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讓孩子的優點被看見:《讓孩子飛》作者羅賓森與嚴長壽對談
螢幕中為美國教育專家專家肯.羅賓森(Sr. Ken Robinson),右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天下文化提供)
螢幕中為美國教育專家專家肯.羅賓森(Sr. Ken Robinson),右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天下文化提供)

肯.羅賓森是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合作對象遍及歐亞美洲政府、500大企業與國際機構。除了TED至今最熱門的演講、超過6300萬瀏覽人次的「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他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讓天賦自由》、《讓天賦發光》作者,並於2003年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

嚴長壽放下圓山飯店、亞都麗緻飯店總裁身分後,專心為公益與教育效力,現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與台東縣私立均一實驗高級中學董事長。兩人在教育上的理念不謀而合,均呼籲家長不必短視考試成績,而應多面向讓孩子嘗試,進而發現其天賦與熱情,才能因應與家長自身經驗迥異的未來。

▇孩子的優點在教育體制中能被看見嗎?

《讓孩子飛》書中,羅賓森收集了許多家長的苦惱,例如孩子在教學體系中,優點不被重視,缺點卻被放大。或是學校真的可以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潛力嗎?學校會真的可以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嗎?

羅賓森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在美國,高中輟學率高達30%,這些孩子並非不愛學習,只是他們不愛去學校上學。高輟學率代表問題不在單一學生,而是整個教育體制。他說,由於科技與數位社群的發展,未來社會需要具備的是創造力、應變力、協作力、高EQ與團隊精神,但學校卻用標準化、考試、過度競爭來扼殺這些能力。

羅賓森認為,學校並非單獨存在,而是受到政策、經費、社會文化等交互影響。政府以高等教育打造國家形象,學校力求漂亮的升學成績來爭取經費,老師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遵循校方升學政策,家長期盼孩子進入明星學校,以求未來工作保障。

這些環環相扣的因素下,課程安排過度強調STEM等實用科目,而忽略人文、藝術與生活教育。老師要求學生反覆練習甚至背誦標準答案,以保證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卻無視於個別學生的差異,進而扼殺部份學生的天賦,甚至斷送原本大有可為的未來。

pixbay_2.jpg
圖片來源:pixbay

▇學業至上的教育,只拿95分崩潰大哭

嚴長壽提到,他大約10年前即認識羅賓森,「第一次讀到羅賓森先生的書,覺得太棒了!立刻帶了6本去見台灣當時的教育部長。」嚴長壽回憶,在與教育部長晤談的過程中,他發現當時的部長非常忙碌,只能處理眼前問題,無法為長遠計。嚴長壽嘆口氣說,因此書中的理念雖好,卻非在上位者心之所繫。政務官因為任期限制,必須著眼於現場問題,「但教育是長期的,改變也是長遠的」。

也因此,嚴長壽不奢求政府的教育政策參照羅賓森書中遠見,而反求諸己,化身為關心教育議題的作者,一字一句寫下諫言。並在台東創辦均一實驗高級中學,期望不只坐而言,而能真正起而行,建立一個教育典範。

羅賓森也並非一昧反對教育體系,他自己是傳統教育的受惠者,一路以優異的成績拿到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又回到大學教書。觸發他檢視教育體制疏漏的,是他的女兒凱特。凱特與羅賓森的學習途徑迥異,她無法認同學業至上的教育體系,「每個在洛杉磯念書的高中生都只想著畢業後進入常春藤盟校,他們會因為考試『只拿95分』而當場崩潰大哭。」

16歲那年,凱特選擇離開學校,在父母的建議與陪伴下,在家自修、擔任志工與課餘打工。她上網進修珠寶設計與手工編織、進入社區大學選修兒童心理課程、參加洛杉磯大學(UCLA)的公開講座,並在唱片公司打工。畢業後,她在創新教育機構擔任諮詢師,並且非常感謝這段自學歷程,讓她找到人生的方向。

羅賓森以親身經歷告訴家長,「人性(Humanity)的豐富與複雜,與其所代表每個孩子能展現的各種特質天賦,遠非教育機構所能涵蓋,因此,家長需要成為老師、學校的助手,看見你的孩子獨特的潛能。」

yan_chang_shou_dong_shi_chang_.jpg
均一實驗高中董事長嚴長壽(天下文化提供)

▇課本知識Google就有,激發好奇心讓老師來

嚴長壽進一步以台灣教育現狀回應。他認為,2000年時台灣經濟一片大好,主政者為收買民心,訴求打開聯考窄門,廣設學校,造成現今超過160所大學,加總的招生名額甚至比大學學齡人口還多。學校為了招攬學生,避免因人數不足而倒閉,變得來者均收,不敢篩選學生,結果是興趣不同、才能不同的學生,共讀同一套教材,整體越來越向下沉淪。

嚴長壽說,教育的自然演化已不足以應付快速變遷的未來社會,「我們需要一場教育革命!」他對家長與老師大聲疾呼,要放下所有過往經驗,讓自己歸零重新開始,因為網際網路構成前所未有的數位社會,老師無法依憑經驗來教導學生,更毋庸期待對孩子的未來有所助益。

「老師所要傳遞的課本內容,現在全在網際網路。Google、Facebook上隨手可得,因此老師的角色不再是授業,而要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學生能主動學習,找到熱情和目標。」嚴長壽說。

以均一學校的教學舉例,這個體制外的學校,從小學到國高中部,全校僅130人,以注重人文與美術教育著稱。嚴長壽分享,最近有一位公民老師,帶著學生扮演敘利亞難民,從沙灘掙扎著匍匐上岸,被追趕、威脅、飢寒交迫、骨肉分離等。短短30分鐘的課程,師生們都流下眼淚,他們從體驗中同理難民的處境,也拉近了現實上遙遠的地理距離。「這時候才來談什麼是中東、敘利亞在哪裡?什葉派與遜尼派為何衝突?難民政策怎樣兩難……這一切才有意義呀!」這位老師不要求學生背誦課本上的冷硬說明,卻透過排練體驗,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qu_diao_hu_zi_final.jpg
Photo by Matese Fields on Unsplash

▇未來的世界不斷在變

羅賓森與嚴長壽不約而同地從孩子的人性面出發,從每位孩子相異之處,尋找到他們對應世界的方式。108新課綱即將上路,面對廣大的家長,嚴長壽苦口婆心地說:「學歷不代表能力,與其一面批評現狀、一面任憑孩子受填鴨式教育之苦,不如大膽一點,放開手,讓孩子盡情去嘗試吧。」

羅賓森也提到:「不要為孩子的未來設限,也不要認為過去你既然是那樣受教育的,你的孩子也該接受這樣的系統……由於世界不斷在變,這樣的看法可能是錯的。你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在不同層面的發展,幫他們找到才能和興趣,讓孩子創造自己的人生——畢竟你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bep041.png讓孩子飛: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
You, Your Child, and School:Navigate Your Way to the Best Education
作者: 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盧.亞若尼卡(Lou Aronica)  
譯者: 廖月娟
出版:天下文化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合作對象遍及歐洲、亞洲和美國政府,以及國際機構、世界500強企業、非營利組織和世界頂尖文化組織。他的演說充滿熱情,鼓舞人心,善於以幽默勵志的方式傳遞深奧的知識,廣受歡迎。他告訴全世界讀者,在全球經濟新形勢下,商業、教育與組織的需求應如何變化。2003年,因為對文化藝術的卓越貢獻,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2005年,他被《時代雜誌》、《財富》與CNN聯合評為「主流之音」。著有《讓天賦自由》、《讓創意自由》、《讓天賦發光》、《發現天賦之旅》等書。

盧.亞若尼卡(Lou Aronica)
曾創作兩本小說,並與他人合著非文學類作品,包括與拉派爾(Clotair Rapaille)合著的暢銷書《情感行銷的符碼》(The Culture Code,天下文化)。現與妻子凱莉及四名子女居住於美國康乃迪克州。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Stacy(文字工作者)
2018-07-21 20:01
閱讀通信 Vol.003》青春的閱讀是一生的養分

整理:阿多利

係金A,青春時的閱讀是一生的養分!在本週的報導中,通通編看到大安高工同學青春的臉龐,認真專注的神情,就不禁想起上週BL的精彩文章(喂)不是不是,是想起自己念高中時,時常和朋友討論已經看完圖書館哪一區的書櫃,準備要進攻下一個書櫃。青春真好~~~喔不是,是閱讀真好。

以前借書要填書後的借書卡,蓋還書日期章,但大安高工舉辦的閱讀挑戰賽已經在用APP答題,程式還是同學自己寫的!通通編是否該躲回老人山洞(嗚嗚)⋯⋯雖然書總是讀過一本忘一本,但那些藏在文字裡的回憶,會在多年後重讀時,偷偷跑出來。

本週「書.人生」專欄邀請到作家李欣倫,分享她的重讀經驗:二十來歲讀書看到孩童的描寫覺得浪漫,等到真的當了媽,才發現媽啊一切都是災難。重翻書可以和過去的生命對話,這是閱讀的樂趣,是的你的青春都被書抽走了(好可怕)

kan_tou_3-ol-01.jpg

本週多篇文章都用不同角度提到青春,快去翻一本你中學時讀的書吧,本週文章請見:

  • 【書・人生・李欣倫】一個母親的誤讀
    (小孩總是用純真的臉龐,把你的世界搞得一團混亂(白眼)唉唷但作家把自己與孩子的故事,又寫得這麼搞笑又讓人感動......)
  • 【書評】遺恨自成傳奇:淺評鍾曉陽《遺恨》的新意
    (《遺恨》的後記〈傳奇不在〉雖然只有幾百字,但文字好苦好苦,用它搭配書評一起服用,一次補足作家逝去的歲月)

zhu_tu_s_0.jpg

  • 【話題】向手塚致敬!大家一起來畫黑傑克
    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今年90歲冥誕,各行各業的達人一起來畫他們心中的怪醫黑傑克,通通編最喜歡川菜館小開的畫(偷告白XDDD)

zhu_tu_68.jpg

/21(六)~7/29(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整理了接下來兩週的全台閱讀活動,祝你能找到假日出遊的靈感!
對了對了,我們近期做了一個「移動閱讀233」專題,裡面有3種書店旅行路線跟233個全台閱讀空間大盤點,出去玩之前也可以參考喔。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7/21(六)

14:00
夏日好寫詩-暑假系列活動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齊東詩舍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14:00
《聽大師說海洋》海洋鯨靈 與 海洋探索

地點:長榮海事博物館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活動頁面➤】

2f754cb7-5e5d-4cc2-b441-efdc569a22cf.jpg
14:00 ~ 16:00
原來,改變一個人可以這麼簡單!動機式晤談的改變力

地點:高雄婦女館 演講廳  高雄市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77號 活動頁面➤】
14:00 ~ 16:00
講座:誠品與在地關係 ─ 閱讀與分享

地點: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館  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 活動頁面➤】
14:30 ~ 15:30
《當日本 OL 變成了韓國不良主婦》新書分享會-台北場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 5F龍顏講堂 臺北市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5樓活動頁面➤】
15:00 ~ 16:30
少女彼此凝視|台南林檎二手書室

地點:林檎二手書室  臺南市南區國華街一段24號活動頁面➤】
15:00 ~ 17:00
冒煙的何止於汽車!——廖玉蕙新書分享會

地點:行冊 walkingbook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33號1樓活動頁面➤】
16:30 ~ 18:00
黑天鵝效應-7月唐恩讀書分享會

地點:唐恩書店  臺南市中西區衛民街70巷28號活動頁面➤】
19:00 ~ 21:00
同性婚姻的法律想像力:納思邦的人性與法學觀點

地點:1987商周書房  臺北市臺北市民生東路2段141號 1F活動頁面➤】
20:00 ~ 21:30
[敦南夜講堂]寫一趟回家之路

地點:誠品書店敦南店 2F 藝術書區閱讀桌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活動頁➤】

7/24(二)

10:00
2018樂音幼享閱讀趣──親子活動

地點: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影音館1F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1號 活動頁面➤】

7/27(五)

19:00 ~ 21:00
離家與返家之間:《保密到家》&《囚徒劇團》

地點:新手書店  臺中市西區中興里向上北路129號  活動頁面➤】

bbe901a5a-1072-42d7-ab89-82a35a145f72.png
19:30 ~ 21:00
【文學讀書會-七月】工作日誌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727b0713-928d-4d78-ad96-7b9744ed61b8.jpg

7/28(六)

09:30 ~ 16:30
2018關係治療法核心理論訓練工作坊

地點:台北「張老師」中心  臺北市臺北市大直街20巷18號活動頁面➤】
10:00
為兒童說故事-2018親子繪本系列活動

地點:齊東詩舍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活動頁面➤】

1511354221188_6.jpg
14:00 ~ 15:00
《當日本 OL 變成了韓國不良主婦》新書分享會-台中場

地點:金石堂福科店 1F咖啡區  臺中市西屯區福科路479號活動頁面➤】
14:00 ~ 16:00
謝旺霖╳駱以軍——《走河》新書座談會

地點:誠品敦南店視聽室  臺北市臺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B2活動頁面➤】
14:00 ~ 16:00
《太陽之子 古英勇》新書分享會 認識部落裡永遠的太陽

地點:涴莎藝術展演中心永華館  臺南市中西區永華一街75號活動頁面➤】
14:00 ~ 16:00
講座:蔡淇華《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新書分享講座(台北場)

地點: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3樓 演講廳  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3樓活動頁面➤】
14:30 ~ 15:30
離家與返家之間:詩人對談
地點:曬書店  臺南市台南市新營區中山路93-2號2樓活動頁面➤】
19:00 ~ 21:00
青春不落幕—你甲我作伴 新書彈唱會

地點:海邊的卡夫卡 Kafka by the Sea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4巷2號2樓活動頁面➤】

a0d16d57-51ba-4ade-aad3-11c8da9e008c.jpg

7/29(日)

14:00 ~ 15:30
棄的位置|《棄之核》新書分享會

地點:新手書店  臺中市西區向上北路129號活動頁面➤】
14:00 ~ 16:00
講座:蔡淇華《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新書分享講座(台中場)

地點:精武圖書館4樓 大講堂   臺中市台中市北區精武路291-3號活動頁面➤】
14:30 ~ 16:30
走河》新書分享會——誠品台中園道店

地點:誠品台中園道店3F藝術書區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3樓 活動頁面➤】
19:00 ~ 21:00
自由人高橋步全球行腳活動【台灣站】─高橋步X山﨑拓巳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5F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5F活動頁面➤】

b270e4f5-df72-4679-833a-6908d4d3347e.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人生.李欣倫》一個母親的誤讀
李欣倫提供
李欣倫提供

當我二十來歲、完全不想結婚生子的時候,卻常在書中找尋孩子的身影。號稱童年書寫的暢銷作品《蘿西與蘋果酒》裡,那雙幼年目光所映現之處,折射了甜蜜又驚人的幻彩。我始終沒讀完的《追憶似水年華》中,則有個睡前不斷搬演內心小劇場的男孩,無論是家具、壁板紋理,皆能以卓越的想像勾勒出百千細節。當我置身在他編織出的空間、時間之廊,咀嚼著因翻譯而帶來語境陌生化的異國音韻,雖然青春正盛,卻覺童年未遠,但不知為何我始終沒能順利跨越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以致於記憶中那個孩童仍在斯萬家那邊鬼打牆出不來。

彼時我出了兩本散文集,也開始接受學校或藝文單位的邀約,給更年輕的學子們談寫作。我將經典大師的文字、記憶和技藝,紋在身上臉上舌上,學他們的聲口,訴說如何用孩童的目光寫個人生命故事,用這些那些技法,召喚自我的、還很嫩很淺的仿追憶似水年華。翻出過往文藝營的講題,甚至我擬了一個「詩人.病人.孩童」的題目,除了使用上述兩本經典,還摘引了《溪畔天問》、《馬可瓦多》、《柏林童年》中的文句。

《溪畔天問》令我著迷處(至今仍是)之一,是作者安妮六、七歲時,常將一枚一分錢到處藏,如人行道上的小洞、桐葉楓根部,而後在附近地面畫上箭頭並標記著:前有驚喜,接著小安妮開始想像那個幸運兒發現一分錢的興奮表情。作者以此為例,延伸到「這世界裝飾得很美麗,到處散落著一位出手大方的人撒的一分錢」之寓意,說明仔細觀看的重要性。

《馬可瓦多》裡有愛發問的、用彈弓把霓虹招牌打滅的孩子,更別提愛收集小東西和藏書的班雅明了。翻閱《單行道》和《柏林童年》,無數個小孩及其鈴鐺般的笑語彈出,同樣如萬花筒展示的還有諸多微物收藏:郵票、模型紙板、玻璃球、鐘錶等。

蘇珊.桑塔格彷彿母性湧出,指認了班雅明的內在小孩:「熱愛小的東西是孩子的情感」。而我讀到病中的小班雅明寫下「我只是喜歡遠遠地看著我所關心的一切來臨,就像時光慢慢靠近我的病床」這類句子,還未當母親的我也被逗引出一陣激烈母性,只能默默將這些發光文句抄寫下來。

這都是還沒當母親時的讀法。

當了母親之後,正確地說,在母職加教職等事務繁忙、睡眠剝奪的情況下,讀書寫作艱難,即使偶爾囫圇翻看少女時代的書,感受已大大不同,現在讀來有感的段落,很多是以前不曾注意的。

以班雅明來說,從前我在這段話中得到很大的閱讀歡愉:「孩子們傾向於以特殊的方式尋找面前任何看得見的、可以擺弄某些玩藝兒的工作地點。他們感到自己不可抗拒地被建築工地、整理花園和家務勞動、做縫紉或者幹木工活時產生的垃圾所吸引。」緊接著這段話的則是詩意又富哲學意味的句子:「在那些廢品中,他們認出了物質世界恰好並僅僅轉向他們的面孔。」

反覆歌詠這些佳句的青春午後,絕無法想像13年後的自己,確切地置身在所謂廢品的現場,也就是我家:過期的發票、回收的傳單和繳款證明被珍藏,但藏的技巧仍不高明,因此從櫥櫃、冰箱到拖鞋都可見其蹤。寶特瓶空罐可用來當花器,紙箱裁剪成細條狀,插在地板巧拼的縫隙間,彷彿裝置藝術。這種將班雅明的廢品藝術發揮到極致的,約莫是兩歲時孩子。

每天從學校回家,打開門,大部分的物件都不在它原有的位置。彷彿經歷了一場大風吹,書籍如紛紛落葉墜在地上,鍋鏟在床上,曬好的床單則披掛在孩子身上,陽光般的笑意則寫在他們臉上,那張無辜的、與物質世界直面的純真臉龐。

愈要丟的東西愈被他們看上,最令我害怕的是,除了收藏廢品,更麻煩的是孩子有讓物件淪為廢品的本事:電腦鍵盤被暴力拔掉數顆(原來這種東西是可以被拆掉的啊),蠟筆霸氣地舞上書中文句,孩子氣的品評;木質浴桶成了他們的戰車,意外倒下遂迸綻裂痕。還有還有,鍋鏟放在積木旁邊,撿回來的掌葉蘋婆果實則與書籍同類,至於那些黏在身上的麵條、飯粒和餅乾屑,則像花粉般被帶往家中每個神祕角落,用來養息蟑螂螞蟻。

孩子以他們的方式詮釋了班雅明所謂的「用自己在遊戲中製造出來的東西,將那些種類很不相同的材料放進一種新的、變化不定的相互關係之中。」家中每樣物件的內涵和界線,孩子將之打破、重新攪拌,創造出屬於他們美感經驗的變體。只不過直到現在我仍無法說服自己欣賞他們的創意,那即興且富節奏感、飽和度的靈光。當作家們對孩子的浪漫嚮往與天真歌詠變成了實在的日常,象徵性的抽象情感落入了柴米油鹽,我才發現過去的享受是否是一種誤讀?

還是當了母親的我,太現實太小心翼翼又太神經緊繃的我,畫錯重點,開始迷路般的誤讀?

就像以前多麼喜歡馬奎斯的〈流光似水〉,孩子的真摯與躍動的神思,對比於成人的無聊和假面,讓我沉浸其中,彷若甘心漂浮在孩童所召喚的光之海洋。但如今我讀〈流光似水〉給孩子聽時,發現自己跳過了諸多細節,將成人說得不那麼功利,將孩子的勇敢稍加稀釋,變造了最後整班同學被光海溺死的結局──台灣麥克出版的大師名作繪本系列中,《流光似水》的結局也刪去了孩子溺死的段落──是成人對危險下意識的逃避嗎?成人對孩童潛力本能性的畏懼嗎?還是出自於一位母親的過度詮釋與刻意誤讀?

不過我倒還能享受(或說忍受)兒子睡前的撒嬌,看來這是不少作家童年最溫柔的記憶吧。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一開始就描繪了母親的睡前之吻「像祝禱和平的聖餐上的聖體餅那樣」,吸吮母親的唇給他入睡的力量;洛里.李則於《蘿西與蘋果酒》中,將與母親相依偎的睡眠寫得既詩意又纏綿:「我滾到她(母親)睡夢殘留的山谷裡,深深地躺在那薰衣草的氣息裡,我將臉深深地埋進去,重新睡去,睡在她讓我據為己有的窩巢中。」

當黑夜來臨,兒女依傍著我眠息,扯著我的衣角、撫著我的手肘(兒子命名:這是果凍)閉上眼,漸漸滾入睡眠山丘。於是我想,這也許是小普魯斯特、小洛里.李及無數個作家童年的睡前儀式吧。他們正以那張渴望母親的孩童臉孔,轉向我,穿越時光凝視我。


李欣倫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父親是中醫師,受此影響,十多年來的寫作關懷多以藥、醫病、受苦肉身為主,如《藥罐子》、《有病》、《此身》,近期的散文集是《以我為器》,寫女性從懷孕到生產的身體,進一步思索新生、死亡等生命議題,此書獲得2018年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7-18 12:36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