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216 捕捉時代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 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
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沙力浪著,健行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益
無論是揹工或巡山員,都是布農族與統治族群接觸產生的職業,揹上揹下,耗損的是族人的肉身,用以記載的卻是統治者的文字。這回布農族作家跟隨前輩腳步,將過去被奪取佔領的道路,用雙腿與文字賦予新的意義。頭帶揹簍承裝的不再是統治者利益,而是族群傳統的重生。【內容簡介➤】
● 不死之身的特攻兵
當犧牲成為義務,一個二戰日本特攻隊員抗命生還的真實紀錄
不死身の特攻兵 軍神はなぜ上官に反抗したか
鴻上尚史(Kokami Shoji)著,葉廷昭譯,遠足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獨
當國家戰略以死亡為目的,軍人是否該無條件服從?本書訪談了出擊9次任務仍存活的特攻隊伍長佐佐友次,揭露二戰時期軍方以「自殺攻擊」苟延殘喘狀態下,個別飛行員憑藉專業技術一次次生還的對決。展現了軍國主義極權化與個人意志的拉鋸,既顛覆了「神風特攻隊」神話,也流露出日本現代化以來國民精神論述的形塑與破滅。【內容簡介➤】
● 刺青師的美麗人生
The Tattooist of Auschwitz.
海瑟.莫里斯(Heather Morris)著,呂嘉行譯,新經典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獨
集中營裡的猶太刺青師,在納粹的槍口下,一針一針在同胞的皮膚上刺出編號,光是這樣的畫面就令人不寒而慄,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然而也只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愛,才能把幾近滅絕的人性從無間地獄中打撈回來。如今這個依然橫霸、依然硬拗的世界,太需要這樣的救贖了。【內容簡介➤】
● 人生海海
麥家著,印刻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本書雖是諜報小說的套路,卻有著某種文學的體現,硬要類比,大概就是約翰.勒卡雷加上賈平凹的綜合體。論情節、文筆,作者的功力無需多言,更讓人驚豔的是,那揮灑自如的時代捕捉,將歷史自在地放入虛構之中。【內容簡介➤】
● 昨日報
我的孤狗人生
卜大中著,允晨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嬉笑怒罵又不失熱血真情,集結成冊更添史料意義,把那段報紙的黃金時代說得活色生香。一票人物有血有肉,不褒不貶,亦褒亦貶,颯爽度稱得上是《報林外史》了。【內容簡介➤】
● 吞下宇宙的男孩
Boy Swallows Universe
川特.戴爾頓(Trent Dalton)著,川貝母繪,王心瑩譯,大塊文化,560元
推薦原因: 樂
澳洲男孩的奇幻成年禮,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有如金光護體,一一突破大人世界的殘暴、凶險、毫無道理。萬花筒般的敘事鋪陳能量強大,令人想起自己的慘綠少年。不管現實多麼醜惡無聊,要想活下去,只能編織出一個更大、更有意義的宇宙。這是來自南半球的新世紀Stand by Me。【內容簡介➤】
● 繁花將逝
散り行く花
伽古屋圭市著,Rappa譯,獨步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樂
這些大正女子的犯案心事,在作者的鋪陳檢視下顯得可信而可親,書中氛圍氣味的模擬自有一股壓抑的冶豔,讓人想起竹久夢二的美人畫。悲劇不是來自衝動,而是來自於限制,這點又頗得希臘悲劇的真傳。
作者對文體掌握得揮灑自若,讓本書在字句之間無處不流露著屬於大正時代獨有的韻味。更厲害的是作者對於「轉折」(twist)技法的運用,不只營造意外,更在轉折之中帶出人性。【內容簡介➤】
● 深南地方
Deep South: Four Seasons on Back Roads
保羅.索魯(Paul Theroux)著,石武耕譯,馬可孛羅文化,6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樂
本書仍是一貫的保羅.索魯,直接了當的成見,不由分說的雄辯,新英格蘭看南方,尤其入骨三分。雖然文氣有點鬆垮,不時有老調重彈的危險,但他的厭世畢竟充滿了好奇心,加上看遍世界的眼力做支撐,跟著老司機走一趟,絕對物超所值,不長知識也長見識。【內容簡介➤】
● 父母的語言
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Thirty Million Words: Building a Child’s Brain
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著,王素蓮譯,親子天下,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獨 益
親子教養書一籮筐,卻少有這本的直探核心感!作者這位人工耳蝸植入醫生,從最原始的聽與說切入,倡議給孩子最好的人生支撐,就是良好的早期語言和溝通環境。簡單而徹底的教養配方,如醍醐灌頂,一錘定音。【內容簡介➤】
● 情緒暴力
Emotionale Gewalt: Was uns wirklich weh tut: Kränkung, Demütigung, Liebesentzug und wie wir uns dagegen schützen
威爾納.巴滕斯(Werner Bartens)著,黃慧珍(Magda Huang)、張淑惠譯,商周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華文化善用道德包裝個人情緒勒索,用和諧消抹團體排擠。本書以簡易神經科學說明情緒暴力,解析人與人之間的權力秩序如何導致精神凌虐,並列舉暴力的各種形態,書中涵括了以紀律之名羞辱下級的軍隊霸凌,是國內探討情緒的書籍較少提及的暴力類型。
本書簡直是情緒暴力的小冊子,簡要交待了該議題的不同面向,提供了更進一步思索的入門磚:這世間是否真的有不具備暴力因子的情感或關係?更重要的,在把自己當作受害者自我保護外,也要進一步自省,我們是否對人施展情緒暴力而不自知。【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現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日本出版:張亦絢、李琴峰與日譯者泉京鹿談以文學欺瞞的暴力
2017年出版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游擊文化出版)上市後即引起熱議,更因作者的自身經驗與驟然離世,一時成為社會問題。林奕含為這部小說受訪的獨白解說,網路上仍廣為點閱流傳。簡體版發行後,也在中國引發議論。誘姦性侵少女的變態狼師,以文學保姆作為羊皮偽裝,愛好文學的少女如何陷入險境?這部小說談無法逃脫的悲劇,從發瘋的房思琪被發現開場,回顧受害者一路走來的悲慘境遇。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日文版於今(2019)年10月中旬由白水社發行,譯者是曾譯過閻連科、余華等知名作家作品的泉京鹿。泉京鹿在2018年底的《朝日新聞》Globe+專文〈違背書名的殘酷的「初戀樂園」-北京的暢銷書〉中,也提及了本書在中國的效應。
日文版發行之際,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轄下的台灣文化中心,邀請台灣作家張亦絢與泉京鹿進行對談,並由旅日作家李琴峰擔任口譯。這項對談是「台灣文學講座」系列之一,主題為「以文學欺瞞的暴力──21世紀少女受難記,《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日文版發行記念談話」。
活動開場,李琴峰首先針對《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進行介紹與解說,輔以故事中的人物關係圖,為尚未閱讀的日文讀者簡單說明書中的角色關係。其後,現場播放林奕含長達15分鐘解說此作的影片。影片用心地加上了泉京鹿翻譯的日文字幕,讓日本讀者對本作的背景及作者、創作意欲有更多認識。
李琴峰也簡單介紹在此之後網路上持續出現的#MeToo受害者發聲效應,同時點出林奕含受訪影片中引用的文學史上關鍵人物張愛玲及胡蘭成、胡蘭成的作品《今生今世》,對應書中的人物關係及引涉的含義。
接著,由張亦絢針對本作進行解說。在本書出版前與林奕含有過文書往來的張亦絢,今年7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性意思史》,她在前言裡寫道:「原本這個出版計畫很可能隨我高興,一再延宕。2017年4月27日小含(林奕含)離世,我有許多感情上的傷痛,因為過於私人……現在究竟算不算對該事件的回應?嚴格來說,我認為不算。因為真正完整的回應,不是一本書,甚至也不是一個十年就可以做到的……但這個事件的影響是,使我感到為少女而寫(但也並不排斥其他讀者),為性處境而寫,有其刻不容緩的急迫性。」這段文字,也令人立即聯想起張亦絢2015年的另一部長篇《永別書》中,主角年幼遭受生父性暴力的情節。
張亦絢表示,林奕含在出書前有二件擔憂之事,一是自己沒有任何文學獎的光環及標籤,二則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擔心讀者無法理解少女的心境及困境,甚至擔心大眾會站在書中李國華的一邊。如此的擔心,讓人對社會觀念的僵化窠臼感到絕望。
本書後來獲得2017Openbook好書獎,在評審及文壇也引起了兩極化反應及爭議。林奕含雖自言自己的作品寫的是小情小愛,沒有套入社會與政治大框架的意圖,但張亦絢認為,要讓更多讀者閱讀並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就必需和大的社會結構連結,這也是文學扣問的意義與價值之所在。
更深入追究,小說中扮演「思琪」文學啟蒙者的「伊紋」,本身也是文學愛好者,嫁入豪門,夫妻外表看似門當戶對、恩愛和樂,然而伊紋深愛丈夫卻也為其暴力所苦。這兩位聰慧美麗的文學少女與少婦,為什麼沒有對抗暴力的資源?為什麼無法做出反抗?況且對思琪施暴的人還是文學的愛好者,補習界的紅牌國文名師。在被誘姦且關係長達5年的性暴力中,少女試圖以愛來修復強暴後的傷痛,但強暴的傷害畢竟無法用愛來昇華,最後導致房思琪的精神錯亂。
張亦絢引用2019年5月翻譯成中文版的《環狀島效應:寫給倖存者、支援者和旁觀者關於創傷與復原的十堂課》(經濟新潮社)書中的說明,解釋房思琪與林奕含的不同之處。《環狀島效應》一書為日本精神科醫師及醫學博士宮地尚子的著作,她長期從事創傷後心理、性及性別暴力研究。
按《環狀島效應》一書的分析,年僅13歲的房思琪處在無法訴說創傷的水面下,尚未擁有能訴說自身生理及心理創傷的語言及詞彙。書裡,她也不知該如何向精神上如同雙胞胎的摯友訴說。林奕含執筆此作,替這些水面下的受害少女房思琪們發聲,寫出支援者及旁觀者對受害少女沒有助力的真實狀況。此作可視為性暴力文學及倖存者文學,值得評價。
另外,張亦絢也指出這本書在傳統文學中所處的位置。傳統文學作品大多是關於惡的描寫(如戀童癖),因為人性對加害者有強烈的好奇與莫大的興趣。相對的,對倖存者(受害者、弱者)的興趣則明顯較低。張亦絢認為,《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細緻描寫出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說是對未來文學的挑戰,同樣值得讚許。再加上小說裡著墨於少女特有的矜持與純真,這點也是小說擁有的高度文學性。
接下來,泉京鹿簡短說明翻譯的過程及心境。泉京鹿透露,在翻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過程中,心情變得非常沮喪沉重,因為自己也身為母親,對書中少女的處境深感憐惜,且如同作者所述,這是一部沒有救贖,令人絕望的作品。
此外,因為書中引用大量的文學作品,相關的人物背景也是日本讀者不熟悉的,泉京鹿表示她在翻譯時,不斷在貼近原文與日文易讀性兩端游移拉扯。筆者讀了日文版後,回頭翻閱中文版,發現除了文字溫度上的落差,日文版因為不得不採用譯註來演繹說明,稀釋了原著的文學辭藻與濃度。然而為了讓作品更易讀,更貼近日文讀者,這也是翻譯作品必然的走向。
針對泉京鹿的發言,張亦絢回應道,《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雖然沒有救贖,但作品本身如能讓更多人讀到,就是一種救贖。她對只能被動接受作品並忠實翻譯的譯者表達感謝。
最後開放提問的QA過程中,與會者提到,看了林奕含的影片,書中的少女頓時有了鮮明的形象。《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日文版初上市,後續將引發什麼樣的漣漪或效應,有待持續觀察。 ●
閱讀通信 vol.355》如果把專輯放進時空膠囊裡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