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東京的領空,為何美國說了算?評《非正常國家:透視美國對日本的支配結構》

台日兩國同處美、中兩大強權之間,但日本卻因為美日同盟獲得軍事保障,這使得部分台灣人對日本倍感羨慕。然而台日兩地對美日同盟的認知有所矛盾,事實上日本人對安保條約構成的美日同盟,有著深切不滿,其源自美日同盟給予的美軍特權、追隨美軍出兵海外的舉止,以及維護憲法第9條,不要再參與兵燹之事的和平渴望。

美日同盟對日本有深遠的影響。日本表面上雖是主權國家,但實際上處於美日同盟建構的「韓戰體制」陰影之下,缺乏對本國疆界空域、軍隊乃至人民權利性命的控制權,如同遭美軍軍事殖民的半主權國家。矢部宏治撰寫本書,即為揭露日本如何被「韓戰體制」扭曲成「非正常國家」。

▉未曾結束的韓戰

所謂「主權國家」具有明確的國境邊界,國家依據憲法,對國境內有明確、至高無上的掌控權力,藉此實行統治,其行政、立法、司法等權力不容挑戰。雖然日本1952年簽署《舊金山和約》,再次成為主權國家,但此一「國家正常化」是在美國允許下完成的表面正常化,私下日本仍由美國掌控。

這一切均源自1951年爆發的韓戰。韓戰使美國必須確保日本作為其戰爭協力者,成為後方安定的物資補給基地,並在必要時出動軍事人員協助戰事。為使日本徹底遵從美國的指揮,1951年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及行政協定,成為矢部口中扭曲戰後日本的根源:「韓戰體制」的開端。

mei_ri_an_bao_tiao_yue_zheng_ben_w800.jpg
美日安保條約正本(取自wiki

美國是善於運用法理建構行為正當性基礎的國度,其對戰後日本的重要文書、憲法乃至「韓戰體制」的設計均自法理著手,並在共謀的日本政客、官僚合作下,擘劃日本的未來。

根據《聯合國憲章》設計的《日本憲法》第9條,規定日本不得再持有武力,將安全託付聯合國部隊。然而《聯合國憲章》第43和106條規定,在聯合國部隊成立前,可委由常任理事國代理,美國藉此合理化美軍駐日,讓自身與美軍代替聯合國及其部隊駐紮在日本,亦可要求日本提供基地、兵源等軍事協助,繞過憲法第9條第1項的交戰權限制。

《安保條約》更讓美軍得以將日本全境作為作戰基地,可不受日本主權限制,自由進出日本國境,向周邊國家發動攻擊。美國與吉田茂首相在1954年更簽署讓渡自衛隊的「指揮權」密約。然而,將軍隊交給外國指揮,任憑他國軍隊不受限制地自由進出國境,絕非真正的主權國家敢為之事。

而以美軍與駐日公使、日本政府和官僚組成、1952年成立的「美日安全委員會」是美日事務的黑箱決策機關,其開會做成的決定與會議記錄既不須送交國會、公諸世人,無人知曉雙方簽訂哪些密約,美軍更可指揮日本官僚處理相關事務,成為無法制衡的太上政府。

此後,委員會通過了讓美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罪犯讓渡權、基地權等各種協定,逐步完善化「韓戰體制」。而日本官僚系統更製作教材規範,教育後進官僚如何處理美日事務,如遇事情發生,美方會指揮日本官僚隱蔽事情,由美方自行處理。

這些權利都是憲法賦予主權國家且必須掌握的權力,但在「韓戰體制」下不僅遭讓渡美國,到了1959年,象徵主權的日本憲法更遭徹底架空,使日本的主權國家只剩形式,成為一個美軍與日本官僚共同統治的國度。

▉日本憲法並非至高無上

「韓戰體制」唯一一次遭逢的挑戰,也是使之徹底鞏固的事件,乃是1959年日本司法系統的挑戰。因美軍基地擴建糾紛引發了訴訟,當時東京地裁(地方法院)曾判處《安保條約》違憲。然而隔年安保條約將要換約,美國駐日大使立即與日本外務大臣和最高裁(最高法院)長官接觸,以確保條約不被判處違憲,並決定在最高裁一致推翻判決,鞏固條約的地位。

sha_chuan_shi_jian_w800.jpg
砂川事件攝影畫面(取自wiki

最高裁做出的判決就是「砂川裁判‧最高裁判決」。日本最高裁認定:《安保條約》是「重大政治問題」而不予解釋。司法權對此的退縮,形同將《安保條約》的法位階置於憲法之上,毀棄了憲法作為最高位階法律、主權象徵與保障人民權利的功能。作為一個法治國家,然而法治卻已然崩毀。

至此,日本憲法已遭架空,而美軍特權體制得以確立,成為日本最高統治者。日本政界也藉此牟利,藉由不斷擴大「重大政治問題」的解釋以閃避制衡,進行擴權。表面上恢復主權獨立的日本,實際上仍是個擁有協助美軍作戰的從屬體制,由美軍軍事殖民統治的半主權屬國。

此後雖然屢經換約、文字上有所修改,但是矢部指出這並不構成問題,因為美日之間有個「密約方程式」:

「不利的舊協定」=「表面工夫完善的新協定」+「密約」

密約方程式保障「韓戰體制」永遠延續,而在此一體制下,美日聯合委員會使日本政府與軍隊隨時聽從美國指揮,日本政府只能遵從。

▉冷戰結構與扈從體制

從韓戰開始,從早期知名的美軍隨意殺人的「吉拉德事件」所顯示的治外法權,日本首都、岩國、橫田乃至沖繩空域都受到美軍而非日本管制,到美國出兵伊拉克時日本必須派兵協助等,均顯示日本受到韓戰體制的束縛。

2015年,執政的自民黨安倍晉三政權更在美國施壓下,通過了「安保關連法(新安保法案)」,使自衛隊得以跨越《安保條約》規範的周邊國家,向海外派兵。2017年,更提出將自衛隊入憲,意圖守著和平之國名號的同時,合理化自衛隊的存在。矢部將此視為美國強化日本「協助美軍作戰的體制」的舉動,讓美軍得以利用日本向世界各地發動攻擊。

矢部更指出,美國與韓國、中華民國都曾簽訂過防禦條約,意味著此為冷戰結構的產物。中華民國其後因斷交而廢止條約,不過美韓、美日仍然保持同盟,代表美國可自由使用兩地作為軍事基地與資源汲取地。這意味著即使冷戰落幕,東亞政治的時間仍然凍結在冷戰結構之中。

面對當年消滅軍國主義的美國,現今卻墮入軍國主義,並利用日本協助其軍事擴張的現況,矢部對此感到痛心,更批判日本人閃避現實的態度,導致無法改變荒謬的現狀無法改變。他也認為中俄兩國現今已非敵人,而是比美國更守國際秩序的國家,因此只要清除美日從屬關係中的軍國主義,讓美日回歸和平,即是為世界謀福。

▉台灣與日本的「不正常」困境

了解事實,是行動的第一步。矢部將「美日同盟=韓戰體制&安保法體系→美日安全委員會→日本政府」的從屬架構完整公開,這是他為了矯正日本戰後扭曲的現實、還日本主權國家的面貌、解放受壓迫的日本人民及廢除這個體制所做的努力。

考量矢部對在日美軍特權的反感、日本未來被捲入戰爭的憂慮,本書中美國充滿負面色彩在所難免,然而矢部絕非反美,其僅是反對日本被扭曲的現況,背後隱藏著美日攜手走向和平的渴望。他更尊重和平憲法,希望藉由真相揭露,使日本回歸正常的主權法治國家。

只是本書的「不正常國家」一詞,在日本與台灣的意思顯然不同。《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乃是供秋海棠的中華民國,而非台灣之用,本文規定的領土疆域亦不明,然而大法官卻如同日本最高裁般,做出以「重大政治問題」迴避解釋統治疆域問題的釋字328號,使得早已脫離中國本部的中華民國,定位至今妾身未明,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一中之爭,在國際上舉步維艱。這與受到美日同盟扭曲的「不正常國家」日本完全不同。

本書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認識美日同盟對日本的影響,讓我們對於美日同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值得反覆咀嚼、品嚐箇中滋味。閱讀本書,亦絕非意圖鼓動反美情緒,而是有助於讀者理解美日、美韓、美台關係的不同層面,讓我們未來因應局勢變化時,有所準備,因為台灣必然與自由世界陣營同道,因此在與美國相處時,也需要對可能的衝擊有所準備。

fei_zheng_chang_guo_jia_w400.jpg 非正常國家:透視美國對日本的支配結構
知ってはいけない 隠された日本支配の構造
作者:矢部宏治 
譯者: 葉廷昭
出版:遠足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矢部宏治
1960年生於兵庫縣,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畢業。曾於博報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行銷部門任職,1987年擔任書籍情報社代表。個人著作有《日本為何無法廢除「基地」和「核能發電」》《日本如何成為「有能力戰爭的國家」》(以上為集英社International發行),還有《沖繩人都知道,只有本土人不知道的事實──沖繩美軍基地觀光導覽》(書籍情報社發行)等等。

共同著作有《比憲法更重要的「美日地位協定入門」》(創元社發行);企劃編輯著作有《知識的再發現》系列,約翰‧羅伯茲著。《圖解世界史》(全十集)《戰後史再發現》系列(以上為創元社發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短評》#49 陪孩子追求心靈與肢體的躍動

給史努比的信

林良著,薛慧瑩繪,小麥田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
小狗史努比、螞蟻軍團、小黑貓、金魚一號、巴西龜……10封寫給這些「毛小孩」的溫柔家書,訴說人與動物間的真摯情誼;同時也是10篇適合兒童閱讀的優美散文,輕鬆隨取的生活況味,配上筆觸簡趣的插圖,讀來很有意思。
這些林良爺爺30年前寫成,從舊作《小方舟》中重新選輯出版的文章,此時捧讀,依舊雋永深刻。如此一份與孩子好好面對面、用心分享及談話的心意,經歷了時光淬鍊後,更顯情深義重。【內容簡介

月光下的舞蹈家

王文華著,九子繪,小天下,3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
本書收錄兩則充滿寓意哲思的短篇故事:〈黃金舞環〉的主角,是隻被套上神奇金環的小麻雀,跳著神乎其技的舞姿,攔獲王后青睞目光,卻也成了愁居皇宮的囚鳥;〈月光舞蹈家〉裡熱衷跳舞卻總是慢好幾拍的小男孩,一路跌撞,仍始終堅持獨特節奏,最後找到一方自在的舞台。以「舞蹈」入題的特殊主題,文字盈滿古典童話氛圍,引領孩子追求心靈與肢體的釋放與躍動。【內容簡介

紀和奶奶的雞蛋

キワさんのたまご
宇佐美牧子著,藤原宏子繪,陳瀅如譯,幼獅文化,27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
好不容易暑假來臨,爸媽忙著經營便當店,好朋友也趕著練足球,落單的小曦悶悶不樂,直到他遇見紀和奶奶。為了一嚐奶奶家養雞場的「樂奇蛋」,小曦自願當起小幫手,每天準時報到,幫忙奶奶種菜拔草餵雞,心情從原本的無奈,逐漸轉為踏實舒暢,從體能勞動與人際互動中,學習到負責與付出。【內容簡介

花花是三毛貓

みけねこキャラコ
文、圖:土井香彌,盧慧心譯,時報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花花看起來是隻黑白貓,但其實她跟媽媽姐姐一樣,身上有三種花色,只是咖啡色的斑點好小一塊,又藏在不容易看見的地方。花花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咖啡斑點更明顯些,她最後想到一個好方法,同時也接受了自己的模樣。
細細的色鉛筆描劃,滿滿的療癒感,看似簡單勾勒,線條卻如此靈動雅緻,把貓咪的喜怒與渴望,表達得盡致淋漓,看了好想把這隻花花擁入懷裡。【內容簡介

車站老鼠

The Station Mouse
文、圖:梅格.麥凱倫(Meg McLaren),柯倩華譯,水滴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莫里斯是一隻盡忠負責的車站老鼠,牠以火車站為家,每日拾收乘客遺落的物品,但同時嚴守著前輩留下的《車站老鼠手冊》:絕對不能被人看見、不在白天出現、不能靠近乘客……因為,沒有人喜歡老鼠,牠必須顧慮自身安全!直到有一天,一名小男孩遺失了心愛的手帕,全車站只有莫里斯目睹經過,牠想把手帕送還男孩,但這樣勢必得打破規範,賭上自己的鼠身安危……
作者以復古色調畫筆,繪築出一個充滿溫度質感、直逼真實的生活世界,莫里斯房內的車站地圖、歷任老鼠工作肖像、鄉下表哥寄來的問候信,甚至閱讀到一半的史坦貝克小說《人鼠之間》,皆暗示著牠內心的矜持與孤獨,為冒險刺激的情節,注入更多的心緒轉折及閱讀層次。圖像裡的諸多細節與線索,不僅僅是裝飾,更回應著跨越人際藩籬「愛」的大主題,非常耐讀,更值得細讀。【內容簡介

che_zhan_lao_shu_nei_ye_final9.jpg


che_zhan_lao_shu_nei_ye_final11.jpg

《車站老鼠》內頁(水滴文化提供)

早安森林2 大樹的祕密

文、圖:張哲銘,信誼出版,2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小學低—中年級
守護森林的樹醫生爺爺,帶著小栗與小蘋果兄妹檔,一起巡視林間,探索各種植物花草的特性與祕密,大大滿足好奇與眼界。大雨過後受傷的樟樹,對著聽診器傾吐悄悄話,究竟是什麼祕密呢?樹醫生又有何診治妙方?本書將深奧廣博的自然知識,生動融入故事之間,知識含金量十足。插圖尤其出色,綠意柔美蕩漾,景像活潑細緻,筆尖中透露對大自然的細細觀察及深深愛護。【內容簡介

da_shu_de_mi_mi_nei_ye_19-2.jpg


da_shu_de_mi_mi_nei_ye_12-2.jpg

《大樹的祕密》內頁(信誼出版提供)

江湖,還有人嗎?

張友漁著,林一先繪,遠流出版,299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
一部為青少年而寫,融合成長議題與仁義奇幻的武俠小說。牛頭村的生活原本純樸寧靜,卻因為一則神祕傳說,五湖四海的武林高手紛紛齊聚,也使得13歲的補鞋匠粗小皮,不得不躍上擂場面對江湖。身世謎題、武功比劃、友情試煉,權力抉擇,扣人心弦的情節盡在其中。作者以精彩起伏的生動文筆,開拓青少年文學的新類型與新方向,努力與用心值得肯定。【內容簡介

小里的建築夢

河狸的水壩工程學
文、圖:劉小屁,三民書局,27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一本結合賞心悅目圖像與動物知識的本土創作,以可愛近人的畫風及口吻,訴說小河狸向爸爸學習如何修築水壩,按部就班逐步完成,蓋出水邊的安全舒適小窩。圖文搭配得宜,把生硬的科普資訊轉為有溫度的生命故事,適合親子共讀。【內容簡介

xiao_li_de_jian_zhu_meng_w1000.jpg


xiao_li_de_jian_zhu_meng_2w1000.jpg

《小里的建築夢》內頁(三民書局提供)

企鵝旅館

ペンギンホテル
文、圖:牛窪良太,周佩穎譯,米奇巴克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歡迎來到冰天雪地南極,這裡有間可觀賞極光景致的企鵝旅館,頭戴小紅帽的企鵝們個個訓練有素、精神奕奕,招呼每位來客,不管是旅遊達人、背包客、親子團……保證全部賓至如歸,美食、表演盡情招待。仔細瞧瞧旅館樓面圖,每個房間裡的角色、構圖、擺設,都有戲又精巧,魔幻又寫實的畫筆,讓虛構的故事場景如真似實活了起來。至於那間被預訂的6號房,驚奇住客究竟是誰?結局答案令人驚奇喔!【內容簡介


qi_e_lu_guan_nei_ye_14.jpg

《企鵝旅館》內頁(米奇巴克出版提供)

妖怪爸爸出差去

オニのサラリ−マンしゅっちょうはつらいよ
文:富安陽子,圖:大島妙子,林真美譯,青林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趣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
妖怪爸爸這回奉閻羅王老闆之命,提起行囊出差,到遙遠的地方擔任「眾神高峰會」會場警衛。光看書封上他梳油頭拉行李的fashion模樣,就知道這肯定是一場神魔亂舞,爆點與笑料兼具,絕不冷場的超展開旅程。看似無厘頭的故事,作者卻以認真無比且有條有理的畫功及鋪陳,讓虛構世界充滿說服力,展現人性面及現實感。畫風充滿濃濃的日本民俗味,而且俗得很有力!【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繪本書房》用繪本開出一樹花

2019年9月底,由Musée de l’illustration de Moulins(MIJ)舉辦的第5屆插畫雙年展,法國平面設計師方內特.梅麗耶(Fanette Mellier)邀約了瑪嘉莉.呂什(Magali Le Huche)、多馬.巴阿(Thomas Baas)等11位插畫家,各自描繪一朵花的輪廓,再由她來裝飾、上色,然後佈置在城市各角落,送給每個有緣與之相遇的過客。


8-tile.jpg

法國平面設計師方內特.梅麗耶邀約了11位插畫家,各自描繪一朵花的輪廓。(圖片來源:Facebook

這項實驗性的創作活動,不僅將藝術展示空間拉大,也為入秋一片蕭瑟街景添色不少。

在台灣,每天在霧霾中醒來睡去幾乎成了常態,詩人鯨向海在《這天海浪》中寫道:「城市的能見度那麼低/我討厭有人還可以/憑著寂寞/把我認出來。」除了寂寞外,如何在灰沉沉的景象裡清出一方明亮純淨角落,讓我們認出彼此?或許像梅麗耶那樣,在城市角落用藝術創作開花;或許到繪本中找契機,讓我們在能見度如此低的生活中,憑著繪本中的一樹花開而辨識出對方。

用靈魂開出一園花:《迷失的靈魂》(Zgubiona dusza


ok_adka.jpg

《迷失的靈魂》波蘭文版(左)及法文版(取自繪者喬安娜.康哲友個人網頁

日前諾貝爾文學獎補公布了2018年的得主: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除了小說之外,2017年朵卡萩曾出版過一部圖畫書《迷失的靈魂》(Zgubiona dusza),還獲得2018年波隆納書展的虛構類入圍呢!(

顧名思義,《迷失的靈魂》這本圖畫書說的是關於靈魂迷失的故事:

某個男子行事敏捷,因為做得快,不知不覺就做得多;為了做得更多,不知不覺便做得更快。如此循環下來,他漸漸將靈魂拋到身後,雖然偶而也會感到生活貧乏,卻仍繼續如是度日。

直到某一天,在差旅途中的男子,腦子忽然一片空白,只剩人生三問:「我是誰?」、「我要去哪裡?」、「我要做什麼?」他最後求助以智慧稱著的名醫,得到的處方是:「等待」。


34_37_dusza_zaglada_w_okno.jpg

(取自繪者喬安娜•康哲友個人網頁


fan_ye_.gif

 (以描圖紙隔開兩頁,圖片來源:童里繪本洋行 Maison Temps-Rêves提供)

男子別無他法,只得找個地方,試著靜心等待靈魂吧!他等了好久好久,鬢髮已然及腰,終於那個傷痕累累、疲憊不堪的靈魂現身門前。

翻到這一頁時,令人愣了一下。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可曾設想過:靈魂長什麼樣子?男子的靈魂跟自己想像的有差距嗎?我們的靈魂又有怎樣的面貌?而你我認得出自己的靈魂嗎?


38_39_patrza_na_siebie.jpg

(圖片來源:繪者喬安娜.康哲友個人網頁

因為文本與圖像各自獨立,故事可以獨自支撐全局,然而加了插畫後,多了一處空間、一位新角色,和文本產生對話。插畫家喬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沒有名字的老人》圖文作者)運用色鉛筆質地、方格筆記襯底和描圖紙間隔,營造懷舊、朦朧、溫潤的觸感。這些圖像也許是男子因匆促生活而刻下粗糙的皮膚,也許是一路追趕、跌撞的靈魂,也許是潛在心田裡等著綻放的種子,既貼切表露文本核心,也自成敘事語彙傳達想法。


46_47_gaszcz_w_domu.jpg

(取自康哲友個人網頁

他們,男子和久別重逢的靈魂,從此以後不徐不疾地過著悠哉怡然的日子。畫面隨著沉沉灰黑色調,一路走進綠意春色書頁。我們看見男子閒置許久、埋入土裡的鐘錶綻開出一朵朵絢麗花兒的那一幕,感動得想起印度諺語:「趕路三天,要在板凳上歇一歇,好讓靈魂跟上腳步。」啊,花開是要時間的,而時間是需要靈魂的呀!

用熱愛開出一朵花:《羅賓之星》(L’étoile de Robin


luo_bin_zhi_xing_-side_0.jpg

《羅賓之星》書封及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

封面左側呈現兩個尖端對立的三角,像沙漏似的,上方流瀉下來的星子撒在一頭佇立山巔的羊身上,山峰被雲海環繞。大片藍色的背景中,視覺集中在棕羊上,完全不搶戲卻自然成為焦點,隱隱暗示故事的調性:《羅賓之星》,是一隻羊戮力追星的故事嗎?

聳入雲霄的山巒中,住著一群羱羊,他們喜歡頂著頭上如彎月般的犄角「咔!喀!」互鬥。

而羅賓不似其他夥伴好武逞勇,他寧可將時間花在探索群峰上。這隻對自己居住的高山野嶺充滿好奇的山羊,有一天發現了某處深谷,於是不顧其他羱羊的挑釁,決定獨自往山巔蹦跳攀越,一探藏於雲後的世界。

秉著「被討厭的勇氣」,羅賓雖然孤獨無伴,卻在隻身行旅途中結識了許多生物。紅嘴山鴉為他引路,來到有著遼闊視野的山尖;土撥鼠發出噓鳴提醒他:獵人接近了;黑琴雞指導他在雪地安全行走的祕訣⋯⋯日復一日,羅賓漸漸熟捻這座山林的一切。

整體故事平和溫順,並沒有高潮突梯的情節,然而這本書的圖像設計感十足,以幾何圖形塑造角色,用色大膽飽和,構圖張力十足,每展開一頁,都流瀉出一股把人帶往奇妙國度的魔幻力量。


luo_bin_zhi_xing_2-side.jpg

《羅賓之星》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

義大利籍的作者菲利浦.佐丹諾(Philip Giordano)有一半菲律賓血統,但他的作品嗅不出國界、種族,自成一方淨土。他另有一部作品《燕子》,同樣幾何構圖,配色奪目。

回到故事來。離群索居的羅賓在某個寒風呼嘯的冬日清晨,忽然聽到一隻紅尾鴝捎來關於他朋友們的消息:羊群因一場突如其來的雪崩而受困,急需羅賓前往救援。

羅賓對山勢地形暸若指掌,成功拯救了不幸陷在雪地裡的同伴,順而成為羊群的領袖,直至他年歲老邁。

垂暮之年的羅賓又攀上山巔,他瞭望滿天星斗,再次感受自己青春重拾,於是蹬腿一躍,加入星群。羅賓回眸瞭望藍星,那顆他生長的星球,鍾愛的山嶺,最佳的夥伴,一滴淚水如流星落向他先前立足的山尖,霎時綻放出一株星形花朵,那是溫柔的「羅賓之星」!

羅賓之星,是一朵花呀,是一隻努力活出自我的羊用盡一生綻放開的花呀!

用想像開出一路花:《因為幾滴水的緣故
Pour quelques gouttes d’eau


yin_wei_ji_di_shui_.jpg

(取自繪者黛絲朋個人網頁

我們會怎麼形容炙熱高溫的環境?過度曝光似的景象、新竄出皮膚的汗水隨即蒸發、融化的柏油路面⋯⋯文字作者安.喬娜(Anne Jonas)在《因為幾滴水⋯》書中這樣描繪:「太陽曬融了影子」、「沒有比唇邊顫動的水珠更為珍貴的了」、「對水渴望的喜悅燒灼著所有人。」

是的,故事中的主角札依娜(Zahina)正是出生在這麼一個極其炎熱乾旱的國家,水,是此處最珍稀的資源。她還在踉蹌學步的年紀,只嚐到一絲絲母乳的香醇,便得協助大人,加入「生存」戰鬥的行列,用一口小壺到遠處汲水,沿途飽受太陽的啃噬。


yin_wei_ji_di_shui_2.jpg

(取自黛絲朋個人網頁

隨著父親往返汲水路途數千趟,札依娜不僅學著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也渴望了解語言背後藏著的世界。她收藏路上聽來的語詞,結合打水路上東張西望看見的大小事物,開始默默編織起一個又一個想像的故事:獅子伏臥的灌木叢、頭頂迷路的雲慌張追趕著、非洲鼓高聲宣告幼兒新生的喜悅、一股芳香被花跑得老遠⋯⋯這樣的分心,導致壺水一點點滴灑出來。


yin_wei_ji_di_shui_3_0.jpg

(取自書店網頁

何等珍貴的水就這樣被乾涸的土地吸乾了,札依娜當然感到內疚,可是她實在忍不住對周遭的好奇想像,也日益感受到自己所能使用的字眼如此有限。然而,她還是得頭頂小壺,還是得蹣跚尾隨父親遠行,還是左右張望,還是奇思異想,還是……不小心灑出幾滴水。

喬娜詩意的文字,如札依娜連身裙上的小花,亮燦燦地舖撒在暗沉凝重的氛圍裡,使得故事讀來又悲傷又美麗。當然插畫也功不可沒,過去瑪麗.黛絲朋(Marie Desbons)慣用卡通誇張造型、高彩明亮的用色來營造畫面,感覺就像色素多到誘人的糖果,深受小公主們喜愛。但這回她一改風格,選擇色鉛筆來搭配故事,大量灰黑色系再襯以小幅度的紅色,既聚焦又照亮畫面。漂亮糖果變成健康雜糧,好看嗎?依然動人、美麗!


yin_wei_ji_di_shui_4.jpg

(取自黛絲朋個人網頁

回到故事。札依娜不敢跟大人坦承自己犯錯,懷著愧疚上路,卻又忍不住好奇。一個不留神,哎呀!壺砸破了,水立刻被土地「飲盡」。札依娜崩潰大哭,將這些日子的壓抑、隱瞞和苦悶一股腦兒跟父親傾訴。

「原來就是你呀!我們日復一日走了又走的這條路,之所以變得這麼美麗,原來就是你灑下的那幾滴水啊!」順著爸爸指的方向望去,札依娜驚訝地發現:曾幾何時這條走了上千回的路竟然開滿了鮮花,其中還引來各種昆蟲和動物呢!


yin_wei_ji_di_shui_5.jpg

(出自繪者個人網頁

這是一則談論「責任」、「命運」、「成長」、「罪惡感」和「想像的力量」等多元主題的繪本。結尾的處理,「想像力」的綻放,讓許多在惡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得到莫大寬慰。這部作品獲選為201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少文學推薦書(UNICEF: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實至名歸。兒童基金會更特地為它錄製影片和聲音檔,保障視障兒童閱讀及票選的權益。

我們並不能決定出生地,你我的童年都是被註定的,可是我們可以藉由「認知」得到不同解讀,藉由「想像」標定未來藍圖,讓許多年少時的不得已,變成滋養的力量。

因為幾滴水的緣故,這位小小夢想家不經意地把汲水必經之路,澆灌成一條花道。

在能見度這麼低的生活裡,希望我們用靈魂、熱愛、想像開出一樹花,屆時你我錯肩而過時,是憑著一樹花開而認出彼此來。

【同場加映】

他們試圖把我們埋了,殊不知我們其實是種子。

——墨西哥諺語

xiao_dou_zi_l_0.jpg

  • 《小豆子》(Ce petit pois-là

作者是大家熟悉的艾立克.巴圖(Éric Battut),台灣已引進他的多部作品,如《色彩的翅膀》、《戰役》、《樹的聲音》、《想念的沙漠》、小老鼠系列等等。但現有的許多中文版繪本,仍未及他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可見作者產量驚人。

這回要介紹的小豆子,造型、用色與構圖都一秉風格:主角比例極小、劇場式的布局以及高飽和的色彩。那麼故事呢?

小豆子誕生在一株豐滿的豆藤家族,但他胸懷壯志、心向遠方。於是遠離家園,要做個不一樣的豆子。

一路上他遇見華麗的孔雀、威風的老虎和高壯的大象,於是小豆子陸續別上一根羽毛,身上描繪斑紋和臉上套了條鼻管,如此模樣返家,立刻遭受眾親友取笑。

「我是顆多可笑的豆子啊!」小豆子對自己說,「但我也是顆有各種可能的豆子。」

於是小豆子挖了一個洞,伴著羽毛、鼻管和條紋躺進洞中。

將近一年過去,小豆子躺著的地方長出一株豆藤,上頭結滿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小豆子呢!

一天一肘尺,總有一天到蒲甘。

——緬甸諺語

zhi_hua_shu_l.jpg

這是1962年初版,於2017年復刻再版的圖畫書。圖文作者Jacqueline Ayer為了她的兩個女兒,從時尚業、織品設計轉戰童書創作。因為曾旅居東南亞一段歲月,她的繪本很多著墨在泰國的風土民情,這本《紙花樹》也是依據該國傳說而作。

Sitha懷抱著小弟弟,佇立在路邊看著來往車輛,那是小村唯一通往城市的道路。某天,路上出現背著一樹紙花的老人。禁不起Sitha好奇一再發問,老人送給小女孩一朵小紙花,並聲稱花中內藏一顆小種子,只要種進土裡,「也許」能開出一樹紙花。

老人離去後,Sitha滿懷期待種下花種,但再怎麼細心照顧也等不到那個「也許」。直到某日,老人隨著一團舞者再度來到小村,他見到Sitha因為那朵紙花的「也許」結局,受盡村童嘲笑,感嘆自己言語的份量,於是他徹夜做了一件事……

Sitha一清早走出屋外,哇!一台階的紙花和一株開得滿滿的紙花樹。

畫面布局平靜,人物像舞台劇似的擺放身子,以鉛筆素描為底再綴以色彩,長、橫式版型,相當耐看。(

能夠想像任何事的人,可以創造不可能。

——艾倫.圖靈(電腦科學家)

gxian_sheng_de_gu_guai_ji_hua_l.jpg

  • 《G先生的古怪計畫》(L'étrange projet de Monsieur G.

西班牙作者Gustavo Roldán的創作,G先生的造型讓人聯想到粉紅頑皮豹中的警察Sergeant Deux-Deux。

G先生住在安靜、寸草不生的沙漠,看他揮鋤墾地,猜猜他的計畫是什麼?種植花園?才不是呢!他要種--音--樂--!

因為沙漠太安靜了,但是,音樂怎麼種啊?

瞧G先生認真翻土、播種、澆水,一翻頁,哇!種子爆開……不禁令人瞬間笑出聲來!

平凡是因為太合乎常理了,也許你我正需要一些不合邏輯的事。

最後G先生種出了好大的一株樹,引來好大一群樂界高手,他們為G先生開了一場鬧熱滾滾的演奏會。是的,他「種」出計畫中的音樂了!

你有什麼古怪計畫呢?快動手種下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