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夏天.野球.甲子園:日本野球少年的青春熱血物語
每到傍晚,日本住所附近的街頭就會出現一群又一群騎著單車的平頭少年,每個人都揹著大背包,臉上難掩稚嫩,臭汗淋漓,彼此打鬧嬉笑,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氣息。他們正是以甲子園為目標的日本野球少年。
日語「野球」,就是中文的「棒球」。甲子園,則是位於關西兵庫縣西宮市的阪神甲子園棒球場的簡稱,該球場是日本職業棒球隊阪神虎的主場。不過,對這群野球少年來說,甲子園是他們揮灑熱血、追逐夢想的聖地,夏季甲子園(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的簡稱)更是他們青春的主場。
▉野球少年的夏季甲子園熱
「98%的高中球員在這裡被打敗,然後變得更強。」
這是阪神地鐵甲子園站的看板標語。標語中「98%」這個百分比,可不是隨便胡謅來的。
夏季甲子園決賽每年8月開打,賽制採一府縣一名額(東京和北海道因學校眾多,各擁有兩個名額)。每年參加夏季甲子園預賽的總球隊數,最多曾高達四千多支,但能進入決賽的只有49隊。球賽採單淘汰制,只要輸掉一場,就無緣晉級甲子園。
能打進決賽的隊伍,表示該球隊從地區預賽開始,沒有輸過任何一場,才能踏上甲子園的黑土,與其他48支球隊一較高下。近五十支球隊,但冠軍只有一個,勝率只有2%,因此「98%的高中球員在這裡被打敗」。
夏季甲子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是日本高中運動競賽的鼻祖,更是全日本高中棒球隊的終極夢想。該賽事始於朝日新聞社在1915年發起的全國中等學校優勝棒球錦標賽,第一屆賽程是在大阪豐中棒球場展開。從此,開啓了日本高中棒球聯賽的歷史。
1917年,比賽場地遷移到兵庫縣西宮的鳴尾棒球場。1924年,甲子園棒球場落成(當年為甲子年,因而如是命名)後賽場遷移至此。爾後,「甲子園」成為日本高中棒球的永恆代名詞。甲子園曾在1918年「米騷動」和二戰期間停辦過4年,因而今年(2018)正是夏季甲子園值得紀念的第100屆。
在此,我們得先說說日本的棒球傳統。日本的棒球史可上溯至明治維新,1871年,由東京開成學校(今東京大學)的美國教師威爾森(Horace Wilson)傳入,主要作為在日本的美國人閒暇時的休閒運動。
日本棒球紀錄影片
另有一說則來自《臺灣棒球一百年》作者謝仕淵和謝佳芬的考證,他們認為是1876年赴美求學返日的平岡熙,開啓了日本棒球運動的大門。但不論哪一種說法,都足見日本棒球傳統源遠流長。
一開始,日本是直接將英語baseball作為外來語ベースボール使用,但1895年,被稱為明治年間棒球草創時代學生棒球之父的中馬庚,以「野球」取代外來語後,後世即以「野球」統稱棒球運動。
棒球引進日本後,獲得不少人的喜愛,比如俳人正岡子規對棒球的熱愛即眾所皆知。子規不僅是一名捕手,還翻譯了不少棒球用語,更因此在2002年進入日本棒球名人堂。
對日本人來說,棒球可不只是一項運動競技而已。日本戰敗後,由於物質極度匱乏,棒球遂成為民眾的精神寄託。在一些昭和時代的老電影,或以昭和時代為背景的電影中,常可見一家人和鄰人圍在電視機前,或者一群人擠在餐廳觀看電視上的棒球比賽這類畫面,可說是昭和一代的共同記憶。
▉甲子園的「黃金時代」與野球漫畫熱
1970年代,隨著水島新司等漫畫家以甲子園為主題的作品改編成動畫片,以及甲子園比賽的實况轉播漸次普及,人們得以透過電視接收到高中棒球運動的熱潮,這更是將甲子園的人氣推到高峰。此後,人們將這個時代視為是甲子園的「黃金時代」。
與這波甲子園「黃金時代」相輔相成、相生相長的,還有日本漫畫界的甲子園熱。在「棒球漫畫第一人」水島新司的《大飯桶》和《野球狂之詩》、《熱血球兒》、《大甲子園》等等作品之後,幾乎可說影響了一代人的安達充漫畫《鄰家女孩》在1981年登場。
在《鄰家女孩》中,達也、和也這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之間的親情,以及他們和青梅竹馬的淺倉南之間懵懵懂懂的愛情,與「棒球」這一信仰相互調味,成就出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熱血青春。
安達充筆下的小南是80年代的日本國民女神,而達也對小南說的那句「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愛妳」,更成了動漫中的經典,甚至「達也」這個名字,也被許多家長拿來為孩子取名,有一段時間「達也」成了日本的菜市名。
因為《鄰家女孩》的成功,安達充在之後的《H2好逑雙物語》、《幸運四葉草》中,持續著「熱血、愛情和甲子園」的創作模式。除了這幾部棒球青春物語之外,滿田拓也在《棒球大聯盟》中,完整刻劃了從日本少棒聯盟到美國大聯盟的棒球世界;森田真法在《Rookies》中,描寫一群熱愛棒球的不良少年重拾初心,踏上甲子園之路的勵志故事;樋口朝另闢蹊徑,在《王牌投手,振臂高揮》中以體育心理學為中心,試圖勾勒出高中棒球隊隊員在成長之路上的心路歷程;而寺嶋裕二的《鑽石王牌》則再現了日本高中棒球競爭的現實。
《Rookies》曾改編為日劇及電影續集。
這些深受大眾歡迎的甲子園漫畫,幾乎都被改編成連續劇或電影,不僅雙雙創造出驚人的銷售量和票房,也讓甲子園持續維持著一定的熱度,讓一度因足球運動興起而出現的「野球危機」,不至於影響甲子園的發展。
直到2010年代,從觀戰人數來看,甲子園並沒有受到其他運動興起或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依然持續平穩上升,足見人們對甲子園的關心,並不亞於「黃金時代」。同時,根據日本高中棒球協會的統計,高中棒球社(硬式)的社員總數,年年增長,在2014年更創下17萬人以上的歷史新高。這些現象,在在賦予了甲子園特殊的意義和地位。
▉自我確認與追尋夢想的野球少年,加油!
對日本人來說,夏季甲子園除了是棒球運動,是精神寄託之外,一府縣一名額的賽制,還讓它具有「維護家鄉榮耀」的意義。當一支球隊闖進夏季甲子園,不僅會獲得學校和當地鄉親的支持,更可喚醒在外打拼的異鄉遊子們愛鄉的情懷。支持者除了打開電視,收看轉播,為甲子園賽事創下極高的收視率外,更有不少人不遠千里、不惜花費地親赴甲子園棒球場,替這群捍衛家鄉榮耀的野球少年加油。
而對這群身兼重任的野球少年來說,甲子園對他們又具有何種意義呢?
首先,最外顯的意義就是「英雄」的桂冠,球迷和鄉親父老將他們視為維護家鄉榮耀的英雄。曾有拿下冠軍的隊伍回鄉後,如同獲得奧運金牌的選手般,搭乘大巴在街上遊行,接受鄉親熱烈的歡呼,也有球隊宿舍被熱情的球迷和自家學生擠得水洩不通,甚至因球迷擠爆慶功會場,而需要出動警察維持秩序等等。
但對這群野球少年來說,這頂桂冠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們心中,夏季甲子園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是檢視三年努力的最終試煉場,是終極夢想的聖地,是他們最輝煌閃亮青春,是他們最熱血沸騰的夏天。
日本的畢業季是每年三月。由於參賽球隊都是以即將畢業的高三生為主體,對他們而言,夏季甲子園就是最後一次揮灑汗水的機會,在一場定輸贏的賽制下,夏季甲子園更是他們「無法重來的夏天」。
當這個火熱的夏天結束後,極少部分人會如「平成怪物」松坂大輔般,朝職棒選手之路邁進,而多數人則是回歸普通生活。在往後的日子,他們按部就班地讀大學、就職、結婚生子、繳房貸車貸、等退休,漸漸地成為一隻隻的「社畜」。他們不會成為年薪上億的運動明星,他們有的只是在生活壓力的縫隙間,偶然憶起某年夏天時一抹彎起的嘴角。甲子園對這些人來說,個人的意義實多過社會效應。日本運動社會學家清水諭即曾如此解釋甲子園的意義:「這可能關係到一個人在雙重意義上對『我是誰』的重新確認。」
是的,對於這群野球少年中的多數來說,「英雄」這份榮耀或許只是錦上添花,對自身的確認與對夢想的追尋,才是他們熱切地想要踏上夏季甲子園的目的。而野球少年這份純真的信念,正是讓夏季甲子園始終維持人氣不墜的主因。
▉平成最後一個夏天:「秋田旋風」金足農
2018年,甲子園再次給了我們一個奇蹟般的夏天。
為了紀念夏季甲子園第100屆,主辦方將部分參賽隊伍眾多的區域分為兩區代表,因此,本屆史無前例的有56支球隊闖進甲子園。而由於平成年號將於2019年3月31日終結,主辦方特意打出「平成最後一個夏天」這個熱血標語,也將第100屆甲子園的氣氛帶入最高峰。
除此之外,朝日電視台找來日本偶像團體嵐(Arashi)演唱該台的棒球加油歌〈夏疾風〉,並由成員相葉雅紀擔任特別節目《熱鬥甲子園》的特別解說員。而NHK電視台則請到知名藝人福山雅治,首次製作了高中棒球主題曲〈甲子園〉,今後的甲子園在精彩回顧和學校介紹時,都將以這首歌為背景音樂。
由福山雅治製作的高中棒球主題曲〈甲子園〉
如此與眾不同的第100屆,在「秋田旋風」金足農這支球隊出現後,更是意義非凡。
在日本,若想一探甲子園這個棒球殿堂,多數球員都是從小學便一路苦練,進入中學棒球名校,再進入高中棒球名校,最後乃有機會叩關甲子園。本屆打進總冠軍賽的大阪桐蔭高中,就是這樣的棒球強校。大阪桐蔭棒球隊的隊員,海選自全日本的棒球精英,除了有眾多中學時期即已成名的選手之外,更有日本18歲以下的國家隊代表。
然而,本屆與大阪桐蔭爭奪冠軍的金足農業高中,卻非這樣的棒球名門強校。
金足農是東北秋田縣的地方傳統農校,以農業相關課程為主。全校僅有250個男生,棒球社社員有53人,棒球隊的18名球員中,有部分人此前有過硬式或軟式棒球經驗,亦有進入高中後才開始接觸棒球的初學者。這是金足農與棒球名校最大的不同,也因此連他們都笑稱自己是「雜草軍團」。
此外,訓練條件也與其他棒球名門高中不可比擬。日本東北冬季漫長,冰天雪地,不利戶外訓練。且由於每週有兩天必須在農場實習,他們只能在上課、實習之餘,硬擠出時間自主練習。
當然,經費也是問題。作為一所地方公立窮校,學校沒有辦法給予他們太多的經濟奧援,甚至在他們打進甲子園決賽後,仍籌措不到參賽費用。為了讓自家的孩子能去甲子園「看看」,學校只好向外界發動募款。最後透過秋田民眾的慷慨解囊,才讓他們得以上路。
然而,這支先天不足的「雜草軍團」,卻在夏季甲子園掀起了狂風巨浪。
先是在8月17日,金足農擊敗了日本最著名的棒球強校橫濱高中,爆出冷門。隔天8月18日,他們以罕見的再見觸及短打,擊退近江高中,時隔34年闖進四強。兩天後的8月20日,金足農再度創造奇蹟,打贏擁有4名球速超過140公里強投的日大三,挺進夏季甲子園總冠軍賽。距離上次金足農在甲子園第一屆時闖進總冠軍賽,相隔103年。
當金足農殺進總冠軍賽的喜訊傳回學校時,校長渡邊勉哭著說道:「秋田縣的農業高中能打進總冠軍賽,真是做夢也不敢想啊。」
就這樣,金足農在日本刮起了「秋田旋風」,讓全日本為之瘋狂。
▉當「農機」對上「坦克」
場內如此熱血沸騰,場外亦是熱火朝天。為了讓秋田縣民盡可能趕往甲子園助威,日本航空公司(JAL)特別加開秋田飛大阪的特別航班。沒買到機票的秋田人,開14小時車趕到甲子園的也大有人在。就這樣,第100屆的夏天甲子園入場人數(不含總冠軍賽)達到92.7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打入總冠軍賽後,金足農首先面臨的依然是經費問題。原本學校以為球隊應該會很早回家,甚至還將開學日定在甲子園總冠軍賽日。豈知這群孩子不只去甲子園「看看」而已,竟然還一路殺進總冠軍賽!為了籌措經費,秋田民眾連夜發起新一輪的募款,而這次募款的結果,竟從全日本湧來了近2億日元,幾乎是原本預期目標5000萬的4倍。
第二個問題則是先發陣容。金足農從地區預賽開始一直到決賽,在沒有替補和代跑球員的情况下,先發9人完全無法變動,僅在總冠軍賽時更換守備位置,王牌投手吉田輝星更是每場投130球以上。
吉田在總冠軍賽前的5場先發登板,每場比賽都完投9局,45局下來,總共投了749球、58次三振,甚至還不時飆出150公里以上的高速球。吉田的表現不僅讓他帶領金足農挺進甲子園總冠軍賽,更讓媒體為之驚豔,稱他為「平成最後的怪物」。
8月21日總冠軍賽,秋田火車站的大螢幕在下午兩點出現了「以雜草魂取得優勝吧」的跑馬燈。人們都睜大眼睛,屏氣凝神,等待著這場被日本網友喻為「平成時代最後的農民起義」的最終結果。
當天,此前已投了七百多球的吉田,其實早已體力耗盡,即便他在決戰前一晚在帽檐寫下「投手丘上有我撐著」,對自己信心喊話,仍是無力回天。吉田的控球逐漸不穩,用球數急速增加,終於在第四、五局遭到大阪桐蔭的痛擊,連失9分。第五局時,二壘手菅原天空走近投手丘,打算激勵吉田時,吉田卻對菅原說:「我已經無法再投了」。於是,此局結束後,菅原和隊長佐佐木大夢向教練建議更換投手。
賽後,菅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軟弱的吉田輝星。而這場日本網友喻為「農機對坦克」的冠軍決戰,最終坦克以13比2的懸殊比數碾壓了農機,拿下冠軍的深紅色錦旗。
夏季甲子園有個特殊儀式:每當比賽結束,輸了比賽的球員可帶走球場上的一些黑土,意指既然帶不走優勝錦旗,就帶點甲子園的黑土,證明自己曾經來過。當吉田一邊流淚一邊完成這個儀式後,他高喊:「這是我最棒的隊友,最棒的夏天。」
而在閉幕典禮上,捧著亞軍銀製獎牌的隊長佐佐木亦流淚表示:「雖然沒能成為日本第一,但我們已經把自己的實力完全展現出來了。」金足農完美展現了「98%的高中球員在這裡被打敗,然後變得更強」這一甲子園信念。
對於金足農的落敗,全日本沒有人嘲笑他們以卵擊石,反而對他們全力以赴的拼勁竪起大拇指。網上充滿了「感謝你們,秋田縣!請抬起頭,挺起胸膛,回到秋田吧!」、「我永遠不會忘了這個夏天你們所帶來的感動!」、「你們是秋田人的驕傲!」這類的感謝與嘉許。
根據報導,金足農從大阪搭機返鄉時,除了有眾多球迷到機場送行外,也有不少候機民眾要求合影留念。登機時,約30名在機場工作的人員拉起「謝謝你們帶來的感動」布條,為這群表現優異的秋田健兒送行。甚至在航程中,機長也透過機艙廣播慰勉這群「雜草軍團」,向他們表達心中的感動。更不用說抵達秋田後,受到逾千名秋田鄉親的英雄式歡迎。
這一切正如吉田所言,對金足農來說,即使沒有奪下夏季甲子園的冠軍錦旗,但今年夏天仍是他們最棒的夏天。當然,對於史上首次完成兩度春夏連霸的大阪桐蔭也是,對作為觀賽者的我們亦是如此。
▉對「甲子園至上主義」的反思:甲子園改革論
在熱愛棒球的日本人眼中,甲子園就是這麼純粹、這麼充滿不確定性、可能性和未來性的地方,這正是甲子園所具有的無窮魅力。
不過,這不表示甲子園就沒有任何問題。
在此次賽程中,吉田一個人總共投了近900球的自殺式投法,賽後成了日本棒球界和媒體重點檢討的問題。
根據美國棒球投手指導方針,17到18歲的高中生單場投球數超過76球以上,就至少必須休息4天,才能夠再度上場。因此,不少美國教練聽聞吉田的狀況後,紛紛搖頭表示反對。日本前職棒選手桑田真澄,也向主辦方和金足農的教練提出必須有投球數限制等建言。除此之外,地區發展失衡、球員分配不均等問題,也依然嚴重。
對此,獨立記者氏原英明在甫出版的新書《甲子園這種病》一書中,批判了甲子園中的勝利主義、下對上的絕對服從,以及王牌投手被過度使用導致其肩頸手臂嚴重受傷等問題,並提出「甲子園改革」。
此外,由於全球高溫效應,日本今夏的氣溫屢屢攀升至近40度。為了球員的健康,主辦方對高中棒球隊提出問卷調查,徵詢是否要將夏季甲子園的比賽時間改至比較凉爽的季節,或是將場地移到室內棒球場。
不過主辦方的謹小慎微,卻遭到球員們「無情」的拒絕。這群野球少年酷酷地表示,我們就是要在熱得要死的夏天打棒球!我們就是要一個充滿汗臭味的甲子園!
顯然,任何的改革論在短時間內都不會有太大進展。姑且不提決策高層的反思、檢討與實際作為需要的時間,首先這群野球少年壓根就不怕打爆手臂,也不畏懼「甲子園至上主義」,更不害怕勝利主義、絕對服從、過度訓練,當然也不可能會因為炎熱的高溫而叫苦。
借用漫畫《名偵探柯南》中的名言來說:「這是全日本最不服輸的人集中的地方!」而這群最不服輸的人要的就是這種熱火朝天、夢想極度燃燒,眼淚又甜又鹹的夏天。
然而,正因為這份不服輸和純粹,野球少年更需要大人們的守護。
而作為鄰國,看著這群夢想起飛的日本野球少年,我們是否也該想想如何守護自家青少年運動的發展呢?
這些正是這群不計代價、奮力在甲子園拼搏的野球少年提醒我們的事。●
OB短評》#127 奮力拚搏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野豬渡河
張貴興著,聯經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鮮明的題材和風格,熱帶南方的氣味迎面而來,彷彿作者獨有的簽名檔,立即便能辨識。久違的長篇再度挑戰殖民者進出下的平凡人間,讀來暢快淋漓。作者每次的暫別文壇,重回總能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填補台灣對於東南亞永遠貧寂的想像。
好久不見這般幻麗濃豔的馬華書寫。作者潛沉多年,終於構築出他的豬芭村,讓人想起馬康多,又像上了顏色的《鬼子來了》。儘管還是綠得流油的雨林氣,華麗的敘事卻更見沈穩凌厲,有根有筋。豬芭村也許會成為作者這一代馬華文學的總結,再來的馬華,那是另一個世界了。
該怎麼說這本以1940年代砂勞越為背景的書呢?蕨類滿爬的大樹做紙,再採了藤蔓綁書頁,泥濘為芒莖為筆,魑魅魍魎做編輯給意見。開卷找不著黃金屋,看不見顏如玉,是走入雨林深處,在婆羅洲裡活一回,熱帶濕氣貼著膚髮,血味漫開鼻舌,爭鬥活跳眼前。潛讀野豬渡河,並不輕淺,也並不愉快,可保證絕對過癮。【內容簡介➤】
●優雅的告別
現代醫療對我們是恩惠還是折磨?
A Good Life to the End: Taking control of our inevitable journey through ageing and death
肯.修曼(Ken Hillman)著,王念慈譯,臺灣商務,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乍看書名,以為又是關於長照或安樂死的老路子文章,不抱期待地翻閱,才發現果然不能先入為主。本書的確是關於醫療和臨終的探討,身為加護病房醫生的作者,從細胞老化解釋起,書寫皮膚、毛髮、器官、視力、肌肉肢體怎麼進入衰老的過程,期間會碰到怎麼樣的問題,硬是寫出另一層次的高度。不販賣悲痛,也不推銷恐懼,平穩溫和地討論問題是什麼、有什麼樣的選擇、可以怎麼走,可能怎麼送。
進入高齡社會,如何「送死」成為出版顯學。作者長期在第一線的加護病房,以多年對急症重症的醫療經驗,懇切寫下諸多實用的建議。沒有空疏的高調,用科學的態度勸導適時放手的必要。當老化成為事實,面對就是義務;同樣地,當死亡已是必然,學會道別可能更為重要。
這本臨終之書有實事求是的冷靜,仔細描述身體老衰的各種症狀,幾乎成了一本老化解剖學。作者本人雖是「緊急醫療小組」的概念先驅,卻也對如今加護病房裡的無效醫療搖頭大嘆。想走得優雅,就必須從容擁抱生死循環,這不只是靈性覺醒,更是宇宙性的謙卑。【內容簡介➤】
●他人即地獄
韓國人寂靜的自殺
陳慶德著,逗點文創結社,3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獨 益
留學韓國的作者,以輕薄短小的專欄式文章,破解韓國的自殺現象,哲學、社會學、語言學兼而有之,麻雀雖小而氣場強大,令人印象深刻。書名是沙特的名句,尚未開篇,便已點出了韓國光鮮之下的無路可出,這樣的分析一針見血,很適合這個不耐煩的時代。
談韓國文化,不走艱澀的學院文體或操弄情感,卻兼有前者的深度和後者的關懷。這麼完備的編排和銜接,竟完全出自台灣,在滿滿譯本的台灣書市,是近來不能錯過的「非虛構」亮點。雖圍繞著韓國自殺議題,又無一不折射著東亞的共通性,書末加碼日本自殺的討論,令人期待能激出台灣本土的「自殺論」。
本書不僅只是敘述現象,更有全方位剖析,韓國的自殺率為何如此高,有憑有據,有條有理,引用出處也記載得嚴謹詳實。書中整理了「自殺地圖」,記錄關於韓國各城市地區之間,自殺的人數、性別等比較差別。細思地圖背後的區域收入與階層,似乎又能再生出一本好書,萬分期待作者的下一個里程碑。【內容簡介➤】
●外科醫生與瘋狂大腦決鬥的傳奇
神經學奇案500年,世界最古怪病症的不思議之旅
The Tale of the Dueling Neurosurgeons: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 Brain as Revealed by True Stories of Trauma, Madness, and Recovery
山姆.肯恩(Sam Kean)著,吳莉君譯,臉譜,3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腦科學相關書籍頗多,然而像本書這樣成功運用應接不暇、匪夷所思的案例,逐步揭開大腦神祕面紗的著作並不多見。把專業的科學寫成小說般驚險刺激,是作者向來擅長的路數,從基因到週期表再到腦科學,每個艱澀的領域都被他說成一則有趣的故事。與其歸類於科普,更像是腦科學版本的CSI,而且還是Grissom還在的賭城版。
讀這本腦外科傳奇,就是不斷嘖嘖稱奇:原來腦子是這個樣長的啊。不得不再次稱讚,作者的醫學寫作流暢生動。章節高潮迭起,唯圖文編排,在閱讀上略有負擔感。原文字數多且搭配插圖不容易,編輯在現實條件的權衡下,應已做了最大努力,但仍略感遺憾。
這本有點像腦病變案例的集成彙整,除了(豆)知識滿點之外,更有種詭異的蒐奇感,每個病例似乎都有好幾部推理小說在底下蠢蠢欲動,逼得你一直翻下去。這本實在應該供在伸手可及的書架上,當成無料可寫時的過場大補帖。【內容簡介➤】
●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
ローカルメディアのつくりかた:人と地域をつなぐ編集・デザイン・流通
影山裕樹著,林詠純譯,行人,34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益
在台灣小誌正流行,地方或社區營造更是主政者高喊的老生常談,兩相結合的成果不是沒有,但還是滿滿的文青味,就像南寮漁港的希臘風景,美則美矣,但總與當地無涉。本書集滿了各種不同類型來自日本的示範,利用地方刊物的優勢,創造出各種不同的應用。也許並不精緻、也無關品味,但還原了地方風土人情和小誌不拘一格的活力。
近年獨立刊物和地方誌百花齊放,深度有、美感有、質感亦不賴,只是該怎麼雅俗共賞,做出菜市場也能傳閱的文誌?看完這本書,忍不住天馬行空發想:我們是不是可以來做個寶可夢大師專欄,讓精於此道的長輩發光發熱?
地方刊物做為活化在地能量的一種介面,台灣雖有幾株有趣的小苗,但大部分還是比較政府出版品。這裡蒐集的日本案例頗有醒腦神效,不只熱血,企劃也夠刁鑽,成果更有濃濃日劇fu,帶出每個地方無可取代的獨特感。與其埋怨現狀,不如做點什麼,有為創青亦若是。【內容簡介➤】
●織巢
《候鳥》姊妹篇
西西著,洪範,3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西西實在擅於縫東西,不論是毛熊還是家族的傳記小說。傳記是實的,小說是虛的,不過對她而言,人事大概早已虛實不分,但隨各人記憶而行,所以母親的自傳、二姨的家書,皆可入戲。這是一個以女性視線織就的巢,一個家的真正內裡。
從《候鳥》到《織巢》,橫跨三十年的時間,終於要畫上句點。兩者中間的變化,在文學藝術的追求外,還包含作家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成為無法忽視的弦外之音。不變的是西西對文字的駕御功力:招牌的剪貼、對形式的經營,熟悉之中又充滿著新意和活力。沒有「毀其少作」,而是更加篤定深刻的重新創造,看似添加,實是削滅,回歸創作的本質。
閱讀時,最怕角色穿插、轉換寫作視角的時刻,就像煎東西要翻面,一個不小心,做作了,生硬了,尷尬了,就毀了。大才如西西,再次為我們示範,怎樣安排角色進場,怎樣讓他們開口說話,又怎樣不說話卻能補強故事。讀本書宛如溫茶入喉,外頭時代已狂風大起,字句仍溫仍潤,依舊過著自己的日子。【內容簡介➤】
●人行道
Sidewalk
米契爾.杜尼爾(Mitchell Duneier)著,黃克先、劉思潔譯,游擊文化,6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益
芝加哥學派向來關注城市議題,芝大出身的作者不止傳承了這種關懷,更以介入的民族誌方法,寫下這些街區黑人的生活與悲喜、希望與困頓。民族誌苦民所苦,容易義憤填膺,作者雖然也跟著擺攤,跟著抗議,下筆卻極其清醒,對研究對象也是一片真心,讓這份報告多了些罕見的溫度。
作者是當今都市民族誌研究和書寫的重要學者,本書則是他的成名作。近來西方的都市民族誌陸續中譯,慢慢補足了這條研究脈絡,讓台灣讀者有機會接觸這個當前最生猛有力、百花齊放的社會學領域。作者學生所著的《全員在逃》也於日前出版,一冷一熱,可同時對讀。底層大街究竟是溫情或殘酷?答案也許都能成立,其間的變化反映出21世紀美國黑人社群處境的改變。
街頭是個亞馬遜森林,要在此覓食蹭飯,可比刀頭舔血。作者深入人行道小販的生活,如剪輯紀錄片,放映在你我眼前。帶著溫度的筆法,少了獵奇,多了對生命的尊重。忍不住想追問:若深入另一塊毒品、暴力、幫派的街頭叢林裡,是否還能如此「安全」?【內容簡介➤】
●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
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
神国日本のトンデモ決戦生活
早川忠典(早川タダノリ)著,鳳氣至純平、許倍榕譯,遠足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批 思 議 樂 獨
學院裡的史學重論述,即使近來重新看重敘事,仍不脫某種長篇大論的口吻,遺忘了傳達歷史可以有多種可能。本書以大量圖像為主角,文字僅為提點,卻比任何一本專論更能道盡軍國時期日本社會、文化、思想所面臨的壓抑和扭曲。當靖國神社不斷被賦予新的象徵,《主婦之友》的婦女幼兒都準備上戰場,讀者不僅能體悟什麼是「總體戰」動員,也將進一步發現,獨裁的宣傳手法永遠不變。
原來早在二戰的昭和年代,日本就已嫻熟「網軍」、「洗腦新聞」這些「技術」。書中匯集的文摘圖片,荒謬得好似鬧劇,真實得讓人笑不出來。為了給社會交代,為了盡國家使命,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你的妝髮衣服不是你的,你的生命更不是你的。閱讀本書,能以較高視角俯瞰當時微妙大時代,而回顧此時此刻,我們的社會群體意識,真較彼時高明嗎?
這些日本戰時的文宣和照片並不眼生,細看卻埋了許多有趣的生活細節:當時的全面決戰令人窒息,今天看來兒戲得不可思議,卻又充滿了超現實的劇場魅力,讓人不由自主一頁接著一頁翻下去。戰爭總是無謂的、被挑唆被利用的,看不透這點,人類依然永世不得超生。【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