuong)
1988年生於越南西貢,兩歲隨母親搬到美國。鷗行為ocean的音譯,同時,海鷗行過之處就是「海」。經作者同意,譯為王鷗行。著有詩集《Night Sky with Exit Wounds》,曾榮獲2016年懷丁作家獎(Whiting Awards)和2017年T. S. 艾略特獎(T. S. Eliot Prize)。文章散見於《大西洋月刊》、《哈潑》、《新共和》、《紐約客》、《紐約時報》等報刊雜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是他的第一部小說。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翻譯書》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

▉評審推薦語

馬翊航(作家)

「想要了解光,得先短暫葬入幽深的黑暗。」《大地之下》是自然寫作,更是一本關於地面下的寓言與語言的書。羅伯特.麥克法倫以「深度時間」帶領我們探索肉身生命尺度外的脈動與訊息,乃至知識與想像、心靈與物質、可言說與不可言說的幽黯回聲。

前往大地之下,不只是物理的移動,從墓穴、樹之根系、暗物質、地底河、地下城、冰臼到核廢料,每一種步伐、每一次下沉,都重新核對了人類心靈、空間、精神的功績與危機。抵達「下」的過程,仰賴著缺口與切面,13個互不重複卻反覆迴旋變奏的主題,各自引導我們想像各種深處,帶領閱讀與意識「向下提升」。

作者提到「沒有純潔的地景」,但我們並非只是為了顯現暴行、暴力,而去傳喚細讀遺跡,復以痛苦記憶封鎖了再生的機會。他以航海術語中的「暫蔽」,來想像苦痛與醉人地景的反覆交織。我們應該如何重新想像植物的語言與關係?如何創造一種永續的語言或神話,來確保核能廢棄物的永恆深埋?——諸如此類對語言有限性的反思,對人類意識的再探求,是全書的另一層地底。

注視自然並不意味反抗人類,《大地之下》的諸多深邃,相對於日常生活與介面的「反」,猶如巨大的謎語與鏡子,僅僅一部分的幽微廣大,就能使人領會何謂鍾愛,死亡與無限。

▉獲獎感言

【延伸閱讀】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
Underland: A Deep Time Journey
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譯者:Nakao Eki Pacidal
出版:大家出版
定價:500元

作者簡介: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才氣縱橫的劍橋文學院士,專長當代文學,也是英國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評委會主席。被視為新一代自然寫作及旅行文學的旗手,以大量出色的文學修辭(尤其是隱喻)極度延展風景意象及深度,層出不窮的感官描述創造出人的內在風景和外在風景不停親密交流的感受。創新的寫作語言帶動大量評論,並啟發了新一波的地方寫作。創作領域包括文學、旅行與自然,也熟悉地形學及生態學,同時主持紀錄片。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