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劉梓潔》不是為了放閃
(攝影:張子宜)
(攝影:張子宜)

兩個人到底為了什麼在一起?我們是靈魂伴侶嗎?

從臉書情感狀態改成穩定交往,大方放閃曬恩愛,到與雙方家人和樂相處,兩人偶有一日兩日小旅遊,能分享日常以至思想。我一開始胸有成竹,確信萬分,但漸漸,又變得沒那麼有自信,越來越覺得「在關係中彼此變成更好的人」這句話像廉價的雞湯口號。

有天,瑜伽老師在課堂上說了這個佛經裡的故事:

一位父親從外面工作回來時,發現家中失火,原本就老朽的房子,現在更是面目全非,但幾個孩子還在屋子裡,忘情埋首於遊戲玩具之中,無視火勢猛烈,沒想到要逃命,也聽不見父親叫喊。父親急了,為了救出小孩,他在外面喊著:「孩子們!我帶回來更好玩的玩具哦!」孩子們果然一聞欣喜,跑了出來,因此逃過火災。

後人就詮釋為:為了他人的好,可以施點小謊,稱此為「方便」。但事實上,佛陀講述這個故事的用意,是拿來譬喻修行。燃燒的房子,正如我們活躍不滅止的慾望,身處火災中的小孩,是我們的靈魂,而那位善巧誘導拯救小孩的父親,正是佛陀。

下課後,如獲至寶地與身邊那人分享。

「哦,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火宅喻。」他淡淡地說。像人形Google,或什麼索引系統。

蛤!書呆子我來不及崇拜或讚美他,先是打開手機在搜尋頁面鍵入那幾字,找出原文,囫圇吞棗速速看過。

回到原典。雖從學術界叛逃,研究所教授四字教誨,受用至今。

「妳應該請一本來好好讀。」他說。

在這之前,雖然任職琉璃藝品公司時,為寫文案背過一些佛經中的「名言錦句」;從少女時期便十分喜愛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曾帶著蔣勳老師的《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參訪清邁寺廟,嚮往那每日勤行精進的旅行方式——但佛經對我就像六法全書一樣,「請」一本來讀?!

我仍膚淺重外表,對書亦然。我開始在版本眾多的佛經善書中,尋找字體大小行距適中(重要的是,得有注音,梵文大量音譯造字連邊都讀不出來),開本裝幀宜人雅緻的《妙法蓮華經》。最後,在大陸淘寶網的經海中找到了,薰衣草紫燙金緞布精裝,印行者竟是台北新店的某精舍。總之,經過跨海下單航空集運,我為自己買的第一本「佛經」到手了。

佛經得「讀」,讀出聲音來那種,一字一字,求清晰正確,不求快。不是抱著小說一個週末廢寢忘食默默孤僻讀完那種讀法。我與他約定,以一日一品的速度,先讀三回。無論忙累疲病,不中斷;無論該品長短(每品十多頁到三四十頁不等),不懈倦。

第三天,就來到了第三品〈譬喻品〉。

「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讀到此段時,淚水不停湧出。「拔」其苦難,多麼使勁啊。而這一輪輪看似歡喜的情感遊戲,到頭來可是苦難?到底什麼才是更好玩的「遊戲」呢?

我開始有點來勁了。一品一品,跟隨各方天子、天王、龍王、菩薩求索讚嘆,當奇幻小說讀,也如觀看VR般進入各種瑰麗奇觀。但是,讀過一回,我發現有點不對勁了,心中的問號不停放大。那個疑問是:到底什麼是《妙法蓮華經》?

也就是說,二十八品中,每一品都在說各方天子、天王、龍王、菩薩領受《妙法蓮華經》的場景,包括天空降下各種曼陀奇花,降下甘露法雨等等光明瑞相;說這次聽經聞法的二千人六千人如何尊重讚嘆,歡喜踴躍,信受奉行;說《妙法蓮華經》是何等何等經中之王,值得奉上一切珊瑚琥珀珍寶瓔珞樓閣奴婢。

但是,《妙法蓮華經》在哪裡?

身為麻瓜的好處是可以直率不怕被笑。

我問他:這就好像有一本書叫做《挪威的森林》,但是我打開之後,看到了台大日文系在讀《挪威的森林》,看到師大文學社在讀《挪威的森林》,大家都讀得很感動很開心;看到世界各大書評家在讚頌《挪威的森林》;看到村上春樹本人現身說法分享創作始末,但是,我就是一直讀不到《挪威的森林》啊。

「的確如此,但我也不知道,妳要自己參。」他笑著說。

幾天之後,我試著想像,如果佛陀出現在面前,我也像一枚耍賴的麻瓜,問祂:到底哪些部分是《妙法蓮華經》?或許祂會回答:「剛剛說的全部。」

「剛剛」,也包括我發問與聽受的此刻。

《妙法蓮華經》以善巧方便譬喻言辭,引導眾生相信人人能成佛,佛陀因慈悲與智慧,巧妙引領眾生走向證悟之路。眾生的習性祂亦知曉,善辯、推托、好逸、懶惰,我全部都有。

第七品〈化城喻品〉說到,因為這條走向終極覺悟的路太勞累太漫長了,還會遭遇各種障礙挫敗,隊友們走到一半看不到盡頭又歷經險阻,意興闌珊,疲憊害怕,不想前行。導師便變出一座幻化之城,告訴隊友,你們可以在裡面安歇休息,等到不感覺疲倦了,再往前行。

「原來你也是一座化城哦!」我沾沾自喜,自以為得到答案。

當然,這只是階段性的答案。

為什麼要在一起?

我們一起去過的九州森林溫泉小鎮,一起看過的磅礡高美溼地夕陽、靜美旗津沙灘落日、三芝海邊粉橙雲霞,都是化城。是造物者的慈悲,讓我們在這條路上疲憊時,有美景佳人為伴。

兩人上路了,路迢迢,深長久遠。正如一次一次,從北部開車回中部,暗夜的中山高,我們只能倚靠車燈照亮前方一段路,再一段。

「汝等當前進,此是化城耳。」


劉梓潔
1980年生,彰化人。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週報記者。2003年,以〈失明〉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2006年以〈父後七日〉榮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並擔任同名電影編導,於2010年贏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與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近年並跨足電視,擔任《徵婚啟事》、《滾石愛情故事》編劇統籌。著有散文集《愛寫》、《父後七日》、《此時此地》,短篇小說集《親愛的小孩》、《遇見》,長篇小說《外面的世界》、《真的》。現為專職作家、編劇。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7-12 11:35
日本書房》明治維新150週年 回顧・反省・未來
浮世繪「憲法発布略図」(豊原周延繪製,取自wiki)
浮世繪「憲法発布略図」(豊原周延繪製,取自wiki)

 

2018年6月18日早晨7時許,日本大阪北部發生芮氏規模6.1的地震,一名9歲的小學女生在上學途中被震倒的學校磚牆壓住,不幸過世。這則新聞震驚日本全國,除了因為受害者幼小的生命被無情地奪走讓人鼻酸外,原本應該安全安心的學校建築居然是致命主因,也令人無法接受。

dao_ta_de_zhuan_qiang_.jpg
大阪震災中倒塌的舊式磚牆(取自FB

zhuan_qiang_xiu_zheng_.jpg
震災後公布的磚牆檢查要點表(取自FB

地方政府首長當晚立即召開記者會道歉,並查出這種磚牆不符合建築法規規定,先前的檢查也有弊端,隨即懲處相關人員。各大電視新聞紛紛採訪建築及法律專家,發現這種磚牆是四、五十年前流行的建築工法,因為省錢且工期短,很受各級學校機關甚至私人建築歡迎,日本各地隨處可見。

磚牆本身沒有地基,缺乏鋼筋水泥構造,也沒有減緩地震搖晃的構造,一有地震,尤其像這次大阪北部地震震央淺且就在都會區正下方,震波來得又急又猛,很容易就倒塌。

幾天之內,日本各地所有學校與公共機關全面檢查磚牆,所有危險不符合法規的一一浮現,全日本恐怕超過700處。名古屋市政府大膽決定,不論合不合法、安不安全,轄下的各級學校所有磚牆一律拆除,換成金屬製的圍籬。

這種痛定思痛、實事求是,不僅止於究責,而是徹底找出問題、反省問題、解決問題的精神,給筆者帶來極大的震撼。這種精神也反映在今年的明治維新150週年上。

▉150週年的提問

慶應三年(1867),江戶幕府無血開城,將政治實權還給天皇,史稱「大政奉還」。隔年改元明治,日本從政治、經濟、生活、社會及文化方面處處向西方看齊,開始進行現代化,此即我們知道的「明治維新」。

明治元年是1868年,今年剛好滿150週年,日本各界都大肆紀念這個特殊的年份。無線電視台NHK今年的大河劇《西郷どん!》主角是推翻江戶幕府的大功臣西鄉隆盛;內閣官房(相當於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特別設置「明治150年相關政策推進室」並架設官網。網站上除了整合各地政府舉辦的紀念活動行事曆之外,還有相關史料的數位展示,並發行紀念幣。

xi_xiang_donhai_bao_.jpg
大河劇「西郷どん!」宣傳海報(取自NHK官網

在電視台與政府的推波助瀾下,出版界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自2017年就陸續有相關書籍出版,為150週年暖身。根據《產經新聞》報導,2017年內,共有106本明治維新相關書籍出版。電視劇《西郷どん!》的原作,林真理子的同名長篇小說,在電視劇上映之前就熱賣了47萬冊。

緊扣時事脈動的雜誌當然也不落人後。雜誌《現代思想》6月增刊號推出「總特輯 明治維新的光和影 150週年的提問」,邀請政治思想史學者姜尚中,與成田龍一、須田努、酒井直樹、凱羅・葛拉克(Carol N. Gluck)等歷史學者進行對談或深度專訪。特輯卷頭則由前京都大學教授、社會學者大澤真幸,以〈日本人對那場「革命」的失敗者有共鳴〉為題,援引漢納・鄂蘭《論革命》中比較法國大革命與美國獨立戰爭的異同為基礎,加入日本的明治維新進行比較。

51pxarj5evl-horz.jpg
《現代思想》六月臨時增刊號(左);社會學者大澤真幸(擷自youtube

重點在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

這篇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先比較美國獨立戰爭與日本明治維新。大澤引用鄂蘭的論述,贊同美國透過獨立戰爭創設出新的政體,並建立自己的國會,獲取長久永續的政治正統性。明治維新雖然也讓日本全體成功西化,邁入現代國家之林,但在政治面上卻不像美國那樣創設新政體,而仍舊延續天皇家的命脈。這是日本日後陷入大東亞戰爭泥淖的遠因,也是為什麼戰後70年了日本至今仍走不出「戰後」的理由。

該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在比較法國大革命與明治維新。大澤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一種階級鬥爭,市民階級透過革命打倒教會與貴族,建立新的市民社會。然而明治維新是由「武士」發起,鬥倒的卻也是「武士」本身。武士成功推翻幕府與各地諸藩,卻也讓自己的身分消滅於歷史舞台。

wei_xin_zhi_shi_.jpg
維新志士(取自wiki

武士發起革命並獲致成功,然而自己的特權也全部消失了。革命的勝利者與失敗者完全重疊,這點放眼世界史是非常少見的。這樣的矛盾,也引發了明治初期日本內部的一連串叛亂,最終一役就是由西鄉領軍對抗新政府軍的「西南戰爭」(1877年)。

大澤沒有提到的是,其實明治維新過程中失敗的武士與皇室,比方北白川能久親王,也在1895年後大量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加入殖民台灣新天地的行列。

然而從明治時代到2018年的今天,社會大眾普遍同情這些失意的武士。譬如新選組、坂本龍馬、西鄉隆盛在日本人氣多年不墜,一直是各種文學創作的主角,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就是最好的例證。

0.jpg
描述幕末志士坂本龍馬的日劇《龍馬傳》(擷自youtube

大澤認為,唯有現代日本人完全接納,並且實現當時失敗武士們的願望與理想,日本才能真正創設出新的、真正偉大的社會,走出明治維新與「戰後」。

從大澤的文章可以看出,日本在回顧與反省明治維新時,並未停頓腳步,耽溺其中,而是將視線放遠,望向未來。他們藉由反省150年前的明治維新,深究現代日本的問題,試圖從歷史中找尋問題的根源,邁向更美好的未來。這與日本人面對大阪北部地震中小女孩的犧牲時,態度是一樣的。追究並釐清責任是必經過程,但追查到責任所在,並非終點,只是過程而已,重要的是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現代思想》的明治維新特輯卷頭就這麼精彩,整本雜誌內容更是引人入勝,值得一讀。

回頭看,更要往前看

日本「國民雜誌」《文藝春秋》也在2017年12月出版《只有在文藝春秋才能讀到的幕末維新》Mook專刊。除了刊載知名作家司馬遼太郎、半藤一利討論幕末維新的專文,並有「坂本龍馬的愛與死」及「決定版!幕末維新祕史」兩個特輯、以新選組為主題的座談會,及「明治美人列傳」與「親眼目睹明治維新」兩大照片特輯。集結了日本人熱愛的龍馬與新選組,光看目次就讓人忍不住想一睹為快。

91tbht2sbal.jpg
《只有在文藝春秋才能讀到的幕末維新》

兼營紙本與網路書評媒體的《週刊讀書人》,自今年3月9日起推出6回對談特輯「明治維新150年 名為『西鄉隆盛』的處方箋」,與談者包括《未完的西鄉隆盛:日本人為何不停討論》作者、日本思想史研究者先崎彰容,以及政治學者、慶應大學教授片山杜秀。

先崎與片山的對談先從「需要性」破題,解析「為什麼現在要談西鄉隆盛?」先崎首先點出,西鄉是促成日本走向現代化(日文稱「近代化」)的人物,同時也是日本第一個質疑現代化的人。對照現今瀰漫日本社會的閉塞感,不論是對經濟或對政治,日本人都感到迷惘找不到出口,先崎認為今日有必要再次檢討何謂「現代」,而西鄉則是非常適合這個主題的人選。

pian_shan_du_xiu_-horz.jpg
片山杜秀(左,取自twitter)及先崎彰容(取自twitter

兩人的對談並非只將眼光聚焦於150年前的時間點上,而是通盤檢討明治以來日本走過的歷史。從近日西方因民主主義的挫敗,開始檢討資本主義,回顧90年代社會主義的崩盤;從日俄戰爭後政府重「強兵」而輕「富國」、詩人石川啄木在「大逆事件」後疾呼社會改造,再談到1930年代馬克思主義在日本社會失敗,帶頭作家紛紛在獄中宣告轉向,日本文壇如何從失望中站起來,最後導向浪漫主義。歷史似乎在反復當中前進。

明治維新100週年,恰是日本學運高潮的1968年,也成了這場對談的重點。對談最後,兩人再度以西鄉為切入點,檢討他是否能作為「現代」問題的出口,同時也從西鄉思想當中,尋找另一個「日本國」相貌的可能。

這場對談的密度極高,旁徵博引,不僅大量引用福澤諭吉、丸山真男、中江兆民、林房雄等日本思想大家的學說,甚至亞當.斯密、解構主義、新左派、後現代等歐美學說理論也點綴其中。高手過招,真是精彩萬分。

岩波書店旗下的「岩波文庫」也順勢推出了一批「明治維新150週年時必讀書展」。包含西醫傳入日本的重要一手史料、在江戶末期影響許多維新志士的《蘭學事始》、福澤諭吉的《文明論之概略》、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以及日本近現代思想、女性研究先聲的作品,此外還有坪內逍遙、島崎藤村、泉鏡花、芥川龍之介、長谷川時雨等明治時期文學大家及其相關研究的經典作品。

書單中的五十多本書,每本都是一生必讀、不能錯過的經典之作。雖然這些經典距離現在也有一段距離了,然而讀這些作品不僅是溫故,也是知新。明治維新150週年並不是一個嘉年華式的慶典,而是一個坐下來回頭看,也往前看的好時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張文聰(名古屋大學人文學研究科博士候補研究員)
2018-07-11 20:07
OB短評》#116 翻轉世界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錫安主義

從猶太家園到猶太民族主義
Zionism
米爾頓.維歐斯特(Milton Viorst)著,唐澄暐譯,光現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獨 
錫安主義是以色列復國背後最關鍵的意識形態,源於二戰時猶太人所面對的殺戮,然而近年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所作所為,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身分似乎正逐漸易位。本書還原錫安主義的發展,如同世上所有的罪惡,不是起於本質的缺陷,而是來自錯誤的選擇,那才是中東危機的根源。
寫作不是件輕鬆的事,而面對團結的猶太民族,書寫這本書,恐怕就不只是「沒那麼輕鬆」這麼簡單。作者以猶太人過去歷史的不安全感為開端,帶讀者瀏覽錫安主義形成的軌跡。脈絡清楚,架構出猶太人如何從被害者建立強大的國家,轉身變成今日的加害者,其中包含的絕不僅僅是信仰的衝突這麼單一的原因。作者抽絲剝繭血債的歷程,除了共同思考如何不再血還,更可映照自身。
關於錫安主義,一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這本書終於補上了這片知識空白,不但交代了猶太建國主義的前世今生,更讓人看到它的不同理念和變種:人們大可據此來檢視今天的以色列,正如以色列也該據此來檢視自己。【內容簡介

年輕氣盛

La giovinezza
保羅.索倫提諾(Paolo Sorrentino)著,吳宗璘譯,春天出版,29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導演兼編輯寫書,怎麼掩飾都還是帶有濃濃的劇本味,忍不住就讓人自動代入米高.肯恩和瑞秋.懷茲。不過單就文本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魅力,若有似無的風格如秋風初起,悵然若失,很能呼應作者心中那種乍暖還寒時候的耽美寂寥。
衰老易懂,是不能免去的生理現象,也是每個人不時會陷入的心境。反過來說,真正的問題該是:青春究竟是什麼?本書以悵然筆調,提供了一則關於青春本質的速寫。《絕美之城》導演的劇作小說,功力深厚,優雅筆法寫盡生活的荒謬,幽默風趣哼笑謝幕人生的不堪,宛若電影畫面在字句搬演。
書中配角曾對兒子嘆道「我是你爸爸,但根據最近的跡象看來,我不確定你到底是不是我兒子」,表示難以理解兒子的不受控。讀罷,覺得這段話也能對自己說,「我是我自己,但根據最近的跡象看來,我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我自己的人生」,那就莞爾自嘲吧,一如書名。【內容簡介

自由自造

風靡世界200個城市,數百萬人投入,改寫全球製造版圖的創客運動,正在翻轉我們的教育力、工作力以及思考力!
Free to Make: How the Maker Movement is Changing Our Schools, Our Jobs, and Our Minds
戴爾.道弗帝(Dale Dougherty)、亞麗安.康拉德(Ariane Conrad)著,張家綺譯,商周出版,46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實   獨  
當20世紀初福特主義獲得勝利,世界成了巨大的車床,事物拆散成無數零件,製造者或生產者永遠只面對「部分」,再也看不清「全貌」。進入新世紀,自行耕作和自製成為流行的口號,試圖建立人和物之間的連繫。也許最後仍是徒勞,但還是該給樂觀的唐吉訶德一點掌聲。
網路時代的創客強調自己動手作、搜尋資訊解決問題,而非直接接受原有的一切,拒絕「被準備好」。本書簡介創客文化的根源、如何成為創客,及各家創客的故事,鼓勵讀者從中實踐發想,突破舊有思維,進而實現自己。本書稱得上是勵志書,也是時代切面的小塊剪影,文采非其重點,看點是作者準備的創客博物資訊大展。
每個人都可以做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創客。推這本書倒不是因為前瞻性或趨勢性,而是這裡有種沒心沒肺的天真與樂觀,保證人類前途金光閃閃,瑞氣千條。所謂的好書,大多走陰慘路線,說是怨念凝結也可以,很需要偶爾打點熱血澎湃的荷爾蒙。【內容簡介

諸神的魔法師

失落文明的智慧
Magicians of the Gods
葛瑞姆.漢卡克(Graham Hancock)著,周健、潘恩典譯,商周出版,6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古代人生導師孔仲尼不會討論的怪力亂神。失落的文明是否存在是其次,但某個文明在繁華之後瞬間面臨末日、完全終結的啟示,足以供人反省:明天的太陽不見得都能升起,看似穩固的一切,若不好好珍惜,隨時可能在彈指間消失。
人類愛科幻未來片,也愛古老事物的探索,兩者都在現有資料上,架接學術理論和可能性的發想,型塑出碰觸不到的瑰麗世界。本書試圖解答失落文明之謎,閱讀時心中警鐘高懸,深怕作者下一段就變臉成寶傑。不過作者筆下功夫好,匠心獨運,精彩照片相映成趣,激發讀者滿滿的想像與好奇。是文獻資料豐厚、親自探訪踏查的寶傑。
New Age叢書一向難入書評法眼,實在是因為攸關信仰與直覺,找不到像文學或科學這般大剌剌的標準來評斷。不過推薦漢卡克的書卻沒什麼好顧忌,儘管他的潛台詞是遠古外星人,卻很懂得以考古學的推敲踏查來呈現研究結果,誘人浮想聯翩。如果喜歡《上帝的指紋》就買票登艦吧,絕對可以一解你星際流浪者的鄉愁。【內容簡介

摺紙幾何學

60種特殊摺紙
折る幾何学 約60のちょっと変わった折り紙
前川淳著,陳朕疆譯,世茂出版,490元
推薦原因: 知   實   樂   獨 
原來摺紙也可以很科學,變成學習幾何學的小教室。除了看熱鬧摺摺陽春小物,也可以看門道試摺數千年來科學家在幾何世界的發現。不只對大腦刺激,更考驗雙手的靈巧。讀完好想幫本書加警語:「手拙者勿近」。
如果這本書早點出現,或許數學能學得更好。以動手摺紙,配上生動的幾何數學原理,委實比直接演算題目有趣。即使沒有學數學的興頭或需求,這本書也能帶來心靈上的寧靜。照著書裡的詳盡步驟,一疊一壓,一折一轉,像完成一次禪繞畫,喧囂已弱,煩躁已清。
高難度的摺紙書,卻讓人看得興味盎然,幾何圖解簡直神等級,可以直接膜拜。那些謎樣的柏拉圖立體一個個跳出來,既是三次元的智力測驗,又令人對數學充滿敬畏。難怪柏拉圖學院的門口要刻上這句:「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內容簡介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

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Shadow and Evil in Fairy Tales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著,徐碧貞譯,心靈工坊出版,54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樂   獨 
榮格的搭檔兼傳人,加上童話分析的始祖,這樣大師加經典的組合,沒有不推的理由。心理學分析是嚴肅的硬功夫,從童話的純真中挖掘出人性中「惡」的原型。除了看心理學如何分析人類心靈共相的功力,本書的另類讀法是,直接閱讀書中收錄的世界各地童話。即使無法做出專業的學理分析,仍可感受童話之下潛藏的深度。
人是複雜的生物,人性、道德、社會意識、黑暗面、性、生存,交織成無邊無際的宇宙。榮格首席弟子結合童話與臨床案例,企圖分析人類的心靈與社會的集體意識。童話宛如那個天真直率的小孩,坦率地陳述人類社會中那些隱而避談、修飾美化,必須鎖在櫃子裡的事情。翻閱本書,可藉作者的分析深入內在,覺察自我。即使不這麼勤勞內省,瀏覽作者蒐羅的童話故事,也是一種閱讀的興味。
許多關於童話的詮釋,包括河合隼雄那些仙人指路的巧妙觀點,多少都受到了作者的啟迪和影響。今天看來,有些論斷略顯粗糙,不過畢竟還是一家之言,史料意義重大,該奉入廟堂的。【內容簡介

圈外編輯

圏外編集者
都築響一著,黃鴻硯譯,臉譜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獨 
這書賣的是都築響一。都築是who?反正就是那種混得很開的「獨立XX」、文青必然羨慕忌妒恨的神人。
日本編輯界赫赫有名的大師,當年堅持走體制外的獨立編輯路線,看似不可思議,但到了這斜槓或外包的時代,卻幾已成主流。都築對創作人生的回顧,重新界定了「專業」的意義,不是公司給予的頭銜或薪資,而是你對自我的要求和期許。這本40年體制外生涯的總回顧,提供觀察其作品之餘,貼近他人生的機會,而後者甚至比前者更吸引人。
他的哲學其實也簡單: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已。所以看這本書要有覺悟,不適合還想繼續不得已下去的人。【內容簡介

奧古斯都

Augustus
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著,馬耀民譯,啟明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樂   獨 
《史托納》寫學院的教授,《屠夫渡口》寫在西部的成長,《奧古斯都》寫古羅馬奧古斯都的後半生;截然不同的主題和筆調,展示出作者內斂的才氣。羅馬最為人所知的一段歷史,從莎士比亞到HBO的《羅馬的榮耀》,不斷成為再創作的題材。這部上世紀70年代的小說則另闢徯徑,和史學用同樣的方式在過去裡伏潛、換氣,以虛構的史料,片段拼貼出最高權力者的內心演變,以及羅馬如何成為世界的帝國、反應出時代。
本書為歷史小說創造了某種高度。各篇章以不同角色的視角切入,輔以角色日記、書信甚或會議紀錄、軍令,側寫奧古斯都的人生波瀾,如何起浪萬丈。奧古斯都死後,羅馬元老院將其列入「神」列,而作者選擇溫柔清洗神像的箔彩,還以人身。形塑血肉,注以靈魂,有憂慮懦弱,有身不由己。原來從來就沒有強人,從來也沒有英雄。命運真的操控在自己手上嗎?作者寫了奧古斯都,讓我們思索這個問題。
這本書1972年面市,時序上吃了點虧——早在20年前,尤瑟娜就端出了令人過目難忘的《哈德良回憶錄》。不過尤瑟娜重情,絮絮叨叨,挖掘的是內部;威廉斯重勢,書信日記公文軍令輪番上陣,著墨於外,特別能展現羅馬崛起的鬥志昂揚。兩相參照,頗有陰陽共修的譚崔效應。【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