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繪本大師》守夢人羅伯・英潘(Robert Ingpen),用圖像詮釋經典文學

哆啦A夢的任意門可以穿梭時空,澳洲知名插畫家羅伯.英潘(Robert Ingpen)則駕著他的「夢想時光機」,巡遊在現實和非現實之間。多年來他共完成了七千多個角色、一百多部作品,舖陳出人類文明與藝術的時空之旅。1986年,國際安徒生大獎將兒童圖畫書領域的最高榮譽授予英潘,表彰他在童書創作的卓越表現,以及對兒童長期且持續的關懷。他是澳洲第一個得到此殊榮的圖畫書大師,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位。

英潘於1936年10月13日出生在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季隆(Geelong)。就像那個時代的很多孩子一樣,他的童年完全被書和閱讀圍繞。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英潘具有極富想像力的說故事能力,而他的父母也鼓勵孩子盡情發揮想像,去演繹故事書中人物的冒險。

英潘從小就愛不停畫畫,幸運的是父母親也支持他繪畫的興趣,即使他在家中牆上塗鴉,也不曾受到責罰,媽媽還細心收藏了他小時候的畫作。英潘從小就對文學作品非常著迷,閱讀文學家精彩的故事時,他想像著那些不可思議的人、事、物,進入書中令人神往之地,心之所向,更想用畫筆畫出一切的未知和已知。

7歲時,英潘自力讀完第一本書《彼得潘與溫蒂》(Peter Pan and Wendy),因為太喜歡這個故事,他用孩子的眼光和理解力,為這本書畫下了第一張插圖,並且立志將來要成為插畫家,進到每一個故事裡去「發現真相」。2010年《彼得潘與溫蒂》出版百年紀念版時,就是由英潘為它繪製新世紀的插圖,賦予經典時代的新貌。


mysh571603_2-ds-600x750.jpg

英潘為《彼得潘與溫蒂》百年紀念版所繪製的插圖(取自azon.market

很少圖畫書作家像英潘這樣,一生致力於為經典文學作品創作插畫,且數量驚人。他繪製過插畫的經典包括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莎士比亞的劇作、史蒂文生的《金銀島》、狄福的《魯賓遜漂流記》、史威特的《格列佛遊記》、狄更斯的小說、安徒生的童話,還有《木偶奇遇記》、《湯姆歷險記》、《環遊世界80天》、《叢林奇譚》、《柳林中的風聲》……幾乎是一部浩浩湯湯的文學史。

要用圖像來傳達文學作品的意境,既要在圖畫中納入故事背景和人物細節,同時也要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自由運用想像力,演繹出屬於自我的版本。英潘曾為《愛麗絲夢遊仙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創作插圖,面對原著作者卡洛爾(Lewis Carroll)和原著插畫田尼爾(John Tenniel)這樣的創意組合,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他一直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穿越想像的森林,最後發現,如果要和現代的孩子對話,他應該要和卡洛爾平行前進,而不是沿著傳統的路徑跟隨。


4795_2.jpg

《愛麗絲夢遊仙境》內頁插畫(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4795_3.jpg

《愛麗絲鏡中奇遇》內頁插畫(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1958年,英潘自皇家墨爾本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系畢業,取得「書籍藝術」學位,4年紮實的科班訓練,培養了他深厚的古典繪畫功力。美國新寫實主義畫家魏斯(N. C. Weyth)將真實的細節巧妙融入畫作中,營造出鮮明的張力,啟發了英潘寫實細膩的畫風。但他不只做到物件仿真和場景再現,而是用如羽毛般輕盈堆疊的筆觸,渲染出溫暖柔和的色彩,及充滿魔力的光影,將故事潛藏的寓意交融在畫面裡。

英潘是個深思熟慮型的作者,在開始為一本書繪製插畫前,不管是色彩、造型或構圖,他都會先經過嚴謹的考據和規劃。他像電影導演般,將構思的畫面繪製成細密考究的分鏡腳本,再透過真實的細節堆疊,創造出影像的深度與質感。他特別擅長掌握故事氛圍和時代背景,營造出雄渾大器的史詩風格,這也是他後來被委任為許多經典名作、人物傳記和歷史事件做畫的原因。

在英潘成為童書插畫家之前,曾與許多科學家緊密合作。1958年他加入「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機構」(CSIRO)的科研工作團隊,將科學家們新的發現,從科學角度和觀點畫成圖像,以便向更廣大的讀者推廣新知。長期近身速寫科學家的活動,並參與田野調查的過程,讓英潘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在原有的藝術素養之外,更開拓了對科學和自然領域的視野。

但英潘不僅只是配合傳述科學成果,他繪製的圖像反過來也啟發了科學家的新思維。其中最精彩的例子是在1970年代,他在祕魯為聯合國工作,主要任務是研究聖嬰現象對祕魯龐大鯷漁業的衝擊。英潘發現,要向漁民推廣新的漁業技術、傳遞漁業永續經營的觀念,必須回溯到傳統文化中,從民間傳說裡尋找能和當下生活聯繫的關鍵。於是他從印加文明裡找到祕魯人的方舟「橘色壺」(Poppy Kettle),來表現漁民冒險犯難的經歷。後來這個原型被英潘不斷改寫和重繪成不同的版本,其中包括繪本版的《冒險勇士七個半》(The Voyage of the Poppy Kettle,格林)。


7936868-3x2-940x627.jpg

《冒險勇士七個半》內頁插圖(取自abc.net

1968年,英潘開始以自由作家的身分,廣泛地從事各種藝術創作。他為市政廳繪製壁畫,為澳洲郵局設計郵票,為板球俱樂部入口設計青銅大門,還有海報、宣傳手冊、雕塑、錢幣、徽章、旗幟、壁毯……他的創作範圍包羅萬象,展現出旺盛多元的創造力。

1974年出版的《暴風雨中的男孩》(Storm Boy),是英潘首次為童書繪製插畫。他和文字作者狄力(Colin Thiele)攜手合作,創造出這本極具澳洲特色的經典童書。故事描述孤獨的小男孩和隱居的父親住在海邊沙丘,他和偶遇的原住民及鵜鶘建立了深刻的情誼,這段情誼也改變了小男孩的未來。英潘用極其詩意的畫風,描繪南澳的海濱景色,這是他深情凝視家鄉的開端,日後他不斷用畫筆記錄澳洲的風土人情,並投身環境保育和文化資產維護的工作,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了無盡的熱情和真誠的讚美。


4795.jpg

《暴風雨中的男孩》內頁插圖(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身為插畫家,英潘勇於接受各種主題的挑戰,譬如:如何將抽象的思維傳達給兒童讀者呢?在他的作品中,《生命之歌》以誕生為開始、死亡為結束談論生命歷程;《世界為誰存在?》探問生命的價值;《斷嘴鳥》是一種精神疾病的隱喻;《我愛大自然》讓小朋友了解「愛護地球」的重要性;《和平的使者》闡述和平的理念……每一項都是極為嚴肅重要的議題。英潘向我們證明了他將抽象概念圖像化的功力,他以孩子能理解的具體畫面和生活事件,配合明晰的文字,讓小讀者容易了解和實踐。

英潘認為,好的故事就是一個優雅的包裹,孩子們會一點一滴地發掘裡頭的祕密。而「神話」則是另一種以故事為外衣的包裹,其中蘊含了先民原初的信仰和知識。擅長描繪日常生活的16世紀荷蘭畫家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是英潘師法的對象之一。布勒哲爾曾畫過《聖經》創世紀中的巴別塔,英潘則在《Fabulous Places of Myth》書中,繼續畫了巴別塔之後建造的進度。巴別塔關於「溝通」的寓義,正切合英潘對創作的認知,他要找出現實和幻想的交會點,邀請讀者重新思考神話和傳說傳遞的真理。

英潘筆下氣勢磅礡的畫面,經常讓讀者感到震懾,彷彿從中聽到歷史的餘音。他的畫作擁有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的力量,他的紀實作品彷彿見證了時光的片段。讀者跟著英潘的畫筆,抵達已然失落的馬丘比丘,登臨兩千年前長城的暸望塔,參加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甚至跟隨史考特(Robert F. Scott)的探險隊展開南極之旅。英潘的插圖將人物和行動結合起來,進一步超越了文本的敘事。


wo_0025.jpg

英潘為《綠野仙蹤》所繪製的插圖(取自melaleuca.com

英潘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和文字作者合作,自寫自畫的作品較少。溫馨可愛的《無聊小熊》、《傳奇小熊》和《珍奇小熊》系列三書,是他創作中的小品。這是他在外孫女和曾外孫女出生時,獻上的歡迎禮物。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玩具,譬如泰迪熊,即使如今已不知所蹤,仍教會我們懂得愛與珍惜。英潘相信會開口說話的泰迪熊,代表著純真的信念會代代相傳下去,這也是他創作童書的初心。

另一本《守夢人》,也是英潘獨創的作品。他用書信告訴孫女守夢人傳說的由來,全書充滿了玄妙的角色和離奇的情節,是英潘作品中少見的幻想故事。英潘常被認定為寫實作家,這本書則完全流露他真正的心跡,是他對人類夢境與想像如何運作的詮釋——若你真心接受「偉大相信學院」的存在,通向奇幻夢境的故事之門將為你敞開,而守夢人,就徘徊在真實與想像之間,守護著夢境的安全。


4795_1.jpg

《守夢人》內頁插圖(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英潘正是那位守夢人,進入他的插畫宇宙,讀者跟著他貫穿古今、縱橫寰宇,想像的力量無遠弗屆,隱藏在真實中的夢想閃閃發亮。

2016年澳洲童書評議會頒予英潘終生成就獎,表彰他優秀的書籍和多樣化的藝術創作,為澳大利亞讀者創造了永恆的資產。2017年他依據《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的理念,舉辦了「在邊緣世界」畫展,表達他對海洋生態長期的關注。高齡82的英潘說:「我不是藝術家,我是個插畫家。」不管在什麼年紀,他永遠懷抱著對插畫的熱情,邀請讀者和他一起去冒險,開展充滿驚喜的豐富心靈旅程。


before_the_tempest_p6280034.jpg

(取自melaleuca.com

▇ 羅伯・英潘作品

  • 斷嘴鳥
    文:納桑尼‧拉胥梅耶,圖:羅伯・英潘,劉清彥譯,道聲出版社, 240元,【內容簡介➤
  • 守夢人
    文/圖:羅伯・英潘,幸佳慧譯,閣林文創,199元,【內容簡介➤
  • 圖說歷史:三國
    文:羅吉甫,圖:羅伯・英潘,漫畫:鍾孟舜,遊目族,990元,【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016》和死神說聲嗨,然後繼續生活

這期閱讀通信的封面人物是影像詩人葉覓覓,看著她嬌小的身影,淘氣的臉龐,很難想像專訪當天的主題是討論死亡,或許她以一個個影像作品和詩作,淘洗也處理了情緒,換來更多故事。

通通編點開葉覓覓的影像詩,好奇怪雖然主題都很嚴肅可是看完卻會覺得有趣,比方說〈他們在那裡而我不在〉拼貼了老人小孩把玩時鐘的逗趣錄像,為隱匿詩作〈南無撿破爛菩薩〉(內有很多台語厭世語錄,超實用)做的MV,素材則有路邊野鳥扭動脖子、家貓囧臉和鄉下阿婆的無辜表情,在在呼應詩作表達活著無奈卻蘊含趣味;而丈夫過世後,她決定更深入認識死亡,因此跑到印尼的托拉查族蹲點做田野調查,研究人家的「淨屍節」⋯⋯

對覓覓姐來說(裝熟),詩就是生活,看完她的創作,通通編覺得眼睛一亮,上班路上的草叢似乎都有著好玩的祕密(才怪)⋯⋯通通編說了這麼多,你還不去看就太不夠意思啦:

  • 【話題】跨世紀台漫 1:麥人杰和台漫的黃金一代
    (真實身分是歷史學者的資深漫畫迷:稷安大大再度發聲!全盤盤點台漫大師麥人杰不同時期的作品與風格!流淚金句:「我們不想要台灣之光,我們只想看漫畫,看屬於我們自己土地的漫畫」)
    b.jpg

    1989年,年輕的6位台灣漫畫家與他們的作品。左起:蕭言中、鄭問、阿推、敖幼祥、麥人杰(大鬍子那位)、曾正忠。(攝影:高重黎,大辣出版提供)

  • 【書.人生.林蔚昀】薇若妮卡忘不掉
    (這期書人生是憤世媽媽代表林蔚昀啊~她在波蘭談戀愛、結婚、生子後回台灣生活,趁著短訪波蘭的過程看到克拉科夫這個城市和自己的變化,思及城市的風景與文學,文章也有提到她和孩子共讀的書唷)
  • 【專訪】不要為了辦媒體而辦媒體:專訪《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作者影山裕樹
    (最近很流行地方誌——記錄在地的故事。影山哥是日本地方刊物的高手,他到OB編輯部接受訪問的這天,和我們分享他認為地方刊物之所以能連結在地、凝聚大家參與感的最關鍵因素⋯⋯)
  • 【現場】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評選,全台書展活動開展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是什麼?今年選了哪些書,又有哪些好玩的閱讀趨勢咧?通通編覺得最妙的就是繪本界漸漸出現一個潮流:開始反映現在家庭中流動的性別分工,比方說有一本書就叫《我的弱雞爸爸》,呵呵,爸爸弱弱的本來就沒關係啊,《佩佩豬》也是這樣演的啊)
04.jpg

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評選活動在台中中正國小(中正國小提供)

  • 【每週童書・童書短評】#29 陪孩子發現自然,玩轉科學
    (通通編每次都先入為主覺得童書是給小孩看的,但看到童書短評又馬上被深深打動嗚嗚,比方這次有一本書在介紹一個跑步很快、但是被家暴和霸凌的男孩,直到有一天,田徑教練告訴他:「你不可能跑開自己,但你可以跑向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嗚喔喔喔誰說大人就不能讀童書啦)
  • 【每週好書.OB短評】#134 行氣解鬱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純真的擔憂|我的蟻人父親|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失落的猴神古城:深入宏都拉斯最險惡叢林,解開消失五百年的巨大遺跡之謎|誠摯的友誼|打敗NASA上太空:給所有人的失重人生指南,飛行員揭開宇宙奧祕的奇幻旅程|小陌生人|大英暗黑料理大全:烤孔雀、活蛙派、煎腦渣,和紫色毒梨子!倫敦市政圖書館館長揭祕100道歷史上驚人食譜|

05.jpg

▇10/19(五)~10/28(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就上:Openbook閱讀通

10/19(五)

13:30 ~ 21:00
永楽座-文化部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書展
地點:永楽座  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123巷6號活動頁面

kk_0.jpg

19:00 ~ 21:00
知日之旅-看見台灣系列 | 台灣的懷日浪潮
地點:微貳獨冊 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46巷56號活動頁面

1017-7.png

20:00 ~ 21:00
洪茲盈《墟行者》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台大店3樓藝文閣樓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8號3樓活動頁面

1017-2.jpg

19:00 ~ 21:00
二五評圖會
地點:在地方人文空間 屏東縣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活動頁面
19:00 ~ 21:30
【獨步推理課】一起用閱讀療癒關係──讀《星期五的書店》​
地點:連江縣北竿鄉橋仔村木喜民宿活動頁面

10/20(六)

14:00 ~ 15:00
2018彰化閱讀起步走-故事戲劇表演《三人五目無長短腳話(皮影)》​
地點:彰化縣立圖書館 彰化市中山路2段500號活動頁面
14:30 ~ 16:00
《上流兒童》新書分享會
地點:無論如河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5巷26號2樓活動頁面
15:00 ~ 16:00
在哪裡的高雄——《沒有的生活》新書分享會​
地點:高雄文學館  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活動頁面

1017-3.jpg

15:00 ~ 16:30
山行。台灣百岳 - 新書分享簽書會​
地點:微貳獨冊 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46巷56號活動頁面
19:30 ~ 21:00
活水來冊房《藏書之家》全台新書發表會​
地點:誠品綠園道店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活動頁面

10/21(日)

09:00 
「2018啟蒙進行曲」文協實境解謎遊戲【小文青版】​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2F第一會議室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號活動頁面
10:00 
霜降有時 文學茶席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2F文學體驗室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號活動頁面
14:00 ~ 16:00
從亞斯兒童到成人亞斯:不再孤單的亞斯世界​

地點:TABF Bookstore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62號活動頁面

10/23(二)

10:00
2018樂音幼享閱讀趣──親子活動

地點: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影音館1F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1號活動頁面

you_tong_.jpg

 

10/24(三

19:00 ~ 23:00
2018臺灣國際人權影展聚落串連放映:水木書苑場​
地點:水木書苑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風雲樓一樓活動頁面
19:30 ~ 21:00

「穿越時光見到你」文學系列講座​
地點:文訊雜誌社 ‧ 多功能室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B2活動頁面

1017-4.jpg

 

10/26(五)

19:30 ~ 21:00
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新書發表座談會​
地點:誠品信義店三樓 forum 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 活動頁面
 

1017-5.jpg

10/27(六)

9:00
「2018啟蒙進行曲」文協實境解謎遊戲【小文青版】​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2F第一會議室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號活動頁面
10:00
為兒童說故事-2018親子繪本系列活動​
地點:齊東詩舍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childstory.jpg

14:00 ~ 14:20
【鍾理和的文學路】紀錄片放映​
地點:李梅樹紀念館 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活動頁面
14:00 ~ 16:00
車文學講堂-蔡孟利​
地點:金車藝文中心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活動頁面
15:30 ~ 17:00
穿越時光見到你」文學系列講座​
地點:文訊雜誌社 ‧ 多功能室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B2活動頁面
19:00 ~ 22:00
尋找自我天賦,重啟工作熱情│讀書分享會│
地點:草泥Cafe 臺北市大安區樂業街17號一樓活動頁面

10/28(日

14:00
城東講堂​
地點:齊東詩舍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活動頁面

chendong.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跨世紀臺漫 1》麥人杰和臺漫的黃金一代

▉【跨世紀臺漫】前言:重現臺灣漫畫的風景線

說來或許殘忍:在臺灣,一位漫畫家之死,往往不會引起太多注意。2017年鄭問去世後,相關報導和各界的緬懷是少見的備極哀榮。似乎只有像鄭問這樣具國際知名度的漫畫家離世,才能重新喚起人們對同世代漫畫家的關注。

那些陪著我們成長、一度能與日本漫畫相庭抗禮的創作者,很長一段時間沒被提起。除了如鄭問或2015年先走一步的陳弘耀,讀者因其離世而知其終局之外,很多創作者就此散落四方,離開了臺灣漫畫的舞臺,許久不曾聽聞他們的消息,更遑論新作,成為讀者心中的懷念。

1990年代,蓄勢待發的臺灣漫畫在沒有政治枷鎖的限制下,各方高手雲集,出版市場亦蒸蒸日上,曾有過單行本一集銷售超過10萬冊的榮景。沒想到曇花一現,當初許諾的天國竟快速萎縮成一片荒漠,猶如電影《瘋狂麥斯》(Mad Max)裡的末日場景,只剩少數幾人在殘存的綠洲之地,苦苦維繫著臺漫的命脈。

1990年代對臺漫而言,是最初也是最後的榮光,但在回顧時,卻處於尷尬的位置。從歷史研究來說,二、三十年的距離太近,似乎還無法進入學院規範的研究射程裡;若著重臺漫發展的角度,又似乎一切都該關注當下,無暇顧及看似塵封的往事。

然而,今日臺漫所有的難題,或因應難題而生的各種建言,無一不在上世紀末即已搬演。倘若不正視過去,那麼就只是重複同樣的錯誤,陷在同樣的迷宮中,迎來相同的僵局和困境。要振興臺漫,就必須勾勒並理解臺漫的歷史,而不應只是淺碟地只看眼下,更不應老是抱著戒嚴時期的上古考據。

個人以為,我們應從臺漫一度的繁榮著手,解剖分析,找出衰落的病因所在,才能理解當前腳下的泥淖所在,一步步走出新的道路。

man_hua_jia_he_zhao__1.jpg
1989年,6位臺灣漫畫家與他們的作品。左起:蕭言中、鄭問、阿推、敖幼祥、麥人杰、曾正忠。(攝影:高重黎,大辣出版提供)

鄭問故宮展已完滿落幕,雖然過程中偶有雜音,質疑漫畫為何能走入以傳世稀寶為對象的帝王殿堂,但只要曾走進展場,就會明顯感受到,鄭問的作品並不需要故宮光環的加持,反而是故宮借重了鄭問的才氣和名氣,苦苦學習如何拉進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臺灣擁有超越國寶的漫畫家,並且在大眾文化中扮演了關鍵的推手。這不只是臺漫的幸運,也是漫畫該發揮的社會影響。如同手塚治虫之於日本,他不單在漫畫藝術上不斷突破,也替日本大眾文化描繪出新的容貌。

像手塚這樣的漫畫大師,在日本並不是孤例,藝術的火炬在一代又一代的創作者手中共同傳承。而臺灣漫畫也絕非只有鄭問一人,曾經歷過90年代的讀者,就知道那是臺漫創作能量大爆炸的歲月,無數精力旺盛身懷絕招的漫畫家們,企圖打造一片漫畫新天地。最幸運的是,這些漫畫老將們還有不少人堅持在創作線上,正努力重振旗鼓,推出新作。

【跨世紀臺漫】系列的回顧並不只是為了緬懷,而是希望在過去中找尋未來的契機,以歷史出發,串連起臺漫的「未來昔日」。最終期盼能呼喚那些暫別江湖的大師們:現實情勢或許依舊險惡,但新秀前扑後繼,仍不到絕望之時,該是離開阿奇托星(Ahch-To)的時候了。各位絕地大師,當年在便利商店或租書店存著零用錢,苦心追隨的讀者們,雖然已進中年,但依舊在這裡等待。

▉從「麥先生」到「麥叔叔」

今(2018)年6月「千年一問」故宮展開展時,相關報導裡有一則漫畫家麥人杰的訪問,吸引了不小關注。

訪談中,麥人杰略顯激動但懇切地說著:「去年鄭問過世,很突然,我們今年要在故宮展,首位進入故宮的漫畫家——你一定要等他過世嗎?他在的時候故宮不能展嗎?他在世的時候你不能肯定他,你看不出來嗎?你得等他死了,然後所有人才說:『哇,這個人多重要啊!他多棒啊!臺灣之光啊!』又來了,我都覺得臺灣之光已經變成一句髒話了。」

擲地有聲的語詞,在網路世界引起陣陣迴響。這番談話說的是鄭問,但多少也是麥人杰自己的寫照。

運動世界裡喜歡用「黃金一代」(golden generation,或譯黄金世代)的概念來形容國家隊:一群年紀相近、才華洋溢(或用中國體育報導最熱愛的詞彙「橫空出世」)的選手一時集結,組成了最強的代表,有資格挑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佳蹟。

回顧臺灣漫畫史的發展,1990年代前後的這批漫畫家,即足以被稱作臺灣漫畫的「黃金一代」。麥人杰是其中最為全能的一員,畫風既廣且深,敘事的流暢更是無人能及。這群人之中或許有許多秀異特立的創作者,如同足球場上有身披7號或9號的前鋒,也有走穩健路線、長於規劃的後衛,但只有麥人杰有資格穿上10號球衣,在中場穿梭傳輸,串連起一波波的攻勢。

昔日鋒芒畢露的鬼才,如今頭髮斑白、眉宇間不時流露出受環境壓抑的窘迫。從「麥先生」到「麥叔叔」,中間的滄桑、感嘆,或許正代表整個世代的縮影。

▉本土漫畫的閃亮戰場

90年代的臺灣本土漫畫有個非常重要的軸線,是由時報集團主導、接續出現的三本刊物:《歡樂漫畫半月刊》、《星期漫畫》以及《High》。這三份刊物或許在商業上的表現並不突出,存活時間稍嫌短暫,面對市場上合法(或盜版)的日本漫畫時也只屬於小眾,然而這條支線開啟了臺灣漫畫創作的可能,讓我們理解到,臺漫並非沒有和外人爭勝的人才,豐沛的才華和創作力需要的只是登場的機會。

這三本刊物的調性各不相同,但不管在開啟舞臺、培養後進,或者帶動市場的理念企圖上,都彼此貫穿承續,成為黃金一代發光發熱的試金石。在這三本刊物中,都留有麥人杰的身影,而他的畫作也彷彿有意配合三者的性質般,不斷調整和演變。

麥人杰出道於「全國漫畫大擂臺」漫畫比賽,以《天問》奪得第一名,接著就在《歡樂漫畫半月刊》連載了《劇場》、《零代傳說》。

huan-le-comics-magazine-tile.jpg
《歡樂漫畫半月刊》、《星期漫畫》、《High》以及以單行本發行的《零代傳說》

《零代傳說》在1995年以單行本的形式發行,相隔10年後重新上市。這本已變成藏家珍本的著作,21世紀的今天再看,畫面和敘事依舊在時代的尖端。它的風格更接近《重金屬》(Heavy Metal)雜誌的歐美系統,而非臺漫常見的日本血緣。

這也是《歡樂漫畫半月刊》獨特之處。該刊所發掘的漫畫家不拘一格,沒有任何強加的一致性和模仿,重點都在個人「風格」的養成。這樣的評選標準,或許如論者所批評的忽視了商業運作,然而強調漫畫的藝術層面,展現鮮明的個人色彩,也使得臺漫在面對外力影響時,不會變成失去性格、照本宣科的模仿,走出了自己的漫畫道路。

這正是後世的人們會不斷談起鄭問、阿推、傑利小子、陳弘耀、麥人杰……等漫畫家的原因。這也是當前的文化或文創政策試圖保有或挖掘,卻屢戰屢敗的目標。

《歡樂漫畫半月刊》之後的《星期漫畫》和《High》雜誌仍維持著同樣的品鑑標準,但隨著日本《週刊少年Jump》時代降臨,主宰了日、臺甚或亞洲的漫畫市場,臺漫不只在商業上受到打擊,日漫的腔調也影響了臺漫創作者說故事的方式。《星期漫畫》和《High》兩份刊物的堅持,益加顯得孤掌難鳴。

迴異日漫的閱讀震撼

《星期漫畫》強調是全本土期刊,內容更顧及商業層面,企圖與市面上的日本和香港漫畫交鋒。在這樣的轉向和修正下,麥人杰交出了他最完整、最貼近市場(或者日漫風格)的作品《天才超人頑皮鬼》。

wan_pi_gui_s.jpg
(大辣出版提供)

如同當年的編輯、現為導演的馬西宇在這本書的新版中回憶:「回顧當時的作品,沒有美日漫畫產業生產線下出來的工整和匠氣,但不論在故事、造型、構圖、分鏡各方面,都各自修練出奇特奔放的技法,展現臺灣漫畫前所未見的創意。」

《天才超人頑皮鬼》在角色設定、敘事和構圖上,不乏當時流行的日漫腔調,但本質上仍充滿麥人杰的個人風格。比如其中科學怪人乘著馬車現身的全版畫面,那死之馬在細節或整體構圖上的氣勢,是麥人杰獨有的簽名(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新舊版的單行本,因為裝訂的限制,都無法重現當年連載時16開本、完全攤開時的閱讀震撼)。

tian_cai_chao_ren_wan_pi_gui_2-nei_ye_01.jpg
《天才超人頑皮鬼》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類似的例子在麥人杰的創作中俯拾即是,而且不只限於《天才超人頑皮鬼》,也體現於當年《星期漫畫》的所有作品。漫畫家學習、操演著流行的圖像語彙,但不忘持續保有、開拓自己的風格。

90年代的臺漫最後仍不敵日漫的原因,並非臺灣創作者過於偏重畫技和藝術,而是如同馬西宇指出的:產業面上並沒有足夠的配合。麥人杰和多數臺漫的創作者都是一人軍隊(one man army),編、導、繪一手包辦,再加上收入有限,還必須兼職動畫和插畫的接案。在這樣的情況下,麥人杰僅只偶爾數次開天窗,最後交出《天才超人頑皮鬼》這樣有些許「爛尾」草草收場、但前後一貫的完整故事,幾乎已經是奇蹟。

▉成人漫畫風格炯然

1991年《星期漫畫》結束後,麥人杰的創作分成兩個不同的走向:一是繼續面向市場,維持主流的「少年」路線。和許多漫畫家一樣,他開始轉往東立、大然等出版公司旗下各個打著「少年」旗號的漫畫週刊發展,《花木蘭》、《橫霸天下》就是這系列的產物。

另一個走向則是朝「成人漫畫」風格發展,和《High》的訴求相近。在「少年」路線裡,已經證明臺漫無法超越日本漫畫的傾銷,這批稜角分明的漫畫家,投向類似歐美風格甚或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可能是更適合的選擇。從麥人杰個人的創作來看,這樣的方向也回到了他創作的原點,將只能在少年漫畫中偷渡的元素,不加隱藏地徹底解放。

這個取向的麥人杰作品,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花花公子》(Playboy)中文版上連載的「狎客行」系列。

1126-modern-cover-300.jpg

日後集結成以古俠武裝為背景的《狎客行》,和近日重新「出土」、以科幻為題材的《現代狎客行》,圍繞著「性愛」、「情色」的創作,深具話題,並且能直覺地代表「成人」。不過,麥人杰更為完熟、具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應當是《黑色大書》及《My Trouble麥先生的麻煩》。

019-hei_se_da_shu_-cover-tile.gif

以大片黑白色塊構成的《黑色大書》,觸及人性中幽暗的暴力。畫面、故事和題旨環環相扣,很容易令人聯想Frank Miller經典的《萬惡城市》(Sin City)。然而《黑色大書》在光影的掌握上更為簡約扼要,近乎剪影或紙雕的技法,以弦外之音的方式,點出無所不在的黑暗。

hei_se_da_shu_nei_ye_.png
《黑色大書》內頁(大辣出版提供)

My Trouble麥先生的麻煩》畫面則像是隨筆的塗鴉,和讀者分享生活的種種。在麥人杰作品中,「我」的形象本來就無所不在,直接和讀者對話更是他擅長的敘事手法。這部作品中,不同的「麻煩」透過文字和圖像的拼貼,融合了各種實驗手法,剪輯出獨有的麥氏節奏。

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在〈Richard Metson的人生奇遇〉一文裡,形容麥人杰講話「抑揚頓挫,插科打諢,絕無冷場」,甚至一度有人考慮請他表演脫口秀。在《My Trouble麥先生的麻煩》中,口語的魅力轉換成平面,引領的讀者產生共鳴,有時大笑,有時傷感。對許多媒介或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這樣的轉化都是困難的考驗,但在麥人杰筆下卻顯得再自然不過。

▉動畫創作亦有可觀

從《花木蘭》、《橫霸天下》、「狎客行」系列、《黑色大書》到《My Trouble麥先生的麻煩》數部迥異的完整作品,再加上各式各樣的短篇、插畫,在上世紀末,麥人杰將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還只是平面圖像而已。

麥人杰同時也是動畫創作者。在投身漫畫之前,他任職於全亞洲最大的卡通製作公司宏廣,專為各國動畫代工,一直夢想著創作出臺灣原創的動畫。1998年麥人杰和王小棣合作《魔法阿媽》,可說是這夢想的實現,也是臺灣動畫重要的一刻。

《魔法阿媽》影片片段

《魔法阿媽》不知不覺中成為麥人杰創作生涯的轉折,2002年的繪本《期限:Deadline》是本難以界定的作品,帶有化不開的沉重和哀傷。這似乎是麥人杰更為個人的作品,也宣告這位創作力如泉源般的鬼才走到了新的階段。

qi_xian_-tile.jpg
(大塊文化提供)

進入新世紀後,麥人杰將重心移到動畫,並前往中國發展,直到近期為動畫《鐵男孩》募資,他才重新在新聞版面曝光,大辣出版公司也重新出版他的《天才超人頑皮鬼》。

黃金一代的鄭問和陳弘耀已相繼離世,其他漫畫家則紛紛四散,如今看到大師的身影,不免讓讀者百感交集。相信許多讀者都與筆者一樣,希望麥人杰能重拾畫筆,隨便畫點什麼都好,就算當作是和當年一同成長、如今已然邁入中年的讀者敘舊也罷。

漫畫不像體育,沒有那麼嚴苛的年齡限制。在漫畫的世界裡,五十多歲的創作者其實仍然是當打之年,當年一較高下的對手浦澤直樹、井上雄彥、冨樫義博、荒木飛呂彦……在日本畫壇都還是備受期待的大師。也唯有不同世代不間斷地創作出各自的作品,才能產生傳承,成為打破惡性循迴,源源不絕的活水源頭。

臺漫的「黃金一代」多年後仍屢屢被提起,正因為那是可遇不可求、一閃而逝的機緣。對許多國家來說,一旦錯過了,就是永遠,成了與勝利榮光最接近也最遙遠的距離。臺灣新一代的創作者也許即將發光發熱,然而,若我們不好好檢視黃金一代榮辱成敗的過程,那麼或許同樣的問題只會輪迴重現。

沒有人應該死後才被銘記,臺灣漫畫也不應只有一次又一次砍掉重練的斷點和失憶。身為讀者,我們不想要臺灣之光,我們只想看漫畫,看屬於我們自己土地的漫畫。

zi_hua_xiang_wu_tian_di_.jpg
麥人杰自畫像(大辣出版提供)

tian_cai_chao_ren_wan_pi_gui_shu_feng_.jpg 天才超人頑皮鬼1-3(套書)
Wizard and Brat 1-3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辣
定價:900元
內容簡介

1126-modern-cover-300_0.jpg 現代狎客行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辣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getimage_6.jpg 狎客行:九真陰經
作者:麥人杰/圖文
出版:大辣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003-xia_ke_xing_-cover.jpg 狎客行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辣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qi_xian_.jpg 期限:DEADLINE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220元
內容簡介

019-hei_se_da_shu_-cover.gif 黑色大書
作者:麥人杰
出版:大辣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麥人杰
1964年生,射手座A型。創作橫跨漫畫、動畫、電影、電玩、時尚各界。

1983年時一邊從事動畫工作一邊畫漫畫,1991年開始創作動畫短片,並於1998年參與製作臺灣本土動畫長片《魔法阿媽》,擔任動畫導演一職,此片分別在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舊金山、紐約、西雅圖、費城等國際影展深獲好評,將臺灣本土自製動畫帶入另一個里程碑。

2002年發表第一本圖文集《期限》,將文字與圖像的創作慾一併呈現。

2003年則集結《PLAYBOY》國際中文版上之性喜劇漫畫作品,發表《狎客行》一書,並已授權發行法文版、英文版進軍國際!
目前,製作動畫創作電影《鐵男孩》。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18-10-18 12:33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